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要继续奋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新篇章。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再接再厉,努力开拓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新领域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专栏”由中国—东盟中心支持,报道东盟地区教育发展、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及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活动的有关情况。中国—东盟中心是中国和东盟十国政府共同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旨在促进中国和东盟在贸易、投资、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秘书处设在北京。
中国—东盟中心致力于开拓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新领域,高度重视推动合作网络平台建设。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来,中心再接再厉,大力推动中国和东盟在传统医药卫生领域和教育科研方面的交流合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在东盟国家举办“传统医药交流”活动
2016年8月5-12日,中国—东盟中心举办了东盟文化行——“传统医药交流”活动,邀请中医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蔡向红副教授赴泰国和老挝访问。活动期间,蔡副教授不仅同泰国中医医院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互动,还多次面向泰国和老挝民众,深入浅出地讲解传统中医知识并现场问诊。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交融互鉴,受到了热烈欢迎。
二、进一步强化同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网络的合作
2016年8月30日,中国—东盟中心杨秀萍秘书长出席了在曼谷举行的庆祝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网络(TROPMED Network)成立五十周年座谈会。会议的主题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就和挑战”。来自东南亚11个国家的卫生部和教育部官员、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及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网络负责人、有关专家、合作伙伴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网络秘书长Pratap Singhasivanon回顾了该网络过去50年中为增进本地区人民福祉和服务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展望了网络未来的发展前景,并对前辈的奉献和包括中国—东盟中心在内的合作伙伴的支持表示感谢。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处秘书长加多特(Gatot Hari Priowirjanto)、菲律宾卫生部部长Paulyn Jean Rosell-Ubial、柬埔寨卫生部卫生司司长Or Vandine等与会嘉宾高度评价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网络成立以来发挥的积极作用,认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关乎人民健康和社会繁荣,对东盟共同体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东盟一些国家在卫生领域面临不少挑战,应加强地区和国际合作,争取在科研、教学、服务师生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共同促进地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杨秀萍秘书长表示,加强卫生、疾病防控领域的人才交流和培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应对传染病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有利于扩大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中国—东盟中心与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网络在推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尝试,愿进一步加强同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网络等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相关机构合作,为促进本地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及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作出新的贡献。
三、成功主办第三届中国—东南亚教育科研网络会议
中国—东南亚教育科研网络由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处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2年共同倡议发起,2014年正式成立,由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教育部指定和认可的教育科研机构组成。该网络已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教育科研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2016年9月5-6日,由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泰国教育部和泰国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东南亚教育科研网络会议在曼谷举行。来自中国和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东帝汶、越南的网络成员代表,以及泰国部分高校及科研机构代表等共约80人参加了开幕式。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副主任孙建华出席会议并介绍了中心工作。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处副秘书长Ethel Agnes P Valenzuela、泰国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秘书长Kamol Rodklai及泰国教育部部长助理Pariyada Diskul等嘉宾致辞,他们积极评价中国—东南亚教育科研网络成立以来所取得的进展,认为在21世纪学生跨国流动成为趋势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分享教育信息和成功经验非常重要。中国—东南亚教育科研网络的成立顺应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教育发展与国际化的需求,必将在促进学生和教师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希望各国教育科学研究人员以网络为平台,充分交流信息和思想,为推动中国和东南亚教育发展和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此次会议标志着第一阶段合作基本结束和第二阶段合作的启动。在网络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第一阶段合作完成了《中国—东南亚教育体制与教育改革指南》一书的编写,即将付梓出版。第二阶段合作将以高校招生制度为主题开展国别研究。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分别就高校招生制度作了国别报告,讨论了第二期合作框架、写作准则和时间表等,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本次会议为各方未来合作取得新的成果打下了良好基础。
编辑 许方舟
