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10(精选8篇)
残疾人事业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零陵区残联在上级残联的指导下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 ”的职能,抢抓机遇、注重实效,全面落实残疾人各项政策,使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在“十二五”期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一)xxxx区残疾人基本情况。我区各类持证残疾人xxx万人,占总人口xxx%,平均每xx户中就有一个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其中视力残疾人xxx人,占残疾人的15.96%;听力残疾人xxxx人,占残疾人的23.36%;言语残疾人xxx人,占残疾人的1.32%;智力残疾人xxx人,占残疾人的6.96%;肢体残疾人xxxx人,占残疾人的31.44%;精神残疾人xxx人,占残疾人的6.62%;多重残疾人xxx人,占残疾人的14.34%。到目前为止办理第二代各类残疾人证xxx人,根据办证统计,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能力,一级重度残疾人xxx人,占全部残疾人的xxx%;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二级残疾人xxx人,占xxx%;有一定劳动能力,可以就业的,属三、四级或聋哑残疾的占39.7 %。
(二)全区“十二”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
“十二五”期间,全区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两个体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完善法规政策,依靠政府,动员社会,积极为残疾人办实事,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夯实工作基础,改善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全面完成了 “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残疾人事业得到新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投资288万元新建一座面积2296平方米综合服务楼。先后争取省 市残联事业资金330万元建好残疾人脑瘫儿童康复中心、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家长培训中心、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盲人按摩服务中心、社区残疾人文体活动康复室,全面提高我区残疾人服务水平。基层服务体系得到提升。目前,我区残联拥有31名专职工作人员,分管康复股、宣传文体股、维权信访股、党建室及办公室,下设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各尽其职。区残联下分设16个乡镇残联,全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及办公设施,配有专职理事长、干事,506个行政村(社区)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共同协调工作。区、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残疾人保障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区政府出台了《xx区实施湖南省残疾人扶助办法》,出台《xx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为全区困难残疾人基本解决了低保,为农村“三无”残疾人落实了“五保”供养,保障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投入资金36.23万元为全区xxx名重度残疾人员代缴社会养老保险;投入150万元为xxx名农村重度残疾人缴纳医疗保险。为全区xxx名重度残疾人落实护理补贴,共发放补贴资金xxx万元;残疾人康复服务取得重要进步,服务全区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建成,残疾人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在我区落户。全区共投入康复经费xx多万元,完成各项康复任务11.14万例(件),帮助7.5万名残疾人享受康复服务;2012年--2015完成了130名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顺利实施。扶残助学体系基本形成。全区盲、聋、弱智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规定对考入高中、大学的残疾人学生和残疾人子女给予一次性学费补贴,补贴资金16.15万元; 757名残疾人得到中、短期职业技术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加大对接受义务教育的贫困家庭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的扶助,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残疾人就业稳步推进。全区安排xxx名残疾人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xxx万元;先后免 费开办各类培训班13期,培训学员834人;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和农技下乡服务,组织培训2816人,对19家福利企业的544名残疾人职工进行“自强不息,敬业爱岗”教育和岗前培训33次。有xxx户残疾人家庭得到结对帮扶,扶助发展种养业1390人,发展家庭手工业、加工业671户,培植建立自强扶贫基地36个,辐射实现残疾人稳定就业373名。维权信访跃上新层次。我区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建立完善《区残联信访工作制度》,将信访工作列入区残联机关工作人员目标责任管理,设立残疾人维权信访股,落实4名工作人员,规范办访程序,做好接待工作。五年来,累计接待信访1467人次,信访件62份,办结率达98%;发挥省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的作用,配合司法部门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80件;实行为残疾人办访全程代理制。有力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了残疾人的根本利益。社会助残良好氛围不断形成。以“全国助残日”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发展中的零陵区残疾人事业,宣传优秀残疾人自强模范的感人事迹和扶残助残的先进事例。在“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聋人节”、“盲人节”等节日期间,区残联积极组织开展为贫困残疾人捐赠轮椅、助听器、拐杖、盲杖等残疾人用具,走访困难残疾人,区委、区政府为了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和助残扶弱的良好风尚,发出文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日捐”活动,五年共幕集资210万元,大力营造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社会环境。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得到改善,服务水平有了上升;残疾人生活基本得到保障,幸福指数有了提高,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人民奔小康的步伐不断加快。由于残疾人自身的原因,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处于劣势,残疾人与 正常人的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残疾人在康复、就医、生活等方面需要救助人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这与扶残助残的形式单
一、救助资金不足之间形成很大矛盾,造成残疾人奔小康步伐较慢。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对残疾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区残联紧紧围绕“两个体系建设”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努力为残疾这个人群体服务,同时了解基层残疾人的生活就业情况,分析残疾人需求,发现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寻找新环境、新形势下残疾人事业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十八大精神,努力做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可以说,新形势下的残疾人工作任重道远。经过调研分析,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问题与不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问题:
(一)残疾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程度仍然不高,需要发展职业化道路。近些年来,民政部、计生委、共青团等部门加大力度,加强基层工作队伍职业化建设,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主要力量,残疾人专职委员不论是工作层面和范畴,还是服务内涵和属性,都属于社会工作者范畴,我们应该积极发展工作人员的职业化水平,专业的指导,专业的科学方法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我们的工作人员很明显知识水平不够,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二)残疾人服务文体宣传工作仍然不到位,需要加大力度开拓多元化宣传手段。我区开展了很多残疾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时宣传不到位,没有形成较高的知晓率,容易造成一定的误解,项目开始工程及结束阶段宣传不到位,不利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宣传职责不明确,在宣传工作上往往忽视其重要性,且宣传工作比较琐碎,需要耐心与细心。因此责任明确非常重要。
(三)残疾人事业资金仍然不足,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尽管残联征收社会保障金,残联的工作项目多,服务范围广,残疾人康复及康复设施、就业培训、扶贫助学都需要很多资金,维护残疾人的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开拓多重资金渠道是当前我们的重要任务。资金充足了,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指标才可能更上一个台阶。
(四)农村残疾人生活仍然困难,需要提高基层工作水平。我们发现农村残疾人工作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农村残疾人户数、人数占很大的比例,农村纳入低保的范围明显处于劣势。近年来,为落实好贫困残疾人生活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惠及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一、二级)有了基本生活保障,但仍有部分贫困残疾人得不到生活保障,由于身体致残,文化程度低,有的根本无生活能力,无法参与就业,主要是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肢体残疾人和多重残疾人(两种以上残疾),一户多残的,这部分人虽然残疾评定等级较低(三、四级),但都无生活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再就是农村与城市享受低保的金额也有很大差距。城市每人每月可得到140-350元的救助,而农村每人一月只有90-140元的救助。农村未就业的绝对人数也很大。这些充分表明,当前农村残疾人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需要迫切提高农村残疾人生活质量。
