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新时代,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特殊教育形式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形势所趋,然而寄宿制小学导致小学生的家庭参与孩子教育非常匮乏。为此,这篇文章针对新时代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共育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篇1:

河北省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面临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面临着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和工资收入低等很多困境,这些问题也最终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倾斜和教育的不均衡性。为了促进区域内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重点调查并理性分析了以上问题,且进一步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如高效利用政府投入、多元化优化教师队伍和开发家庭教育等。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困境;解决方法

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然而,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设不能满足于硬件建设,师资才是教育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受环境、交通、待遇等因素影响,师资分布明显呈趋向化、集中化,条件优越的小学师资较充裕,条件艰苦的小学师资极为紧缺。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大大影响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课题组对河北省的整体情况进行了预调研,初步了解概况后,为保证本次调研的真实性、深刻性和实用性,选择了极具代表性的省会石家庄的元氏县、井陉县、赞皇县、平山县、行唐县作为例证。一是问卷调查。亲身深入到六个县的42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发放1 050份问卷,共回收了1 026份问卷。在剔除无效卷后,统计有效问卷997份,占发放问卷的95%。问卷共设计18道题目,其中16道为封闭型题目,2道为开放型题目。选择样本时考虑的因素有:性别、职称、专业、工作类型等,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二是访谈。咨询相关专家意见,课题组讨论后,确定访谈题目和对象(教师代表、校长、学区校长、实习教师等)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面临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面临问题

(一)教师工作强度过大

据统计71%的教师认为工作任务繁重,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中,教师的平均周课时在15-20课时,其中有些教师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68%的教师因身处农村,既需要在学校工作,又要参与农田耕作。同时,寄宿制小学教师的角色相对于普通学校有明显的区别。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思想状况,交友处事……对学生的管理和照顾工作加大,教师的工作时间也就大大延长,加之工作性质的复杂化,白天上课,晚上还要管理学生起居;课余时间备课,组织学生实践活动等,必然加大了工作强度。

(二)教师工作压力多元化

在问卷中,关于工作压力一项(可多选),统计结果为: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期望、经济状况、教学任务和体制改革等。社会期望排在了第一位,60%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源于此。总结原因如下:

1.寄宿制学生难于管理。据调查寄宿制学生相对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较差,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同时又缺乏家庭的关爱(在低年级学生中尤为凸显),家庭教育的缺失,以至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方面都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困难。家长忙于工作或无时间照管,或无能力照管,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教师的工作,又很难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两者的矛盾使教师压力越来越大。

2.新课程改革进展缓慢。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课改工作进展缓慢,多数学校还没有真正进入课改阶段。农村教育投入不足,使得教育资源缺乏,繁重的工作,使得教师无暇潜心钻研,而家庭教育的淡化,家长思想的固有化,及领导们的分数压力都成了教师课改的绊脚石,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3.专业发展受限。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队伍的构成十分复杂,有在编教师、聘用教师、特岗教师,有的教师以授课为主,有的教师专门管理学生起居,更多的老师两者兼顾。

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很少有进修学习的机会,76%的教师只是完成上课任务,而没有发表过文章或参与过课题研究。专业发展也受到制约。在制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其选择比例最大的是缺乏专业指导。专家引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重要,由于资金等方面原因,农村小学教师很难面对面地与专家交流。再者是没有充足时间学习。据教师们反映,学校要经常应付各种检查,接受各种任务,加之教学及其他工作繁重,教师很难有时间学习和研究。在参加教育培训方面,次数少,时间短,针对性不强,收获不是很大。

(三)教师工资待遇低

在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自己当前工作状态满意度调查中,满意率仅为10%。农村教师的收入偏低,与其劳动付出不成正比。教师工资标准各地执行不一,区域差距较大。

在预调查中,河北省较发达地区的农村教师人均月收入在2 900元左右,如廊坊的三河地区等。在工资收入问题上,县域内城乡差距也很大。在实地访谈中,我们发现个别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初聘教师月工资仍然达不到千元。从教师工资的城乡差距还是在700元左右。同时,也反映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师资非常欠缺,收入在500-1 000元的均为代课教师,1 000-1 500元主要人群为青年教师(<35岁),占最大比例的部分多数为中年及以上教师(>35岁),年龄结构的趋向“老龄化”。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城乡差距会越来越大,均衡发展更是遥不可及。

(四)教师队伍步入老龄化,欠缺专业化

教师队伍的区域结构不合理,城乡师资队伍差距明显。城区内小学教师以35岁上下为骨干,这些教师大多是师范毕业生,他们掌握了现代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而农村小学教师由民办教师转正的占相当数量,45岁以上的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是由过去的民办教师转过来的。他们的文化知识基础本来就差,再加上年龄偏大,学习能力很受限制。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教师素质之间的显著差异,使推进教育公平面临挑战。

(五)教师健康状况堪忧

同时,课题组还就教师的健康问题展开调查,31%的教师身体是健康的,56%的教师只能算是基本健康,而13%的教师还有慢性疾病,如慢性咽炎,颈椎病等职业病。

二、对策

基于对调研问题的深入分析,为有效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面临的问题,推进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高效利用政府投入

