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教育制度(精选9篇)
**县紧密结合党员干部思想实际,以抓好党员干部骨干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为重点,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分类组织实施,落实保障措施,大力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努力构建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
一、主要目标
(1)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党的观念、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拒腐防变、严守党的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增强党员工作能力,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做好本职工作和自主创业、带领群众创业的能力。
(3)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成为自觉学习的模范,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勇于创新、创造一流业绩的模范,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
二、工作原则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联系实际,促进各项工作;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激发党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坚持面向全体党员,分类实施,按需施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坚持教育与管理、监督、服务相结合,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坚持开门搞教育,虚心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常抓不懈、不断创新,努力实现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基本内容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形势任务和世情、国情、党情、省情、市情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光辉历史、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现代经济知识、社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历史知识以及与履行岗位职责要求相关领域的知识和业务技能教育;党组织应按照上述内容,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党员的实际情况,确定具有时代性、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四、方法途径
运用“三会一课”、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形势教育报告会、党员自主学习等多种途径,采取举办培训班与上党课、专题辅导与电化教育、课堂教学与实地观摩、组织研讨与座谈讨论、集中培训与送学上门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三会一课”
(1)支部党员大会每三个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分别于每月召开一次,可结合工作实际,作适当的调整;党课每半年上一次,抓住党员普通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上党课。
(2)“三会一课”应有专门的记录簿,指定专人负责记录、保管,并及时归档。
(3)党组织要将“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列入党建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
2、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
(1)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原则上每月安排两次,以集中学习为主,可采取集中辅导、学习研讨、参观考察、观看录像等形式进行:党组书记要率先垂范,带头参加党组中心组学习。
(2)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要做到“六个有”,即有学习计划和阶段性学习的具体安排、有集中学习讨论记录、有学习出勤登记、有学习小结、有个人学习专用笔记、有个人学习体会文章;中心组成员每要撰写1、2篇学习体会文章。
(3)党组中心组每次集中学习都要事先确定学习时间、学习专题和中心发言人,做到集中学习讨论有重点、有深度、有质量。
3、形势教育报告会
(1)形势教育报告会原则上每季度举行一次,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可约请有关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也可约请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专题辅导。
(2)党组织可根据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教育学习的需要,适时举行形势教育报告会,并采取组织理论讲师团、先进事迹报告团、理论宣讲“小分队”等形式深入基层宣讲辅导。
(3)各级宣传部门要适时提供形势教育的宣传提纲、参考资料。
4、党员自主学习
(1)党组织应创造必要条件,引导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利用业余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搞好自学。
(2)党组织应支持和鼓励党员参加在职学习培训,并按规定报销有关费用。
(3)党员应自觉搞好自学,经常性地加强对党的基本知识、政治理论、业务知识以及其他各类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党组织应把党员自主学习的情况作为党员个人考评、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
五、时间要求
党组织要统筹兼顾,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工作的前提下,按照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党员集体教育活动。党员每年参加所在党组织集体教育活动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
六、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在党员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应把党员教育作为主要任务。
利用各类资源,建立党员教育基地。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手段和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媒介,拓展党员教育的途径。
七、建立党员教育联系会议制度,在党组统一领导下,研究制定党员教育的政策措施、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党员教育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
八、党组应加强对党员教育的具体指导,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读书活动和知识竞赛、交流学习成果、评选表彰学习标兵等方式,推动党员教育工作的扎实开展。采取督查、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样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党员教育工作的督促检查。各级党组织每年要以书面的形式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情况。
一、农村职业教育制度供给与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
从制度上看,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制度供给与制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制度供给主体:
利益相关者缺位。农村职业教育是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的事业, 它的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与智慧。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 制度的生命力绝不仅仅来自于制度的主要供给者———政府, 还来自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合作, 这就要求制度及其变革必须考虑每个利益相关者的权益[1]。目前, 农村职业教育的制度供给主体主要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 而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学生家长在职业教育制度供给上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缺位的状态。这尤其明显地体现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微观制度上, 在培养计划、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习管理等方面, 在制定相关制度时, 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参与。