作者:中国—东盟中心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北京妇产医院经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要继续奋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新篇章。作为北京市妇幼保健三级网络的龙头单位,北京妇产医院承担着政府妇幼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以诊治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为重点的国内知名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近年来,北京妇产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心系新生命宣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首都建设文明单位、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北京市健康促进医院、北京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北京市平安医院、北京市妇幼健康文化建设特色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妇产医院多措并举积极融入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着力谱写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新篇章,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北京妇产医院经验”。
积极融入健康中国战略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妇女儿童群体,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筑牢全民健康基石,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北京妇产医院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和特色优势,秉承“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的健康。
第一,“健康中国战略”为医院发展提供新機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北京妇产医院抢抓顶层设计带来的历史机遇,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优化全周期健康服务”“优化孕产妇健康服务”“优化婴幼儿健康服务”相关规定,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主阵地。第二,“区域发展战略”对医院发展提出新要求。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全市妇幼健康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北京妇产医院始终将自身发展方向与首都城市总体规划相统一,各院区发展方向也与相应区域城市功能定位相一致,更好地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其中,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和科技资源优势,为医院进一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北京妇产医院切实助力京津冀一体化。率先派出专家团队入驻雄安新区,对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对口帮扶;牵头成立“京津冀妇女与儿童保健专科联盟”,共同开展区域性医疗资源一体化合作;定期组织学术会议、技能大赛、远程会诊,形成有序平衡的跨地域就医格局,其中,“医疗专科联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的实践应用”项目被评为2021年度中国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创新“区办市管”合作模式托管北京市怀柔区妇幼保健院,着力提升医院的辖区影响力。第三,“大健康理念”为医院发展指明新方向。北京妇产医院始终贯彻“大健康、大卫生”理念,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和服务链条,逐步实现从婚前、孕前到整个生命不同阶段的全程健康服务与管理。一方面,医院紧跟“使妇幼健康事业的主体由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发展趋势,牢固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进妇幼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另一方面,面对持续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妇幼健康新需求,医院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拓展健康服务内涵,向妇幼健康事业最难处攻坚、最关键处挺进,针对婚前、孕前、孕期、儿童等阶段特点,积极引导家庭科学孕育和养育健康新生命,健全出生缺陷防治体系,从“孕产保健服务为生育护航、儿童保健服务为成长助力、妇女保健服务促品质升级”三方面精准发力,为妇女儿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第四,“健康扶贫行动”为医院发展赋予新使命。北京妇产医院深刻领会《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实施全国三级医院与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医院一对一帮扶”“加强贫困地区妇幼健康工作”部署要求,将帮扶保障贫困地区妇幼健康作为医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重要内容,援疆、援藏、援蒙等妇产妇幼人扎根边陲,守护边远地区母婴安康。据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北京妇幼保健院院长阴赪宏在2010年12月赴新疆和田开展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主抓医疗援疆工作,主编的《援疆实用医疗手册》系列丛书是最受和田医务人员欢迎的“口袋书”和临床助手,阴赪宏被授予“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个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批省市援疆工作优秀个人”称号。
作为知名妇产专科医院,北京妇产医院不断秉持“人才为主、临床为重、学科优先”的理念,全面提高医院临床诊疗、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水平,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调研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指出,北京妇产医院从应用型医院转为研究型医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正是积极主动融入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体现,希望医院能进一步发挥科研引领“火车头”作用,继续强化优势学科、花大力气补短板弱项,从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精修规培、科研攻关、文化传承等方面,争做新时代中国妇幼健康领域的“桥头堡”。
大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是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北京妇产医院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导向,在医院发展方式、运行模式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精准施策,谋求“三个转变”,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持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首先,推动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北京妇产医院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技术升级、能力增强、服务质量提升,全力提高发展“含金量”。一方面,明确医院定位,强化专科优势。在生育政策调整、医药卫生与科技体制改革的多重契机下,践行“强化学科建设,打造研究型医院”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现代化研究型妇幼保健机构和国家妇产专科医院”为战略目标,将医院发展为高水平疑难疾病诊疗中心、高水平临床试验基地、高水平数字化医疗中心、高水平医学科研基地、高水平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为妇女儿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服务。另一方面,整合优势学科,打造核心竞争力。医院整合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传统特色学科、有发展潜能的前沿学科,如生殖力保护、母胎医学;重点发展先进学科,如妇科、产科、盆底康复、超声科等;积极扶持临床专科,如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内科、外科等。目前,产科、妇科等优势重点专科蓬勃发展,妇科内分泌等新兴学科成果不断,检验、放射、临床药学等传统学科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共同助力医院创建高水平国家级妇儿保健中心和妇产科医学研究中心。调研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颖建议,北京妇产医院应继续在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医疗,科研工作和成果转化,建设一流科研合作与实践平台,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对标先进医疗机构、构建高绩效医院管理体系五个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治理效能。