1.加大省、市和县政府对农村教师待遇的经费投入,为农村和偏远地方教师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要继续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包括工资、养老、医疗和住房等福利保障)。切实鼓励教师在农村、在贫困落后地区从事教育工作。

2.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力度,教师培训经费应以政府拨款为主。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也为城乡之间的教学交流提供更多的便利。

3.城乡学校相比较,无论是校舍、教学设备,还是图书资料、校园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差距。进一步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设备,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提升办学条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多元化、优化教师队伍

1.农村寄宿制小学师资缺乏,教师工作压力大,现有教师年龄结构趋于“老年化”、学历水平不高,要想方设法吸引年轻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任教,以补充新鲜血液,注入充沛能量。如元氏县采用了与省内优秀师范院校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基地”的方法,让在校的师范生来农村任教,既可以缓解农村的师资欠缺,带来新的理论和方法等,又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练兵场地,学以致用。也可以深化招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招收定向的农村高中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的高中学生,通过免除学费,吸引他们报考地方师范院校,并与他们签订就业合同,毕业后统一分配到农村小学任教,以充实改造农村教师队伍。

2.建立多元化、开放的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继续教育,无论是短期培训还是学历提升,都是教师实现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核心,建立健全寒暑假农村教师集中培训和平时培训制度。通过到高师院校短期脱产进修,邀请名师和教学一线特级教师、优秀骨干教师说课、作课、评课、观看优秀教学录像以及相互说课评课等方式,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重视、开发家庭教育

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还面临一些特别的问题:由于学生经常在校居住,学生家长疏于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等情况;有些家长并不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对学校管理、教师的教育教学不认同。这都是由于农村对家庭教育的不够重视造成的,也成了农村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三部分。父母对教育投入精力和感情,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教育孩子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有关部门应做好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尽快提升农村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指导农村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教育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三管齐下才能促使农村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13.

[2]余如进.理性推进教育均衡发展[J].人民教育,2008:3-4.

[3]陈芬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7,(11).

[4]朱迎春.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8(5):76.

[5]韩清林.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操作层面上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人民教育,2002,(4):8-10.

[6]刘媚.农村寄宿制小学师资问题探析—以昆明市为例[J].黑河学刊,2012,(1).

作者:刘真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篇2:

新时代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共育现状探析

摘要 :

在新时代,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特殊教育形式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形势所趋,然而寄宿制小学导致小学生的家庭参与孩子教育非常匮乏。为此,这篇文章针对新时代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共育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小学 ;家校共育 ;问题

引言:

对于学生一生的整个教育过程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很多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一方面,这使很多农村适龄儿童可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解决农村学校师资不足和学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然而,这种教育形式使得家庭教育弱化了。寄宿制学校使得家庭,学校以及孩子之间的关系受到了极大影响,所以,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共育的教育理念由此产生,所谓家校共育,即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协同教育孩子,建立一种新型的家校关系,建立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机制, 实现家校共育。

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模式使孩子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大大减少,导致家庭教育缺位,而且,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寄宿制小学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身心健康发展。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共育现状

(一)家长对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认识

一般来说,农村地区小学生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意识非常淡薄,不愿意参加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及教师很少进行沟通。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期间的一切事务都要由学校和老师来负责,家长没必要、也无法参与学校教育。家长一般会选择电话联系以及家长会两种形式来和校方进行沟通,不愿意去学校见老师。甚至大部分家长采取回避的态度,不愿和学校以及教师有过多联系, 未能正确认识到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二)教师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认识

在很多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不愿意家长过多参与学校教育,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又非常繁琐,而且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这让教师感觉很不好,准备学生信息也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 ; 另一方面,家长毫无准备参与对教师的工作带来干扰,甚至有些家长会提出不合理要求,无理取闹,不尊重教师,使得教师极不愿意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师往往会选择电话和家长会这种两种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不用直接面对家长,又可减轻工作量,还有效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三)学校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认识

农村寄宿制小学非主观意识上的弱化了家庭在孩子受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却又没采取相应的政策以及措施来弥补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就教育地位而言,学校是主导, 家庭在参与学校教育问题上处于弱势地位。一般来说,学校可以决定家庭是否参与学校教育,学校要家庭参与,家庭才能参与,若学校不需要家庭参与,家庭就没有机会以及能力参与学校教育,这严重损害了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大受打击。

二、建立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共育模式的对策

(一)制定家校共育的政策机制

我国应当从国家高度以及法律层面,来有效完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共同教育的教育机制。相关部门一定要认识到,农村家长参与寄宿制小学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对学校的教育质量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所以,相关教育部门一定要认识到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特殊性,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以及科学的考核体系,保障家校共育的有效实施。

(二)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

要使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家校共育,首先,要提高家长参与意识。学校、教师都要积极宣传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典型。其次,要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给家长表达的机会,认真对待家长的建议,给予家长足够的尊重。最后,设定家长日,邀请家长直接观摩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还可利用网络建立各种沟通平台,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三)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家长家校共育能力

