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分析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分析(推荐12篇)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分析 篇1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是以写作或者说文为主要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表达或交流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本文对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优势、特点与实际运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先导式 优势 教育创新

随着我国语文多媒体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语文教学重点已实现了由内部结构到语言功能的转变,教学工作者对语言与外部环境结合的重视程度也大大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就是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表达的练习过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帮助学生将表达与语境结合起来,这将是大有裨益的。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然而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缺乏情感表达、词汇贫瘠等问题。同时,在传统教学观念下,写作教学是高年级教师的责任,但实质上低年级学生练习看图写话就是在为日后的写作教学打基础。教学实践证明,作文先导式教学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1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概况

所谓作文先导式教学就是以写作或者说文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借此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效果。因此,作文先导式教学实质上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

1.1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做法

作文先导式教学打破了固有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自主进行表达或交流,再以作文的形式内化阅读和识字过程中所学的知识。在作文先导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机动地调整方案,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语文知识。

1.2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作文先导式教学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固有模式,不再是单一地传授课本知识。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作文或是说文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景模式下的教学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它更加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得到了保障。

2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2.1系统性

人类的认识活动自成系统,只有对于事物进行整体把握才能将机体的整体性唤醒。因此,教师便运用了这一理论,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组织教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识字、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写作要点。

2.2主动性

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引导。教师通过设计情境或组织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理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且大胆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要相信学生有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主动性。

2.3趣味性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存在很强的趣味性。教师往往能抓住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

2.4丰富性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绝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它所建立起来的学习空间是丰富而又开放的。无论校内还是校外,课堂或是课余,作文先导式教学能让学生运用在课堂中学会的方法,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积累素材。

2.5互动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常规思路是学生听老师讲然后动手写作。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却是在促进写作教学成为一个互动的过程。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3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3.1作文先导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作文先导式以看图写话、观察日记、仿写儿歌、编写故事等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大致分为游戏说写、绘画说写、创作说写、想象说写、复述说写这五种类型。①游戏说写。在游戏时间或是课外活动时间,老师可以在组织学生玩耍的过程中诱导学生进行说写能力的训练,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方式。②绘图说写。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变化,低年级学生普遍有较浓厚的绘画兴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创作自定义主题的儿童画,再让他们口述自己的色彩搭配并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下来,这也是对学生语文和美术等综合能力的培养。③创作说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一些小制作、小艺术品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后组织他们相互交流创作的心得,这在培养他们说写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④想象说写。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存在着天马行空的幻想,应该把握住他们的这一特点,利用听有声读物等方式支持学生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去阐述观点。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他们的错误观念得到及时纠正。⑤复述说写。可以让学生以背诵或是复述的方式,将优美的诗词和有趣的故事与大家分享,这可以为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3.2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作文先导式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建立生动有趣的情境,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境体验和阅读交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运用说文的作文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的汉语拼音和阅读理解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多媒体所展示出的生动的画面,小学生很容易地就能够进入情境去观察思考,在视觉上对教学内容便有了清晰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去概述图片中所描述的内容,让学生在表达中理解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对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制定出书面作文训练方案,通过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记录下来或是描写身边的人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运用上述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帮助学生主动地进行表达和交流,最终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论

小学生的学习潜力是不可估量的,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与耐心培养。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写话的能力,更为学生日后学习写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使小学生的整体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分析 篇2

一、何为“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所谓的“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托作文教学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感受、了解语文知识创造条件。一般而言,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目前,“作文先导式”教学主要适用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以口语表达为主。相关的教学实践显示,这种教学模式的贯彻落实能够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学习作文写作知识,并为其相关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不仅如此,“作文先导式”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真实体验以及感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推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自信心的培养,最终促进其熟练、扎实地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师在促进“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一般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并通过实际的教学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继而由此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多样性,使语文教学逐渐朝着多元化、灵活化的方向发展,并由此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并促进学生自身素质以及能力的发展。

在构建“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教学者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开展,继而由此促进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不仅如此,语文教师还需要从开放式教学情境的创设、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学习需求的满足这三个方面出发,促进学生拼音、识字、阅读以及写作的学习,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我的爸爸》一课为例,在借助“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流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开放、自由的写作环境,切不可主观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借助侧面描写的方式对父亲的形象进行描绘,从而提高文章的真实性,并培养学生的写作思考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实际教学环境的影响,“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变。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表达交流型

所谓表达交流型教学,指的是在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推动教学环节有效开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目前,教师在进行该类型的“作文先导式”教学过程中,会通过开展写作思想、作文成果等方面的交流,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2)拓展型教学

所谓拓展型教学,指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写作的基础知识讲解结束之后,需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阅读量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对语言资料的学习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推动其自身能力的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在学生进行作文的交流以及评议之后,加强范文的解读,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表达方式以及技巧的了解和接受,促进其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并就“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具体的论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以及相关理念的转变,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逐渐发生了变化,并逐渐促进了我国学生的素质以及相关能力的提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文字、情感等方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相关教学者加强了对“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继而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增强,促进相关教学目的的实现。

关键词:课程改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春峰,单玉环.探究“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J].学周刊,2015(16):176.

