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淄博市“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共7篇)

淄博市“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篇1

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一、“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及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残疾人组织和广大残疾人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为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康复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全市共有11.12万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实施共享阳光光明工程,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7313例,创建为省级白内障无障碍市;为441名低视力患者配用了助视器;培训156名低视力儿童家长;实施共享阳光助行工程,装配假肢554例,发放轮椅1250辆;对246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训练,培训聋儿家长290名;系统训练智残儿童650名;对2.08万名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监护;为残疾人发放辅助用具1.4万件;帮助1.3万名残疾人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和康复人才培养,建立各类残疾康复指导中心45处,提高康复服务能力,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进一步健全基层残疾人康复工作体系,加强残疾人康复示范区建设,推动基层卫生机构开 展残疾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组织肢体残疾人在社区和家庭开展康复训练。加强残疾预防和宣传教育,减少残疾发生。完善新生儿筛查制度,实现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广泛开展“爱耳日”、“爱眼日”、“精神卫生日”、“防治碘缺乏病日”、“预防出生缺陷日”、“防治麻风病日”等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全民科学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2、特殊教育持续发展。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接受特殊教育的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5%。全市已建特殊教育学校10所,现在校接受教育的残疾学生1600余人,其中新建功能比较齐全的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1所。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了“三免一补”优惠政策,对120余名考取大中专学校的残疾学生实施了资金扶持及奖励政策。城镇登记求职的残疾人和农村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普遍接受职业培训或职业教育。

3、残疾人就业和社会保障稳步推进。全市残疾人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和个体从业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共安置2.56万残疾人就业,农村有6.79万残疾人在业。集中安置11782名残疾人,分散安置7510名残疾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不断加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按照政府支持、残联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利用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20处,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 技术培训,培训残疾人12000余名。依托街道和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107个,就地就近安排残疾人就业。建立托养机构33处,对精神、智力残疾人进行职业康复和就业训练。对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进行政策及资金扶持。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对重残、一户多残和有特殊困难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实行“普惠加特惠”的政策。对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地方,制定倾斜政策保障残疾人老有所养。

4、残疾人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把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扶贫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扶持贫困残疾人15000余名,使4000名残疾人解决了温饱。全市共落实康复扶贫贷款875万元,扶持700多户贫困残疾人脱贫。自2006年起,实施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880万元,为2400户贫困残疾人解决了住房困难。积极探索和推动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经验,全市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97处,安置残疾人就业3285 人,带动4849户残疾人家庭脱贫。

5、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日益活跃。举办了4次全市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举办第5届全市残疾人文艺汇演,并参加山东省评选和汇演,均取得较好成绩。举办第六届全市残疾人运动会,并组团参加第七届、第八届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选派1名运动员参加北京残疾人奥运会,为国家争光。

6、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创建《共享阳光》期刊,累计发行12期5万余册,市及区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办了残疾人专题节目,宣传了一大批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典型。表彰了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 100余个,表彰全市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300余个。成功组织了全国助残日活动,各区县、高新区普遍推行了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

7、残疾人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件8万余个,107个乡镇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干事,3102个村残协配备了残疾人联络员,按照“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要求,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市及各区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10处。

全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是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主要是:残疾人事业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一些残疾人生活还相当困苦,残疾人贫困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残疾人事业基础性工作相对薄弱,政府和社会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还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要,城乡和地区之间残疾人事业发展很不平衡,基层尤其是农村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亟待提高。

二、“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指导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全局,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加强两个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开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2、主要目标。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基本生活普遍达到小康水平;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实施重点工程,使3.5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帮助可以扶持的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和安居工程,改善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含职业教育),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有就业需求和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残疾人就业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性健身活动和竞技体育不断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制建设和无障碍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状况得到切实改善;残疾人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3、指导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残疾人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残疾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2)坚持加快发展的原则。围绕满足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和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需要,创新工作机制、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推动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坚持政府主导和融入大局、同步推进的原则。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与残疾人事业相关的部门,要将残疾人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密切协作。

(4)坚持社会化工作方法。充分开发社会资源,动员支持社会力量开办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培训、托养、文体、法律维权等服务机构,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5)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经济较发达的区县要发挥自身优势和龙头作用,使残疾人率先走上小康之路;其他区县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解放思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切实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使残疾人基本实现小康。

(6)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层的原则。建立、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依托社区和乡镇开展残疾人工作,将残疾人的问题解决在基层,把残疾人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7)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的作用。造就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激励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三、“十二五”时期的工作重点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康复

1、建设并完善淄博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具体内容见《市残联“十二五”时期实施的重大建设项目》。

2、认真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深化社区康复示范区、示范县培育成果,完善充实社区康复服务内容,提高社区康复整体质量,使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在社区得到满足。

3、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力度,认真落实《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及实施细则要求,着力推动康复知识和技能进学校、进课堂、进医院、进社区。

4、积极推动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做好强基固本工作。

5、认真做好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切实实施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

6、加强残疾预防工作,积极宣传和普及康复知识。

(二)教育

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使应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 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当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接受特殊教育的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有较大提高。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城镇登记求职的残疾人和农村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普遍接受职业培训或职业教育。

(三)就业与社会保障

1.进一步加大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和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力度,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使用和管理。