对于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 就业问题往往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有效、规范的实习制度对于学生顺利就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表示, 与实习相关的《实习协议》、《实习计划》、《实习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制定, 他们都没有参与。这往往导致这些制度的适切性不强, 容易流于形式而无法发挥应有的规范、引导作用。
近年来, 许多用人单位反映, 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 学生在专业技能、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当然, 这个问题的产生原因众多, 但是, 学校缺乏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 在制定学校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实习管理、实习计划等方面的制度时, 用人单位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的缺位也是重要原因。这导致用人单位无法将自己的需求反映到学校的培养与管理制度中去, 学校也无法很好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
2. 制度供给方式:
自下而上与内生型供给方式缺乏。制度供给方式可以按照层级分为自上而下的方式与自下而上的方式;可以按照供给主体的不同分为外生型的方式与内生型的方式。对于农村职业学校来说, 他们所遵循的制度, 大部分属于自上而下与外生型的制度, 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等。而对于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他们所遵循的制度主要是由学校自上而下制定的。自上而下与外生型的制度往往适切性不强。例如, 政府为了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吸纳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制定了《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但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这个制度虽然有良好的初衷, 但是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 在经费报销条件与程序方面作了不少限制, 从而导致他们难以享受到政策的优惠。
3. 制度设计:
分散而缺乏相互支持与配合。农村职业教育事业是一项涉及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企业、行业、学校、学生等众多部门、单位和个人的综合系统的工程。由于涉及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非常多, 又缺乏相应的综合协调机制, 致使各个部门和单位在制定涉及农村职业教育的制度时, 往往缺乏相互沟通与联系, 加上部门之间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上的权利、责任与利益不相等, 所以往往容易导致政出多门, 制度分散, 相互之间缺乏支持与配合。这不但导致作为制度执行主体的农村职业学校往往难以适从, 而且阻碍了制度体系的整体功能的发挥。更严重是, 缺乏支持与配合的各个制度不但会导致交易费用的增加, 而且往往还容易阻碍某些制度自身功能的发挥。
二、农村职业教育制度供给方式的变革
1. 制度供给主体从单中心到多中心, 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
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 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的缺位都不利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重要利益相关者的用人单位是农村职业教育的直接受惠者,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属于处于劣势选择地位的利益相关者, 在制度的博弈过程中话语力量微弱, 常常是“沉默的大多数”[2]。他们接受职业教育所获得的职业技能, 他们接受职业教育后的就业和发展前景, 将直接影响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成为当前“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20个重大问题”之一的原因。学生家长的认可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为, 在很大程度上, 他们决定着自己孩子是否接受职业教育以及接受何种职业教育。
当前, 作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者的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长, 在关系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供给上的缺位, 直接影响到农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将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长纳入到制度供给主体中来, 改变当前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单中心的制度供给方式, 充分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与建议, 形成多中心的制度供给方式, 才能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具适切性的制度。
2. 制度供给方式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内外沟通, 增强职业教育制度的执行力度。
当前, 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的宏观制度, 例如,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其供给方式往往都是自上而下产生的。一些微观的制度, 例如, 培养计划、学生日常管理、实习管理等制度, 也是自上而下的———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自上而下的制度供给方式容易产生僵化、一刀切的弊病, 也容易产生对制度的认同问题, 从而导致制度得不到认真执行。
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说, 制度供给方式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内外沟通, 因为, 外生型制度一般都是宏观的、原则性的, 无法对所在地域、办学条件、发展历史各不相同的农村职业学校进行具体的具有适切性的指导。而自下而上的内生型制度往往更具适切性, 而且更容易得到积极、认真的执行。这需要不同农村职业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积极性, 充分重视内生型制度的建设, 从而发挥内生型制度的自我规范作用。
三、农村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思路
制度往往是作为制度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来发挥作用的, 只有当制度系统的各个制度能够相互配合、支持时, 系统的整体功能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而其中具有独立功能的制度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 发挥规范制度的功能, 引导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规范制度主要发挥规范与引导作用。它应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办学的宏观要求;二是农村职业学校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的基础上, 基于自身办学实际情况对自身的发展方向与办学过程的自我规范。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规范制度的供给, 要改变当前这种由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包办的做法, 要使用人单位和农村职业学校也成为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制度供给主体。宏观的规范制度主要是提供方向和基本要求, 而不作具体的指导和规定。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如法律、法规、条例、规则、章程、决定等,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是这种类型的制度的代表。