[2]胡玉青.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5(27):58.

[3]宋丽杰.刍议“作文先导式”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4):15.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模式探究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36-01

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小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作文先导式模式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可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体验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尚存在不少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该命题进行了有益的分析与探究。

一、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模式及其变式

1、“作文先导式”基础模式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模式的构建,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坚持以学生为核心,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来看待,在教学过程中,将中心由“教”转移到“学”上来,应注重把握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二是做到“返璞归真”,消除学生对语文“学科化”的印象,将教学转移到技能型上来,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作文先导式”模式下,应提高学生参与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进而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1]。

图1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模式构建示意图

2、“作文先导式”模式的变式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模式的变式有两种:一是交流表达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主线是学生的真实需求,在既有的教学模式中,加入识字教育、拼音教学等模块,并根据教学任务的差异,灵活组织教学模块。实施这一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应创设一种不断递进的课堂场景,适用于三年级以下的小学生,中心是引导学生增强表达欲望,在实际的教学中,穿插语文基础教学内容。二是发散阅读教学模式,根据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所开展的教学,收到的效果不理想,而“作文先导式”基础模式变式的发散阅读教学模式,可在教学中,利用阅读表达教学法,适当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断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欲望,这种模式适用于三年级以上的小学语文教学[2]。

二、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模式实施策略

1、模式的生成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转变“语文是一门学科”的观念,而是将语文教学理解成一种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能力的过程。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由内到外的,而并不是对学生的灌输。所以,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生成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模式,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根据语文知识的节奏,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2、开放式引导性活动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模式的开展,应坚持以开放性引导性活动作为辅助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充实小学生的课余生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的公益活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生活、自然,不断丰富感知;二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组织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进行阅读,使其体会到中国语言的魅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素材;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比如让学生在音乐、美术课和体育课上充分体验;四是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性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对学生的优异表现给予肯定。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故事性较强的图片、视频等组织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进行写作。

3、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再现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中让学生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在学习李白的诗歌时,就可以让学生扮演成李白,让另外一个学生扮演李白的朋友孟浩然,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体验情景所能表现出来的意境和情感。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法可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4、师生互动表达交流型教学

师生互动表达交流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立情景,并结合语文教学的內容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旨在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这种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参与到写作训练中,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体验,并表达交流自身的感受。同时,在教学中,与同学、与教师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会,通过这种方法来巩固所学到的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模式首先以学生体验为基础,以此为基础组织教学活动,其次注重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生的学习欲望比较大,想象力丰富,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应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建立“作文先导式”的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学生体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 杰.关于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探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4:7

[2] 刘玉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4,12:89

[3] 司明坤.小学语文中作文先导式的教学模式分析[J].新课程(中),2011,08:7-8.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篇4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呢?我觉得应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性阅读。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主揣摩、感受、领悟字里行间洋溢的情感和人文精神,实现“自我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体验性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呢?我觉得应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性阅读。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主揣摩、感受、领悟字里行间洋溢的情感和人文精神,实现“自我教育”。那么,在我们的阅读课堂中,如何开展体验式教学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努力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知觉表象,使学生乐意去体验。

1、音乐情境体验

语文与音乐有着天然的关系,都作用于心灵。阅读教学中,可在必要的时候借助媒体播放适当的音乐,利用背景音乐的烘托,根据音乐节奏的高低起伏,或欢快,或悲伤,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体味课文的思想情感。

2、画面情境体验

课本向我们呈现的抽象的文字世界,课堂上充分利用静态、动态图画,能化抽象为形象,化简约为具体,还原恰当的画面情境,激发学生的直观感受。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同学们对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不是很了解,无法体会到詹天佑的智慧,我便出示“人”字形线路的动态图,让学生看着图片朗读课文,一遍结束之后,便有同学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我趁热打铁,让已经明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一画简易图,并用自己的话介绍为什么这样画。就这样很抽象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画面,学生在体验中明白了道理,升华了情感。

二、走出课堂,积累生活体验

吕叔湘曾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说明书„„”因此,应该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丰富学生的情感,增添生活的积累与体验,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社会生活,多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知识才干,更好地学会做人。