2.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万人培训工程,每年为2000名以上残疾人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3.促进和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争取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家庭残疾人、大龄残疾人、中重度残疾人就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福利性托养机构,对精神、智力残疾人进行职业康复和就业训练。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纳入社会救助体系,逐步解决“低保边缘户”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适当提高无业、重残、一户多残和有特殊困难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的“低保”补助标准。凡“三无”残疾人都要进入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实施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制度,鼓励个体从业的残疾人参加 社会保险。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方,要确保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5.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地方,研究制定倾斜政策,确保残疾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四)扶贫

1.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纳入政府扶贫计划,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制定出台残疾人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建立残疾人扶贫长效工作机制。

2.进一步规范残疾人从业扶贫开发基地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从业脱贫。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掌握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

3.继续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

(五)舆论宣传

1.宣传、新闻出版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安排组织有特色的专题节目。

2.坚持经常性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围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大节日和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重点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形成规模效应,营造舆论声势。

3.总结、推广、宣传优秀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先进典型,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和残疾人工 作者爱岗敬业,使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关心、帮助残疾人。

4.加强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建设。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宣传工作激励机制,开展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活动。

5.市及有条件的区县级电视台要开办电视手语节目,广播电台要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社会综合性刊物要开辟反映残疾人事业的专栏。

6.将扶残助残纳入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要有扶残助残的具体内容;认真组织“志愿者助残”、“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

(六)文化

1.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普遍对残疾人开放并提供便利服务;市级公共图书馆和区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要设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

2.加强对残疾人文化艺术创作和各级残疾人艺术团(队)的指导,开展残疾人艺术培训,培养特殊艺术人才,推动特殊艺术的发展,逐步建立市级残疾人文化、艺术组织,认真办好第七届全市残疾人艺术汇演。

(七)体育

1.办好第七届全市残疾人运动会和第三届残疾人特殊 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团参加第九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

2.各级要依托现有的社会体育场馆,建立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并进一步规范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管理。

3.培养、选拔优秀年轻残疾人运动员,壮大后备力量;搞好残疾人运动员的注册、训练、组团、参赛及管理工作,建立残疾人体育人才库,为国家、省输送更多的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参加2012年伦敦残奥会。

4.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有较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培养一定数量的残疾人体育裁判员和医学分级人员;逐步建立残疾人体育教练员、裁判员、医学分级人员等级制度。

5.把残疾人运动员培训纳入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制定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上学、就业、保险、表彰奖励等有关政策,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八)组织建设

1.建立健全社区残疾人协会,全部配备残协专职或兼职委员。

2.加快县级以上残联中青年干部和残疾人干部的培养、选拔、配备进度,提高残疾人的参政议政能力。

3.制定大型企业残疾人协会工作规则,明确其性质、职能、组织架构、经费来源、工作方式。

4.干部培训工程,建设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5.组织好“全市自强模范”、“全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残疾人之家”和“全市残联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

(九)维权

1.完善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体系。认真落实新修订的《淄博市残疾人优惠扶持规定》。

2.加大残疾人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各级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要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加大对侵犯残疾人权益重大恶性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

3.推进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机构要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在基层法院、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援助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设立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示范岗。

4.贯彻落实国务院《信访条例》,加强信访干部培训,制定落实各项信访工作制度,切实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

(十)无障碍建设

全面实施全国无障碍城市创建工作,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道路、建筑物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部进行无障碍配套建设;既有道路、建筑物和公共服务设施要按照无障碍的要求逐步改造;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逐步配置无障碍设备;加强 信息交流无障碍环境建设。

(十一)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完成淄博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任务,完善功能,优化服务,强化管理,为残疾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十二)信息化建设

开发利用好残疾人证管理系统,实现持证残疾人信息动态管理;建立全市残疾人事业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加强市和区县残联公众信息网站建设;建立县级统计台账,推进残疾人事业统计电子化,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

(十三)经费保障

为确保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要积极拓展筹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残疾人事业投资格局。各级财政要不断调整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力度,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建立淄博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同时拓宽募集资金渠道,逐步增加基金的积累,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力度。采取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残疾人事业。

为保证本规划的实施,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将对“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确保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市残联“十二五”时期实施的重大建设项目

一、项目名称:淄博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二、建设单位:市残疾人联合会

三、重要意义:

(一)建设残疾人康复机构是我国残疾人事业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举办残疾人康复机构,开展康复医疗与训练、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科学训练等”。《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5-2010)》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省级、地(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扩展康复业务,扩大服务领域,发挥技术示范和指导作用”。《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鲁发【2009】12号)要求:“到2010年,基本建成省、市、县(市、区)残疾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二)建设淄博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是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形势的要求。

从目前全国情况看,大部分省、市级残联均建有残疾人康复机构。从发达城市来看,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近5万平方米,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近3万平方米,能集中开展 各种康复训练和服务。从经济落后地区来看,甘肃省残疾人康复医院1.5万平方米,是三级甲等康复专科医疗机构。从省内情况看,从九十年代开始,大部分市建起了残疾人康复中心,济南市残疾人康复中心2.2万平方米(1998年建),青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2万平方米(1993年建),烟台市残疾人康复中心2.4万平方米(2003年建),潍坊、泰安、威海等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也早已建成,规划都在1万平方米以上。我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已远远落后于周边地区,是全省四个没有建立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市之一,与我市所处的经济社会地位和发展水平极不相适应。

