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市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连州市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共9篇)

连州市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篇1

为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推动我市档案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根据《广东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结合我局(馆)实际,制定“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依据上级档案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解放思想,求真务实,认真履行档案行政管理和保管利用两种职能,以法制建设为基础,以满足社会各界档案利用需求为目标,以档案建设为中心,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不断拓宽档案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机制,不断提高档案部门服务市委、市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促进档案事业与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二)主要任务

1、档案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广东省档案条例》,依法行政,依法治档,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和专项检查力度,规范执法程序,形成良好的执法氛围,切实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继续加强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深入开展《档案法》、《档案实施办法》和《广东省档案条例》等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法律意识。

2、档案信息化建设

依托政府公众信息网,建立向社会公布档案信息、开展网上查询,实现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三网相通;实现档案馆内部办公自动化,建成全部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珍贵、易损、利用率高、重要全宗、现行文件全文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

3、档案馆资源建设

合理配置档案馆资源,完善档案馆功能,逐步实现档案馆基础设施设备现代化,全面提高档案馆工作水平。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依法接收到期档案进馆。要扩大档案资源征集范围,重视收集、征集反映本地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的档案,努力将当地名人、重大事件、重大活动档案(如国际摄影年展)和文艺作品征集进馆保存;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向档案馆捐赠或寄存档案,大力收集征集、保护散存在民间和个人手中的珍贵档案史料,积极建设富有本地特色的档案资料体系。加大档案开放力度,充分发挥档案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功能。进一步加强现行文件的收集和规范整理。对现有馆藏档案进行有计划的鉴定和整理,摸清家底情况,有效开发利用,同时加大对珍贵重点档案的抢

救保护力度。

4、档案业务工作

①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加强重点建设项目安排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和重点民生工程建设项目,及时了解和掌握其管理情况。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登记工作。按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竣工档案验收的要求,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验收和重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档案移交工作。

②重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档案部门应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档案的指导,针对农业和农村土地延包、承包、土地流转等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进行重点指导,为维护农民利益保架护航。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农村产业化经营、农村基本建设、农村合作项目、农村科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建档工作。制定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文件材料形成、归档和保管的指导性文件,加大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基层民主建设和农民增收服务。

③努力提升档案工作社会化程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档案工作的新发展,努力提高全市档案工作整体发展程度,继续实施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进一步扩大档案工作行业覆盖面。重点指导抓好全市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项目档案收集归档的体制建设和民营企业档案、龙头企业档案和新农村示范乡(镇)村档案的建立。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抓好自身业务工作中形成的专业档案。乡镇除抓好各职能部门形成的业务、科技档案外,要继续做好村级档案、社区档案和科技示范户档案的工作,引导城乡居民注意积累、保管家庭档案,鼓励向档案馆寄存、捐赠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

④加强对涉及民生部门档案工作的重点指导。民生档案涉及面广,特别是民政局、劳动局、卫生局、教委、社保局等涉民部门,档案部门要加强对其档案工作的指导,把涉及民生、反映民意的档案收集好,管理好,建立方便人民群众查阅利用的服务体系。

5、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合理调整人才比例,优化人才结构,提高档案、计算机等专业人才的占有比例,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合理使用档案干部,营造人才成长环境,建立一支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的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三)保障措施

1、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和专项检查工作。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依法开展档案工作,依法管理档案事业,依法做好档案服务工作,保障档案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2、继续争取市政府的支持,把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列入连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档案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提高档案事业经费比例,并逐年有所增加,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

3、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市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争取信息化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督促各单位按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要求,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录入工作,要求各机关单位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时,要同时移交机读目录。

4、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不断丰富档案工作服务大局的内容和手段。坚持经济建设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抓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为促进重点工程建设服务。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进一步深化“三农”档案工作。积极指导基层做好村务公开、土地、林权制度改革等资料的归档,为维护基层稳定和发展服务抓好机关、企事业等档案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档案的完整齐全。

5、抓好队伍建设,为档案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配齐、配强档案干部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爱岗敬业的教育,增强档案工作者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岗位培训,努力提高档案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关心档案工作人员的事业和生活,努力创造有利于档案队伍稳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6、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强化社会档案意识,扩大社会档案信息需求,培育档案利用者和利用市场。

二、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实施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在2011年的工作中,我局将高举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旗帜,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进一步做好档案基础业务,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档案馆的服务功能,加大依法治档力度,充实馆库设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一)加强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业务指导。

一是抓好文件材料归档、验收和档案工作执法检查工作;二是做好机构变动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三是加强对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重点抓好民营及改制企业档案管理和处置工作的业务指导。四是抓好民生工程档案工作的指导。重点抓好民政、卫生、房管、土地、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民生档案工作。

(二)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档案工作。

目前,我市的集体林权改革工作已铺开。我们要积极行动,提前介入,深入林改工作第一线,了解林改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熟悉林改档案的内容和范围,提供科学准确、符合实际的指导意见,特别要加强对乡镇、村级的林改档案的监督指导,确保林改档案与林权改革工作同步进行,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业务监督指导股的人员积极主动与林业局有关部门联系,就如何开展此项工作进行协调。

(三)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要以建立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为突破口,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要切实做好村级档案工作,加强档案的收集整理,确保在村委换届和村干部调整时,档案不丢失。

(四)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力与水平。

一是努力争取市财政在经费方面的支持,做好市档案馆数据库建设的有关工作;二是利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继续做好本局政务信息的主动公开工作,真正做到依法公开、准确及时、便民利民;三是做好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录入工作和四套班子档案及重点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五)做好档案资源建设。

一是加大收集、征集力度,特别是要做好地方特色和重大活动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征集,努力改善档案馆藏结构,丰富馆藏内容;二是做好进馆档案资料的整理、编目、消毒、入库工作。三是做好馆藏档案保护、库房管理和安全工作。

(六)继续推进机关单位目标管理工作。对市林业局、社保局、中心小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的加强业务指导。

(七)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档案队伍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础。档案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档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下大力气抓好档案队伍建设。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创新队伍建设工作,加强教育、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档案干部的岗位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化素质,全面提高档案队伍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队伍。

连州市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篇2

做好“十二五”时期的档案工作, 要准确把握《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创新思路, 更新观念, 不断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指导思想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灵魂和核心, 也是制定目标任务和相关政策举措的基础和依据。根据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实践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趋势, 《规划》确定了我省“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现阶段, 我省档案事业发展面临着投入不足、基础落后、发展缓慢的严峻形势, 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 我省经济社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这就为实现档案工作突破性进展提供了前提条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依据《全国档案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总体部署, 坚持以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档案服务为主线,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支撑, 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 实施科教兴档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 着力构建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和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 全面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 更好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确定“十二五”时期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建设符合国家档案事业整体发展要求, 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档案事业体系, 实现国家综合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的转型。