在教学《秋天》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的果园中采摘苹果,带领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以及动植物的变化,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本来很枯燥的语言文字,在我们的课外体验中,变成了一个个快乐的小音符,学生陶醉于秋天湛蓝的天空,惆怅于丝丝秋雨„„一个活动下来,有的同学能背诵关于“秋天”的诗歌,有的同学制作了精美的叶画,有的同学写了赞美秋天的小诗等等。这样的教学,不但把学生带入神奇的语文学习境界,还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和心理体验,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角色扮演,内化形象体验

体验式阅读教学注重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双向对话和情感交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解读。因此在学生掌握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中去,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担当特定而又是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非常有意义而且有效的。学生在扮演角色、担当角色、体验角色的过程中,会理解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设身处地体验情感,这会使学生更容易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我们的教学效率会事半功倍。

小学语文读赏式教学论文 篇5

[摘 要]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重视阅读的重要作用,丰富阅读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要做好以下几点:深入挖掘文章品质素养;合理选择文章阅读内容;批阅式的阅读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读赏式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姜美蓉(1979―),女,江苏南通,本科,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阅读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会文章的真正含义,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深入挖掘文章品质素养

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懂得欣赏并挖掘其中的品质素质,感受文章的深刻含义。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反映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人文性的学科,许多经典的文章都具备深刻的含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其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其深刻的内在含义,从中学到优秀的品质素质,使其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孟母教子》的时候,教师提问:“读书是为了什么?”有的学生认为是为了给自己找一条出路,有的学生则认为读书能够发财致富,有的学生还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就能理解读书是“为了未来有学识,是为自己的不断进步”的思想,这种思想正是孟子勤奋学习,之后成为著名人物的重要基石。学生了解到这一点之后会深受鼓舞,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充分激发。

二、合理选择文章阅读内容

阅读教学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将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听的地位,迫于时间限制,学生也无法进行自主的分析和理解。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说,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其实只需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这样不仅避免浪费时间还会让学生感觉思路清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重点内容来学习和分析,鼓励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科普类的文章,主要内容是讲述我国南沙群岛美丽无限的大好风光,让学生能够了解南沙群岛的地理人文风貌,并产生爱国主义感情。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文章之所以会用三个不同的层次来介绍南沙群岛,是因为分别重点介绍了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物产以及景色。通过教师简单的介绍学生已经了解了文章阅读的重点内容,在接下来的阅读时间内就会重点关注这些问题。通过阅读解答完这些问题后,学生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出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课前搜索南沙群岛的阅读资料,包括近些年来我国的南海资源开发、旅游开发等,让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

三、批阅式的阅读方式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只关注表面文字,并不对其深刻含义进行了解的现象,这样的阅读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长期下来学生只是会单纯的文字阅读,并不能通过文章的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的阅读方式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改变小学生的阅读方式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取批阅式的阅读方式。批阅式阅读就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对其中比较重点的地方做出标记,还有就是要随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于文章中出现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表现情感的形式都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采用逐段阅读分析的方式,对该段落中出现的比较精彩的语句或者是好的表达方式进行批阅,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不是很清楚的地方也要做好标记,以集中向教师请教。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长城与运河》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可以采用批阅式的阅读方式。长城是我国古代的重要防御工事,在过去的朝代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保护作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大家谁爬过长城呢?”“长城是什么样子呢?”“谁知道长城有多长,起点和终点在哪儿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回答问题。文章中把长城比作蜿蜒的巨龙,把运河比作银色绸带,这都体现出作者对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伟大表达出的赞美之情。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保护长城、运河,这可以是学生阅读之后的课外思考问题,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具体了解运河泥沙泛滥的真正原因,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并且谈一谈读完文章之后的心得体会。学生在一边阅读的过程中一边赏析文章语句,这能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分析 篇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汉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汉语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语文教育,读和写能力的有效结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成倍提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立“读写结合”式的语文教学已经成为现代高效教学的有效手段,可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师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7-0182-02

小学语文中的“读写结合”就是将语文阅读与作文写作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手段,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将读与写分离,单独进行教学,使阅读与写作分为单独的两节课,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降低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新课改环境下,倡导并实践“读写结合”式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中高年级采取“读写结合”等方式进行语文教学的意义

