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体会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体会(精选8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体会 篇1

叶欣

“留守儿童”主要是特指农村的,现在社会中“留守儿童”的情况还是存在且比较严重的。这是社会发展造成的必要的题目,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城市进军,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孩子们却无法带走,只能够留在家中,“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很重要的社会题目了,需要我们往解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非凡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卞家泉社区及南仓峪村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热和工程”,现将以来的工作体会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我校目前有185名学生,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12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热和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职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

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看,“留守儿童”的题目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题目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同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进步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热和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2、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3、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进步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4、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进步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5、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1—2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1—2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永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6、大力宣传,发动社会气力。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办事处、开发区相关政府职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进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7、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8、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题目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四、成绩和困难

经过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进步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老师们都在无私奉献着,这种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题目,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题目,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职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题目之一,对相关职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职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体会 篇2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青州经济开发区的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好的只占9%。调查中发现, 由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两免一补政策, 父母外出务工期间, 其子女的教育、生活基本都由长辈负责, 学龄留守儿童都能就近上学, 无失学、辍学现象。

二、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原因。

近年来, 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劳务工作的引导和支持力度, 全县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 留守子女越来越多。

2.家庭原因。

农民工在经济收入与子女之间取舍失衡, 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 往往选择前者。

3.学校原因。

由于城乡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差别, 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 选择在市区租房或买房让孩子上学, 由年老的长辈照顾饮食起居, 孩子的父母则留守在农村务农。

三、存在的问题

(1)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 (2) 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 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 祖辈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 教育孩子力不从心; (3) 行为习惯不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4) 负担过重。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不仅自身得不到有效监护, 而且还过早地承担起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

四、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 家长自身因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不注重孩子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导致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 对学习、生活和生理变化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 (2) 监护人自身因素。一是责任意识不强;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 (3) 其他因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 留守儿童在心理成长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

五、对策及建议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篇3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教育 现状 策略

大量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以及农村小学教育实践都充分说明,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并不乐观。这与留守儿童不尽如人意的生活状况、较为严重的情感创伤与心理问题以及较差的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在这种既有状况为教师个人之力无力全然改变的情况下,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在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通过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改善学校教育等途径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是可行的。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研究是当下相关研究的主要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以及与家长沟通中的切身感受,也说明了这两者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主要部分的主要原因。

1.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合理。前者,如相当部分的负有监管责任的祖父母辈,有一方或者双方是文盲的现象出现,或者因田间劳作等占据几乎全部时间等,而致出现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不力现象。后者,同样与前述原因相关,祖父母辈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上所持观点也多是不合理或者错误的。如对留守儿童的放纵、溺爱、物质至上,对其心理健康和精神成长的忽视,对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而家长没有责任、或者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情而自己只负有管理孩子吃穿住行和肉体健康的责任等,这都会造成“问题+留守儿童”的出现。

2.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

尽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督促与学校的自觉觉醒,近些年来农村小学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有所提升,但是受制于农村小学所在地的社会风气与学校本身的因素制约,很多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其一是物质条件的不具备,即如前述办学条件等以及教师所付出额外劳动的待遇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等;其二是观念问题,既与学校领导对待留守儿童教育的观念有关,也与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观念有关。在家校联系的主动性缺失一点上,如主动联系次数较少等,即可充分说明问题。

二.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基本策略

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多方面,就学校与教师的能力所及,至少可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是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基本上是失控的,因而要做好他们的教育就必要教师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互联以及面对面的日常沟通或者借助现代化通讯工具等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并在沟通中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影响家长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进而影响家长的家庭教育行为。其一是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实案例影响父母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进而影响父母慎重抉择是否需要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打工而留下一人在家照顾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其二是影响家长认识到,如果必要将孩子寄养到祖父母辈或其他家庭,则一定要挑选好寄养方,保证对方的文化素质、教育理念、时间精力等有助于对孩子生活的照顾和学习辅导。其三是通过日常沟通与具体案例影响对孩子负有监管责任的祖父母辈,加强对孩子学习和心理需求的关注程度,引导那些祖父母辈认识到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来自家庭的有效且正确的教育,既“养”且“育”才会保证孙辈的健康、优秀和美好的未来。