农村职业学校需要对自身的办学进行自我规范与引导。建立学校层面的规范制度, 需要将学生家长、学生、用人单位纳入到制度供给主体中来, 利用他们的智慧, 听取他们的意见, 尤其是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方面。学校层面的自我规范制度, 是内生型制度, 它的产生应该以自下而上为主。
2. 加强支持制度建设, 保障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支持制度从制度供给方式来看, 是以自上而下、外生型为主, 其制度供给主体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这主要是由职业教育的公共性属性所决定的。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来看, 支持性制度的保障力度在逐步加大。在投入方面, 政府近年来大幅度提高了生均投入标准, 建立了完善的贫困学生资助系统。此外, 政府还规定企业必须实施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 需要承担相应的费用及具体的比例。在就业准入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
加强实践环节是当前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 但目前缺乏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劳动保障制度, 因为学生顶岗实习具有教育和用工的双重属性, 加上很多学生实习时未满18岁, 导致《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对学生实习的保障力度不够。另外, 针对职业教育学生的安全、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制度亟待改进完善, 因为职业教育学生需要进行顶岗实习, 这期间的安全和医疗问题需要制度性保障。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 信息的获取、交流是制度构建的重要内容。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需要以制度的形式为其提供可靠的信息获取、交流的平台和渠道。尤其是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学生实习与就业方面的信息, 将直接关系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与可持续性。
3. 发挥激励制度的作用, 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
与支持制度主要目的在于为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般性、普遍性的支撑条件不同, 激励制度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荣誉、奖励、税收优惠等方式调动用人单位、学校、社会力量等主体的积极性, 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多元办学格局的关系, 既要强调政府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中的责任, 又要强调办学主体的多元化[3]。激励制度的供给主体, 随激励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针对用人单位的激励制度的供给主体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同时, 也应该将用人单位纳入到制度制定过程中来, 才能制定出更具适切性的制度。当前,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由于规定企业接收实习生的实习报酬需要企业与学校签订固定期限实习合作协议, 需要企业到省级财政部门申请、审核经过多道程序后才能扣除, 这导致制度执行的费用过高, 使众多接收实习生少的中小企业难以真正得到优惠。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在制度供给上, 作为主要利益相关者的用人单位没有发挥作用。
社会力量是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构建激励制度, 通过给予荣誉、奖励、税收优惠等, 使社会力量、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职业教育事业中来, 是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村职业教育是准公共物品, 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因此, 改变国家包办农民职业教育的局面, 实行市场化运作是可行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旦其他利益群体进入农村职业教育市场, 目前投入不足和需求脱节的困境将会有大的改观[4]。目前, 我国针对社会力量办学的一系列法律、政策、制度, 总体上, 对激励社会力量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投入的作用不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由政府单方面制定的激励制度的适切性不强。改变这种状况不但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优惠力度, 更需要将社会上对教育事业热心的人士纳入到制度制定过程中来。
4. 健全协调制度, 调动集体力量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涉及学校、家庭、行业、企业、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的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 它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统筹规划、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建立农村职业教育的协调制度, 目的在于使利益相关者能相互配合、协调, 能够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与智慧, 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协调制度的制度供给主体应该是所有的利益相关者。
制度关联理论认为, 只有各项制度相互适应、相互配合, 才能使整个制度系统和谐、有效地运行[5]。农村职业教育协调制度的主要形式是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它的主要功能:一是在制定关于农村职业教育的规范制度、支持制度、监督制度、激励制度时, 充分发挥民主的力量, 听取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与建议;二是促使农村职业教育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沟通、协调和配合, 促使教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经贸、财税和发展规划等部门, 合理统筹和分配职业教育资源, 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利益, 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 避免各相关单位各自为阵所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相互掣肘现象。
5. 强化监督制度的执行, 确保农村职业教育制度与政策落到实处。
监督制度在农村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规范制度、支持制度、激励制度等其他制度的落实力度, 并且监督制度还可以起到反馈作用, 为进一步调整和规范其他制度提供信息。
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公共性属性, 因此, 农村职业教育的监督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外生型的制度。但是, 这绝不应该意味着监督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仅仅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 我们需要改变目前这种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独揽监督职能的现状, 将社会力量纳入到监督环节中来。尤其是需要将用人单位和学生纳入到监督制度的构建与执行中来。监督制度也不应该仅仅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下级农村职业学校的监督。在学校层面上, 还应该建立学校的自我监督制度, 这种内生型的监督制度的建立及其执行, 可以更快地找到问题, 以便于学校更加及时地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2]贾建国.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0) :15-17.
[3]喻国良.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五对关系[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63-64.
[4]杨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1) :59.