小学作为知识启蒙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习成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知识成就,因此,在教育上不容马虎。汉语作为我国的国语,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上,只有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对学生启蒙的重要作用,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学习进入到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学生通过文章阅读能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获得类似的表达与写作能力,在文章阅读中,学生只有敢于交流与辩论,才能获得文章的更深刻理解,并且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在以后写作中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导学生如何熟练运用作者的表达手法来描述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在阅读文章中,注重对优秀语言与素材的积累,不断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为后期作文写作积累素材,只有阅读与写作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一般而言,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从来都不是从单方面来评价的,而是考察个人的综合能力。对语文能力而言,同样不是单纯的只看学生阅读能力或者写作能力,而是对两者共同结合进行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实践水平的提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语文的学习不但要重视文章的阅读,还要加强语文知识的实践与运用,比如利用阅读中积累的语句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利用优秀语句来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等。所以,只有读与写的有效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进而转换为一种得心应手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因为读与写的分离,课堂气氛并不理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教师往往将阅读课变为文章背诵课,将考核得分作为目的,在这种负担下,学生接受的是被动式的教育,学生主观能动性受到压迫,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较为不利。而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能构建出灵活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揣摩作者的写作感情,并将其作为表达自身个性语言的寄托工具,在这种刺激下,学生的语文水平必然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一)媒体引入,展现教学动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到各年龄段的教学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高效课堂,利用图像工具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一个与作者当时情景相同的画面,通过多媒体视频和语音展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且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声情并茂。比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庐山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带领学生全面了解庐山,授课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瀑布,可以描述庐山的雾及湖泊,通过远景、近景、全景等交替展示,使学生能更好地领略庐山的美,根据学生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理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同样的表现手法来描述庐山的雾,学生可以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进行描述,将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使得课堂学习更加生动、活跃,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乐观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再比如,《秦兵马俑》课文中,描述了西安大型兵马俑宏大的场面,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与才能。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利用PPT或者视频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具体场景,并且利用三维立体模型,从各个角度展示兵马俑的具体构成,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具体阅读,掌握描写雄浑庞大的词语,可以为今后写作类似文章时提供参考。

(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延伸课本内容

小学语文读写能力的结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迸发出新的灵感,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一些课文常常留有一些未叙述的事情或者故意留有空白,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要仔细分析文章前后描述的具体事件,结合自身想象方能进行合理的思考。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类文章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操作方法上,可以进行课堂答疑,让学生对课文留白部分进行补充写作。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小女孩觉得有一个温暖的火炉就是幸福的?小女孩一共划了几次火柴,每次她都想到了什么?小女孩为什么会在大年夜卖火柴,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小女孩在最后一刻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积极调动想象力进行空白部分的描写,大胆想象空白部分的真实情况,通过设置这样的疑问,学生必然会积极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获得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实现了课堂教学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延伸课本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这一年龄段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分小组阅读训练、角色扮演,朗读比赛等,其中角色扮演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对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进行重现,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将当时人物的情绪通过语言来表达,这不但有利于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发挥学生的主观创造能力。比如,在《完璧归赵》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后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分别扮演蔺相如、赵王、秦王、宦官、门客等,通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原当时的情节,并且深刻揣摩当时任务的内心情感,大大提高学生阅读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表演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角色扮演人物刻画的形象与否直接取决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学生在表演中反映的人物情绪可以作为学生未来写作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对人物的形态、外貌、心理等描述的文章还有很多,教师设置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活动,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事物描述的能力,这些能力都能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提供更好的帮助。

(四)回归生活,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课堂教学知识并不能涵盖语文的全部,语言的精彩及语言能力的提升更多是从生活中获得的,“一切知识源于生活”即是最好的概括,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倡导学生提高课外阅读能力,从生活中体会语言的魅力,通过课堂所学来描述生活中遇到的种种,这也是人类文化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生活素材来提升读写结合在语文能力提升中的作用,实现教育回归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欣赏文字语言的优美,提高学生的精神修养,并能通过文字再现生活的美好。例如,学习课文《开国大典》、《猴王出世》后,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利用课外阅读与长辈交谈来获得有关开国大典以及西游记的典故,并通过自己的整理编写成一本学习指导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了解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文学修养,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教师还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学习,比如学习《钓鱼的启示》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钓鱼活动,学生通过钓鱼获得心得体会,将其记录在文本上,并对照课文中作者给出的心得体会,加深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读写结合”必然是未来语文的基础手段,阅读作为吸收知识的过程,结合语言表达的写作过程,必然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理清读与写的关系,结合课文内容充分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来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探索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先导式,应用细节,解析路径,作文格式

针对广大小学生来讲,作文能力掌控明显步履维艰,其强调如何将开头语句运用书面形态表达,但是大部分低年级学生连基础用语表述指标都难以贯彻。因此,先导式作文教学手法开始沿着学生口语表达与文章架构排列能力实现系统开发,多开展一系列朗诵与话题讨论活动,尽量令其逻辑思维潜质稳固,方便遏制后期作文水准转变迹象。具体来讲,此类教育形式能够全方位迎合学生自我规范需求,令其能主动结合生活日常现象进行细微的情感回味,最终构建出逻辑结构紧凑的华丽篇章。