二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对教师的日常班级管理更为如此。教师的管理对留守儿童而言,首要指向的应是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温暖,惟其如此才会有助于他们愉快地接受来相关管理和教育。做到这一点,第一,转变观念是第一位的。留守儿童的“留守”并不是他们的错,“留守”是一种社会现实,更是对教师管理创新的激发,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第二,针对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与所需,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亲情教育赋予无形,如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微笑的动作、一个对学生病痛的些小物质付出,或者举办与之相关的活动等,都会在润物细无声之中满足留守儿童的现实需求。

总之,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出发,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就必要教师以正确的教育观念来影响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行为的发生,并保证自己相关教育管理工作的几乎全部措施指向学生所需。只有这样,才能使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取得期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皮文彬.让留守的世界更美好——对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2013,06:150-150

[2]杜新楠.浅谈农村班主任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几点建议[J].青春岁月,2015,13:77-78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体会 篇4

“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 心得体会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黄千惠

7月18号,我和同在市里的学姐坐车前往久隆镇,在镇政府与其他团员集合.天下起了小雨,我们在书记的带领下,徒步到白沙小学.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互相交流了在大学的学习心得,生活趣闻,在路上更发生了因团旗颜色鲜红惹怒了田间老牛的”斗牛”趣事,全然不觉路途之远,雨后太阳之烈,不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我们来到了白沙村委,在村干部的召集下,村里的留守孩子们在村图书部静候我们的到来.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了对我们这帮大哥哥大姐姐的好奇与敬畏.村长发表了精简的讲话,表达了对我们的谢意.当我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零食和水果发给他们时,他们都有礼貌地对我们说了”谢谢”,让人觉得欣慰.我们之后还组织了他们玩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我背过身去敲打手中的铁盘,停止时被传到气球的小朋友就要起来唱首歌或背首古诗.顺利完成任务的孩子就可以获得小礼品.孩子们的兴致都很高涨,十分大胆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不知不觉我们准备的礼品也所剩不多了,见状,我们立即将游戏转移到室外,玩起了”背夹球”,让孩子们自己找小伙伴,分成两队,看哪只队伍快.孩子们可激动了,边上的家长也看得不亦乐乎.欢乐中,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已到中午了,孩子们也累了,我们只好不舍地与他们道别并在村委门前合影留念,留着这个那么有意义的时刻.探望了留守儿童,我们自觉的拿起了清洁工具,清扫活动后的会场,并一路清扫来路两旁的垃圾,虽然此时艳阳毒辣,可大伙干活的热情不减,认真细致的清理着道路两旁的垃圾,我们还和负责的环卫工作的大爷唠起了家常,原来大爷是我当年是我爷爷的邻居,我之所以选择久隆镇作为志愿者地点便是有因为这是我爸爸故乡的情意结.大家同心协力,不到一个小时,我们便清扫完了.同行的队员们,见我和学姐要赶车回市里,主动提出帮我们归还劳动用具,此时,刚才其中两个留守儿童的家长也盛情邀请我们坐上他们的车好载我们去车站搭车.这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活动,让我收获颇多.认识到了一帮同是区内来自不同大学的年轻朋友,他们充满爱心,阳光积极,传递专属我们90后的正能量.此次关爱的留守儿童有一到六年级的小朋友,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自强不息的气息,他们不自卑不自负,友好礼貌,敢于表现自己,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即使他们父母暂时不在身旁,也要让他们感受温暖.同时,在清洁乡村时,我发现,农村的卫生环境很好,路面清洁度甚高.他们的热情帮忙,让我感受到了他们淳朴的民风.此次活动以后,我就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多参加志愿者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或许我们今天一个善意的微笑,友好的鼓励,会让事情发生微妙的变化,让社会更和谐,世界更美好!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简报 篇5

22日,吉林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视频会议在长春召开,副省长隋忠诚、省政府副秘书长于强、省民政厅党组书记乔恒等出席会议。目前,全省共有农村留守儿童50108人,约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0.5%,其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40757人,占81.3%;由亲戚朋友监护的1187人,占2.3%;无人监护的1374人,占3%;父母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6790人,占13.4%。有12448名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朋监护下的.留守儿童监护情况较差。还有少数农村留守儿童辍学或尚未登记户口。长春、四平、松原、通化四个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占全省总数的72.9%。会议决定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年底,在全省开展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为主题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