做好“十二五”时期的档案工作, 要以实施“三大战略”带动“三个体系”建设, 促进《规划》中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实现档案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三个体系”是“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长期指导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实施“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安全第一”三大战略是实现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举措。《规划》紧紧围绕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个体系”, 结合我省实际, 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工作任务, 概括起来有三方面:一是在基础建设上, 着力夯实档案工作基础。档案基础建设是档案工作的基石, 直接关系档案事业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 我省档案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条件不断改善。但总的来看, 档案工作的基础仍然较为薄弱, 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下大力气加以推进。针对省档案馆虽然进行了改扩建, 但服务保管功能还不完备, 基层档案馆建设历史欠账较大, 《规划》将省档案馆二期扩建工程[含改造后库建设电子文件 (档案) 备份中心]、齐齐哈尔等9个市地新建档案馆、县区新建档案馆列入档案馆建设规划, 同时要求在档案馆库建设中, 要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严格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质量, 建设满足功能的档案馆建筑。已经建成的馆库设施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完善功能, 确保发挥最大效用。对档案资源的接收征集, 《规划》提出省档案馆年均接收5万卷, “十二五”末馆藏量达到80万卷;市地县档案馆平均年接收15万卷, “十二五”末达到900万卷。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 《规划》明确要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 高度重视电子文件 (档案) 备份中心建设, 努力推进以“三网三库”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二是在档案服务上, 着力提高档案利用水平。对“十二五”时期的档案工作, 《规划》提出要坚持服务为先, 主动为各级领导服务, 为各部门服务, 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不断增强档案部门公共服务能力, 全面完善方便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档案服务的需求, 努力将“死档案”变成“活资料”、把“档案馆”变成“思想库”。积极拓展档案服务领域, 围绕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企业改革发展等重大工作, 主动跟进, 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档案服务, 拓展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完善档案服务功能, 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 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有针对性地编辑专题档案信息, 充分挖掘档案工作潜力和空间;创新档案服务方式, 继续做好接待查档及政府公开信息查阅, 为上门查阅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满足群众的利用需求。三是在档案管理上, 着力健全档案安全体系。当前, 我省档案安全管理形势不容乐观, 一些地方和部门档案安全意识淡薄、内部管理不严、档案保管保护设备设施危旧。特别是少部分县 (区) 的档案馆已属危房, 还有不少仍处在待建阶段, 大量的应接收档案没有条件接收进馆, 档案馆新馆建设过渡期间档案的安全保管保护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 《规划》要求从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历史高度负责的高度, 以强化档案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用好档案安全管理技术等手段, 多措并举, 切实重视和做好档案安全管理工作, 努力确保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 确保档案实体与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实现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做好“十二五”时期的档案工作, 要采取有力措施, 为完成《规划》中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提供坚实保障。结合我省档案事业发展实际, 《规划》从“人”、“财”、“法”三个方面, 提出了确保实现发展目标的五项保障措施, 其给力之处在于:一是提出“各级政府要依法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把档案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和部门、单位工作的整体布局, 确保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为档案事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把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写入《规划》中, 进一步优化档案事业发展环境。这方面, 省政府工作力度较大, 已经率先将“加强市县档案馆建设, 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和安全保管能力”写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为我省档案事业专项规划起草作了很好的铺垫。二是强调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提高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水平。在《档案法》修改后, 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改《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 使之更切合我省档案工作实际, 更具操作性和保障性。逐步制定完善我省档案行政执法、档案收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适时修订我省现行的档案业务标准及相关规定,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和标准的引导作用。三是对解决困扰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经费问题加以推动。《规划》提出要“加大对档案事业经费的投入, 将档案事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确保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档案业务经费每年每卷不少于2元钱”。要求各级政府加大专项经费投入, 将市地县区档案馆库建设和维修列入财政预算, 已经列入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并争取到国家和省专项资金补助的县, 当地政府要及时投入必要的配套资金。同时, 要进一步加大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等专项资金投入。四是切实加大措施力度, 将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舆论支持、技术支持的档案教育、宣传、科研三大方面全部列入保障措施。五是以加强档案督查工作为手段, 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十二五”期间, 省档案局将继续坚持每年对市地县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省 (中) 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档案工作督查,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对本地区档案工作进行督查。通过档案督查提高工作执行力, 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连州市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篇3

——档案资源极大丰富。各级国家档案馆全面完成档案接收任务,围绕重大活动、重点工作广泛开展档案征集和城市记忆工程。

——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各级档案部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查阅服务,推出一批高质量的档案编研作品、档案展览和档案文化讲座,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安全保管全面增强。各级档案部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人人有责的思想,围绕实体安全、信息安全、設施安全、馆室环境安全,构筑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技术防线、设施防线、网络防线、应急防线,建立安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

——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各级档案部门加快档案数字化步伐,建设世界水平的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化、档案利用网络化。

——档案馆建设取得新突破。按照“五位一体”功能的要求,加快档案馆新馆建设和现馆改造,建设一批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型公共档案馆,馆舍设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50%以上区县档案馆晋升国家一级档案馆。

——行政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以档案移交单位为重点,以基层单位、基础工作为着眼点,加强对各区县、各行业、各部门档案工作分类指导,实现业务监督指导工作的全覆盖;健全机关、企业、民生等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实现规章制度管理的全覆盖。

主要任务

一、档案资源建设

(一)加强档案馆资源建设

市和区县档案馆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档案接收任务,大力开展对境内外反映北京特色的重要档案征集工作,大力开展城市记忆工程,主动拍摄留存反映城乡发展变化的声像档案。

(二)加强档案室资源建设

各单位都要制定文件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进一步完善归档制度,落实归档责任,做好归档工作。列入市和区县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的单位,要在2013年底前完成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编制报审工作。

二、档案利用服务

(一)做好查阅接待工作

各级档案部门要完善接待制度,改善接待条件,进一步深化电话预约、网上预约、假日预约、信函代查、送档上门等多种方式。市和区县档案馆要继续做好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接待工作。

(二)打造档案文化精品

各级档案部门要深入挖掘馆室藏档案资源,提高档案编研质量,推出一批史料性、知识性、思想性、可读性较强的档案编研精品,加强声像档案的编研工作。完成第二轮《北京志·档案志》编纂工作。

市和区县档案馆要办好具有馆藏特色和区域特色的档案基本陈列展、专题展;要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要继续办好“档案馆日”活动和档案文化讲座,扩大社会影响力。

(三)积极开展惠民活动

各级档案部门要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结合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将档案信息和政府公开信息以光盘、汇编、展板等多种形式,送进学校、社区、企业、农村。

三、档案安全建设

(一)构筑思想防线

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保密教育,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员。

(二)构筑制度防线

各级档案部门要建立健全各项涉及档案安全的规章制度,使安全制度覆盖档案工作各个环节、各个岗位。要狠抓制度落实,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三)构筑技术防线

各级档案部门要以数字化档案利用为重点,加强对原件的保护;要制定和采取封存措施,已数字化的档案原件力争不动用不出库。市和区县档案馆全面完成馆藏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任务,加强破损档案的修复工作。

各级档案部门要大力开展档案异质备份工作,市和区县档案馆馆藏电子档案在市容灾备份中心备份,重要档案在陕西省档案馆异地备份。

(四)构筑设施防线

各级档案部门要建设符合安全保管需求的档案库房。市和区县档案馆要配齐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火灾报警和消防灭火系统、库房温湿度检测系统、馆区周界防护装置和电子巡查系统、通讯系统和计算机安全系统等设备设施;完善特藏库建设,进一步加强珍贵档案的保管。各单位档案室要加强安防设施配备,确保档案安全。

(五)构筑网络防线

各级档案部门严格上网信息的审查,加强移动介质使用管理,严格控制网络之间的数据交互,防止失泄密现象发生。各级国家档案馆要加强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做到档案业务专网与政务网、互联网物理隔离。