一、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的局部不足
以县为主、省级政府统筹管理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人权、财权和事权上划县统一管理。这一管理体制,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明确了财政管理主体、供给主体、供给方式等问题,但当前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财政制度依然存在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财权事权缺失。按照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对农村中小学经费实行了“校财局管”。这使得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缺少财权,自己无法对学校的财务进行管理和支配,这也就导致学校经费预算失衡。财权的缺失,使得农村义务教育缺失激励机制,每个老师除了基本的工资外,很少有激励,不利于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校财局管”,县里不仅代管了学校的财政大权,还代管了学校的事权。如学校需要购买相关的教学设施时,往往是县里代购或者包办。而代购的物品中,成本无法核实,质量无法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财权事权的缺失,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财政保障制度不完善。虽然国家建立一系列的义务教育财政保障制度,如财政投入责任、支付转移制度等,由于财政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使得这些措施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中显得力不从心。就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责任的比例而言,考虑了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比例,减轻了县级财政的压力,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的投入责任主体多元化,没有明确的规定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事权和财权,没有明晰各级政府的投入比例,只是规定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中具有责任,使得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责任模糊。就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而言,运用“一般转移支付”促进东部与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公平,运用“专项转移支付”扶持农村义务教育。但各级政府的支付规模是多少、比例应为多大,这些都是政策的盲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财政保障制度尚未健全。
(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财政监督制度不健全。虽然形成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责任机制,施行了“各级政府共担,分项目、按比例”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但具体的农村学校财政制度如何建立,有无成效,尚无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监督机制。就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责任而言,如何监管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如何评价;就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如何确保转移支付的经费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如何监管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的转移支付行为等。监督机制的缺乏,使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成为一种摆设,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监督制度,保障学校、教师、学生的权益。
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的深化对策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在立法上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给予法律保障,还需要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角度,给予其财权、事权,并完善相关的财政监督机制,只有这样,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才能起到成效。
(一)下放农村义务教育财权事权给学校。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需要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财权和事权。就财权而言,一是在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情况下,由学校自己管理财政,自行决定财务开支,上级重在监督其开支是否合理;二是培养优秀的财政人才,管好学校的财政事务;三是建立激励制度,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只有下放农村义务教育财权给学校,才能形成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财务经费使用的效用最大化。就事权而言,增大学校的事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让学校自行处理日常的工作事务;二是让学校自行购买学校的办公用品和办公设施;三是让学校自行申报重大的建设项目。只有给予学校的事权,才能将财政经费用于刀刃上,才能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财政保障机制,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明晰政府在财政方面的作用和责任,分清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管理责任和投入的比例,促进各级政府按质按量地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中央、省市应作为义务教育投入主体,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占更大的比例,而县级应做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管理工作,重点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财政进行指导和监管。二是借鉴国外经验,政府放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参与权,让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如开展教育储蓄贷款、教育基金、社会捐助等,运用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投入,扩大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来源。各级政府责任的明确、民间和市场力量的参与,有利于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