农村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6

光阴似箭,岁月无痕,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想起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让我们好好总结下,并记录在工作总结里。那么工作总结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1

我校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我校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现状,制定相关的措施,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留守儿童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1、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2、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

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通过工会,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留守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五员”(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让留守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

4)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队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

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还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学生”家庭,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对“留守学生”家庭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

三、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学生选配了在职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理辅导,让留守学生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同时选配优秀学生和班队干部与留守学生开展生活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学生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家庭的温馨。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为留守学生献爱心”募捐活动,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学生开展一至两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定期让留守学生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学校在“留守学生之家”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专门配备了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确保不因家庭贫困而让一个留守学生失学。

四、加强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构建教育网络体系。

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绝对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协调配合。为了优化“留守学生”教育环境,我校坚持以社区教育活动为支撑点,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成一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我校首先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经常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集中家访日、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其次尽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近年来,我校与小庙镇派出所,“110”报警中心及镇治安室建立了“警、校联动机制”、“青少年维权岗”,对外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内经常邀请相关人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教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根本抑制,“留守学生”更是受益匪浅,学科竞赛、体育比赛、升学考试捷报频传,收到实效。

五、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配备了电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张贴了留守学生之家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家”的基本情况,使活动室充满活力,为留守学生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场所,使学生感到了“家”的温馨与和谐。

总之,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我校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也感到举步维艰,单靠学校的努力,缺少大环境的支持,“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将愈来愈难,现就我们感受较深的几个问题提出与各位教育同仁商讨:

1、由于“留守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帮助、关爱显得力不从心,学校和教师无法替代也替代不了家长和社会去履行本应由家长和社会承担的教育责任。

2、家庭教育观念错误,有的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悖,家长素质亟待提高,有的家长对子女要么溺爱,要么高压,要么放任,要么简单粗暴,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3、社会不良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赌博风气的漫延,单亲家庭的增多,拜金主义的盛行,校园周边环境的混乱,暴力游戏、色情网吧等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使学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农村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2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小,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档案,摸清实际情况

本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做了相应的信息准备。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网络。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和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制度保证,关爱有序

1、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2、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3、开展兴趣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本学期,积极留守儿童参加石涧学区文化艺术节,学生书画类获奖的8位同学中,就有5人是留守儿童,参演的节目《西班牙斗牛》,获得了优秀奖,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起到了很好的关爱作用。

4、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

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农村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3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必然要求。根据《黔西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版少年家庭教育活动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就开展情况作以下一番总结: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机构。为了切实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及跟踪工作,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的机制,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少先大队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导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等教育。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谈心基本要求》《关爱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制度》等。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档案

要求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留守儿童开展了跟踪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等状况进行了再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开展关爱帮扶活动

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我校按照“五个一”的帮扶方式,深入开展了关爱帮扶活动。

1、要求党员,教师与留守儿童建立“一助一”结对帮扶,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做好记录。

2、认真做好每月与留守儿童一次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以便更好地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体会 篇7

关键词:社会工作,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作为眼下最为专注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中的一类弱势群体, 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地或国外打工、经商而留在老家, 需要其他亲人照顾, 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这些孩子主要处于学龄期和青春期, 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据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的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 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在全部农村儿童中, 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 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中就有1个多留守儿童。日前, 笔者与所在团队来到湖北省黄冈市某乡村小学, 实地调研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并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结合的社会工作方法, 对留守儿童进行干预。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通过统计, 该校有94名留守儿童, 他们来自各个年级, 年龄主要分布在6到12岁的学龄期。其中, 女生51名, 男生43名, 父母主要在武汉、广州、深圳等地务工, 最短一周、最长一年回来探望一次。除少数几个托付给邻居或者亲戚照看的儿童以外, 多数的儿童由爷爷奶奶照看。

由于较长时间和父母的疏离, 这些留守儿童所表现出的依恋类型也不相同, 总体上体现出, 年龄较小的儿童依恋程度较高, 年龄较大的儿童依恋程度较低甚至有一些由于依恋缺失产生了较轻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对外界的好奇心较重, 在最初的接触中, 对陌生人警惕性较高, 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以后, 他们对社会工作人员的依恋程度较高, 希望从我们这得到关爱的需求度明显提高。

