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验室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已逐渐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教学信息引入教学实践,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无疑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容量。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语文实验室教学分析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语文实验室教学分析论文 篇1: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摘 要】阐述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分析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探索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关键词】中职语文 信息化教学 资源库建设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六要素,即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与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这六大要素是建设信息化资源库最为重要的核心。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无疑是一次教育改革的重大机遇,向传统教育发出了挑战。语文是一门人文基础学科,如何实现信息化教学,如何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是目前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存在着如下几点问题:

第一,由于语文是一门人文基础学科,教师首先在教学的认知上就存在着差异,认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只是单一地依靠网络技术,使用幻灯片与课件,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且在上课时,由于幻灯片课件的制约,学生还是无法成为课堂的主人,跟随着幻灯片,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就会进入幻灯片课件的思维定式,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交流,对于课文也没有自己的深入理解。该种做法并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反而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思想。

第二,中职学生对于资源库缺少必要的认知与了解,学校内部缺少大型网络设备,或是虽然有大型网络设备,但是学生不知该如何运用资源库进行探究性教学,设备的利用率较低。

第三,在中职学校中,对于语文资源库中的内容知识还是多以展示以及呈现为主,并没有体现出学科专业教师在教学上的特色以及个性,在教学设计上,也经常会忽略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加上对于资源库的导航设置不够合理,中职语文的资源检索手段也比较单一,没有资源整合的工具,中职语文的信息就显得散而乱。

二、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中职语文运用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1.改善中职语文的教学氛围。首先,中职学生自我个性上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殊性。中职学生多因为成绩原因与个性原因,难以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特别是语文课程,趣味性较少,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激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有必要运用信息化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改变中职语文教师的认知。语文在中职学校并不受到十分重视,这主要是因为中职学校大多是以专业课程为主,文化课程的地位较低,学生对于文化课的热情度不够,这直接导致中职教师的教学热情不够,因此,不少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而不肯去做新的尝试。而必要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一现象。

3.提高教材与学时资源的利用率。以青岛市中职工科学校所用的山东省编的中职语文教材为例,其在基础模块所录篇目与普高相似,无法很好地突出职业学校的特色。再加上中职学校只在一年级开设一年的语文课,每周课时只有4到5课时,课时非常少。为了完成职业教育教研室所规定的授课任务,教师在实际授课的时候,只有引导学生放弃增强职业意识的中职语文第三册。只有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对于教材与学时的利用率。

(二)中职语文运用信息化教学的可行性

1.学生拥有信息化技术能力。虽然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成绩或是个性上有所差异,但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上普遍较高,且对于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知诉求。中职语文往往只是单纯地抽象性讲述,因此在教学上如采用更为生动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教学,会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识。目前,中职学生都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搜索引擎或是运用电脑进行图文加工、音视频处理等,通过特长展示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实施中职语文的信息化教学。

2.教师经受信息化教学理念的影响。2013年,山东省所组织的教师远程研修中就将中职公共文化课的教师纳入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中。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21世纪学生,并对其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素养、媒体素养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方向。通过这次培养,广大中职教师受到了现代信息化教学的冲击,也清楚地了解到未来教学的趋势。

三、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

建设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是将信息化教学更进一步提升、中职语文资源进一步整合的重要手段。在建设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时,要了解其建设目标与原则。

(一)内容和建设目标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基础,是学校与企业共同搭建的一个信息平台,也是为中职学校学生所创设的一个数字化的多媒体学习空间,见图1。建设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能够改变中职学校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全面地对人才进行培养,达到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内部主要收录教学管理的标准以及中职语文等专业教学的文献,其核心是以专业资源建设为主,内部包含了网络课程建设、教学资源管理、教师备课、网上教学、学生学习以及网络教学等几大方面,并且进行了详细的划分,见图2。

(二)建设原则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决策。以沙洲职业工学院为例,作为一所高职学校,为适应现代信息化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策略。在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时,其主要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以及信息资源为主要核心,全面地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沙洲职业工学院在经过了学习、调研以及借鉴后,在建设教学资源库时提出了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数据库、统一开发平台的原则。而这也是中职学校建设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所需要借鉴和学习的原则。