(三)健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监督机制。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健全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监督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使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预算、管理、使用等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学校实行指导管理、对政府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并形成一种上下级政府间相互监督的透明机制,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提供制度保障。二是从立法的角度,健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监管制度,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即对不认真履行责任的学校和政府机构,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对违反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组织和个人,应给予严厉惩处。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洪峰
工作人员守则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刻苦学习专业技术,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熟悉设备基本情况和操作、维护方法,及时了解掌握设备运行情况,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按时收看节目,提高收看率。
3、严格按照远程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做好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保证正常运行。严禁将设备挪作他用,严禁私进、私拿、私用、私借物品;非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发布的内容,未经审查,一律不准下载;不得将与播放点无关的光盘、软件等带入机房,更不准安装在播放点设备中使用,违者严肃处理。
4、按时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和考核,做好反馈信息收集。及时了解党员干部对远程教育的意见、建议以及对课件的需求情况,做好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
5、定期对远教信息资源进行下载、收集,下载收集的信息要分门别类地储存好,以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方便地使用。
6、认真填写工作记录,建立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档案。
7、做好设备的防雷、防潮、防盗、防破坏等安全防范工作,并按操作规程要求做好安全供电、除湿、除尘和其他定期维护工作。
8、不得利用设备进行远程教育以外的其他节目信号的接收,遇到 非法信号的攻击时,要立即清除,不能传播、不能扩散,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屯留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管理员(播放员)工作职责
一、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协助支部制定本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远程教育管理,完善远程教育工作档案。
三、要爱护远程教育设备,熟悉设备性能,了解使用及保养维护方法,能排除设备一般故障。
四、每天打扫工作间卫生,保持工作室设备、地面干净整洁。
五、定时开机、关机,接收远程教育信息。下班后要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六、及时了解所在地农村党员干部对远程教育的意见、建议以及对课件的需求情况,做好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
七、定期对信息资源收集下载,收集下载的信息要做好处理工作,整理过的信息要分门别类做好储存,以便于在以后的远程教育学习中方便地提取和使用。
屯留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学习制度
一、现代远程教育是新时期对党员干部和农民进行教育的一种先进手段,每个党员干部和农民要积极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学习。
二、要根据本地需要,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民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等知识。
三、基层党组织要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民开展远程教育学习,党员干部参与率要达到90%以上,观看教材后要积极撰写心得体会。
四、学员要勤于思考,对于不懂问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相互沟通学习,反馈交流,支部要经常组织学习讨论,共同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
五、注意选择适当的时间上网学习,做到学习和劳动工作两不误。
屯留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设备管理制度
一、终端接收设备要有专人操作、专人管理,明确责任,不得擅自外借仪器和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二、建立设备管理档案,对各接收站点的设备名称、型号、机号、价格、启用时间和维护、管理情况,要登记造册,填写准确清楚,定期核对,做到帐物相符。管理人员变动时,必须办理移交手续。
三、对设备要有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做好防盗、防火、防尘、防潮、防磁、防雷、防腐蚀、防破坏等方面的防范工作,保证设备完好无损。设备出现安全事故,要及时处理;重大事故,要及时逐级上报到县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远程教育设备只能用于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不准挪作他用,不准在微机中安装与现代远程教育无关的软件、游戏、操作系统等,不准播放与工作无关的音频视频内容,更不准从事非法活动。
五、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对损坏或报废的设备、器材,办理报损、报废手续并及时更新,乡村站点设备须经县远程教育中心查验确认批准后,方可凭据销帐,不得擅自处理。属于人为因素造成设备损坏的,当事人要承担责任,赔偿损失。
屯留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播放收看制度
一、根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出播放的总体安排和具体计划,保证农村党员干部每月至少能集体收看三次远程教育的节目。
二、各播放点播放时由管理员进行操作,严禁其他人乱动设备。
三、各播放点要根据节目预告,事先确定播放内容。
四、各播放点要建立播放收看节目的记录和存档工作,每半年检查一次,确保播放、收看落实到实处。
五、播放一旦遇到有非法信号,应立即关闭设备,严禁传播和扩散,并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
六、严禁播放工作无关的音频视频内容,更不准从事非法活动。屯留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信息接收及反馈制度
一、现代远程教育内容的接收和教学辅导,必须在接收站点管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
二、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和党员干部的需求,每年就接收培训的内容、时间、目的和要求等做出具体安排。
三、严格接收内容的把关。非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传输的教育内容,未经审查,一律不准点播和下载。严禁点播和下载不健康的网络传媒内容。
四、建立健全收看、学习、培训和活动的档案,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查,并将接收信息和教学辅导情况逐级上报。
五、基层党组织和接收点管理员在接收现代远程教育节目和参加教学辅导中,应对党员干部接受现代远程教育后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向上级现代远程教育部门汇报情况。
六、接收点反馈的内容:
(1)接收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信息和教学辅导的基本情况;
(2)对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信息内容、形式的反馈;