除了由亲戚或者邻居照看的高年级儿童住在学校里,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住在家里, 且离学校的距离都不太远。处于学龄期的儿童, 通过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 获得勤奋感, 从而形成自信心。刘德才与刘德志为9岁和11岁的弟兄俩, 父母双双外出打工, 他们每天早上7点起来结伴步行15分钟去学校, 中午在学校和大家一起吃饭, 晚上6点半左右到家, 干一点农活, 然后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 写作业。他们的父母一般一个星期会打一次电话回来问家里情况, 在电话中教导子女学习和生活的事情。类似这样的孩子有很多, 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意识, 独立自主能力强, 但学习成绩差, 注意力集中水平较低, 学习自主性和自我监督能力不强。在生活方面, 他们缺乏父母的教导与关爱, 自理能力强, 但情感需求强烈, 容易出现冷漠、烦躁、情绪反应略微迟钝等问题。

二、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

1. 学习问题

该小学留守儿童总体上成绩较差。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对孩子的学习疏于监督, 使许多孩子自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况, 久而久之, 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二是和留守老人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 在学习之余, 还要帮助老人做一些家务劳动。独立生活的留守儿童则需要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 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三是父母和老人从心理上对孩子有亏欠感, 因此对于孩子习惯的形成, 没有严格要求, 一味的放任自流。因此, 许多孩子回到家就看电视和玩游戏, 学习兴趣不浓。

2. 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儿童的人格特征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 在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产生种种心理烦恼, 较突出地表现为焦虑、抑郁、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情绪不稳定等, 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理解和帮助, 而父母远在他乡, 无法及时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代养人往往由于文化程度偏低, 教育观念陈旧, 教育方法简单, 与留守儿童存在心理上的代沟, 对儿童的照顾往往只局限在生活上, 而忽视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发展, 不知如何去理解他们。这样,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长期郁积, 得不到缓解, 极易引起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甚至暴力倾向等心理问题。

3. 安全问题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差, 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 加强安全防护至关重要。对留守在家的儿童来说, 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存在管理上的“真空”, 学校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而相当一部分抚养人又缺乏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 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事件屡有发生。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 被拐卖儿童群体中, 第一位是流动儿童, 第二位是留守儿童。

4. 社会关爱不足问题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他们多在性格中表现出某方面的抑郁和孤僻, 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 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 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一些人的困难处境, 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 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 又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 只能靠自己对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 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三、对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的课堂教育

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价值观, 不仅强调人人平等, 尊重人的存在于发展, 而且强调人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潜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关爱, 社会支持网络也不健全, 在加上其正处于个体人格和自我意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 因此需要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和支持。

在受到黄冈某农村小学的邀请后, 笔者与所在的团队在该校进行了三次小组工作, 其主题分别是“父母之爱”、“友爱”与“安全”。三次工作的效果较为理想, 许多留守同学在活动后心态更加平稳, 该校教师也表示在活动中收获很多。笔者认为三次活动的课堂设计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将我们的过程展示出来, 希望得到学界的交流与指正。

1.“父母之爱”心理疏导课堂设计:

第一阶段:激发。课堂开始时, 所有学生将课桌拉开, 空出中央空地, 辅导员站在讲台上, 以较低音频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留守儿童每人分发一张纸, 辅导员请大家在纸上画出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全家福。在留守儿童画图的过程中, 辅导员带领孩子们进行回忆, 包括“还记不记得妈妈做早餐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还记不记得生病的时候爸爸是什么表情”, 通过画图的方法, 激发孩子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第二阶段:疏导。许多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正是因为对父母的思念长期郁积而成, 因此在本次活动中, 需要诱导孩子们将这种情绪释放出来。在画图完毕后, 辅导员要求孩子们按顺序一个一个站在空地中间, 说说自己对爸爸妈妈最想说的话 (在活动中, 许多儿童只说出一两句话之后便嚎啕大哭, 辅导员此时需要及时向该孩童表示表扬与赞美, 如“你都说出来了, 真了不起”, 然后对孩子进行安抚, 让该孩童回到座位上舒缓情绪) 。活动的预期要求是, 所有留守儿童长期郁积的心情能够得到发泄, 哭是他们发泄情绪的方法, 大哭之后, 心态将变得略微稳定。