(五)残疾人组织建设仍然不够完善,需要增加编制和投入经费。基层残疾人组织仍然存在着体系不健全、工作力量薄弱等问题,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织保证。加强基层疾人组织建设,不断改进和提高残疾 人组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把残疾人的问题和困难解决在基层,使残疾人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目前我区残联行政纺3个,下属事业单位2个,事业编6个,单位在职干部职工31 人,严重缺编。乡镇残联配备了残联理事长,但还有部分由民政办主任兼职,村、社区专职委员也进行选聘,但经费严重不足,无待遇,影响了工作开展。
三、关于我区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考
残疾人事业发展包涵三大相互联系的主体:残疾人工作人员、残疾人服务活动及残疾人群体。为此,下面继续围绕几个主要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有所帮助。
(一)抓好残疾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培养大批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基层残疾人队伍特别是残疾人专职委员应该作为社会工作者走上职业化道路。目前,由政府部门承担、服务于困难人群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和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士进行的社会工作。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属于行政性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而当前这种社会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社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区的残联工作应该考虑专业化、职业化问题,学习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发展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思考。
(二)加大宣传文体工作力度,扩大残联工作透明度。组织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残疾人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能。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 养优秀特殊艺术人才。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广泛宣传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和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楷模,感召全区人民奋发图强、创业致富、奉献社会、促进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荐本地区、本单位有关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优秀新闻作品参加评选。继续积极开办残疾人专题栏目,广泛开展残疾人事业宣传,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残疾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扶残助残氛围。结合残疾人重大节日,进行多角度、大规模宣传。进一步宣传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体育人才的培养,适应新的残疾人体育运动竞赛规则,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为我区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加强对残疾人特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组织选拔优秀节目和作品参加省、市残疾人文艺汇演。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利用网站倾听残疾人心声,及时了解残疾人困苦,回答残疾人提出的疑问,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问题。搞好宣传措施,1、及时宣传与实施项目紧密结合。把握好残疾人实施项目的进程,制作具体规划,做好宣传文体工作。
2、发展多样化宣传手段。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宣传残疾人服务项目,发挥宣传画、宣传单、知识手册、宣传栏、广播、电视与报纸等宣传手段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3、设立专人宣传服务,明确责任。实行宣传问责制,设立专人负责,同时做好协调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扩大残疾人福利服务覆盖面。残联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区残疾人工作众多项目与工程的实施都需要资金流通运转,物质投入是必要的,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是我区残联的重要工作,残疾人工作者应该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想法设法达成残疾人群体的愿望,真 诚为他们服务。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老龄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支持残疾人工作,维护残疾职工、残疾青年、残疾妇女、残疾儿童和残疾老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在全区组织 开展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企事业单位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适当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重点做好残疾老人和残疾儿童的福利服务。做好社会捐赠,支持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三)落实xxxx文件精神,结合“精准扶贫活动”,搞好农村残疾人服务。搂照关于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区残疾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把农村残疾人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做好农村调查工作,认真汇总信息,分析调查资料,发现寻找与新时期发展不符合、不适应的突出问题,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发展机制与体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把残疾人群体看作特殊群体,充分尊重他们的生活、教育、就业权利,发挥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一、残疾人康复
2011年,广东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不断拓展,使各类别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启动“400-830-0580广东省学龄前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服务”申报热线,目前已接受400多名本省户籍学龄前残疾儿童家属申请服务。
全年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9.48万例,其中,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2.5万例,为1 243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238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555人。
加强聋儿康复机构建设,完善聋儿康复网络。全省开展聋儿语训的机构(部、班)共83个,新收训聋儿1 269人,培训聋儿家长3 640人;完成中国残联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25人,助听器康复项目52人。
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全省共有精神康复机构508家,登记在册精神残疾患者40.3万,其中,监护率68.6%,显好率44.1%,社会参与率33.5%,肇事率0.2%,减除关锁475人。年度投入精神残疾预防与康复经费6 462万元。
全省共有孤独症儿童训练机构93家,在训孤独症儿童1 507人,救助贫困孤独症儿童1 010人。
全省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机构共95个,其中,省级1个,地市级36个,区县级64个。全年为肢体残疾进行康复训练27 560人,对麻风畸残者实施矫治手术41例。
全省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机构共99个,其中,省级1个,地市级28个,区县级70个;实施智力残疾儿童机构康复训练1 897人,社区家庭康复训练1 093人。
深入开展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全面推进普及型假肢装配,截至2011年底,为残疾人装配矫形器1 314例,装配假肢1 524例,全年供应辅助器具供应780种,18 729件,其中免费发放10 564件。
在58个市辖区和67个县(市)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累计建立社区康复站0.82万个,配备1.7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
二、残疾人教育
2011年,广东全省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登记在册5 102人,其中,视力残疾268人,听力残疾336人,言语残疾288人,肢体残疾1 332人,智力残疾1 622人,精神残疾355人,多重残疾901人。
全省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学校(班)6个,在校生108人;有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5个,在校学生698人。
2011年,全省有62人录取到高等特殊教育学院,有308人达到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分数线,录取285人,其中,本科103人,专科高职182人。
三、残疾人培训、就业与残疾人托养服务
全省有职业培训基地103个,其中残联兴办40个,依托社会机构兴办63个,开展城镇残疾人职业培训9960人。
城镇新安排1.37万残疾人就业。其中,集中就业残疾人0.29万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0.59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208人,个体及其他形式就业0.47万人。全省城镇实际在业人数18.36万人;69.25万农村残疾人稳定实现就业,其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55.76万人。
2011年全省培训盲人医疗按摩人员85人,培训保健按摩人员661人。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盲人按摩机构646家,盲人按摩师就业2 658人。
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108个,托养残疾人3 734人,其中重度残疾人316人,占8.5%。
四、残疾人扶贫与社会保障
广东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双到”扶贫,扶持残疾人家庭2.8万户;完成危房改造3 101户,受益残疾人4 993人。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9万人,扶持贫困残疾人7.9万人,脱贫3.5万人。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残疾人扶贫基地80个,共安排贫困残疾人就业4 157人。