一、作文先导式教育内涵机理论述

小学语文的核心任务是开发学习主体系统文章编辑能力,令其在日后多元交流活动中能够清晰表述个人意见,将一切真实情感赋予文字之中。创新课程改革阶段,有关教育机构明确规定文从字顺准则,一切写作必须遵照日常现象进行客观陈述。而先导式策略便是充分尊重学生主观感知权力,令其在作文活动内部树立兴趣感知载体,藉此语文作文教学流程将全面更新。此类手段将过往口语直接灌输习惯摒弃,主张运用先进多媒体设备开创独特人文情境,令学习主体在探究环节中加强识字、阅读效率,其间自我表述等综合素质水准逐层提升;另外,教师有必要监控整个实际教学状况,并在适当时机范围下带领学生到外部考察,包括文物古迹与自然万物的直接触碰,力求在整个动态化规范引导架构下令学生对作文举动情有独钟。

二、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策略布置方法解析

1.换位思考方式。

在开展作文课程阶段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主观适应地位,特别是在一些稍微简易的课程之中,可以考虑安排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讲解,其间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全程维持彼此之间的深切交流与作文经验补充效果,长此以往个体主动学习兴致必将顺势开启。实施此类策略前期,必须督促学生在网上搜集各类疏导资料,保证预习成果的丰厚,这样才能确保在讲解期间各类知识点的有机讨论。

2.开展各类课外实践活动。

学校可定期组织一些出游活动项目,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并在活动结束之后交上一篇游记。学生在全面接受自然情境洗礼之后,懂得透过周边细小事物感悟人生哲理,对于其写作能力提升将大有帮助,不至于在后期考核流程中无话可写。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研究 篇8

关键词:作文先导式;学以致用;兴趣激发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更好地掌握表达的技巧,以便正确地表达情感。加强实际语境和语言书面运用的关联,让学生在生活中也可以学习、练习。

一、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理念及其特点

作文先导式教学,是将作文作为目的,也就是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作为出发点。发现学生的兴趣需求,通过学生自身对事物的体验作为语文学习的认知基础,设置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将之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能将学习应用到日常情境中,使学生学习的密度和频度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极大提升。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引发了一系列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它看似针对作文教学模式的改革,理念上却引发了整个语文教学的革新。以作文教学作为中心载体,教师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设计一系列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以学生在活动中的自身体验出发,进行认知和表达上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它尊重了个体情感上的差异,结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掘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但是这个时间段是养成思维方式、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最好的时期,也是最重要的时期。他们这个时间段对万事万物抱有极大的好奇心以及随之而来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的求知欲,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和想象,激发他们表达和交流的愿望,从而让学生产生我要认识更多的文字,我要读更多书籍的想法和观念。这样就会推动学生进入阅读实践阶段,然后运用积累的知识和获得的新知识去达成自身的写作目标,这就使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求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是作文先导式教学的自主性。

儿童的学习成长,有很大的规律性,他们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别。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各种因人制宜的活动必不可少。选择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他们积极地、自主地投入其中。在活动中设置的语言情境,对语言和文字的运用,都能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并且从中感受到语言和文字的魅力。

生活是最大的课堂,也有着无处不在的活动。优秀的教学方式应该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文先导式教学的内容和地点是不限于课堂的,小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的好奇,决定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开放性。设置活动的内容以小学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为模本,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也更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这是作文先导式教学具有的开放性。

一个成功的教学模式,它应该是将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达成为最后的教学目标服务的目的。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小学生识字、阅读、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依据小学生的个人体验,设置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达与交流,在活动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需求引入文字、语法、表达技巧等知识的学习,有情有景,有说有学,最后付之笔端,共同为书面表达服务。这样,便构成了作文先导式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二、构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策略

传统教学理念以老师依托教材为中心,按照语文学科的逻辑体系和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照本宣科,形成“填鸭式”教学,学生主观能动性很低,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进一步影响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对自身学习能力的信心。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则打破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主体,将学生的体验和认知当作已存在的教学资源,将其发挥利用起来,引导其延伸、开拓、发展,最后将之以作文作为载体表达出来。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完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并能学以致用,可谓一举多得。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作文先导式教学体系呢?

1.利用开放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

设立别具生面、贴近生活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从情境交流中,让学生产生识字、阅读、表达方面的求知欲,在活动之中教学。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注意力和自身的能力调动无疑是最高效的。此过程中,老师进行及时引导,表达方式和技巧的规范化运用是很重要的,因为小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学习。课堂之外,可以尽可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的课余生活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得到更多的运用,起到巩固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这样,课内课外都会成为学生不断学习,汲取知识营养的大学堂。

2.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表达出来

语言的目的是表达,学生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情感,都将以表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个时候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表达方法和技巧的传授。这个过程主要是一个说的过程,侧重于口头表达,但由于是学生切身所感、所想,他们表达的障碍被极大地削弱了。

3.实现学生将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转移

学生对表达产生足够的信心和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转移,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阅读丰富的知识面、素材的积累,都将使学生能够言之有物,从而避免了下笔没有东西可写,而不敢写的问题发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的词语表达、语法错误等问题就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这样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寻求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