(三)建设淄博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是我市广大残疾人康复的迫切需要。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市有28.1万残疾人,占全市人口的6.73%,其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近20万人,约占残疾人总数的70%。而曾接受过康复训练与服务的仅占8.41%,接受过辅助器具的配备与服务的仅有7.78%。近几年,全市加快了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区县已通过各种形式设立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乡镇和社区也普遍建立了残疾人社区康复站。但由于市级缺少集综合技术研发、指导和示范引导、专业人才培训于一体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残疾人康复机构,直接制约了我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四、建设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建筑总量9200平方米,其中康复业务部分用房,面积不低于8000平方米,设计规模200张病床,可容纳300人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业务管理及附属设施用房1200平方米。组建淄博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负责指导残疾人康复业务工作,安排康复训练计划,组织业务培训,实施救助项目等。

(二)建设规模及投资计划:设计规模200张病床,最多可容纳300名患者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五、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总投资3276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576万元,医疗康复设备投资700万元。拟申请中央补助1000万元,省级补助500万元,其余1776万元,列市政府投资计划。

六、实施年限:2010年立项,当年完成基本建设,购置部分设备,招聘人员,部分项目开始运行,2011年全面投入使用。

七、社会效益:

康复中心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肢体康复训练,聋儿听力语言训练,脑瘫康复训练,智力及孤独症、自闭症康复训练,低视力康复训练,心理及精神康复咨询,假肢装配,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等(具体业务附后)。可为肢体、视力、听力、语言、脑瘫、弱智等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康复养护、辅助器具供应等多种康复服务,特别是为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训练。同时承但全市康复机构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技术研发、技术指导和服务,对基层康复机构起示范和引导作用,推动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市残联“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负责科室:办公室 联 系 人:周小龙

淄博市“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篇2

这五项原则是:继续坚持创新导向;继续坚持需求牵引;继续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统筹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 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创新型人才队伍和创新环境建设作为根本任务;继续坚持跨越式的发展,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专项为创新驱动。

万钢介绍了“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一是要加快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要把重大专项作为深化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 优化配置资源, 突出系统创新, 力争取得重大进展。同时, 在清洁能源、深海探测、深地勘探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充实。二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应用为重点,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万钢指出, 当前必须前瞻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发展。他说, 如果没有党中央、国务院在10多年前开始对于电动汽车、新能源、生物技术的部署, 我们今天是没有办法站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舞台上的。而今后的10年、20年, 这个前瞻部署就更加重要, 因此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 优化和完善基础科研的布局, 促进基础学科的均衡发展, 实施蛋白质、量子调控、纳米、发育与生殖、干细胞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计划。加强对前沿技术的研究, 在蛋白组学技术、纳米技术、全光通信网等战略方向,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在整合构建一批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服务平台, 在重点学科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当中来部署重大科学的工程和国家的重点建设。

与此同时, 还要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万钢说, 要加强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要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与服务, 现代物流、创意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要深化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 加强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龙头。

淄博市“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篇3

“十一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后期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地区经济总体上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系统回顾,“十一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取得了如下几方面的成绩和经验。

(一)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更加注重遵循区域发展客观规律和各地区发展实际

“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逐步细化,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区域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各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东部地区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中部和东北地区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西部地区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各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区域经济增长格局正发生着积极的变化。

(二)区域合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把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互配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日趋完善。“十一五”以来,以市场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全面展开,区域合作机制逐步完善,区域间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同时,政府积极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大力引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践证明,区域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大政府引导力度,促使政府引导力量和市场主导力量共同发挥作用。

(三)区域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程度不断提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符合科学发展巩要求的空间开发理念

区域规划和政策对推动区域产业和人口合理聚集,科学统筹空间开发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避免无序无度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开发。“十一五”以来,重点地区开发开放加快推进,区域经济活动空间聚集趋势逐步加快,城市群成为我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主要聚集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江苏沿海、辽宁沿海、海峡西岸等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中西部资源环境条件较好的城市群经济聚集效应明显增强,正成为新的区域增长极。

(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致力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央历来重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扶贫开发资金安排向老、少、边、穷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倾斜。“十一五”以来,各地区经济快速增长,2006-2008年,四大板块年均经济增速十分接近;2008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全面超过东部地区,传统增长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五)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区战协调发展必须注重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

区域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加快比较优势互换,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东部地区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加快建设,西部地区优势能源资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快推进。通过立足地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各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此外,打破地区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重新组合,实现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充分的市场交换,才能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六)科学发展理念继续强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前提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十一五”以来,地区经济工作更多地关注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系统分析各地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资源状况、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有区别、有针对性的区域发展策略;更多地立足区域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研究制定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政策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发展的基本形势判断

“十二五”时期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持续改善,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具备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未根本改变,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收入分配拉大趋势未根本扭转,社会组织形式、利益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同时,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世界范围内的要素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保持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准确判断区域发展总体形势是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思路和战略的重要基础。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形势以及“十一五”期间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情况,“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将呈现如下几个主要趋势。

(一)区域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各区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进入“十二五”,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会逐步淡化,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亦随之优化,区域经济长期以来保持的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将会延续。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引导和日益完善的区域政策体系调控下,各区域的比较优势会进一步凸显出来,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国际竞争能力日益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各区域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二)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但区域差距拉大趋势仍将长期存在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超过东部地区是我国区域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积极变化,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反映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进入“十二五”,上述发展态势有望延续,区域发展协调性将持续增强。同时,东部地区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格局短期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资源要素会继续向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聚集,受既有经济基础影响,区域发展绝对差距仍将继续扩大,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将是“十二五”的重要任务。