其次,促进医院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北京妇产医院把基于人的经验管理与基于制度、标准的循证管理相结合,着力提升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第一,实施精细化管理。医院全面转向绩效管理、精细管理,提高运营效率。持续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用绩效考核“指挥棒”引导科室加强精细化管理,用发展关键指标引导医院走高质量发展新路,深入开展公立妇幼机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编制工作。第二,建设标准化服务体系。医院与16家区级妇幼保健院及全市122家助产机构、115家产前筛查与诊断机构、16家婚前孕前保健机构、413家计划生育服务机构、141家两癌筛查机构、1800余家托幼机构、323家从事妇幼保健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构成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推行社区妇幼规范化门诊、辖区妇幼健康绩效考核、市级危重孕产妇与危重新生儿转诊的标准化分级诊疗体系,逐步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第三,注重融合发展。医院从智慧医院建设入手,探索发展“互联网+医疗”信息化技术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初步实现了具有妇产特色的智慧就醫目标;推进临床与保健融合,医院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内部改革重组,规范设置孕产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儿童保健部,改变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涵。调研组专家、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杨爱平指出,未来可从四个维度进一步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其一,以发展智慧医疗与建设智慧医院为首要任务,引领服务流程再优化、管理精细化;其二,以专科建设和学科发展为切入点,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其三,稳住守好优势学科专业、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夯实人才根基,做好前沿专科学科战略规划;其四,突出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医院文化渊源,以文化建设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最后,引导医院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北京妇产医院贯彻“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从提高薪酬待遇、拓宽发展空间、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着手调整,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一,强化人才培育,壮大人才队伍。医院现有博士生导师2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还培养和汇聚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骨干。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做实做细,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用心用情,设立人才引进“伯乐奖”,培养后备人才,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保证妇幼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其二,深化薪酬改革,提高人员待遇。医院进一步优化薪酬结构,将薪酬与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岗位设置等相关联,完善科研领域“揭榜挂帅”机制,鼓励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向重点科室及高风险、高强度岗位倾斜,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其三,加强教学科研,推动学科建设。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从2014到2020年,连续7年召开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会。医院制定了临床医技科室分级标准及管理方法,分为A级重点学科、B级培育学科和C级一般学科,助力医院科技影响力排名不断进步。据悉,产科、妇科是北京妇产医院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承担了妇产相关学科的博士后及研究生培养任务,是国家级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助产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四级妇科内镜培训基地和国家级妇产科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充分保障了医院科研、学科的高质量建设与发展。调研组了解到,医院组织建设了卵巢组织冻存库,开启了国内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的新时代,填补了空白,有力推动了学科发展。
北京妇产医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三点启示
经过实地考察与座谈交流,调研组认为,北京妇产医院积极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大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一系列创新成果和积极探索,给我们带来了三点启示。
第一,始终赓续红色血脉。妇幼健康工作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体现。北京妇产医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妇产专科医院,医院从建院之初就流淌着红色血脉,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得以创建、成长、发展和壮大。医院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满足病患日常需求和做好健康扶贫中,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抓落实,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优势,在“三重一大”、学科建设、医院定位、绩效管理及医疗队派遣等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调研组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党委书记刘洋特别提到,北京妇产医院“根正苗红”、底蕴深厚,呈现出“工作思路新、学科特色新、方法措施新、整体风貌新”的“四新”特色,这就是对红色血脉的最好赓续。