4.引导学生把作文带进生活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与成人不同,对故事性和观察性较强的事物,学生有自发的好奇心和浓烈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通过观察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多描写、多记叙的习惯。以小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为发展方向,引导他们在生活中习作,学以致用,潜移默化中进行书面表达的练习。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自身求知的愿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学生自信心的鼓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着重要作用。作文先导式教学,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身需求作为出发点,进行引导学习。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结合,使课堂的范围以学生为中心得到了极大的延伸,提升了学生语言方面的综合素质,把枯燥的作文练习融入对生活的感知中,从而使作文难写的教学难点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赵淑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研究[J].软件:电子版,2013.

[2]方展画,庞红卫.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9(4):28-31.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分析 篇9

索运用

□ 王爱霞

“六模块”是指:读读写写———积累语言 模块;整体感知———自学质疑模块;自主探 究———以读促悟模块;拓展延伸———提升主 题模块;联系实际———巩固生成模块;矫正 反馈———快乐作业模块。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指:教师依据课 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 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运用读读写写·积累 语言、整体感知·自学质疑、自主探究·以读 促悟、拓展延伸·提升主题、联系实际·巩固 生成、矫正反馈·快乐作业六模块。建构促进 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 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 展的课堂。读读写写———积累语言模块

新课标提出:低年级的学生每节课都要 认字读词写字,巩固基础知识。因而第一模 块设计:读读写写·积累语言,一方面可以检 查生字词语的预习,另一方面可以积累相关 的语言。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授课前的预习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期待老师释疑的心理,这 种“需求”心理正是为新知识的教学创设了 有利的前提条件。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的是否充分将直接 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 预习的方法,指导他们每天进行有效的预习。首先是课前的整体把握。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要阅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 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 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这样,我 们就对整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 面的了解,这就有利于我们日后对课文进行 纵深的阅读理解。其次,要求学生能利用资 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是课前 预习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让学生更充 分地把握课文,了解文章的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主旨。再次,就是 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最 后,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工具书,基本解决 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整体感知———自学质疑模块

本模块是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对整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 了解,让学生在整体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 不理解的问题,质疑问难,然后老师梳理重 要问题,围绕问题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有意义的阅读 教学,就需要基于文本构建起一个共同的对 话主题,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这个主 题,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我觉得应该在学 生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梳理问题,围绕问题,对照文本,由文本升华 到主题思想,渐次解析。自主探究———以读促悟模块

3.1 自主探究,质疑问难。

本环节是让学生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要主动协助 基础差的同学,再根据课文内容创建角色的 互动。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展示平台。在互相交流活动中,不同层次学生的技 能都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得到了开发,同 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不断创新的精 神。而且通过小组讨论,对于基础性的问题,学困生在基础好的同学的帮助下一般都能 自己解决。

3.2 成果展示,检测评价。学习目标达到与 否只有通过检测才知道,检测的方式可以是 测试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成就感则成 为重要的评价标准。特别是学困生一般处于 教学边缘,容易被教师冷落,这时如果给予 适当的赞扬,就可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自信心。各小组汇报合作成果,同时提 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3 师生互动,探究质疑。本环节要选择具 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 探究。教师应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 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 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互动探究问题的 选择,一是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 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是选择学 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注意 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 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拓展延伸———提升主题模块

古诗文经典诵读是我校打造书香校园 一直以来的特色,同时古诗文经典诵读也是 对主题的拓展,以一篇带多篇,引导课外阅 读实践,不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 趣,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浓浓的情感沉潜 心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联系实际———巩固生成模块

本环节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要重视“双 基”的矫正反馈,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矫正反馈要注意突出针对性、及时性、层次 性和有效性。在此环节,对学困生的辅导工 作要做到“三优先”,即优先辅导学困生、优 先表扬学困生、优先让学困生交流展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

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如能通过当 堂提问、学生讨论、教师小结等及时纠正学 生的错误,则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就会收到明显的效果。良好的反馈和矫正不 论从知识、技能、智力、习惯、情感等哪方面 来看,都是一个不断解决老问题、提出新问 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前进的教学过程;而 不良的反馈与矫正则是问题不断重复堆积 的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活动。反馈与矫正要落 到实处,就必须切实抓好当堂了解、当堂消 化、节节夯实、层层达标、分步到位,也就是 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及时。矫正反馈———快乐作业模块

本环节要完成巩固案中的习题,及时巩 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迁移 应用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的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 做题等。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 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 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

要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对于学生而 言,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要遵循循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序渐进的 方法,进行阶梯式教学。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第一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分析 篇10