(三)推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首要目标

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是区域差距的主要表现。加快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首要目标,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能否真正享受改革开放成果,也决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十二五”期间,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中,应把普遍提高和改善欠发达地区居民生活水平,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

服务水平差距作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出发点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立足点。

(四)区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科学发展理念仍需继续加强

“十二五”时期,在科学发展观引导下,各区域产业结构都将呈现出改善升级的趋势,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但受传统发展模式的惯性作用,区域发展的依赖路径难以彻底摆脱。中西部地区过度依赖能源、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开发的发展模式仍将延续,但开发方式和利用效率有望提高。同时,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加快发展,各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仍不容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仍要放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突出重要位置。

(五)行政区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区域一体化进程将加快推进

受责任、体制、利益、绩效考核等因素驱动,各地区加快发展的愿望将更加强烈,地区经济将进一步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局面。但总体来看,大部分地区的发展仍会立足于行政区划板块,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等现象还将存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各地区基于自身发展需要的区际联合与协作将不断展开,区域合作广度、深度得到拓展,形式、手段日益丰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土空间优化开发。

(六)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稳步推进,区域政策的空间尺度将进一步细化

“十二五”时期,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总体战略将进一步推进,同时根据中央总体部署和区域发展阶段特征,区域战略部署也将相应调整和完善,老、少、边、穷、枯(资源枯竭地区)、库(区)等特殊类型地区的发展将予以进一步关注。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要素集聚效应仍将大于扩散效应,重点区域开发开放在区域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凸显,城市群、经济圈(带)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明显增强,地区经济结构在四大板块的基础上,将呈现出明显的多极优化趋向。

三、“十二五”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与重点任务

(一)“十二五”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把鼓励先进地区率先发展和帮助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结合起来,建立并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政策框架体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全面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一步细化并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有关政策。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发挥经济特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方面的示范作用,培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和经济圈(带)。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的支持力度。拓展流域治理范围和目标,灵活运用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推进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全方位拓展国内和国际区域合作。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产业结构优化、比较优势发挥、公共服务均等、区际良性互动、区域差距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二)“十二五”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出境、跨区通道建设,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引导资源富集地区、重点边境口岸、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主要生态源区和生态水源补给区生态重建和移民安置,继续实施对口支援和帮扶机制。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着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提升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推进重点经济带(区)加快发展,加强两型社会建设。继续深化东部地区改革开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加快海洋开发步伐,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是推动形成多极带动的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积极培育若干带动力强的发展轴带。提升沿海发展轴,带动沿海地区转变发展模式;强化沿长江发展轴,打造贯通东中西部经济联系的战略通道;依托京广铁路和京港高速公路,打造我国第三条经济隆起带;培育陇海一兰新开发轴,打造沟通欧亚经济联系的拓展走廊;发挥哈大经济带的带动作用,形成统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干骨架;形成西南开发轴,推动与东盟的区域合作。引导重点城市群(带)集聚发展。发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复合优势,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支撑区域,建设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世界级城市群;立足辽宁沿海、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群,加快发展国家基础性战略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引导武汉、长株潭、海峡西岸、辽宁沿海、江苏沿海等城市群加快发展,打造全国区域统筹发展的主要载体。积极培育区域增长极。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线,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产业体系,形成若干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增长极。

三是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合作。加快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积极探索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成功模式;支持中西部有条件地区加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力度;鼓励东部参与中西部地区各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建立多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区域合作组织,发挥区域合作组织在解决公共产品领域、规划领域、区域重点问题领域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协作互动的推进区域合作的立体网络,尝试赋予重要区域合作组织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探索实践权利,逐步消除影响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规范推进对口支援工作,支持欠发达地区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对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综合研究,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次区域合作,以市场拓展和要素整合为重点,强化战略通道建设,重点提高境外基础性战略资源供给地的运输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与东南亚、中亚、东北亚地区的合作进程,拓展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领域。深化与港、澳、台的经济合作。

四是建立健全新的区域政策体系框架。研究制定符合主体功能区理念的区域政策体系,积极推进不同类型区区域政策研究制定工作,提高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优化开发区,明确规划编制内容、管制目标及实施手段,严格限制占地多、消耗高、排放多产业的发展;支持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率先开展流动人口本地化的试验,

加强国家对实施流动人口本地化的指导和政策支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鼓励土地利用政策创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对重点开发区,合理确定各类用地规模,优化用地结构;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能力。对资源密集地区,理顺中央与地方、区域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保障资源供给。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增加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禁生态用地改变用途;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鼓励生态移民。

五是积极推进重点地区的区域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规划编制、实施与管理的体制机制。着重开展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有重要影响的重点经济圈、经济带、城市群、特殊类型区的区域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做好区域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和对地方开展区域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加快出台《区域规划编制与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已有区域规划的贯彻实施。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完善国家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划定不同类型区的空间利用格局;鼓励开展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工作,支持各地区探索适宜不同地区特点的功能区划方案;加快形成中央地方分工协调的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体系;搞好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定期评估、规划方案修订等配套工作。