第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十个坚持”,其中,“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彰显了我们党深厚的为民情怀。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保障人民享有幸福安康生活的内在要求,北京妇产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医院树立和坚持“大妇幼、大健康”的发展理念到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再到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都是为了最大程度满足广大妇女儿童健康需求。医院全力保障孕产妇和儿童生命健康,跑赢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救治接力赛,实现院内母婴和医务人员零感染,努力为妇女儿童提供“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保障全方位”的服务,满足病患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第三,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公共卫生事业与公立医院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是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根本路径。北京妇产医院认识到,要實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医院发展方式、运行模式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精准发力。“三个转变”正是医院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也是医院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调研组专家、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会长、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唐元表示,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北京妇产医院的“三个转变”发展经验极具推广价值,其对补齐医疗卫生事业短板、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参考。
健康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北京妇产医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继续大力传承“林巧稚精神”,弘扬“德、爱、精、勤”院训精神,引导全院职工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开拓进取,以爱心和责任心守护妇幼健康,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医院而努力奋斗。
(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杨爱平,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会长、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唐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颖,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党委书记刘洋等;执笔:陈阳波 潘旺旺,作者分别为人民论坛网总编辑、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人民论坛网编辑;本文为“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健康中国)课题调研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责编/李金芳 美编/于珊
作者: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
农八师卫生资源发展状况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卫生资源是具有稀缺性的公共资源,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是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当然,它同样也存在于兵团农八师。
农八师区域卫生规划实施五年以来,卫生资源在市区和团场之间、团场片区之间不断的进行融合调整,以期解决原来卫生资源布局和结构不合理、浪费与短缺并存以及重医疗、轻预防保健等问题。目前,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性如何,关系到区域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医疗卫生系统并不是孤立的,其他社会经济系统制约和影响着它的发展,因此必须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健康状况等情况,对区域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本部分在分析农八师卫生资源发展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卫生资源的配置现状统计分析以揭示当前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进一步探索农八师卫生资源公平性及效率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八师 卫生资源
一、农八师卫生资源基本概况
(一)主要健康指标情况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保持在较低水平,2009年全年人口出生率为5.72‰,人口死亡率为4.85‰,年末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7‰。妇幼保健工作成绩突出,2009年孕产妇死亡率为40.33/10万,婴儿死亡率为7.2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49‰,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达到97.94%和95.20%。住院分娩率达到99.30%。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居民卫生保健意识不断较高。五普结果显示,2000年人均期望寿命75.28岁(男性74.12岁,女性78.15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将会逐渐增加。
(二)居民健康需求状况
2009年,农八师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的18%,人口年龄构成已由成年型步入老年型。老年人口健康需求使得老年性疾病的医疗、康复、护理工作愈加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的主要疾病,统计传染病、地方病防治任务也比较重。资料显示, 2000年,农八师前十位的死亡原因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病、消化系统病、意外死亡、传染病、糖尿病、泌尿系统病和神经系统病(见表1),到2009年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仍比较严重;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尚未得到根本控制,新发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严重威胁居民健康;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日益增大;职业病、精神卫生、意外伤害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
表1 2000年农农八师人口主要死因死亡率和构成比
注:数据来源于农八师区域卫生规划。
(三)传染病防治情况
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得到加强,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断提高。由于农八师卫生部门实施了疫情网络直报,加强了传染病管理,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平均发病率控制在1029/10万,较2005年有所下降(1162/10)。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传染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其控制水平达到同类地区先进水平。
二、农八师卫生资源配置状况