(六)构筑应急防线

各级档案部门要建立健全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普及应对知识,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处置能力。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建设数字档案馆系统

以市和区县档案馆为主体,整合馆藏数字档案资源,建成分布式、区域性数字档案馆。

(二)加快档案数字化步伐

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自2011年起,列入市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的单位,向市档案馆移交纸质档案的同时,移交齐全完整的数字化副本。“十二五”末,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到100%,区县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到50%以上,市属单位有条件的要做到室藏档案数字化率达到100%。

(三)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接收工作

市和区县档案局要指导各单位在新建和改建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系统时,纳入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功能;加强与信息化主管部门合作,对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功能建设情况进行审查。市属单位要制定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市和区县档案馆要稳步推进电子档案接收工作。

(四)推进资源共享和网络化服务

市和区县档案馆2012年要实现开放档案案卷级目录共享,2015年实现开放档案文件级目录共享;要深入推进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2012年建起市、区县、乡镇、村共享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系统。

市和区县档案馆要依托互联网和政务网,不断提高数字档案资源的利用服务水平。市档案馆要继续利用互联网为公众提供开放档案查阅及网上档案展览服务,利用“政务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系统”为委办局提供移交档案查阅服务。

五、档案馆馆舍建设

按照国家档案局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档案馆建设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档案馆建设。按照投资事权财权匹配原则,市档案馆建设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给予支持,区县档案馆馆舍建设由区县政府负责安排投资。

六、档案依法行政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标准

要建立和完善涉及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制度全覆盖,以制度规范工作。

(二)加大业务监督指导工作力度

市和区县档案局要以档案移交单位为重点,加强业务监督指导,使所有移交单位把档案收集好、保管好、利用好、移交好;以基层单位、基础工作为着眼点,从制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抓起,分类指导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做好档案工作,实现业务指导全覆盖,不存在指导盲点。

(三)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市和区县档案局每年要开展主题突出的行政执法检查,要联合相关部门共同进行,加大工作力度,增强针对性。对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罚。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执法能力。要认真做好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工作。制定《北京市档案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并认真组织贯彻落实。

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贯彻

充分利用媒体、网络、“档案馆日”、文化讲座、法制宣传教育等各种方式,深入宣传“十二五”规划,为规划的落实营造良好氛围。

二、深化科学研究

组织开展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世界城市档案工作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研究,大力推进优秀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有效发挥科研工作对“十二五”规划任务完成的支撑作用。

三、提升队伍素质

围绕事业发展抓培训、强素质,利用网络、面授等形式,开展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继续把档案干部培训纳入全市干部培训计划,在市委党校举办档案干部培训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规划,采用课题研究、学术研讨、技能展示等方式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造就一批档案行业领军人才,为“十二五”规划的落实提供人才保障。

四、强化监督检查

各级档案部门要依据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规划任务的落实。

连州市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篇4

按照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发〔2009〕170号)、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殡葬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粤民事﹝2011﹞26号)和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梅州市殡葬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梅市民字〔2011〕133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镇(场)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殡葬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县有殡仪馆(火葬场)1家,经营性公墓1家,公益性公墓21处,公益性骨灰楼(堂)5座;群众丧葬观念进一步转变,遗体火化率保持100%,骨灰处理方式从散埋乱葬向进公墓和骨灰楼(堂)安放转变;殡葬管理职责得到较好的落实,民政、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加强了殡葬管理。但是,我县殡葬事业发展也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殡葬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县殡仪馆的机构、编制仍未独立;镇(场)对违规建坟行为查处力度不够,“三道两区”内乱埋乱葬现象时有发生;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进展不平衡;受资金制约,县殡仪馆设施升级改造进展缓慢。为此,必须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强化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殡葬改革,强化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理顺殡葬管理体制,促进殡葬科技进步,树立文明节俭丧葬新风,加强殡葬行业监管,进一步推动大埔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为宗旨,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行绿色殡葬,基本实现殡葬服务优质化,殡葬管理规范化,骨灰处理生态化,殡葬习俗文明化,殡葬设施现代化。

三、主要任务

(一)保持火化率100%。强化依法管理、改造火化设施、加强宣传引导、落实免费政策,确保辖区内的遗体100%实行火化。

(二)加强骨灰安置管理。按照《梅州市遗体火化后骨灰管理规定》(梅市府﹝2005﹞28号)要求,严把骨灰领取关,加强骨灰去向管理。进一步引导群众转变传统丧葬观念,在鼓励骨灰以进公墓或骨灰楼(堂)的方式集中安放的同时,积极推广树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杜绝骨灰乱埋乱葬现象,并逐步减少以骨灰占地墓葬为主的局面,降低骨灰占地安葬比例。对1997年7月21日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颁布后至2010年底之间出现的违规建造新坟,各镇(场)要结合实际,制定规划,分期整治。“十二五”时期内违规建造新坟的,各级民政、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要按照县政府《关于加强管理严禁占地毁林建坟的通知》(埔府办﹝2008﹞41号)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法依规从严处置,做到发现一宗,查处一宗。

(三)加强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管理。各镇(场)要按照《大埔县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规划(2011—2015)》(见附件),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到2015年,各镇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数量达到2座以上。公益性生态墓地的建设管理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和县殡改领导小组《印发〈大埔县公益性生态墓地建设管理基本要求〉的通知》(埔殡字〔2009〕2号)要求,科学选址、规范建设、严格管理。公墓和骨灰楼(堂)等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的管理要做到“五有”,即有管理机构、有管理责任人、有规范的帐户、有收费许可证、有日常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墓经营行为的日常监管,规范墓穴、骨灰存放格位租用(购买)行为,严禁炒买炒卖或私自转让。严格限定墓地(穴)最大面积,加大对超规定面积墓穴、墓地的治理力度。

(四)优化殡葬服务。要进一步优化殡葬服务内容、程序和标准,完善便民惠民的殡葬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以基本殡葬服务为主体,选择性殡葬服务为补充的服务格局。殡葬基本服务包括遗体接运(普通殡葬专用车)、遗体存放(不超过3天)、遗体告别(小型告别厅)、遗体火化(普通火化炉)和骨灰寄存(10年以内)等项目,其服务执行民政部《殡仪接待服务》、《遗体保存服务》、《遗体告别服务》、《遗体火化服务》、《骨灰寄存服务》等有关行业标准。殡仪馆在提供殡葬基本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可提供选择性殡葬服务项目,满足不同层次居民多样性的殡葬需求。选择性殡葬服务要建立行业规范,强化市场准入,以自愿选择、公平协商、市场运作、政府监管为原则。殡葬服务收费,既要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又要规范选择性殡葬服务及丧葬用品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标准化殡葬基本服务。

(五)逐步实现殡葬基本服务均等化。自2011年7月1日起,全县五保户、城乡低保对象和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以及城市“三无”人员去世的,由政府免费提供殡葬基本服务。“十二五”期间,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适当扩大免费提供殡葬基本服务对象范围,逐步实现殡葬基本服务均等化。

(六)完善殡葬公共设施建设。

1、加大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力度。各地要加大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力度,满足群众存放骨灰及拜祭需求。2010年底前动工的公墓或骨灰楼(堂)未竣工的,必须在2012年9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十二五”期间批准建设的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必须在批准之后一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否则,县财政不再给予资金补助,并扣回已下拨资金。一些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边远山区,经批准可以行政村为单位规划建设面积小于15亩的公益性公墓或建筑面积小于100M2的骨灰楼(堂)。