六是着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将中西部落后地区作为公共资源配置的重点关注区域,引导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广大中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严重滞后的困境。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人力、物力、财力向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医疗、科技、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根据不同地区的贫困特点和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性的扶贫开发规划,因地制宜地推进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优化扶贫资金使用结构,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监督管理,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推进产业化扶贫机制,突出专项扶贫的重点。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建立扶贫开发工作考评与验收指标体系,对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分析和监管。引导东部发达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对口帮扶力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七是积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流向区位条件好、价值创造能力强的区域;破除不利于市场一体化的行政性规章、管理措施和调节手段;推动形成规范运作的行业性自律组织体系,建立良好市场秩序。整合国家现有促进协调区域发展的行政管理机构,积极探索实施区域综合管理的可行性和有关机构设置问题。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立法工作,重点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条例的研究制定工作。进一步厘清各级政府的公共职责与公共权限,明晰各级政府事权和公共支出责任,完善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整合专项性转移支付项目,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财力分配关系,形成有利于缩小财力差距的科学合理的转移支付模式。

执笔:杨荫凯、张明强

淄博市“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篇4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专项资金的管理,保障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顺利实施,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十二五”发展纲要专项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公共预算安排,专项用于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所需资金。

各地应按照“地方投入为主、中央补助为辅”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十二五”发展纲要确定的任务按期完成。

第三条 “十二五”发展纲要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包括:

(一)康复。主要用于残疾康复、残疾预防、康复人才培养、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补助;

(二)教育。主要用于残疾儿童及青少年义务教育与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中高等教育补助;

(三)就业与扶贫。主要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盲人按摩培训补助;

(四)托养。主要用于托养机构能力建设和托养服务补助;

(五)文化。主要用于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和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补助;

(六)其他。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规定的其他项目。

第四条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应根据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确定的任务指标和预算编制要求,按时编制五年资金收支计划和年度收支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

第五条 中央财政安排的“十二五”发展纲要专项资金,一定五年,分年度安排。其中,补助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分,分别列入中央部门预算;补助地方支出部分由财政部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下达给省级财政部门,拨款文件抄送省级残疾人联合会、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六条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主要依据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的`“十二五”发展纲要任务指标进行分配,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

各地应当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补助资金,及时分配和下达各项资金,不得截留和任意改变资金用途。

第七条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应根据“十二五”发展纲要的要求,按时完成任务指标,及时编报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专项资金收支决算,并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逐级汇总上报。省级残疾人联合会于每年3月底前向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报送上一年度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专项资金收支决算报告;每年4月底前,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汇总后报送财政部。

第八条 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专项资金必须纳入各级残疾人联合会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第九条 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专项资金购置的材料、物资和设备等属于国有资产的,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加强管理。

第十条 各级财政、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加强对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对虚报、骗取、冒领、挤占、挪用、截留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专项资金等违规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负责解释。

淄博市“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篇5

一、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北方最佳、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科学规划旅游业的发展格局,全面推进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度假观光型转变,旅游增长方式由游客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型转变,实现旅游产业升级换代,旅游业成为我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开发区成为青岛新的经济发展重心和西海岸旅游核心区。到2015年,全区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11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1亿元。

二、发展重点

根据我区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以及旅游产业的现状布局,“十二五”期间,我区旅游业以“一岛、一湾、一山”开发为重点,“一岛”是指以海滨度假、影视传媒文化为开发主题的凤凰岛旅游度假区,“一湾”是指以发展水上运动、休闲娱乐活动为重点的唐岛湾,“一山”是指以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身为重点的小珠山。

三、发展任务及措施

(一)在挑战中把握机遇,明确旅游业发展主导地位。

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经济文化产业,是青岛开发区重点发展的“大工业、大港口、特色旅游”三大特色经济之一,必须树立旅游产业在全区产业优化升级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中的积极作用,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口,通过加快高端旅游和特色旅游开发,着力推动全区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努力把青岛开发区旅游发展成为青岛市旅游的新亮点、全省旅游发展的重要一极、全国特色旅游区域之一,加快建设中国北方海滨度假特色城区。

(二)突出旅游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旅游规模。

旅游大项目是支撑旅游业发展的有力载体。“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集中招商优势资源,瞄准高端旅游要素,着力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财团来区投资,推进高端旅游项目开发建设,通过旅游精品项目建设彰显“名岛、名海、名山”

特色。凤凰岛休闲度假旅游,加快涵碧楼度假酒店、凤凰岛温泉度假大酒店、银沙滩度假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的引进建设,培育发展高端度假酒店群。唐岛湾水上娱乐旅游,“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海上运动休闲娱乐项目,总投资60亿元的唐岛湾国际游艇会项目将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端游艇俱乐部,总投资30亿元的北京昂展海上嘉年华项目将建成国内第一座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的、具有观光游乐业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室内水上主题乐园。珠山生态文化旅游,将珠山生态和文化旅游开发结合,加快建设灵珠山佛教文化公园项目,将之建成省内最大的佛教文化圣地。

(三)整合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增加旅游附加值。

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和地位,发挥旅游门户作用,整合目前散点状的旅游项目,整合周边城市、景区的旅游资源,整合休闲度假旅游、水上娱乐旅游、生态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产品体系,增加旅游附加值,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