第三阶段:矫正。疏导的目的是发泄孩子们心中的情绪, 在疏导之后, 需要对孩子们的心态进行矫正。有许多儿童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而对父母甚至社会产生了冷漠、不满甚至怨恨。辅导员鼓励孩子们思考, 为什么爸爸妈妈会不在身边, 并鼓励孩子们发言, 逐步引导孩子们考虑父母的难处。最后, 请事先邀请的一位留守孩童的家长 (在深圳打工, 请假一天来到现场, 由学校报销部分费用) 登台发言, 向孩子们讲述外地打工路上的艰辛, 以及自己对孩子的思念。辅导员首先请这位家长的孩子上台, 与家长拥抱, 接下来, 辅导员号召孩子们都去与该家长拥抱, 就像她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告诉她自己最想和父母说的话 (这个环节中, 留守儿童都很踊跃, 部分儿童甚至拥抱了辅导员) 。最后阶段, 在辅导员的带领下, 孩子们朗诵了我们团队创作的诗歌《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心理的疏导与发泄, 因此对于辅导员的要求较高, 需要几个人配合完成, 对场面控制能力的要求也较高。

2.“友爱”心理教育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关爱, 特别设计“友爱”为主题的心理教育, 原因在于, 现阶段的社会环境下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缺乏可行的措施, 不存在足够多的外部关爱的输入, 唯一的办法是形成留守儿童内部的互相关爱、互帮互助的习惯, 在长辈与外界之爱缺乏时, 用友情友爱作为补充。本次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摸索。事先为课堂上的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不透光的眼罩, 准备一间完全空阔的教室, 并尽量用报纸挡住光线, 造成昏暗 (但不能完全漆黑) 的教室环境 (在实际操作中, 农村学校很难提供足够的教室, 因此本次活动是在学校旁一个空仓库中进行。教师中事先有一名辅导员在内, 负责保护学生安全与维持秩序。学生们戴上眼罩后, 要求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教室。当学生们都进入教室后, 辅导员指导学生们互相摸索, 握住能够遇到的人的手, 最终要求所有学生互相手拉着手, 形成一个大圈子。此时, 灯光打开, 但学生们的眼罩不出去, 辅导员引导学生们思索, “刚进来时, 什么都看不到, 怕不怕”、“现在和同学们手牵着手, 怕不怕”、“有没有觉得比刚才更有安全感”等, 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就算再黑暗, 团结起来就不怕”。

第二阶段:倾诉。学生们站在原地, 放开手, 除去眼罩。要求每个学生分别和自己左边和右边的同学拥抱, 并对他们说“谢谢你让我不害怕”。辅导员播放轻音乐, 向学生们提问, 有没有曾经受到过同学的帮助的, 如果有, 请向他/她大声表示感谢。感谢完成后, 被助者与助人者要一起拥抱。辅导员将在黑板上记录助人者与被助者的编号, 如果最终有人没有被人帮助过, 请他走到圆圈的中央, 请所有的孩子们向他表示慰问, 引导孩子们思考应该如何帮助这名学生, 引导学生们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的团队精神。最后, 请没有被帮助的学生与其他学生拥抱。最后, 学生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一起手拉着手唱歌。

第三阶段:友谊。学生们转移阵地, 进入正常的教室中并坐下, 辅导员走上讲台, 向学生们提问, 请大家说说刚才游戏之后的感受, 引导大家爱自己身边的人, 关心自己身边的人, 最重要是在学习上与自己身边的人共同监督。最后, 请大家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写一封十年后的信, 信件由辅导员收起, 交给学校校长保管, 学生互相拉钩钩, 表示十年后会一起回来看信。

本次活动的成功点在于身体接触与活动形式。儿童天性有获得他人抚摸的需要, 因此引导学生互相拥抱, 儿童对仪式性的活动非常感兴趣, 因此请他们写下十年后的信, 这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本次活动的效果会维持下去。