2、加快县殡仪馆升级改造步伐。“十二五”期间,重点对县殡仪馆落后的3台火化炉进行升级改造,推广使用环保节能型火化炉,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争取2014年达到省级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把殡葬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工作考评内容,切实抓好本规划的组织实施,推动殡葬事业科学发展;建立健全县殡葬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殡葬管理协调领导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二)制定发展规划(方案)。

1、制定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各镇(场)应按照县规划确定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本地情况,制定本地2011—2015年殡葬管理工作规划,并按安排目标工作推进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抓好落实。

2、制定骨灰存放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各镇(场)要按照《大埔县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规划(2011—2015)》,制定实施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推进骨灰存放设施建设,解决遗体火化后骨灰出路。

(三)理顺管理体制。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全市殡葬管理工作的意见》(梅市府〔2011〕46号)“到2012年,全市要实现管理与经营分离、监督与经办分开,馆所分设工作”的要求,理顺我县殡葬管理体制,独立设置县殡仪馆的机构,根据实际需要核定事业编制。同时,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和行业政策,规范社会资本举办殡葬服务机构,逐步推进选择性殡葬服务市场化。

(四)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要将殡葬事业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按规定落实基本公共殡葬服务经费,不断增强政府提供基本殡葬服务的能力。继续按照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镇村骨灰存放设施建设步伐意见的通知》(埔府办〔2008〕96号)确定的标准,给予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资金补助。边远山区经批准建设面积10—15亩的公益性公墓或建筑面积70—100m2的骨灰楼(堂),分别按15亩和100m2的标准给予补助。

(五)加强殡葬监管和行风建设。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社会资本举办殡葬服务机构的准入,提高从业资质,探索建立殡葬行业准入制度。县民政部门要牵头会同县国土资源、林业、物价、工商等部门,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对各类殡葬违规行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查处,切实加强殡葬服务、骨灰安放、土葬改革、移风易俗、清明祭扫等工作的监督管理。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切实加强殡葬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坚决纠正利用行业特殊性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积极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和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增强殡葬系统干部职工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弘扬优良作风。县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殡葬行业管理,监督殡葬企业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六)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加大殡葬管理法规、政策和殡葬改革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积极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绿色殡葬,引导群众转变传统丧葬观念,树立文明节俭办丧新风。

(七)促进改革创新。积极整合殡葬资源,促进殡葬改革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提高推进殡葬改革的能力,重点解决殡葬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推广环保殡葬产品,特别是节能减排殡葬设备和可降解骨灰盒、棺柩。积极开展殡葬改革示范活动,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创新推广殡葬改革发展模式。

连州市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竹溪这一目标,按照国家档案局的工作部署,以法制建设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础业务建设为抓手,以满足社会各界档案利用需求为目标,以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强行政管理,提升工作水平,加大档案开放力度,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环境,推进“两个体系”建设迈出更大的步伐,不断增强档案部门服务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促进档案事业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二、“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档案工作全局,紧紧围绕我县县域经济建设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依法治档,切实履行职能,积极为我县工作大局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竹溪作出新的贡献。其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1、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管理,促进我县档案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加大《档案法》和《湖北省档案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依法加强档案行政、监督、检查职能。进一步落实档案执法责任制和档案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水平。建立法制统一、行为规范的档案行政推进机制,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和档案执法年检制度,促进“依法治档”事业的健康发展

2、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手段,进一步抓好档案服务创新工作。

继续加强“三农”档案工作,提高乡镇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加强对村级建档的业务指导工作。做好民生档案、重点项目建设档案、移民档案和农村经营大户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工作,完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配合林权制度改革抓好林权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做好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和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服务中心工作,加强硬件配置和数据录入,加大现行文件的收集力度,改善服务水平,提高中心的社会知名度。

3、抓好基础设施,推进业务建设,提高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

根据《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北省档案局关于做好编制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鄂发改投资[2009]701号)精神,继续作好我县馆舍建设项目申报工作。以“五位一体”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县档案馆功能建设,做好编研利用工作,力争县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档案局8号令,不断提升基层基础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继续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活动,做好复查换证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进一步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努力提高全县档案事业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水平,在热点、难点和新的业务走向上正确把握导向,并抓好典型示范工作,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

4、紧跟时代步伐,完善共享平台,扎实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抓好信息化规划,加快档案馆数据库建设,完善馆藏档案资料的目录数据,着手建立全文数据库,加大对档案原件的保护,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督促检查和指导,提高全县档案管理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加强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加强采编、充实内容,做好信息网上的档案信息服务工作。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办法》推广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经验,从源头上规范电子文件的管理。

5、服从服务大局,按照统一部署,做好县委、县政府按排的其它各项工作。

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由一把手负总责,建立责任制和工作方案,分解任务,层层落实,确保全年无违法、违纪案件发生。做好百里长廊帮扶共建工作,尽其所能做好联系贫困村和移民安置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主要措施

1、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和专项检查工作。县档案部门要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依法开展档案工作,依法管理档案事业,依法做好档案服务工作,保障档案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2、继续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列入竹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档案事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积极争取提高档案事业经费比例,并逐年有所增加,积极争取财政在档案基础设施设备、办公现代化方面给予经费支持,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

3、推进档案管理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拓宽档案服务领域,加大依法监督力度,紧贴中心工作,紧扣时代主题,进一步增强档案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

4、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县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争取信息化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

5、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稳定档案人员队伍,造就一支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政治上可靠、业务上精良的档案人才队伍。

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篇6

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现况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民政事业发展较快,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整体提升了民政事业发展水平,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促进了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为“十二五”时期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居民低保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城镇低保标准238元,农村低保标准每月110元。医疗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累计救助因病困难群众数量不断增加。避灾疏散场所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

——养老服务事业进一步加强。争取投入补助资金, 修建希里沟敬老院,茶卡敬老院。大力推进敬老院向区域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转型。五保供养保障标准明显提高。

——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发展。儿童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实现了孤残儿童由家庭分散寄养到集中供养的转变。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积极推进救助管理信息化,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累计救助各类乞讨人员数量扩大。发行各类福利彩票285万元。

——优抚安置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优抚对象优待政策有效落实,按时足额发放抚恤补助金,完善和支付医疗补助制 度。按时发放自谋职业和发放义务兵优待金,接收退伍士兵,有条件时协调有关单位分配工作。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民军政关系,双拥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村民自治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不断深化和完善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制度,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大力推进难点村治理工作,在全州率先圆满完成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任务。

——城乡社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推进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卫生、教育、劳动、文化、法律等服务普遍进社区。出台《乌兰县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城镇和谐社区建设深入推进,社区工作服务用房面积大都达到350平方米以上要求,社区工作者待遇明显提高。

——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取得成效。在巩固城镇设标的基础上,积极向农村推进,4个乡镇设置新门牌、路牌,全县设标率100%,第一轮界线联检工作顺利完成,平安边界创优率100%。

——婚姻登记服务水平明显提高。2008被评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婚姻、收养登记合格率100%,配合计生部门做好了“两免”工作,婚检率居全州前列。