四、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一)校政企多方面参与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库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资源库,就必须形成一个以学校为主导、政府企业专家共同支持与参与的有效机制。例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依靠某个企业的资金支持,并开发出学校的资源。在资源平台制作上,需要提供网络课件的制作工具。在资源管理的平台的建设上,平台的结构是需要属于分布式的。在资源利用的平台上,资源备课平台是需要整合已经有各类教育资源的标准教案以及课件等。只有如此,才能够开展中职课程的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例如,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无论是在软件设施还是在硬件设施上,都有着一定的水平。其拥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的信息化课件制作平台,建设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相关设备硬件、仪器硬件以及场地硬件都有着较高的水平。该校早在2005年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校园网,并且校园网是将教室、实验室以及办公室的网络全部连为一体。在每个教室内部都有着多媒体电脑、信息化计入设备、液晶投影仪、多功能播放器,等等。

(二)通过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课程推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在中职学校中,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借助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课程。在建设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时,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课程建设是核心基础。因此在建设教学资源库时,应注重收集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的动态资源。作业的规划,也要注意收集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还有过程与学生的成果。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这些动态资源,对学生的认识与思维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使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保障。

以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的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例,学校在进行以《诚行天下》为主题征文时,在备课的时候,就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放入主题资源库中。由学生自己选择,并进行网上点评,教师随后再进行点评,通过该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加深师生交流。同时,发挥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助手价值。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并不是主导,而是助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料,包含了教学内容、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手段。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中职语文抽象的内容化为直观的内容,将复杂的线条变为简洁。例如,在讲授《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这篇课文时,通过教学资源库中的麦当劳餐厅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挖掘知识,由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教育界,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学是我国教育发展向前迈进的重要决策。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中职语文为突破口,了解到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目标、原则等,只有借助信息化教学,通过开放的学习环境,才能培养中职学生具备社会竞争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缪兴华,蔡伯峰.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4(5)

[2]葛智敏.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尝试与探索[J].职教通讯,2014(33)

[3]韩军.建立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

[4]宋维堂,张淑梅.关于高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职教论坛,2011(17)

(责编 刘 影)

作者:汪柳伶

语文实验室教学分析论文 篇2: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优化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已逐渐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教学信息引入教学实践,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无疑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容量。

多媒体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为语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因此如何运用多媒体科学地、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教改的重要课题。由于语文课的创新性与实践性本质特征,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整合正成为深化素质教育中的一个新亮点。从教学策略讲,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将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个必然的链接亮点、突破口,以此达到对学生立足于社会的神圣启蒙,成为一个人格锻造的过程。

一、科学地艺术地选择教学媒体

从传播学的观点看,教学是师生之间信息传播的过程。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主要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等要素。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知识信息传播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知识信息传播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学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信息传播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方法。

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的载体,以及学生向教师借以反馈的载体,统称为教学媒体。在教学这一传播过程中,教师处于始端,学生则处于终端。因此,教学媒体主要是指教师发出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中介物,具有传递性,是实现教学策略的保证。

各种教学媒体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为了叙述方便,现将教学媒体大致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

诸如教科书、粉笔、黑板、挂图、标本、仪器等,我们统称之为传统教学媒体,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教学媒体。在语文常规教学中,教师能用三言两语把某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透彻,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它是任何现代技术也不能代替的。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讲授、背诵、分析等教学方法,仍具有很多优势。但是,教师仅凭传统的教学媒体,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教学,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不多;形式单调,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支粉笔一本书, 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越来越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现代多媒体,如录音、投影、录像带、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等电子技术媒体,是伴随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媒体,集声、文、色、形于一体。在传播功能上,有着高效、高密度的特点,能完成传统媒体所不能或很难完成的许多功能,而且准确度高,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很大作用。以声、光、电等为主要手段的各种教学设备的普及,使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提速增效越来越成为可能。语文教师可用投影、幻灯替代小黑板,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用课文录音来弥补自身普通话朗读水平的不足,赋课堂以美的情调;用影视短片来调节课堂的气氛;用一些挂图、卡片避免手法单一的枯燥乏味。由于现代教学媒体彻底改变了电教媒体线性输出的模式,既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也可以作为学生自学的辅助媒介,因而,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现代多媒体的基本特性是延伸了人体的视听功能,延伸了人脑的信息储存处理等功能,但说到底它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很明显,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传播特性,通过比较发现教学媒体各自的优势所在,从而为更有效的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正如传播学家德弗勒所言:“是否有一种传播媒介,不管它传播什么样的信息,在传播这个信息和影响受众方面,比其他媒介更有效?是不是在传播某种信息或者产生某种影响方面有一种媒介是最好的?这些问题对教育工作者、宣传人员和广告客户来说特别重要。例如,如果目的是要尽可能多地传递事实性信息,那么,讲演、印刷品、电影和录音带是否更有效?如果希望改变受众的态度,使用电视、招贴画、广播以及其他一些媒介是否更好呢?对于某一些受众,是否有一种媒介比其他媒介能达到更佳效果呢?”