(3)对现代远程教育课件质量的反馈;
(4)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建设性意见的反馈;
(5)对现代远程教育其他相关工作的反馈;
(6)对接收点的网络运行、维护、维修的情况的反馈。
七、接收点可利用电话、信件、电子邮件或当面反映等方式反馈信息。屯留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课件资料库管理制度
一、现代远程教育资料库的课件资料均属集体财产,由管理员专人负责管理。
二、课件资料要分类编目、整理,做到井然有序。按照课件资料的技术要求,定期对其维护保养,保证完好无损。
三、课件资料要做到十防:防高温、防日晒、防磁、防潮、防霉、防尘、防油渍、防酸碱、防火、防盗。
四、严格执行借用登记制度。资料管理员不得私自将资料借出或私自带出资料库。因工作需要借用资料,须办理借用手续。课件借用后,应及时归还,如有损坏,酌情赔偿。
五、资料管理员每年要对资料核查一次,并将出借课件资料一并收回、清点。
六、课件资料库管理人员调整时,须及时办好交接手续。屯留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档案管理制度
一、远程教育管理员负责有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立卷和存档工作。凡是在远程教育工作中形成的各种工作表册等资料均在归档管理范围。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文件、通知、工作规划、计划、总结、工作经验、典型材料、统计报表、活动记录、站点维护、修理等要及时做好登记,按不同类别存入档案盒内,填写好目录。分类归档存放
三、定期清查档案,档案管理要做到防潮、防蛀、防火、防盗。借阅档案资料要办理借阅手续,阅后及时归还。
一、现代远程教育是新时期对党员干部和农民进行教育的一种先进手段,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要积极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学习。
二、学习时间:各乡镇、辖村街道所属乡关接收站点党组织,每月负责组织所辖范围内的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培训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间学习,做到学习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三、学习对象:乡镇为乡镇机关干部、站所干部职工,必要时间可扩大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行政村为两委成员、普通党员,可根据需要组织入党积极分子、科技示范户和其他群众参加学习。
四、学习内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政策法规,农村经济管理知识,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科普知识,农村卫生知识以及一些生产经营方面典型经验等。
五、学习组织:结合实际,制订每月学习计划,搞好节目预告,认真组织学习,做到学前有计划、学习有要求、学后有反馈。要详细记录收看时间、内容、参学人员、座谈交流、信息反馈、党员群众对教学课件的意见和建议及教育效果等情况。
六、学习方法: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学习讨论、专题辅导和实地观摩等方式。把远程教育与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积极鼓励党员干部群众进行个性化学习。
七、学习要求:基层党组织要制定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习日制度,确保农村党员干部参学率达到80%以上,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学习笔记,观看电教片后要积极撰写心得体会。终端接收站点要经常组织开展学习讨论,对于学员不懂的问题要进行相互沟通学习讨论,对于学员不懂的问题要进行相互沟通学习,反馈交流,共同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
八、学习纪律:学习期间严格签到、请假,不准迟到、早退,不准无故缺课,不准高声喧哗、随意走动。
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器材,是现代远 程教育的专用设备,要存放在专用场所,由专人负责保管使 用,人员变动时必须办理移交手续。
二、建立《设备器材及资料登记簿》,详细记录本单位设 备器材的名称、型号、数量、价格、性能、启用时间、使用 和维修情况等,并每半年清查核对一次,如有遗缺,要及时 查明原因,属于人为因素造成设备损坏的,要追究当事人的 责任。对损坏或报废的设备、器材,要办理报损、报废手续,经上级党组织查验确认批准后,方可凭据销帐,不得擅自处 理。
三、未经批准,不得私自挪用和外借有关远程教育设备。接收站点内要保持整齐、清洁,及时记录设备运行情况,认 真填写《工作日志》。
四、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站点内的所有设备以及设 备上的按键、开关等,不得随意调整,设备的各种连线不得 随意改动。因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损坏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五、建立完善设备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安全供电及设备 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雷、防高温和防磁等工作。
六、站点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设备器材进行保养和维修,设备出现故障,不得随意拆卸,应及时与专业维修人员联系 解决。
而现实中,农村学校安全工作尤为令人担忧,这急需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重视。而农村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教育形式化、各方面重视不够、隐患多、家庭教育的缺失……因而,农村学校还应根据学校所处的环境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一、要有真正的安全管理落实机制
对于安全工作,学校应于全体教师间形成安全无小事的共识。学校应成立由校级领导担纲的专门的安全工作小组。学校要制订完善的安全工作排查制度、行政值周制度、导护制度、安全演练方案、应急处理预案、规范教育制度,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安全责任状。只有做到有章可循,严格督查,才有可能落实到位。然而,安全管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挂在墙壁上的。这一切的关键是要真正的落实。我们知道从上而下层层都有许多规章制度,但并非都能很好地发挥领导作用,真正地使这些措施落实到位。因此我们还应有一套可操作的奖惩机制。对管理人员做到令行禁止,做到有错必纠、有错必罚的高压态势。校领导也应有连带的责任追究制度,使得每个人从意识上高度对学生负责,对家长、社会负责。只有强有力的奖惩措施,才能使得挂在墙上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并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应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
每个学校的安全制度,可以满满地挂上一面墙壁,措施也很完整。然而,我们回到头来看看我们的这些制度,还只是停留在制度上,我们按着制度实施着制度,然而我们是否想过这些制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安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制订的制度是否有缺失……
南平实验小学规定学生七点半到校,校门也只是在七点半才打开,提前到校的学生只能在校门口等待。这就是学校的制度,我们不可否认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因此大家就按规定办事,而那些早到的学生只能在寒风中等待。因为这是制度。但我们的学校在制订制度时想过没有,有多少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他们要为自己的家庭生活起早摸黑。假若家长是七点上班,也只因早半个小时顺便把孩子送到学校,这应是可以的吧!那就只能在校门口等着。因为这是学校的制度,不到七点半校门不开。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早到的学生进校园?因为制度规定的。如果在这时学生在校园里出了什么情况,谁负责?