——社会组织管理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坚持培育 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工作思路,指导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自律和诚信建设活动,发挥了社会组织在服务社会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殡葬改革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以绿色殡葬为主题的生态葬法改革深入推进,殡仪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联合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推出丧葬补助便民举措。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后发崛起、全面跨越”、全面建设“平安乌兰”、努力建设“法治乌兰”的总体部署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坚持发展和改革,全面实施民政事业现代化战略,进一步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民政事业发展机制,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促进全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

——加快民政事业发展步伐。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县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民政事业整体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不断健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民政工作体制机制。按照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深化民政管理体制 改革,提高民政部门管理服务水平。根据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客观要求,准确定位民政职能,推动民政部门成为实施社会政策的重要职能部门。

——进一步提高社会自治能力。规范完善城乡基层民主制度,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全面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和谐社区步伐。优化社会组织总体结构,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提高其社会参与和社会服务水平。

——努力促进社会公平。进一步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形成责任明确、政策完善、运行顺畅的社会救助制度。加大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力度,建立社会福利服务网络,探索形成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健全社会捐赠机制。倡导形成群众互助氛围,促进社会扶助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切实完善优抚保障制度,实行城乡一体退役士兵安置办法。

三、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新型社会福利体系、社会自治管理体系、双拥优抚安置体系和公共事务管理体系等五大体系,提高民政事业整体水平。

(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升社会保障能力

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社会救助工作管理,加大救助资金投入,强化救助工作保障,发挥好民政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基础作用。

——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建立县乡两级低保信息管理联网,实现网上审批。全面建立村(居)低保救助(联络)员制度,形成县、乡(镇)、村(居)三级低保管理网络。

——完善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办法。把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医疗保险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救助资金使用效率,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简化救助手续。开展即时救助,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医疗费用在扣除医疗保险补偿和医院的优惠减免后,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个人自负部分费用给予全额救助。

——提高农村“五保”供养能力。深入开展敬老院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敬老院管理新体制,完成敬老院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推进全县敬老院全部向区域性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转型。

——提升减灾救灾应急能力。健全完善救灾减灾工作应急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督督查机制。全面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救灾应急队伍、避灾安置场所、减灾宣传阵地、救灾物资储备、救灾装备配置、灾 害信息评估、紧急救援、灾情监测、预警、救助捐赠等工作体系建设,修订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建立县、乡(镇)二级减灾、防灾、救灾信息网,实现救灾工作信息化,积极推进救灾物质储备库建设。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能力,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二)坚持适度普惠原则,深化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在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的同时,全面启动孤残儿童福利保障政策的制订实施工作,加快提升社会福利服务水平。

——推动城乡老龄事业协调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十二五”期间,要采取政府主导、社会集资、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推动社会化养老工作,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覆盖,2015年,力争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人员达到老年人口总数3-5%。积极鼓励社会兴办养老服务产业,全县非营利性民办养老福利(服务)机构床位数占全部床位数的比重达到80%以上。

——推进儿童福利事业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孤残儿童的家庭养育模式,深入探索研究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具体政策。

——大力发展慈善捐赠事业。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建立健全慈善组织自律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努力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健全流浪救助人员管理机制。着力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不断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社会化水平。加大救助站基建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力争在2012年完成。县级财政部门要确保救助经费。

——规范福利企业发展。通过加快福利企业的改革发展,扩大残疾人集中就业,创造适合福利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培育出一批企业制度完善、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较强、适应市场竞争的福利企业,使我县福利企业的残疾人就业水平、残疾职工权益保障和经济总量有较大提高,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市福利企业前列。

(三)健全基层政权建设体系,构建和谐社区和村(居)围绕“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建设目标,建立健全社区组织,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推进社区自治管理,努力构筑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平台。

——深化居民自治和社区自治。加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保障居委会的办公场地、活动场所、工作经费。推进居委会公共服务设施改造,中心城区居委会办公及综合活动用房建筑面积逐步提高。完善社区民主自治和民主选举制度,加强居民会议制度、居委会工作评议及居务公开等各项制度建设。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和谐社区示范创建率达80%。

——完善城镇社区服务和保障。大力推进社区为民服务项目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 量,增强社区公共服务的功能。解决好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提高村委会选举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水平。理顺村党组织、村委会和村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探索建立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大力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创建活动,激发农村基层社会的活力。

——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采用“一村一社区”的模式,建设一批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村容村貌环境良好的新型农村社区。

(四)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维护优抚安置对象合法权益

要积极探索创新双拥共建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大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力度。

——进一步做好做实双拥工作。不断创新双拥工作机制,深化“爱心献功臣”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大力推进法律拥军、智力拥军、行业拥军、社区双拥共建。

——建立城乡一体的优待和抚恤标准。落实好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改变二元结构,取消优抚对象优待和抚恤的城乡差别,实行城乡统一的标准发放办法。——完善退役士兵安置办法。制订城乡退役士兵社会化就业和自谋职业的优惠办法,开展退役士兵就业服务和上岗前培训工作,巩固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的成果。进一步科学确定补偿金比例,使发放标准与户籍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将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大病救助体系,全面实行“一站式”结算服务。

(五)健全社会事务管理体系,提高规范化法制化水平按照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文明服务,不断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政区域调整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的要求,努力打造核心城镇和特色区域经济中心镇。平安边界创优活动要继续保持在全省领先地位,实现界碑一体化设置,按时完成第二轮县际界线联合检查任务,保证边界的稳定和繁荣。

——深化殡葬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殡仪服务场所建设,巩固和扩大全县丧事严管区范围,稳步推进丧事集中办理工作。

——大力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抓好婚姻登记规范化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婚姻服务行为,优化服务环境,保持婚姻登记率和合格率都达到100%。积极创 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示范单位”,争取于2014年实现目标。

连州市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篇7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特色馆藏,传统服务

少数民族图书馆事业在“十一五”期间有了较快的发展, 由于中央投入大量的资金改善图书馆硬件设施, 基层图书馆有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人们的意识、所掌握的知识、所在地区发展程度等因素影响, 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新硬件成了摆设。所以, 笔者认为在“十二五”期间基层图书馆以所处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文化的不同差异化建设, 以传统服务为主, 放慢以高科技改善图书馆的步伐。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图书馆发展情况

2009年之前, 我们馆与大部分基层馆一样是落后的管理系统, 所有的环节都是人工操作的旧模式, 管理这样的图书馆要占据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效率很低。政府方面因处于经济发展阶段, 所以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经济发展上, 文化事业得不到重视。城市人口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热的风起使得城市人口大量流失, 留守在城市里的大部分是儿童和老年人, 对于图书馆来说虽然有读者, 但是其利用率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200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等多项涉及或针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法规和措施的出台, 使得图书馆有了新的发展动力。

(一) 自动化图书馆管理系统

目录箱、书卡这些名词伴随图书馆走过很长时间, 其使用之初是为了管理和查找上的方便而设立的, 但是馆藏的不断增加再加上人为或者环境的改变 (搬迁) 使得馆藏丢失, 而且管理的不到位使得馆藏书籍些许混乱。其次, 目录箱占据图书馆有限的空间, 使得本来拥挤的图书馆更加拥挤, 所以, 对馆舍来说瘦身迫在眉睫。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引进使得只要有一台电脑、一位工作人员就能处理从购书到图书上架的所有环节, 大幅度降低了图书馆资源占有率。