摘 要: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而现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作文仿写训练成为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如今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许多的语文教师已经开始逐渐并将作文仿写训练作为日常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本文将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仿写训练策略进行阐述,对其进行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作文教学;语文课堂;仿写训练

一、前言

小学生作文仿写训练是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受到人们普遍的高度关注以及重视,要科学地认识到作文仿写训练以及语文教学之间的密切相关练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重视仿写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养成的良好文字表达能力。但也要注意的是文字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并不一定具有优秀的文学素养。对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其文字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克服文字的表达障碍以及学生的文字表达盲区,通过作文仿写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作文仿写训练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后,内容发生了实质上的变化,新课程的改革内容中的重点主要放在了“文”上,以“文”为美,以“人”为感人。新课程明确地将教材的内容逐渐地贴近生活化,语文课程的目标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原先培养学生知识以及能力逐渐的转化为培养学生的三观以及情感、态度等。如今语文课程的改变,大大地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仿写训练的主要功能。

(二)完善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作文仿写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学生的文字表达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素质是由多方面因素长时间组成的,而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起点。

(三)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客观要求

教??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在课堂中需要让学生全程参与到课堂中来,鼓励学生,发扬学生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知识、情感以及三观等,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语文新课改的需求,对其进行发展,激励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小学语文教学作文仿写训练措施

(一)确立小学语文教学作文仿写训练的课程目标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课程明确地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作文仿写训练必须确定小学语文教学作文仿写训练的目的,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而这一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起了新的高潮,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转换了新的思想,开始注重对学生文字表达的培养以及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兴趣。文字表达能力的发展是思想成熟以及发展的物质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作文仿写训练,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知识能力,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以及教学实践,才能够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开阔眼界以及知识面。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教师,而教师的知识越丰富,学生才会去尊重老师,才会去信服老师,教师的知识面上升才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其次,教师必须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独特的个人风格是教师素养的主要体现,在许多教师的课堂中我们可看到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例如,有的教师在上课时喜欢气氛活跃点的,往往会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而有的教师在上课期间则是温文尔雅,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的独特风格会使得课堂效率变高。最后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技能的训练,善于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处处留心,处处观察,有一双发现生活美的眼睛,例如教师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提供一些素材,教师可让学生先对课文的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进行思考,接着,让学生对学校的菊花根据课文进行仿写,这样学生就不难写出这样的一段文字:我们学校的菊花含苞待放,颜色各式各样,有粉的,有白的,有淡紫的,因为在这样一个凋零的季节,所以显得菊花鹤立鸡群,而花坛边的学生有人争相拍照,有人嬉戏间发出银铃般悦耳的声音,好不热闹!这样不仅能放缓仿写的坡度,也能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一些素材。

(三)把握学生文字表达特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语文教师要正确地指导学生的仿写,要了解学生的文字表达特点以及文字的表达动向,对此需要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文字的表达状况,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借助外来力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仿写的做法,例如教师经常带学生参加一些教育局或国家举办的作文仿写训练课程,多参加一些有关的专家教育讲座,让学生从中获取一些经验,为学生的仿写能力奠定一些基础。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教案设计,要根据学生判断分析进行设计,在作文仿写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情境教学,情境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教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一篇课文时,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被景色所陶醉,通过课文中丰富的物产感到惊讶。此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想念起自己的家乡以及丰富的物产,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情感,产生一种喜爱自己家乡作文的欲望,教师可抓住这一机会让学生对其进行仿写,这样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包含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学生能从中受益匪浅。

四、结论

教师作为教育的工作者,想要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仿写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知识面。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才会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喜爱,也能够让学生善于发现以及观察,不断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分析 篇11

关键词:课程改革;小學语文;作文教学;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变革,继而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单单注重对语法、词汇的教学,还加强了对学生写作、说话的训练,继而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近年来,随着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凭借着其自身的优点而获得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获得了不小的效益。

一、何为“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所谓的“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托作文教学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感受、了解语文知识创造条件。一般而言,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目前,“作文先导式”教学主要适用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以口语表达为主。相关的教学实践显示,这种教学模式的贯彻落实能够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学习作文写作知识,并为其相关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不仅如此,“作文先导式”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真实体验以及感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推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自信心的培养,最终促进其熟练、扎实地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师在促进“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一般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并通过实际的教学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继而由此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多样性,使语文教学逐渐朝着多元化、灵活化的方向发展,并由此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并促进学生自身素质以及能力的发展。

在构建“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教学者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开展,继而由此促进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不仅如此,语文教师还需要从开放式教学情境的创设、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学习需求的满足这三个方面出发,促进学生拼音、识字、阅读以及写作的学习,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我的爸爸》一课为例,在借助“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流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开放、自由的写作环境,切不可主观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借助侧面描写的方式对父亲的形象进行描绘,从而提高文章的真实性,并培养学生的写作思考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实际教学环境的影响,“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变。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表达交流型

所谓表达交流型教学,指的是在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推动教学环节有效开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目前,教师在进行该类型的“作文先导式”教学过程中,会通过开展写作思想、作文成果等方面的交流,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2)拓展型教学

所谓拓展型教学,指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写作的基础知识讲解结束之后,需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阅读量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对语言资料的学习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推动其自身能力的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在学生进行作文的交流以及评议之后,加强范文的解读,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表达方式以及技巧的了解和接受,促进其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并就“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具体的论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以及相关理念的转变,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峰,单玉环.探究“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J].学周刊,2015(16):176.