3. 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主要是学生们分成小组, 进行安全知识的讲座。在活动中没有太多新颖的成分, 主要是进行案例分析与多媒体应用。由于农村小学缺乏多媒体, 因此学生们集中起来在一个教室, 利用我们带来的摄像头和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 在幻灯片上用漫画的形式模拟了火灾、溺水、骗子拐卖等许多场景, 请学生们参与互动。多媒体的制作中, 我们采用了“多选择—多结果”的方法, 每到一个案例拿出, 就会像学生提供三至四个应该采取的选项, 而每一个选项后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在遇到有人溺水后, 会给出三个选项:A, 找人求救;B, 下水救人;C, 找道具救人。A选项, 溺水者获救;B选项, 两人一同溺亡 (出现两个鬼魂的样子) ;C选项, 则进一步要求孩子们在道具中进行选择, 如A, 竹棍;B, 茅草;C, 自己的手与脚等。针对女童的生理安全问题的特殊性, 在安全教育后单独增加了一场针对女童的生理卫生教育。安全知识教育的成功点在于讲授方式的新颖性, 多媒体教学与案例式教学的优越性是本次活动成功的关键。

总结而言, 笔者以及所在团队通过三次教育, 分别针对性地改善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父母之爱”活动) 、安全问题 (安全知识教育) 以及学习和关爱问题 (“友爱”心理教育) 。三次活动的过程非常顺利, 反馈良好, 笔者认为这是社会工作方法应用于留守儿童教育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

四、留守儿童教育活动的心得体验

通过三次小组工作, 笔者有以下心得体会:

1. 辅导员的工作水平非常重要

在三次教学过程中, 辅导员的工作比较具有挑战性, 需要能够引导孩子们的思路, 也需要控制场上气氛, 尤其是第一次活动中, 当孩子们开始一齐痛哭失声时, 要有效地控制环节, 但又不能随意打乱孩子们心情的发泄, 这需要辅导员很强的个人能力。在这些能力中, 笔者认为尤其重要而且常常受到忽视的重点是辅导员的语音能力, 辅导员说话应该感情饱满, 同时富有亲和力。从我们三次活动的经验中发现, 女性辅导员比男性辅导员要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女性辅导员主持的活动更加成功。

2. 儿童教育工作应该前期深入了解

开展小组工作以前, 首先要深入了解活动对象的情况, 包括父母的基本情况、务工地点、家庭关系、成长经历等。由于长期不在父母身边, 留守儿童和其父母的关系比较微妙, 内心情绪脆弱, 如果没有了解情况特殊的情况而表示出不当的反应, 可能会伤害到孩子脆弱的内心。比如, 当我们讨论到对父母的爱时, 可能会有孩子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同时尤其是要注意单亲家庭的子女或离异家庭的子女, 对这些孩子, 需要专门单独地进行心理疏导。其次, 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不同的特点和喜好, 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分组, 我们把不同喜好和不同理解能力的孩子分开, 以便于更好地和他们交流。比如,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生动活泼的形式, 因此, 我们在进行安全知识小组活动时, 对其采用动画片播映的形式, 既控制了喧闹的场面, 有能拉近和孩子的内心。而高年级的孩子对他人的认同感需求更强, 因此, 我们提前记住了他们各自的名字, 并且在游戏的过程设立提问回答的环节, 给他们一定的鼓励, 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3. 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农村儿童比城市儿童要更活泼好动, 生活环境的危险系数也更高, 因此, 在开展小组工作时, 要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的环节。和城市的儿童相比, 留守儿童独立生活的机会更多, 得到的照顾相对较少, 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多。根据这个特点, 我们在设计了“安全知识”小组工作的计划, 采取游戏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 既给孩子们普及了用电、野外生存、游泳等安全知识, 也促进其形成了相互帮助的良好关系。由于农村的女孩子危险系数更高, 因此, 我们把留守儿童的女孩子单独抽取出来, 设立了“女生小讲堂”学习型小组, 提高留守女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小结