德弗勒所提的这些问题,对语文教学的启示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科学地艺术地选择教学媒体,以达到教学策略的要求。

二、使用多媒体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要按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律办事。教师不能脱离课堂教学宗旨,舍本逐末,舍去教学目标、文本、人本等“本”,片面地搞媒体的多样化。忽视了这一点,一切的探索与努力都是徒劳的。

语文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语言文学,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传播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不能取代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语言的直觉和领悟,在学生承受多种感官刺激,思维和情绪处于兴奋状态的基础上,教师应注意进一步激发联想、想象,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的揣摩体味文本的内涵,感受鲜活的意境、醇厚的韵味,使思维活跃产生价值和效益。适当运用多媒体又紧扣文本,真正让这些视、听等手段作为文字阅读的辅助手段。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对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决定作用的是读。要让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被学生吸收,从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人文素养,就必须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充分地读书,是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相统一的过程。

在教学《项链》这篇课文时,为了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有位教师选择了“借项链”这个片段。给学生放映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录像片断,让学生仔细读课文,给画面配音。学生一下子兴趣倍增,纷纷在具体的情境中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绘声绘色地模仿人物的语言。经过准备,几个学生上讲台表演,其声情并茂的配音表演令台下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惊叹不已。而这一切教学目的的完美实现,正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正确把握了语文教育特点所达到的良好效果。

有位教师在教学《听潮》一课时,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领略大海的美,而是陶醉于追求多媒体教学效果,忙于操作各种媒体设备,自己不读课文,也不要求学生读课文,只希望让画面、音乐等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体会不到课文“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特点,感知不到课文的大概内容,领会不到作者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锻炼,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违背了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选用多媒体一定要适时、适度

选用多媒体一定要适时、适度,精心安排,既不能滥用,又不能不用。

(一)适时切入

多媒体手段好,何时用才是恰当的呢?

1.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时候

总的来说,中小学生大多还是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特别是小学阶段,用能将形、色、味、动感极强的内容都体现出来的多媒体课件来取代单凭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多媒体能全方位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能,也就保证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全心投入,乐此不疲;反之,则放在一旁,不予理会。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其目的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情感体验,达到对作品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语文是人文学科范畴中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中有情节跌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小说;有文质兼美、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散文。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展现了一幅幅广阔而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

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往往受单一的教学手段的限制,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而味同嚼蜡,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免表层化、抽象化。多媒体在这个方面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力求使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处于激活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

如教学诗歌、散文,可通过配乐朗诵、展示相关图片营造氛围,对大脑形成视听冲击;教学小说、戏剧,可通过观看相关影视作品、舞台演出来加强对文学典型形象的认识。

2.用在弥补教师素质本身的不足

素质再高的教师也不一定就是一个全才,他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有的教师课上得生动,但普通话水平却不让人恭维,而语文教学常常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课文,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解决,调用绘声绘色有情有意的朗读;有的教师的板书字迹不漂亮时,难以给学生以示范,这时也可用电脑里的字体帮忙。

3.用在弥补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或延伸学生思维空间处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课文所及的实景是学生从未见过的,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它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不仅可以增强课文内容的真实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传统教学法在思维开启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鞭长莫及,常常造成遗憾,而多媒体在这个方面显得得心应手。例如古诗教学,传统教学光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去想象发挥,难免挂一漏万,很难体悟到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如果让多媒体课件来处理,效果就会好得多,课件只需提供与诗歌意境有关的画面,教师适当提醒,任由学生根据画面去联想想象。