2011年,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11.9万人,城镇残疾居民参加社会保险9.1万人。城镇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9.2万人,集中供养0.5万人,其他救助救济1.1万人;农村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共有24.7万人,五保供养2.4万人,其他救助救济3.6万人。
截至2011年底,共有77个区县确定为新农保试点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试点地区农村新农保参保31.3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8.5万人。
五、残疾人宣传文体
截至2011年底,地级以上市设有报纸专版16个,残疾人广播专题节目17个,手语电视栏目7个,通过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播报1395件次。全年共举办残疾人文化周73场次,残疾人文化艺术类比赛及展览36次;拥有残疾人艺术团队9个,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18个。
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示范点14个,举办残疾人体育比赛91次,参赛残疾人运动员9703人次。2011年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广东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取得奖牌数第一,金牌数、总分第二的历史最好成绩。
六、残疾人维权
2011年,广东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219次,参加人数1.68万人;开办法律培训班33次,参加人数0.18万人;建立各级法律援助救助机构及工作站127个,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328件次。协助残联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61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67件。各级残联信访部门共处理残疾人来信2839件,来访1.27万人次,其中,集体访59批次,0.09万人次。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2.1万人。完成贫困残疾人家庭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1 780户。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中山、佛山6个城市成功通过“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的验收。
七、残疾人组织建设
2011年,组织建设工作主抓《关于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粤残联[2010]219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已有16个地市出台贯彻219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全省10个地市残联配备了残疾人领导,44个县(市、区)残联配备残疾人干部;1 600个乡镇(街道)建立了残联,其中,专职理事长533人,兼职理事长826人;建立23 332个社区残疾人协会,选聘22 396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县级以上残联专门协会建会率达到100%。第二代残疾人证核(换)发证工作进展顺利,办证数达到70多万个。志愿者登记注册总人数31.7万,7.1万残疾人得到帮助。
八、残疾人事业统计与信息化
广东省残疾人保障金年审地税代征大集中平台投入运行。广东省残疾人呼叫服务中心新设置服务席位106个。完成省残联网站无障碍建设与升级改版工作。全省残联有专兼职统计工作人员170人,其中,有统计从业资格35人,占20.6%。地级以上市举办统计人员培训班23期,417人参加培训。全省共有各级残联门户网站72个,其中,省级1个,地市级21个,区县级50个;举办信息化工作培训班23期,673人参加培训;省级残联网站全年发稿量2 302篇。全省各级残联信息化建设共投入1 131.9万元,其中,硬件投入占49.65%,软件投入占41.9%,系统运行维护费占8.4%。全省各级残联共有信息化专业人才280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残疾人 摄影事业繁荣发展
随着市民经济状况的改善,相当一部分残疾人拥有了自己的摄影装备。虽然他们失去了常人的部分功能,在劳动能力上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他们依旧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充满了追求真善美的热情,他们仍然渴望能运用自己独具的慧眼来发现和记录身边的美丽与感动。他们积极开展摄影创作采风活动,优秀摄影新作叠出,形式、风格、流派之多样,题材、主题之丰富,不少紧扣时代脉搏,直面现实生活的优秀摄影作品,获得了上级领导和摄影专家的高度赞誉和重视,并在全国、省市摄影大赛和展览中先后获奖。同时,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各级政府和残联对残疾人摄影创作活动的关怀和重视也得到了加强,社会各界也涌现出许多有识之士,以各种形式有力地支撑着残疾人摄影事业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进一步明确了残疾人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繁荣残疾人文化事业的要求。全国各级残联和广大残疾人摄影爱好者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深入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清醒地认识当前的形势和肩负的重大使命,振奋精神,勇于创新,努力开创残疾人摄影事业全面繁荣的新局面。
首先,繁荣发展残疾人摄影事业要坚持“双百”方针,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推动社会大发展大繁荣
我们残疾人摄影工作者要在摄影创作中学会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研究摄影创作规律,指导摄影创作实践,努力使我们残疾人的摄影作品符合残疾人的利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不断满足残疾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优秀摄影作品的表现形式必须是多样化,生动活泼,精益求精,才能够用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来表现时代精神,反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之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我们要积极鼓励广大残疾人摄影爱好者不断进行探索和创造,在摄影作品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以题材、形式、风格、表现方法的多样化,更好地高扬主旋律,激励残疾人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残疾人文化环境。
其次,繁荣发展我国残疾人的摄影事业要充分体现“文艺为残疾人”的原则,深入生活,使生活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创作的源泉在于群众,在于生活。从目前我国残疾人摄影作品的现状来看,真正有深度的反映残疾人现实生活的精品力作还不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做得不够。广大摄影工作者要始终置身于时代之中,多接触残疾人,多了解残疾人,把握时代精神,表现残疾人风采,去多拍一些表现他们高尚品质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反映他们从事改革和建设的生活实践,赞美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聪明才智和精神风貌的优秀摄影作品。使摄影更贴近生活,为残疾人所喜闻乐见,给人民以向上的力量,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第三,繁荣发展我国残疾人的摄影事业要多出优秀作品,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残疾人
广大残疾人摄影爱好者,要抓好优秀摄影作品的创作,将普及和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在繁荣残疾人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出精品。坚持把残疾人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残疾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摄影优秀成果;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以精心的创作去赢得读者的认可。在注重摄影作品思想内容积极健康的同时注意追求艺术上的精益求精,让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在摄影作品中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充分发挥广大摄影爱好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形成一个生动活泼、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
第四,繁荣发展我国残疾人的摄影事业要努力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摄影人才队伍
当前残疾人摄影队伍的现状与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国摄影事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特别是人才匮乏问题十分突出。现有的残疾人摄影工作者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狠下功夫,努力学习,发扬奉献精神和自强不息精神,刻苦钻研,潜心创作,精益求情,把个人创作同繁荣中国残疾人摄影事业的崇高使命紧密结合,将个人情感融合到残疾人群众的情感中去,在社会生活的广阔舞台上施展聪明才智,创作出更多的无愧于时代的摄影作品。摄影专家要多关心和扶持残疾人摄影人才的成长,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下大气力多培养一批德艺双馨,品学兼优的残疾人摄影人才。残疾人摄影协会是广大残疾人摄影工作者之家,是联系广大摄影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要满腔热情地为广大摄影工作者服务,为他们开展采风活动提供方便,多办定期摄影讲座,使我们残疾人摄影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
第五,进一步加强对摄影创作和工作的研究
各级摄影协会要加强各级摄影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凝聚力。积极帮助广大残疾人摄影工作者掌握科学理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信任尊重,热情帮助,正确引导,关心支持,努力为残疾人摄影事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不断加大对残疾人摄影事业的投入,为广大摄影工作者深入残疾人、深入残疾人生活,发挥摄影艺术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条件。各级残联领导要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残疾人摄影工作者多办实事,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积极创造学习条件,使残疾人摄影工作者的创造精神能得以充分发挥,艺术风格,艺术形式能得以自由发展,为多出残疾人摄影人才,尊重残疾人摄影人才,爱惜残疾人摄影人才,留住残疾人摄影人才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大力支持繁荣我国的残疾人摄影事业。
广大残疾人摄影工作者要紧密团结起来,同心同德,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紧跟时代的步伐,施展聪明才智,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残疾人群众,为繁荣发展我国的残疾人摄影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当履行的义务。