(四)加大旅游宣传推介,打造旅游文化特色品牌。

引入现代营销理念,把有限的资金和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树立黄岛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品牌。一是积极塑造旅游形象。在旅游策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旅游主题形象,设计旅游标识、旅游情景片和专题宣传片等中外文宣传品体系,在主要客源市场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进行宣传报道,使旅游形象深入人心。二是精心策划以节造市。加大对旅游节庆活动产品化、市场化的研究,培育开发新的个性化节庆活动,提升节庆活动的吸引力、辐射力、生命力,使节庆成为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宣传的载体,通过节会的举办,进一步提升旅游知名度。三是拓展海内外客源市场。面向重点区域、重点城市、重点旅行社和重点客源群体,进行精细包装、全新推介和捆绑宣传,促进旅游市场持续稳定增长。

(五)健全发展支撑体系,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大对《关于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青开发〔2010〕1号)的宣传和落实力度,尽快将我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二是扩大旅游行业规模。用足用好工委、管委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推动星级餐饮住宿体系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争取引进国内百强旅行社(分支机构),引导一批旅行社做大做强,壮大

淄博市“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篇6

十二五以来,我县残疾人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发展残疾人事业、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切实改善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状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抢抓机遇,积极而为,经过全县3.4万残疾人及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县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效果。

一、“十二五”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高质量完成了省、市惠残民生工程任务。

十二五以来,我县承担的惠残民生工程主要有:贫困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一户多残”家庭生活补助。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几年来共为616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对18516名贫困残疾人进行了生活救助,发放救助资金12798016元;对3293名精神残疾人进行了药费补贴,发放补助资金239.3万元;为344名残疾儿童实施了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对1537户“一户多残”家庭进行了生活补助,发放生活补助资金2103720元。惠残民生工程的实施切实解决了许多残疾人的具体困难与问题,促进了社会进一步和谐稳定。

(二)残疾人教育、培训和劳动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县残联针对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工作的新动向、新问题,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多措并举,有力推动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稳步发展。一是认真实施了残疾人“万人千元就业工程”。自2011年至今,全县共扶持655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实现了就业或创业,共发放资金144.5万元。二是认真开展了残疾人“万人就业培训工程”。为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县残联认真结合实际,聘请种植养殖专家进行授课。几年来,共组织残疾人技能培训5期,累计培训残疾人1341名。此外,县残联还针对残疾人需求,积极推荐他们参加省、市开展的盲人按摩、家电维修、电脑操作等职业培训班,几年来共培训了90人。三是培育“阳光助残就业扶贫基地”4个,安置和辐射带动残疾人就业近100人,投入资金达30万元。四是扶持残疾人“阳光大棚”设施农业项目30个,投入资金9万元。五是努力推进按比例安排、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县残联积极同县民政福利公司、县百盛文具有限公司、森泽木业等多家企业沟通协商,努力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平台。几年来,共安置残疾人就业230名。六是积极鼓励和引导残疾人自主创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残疾人自主创业人数达965人。王建设、谷文平等4名残疾人被授予全市“自强自立创业明星”荣誉称号。七是全力做好残疾人劳务输出工作。在做好残疾人就地、就近就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尝试就业新途径,鼓励和引导残疾人跨省、市、县就业。几年来,先后向发达地区,大、中等城市劳务输出残疾人450名。八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从2011年开始,经市残联批准,确定县职教中心为我县残疾人实训基地。该基地现已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实训基地。

(三)残疾人康复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残联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为残疾人服务的重要手段。十二五以来,一是对残疾人聋儿及其家长培训135人、肢体训练640人、智力训练260人。二是建立了县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站,开展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工作,免费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2100件(套),其中发放轮椅230辆。三是组织输送假肢装配35人,使35名下肢残疾人丢掉拐杖,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四是除省民生工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之外,通过有关项目,对全县贫困白内障患者又实施了246例免费复明手术。2014年成功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五是积极开展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XX县创建工作,建立社区康复站点38个,全县共选聘了33名康复指导员、229康复员,241名康复协调员。制定了有关工作制度,努力促进康复示范站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与作用。六是截至目前共为11543名残疾人办理了二代残疾人证,同时将已办证的人员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财政、劳动、卫生、民政等部门,为残疾人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搞好衔接与服务工作。七是从2011年开始,县政府将全县总人口人均0.3元的康复工作经费纳入了县财政预算,为残疾人康复工作稳步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四)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近年来,县残联以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宣传我县的残疾人事业,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展现了我县残疾人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时代风采,并通过县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及时报道了活动情况。2011年,县残联组织县特教学校学生参加了第六届全省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千手观音》荣获舞蹈类一等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荣获舞蹈类三等奖;县残联还分别于2011、2014年组织县内知名书画家和残疾人书画爱好者积极参加市第二届、第三届残疾人事业书画展,全县共征集了60余幅书画作品参展(其中残疾人书画作品26幅),多数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五)残疾人信访和维权工作得到扎实有效开展。

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高度重视残疾人信访工作,积极做好残疾人信访预测、矛盾调处等工作。县残联配备专门信访室及信访值班人员,坚持热情接待,细心解答,积极协调解决残疾人反映的各种实际问题。按时做好月报、年报工作,及时完成转办、交办事项并做好反馈工作。此外,县残联与县司法局等几家单位联合筹备设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配备兼职人员维护残疾人权利,办事程序公开上墙,并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几年来,县残联共接待来访177批254人,提供法律援助127人次,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六)扶残助残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