(一)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2009年末,农八师共有卫生技术人4663人(见表2),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师2117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34人(市区9.3人,团场5.2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助理医师3.33人(市区4.82人,团场1.9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83人。
表2 2000~2009年农八师主要卫生资源情况
从卫生人员变化变化趋势看,2000~2005年,卫生技术人员都有大幅度减少了647人,其中,医生总数减少452人,注册护士人数减少314人,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拥有医师人数也相应有所减少。自2005年农八师区域卫生规划实施以来,2005-2009年卫生人员数量变化幅度不大,已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医生数变化趋势基本保持相同,注册护士数量2009年有所增加,比上年增多173人。与2005相比,2009年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拥有医师人数分别减少0.44人和0.14人,每千人口拥有护士数增长0.27人。上述卫生人员数量结构的变化,说明农八师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逐步趋向合理,有利于卫生人员服务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见图1)
(二)卫生物力资源配置
1.卫生机构总数。2009年末,农八师区域内共有卫生机构566个。其中:医院31所(其中团场医院20个,市区医院11个,见表4)。综合门诊部4所,乡卫生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5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8个,卫生局卫生监督所1所,妇幼保健院1所,采供血机构1所。从各卫生机构数量何比重看(见表3),农牧团场、企事业等单位卫生所(室)474个,占所有卫生机构的83.75%。
图1 2000~2009年农八师每千人拥有卫生资源变化趋势
表3 2009年农八师卫生机构构成
数据来源:《2010年石河子统计年鉴》
表3 2009年农八师医院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2.卫生机构床位配置情况。2009年末,实有病床位数3764张,每千人口床位数5.93张,其中市区2616张,每千人口床位数8.1张;团场1280张,每千人口床位数4.15张。与2000相比较,农八师床位配置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农八师在不断调整现有床位资源数量,提高床位使用效率,到2009年末,农八师按每千人口拥有数有原来6.69张减少到目前的5.93张。
3.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情况。目前,市区卫生机构建筑总面积260703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1105平方米。14个农牧团场和南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总面积116562平方米,危旧房为10141平方米,占总面积8.7%,没有D级危房。基层预防保健机构建筑总面积10060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757平方米,占总面积的7.52%。根据对农八师医疗机构房屋面积的调查统计,农八师医疗机构房屋面积总面积为352996平方米。二医院、人民医院的房屋面积分别为160267平方米和74713平方米,团场和其他医院分别为93169平方米和24847平方米,分别占到了房屋面积的45.6%、1%、26.4 %和7.0,仅二医院、人民医院这两家医院的房屋面积就占了整个医疗机构用房面积的66.7%。据了解,二医院、人民医院住院楼正在改扩建当中,团场医院的医疗办公设施也正在得以修缮之中。由此,市区大医院在房屋的使用面积也在整个医疗机构房屋建筑面积中占有绝对优势。
4.卫生机构医疗设备情况。2009年末,农八师所有医院中万元以上2428台,比2004年的增加1128台,其中:百万元及以上医疗设备总计18台(2004年16台),这些设备均分布在石河子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三级甲等)、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二级甲等)两家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农八师所有医院中万元以上中,市区医院拥有1998台,占到总数的82.3%,其余设备分布在各团场医院中,但是据团场基本医疗设备调查资料显示,团场医疗机构常规设备购买年限较长,设备陈旧落后。
(三)卫生财力资源配置
自十一五以来,农八师医疗卫生投入不断增多,至2009年,财政卫生支出达到8066万元,比2006年增加4846元,财政卫生支出比重也由原来的4.16%上升到5.19%。十一五前四年间,医疗卫生支出保持年均37.62%高速增加(见表5),这说明农八师政府对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视在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农八师居民卫生保健意识也在提高,根据新疆调查年鉴数据,2009年农八师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803.61元,比2006年627.97元增加175.64元。
表4 2006~2009年农八师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2008~2010年石河子统计年鉴
三、卫生资源配置存在问题
(一)人力资源配置存在问题
从2000年以来,经过10年的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农八师卫生队伍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农八师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人才缺乏,尤其是管理人才、科技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这就决定了卫生服务提供能力较弱,系统内部各专业结构失衡,影响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
2.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相对较为集中,专业技术人员分布不均衡。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过度集中于综合医疗机构,出现了市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数量增加,但团场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员逐渐减少的现象,人员过剩和人才匮乏并存,这将影响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3.医疗卫生人员流失严重。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往往集中在综合医院,团场和其他医院的高学历、高职称的卫生人员都流失到了条件好的大医院。导致大部分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学生流向条件较好的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缺乏人才的储备,团级和其他医院人员数量更少、层次更低。
(二)物力资源配置存在问题
整体上,农八师卫生资源总量大但质量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医疗服务的现实情况:从需方看,需要量增加,但有效需求受到抑制;从供方看,机构、人员、床位过剩与不足并存,分布与配置不合理,医疗机构服务效率不高。具体而言:
1.医疗机构多元化不足,民营医院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区范围内包括中医院、天健医院、协和医院等一些民营医院有所发展,但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机构发展仍然较为缓慢。非公立医院和专科医院数量太少,没有形成规模,在医疗市场中无法与大医院进行有效的竞争;综合医院具有自身优势,不论是医院规模还是管理都优于其他医疗机构,但是作为综合医院同样也存在着科室种类齐全但缺乏特色,规模的扩大也导致了运营成本逐渐增加的局面。社区卫生服务站数量明显增加,但是层次低,运行效果不佳。随着团场连队卫生室和企业的门诊(医院)逐步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站,过去团场、企业管理的模式逐渐转变为由卫生局统一管理事业单位,这些医疗机构资源利用和服务效率上由很大提升。
2.医疗设备机构间分布相对不均衡。综合医院的设备充足,团场和其他医院的医疗设备明显不足。即便是同样规模医院所拥有的常规设备价格相差悬殊,高、精、尖等大型仪器设备主要集中在综合医院,团级和其他医院设备技术水平较低,社区卫生服务和团场医院甚至缺乏常用医用设备配置,更谈不上先进的医疗设备。有的团级和其他医院由于缺乏懂操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现有设备没人能操作使用,导致长年闲置,影响了使用效率。