(二) 图书查询系统

来到图书馆读者最担心的就是如何在一排一排的书架中查找自己想要看的书, 有的时候读者也不知道自己想看什么样的书, 这样一来, 读者就漫无目的地穿梭在一排一排的书架当中, 把时间浪费在找书的过程中。虽然有图书管理员的帮助, 但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满足每一位读者的需求。服务的不到位, 结果就是读者的流失。图书查询系统的引进填补了图书馆服务的缺陷, 从人工服务转换为电子化服务, 其服务效率大幅度提高。

(三) 电子阅览室

电子阅览室的建设, 使读者从图书馆获取知识的渠道又增加了一条。现代城市的快节奏使得现代人越来越喜欢快餐式的服务, 获取知识的方式也要以快为准, 这就是人们喜欢上网的原因。但是从网上搜索资料, 查询出来的大量的资料中往往掺杂着毫无关系的资料或者是重复的数据或者是伪资料, 在这些数据中查找所需困难重重。电子图书馆就是从数以万计的网上资源中把真正有用的数据筛选、整理, 建立一个图书馆自己独有的数据库, 使读者从图书馆得到的数据更加准确、方便、快捷。

“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 以至于这样的惠民政策发挥不了应有的效果。读者的稀少使得电子阅览室这种新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发挥不了其自身的真正价值。原因如下:第一, 真正能熟练掌握电脑的读者很少;第二, 在民族语言类数据中, 使用少数民族语言 (朝鲜语) 写成的资源少之甚少, 满足不了我们这地区少数民族读者的需求;第三, 在习惯上读者还接受不了电子版图书。

二、“十二五”期间加快我市少数民族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

笔者认为未来五年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策略应如下:

(一) 一个城市的图书馆应承担起学习基地的任务

图书馆是以学习为目的的机构之一, 城市要健康地发展需要引领者们不断学习。可是, 现如今很少有人进入图书馆, 其原因很多, 但主要还是图书馆没有吸引力。图书馆应了解人们心理需求开展自身的服务, 比如定期举办公益讲座或者座谈会。时代要求图书馆义不容辞担负起重要的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教育基地的责任,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大格局下, 讲座的优势明显凸现。讲座的内容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讲座应紧跟形势, 捕捉热点、难点, 反映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二) 在图书馆永恒的话题不是藏书而是服务

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因此, 图书馆事业发展要以读者为中心, 以“读者第一”“服务第一”为宗旨。

(三) 收集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古籍、历史资料, 建立特色馆藏

特色文献应与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相配套。虽说当下基层馆发展路线是以城市居民的需求扩充书库馆藏量, 但是建立数据库的进程也不能耽误。因为数据库的建立不单是为图书馆周围的人群, 还是为全世界阅览的。

连州市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篇8

开场白:当前,全国档案部门都在集中精力编制“十二五”档案规划。如何使规划更好地促进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首都档案事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诚盼档案人和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建言献策,这就是本辩题的宗旨。

任雪娇:作为90后,我虽然参加工作不久,但对五年计划也略知一二。比如:一五计划时期,有前苏联帮助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二五计划时期,有为十年大庆修建的首都十大建筑。但看到“众说规划‘十二五,共绘档案新蓝图”的辩题后,最初以为是笔误,转而觉得主持人不会如此马虎,经上网查询,果然是规划。请问:五年计划何时变成了五年规划?

阿 昆:这个问题提的好,也提的有水平。规划、计划虽只一字之差,却反映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查:“一五”计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53~1957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此后,直到“六五”(1981-1985)计划,才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区别就在于后者加了“社会发展”4个字,它反映改革開放后,我国不仅关注经济发展,也开始重视社会发展。21世纪,从“十一五”起,又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规划取代计划,说明我国已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兰 铁:我注意到这场辩论酝酿已久。去年年末《北京档案》就在“每期一辩”的开场白中,预告了新的一年将推出“编制‘十二五档案规划”的新辩题。今年第5期《北京档案》又辟出版面,刊登“每期一辩”投稿指南,再次预告下半年要讨论“编制‘十二五档案规划”的问题。这说明编制“十二五”档案规划一事,早就受到领导的空前关注。而下半年,正逢规划编制的关键时刻,能在档案刊物上连续讨论6期,也算是抓住了最佳战机。

叶 子:其实,关注档案规划的编制,可追溯到五年前。那是2005年3月17日,为进一步完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的毛福民曾到北京市进行工作调研,并与部分市属单位、高等院校和区、县档案部门负责同志进行座谈。其后,《北京档案》连续三期发表本刊评论员文章,三谈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再后,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列入市“十一五”专项规划,市档案局召开区县档案局(馆)长会议,研讨完善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应该说,最近五年首都档案事业的飞速发展,在许多方面都得益于“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当然,档案事业发展中未能尽如人意之处,特别是档案设施建设上的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编制时的形势、编制人员理念上的局限等的制约,教训也是深刻的。

李贺英:你说得对,正如老农所言: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五年规划的编制虽然仅仅数月,但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却是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编制一个能促进档案事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五年规划,就是今年的一件关乎全局、关系长远的大事,切不可掉以轻心,当成儿戏。

杨 光:编制“十二五”档案规划当然重要,但主要是领导和计划部门的事,和一般档案人关系不大,没必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更没必要组织读者广泛地讨论。因为普通档案人受岗位、职务、阅历、环境等诸多方面影响,多关注眼前工作,不会站的很高,看的很远,更难以考虑全局性的问题。与其让他们分心考虑五年规划,还不如让他们全身心地做好眼前工作更实际。

李 欣:我觉得你的看法太片面,普通档案人尽管受岗位、职务所限,不可能站的很高,看的很远,但他们最接近广大百姓,最了解底层民众。所以,编制档案规划时,更应多听他们的意见,才能使规划更合民意、更顺民心、更接近实际,也才能最终得到圆满的落实。

王学华:据悉北京市“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在3月1日正式启动。陈乐人局长指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站位要高,质量要高,规划文字内容要表述清晰、准确,要广泛征求和吸收各方面专家、学者、档案部门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毫无疑义,所有档案人都应为此建言献策。

鄂州市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篇9

根据《鄂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鄂州商务发展实际,特制定《鄂州市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规划范围为鄂州市国内贸易、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对外经济技术协作、经济发展环境建设。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

一、“十一五”时期全市商务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我市商务领域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两个率先”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深化商务领域各项改革,着力完善市场体系,商务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国内贸易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市内贸流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已成为引导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并在创造就业、扩大消费、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商业总量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我市商贸流通业拥有网点1.35万个,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营业面积61万平方米,从业人员5.5万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期初的71.56亿元增加到132.08亿元,年均增长18.2%。二是新型业态有所发展。年销售额过5000万元的物流配送企业有大通运输、武商量贩、新合供销和邮政等4家;年销售额过2000万元的连锁经营企业有武商量贩、银泰百货、中百仓储、中商平价、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工贸家电、梦天湖、778酒店、快乐海鲜城等12家。三是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有各类专业市场84个,其中城区65个,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从业人员1.8万人,年成交额近15亿元。在城区逐步形成了服装批零、餐馆娱乐、电脑销售、美容美发、商务酒店等7个商业街和小商品、农产品批发、建材、摩托车、家居装饰、水果批发、汽车交易、旧车交易等10个专业市场。全市改造菜市场6个,特许经营企业发展到10家。超凡物流等6个物流基地正加紧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率提高,共新建农家店176家,占全市自然村的61%。