十二五以来,全县开展了一系列扶残助残工作。一是实施了彩票公益金危房改造项目。2011年至今,全县共为737户残疾人进行了危房改造,投入资金达812万元。二是实施了国家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2011年至今,共对我县80名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进行救助,救助资金达14万元,从而帮助贫困残疾学生完成了学业。三是实施了阳光家园计划托养项目。2011年至今,全县共对388名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进行了居家和集中托养服务项目的实施工作,发放资金24.62万元。四是实施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进家庭项目。2011年至2014年,全县共为160户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设施安装,使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五是实施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项目。2011年至今,全县共对1694名下肢残疾人进行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发放补助资金44.044万元。六是2011年至今,县委、县政府在春节期间对全县特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慰问,几年来财政支出约26万元。七是组织开展了捐资助学活动。2011年以来,县残联与县教育局等单位联合,组织社会各界向县特教学校进行捐资助学,共收到捐款45万元,进一步改善了县特教学校的办学条件,使更多的残疾儿童顺利入学并接受更好的教育。八是县残联于2011年11月与tcl集团联合,向乡镇敬老院捐赠了16台洗衣机,向全县残疾人发放了助残惠民基金卡5000张,合计折合金额250万元。九是实施了贫困老年残疾人生活补助项目。2014年至今共对2683名贫困老年残疾人进行了生活救助,共发放补助资金160.98万元。

(七)残疾人工作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一是圆满完成了省统一安排部署的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自2010年7月开始,通过近一年的努力,于2011年6月28日全面完成了我县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为全县残疾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二是认真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工作。通过培训调查员、摸底填表、录入等大量工作,于2011年7月18日圆满完成了占全县总人口2.1%的12925名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工作,为确保2015年以前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三是圆满完成了全县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家底,为十三五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持。四是各乡镇残联全部建立,残联理事长由乡镇民政办主任兼任,配备了12名残疾人专职委员,村(居)聘用残疾人专职委员229人。五是加快推进残疾人二代证的办理工作。县残联不断加大办证的宣传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1543人办理了二代残疾人证。六是网站建设方面,我们配备了兼职人员来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公开信息内容覆盖面广,更新及时,并在网站上开设理事长信箱、就业咨询、新闻投稿等网上工具,进一步拓宽了残联办事公开的渠道,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好评。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几年来,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残疾人工作与上级的要求、与广大残疾人的期盼相比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生活困难需要救助仍然是残疾人面临的现实问题;二是残疾人就业渠道少,残疾人就业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三是侵权涉法类案例时有发生,残疾人的一些权益仍得不到保护;四是县、乡、村三级残疾人组织队伍有待进一步充实与完善,以适应日益繁重的工作;五是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十三五”工作计划

总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我县较好地完成了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所规定的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在下一个五年规划当中,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以“两个体系”建设为主线,按照“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培育亮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着力完善体制建设,加强残疾人工作,改善残疾人状况,努力促进我县残疾人事业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以下总体目标:

1、残疾人生活总体水平接近健全人,参与社会活动环境显著改善。

2、建立较为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框架,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3、全面实行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帮助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系统开展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4、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重点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提高师生队伍整体素质,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5、达到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基本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残疾人就业规模和就业质量有新的突破,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5%以上。

6、开展贫困残疾人扶贫行动,帮助贫困残疾人和低收入残疾人增加收入,改善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做好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工作。

7、加强残疾人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残疾人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更加完整,提高残疾人事业科技应用和信息化水平。

8、残疾人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残疾人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9、残疾人事业无障碍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篇7

2011年02月10日 17:46

(国家档案局2011年1月14日印发)

“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广大档案工作者积极进取,团结奋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国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出“三个体系”建设工作方针并积极贯彻实施;重视立法、加强执法、认真普法,档案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各级档案部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档案利用服务成果显著;中西部地区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电子文件的规范化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探索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新机制,依法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企业档案工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得到新提升;开展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逐步落到实处;利用各种优质资源培训档案干部,档案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档案外事活动,对外交流继续保持活跃;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档案宣传工作硕果累累;实施绩效评估机制,完成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到“十一五”末,全国共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3154个;各级各类档案馆4077个,比“十五”末增长2%。馆藏档案39264万卷(件),比“十五”末增长39.9%。各级各类档案馆共接待利用者3000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8100万卷(件、册)。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总面积473.3万平方米,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接待利用者450万人次,公开出版编研资料5050种、104000万字。档案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档案事业取得的成绩,为“十二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档案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档案事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投入不足,档案基础设施薄弱;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有待加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档案人才结构和干部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求。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档案事业才能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为了完成新形势赋予档案工作的新任务,特制定“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进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和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按照“确保档案安全,加快业务创新,狠抓基础建设,激发队伍活力”的工作要求,通过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主要目标

建立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工作体制与机制,充分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服务各项建设事业、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构建法制统一、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服务的档案法制工作体系,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进一步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在确保完成中央投资中西部地区1209个县建成符合档案馆建设标准的档案馆的前提下,推动各地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有极大的改善;

——进一步丰富并优化各级档案馆馆藏,确保应进馆的档案依法接收进馆,逐步实现馆藏档案资源的优化配置;

——强化“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专项经费”落实力度,确保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加快数字档案馆及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完成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对电子档案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

——加快档案整理鉴定的进度,依法开放应开放的档案,利用先进技术,为社会各界提供快捷、便利的档案利用服务;

——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提高档案的容灾及灾备能力,确保档案安全;