[2]胡玉青.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5(27):58.

[3]宋丽杰.刍议“作文先导式”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4):15.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篇12

关键词:“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应用

当学生处在低年级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说话与写话方面的训练,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使学生的口头语言能顺利向书面语言转变,使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以激发,尽可能避免学生到了高年级因为低年级作文基础薄弱,无法很好地与高年级作文要求衔接而导致的厌写作文、怕写作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小学生写作的自主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表明,“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理念概述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小学生自身体验为教学资源,以学生对自主体验后所进行的表达为教学重点的作文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运用的“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说文”或者“作文”来充当教学载体,并用交流和表达作为教学操作平台,用综合性与整体性作为教学价值取向,用小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与需求作为教学逻辑的起始点,用每个学生对学习的体验作为认知的基础,共同构筑一个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可见,“作文先导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小学作文教学模式的改进,更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整体改革。

打破目前语文的内容序列和教学程序,并通过对一种教学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与表达,是“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以写作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能使学生产生对阅读、识字以及表达进行提高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依照学生在进行自主活动过程中的需求与实际情况,动态且有机地组织教学,保证学生能够在自主体验中积极地学习。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主要以低年级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将小学生的口语表达作为先导模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作文能力和知识指导提前训练的一种现代化的语文教学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并不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作文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对小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进行训练的辅助手段。它以“作文”为引领,带动学生阅读、识字、拼音等语文学习诸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也就是说,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在拼音、识字以及阅读等方面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而且还要在写作方面有所加强,提前对学生的交流及表达能力进行开发,将作文方法与思维训练灵活穿插,打破以内容序列和教学程序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五种类型

“作文先导式”教学以训练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主,包括看图写话、仿写儿歌、观察日记、活动作文、观察作文、编写故事以及体验作文等。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要求能比较完整地写出一句或者几句话;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则变为片段训练;在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写出三四百字的小作文。

训练小学生说写能力的模式通常设计成五种类型,即:

1. 玩耍说写。

小学语文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游戏时间或者课外活动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

2. 绘画说写。

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要求学生先涂画一些花花草草,再让他们说写这些图画中所对应的颜色和正确的作画顺序等。

3. 动手说写。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及求知欲望,并让学生将制作的过程说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4. 听听说写。

就是学生通过听音乐或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写作的方式将其感受表达出来。

5. 背诵。

通过让学生阅读或者背诵一些优美的诗文片段、名言以及成语等,积累写作素材。

三、“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

1. 口头表达。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选择那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小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轻松自然地表达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及所感。

二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经常鼓励学生,尽最大努力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肯定他们在表达过程中的闪光点。此外,评价他们的口语表达时,要以积极评价为主。

三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表达,注意表达的通顺与完整。在表达的过程中,思路清晰,有一定的条理性,使他们语言交流的能力不断提高。

四是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口头表达方法严格要求,要尽量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态度端正。

2. 书面表达。

培养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字典;在进行拼音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指导学生学会用拼音查字,在二年级下学期,要教会学生使用部首查字。

二是为了保持学生表达时思路的连续性,教师要允许学生将不认识的汉字用拼音来代替,完成之后再用查阅字典的方式将拼音换成汉字。

三是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的小学生,词语运用的要求只是语句通顺、准确,内容完整,不能随意拔高标准。

四、引导性活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基础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是以开放式的教学引导活动为基础的。这种引导性活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比较丰富的活动,使小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独特魅力的同时,获取一定的知识,积累一些素材。

二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孩子们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社会和自然的能力,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拓宽知识面,使其视野得以开阔。

三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活动中现有的资源,如美术课的绘画、体育课的游戏以及音乐课的乐曲等,尽可能地应用到作文教学中。

四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浅显易懂。尽量多使用一些视频或故事性比较强的图片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借助其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鼓励学生用阅读得到的信息作为作文的素材。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小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今后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展画,庞红卫.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9(4).

[2]胡红梅.让识字与阅读同行[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9).

[3]陈少月.谈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 0(12).

[4]张正阳.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新课程(中),201 1(3).

[5]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农业局上半年的科技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六一儿童节开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