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本系统发展规划,将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重点扶持。
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培育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要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和队伍建设,支持残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各级残联要秉持“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把温暖、快乐和方便送到残疾人心中。
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残疾人数量多、困难程度大,残疾人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残疾人总体状况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残疾人工作又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残疾人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必须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途径:把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为残疾人基本生活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放在各项任务的首位,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贫困残疾人生活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等制度安排,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明确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发展思路,大幅度增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强对重度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和残疾儿童的保障与服务;加强做好残疾预防工作,提出实施残疾人预防的工作措施。实施一批重点预防工程,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形成有利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放在重要的位置,对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加强残疾人组织、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稳定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等提出要求;明确政府、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和各有关部门在规划实施中的责任,制定主要约束性指标评价体系,强化对规划实施监测和绩效评估。
1、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要重视重点人群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2、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3、康复国际第23届世界大会在苏格兰爱丁堡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将在27日的闭幕式上正式就任该组织主席。
4、《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已经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第20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5、王勇出席第五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时强调:切实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 努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意识是发展的动力。最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国家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残疾人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2013年9月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总书记两次出席残联组织的活动并且专门致贺信、发表讲话,对推进残疾人事业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指示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特别是十八大报告关于“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要求,为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科学发展,树立大局意识
残联作为残疾人的代表组织,其历史使命是通过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三大职能来实现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的目标。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处理好残疾人事业与国家大局的关系。
在大局面前,坚持跟进而不是掉队。我们正迎来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好的历史机遇期。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发展残疾人事业”,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未来20年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坚持经济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可贵的经济和政治环境。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自觉并善于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我们的工作,借助这个大背景推进我们的事业。中国残联“四代会”提出“团结和带领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奔赴小康”,“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正是体现了我们应有的政治诉求。
三是服从服务于大局,坚持跟进而不是超越。国家大局既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遵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即坚持跟进而不是超越。一味片面地强调要“优先”、“跨越式”地投入和发展,不仅在客观上难以实现,而且也违背残疾人事业发展内在规律。毕竟,残疾人自身素质的提高、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作为人和社会价值的真正实现,是一个需要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历史过程,应该还它一个正常发展态势。
毋庸置疑,残疾人工作必须依托政府而不能够完全“设计”成社团远离开政府,不能够完全地“ngo”(非政府)。首先因为政府具有管理属性。残疾人工作本质上是人的工作,残疾人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残疾人工作的广泛性,必须依托政府来协调诸多部门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必须纳入政府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必须体现政府对于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其次因为政府具有资源属性。政府是社会资源的主要占有者,开展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物力和财力的不断投入,残疾人作为特殊弱势困难群体对社会各种资源拥有不足,由此决定残疾人在注重效率的第一次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需要通过注重公平的第二次分配来取得生存保障。再次因为政府具有服务属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决定着我们的政府将逐步退出很多领域而进一步支持和发展社会公益事业。wto规则更是要求各级政府由过去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又要求各级政府更加注重关心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但是,任何政府都是“有限”的和“非全能”的。相对而言,社会和民间力量才是无穷无尽的资源。残联组织定位于“亦官亦民”,正要求我们的工作在紧紧依托政府的同时,必须注意开发社会和民间的力量,始终坚持官民并重。
三、坚持转变作风,树立公仆意识
(一)从战略高度全面把握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前进方向
强化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地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宗旨意识。总书记指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要以制定实施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政策措施为抓手,完善残疾人基本救助与社会福利制度框架。当前,尤其要从那些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兜住底、补短板、保基本、全覆盖的具体政策和制度抓起,从关乎残疾人小康进程的生活救助、扶贫解困、社会福利、权益维护、康复服务、教育就业、文化发展、体育健身等具体实事抓起,从事关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残疾人家庭增加收入的实事抓起,从影响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全社会关爱残疾人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具体实事抓起,把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残疾人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树立残疾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支重要力量的残疾人观。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不断健全残疾人保障制度,推动全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同时解放和发展蕴含在广大残疾人中的社会生产力、增强和提升残疾人及残疾人组织社会活力,更充分地展示残疾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作用。
(二)帮助残疾人实现个人理想,也是中国梦的实现
1、带领残疾人把实现自身的梦想自觉地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实践之中。
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我们都要凝心聚力,在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早日实现。中国梦,是包括8500多万残疾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没有残疾人这个群体的梦想成真,中国梦就不完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追求进步的不竭动力。残疾人只有把自己的人生梦想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真正成为时代和生活的强者。