农村的留守儿童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 作为社会工作者, 我们可以从协助其处理家庭关系, 促进其自我完善等方面进行介入。而对于留守儿童缺乏关爱的普遍特点, 我们应该积极帮助他们链接社会资源, 寻求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父母远在他乡打工的他们, 童年缺乏父辈的关爱, 更多的是靠自己的自我意识与环境的引导。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未来有模糊的认识, 觉得自己以后也要去大城市工作生活, 和城里人一样享受更好的环境与待遇。然而, 这是一个模糊而不确定的世界, 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现实。留守儿童们应该享受到同等的关爱与平等的机遇选择。通过对小学留守儿童的多次介入, 我们已经和他们形成了良好的关系。我们会通过今后不断的努力, 继续关注于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及对社会和外部世界的认识。在我国的传统学校教育中, 一直缺乏学生压力处理技巧、社交技巧、领袖训练等情绪管理专门技能培训内容, 对于备受关注的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 及留守儿童的情绪慰导、心理安抚, 都需要由学校社工通过发展性小组等活动提供帮助。但这些又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这样的青少年心理状态, 监护人、社工、学校、乡镇政府、各级组织应共同努力, 从各方面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与自信心, 防止他们出现情感偏差, 走上不良道路。我国的学校社会工作在起步和发展上滞后于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 但是其建立和发展已逐步受到政府与社工组织的重视。各地帮扶留守儿童、献爱心的活动屡有开展。可以预见的是, 在政府的主导下, 在社工界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的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期。点点星光, 能照亮一片苍穹!

参考文献

[1]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35—42.

[2]林万亿, 黄韵如.学校辅导与团队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师、辅导教师与心理师的合作[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210—216.

[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75.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体会 篇8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个案工作

中图分类号:G40-0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40-01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2013年2月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加强生产扶持、社会救助、人文关怀,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和人身安全。以及全国妇联联合中央综治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在全国确定了26个试点市县区,努力创新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探索有效的关爱服务模式。

(二)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教育学、法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和医学等等。但是我们却很少看到有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进行剖析的研究情况。所以在社会工作领域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正是我们当前十分需要的。本文将通过个案工作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介入研究,这既是个案工作理论的应用,也进一步促进了个案工作理论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失去了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平等的成长权利,长时间体会不到父爱和母爱,心理健康状况必定会受损。因此,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让他们发现自身出现的心理缺陷,更好地学会宣泄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形成一种良好心理认知,同时改善自己的学习生活,形成更完美的人格,从而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综述

(一)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度的进一步加快,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怎么样使留守儿童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已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已引起了更多的社会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二)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必要性。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同的专业和学科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社会学从宏观方面对家长、学校、社会都提出了建议,心理学家从心理学方面发出了自己的专业看法,思想教育者从思想层面对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认为应该进行说服教育。但这些建议都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因此采用一门专业的可操作的方法是必要的,而个案工作在这一方面有独特优势。

(三)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可行性。

首先个案工作有相应的理论可以解释案主的行为并对其进行矫正,其次个案工作不仅针对案主本身,还包括案主生活的社会环境,因此可以肯定工作必然是卓有成效的。最后社工在实际工作中与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可以得到支持,所以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可行的。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分析可以看出,单纯的个案工作方法虽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在宏观层面上还是有所不足的。因此社工在介入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第一,农村儿童要转变思想观念,正视留守的现实。转念思想就是要留守儿童理解外出务工的父母。一方面理解父母出务工是无奈之举。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多,父母为了生活的需要不得不外出务工,是生活所迫,是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而不是有意抛弃自己,所以要学会体谅父母在外务工的无奈与艰辛。另一方面,要理解父母不带自己去务工地的原因。不是父母不想或者不愿意把自己带往务工地学习生活,而是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如户籍制度等的因素。

学校是个人继家庭之后学习生活的第二个主要场所,担负着其他社会机构所不能担负的任务。为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第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第二,要建立完善学校的监护体系。学校应该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本着“家长不能当老师,老师就来当家长”的原则,建立完善学校的监护体系。其次,建立家长及监护人的联系机制。通过建立亲子热线、亲子视频等方式,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的沟通渠道。最后,调整教学内容。学校教育除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增设心理教育、安全教育、道德教育等相关课程。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解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通过开设安全知识教育课,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培养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社会要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社会错误认识观念,引起广泛关注。围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主题,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实际需要,让社会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不仅需要基本生存权利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需要的满足。同时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措施,各地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8]

参考文献:

[1]潘仁娟.浅析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学课程资源,2013年 第2期

[2]安容瑾.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社会支持网络、应对方式和生活事件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5月1日

[3]曾友谊.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研究——界石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的思考.青春岁月,2012年第18期

[4]杨会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2期

[5]洪美华.农村留守少年焦虑抑郁情绪及小组工作介入研究.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6月1日

上一篇:游滨海乐园小学作文下一篇:乡纪委2025年工作计划 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