3.资源在市区与团场配置上不平衡。农八师医院、卫生院共计32个,市区16个,但是市区床位数占到总数的69.5%,市区每千人口床位数8.1张,团场每千人口床位数4.15张。卫生资源过多的集中在城市,团场卫生资源匮乏;团场的医疗卫生机构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医疗、预防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还很重。农八师现有的24所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机构分布在768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面广,范围大,没有建成信息畅通、反应敏捷、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无法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医疗机构经费保障存在问题
1.卫生总费用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偏低。2006~2009年,虽然农八师卫生经费逐年增加,但是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仍然很低,依次为4.16%、4.99%、5.28%、5.19%。农八师自然条件差,在人口老龄化加快,各团场居民生活水平不高条件下.医疗卫生需求量较大,但卫生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2.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仍是卫生费用筹资的主要来源。政府预算支出、社会支出、居民个人支出在卫生事业费中基本是三三分成,近年来,随着政府卫生投入力度的增加,个人支出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卫生费用筹资的主要来源,占将近一半的比例。
3.公共卫生费用严重不足。在政府财政预算中,绝大部分都投入到医疗建设中,对公共卫生领域(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重视不够,这种结构性的失衡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改观。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社区、团场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
在人力资源方面,政府应通过经济手段和职称评定政策,鼓励二级、三级医院的医生、专家下基层;定期组织医疗服务专家小组进团场医院、社区医疗机构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二级、三级医疗机构要通过“一帮一”、“结对子”等形式,建立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培训和指导的机制,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不断壮大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师队伍,为社区、团场医疗机构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为团场连队群众解决疑难杂症等疾病问题。
从人力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看,农八师人力资源利用率不高,配置不合理。根据国家卫生改革发展要求,结合农八师实际,应重点加强社区、团场医疗队伍建设,主要是数量的增加和素质的提高。控制医疗机构人力总量增长,适度按照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调整医师专业结构。
(二)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配置,适当增加配置常规医用设备的投入
按照自治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制定出一个5~10年发展规划,逐步加大对设备的投入。不少基层团场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因没有资金购置常规的检测设备,无法开展常规检测工作;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医用设备却已超出配置,造成设备的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因此应该将大型医用设备纳入区域卫生规划,严格执行审批制度,防止盲目购买,同时需加强管理,既要防止过度使用,又要避免闲置,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政府财政部门、医疗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大型医用设备采购的管理,对于原有设备还可使用的,坚决不配新设备;对于服务范围内的其他医院已有的大型设备,可以缓配;对于提高医院医疗水平所必需的设备,要努力筹集资金尽快配备。在提高基层医技人员专业水平,增强技术力量的同时适当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常用设备的投资力度,不断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加大社区、团场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
卫生筹资政策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卫生资源。政府拨款是卫生投入的主渠道,要逐步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加强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规范并落实财政补助政策,政府投入的卫生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应高于自治区、兵团平均水平,且年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增加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对卫生事业发展薄弱的基层单位和领域的支持,改善基本医疗服务条件。在资金投资和政策应向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和团场基层医疗机构倾斜。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卫生服务领域,鼓励内外资本多元化投资,以盘活存量资本,将有限的医疗资源配置到更加有效的补偿项目上。
参考文献
[1]王华.论我国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D].复旦大学:2005.
[2]傅晓.我国省际间医疗卫生资源源配置公平性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8,11
[3]秦江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编制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04,7(3).
[4]胡桂莲.新疆兵团农八师区域卫生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04.
[5]韦英婷.广西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及效率评价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
[6]李倩.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7]陈亮、袁蕙芸.医疗服务公平与效率实现途径的理论探讨[J].医学与哲学,2004,06.
[8]王燕.泰尔指数在新疆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中的应用[J].卫生经济研究,2010,2(271):30-33.
作者简介:周静(1967-),女,汉族,甘肃,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任职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
作者:周静
推荐阅读: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09-27
重庆事业单位卫生类06-08
卫生类事业单位面试题库09-21
2024年卫生系统事业单位面试题10-22
医疗卫生系统事业单位考试试题09-12
档案事业持续发展工作报告09-22
传统文化事业发展07-12
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文件09-22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