2、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总书记提出,希望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是对广大残疾人提出的殷切希望,更是对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帮助残疾人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需要大力弘扬蕴含在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中的伟大精神。
总书记指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残疾人中涌现出一大批像张海迪那样的自强模范,他们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弄潮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激励了全社会的奋发自立精神。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助残先进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社会各界人士也堪称楷模,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乐善好施的品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
3、通过不懈努力,推动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总书记对各级残联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为推动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帮助残疾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作出更大贡献。这是各级残联组织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帮助残疾人的重要责任。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必须紧紧围绕“四个着力”抓实工作:着力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改革创新,着力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维护好残疾人权益,着力加强各级残联组织自身建设,强化残疾人事业基础管理建设。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新局面
1、始终坚持残疾人事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总书记明确强调,残疾人事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一重要指示,是对党政部门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残联组织的激励和鼓舞。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坚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上了一个大台阶,开创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2、努力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各项建设之中
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关心重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把它看作分内的责任,在各项建设中都把残疾人事业纳入进去。一是残疾人事业要纳入大局。不断强化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努力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格局中,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不偏离方向,不脱离轨道。二是残疾人工作要融入大局。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绝不搞脱离中国国情的那一套。三是要坚持中国特色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是中国特色残疾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践证明,这一领导体制符合中国国情,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开创残疾人工作新局面,推动残疾人事业迈上新台阶。
总书记强调,各级残联要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履行职责,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团结带领残疾人继续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征程中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这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新要求,更是激励我们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动力。好传统、好作风,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毫不动摇地大力传承和弘扬。
四、坚持依法行政,树立法治意识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事业必须走依法发展的道路,这是由我们依法治国这个大的方略所决定的。
为了将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国家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情形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等。另外,正在研究制定或已列入立法规划的有《无障碍建设条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社会福利、特殊劳动权益及就业保护规定》等。
我国残疾人保障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10多年来,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工作的全面开展。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残疾人工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党和人民的重托,也是残疾人的期盼。
(一)完善和发展保障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的制度
由于残疾人的特殊性,使之成为最需要民生保障和社会帮助的群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涉及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的制度不断完善。同时,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保障广大残疾人基本权益的制度建设任务还相当繁重。推动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权利以及教育就业、文化发展等需求为导向的制度创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推动以保障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一是完善和发展覆盖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普惠制度,诸如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制度和法律体系及各种体制等。二是完善和发展针对残疾人特殊情况的特惠制度,包括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基本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康复服务制度、特殊教育保障制度、残疾人无障碍融入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残疾人的基本就业促进制度、残疾人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等。通过制度完善和发展,为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贡献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提升残联组织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的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残联组织切实提高组织治理和自治能力,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求,自觉把残疾人事业有效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有效承担代表、服务、管理残疾人职能,有效承接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责任。
1、有效增强履行管理职能的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焕发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作用领导体制的活力。有效提升残联组织的组织治理和自治能力,努力在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更好地配合党和政府,更好地调动其他残疾人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各负其责,共同构建稳定可靠的残疾人基本保障安全网,不断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共同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残疾预防,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积极推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保障;共同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共同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权利和发展机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殷实、更加幸福。同时,通过提高残联组织自治能力,增强广大残疾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能力。
2、围绕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目标努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创新发展。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法律规章、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制度框架。有效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学风、会风、文风、作风持续改善,为实现残疾人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提供有力的思想作风保障。围绕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奋斗目标,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