(二)对外贸易逐步扩大。“十一五”期内,实现进出口总额85167万美元,年均增长10.3%。其中出口47487万美元,年均增长达到24%,比“十五”期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一是出口产品结构得到优化。2010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完成425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4.6%。二是市场开拓力度明显增强。2010年出口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达到220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3%,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0个百分点。三是出口企业规模日益壮大。到目前为止,全市有对外经营资格的企业近200家,较2006年增加近2倍。出口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鄂钢、美阳、翔雅、枫树线业等4家,出口500万美元以上企业4家,改变了“十五”期间美阳公司一家独大的现象。

(三)对外开放快速推进。“十一五”期间,外来投资发展迅速。武商、中商、中百、工贸家电等企业在我市发展量贩店或便民店、加盟店;全国性的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企业进驻我市;肯德基、麦当劳也在我市落户。先后引进了高泽物流、超凡物流、英豪物流、中冠陶瓷等企业来鄂州投资建设物流基地。招商引资总额完成344.9亿元,年均增长43.1%,引进落户的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35家。实际利用外资完成4.6亿美元,年均增长37.4%。葛店开发区、鄂州开发区等10个开发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加大。外派劳务发展迅速,预计今年备案登记人员达900人以上,比上年翻了两番。

(四)服务民生力度加大。一是大力推进家电下乡。到目前为止,共设置销售网点112家,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13346台,下发财政补贴3044.6万元。二是加强生猪屠宰管理。5年来,共屠宰生猪82.5万头,年均增长8.6%。严厉打击私屠乱宰行为,取缔城乡结合部私宰窝点27个。三是努力规范酒类流通。共办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证》347家,强化酒类市场流通管理,确保让老百姓喝上“放心酒”。四是加强成品油市场管理。编制了成品油发展规划,共设立加油站(点)66座,确保成品油的安全生产和市场供应。五是加强特种行业管理。5年来,共实

现拍卖237场次,成交额3.5亿元,典当总额8.6亿元。旧机动车交易3056辆,交易金额5600万元,回收各类报废汽车968辆。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商务工作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1、商贸企业经营规模偏小,总体实力不强,缺乏龙头企业支撑和带动。批发零售业及住宿餐饮业虽然单位数量较多,但主要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分散经营,管理落后,缺少具有规模效益、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商贸流通企业。目前,鄂州市年成交额过3亿元的批发企业仅有烟草公司、路口物资、佳和贸易3家;过3亿元的集贸市场仅有明塘市场、飞鹅市场2个;限额以上的商业企业54家,全年商品销售总额为18.4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5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商业新型业态发展缓慢。城区缺少上档次的商务综合性购物中心、卖场等新型商贸业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资配送大卖场、专营店、厂家直销中心等商贸新型业态发展缓慢,服务外包等新型产业发展滞缓,难以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适应。

3、外贸出口结构仍待进一步改善,经济结构外向度较低。由于历史、基础条件等多方面原因,我市对外开放水平整体偏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仍然存在起点低、基础差、总量小的问题。2009年,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172.3亿美元,我市为1.69亿美元,仅占全省的0.98%;全省人均外贸密度为280元,而我市只有157元,仅为全省平均数的56%;全省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外贸依存度)为1.34%,而我市只有0.54%;全省实际利用外资为46.9亿美元,我市仅1.05亿美元,只占全省的2.24%。近年来尽管我市出口额增长较快,但出口额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很低,远不到全国37%的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品、建材产品的出口比重低。外贸出口后劲乏力,缺乏新的大企业、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和知名度高的品牌支撑。

4、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滞缓。农村市场建设滞后,商务网点分散,布局不合理,流通服务体系不健全,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足,信息不顺畅,经营单位规模小,层次低,品种少,专业服务性项目不多,综合运行成本较高,导致农村部分消费流向城市。

二、“十二五”期间商务发展面临的客观环境和发展目标

(一)“十二五”期间商务发展面临的客观环境

1、有利条件。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消退,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和交往更加紧密,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逐步完善。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总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加。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拓宽。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不断实施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力度的持续加大,为我市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和动力。三是“全域鄂州”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市委、市政府围绕大力实施“两个率先”战略,整体推进以“全域鄂州”为理念的城乡一体化试点和建设宜居宜业的组群式大城市,为我市商务发展提供了远大的发展潜力。

2、制约因素。从国际环境来分析,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发生的变数和不确定因素在增加,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世界经济全面回升困难增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世界上局部区域冲突不断发生,我国商务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从国内环境来看,也面临较为严竣的形势:人民币升值与“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率取消,致使国际市场开拓难度加大;商务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需要建立健全和进一步完善;国内出口要素供求失衡和成本上升,商务发展的比较优势减弱,商务经济依然面临着一些长远困难。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商务兴市”目标,实施“大商务”战略,综合发挥鄂州的特有效应和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并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机遇,坚持扩大对外贸易,有效利用外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快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和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开放性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对外开放

水平,构建大商务、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创新、突出鄂州特色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把实现商务发展的长远目标与鄂州实际结合起来,把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抓住发展机遇与鄂州实际结合起来,一切商务工作都要从鄂州实际出发,充分体现鄂州的特点。

2、坚持政策引导、突出培育市场主体的原则。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完善政策环境和促进体系,发挥中介组织、海外乡亲和区域经济组织的桥梁作用,确立企业在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开放战略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各类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将优势企业“引进来”。按照“多准入、多生存、多发展壮大”的原则,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和商贸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开展专业、特色经营。

3、坚持集约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实施“城乡一体市场化”、“大商务”、“大市场”、“大流通”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贸易为先导,以引资为动力,以企业为载体,以效益为中心,积极推动商务事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4、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商务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按照“形式多样、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逐步推进”的要求,有步骤、分阶段推进实施。

(四)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市商贸流通业规划指标要高于我市GDP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增长水平。

------国内贸易。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2015年达到310亿元。培育形成年交易额20亿元以上的市场1个,10亿元以上的市场3个。培育年销售额过5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5家。新建五星级宾馆3家,四星级宾馆5家。培育30家餐饮品牌企业。

------对外贸易。全市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5%,2015年达到2.6亿美元。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到出口总值的60%。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发展成本低、高附加值、强竞争力、有特色的产品出口,加强品牌建设。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到出口总值的60%。巩固和发展现有重点出口企业,培育壮大出口队伍。到2015年,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00家。开拓国家市场的能力显著增强。巩固和开拓美国、东南亚市场,开拓非洲、拉美、欧盟市场有重大突破。贸易方式由单一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年均递增35%,累计达到1600亿元,2015年到达538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累计达到6.8亿美元。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推动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主动出击。到2015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较大增长,海外投资承接工程有所突破,外派劳务人员累计达6500人次。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较大增长,口岸建设实现突破。