——加强档案事业自身的科学发展,提高档案工作为国家科学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档案法制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强档案法律制度建设,完善以《档案法》为核心、符合我国国情并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科学、缜密、配套的档案法规体系。做好档案“六五”普法工作。健全档案法制机构,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水平。完善档案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规范档案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档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后续监管。

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改草案的工作进度,出台《档案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做好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馆条例》、《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相关准备工作。

制修订《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档案异地备份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企业档案管理办法》、《水利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办法》、《档案中介机构管理办法》、《档案鉴定办法》等。

(二)档案信息化工作。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文件精神,加强以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根据电子文件管理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功能要求,配备和开发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电子档案移交管理系统、数字档案信息发布利用系统等;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接收、重要数字信息采集等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制定文书类档案长期保存格式标准,研发文书类档案长期保存格式产品和转化工具并组织试点和示范;实施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工程项目,打造“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搞好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落实电子文件的异质、异地备份制度。各级国家档案馆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有条件的要完成数字档案馆建设,并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三)档案馆工作。加强档案馆库建设,新建中央档案馆三号库、中央档案馆城区利用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辽宁、上海、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广西、海南、重庆、西藏、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建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档案馆建设标准》的档案馆;完成中央投资的1209个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着力推动地市级档案馆建设,基本实现副省级市以上国家档案馆面积达标,消除各级国家档案馆中“无库馆”、“危房馆”现象。加强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各级国家档案馆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档案资源整合。搞好县(市)级档案馆测评工作,为建设文明城市服务。依法及时接收应进馆的全部档案,加大档案收集、征集力度,加快对散存在民间及境外的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档案征集步伐,尽快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为档案馆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档案资源支撑。

加快馆藏档案副本的制作步伐,保护档案原件,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各级各类档案馆对重要档案实行异地备份,普遍开展档案数字化,建立健全档案信息数据安全保密管理体制,设立档案信息网络安全保密系统和档案信息预警恢复备份系统,确保网络安全连接和信息安全传输,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加强档案信息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安装入侵报警、电视监控、防盗屏障、周界报警等设施设备,确保档案数据及档案网络设备设施安全。完成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工作。加强档案鉴定工作,依法加大档案的开放力度,充分发挥档案价值。拓展档案利用服务范围,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做好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工作和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加强档案编研工作,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炼档案信息产品,出版档案史料汇编,使“死档案”变成“活资料”,努力把“档案馆”建成具有特色的“思想库”。通过网络平台和媒体发布档案信息,档案利用工作向基层延伸,逐步开展远程共享服务。全面加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四)机关、团体档案工作。全面完成各级机关、团体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订工作,要切实把反映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反映本单位基本职能和涉及公民、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材料列入归档范围。加强各级机关依法移交档案进馆的指导与监督,做到电子目录、全文数据与纸质档案同步进馆。按照有关规定,在试点基础上推动机关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加强对在办公区域相对集中的机关事业单位建立“文件(档案)管理中心”的指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全国范围内的专业档案资源体系规划。

(五)企业档案工作。贯彻《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开展国有企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推进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联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加强对中央企业和金融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以多种形式和渠道督促、引导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广泛开展。鼓励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档案工作、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的档案管理模式。

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基础性法规制度。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国家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修订,完善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积极参与政府投资条例等法规的修改,细化档案管理要求。逐步理顺不同行业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业务标准规范不一致现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与指导,抓重点项目,扶持薄弱行业,关注新领域、新类型项目,提升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水平,促进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项目档案工作均衡发展。

(六)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以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为中心,加强乡镇和行政村两级档案室建设,加强土地、林改、社保、医疗、教育、就业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以及能让农民致富的科技档案、经济档案等的收集、保管。加强涉农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国90%左右的农村地区实现网络、光盘、纸张等各种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其中,确保东部省份有80%左右、中部省份有60%左右、西部省份有40%左右的乡镇和村,实现网络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查阅到党和政府的公开文件和档案信息,促进农村村务公开和农村经济发展。在全国推广100—15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的经验和做法。改善乡镇和村级档案的保管和管理条件,推动各级财政和社会其他资金向农村基层档案工作倾斜,为1万个以上的行政村和农村社区更换规范的档案柜和其他档案装具。

(七)档案科技工作。从档案事业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出发,适应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完善档案科技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以项目管理带动档案科研工作。切实加强档案科技工作规划,组织引导具有战略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档案科技项目研究,解决关系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开展档案管理模式创新与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档案安全保障能力研究、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策略研究、档案保护与修复技术设备研制等。加大档案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力度,促进科技与档案业务工作的紧密结合。

(八)档案人才工作。继续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建立档案专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档案人才制度环境。在各级党校、干部学院培训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和档案部门领导干部;运用网络、光盘等形式,远程培训档案人员;在高等院校定向培养档案工作高级专门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加强工作业绩考核,建立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高素质档案人才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依法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将档案事业建设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把档案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切实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证档案工作有序开展,推动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二)开展档案督查活动。为落实档案工作的各项重大战略部署,促进依法行政和提高政府执行力,保证政令畅通,每年对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开展档案专项督查,通过档案督查工作,切实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确保档案的安全,确保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档案学术理论研究,发挥档案学术团体优势和专家作用,扎实开展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促进档案事业创新发展。加强档案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成果共享力度。

【淄博市“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推荐阅读:

淄博市城区道路管线工程规划管理办法06-17

淄博市高中教学三课型五环节06-17

上一篇:声乐总结下一篇:内部审计风险论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