3、构建与落实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的安全网。立足健全和落实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民生托底服务”的保障目标,结合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细化落实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的总体框架、具体内容、推动措施。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政策等手段,统筹协调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的政府托底、社会保险、慈善捐助等资源,合理整合政府引导、残联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机制,重点推进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等工作。
4、落实残疾预防措施和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项目。立足构建和落实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的目标,抓住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残疾预防两个重点,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提高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强化康复人才培养力度,创新抢救性康复服务模式,推动政府部门、残联组织、社会机构中有关残疾人康复资源的整合利用,壮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业。
5、提升依法维权、协商维权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组织立法,规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突出依法维权、协商维权、政策维权、自治自律、信访维权等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和构建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的工作体系、沟通渠道、内容机制、追责问效、督查办法,努力为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公平参与社会创造有法律保障、有政策支持、有工作联动、有跟踪问效、有基本服务的条件和环境。
6、普及残疾人特殊教育、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统筹推动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特殊教育、残疾人参加普通教育的引导政策与教育体系。重点推动特教教师、康复护理人员、残疾人工作者等专门人才培养,逐步解决数量不足、待遇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残疾人就业渠道相对较窄、就业能力相对较弱、按比例就业增长缓慢等问题,进一步加强特困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努力发挥政府、残联组织、社会、市场、残疾人个体多方面积极性,共同促进残疾人就业。
7、发展中国特色残疾人文化事业。着眼于构筑中国特色残疾人宣传文化体系,遵循宣传工作重在向外、文化工作重在向下的工作思路,整体谋划、重点推进价值传播、媒体宣传、舆论引导和繁荣事业、激活产业等工作。巩固已有成果,拓展新的领域,创新推介方式,提升传播效果,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残疾人宣传工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残疾人自强健身和竞技体育工作,围绕以体育促进残疾人自强健身工作重点,完善和发展残疾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8、提升残疾人服务信息化和残联组织服务实力。围绕提升残疾人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水平,大力强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无障碍建设。围绕进一步提升残联组织服务实力,努力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辅具适配、文化发展、体育健身、就业指导、残疾预防等服务实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围绕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加强规范引导,争取更多社会资金,落实更多助残项目。
9、提升自身服务管理能力、激发协会等社会组织活力。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认真研究落实涉及残疾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措施。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素质,建设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专兼职工作者队伍。激发残疾人专门协会、残疾人社会组织、志愿助残组织活力,进一步壮大和规范残疾人专门协会和相关社会组织。围绕社区、农村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推动相关服务纳入社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之中。
通读多、精读少,笼统地学多、联系实际少。学习的计划性、针对性不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二是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由于残联组织成立时间较短,在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各项制度还不健全,一些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客观上制约了残疾人事业的长远发展。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残疾人表达诉求的渠道还不畅通,依法维权还有一定难度。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建立。面对为残疾人提供的有限资源和残疾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存在畏难发愁情绪。
三是思想解放不够。就县残联班子自身而言,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形势发展需要的现象,往往停留在一些惯性思维上,习惯于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和传统的观念来开展工作,落实在具体工作上,特别是制定计划、谋划措施,还不能完全做到事事处处以残疾人为本。在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模式,拓展发展领域,推动事业发展,维护残疾人权益还不够主动和自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办法还不够多等。
四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虽然领导班子成员有明确的调研任务和分工,但由于忙于机关事务,有时不能沉下心,深入基层,深入到残疾人身边,倾听残疾人的呼声,体察残疾人的民情,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基层工作指导不够。存在看表面现象多,看实质内容少,注重近期效应多,考虑长远机制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对基层工作科学指导和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考虑得比较少。调查研究的方式和方法还亟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三、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残联工作的全过程
残联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到残疾人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为残疾人服务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新认识,推动党员干部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到残疾人事业各个方面,不断提高残联组织推动事业发展、服务残疾人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上下功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必须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将发展残疾人事业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在大局下研究残疾人问题、开展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各级残联工作中去,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发展领域、强化发展措施,通过加快发展,不断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努力提高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残疾人为本上下功夫。残疾人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平等一员,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残疾人为本,以着眼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本,以残疾人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成效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立足满足残疾人的各种需求,制定政策法规,从维护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出发,体现对残疾人的特殊关爱。谋划事业发展,要从实现残疾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营造社会环境,要从消除残疾人的参与障碍出发,努力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广大残疾人各方面的需求,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三)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基层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参谋和助手。因此,切实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努力营造一支热爱残疾人事业、开拓务实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意义十分重大。要加快建立健全各乡镇(社区)残疾人工作台帐,加大残疾人事业工作力度,及时掌握了基层残疾人基本情况;及时为解决残疾人家庭困难和其他实际问题发挥积极作用;要广泛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残疾人事业。
(四)在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上下功夫。统一建立各乡镇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残联、民政、卫生、财政、妇联、共青团、教育、计生、公安、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镇残疾人工作的组织、开展和落实。要求党政领导每月听取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并且做到组织、人员、资金和场地“四个保证”,形成了残疾人工作不但有“网”,而且有人;不但有站,而且能“转”的工作机制和上下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