(二)适度使用

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而且教学目标必须集中,不必面面俱到,千万不能把多媒体变成材料的堆砌,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图片、文字等切换速度过快,画面信息大量堆砌,会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喘不过气来。如果只是把学习材料堆砌在一起,学生根本就没有分析和思考、讨论的时间,只能起到展示学习资料和内容的作用。

有位教师选择了一篇文言文作为公开教学课的内容。虽然文言文不利于媒体的展开,也缺乏现成的资源调用,但能充分地反映出日常教学的求实性,便于老师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迅速引导学生进入提取信息的初读,及时落实重点文言知识的精读,深化教学的拓展训练。因此,这位教师的课件只不过是一篇自读文言文的几组链接的PPT而已,仅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了一组可以自选完成的自学测试,就课文内容提出了一组思考问题,针对教材的拓展为学生展示了一下教师的范例。然而,正是这样的课件,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认为是听课几天来所见到的唯一的从学生视角做的便于学生学习的课件。这是一堂适度使用多媒体的公开教学课,其成功的启示是:多媒体仅仅是教学的一种工具而已,它应该辅助教学而不是牵制教学,因此,适度和必要是运用多媒体的基本尺度。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化,关键在于“优化”,并不在于“多”。多媒体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所谓整体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得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换言之,就是用最少的时间,争取最好的效果。

一般来说,每一节语文课,使用媒体可用三至五种;使用媒体总频率三至五次;每次媒体使用时间可控制在五分钟内。即媒体占用课堂时间不能超过5×5=25分钟。这已经达到一节课时的一半了,应足够了。

总之,在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教学媒体中选择哪种媒体是教学工作中一项基本的考虑,也是实施教学策略的依据之一。现代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综合使用,恰当配合,取长补短,做好教学媒体的组合优化工作,系统设计,才能真正搞好课堂教学,既充分发挥已有传统媒体的作用,又有机地、因地制宜地安排好现代多媒体。

参考文献:

[1][美]德弗勒,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胡开鲜 广州从化市技工学校510900)

作者:胡开鲜

语文实验室教学分析论文 篇3:

浅议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内容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但是,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方法,改进教师的阅读教学,拓展教材的阅读内容,才能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丰富学生阅读方法

专家根据能力分层、知识分层等方法,将青少年的阅读能力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研读能力。细分的话,高中阶段的阅读能力应当包括筛选和阐述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评价和鉴赏能力。如果教师不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语文知识与阅读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指导,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必将是低下的。在教学导入工作结束后,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模糊的概念和基本的了解,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已经被调动,这时要开始深入讲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音乐、视频,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文章内容,同时关注文章中敏感的特定含义的词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配合心理感受去感知事物,让学生有置身于文章情境之感。教师还应结合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忘我、沉醉的同时,对学生提问,让学生描述情绪变化和心理感受。学生的情感也反映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样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就自然呈现出来。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平台,同时要做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改进教师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教师要想优化改进阅读教学,就应该向学生传授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优秀的、高效的、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方法,从而达到优化阅读教学的目的。高中语文教师要想优化阅读教学,就应当重视课堂教学对于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传授高中学生划重点总结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找出并画出课文中每一段的关键词或者句子,将这些关键词和句子提炼,并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果。

总之,语文教师要想改进阅读教学,就应精心备课,设想学生可能存在的困惑点,精准把握学生的发展诉求,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不仅能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

三、拓展学生阅读内容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时期的、持之以恒的过程,阅读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一定时间的训练。想要着实提高阅读水平,就需要丰富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不仅能关注教材的内容。为了进一步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享受互联网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成立语文实验室,开设自动图书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空间。课堂期间,可利用投影仪、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组织听一场国学讲座或百家讲坛,让学生一睹名师风采,视听结合,增强学习效果。向学生推荐“懒人听书”“喜马拉雅”等手机音频APP,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多听多思,既可以丰富知识,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着全新挑战。语文学习中,阅读对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理解力有着非凡的意義,阅读教学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潮流中要强化语文阅读教学,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编辑:马德佳

作者:宋宏平

上一篇:车间实习总结三篇下一篇:工作计划及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