要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共育的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对家长分组。将同村、邻村以及有亲缘朋友关系的家长分为一组,或将学生表现类似的家长分为一组,同组学生家长因亲缘、熟人、孩子表现相似等因素,沟通起来相对容易,同时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二,针对隔代教育的学生,学校要鼓励祖父辈尽量参与,即使不能参与也要有代理人。三,以班級为单位成立农村寄宿制小学家长委员会,选出委员会负责人同时明确成员的职责,家委会负责人有计划、有具体时间和具体工作领域地安排家长轮流到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四,学校每学年开学初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家委会微信群或QQ群等形式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家长进行家校共育有关事项专题培训,能力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素养。

(四)确立学校和教师的服务性质

确保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学校要定期向家长公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计划以及进程。同时,学校要以平等的态度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增强学校服务学生以及家长的意识。学校还可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家长可定期听教师“公开课”,家长也可针对教学发表意见。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而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为此,学校,家庭以及教师应当三方合力,实现家校共育,以促进寄宿制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启光,陈燕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欧洲家庭与学校关系[J]. 世界教育信息,2013(16):46-50.

[2]尹力 . 教师教育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与协调 [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5):61-66.

作者:毛京广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篇3:

农村村级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建议

【摘要】初中学生向城市集中、小学生向集镇集中的大背景下,农村村级小学正面临生存的压力。从事农村基础教育三十二年,对农村村级小学的发展深感忧虑,故篆此文以期引起重视。

【关键词】村小困境 现状分析 相应对策

一、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1.村级小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家长们认为良好的教育在村小教育是不能提供的,于是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租房陪读。学生人数减少,导致教师编制减少,不少村级小学不得不采取复式班教学,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而且教学质量越来越差等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客观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的不公平。

2.村级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村级小学的师资队伍构成一般是“年老的+近年来新分配的+代课的”,年老的多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民转公教师,代课的多半是一些因在编教师請产假、病假之后临时聘用的或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管理员。不少偏僻的村小,年龄大的教师,都在五十八、九,即将退休的年龄阶段;大多是由于年龄大、学历低等原因被集镇学校“抛弃”了,只有到村小发挥余热;他们没有了希望、更没有激情;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等待退休。优秀、年轻的村小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集镇学校,甚至有的自愿放弃教师行业,或外出打工、另寻出路。

(1)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一方面,在村小教师队伍中水平有限,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虽然每年各级教研部门都组织了各种培训,但“牛不喝水,强摁头也不会喝水”;培训,虽说有点进步和收获,由于自己缺乏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也收效甚微。

(2)教师工作负担重,责任心不强

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6个年级6个班,教师一般为8~9人)。为了达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要求,使学生全面发展,所有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甚至复式班教学。同时,每个教师还要负责分管学校其它工作;每年的各项检查又多,教师疲于奔命。另外,以“民工潮”为背景,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村级小学目前的现状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工作责任心,更要有父母般的爱心。但多是些自怨自艾、牢骚满腹,不安心工作。少有扎根乡村、安于奉献、努力进取的年轻教师,他们能够使村小的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市前列。

3.村级小学办学条件依然较差

近年来,通过“薄弱学校改造”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尽管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还差得比较远;再加上农村村小,由于学生人数较少,“按照学生人数预算学校公用经费”的政策,造成乡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保证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一些小型维修都无法自己解决。另外,学校安保人员、食堂员工的工资和养老保险以及档案达标创建等支出都是不小的数目。由于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依然不容乐观;不少村级小学运动场地还是土场坝、还没有教师住房(新分配的外地教师租住在农户家中)、还没有学生餐厅、除了一栋教学楼之外没有综合楼(功能室不健全)、没有冲水式标准厕所;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已严重影响和阻碍着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

二、村级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村级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村级小学教育,才能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1.调整农村小学布局,提高办学效益

(1)不足10人的教学点,应与本村完小合并

专家分析,10名以下的“微型”学校,生均费用远远超过一名高中生一年的费用。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

(2)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

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规模较大的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要提高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和学生公用经费标准。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2.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过硬的村级小学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村小办学条件差、布局不合理等方面的不足。那么如何切实提高村小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

(2)高村小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为了解决村小教师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知识面相对狭窄的问题,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村小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另一方面,村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3.城乡之间、乡镇内教师交流要制度化、常态化

要加大城乡之间、乡镇内教师交流力度,不能形式化;今年你给我派1~2个,我给你派1~2个,一年后又回原校,这纯属应付形式,这样安排的人不仅不好安排工作(不稳定,不便于当班主任),更不好管理。要像行政干部一样每年按一定比例流动,没有农村学校工作经历的不能晋升职称和干部提拔。不能一个老师分配到一所学校后,若不提出合理的调动申请,就在一所学校教到老。

3.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

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使改善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改善村级小学的教育教学条件、尤其是教师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通过对村级小学的危房改造、校舍建设、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等,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建花.浅析现今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亚太教育,2015,(12):32.

作者:金必友

上一篇:期末复习动员演讲稿下一篇:关于责任胜于能力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