(五)在争取社会支持上下功夫。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残疾人事业,不仅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还要争取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浏阳地处湘东边陲,面积5007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142万,是全省第一人口大县,其中各类残疾人8.4万,约占总人口的6%。自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和“十二五”计划实施以来,我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曾被评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市”。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保障,基于我市残疾人口总量大,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大力支持,2010年5月16日,湖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首家分支机构——浏阳分会正式成立。分会的成立,有力地凝聚了社会爱心,为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为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创新残疾人工作、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调研,创新发展机制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素有扶助贫弱、帮困扶危的传统。从原始社会的“平均分配猎物”,到阶级社会政府制定特殊政策扶持、宗族和祠堂救济,再到现代社会的政府救助、社区(村组)帮扶,这一保障方式救助了大量残疾人的生命,也帮助大量残疾人走出了生活困境。但由于资金不足、措施不当或当事者执行不力等种种原因,导致部分残疾人一次分配或二次分配后还不能得到救助,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为此,我市残联组织干部职工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深入残疾人家庭,走访调研,探讨解决现状的新思路。
2010年春节后的一天,我们来到我市社港镇一户残疾人家庭,家中四人,迎接我们的是拄着拐杖的老两口,两个智残儿子,借居在低矮阴暗的土屋内,依靠乡亲照顾生活,这情景让我们顿生“民贫己愧”之感!然而,这只不过是众多残疾人的一个缩影。通过广泛走访调研,我们发现,一方面,残疾人群体的生活依然是社会最贫困的群体,残疾人的困难和需求呈现多元化和被边缘化的特点。另一方面,有很多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与需求脱节。一是残健之间缺少交流和互动。有句话说得很形象,“不是不仁道,而是不知道”,很多爱心人士对残疾人的状况和需求不甚了解。二是实施慈善缺少平台和渠道。很多可以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资源没有被引导和发挥,很多爱心人士有帮助残疾人的想法和能力,却缺少通畅的渠道、合适的项目。三是激发爱心缺少载体和品牌。“人之初、性本善”,“众人拾柴火焰高”。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参与做残疾人事业的积极性和有效引导社会爱心力量融入扶残助残的大家庭,将为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重要支撑。如何集结社会力量参与到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中来,为提高残疾人生活的幸福指数,构建和谐与文明社会,作出应有贡献,唯有让残疾人的生存保障有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经济支撑——成立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专款专用。
二、积极运作,助推基金创建与发展
在创建与运作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将基金会的运作同我市市情和残疾人实际相结合,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模式,强化实效,逐步实现基金会的资金募集从上门引导到主动捐赠的转变。
一是领导重视。扶持残疾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真正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根本问题是要为残疾人从业和就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为残疾人脱贫致富搭建经济平台。对此,湖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誉会长黄建国,省残联副主席黄凤湘听说我们要成立基金会,搭建助残平台,亲临指导,出谋划策。省市残联主动为我们提供成立分会的相关资料,使我们高效率地完成了省民政厅的登记注册手续。浏阳市委、市政府和各乡镇(街道)党委同样十分重视基金会的创建与运作工作,创建初期市长当即指示市财政拨付50万元作为注册资金,并专门召开残工委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分管副市长多次听取汇报,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工作,多次解决基金会创建和运作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以市委、政府两办联合发文,倡议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捐出一日工资助残,还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单位、乡镇(街道)的工作绩效考核内容,从政策和制度上推动工作的发展。
二是宣传深入。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对于发展残疾人事业,既不缺少社会资源,也不缺乏爱心人士,而往往是人们不知道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不知道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方式和途径。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宣传引导,首先是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载体,宣传报道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引起全社会对残疾人关心、关注和关爱。其次是主动作为,在深圳爱市我们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热情,积极宣传,募集爱心款 万。在市内,我们深入乡镇街道、社区(村组)、企业,会见主要领导,动员他们发动辖区内爱心人士捐资助残。再次是开展“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的“双十佳”评选活动,并在本地主要媒体对先进典型进行专题宣传推介,营造关心残疾人、关注残疾人事业的舆论氛围。同时,利用各种节会活动,组织残疾人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我市残疾人自发组织的“星星点灯”艺术团的演出增强残疾人的生活信心,也扩大残疾人事业的影响力,也成为基金会创建与发展的助推器。
三是募集有方。在残疾人福利基金的募集上,我们充分发挥捐赠人和基层的两个积极性,做到灵活性与规范性的有机统一,极大地激发了工作活力。在调动捐赠人积极性方面,一是实行分期捐赠。如捐资100万,不需要以现金一次性到位,而是可以分10年分批捐献,适当缓解了捐赠人的资金周转压力。例如,我市首个爱心基金——东信爱心基金,注册资金200万元,但它只需每年捐献20万元。二是鼓励基金冠名。对捐赠数额较大的,在尊重捐赠人意愿的基础上,由捐赠人确定专项爱心基金名称,由市残联和基金会颁发荣誉证牌,并利用基金捐赠和发放仪式,通过报刊、电台以及公共场合进行公开和宣传,扩大捐赠人的影响。三是尊重捐赠意向。很大一部分的捐赠人,对其基金的使用去向意图比较明确,我们充分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在签订捐赠协议书时,明确规定双方权利与责任及资金使用情况,保证捐赠范围及对象。在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方面,按照属地原则,各乡镇(街道)、社区(村)募集的基金,80%用于本在辖区内的助残活动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只有20%由市残联统筹调节。同时,按“532”模式给予乡镇、街道残联工作自支资金,即一类5万元,二类3万元,三类2万元,以此调动基层开展残联工作的主动性。目前为止,我市37个乡镇(街道)全都设有爱心基金,特别是沿溪镇有12个,金刚镇有9个,自支资金非常充裕。此外,我们利用“全国助残日”这一特定节日,充分调动全市各界爱心人士设立爱心基金。2010年基金会成立现场,我们就收到捐赠的善款96万元,并设立了总金额280万元的9个专项爱心基金。今年“全国助残日”现场,我们再次募集爱心款80多万元,设立爱心基金883万元,目前为止,我市爱心基金已发展到74个总资金1448万元,可用资金达260万元。残疾人福利基金的发展壮大,给我市残疾人的生活带来了福音,为加快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管、用透明。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全过程公开透明,资金归口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统一管理,进入省福利基金帐户,使用时,由各单位制定工作方案,经市基金分会把关后,报送省基金会审批拔付,有效防止中转环节资金去向不明现象的发生,让基金设立人更加大胆放心的使用基金,不断提高基金的总额度。
三、拓宽平台,提升使用效益。
设立基金的落脚点在于使用好基金,最大限度地发挥基金的作用,这也是基金管理者对捐赠人和捐赠对象必须承担的责任。我们在保障日常助残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坚持突出重点,不断拓展助残平台,努力提高专项助残基金的使用效益,做到让爱心人士放心、广大群众拥护、残疾人得实惠,确保基金会的良性发展,持续发挥社会效益。
一是举办聋儿语训。以省残基会“薄公英”项目为契机,投入40万元专项资金,新建聋儿语训机构,为培训班的23名贫困听力残疾儿童赠送了总价值40万元的助听器36个。该机构运行后,将有力地促进我市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与教育。现有2名在训儿童下半年就能进入普通小学学习。
二是建设文化阵地。为丰富我市残疾人文化生活,搭建残疾人素质教育平台,2010年10月,利用基金会资金建立了残疾人图书室和文体活动室,收集了励志、心理辅导、实用技术等七大类近万册图书,并与湖南图书馆合作设立了盲人图书室,免费为全市残疾人提供书刊、杂志借阅等服务,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残疾人的综合素养。
三是开展特困救助。每年春节前夕,为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难题,确保他们能度过一个祥和、愉快的春节,专项爱心基金组织 万余元,开展了特困残疾人救助活动,为200余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送去温暖与爱心。
四是实施扶残助学。主动应对财政省直管县的体制转变,不断拓宽残疾人扶助领域,积极开展扶残就学活动,共为324名残疾高中生、大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提供帮扶资金32.4万元。
关心、关爱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涉残成员单位围绕和服务于市委、市政府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目标,以解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法制维权和宣传文体工作,促使广大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幸福枣庄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大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建设