三、“十二五”期间商务发展的战略措施

“十二五”期间,鄂州商务发展将重点围绕建设“长江中下游区域性物流中转基地、城乡市场一体化试点区、全省纺织服装重要出口加工基地”来展开。

(一)着重推进三江港区“中转港”建设,实现商贸流通业跨越式发展

1、加快三江港区“中转港”建设。举全市之力,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三江港区建设。将三江港区作为生产性物流业重要的“中转港”,大力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来鄂州投资兴业。争取在2015年前,把三江港区建设成为长江南岸的核心港区,把鄂州建设成为区域性、开放性、综合发展、功能齐全的二级物流枢纽城市和长江中下游区域性物流中转基地。强化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刚性作用,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以三江港区、葛店港区、鄂州港区为平台,在抓好现已落户的6个物流基地建设发展的同时,再培育引进一批服务生产和生活的物流企业。

2、加快实施城乡市场一体化建设。一是深入推进农家超市。以长港示范区为重点,农家店全部覆盖106个农村新社区。二是努力推进“农超、超超对接”。在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等工业品下乡工作的同时,支持蟠龙市场的扩规建设;以蟠龙市场为平台,推动农产品进城,引导武商量贩等超市乃至与武汉各大商家进行“农超、超超对接”。三是推进特色服务工程。推动家政服务、生猪屠宰监测追溯平台建设,认真做好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和回收报废拆解工作。创造条件改造一批菜市场。

3、加快商业新型业态发展。落实服务业税收扶持政策,加强对服务业的用地支持。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推进流通方式创新,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仓储超市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推进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销售等新型业态发展。建设2至3家大型物流配送中心。不断扩大连锁经营的规模。到2015年,3000㎡以上连锁超市发展到15家左右,大型连锁酒店、餐饮店发展到50家左右,连锁便利店、便民店、专卖店发展到200家以上。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建设。

4、围绕“放手、放开、放活”,加快培育特色专业市场。推进商贸龙头企业发展。通过培育和引进,形成以晋煤物流等企业为主的2至3家交易额过20亿元的商贸流通龙头企业。着力引进“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等一批大型企业。在发展壮大现有专业市场的基础上,鼓励民营资本建设投资长岭水产品批发市场、城区药品批发市场、新庙五金建材家居市场、鄂州开发区农机具市场。推动小桥、明堂等城市商务综合体的招商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建设一个有品牌档次的商业步行街。同时,支持特许行业市场的有序发展。

(二)着重加快全省纺织服装重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对外贸易

1、加快以纺织服装为重点的出口加工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和培育出口产业集群,增强我市出口的后劲。继续发展轻纺产品出口,着重提高产品附加值。利用我市纺织服装行业优势,以枫树线业、美阳服装、翔雅服饰等为中心,加快全省纺织服装重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利用葛店开发区药谷和电子信息技术优势,做大做强生物制药及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利用武钢集团鄂钢公司优势,着力提高出口钢材的科技含量;利用沿江船舶制造产业带优势,扶持民营船舶制造业的发展,促成江燕船厂、光大船舶等民营企业扩大自营出口;利用鄂州开发区优势,以湖北鄂重、鄂通橡塑、鄂钢驰久为龙头,发展机械设备制造业,着重提升机械设备出口的厚度;贯彻落实科技兴贸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2、实施出口品牌战略,提升出口产品占有率。以增强产品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加强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出口产品研究开发工作,加快管理、质量体系认证,提升传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确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以提升传统制造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突破口的品牌战略产业导向;大力推动“华工”、“新爱迪”、“枫树”、“美阳”等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自主品牌的国际市场份额。全面实施科技兴贸行动计划,到2015年,力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的比重达到25%以上。

3、鼓励、支持和组织中小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按照“扶持一批、发展一批、做强一批”的思路,努力培植一批出口上规模,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出口潜力大的中小型企业。拓宽企业的国际合作领域,促进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商品贸易共同发展。到2015年,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登记备案户数达400户,其中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100户以上(不含外商投资企业)。非公企业出口总值突破13000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比重达70%以上。

(三)着重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特色园区,有效利用域外资金

1、打造特色园区。利用“两圈一带”战略实施的大好机遇,加快我市沿江新一轮开放开发。利用鄂州产业岸线、劳动力等资源优势,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高质量地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以沿江产业发展作为龙头引领全市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抓住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项目向中西部转移的机会,利用本地资源扩大就业和大力发展民营企业。重点打造冶金、建材、机械装备制造、纺织服装、船舶修造、港口物流等六条产业走廊,推进产业沿江集聚。积极争取省政府园区建设

专项借款资金,引进社会资本加强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和项目向六大开发园区聚集发展。

2、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突出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吸引项目,突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招商,突出技术特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强力招商引资,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在电子信息、资源开发、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产业上引进一批国内外品牌企业来鄂州投资建设。把葛店开发区、鄂州开发区、三江港区和主城区打造成外资密集区。

3、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继续采用专业化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积极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十二五”期间,力争引进过1亿元项目100个,过5亿美元项目300个,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民营企业500强的投资项目总数达3%。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机制,完善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和中介人员奖励政策,着力提高招商实效。

(四)着重推进“走出去”战略实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1、积极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支持和引导优势企业到市外、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和资源开发,更多地利用市外的资源和市场,带动设备、商品技术和劳务输出,鼓励高技术类和资源类投资。大力扶持鄂钢集团、多佳集团等有条件的企业以技术、生产设备或零部件等实物为主,到境外投资办厂。引导企业赴境外设立进出口贸易公司、办事处等机构,开展跨国投资和经营,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国际化经营上层次上水平。

2、积极推进对外工程承包。充分发展挥我市在矿产资源开发、建筑方面的竞争优势,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促其扩大规模。争取到2015年我市有1-2家企业具有海外承揽工程资格。

3、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扶持成立1家有资格的外派劳务公司,积极拓展外派劳务市场,扩大纺织服装业、农业、建筑业和运输业领域劳务外派规模。建立赴日研修生和海外劳务培训基地,逐步形成预选、培训、考核、输送一条龙服务体系。争取每年1-2次到日本、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对外劳务合作境外洽谈活动。力争在外派海员上有所突破。

四、“十二五”商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人才强商”战略,用好现有商务人才,稳定关键商务人才,引进急需商务人才,培养未来商务人才,快速构筑我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务人才队伍。努力建设开拓进取、精简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忠诚尽职、团结勤奋的干部队伍,理念先进、机制灵活的事业单位人才队伍,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的商务专业人才队伍,为商务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实行“一业一策”。采取“一业一策”的办法,加快和引导商贸流通、外贸出口、利用外资等工作良性发展。对重点建设企业和项目在市场准入、项目用地、融资信贷、税费缴纳等方面视同工业项目同等待遇,落实被列入鼓励类的服务业用水、电、气与工业同价政策。鼓励和支持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园区和企业扩大生产,加快发展,想方设法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优化商务环境。建立系统内外、上下之间、部门之间的相互支持、齐抓共管的大协作机制。健全商务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形成基本稳定的政策扶持方向,大力支持流通现代化及市场体系建设、重要商品调控、重点出口产业、出口基地建设、出口品牌建设、对外工程承包等项目。加强商务系统自身能力建设。以“放权、少管、优服务”为取向,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调研,提高决策水平;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效率。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促使商务部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四)强化检查督办。建立督办检查机制,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强化对规划实施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根据“十二五”商务工作的发展目标,各级商务部门要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积极的协商和沟通,加强工作计划安排,明确推进步骤、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对规划实施的跟踪

检查力度,完善督办检查机制,以重点工作、重点工程为重点,带动其他各项任务的落实。要通过工作总结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确保我市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总体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大学党政联席会会议总结下一篇:世界顶级英文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