这是学校的懒人管理方式,也是制度的弊端及缺位。因此,在安全管理上,我们应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而不是以学校的方便管理为前提,学校应处处为学生着想。那么我们管理上就会有更好措施。我们得重新审视现在的规章制度所存在的漏洞。
三、落实政府责任,消除安全隐患
除了制度的缺失外,我们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现阶段,我们的教育体制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学校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们上安全课,而是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应试能力和提高成绩的方法。还有现在学校的经费困难,城里的学校应该不会为经费发愁,而广大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完小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此,消除校园安全隐患,也就只能走走过场。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因经费原因只好写在纸上,层层汇报。还没汇报完,安全事件可能就发生了。
农村学校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学校的各种设施有许多已经老化,但由于经费等方面原因,特别是农村完小,有许多学校存在安全隐患,但学校却对此无可奈何。这些问题应是政府真正负起责任,检查不走过场,该政府做的,政府就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旧的设施和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整改、清理。如,对门窗玻璃的更换,对旧电路、旧电线换新改造,对体育设施进行加固、更新。学校也应树立起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不应付了事,而是应根据学校的实际,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每两周进行一次安全工作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四、及时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学校的安全意识
小学生在心智等各方面还不成熟, 他们对事物及所存在的安全认识还不是很清楚。而农村孩子在安全管理方面有其先天的不足。农村中有许多小溪水塘,交通也不是那么的规范……从家长到社会对安全的认识也不是那么到位。特别是现阶段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学校应根据学校实际真正做好各种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如,开展交通、游泳安全等专项教育。可以结合课堂及活动进行教育。如,春秋游及其他活动时引导学生在活动时要注意安全,在马路上不能追逐打闹,不随便横穿公路,过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显然,课题中蕴含着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将教材进行延伸,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安全知识。在活动课中渗透,结合班队活动、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穿插渗透安全教育。
也可进行自我体悟的教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学会了”,一句中国寓言,一条外国谚语,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如,我们可以及时把在家乡及报刊上报道的有关溺水事故的事件作为极好的场景教育,我们时时地抓住这样时机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能给学生以震撼,让学生心存敬畏。
做好卫生和安全知识讲座,每班每学期授课两节以上,主要内容是:防中毒、防火灾、防触电、防溺水、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等,使学生远离危险。教会孩子在事故和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以及不和无关的社会人员来往的教育。
五、加强日常常规安全制度的落实
学校安全无小事,这些都体现在我们平常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有切实做好日常常规的管理落实,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行政值周制度。学校行政领导每周轮流值周,主抓安全教育工作,发现、纠处安全隐患和不良倾向,并及时在每天的晨会上通报公告,在教师例会上及时告知教师问题的存在及整改意见,使各种安全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化于无形之中。做好导护工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每天导护工作应及时到位,行政人员及导护教师要求在一天中做好早上、中午的巡视制度。巡视学校各项设施寻找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督促学生午间的学习;按时做好关、开校门的工作,严禁校外闲杂人员入校,同时不允许学生无故离校。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落实晨会报告、教育制,进行安全通报及教育工作;利用各种活动形式加强对师生进行安全防患教育……使安全这根弦时刻绷在师生的思想中。
关键词:农村医疗;现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63
农村医疗卫生相关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医疗卫生工作也紧密联系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医疗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卫生资源不是均匀配制的,医疗保障相应制度不够健全,服务质量方面也要提高。
1农村医疗卫生现状
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差异比较大。卫生资源和物质基础是医疗卫生服务开展的前提,卫生系统人才、卫生设备、国家拨给卫生项目基金等都是先决条件。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极度不均衡,城乡差异很大。农村地区只有引进人才,加大培养力度(引进人才要严格把关,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等),才能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另外,引进的人才要做好人才利用。每周进行报告,形成学习小组,更新医学知识。医院要把简单简易的、可以自制的医疗工具以及基本医疗原理步骤进行推广,这样既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又可以解决危急困难。