本着平等、参与、共享是每个残疾人的梦想,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感想,建立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为精神、智力残疾、肢体残疾人和其他各类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职业康复、辅助性就业和工疗、农疗、文化体育、心理疏导、娱乐等服务达到“托养一人、解脱一家、温暖一片”的效果。望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在立项、用地、规划等环节提供优质优先服务。
二、建立健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
1、发展残疾人服务业。鼓励和扶持社会各界和民间资本投入此项事业,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支持残疾人服务业的发展。制订和完善残疾人服务机构的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对残疾人服务机构的支持、引导和监督管理。依托社区、家庭和残疾人托养机构开展阳光家园、居家托养、集中托养和日间照料服务。
2、建立完善稳定的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经费投入,将残疾人事业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建立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残疾人事业经费视地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
《透视自闭症本土家庭 实证研究与海外经验》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社会保障30年》
《妇女儿童工作调研报告集(2001-2003)》 《特殊教育辞典》
《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
《聋人手语概论》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导读》 《贝弗里奇报告 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 《社会蓝皮书》
《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
《广东残疾人保障和服务研究》
《残疾人体育研究》
《缺陷儿童心理》
《残疾儿童立法保护研究》
《中国残疾儿童现状与需求调查研究》 《中国保护残疾人儿童法律法规汇编》 《日本残障者白皮书》
《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1997-2001)》 《2004中国特殊儿童教育权利报告》 《中国残疾人事业年鉴(1949-1993)》
《残疾人家庭生产发展基金指南》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指导手册》
《儿童残疾的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社区康复基层工作人员手册》
《社会康复管理者手册》
《适应残障者之环境规划》
《中国残疾预防对策研究》
《残疾人社会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国外残疾人立法选编》
《残疾人就业条例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释义》
《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读本》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
《2008残奥会志愿者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
《北京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
《残疾人事业与和谐社会》
《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
《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
《残疾人实用手册》
《江苏省残疾人状况分析和事业发展研究》
《广州市农村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调查研究》
《广州残疾人服务模式研究》
《灾害救援与社会工作资料汇编》
《沪上情 爱之行——2005-2006年度上海市残联系统调研报告汇编》 《上海市残疾人工作文件汇编》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研究及分析》
《放飞希望》
《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2007年12月)》
《常州市残疾人保障与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汇篇(2009年3月)》
《第二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08年12月)》
《第五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论文集》
《中国与澳大利亚老年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研讨会会议材料》
《首届朝阳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研讨会调研文集(2009年10月)》
《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国际论坛暨第三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09年12月)》
《残疾预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10年12月)》
《农村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2008-11-11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8300多万残疾人和2亿多残疾人亲属的盛大节日。开好这次大会,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推动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迈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残疾人,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建立健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体系,设立政府残疾人工作机构,建立全国统一的残疾人组织,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广大残疾人自尊、自强、自立,广泛开展残疾人事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一切,都促使我国残疾人事业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不断发展壮大。
30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关爱残疾人,由救济为主的社会福利工作,逐步发展成为以“平等、参与、共享”为目标,以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权益保障、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社会事业。残疾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公民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增多、范围扩大、能力增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充分展示了我国人权保障的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中国残联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5年,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残疾人事业又跨上了新的台阶的5年。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残疾人保障法》;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残疾人就业条例》;《就业促进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将残疾人权益保障纳入其中;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更名为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不久前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2008年残奥会,圆满实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梦想,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我国还成功举办了上海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奥会,签署、批准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经过努力奋斗,我国残疾人事业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具有特色、科学发展的道路。
经过艰苦奋斗和积极探索,我国残疾人事业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顺应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学习借鉴国际残疾人事务先进理念,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国家发展大局;必须坚持讲求实效、打好基础,始终把改善残疾人状况作为残疾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保障残疾人
合法权益;必须坚持弘扬人道主义思想,树立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必须坚持发挥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自强不息精神,走劳动福利型道路。
关爱帮助残疾人,是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残疾人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按照中央对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部署,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营造有利于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安排,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实现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残联组织要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更好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不断开创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殷切希望广大残疾人始终热爱祖国,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不断超越自我,奏响生命强音。
【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10】推荐阅读:
福州市闽清县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07-17
残疾人保障事业11-09
邛崃市残疾人事业07-01
残疾人联合会10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及第二季度工作重点09-16
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报告11-30
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调研报告10-24
残疾人工作者述职报告10-27
红花岗区残疾人扶贫工作调研报告05-31
关于申请残疾人资格证的报告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