据调查,山东省北部地区有医院或者卫生院的乡(镇)的要占到96.4%。而北部地区中村内有医院或者卫生院距离1~3公里的占29.8%;4~5公里的占22.4%;6~10公里的占29%;10~20公里的占9.7%;20公里以上的占1.7%。有卫生室的村子占到81.7%,有行医资格证书医生的村子占91.5%,有行医资格证书接生员的村占23.9%,可以看出农村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急需加强。距最近的医疗卫生机构还需要5公里以上的路程或者用时超过30分钟,这些都说明很严重的问题。事实证明,收入水平高低与医疗机构的远近有直接联系,收入水平越低的村子,距离最近的医疗地点越远,耗时最长。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费用也随之提升。而农村收入大多靠务农,再加上医疗花费,造成许多农民入不敷出。交通闭塞,资源配置不均衡,村里许多医疗点是个人行为。出现了就医难,就医费用高,乱收费等现象。
2阻碍农村医疗发展的原因
农村医疗费用相对比较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不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低下是农村居民看不起病,看病变得贫穷的主要原因。分析医疗发展制约因素要从政府、医疗卫生服务供应方和需求三方面入手,缺一不可。医疗相关产品具有公共性质,而医疗服务具有复杂性,医患信息互相之间不对称存在,都是医疗工作者诱导需求的因素,目的是刺激消费,实现利益最大化。政府应加大资金筹备,才能发展农村医疗。
要落实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提高服务效率。要加大流行病、传染疾病的防治工作。全面消除传染病给大家带来的恐慌和危害。对于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加强农民对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识。要将安全、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提供给农民,满足农民的基本医药需要。中央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应进一步增加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科学、高效地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医疗效率的主要途径。另外要努力提高农村医疗卫生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药品供应及监管系统,将农村医疗做大做好做规范,加大传染病等疾病防治,鼓励社会关注并扶持农村医疗事业。
3结语
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医疗现状。新农合全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出于自己意愿参加的,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的,个人、集体和政府等筹资,以医疗互助为目的的共济制度。2003年开始,中央通过设立财政专项来给除中西部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补助10元医疗资助资金。这与2004年,中央财政为了重点做好中西部地区的近4000个乡镇卫生医疗院安排10亿资金相呼应。实施之后的确解决了农民求医费用等问题,给与了农村方便与实惠。但是由于建立时间不长,如何使更多的农民自愿参加,如何将不完善的地方趋于完善是当下重要问题。我们要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前提下,以每个村民都应当享受基本的医疗为出发点,提高人们的医疗保险意识。政府方面大力扶持,扩大尤其是农村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设立补偿标准,加大补助范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加大农村医疗关注并且政府跟踪出台实际政策,明确县级、乡级、村级医疗机构要的责任范围并且认真落实,加强部门管理,使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正意义上做到全面覆盖,农民会更好的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农村劳动与社会保障也会相应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康.农村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05).
[2]刘仲翔.社会转型与农村医疗卫生[J].甘肃理论学刊,2006,(03).
[3]李亚宁,陈长香.农村医疗卫生现状[J].卫生职业教育,2006,(20).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项目,学校要承担对全院教师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不同层面的技术和理论培训,培训任务分为三类:光盘播放点,卫星收视点,信息的搜集点。
二、培训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开展工作,事实求是,落实各项培训任务。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三、在各级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按计划做好本校培训工作。
四、培训教师要在培训的过程中加强应用和研究,探索和总结项目提供设备在教学教育的应用模式,形成比较可行的经验,进行交流和推广。
五、除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外,各级各类培训还应安排教学实践展示活动,以上课,说课,教学和管理经验交流等方式。使参训学员切身体会教学设备,资源在教学实践工作中的应用。
六、培训工作要积极做好档案收集工作,档案包括学员学习档案,教师登记表,学员考勤登记表,并及时上报备查。填写各类表格,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做好其他培训工作档案的收集与管理。
七、加强培训研究和指导工作,努力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培训任务。
八、学校要组织管理培训班的日常教学工作,督促机房管理人员做好教学设备维护工作,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九、参训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习时间,按照培训课程安排进行学习和学习活动,在接受培训期间,服从管理,遵守培训规定的其他制度和要求。
十、任课教师在任课前必须认真了解该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培训的时间安排要科学合理。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到既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又能保证培训时间。
十一、学校要安排专人落实培训考核工作,对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分层管理,保证培训效果。
【农村党员教育制度】推荐阅读:
农村党员干部07-25
农村党员课程资料06-06
农村优秀党员材料12-04
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浅析11-13
农村党员个人总结简短07-04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07-25
农村党员培训动员讲话11-25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教育学习计划09-30
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办法05-23
给农村党员上党课讲稿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