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实验小学语文试卷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温州实验小学语文试卷(精选7篇)

温州实验小学语文试卷 篇1

姓名得分

一、根据拼音写出词语6

dînɡ jiānɡnuï yíchōu tìbiān pàochú chuāngfěicuì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用横线标出。4

估量(liànɡ liánɡ)瑰丽(ɡuī ɡuì)炊事员(chuī cuī)曲(qū qǔ)线....

震(憾撼)书(籍藉)绸(缎锻)(萦 荧)绕于心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3

1.固:①结实② 坚定③本来

人固有一死()战士们固守阵地。()..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2.顾:①转过头看,看;②注意,照管;③拜访

奋不顾身()三顾茅庐()左顾右盼()...

四、成语积累11

1.补充: 温文()雅()()如生万象()()

2.春天到了,望着满眼勃勃生机的春色,你想到哪些“春”字打头的成语, 如:春光明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意思写出本学期你学过的成语。

(1)比喻一味模仿别人,学不到本事,还把原来的本事忘了。()

(2)形容人声很大,就像一锅烧开的水一样。()

4.用“”划去用的不恰当的成语。

(2)1949年人民解放军以(势如破竹、排山倒海)之势进军江南,解放江南。

(3)不知他的住址,想找他,简直如同(旋转乾坤、大海捞针)一样困难。

五、在句后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3

1.老师()的批评了我,我感到很惭愧。(严峻严肃)

2.()你说得对,我们()改正。(只要„„就„„ 虽然„„但是„„)

3.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发明发现)

六、按要求写句子。10(1)爷爷的棋艺(变幻莫测、炉火纯青),造诣极深,还出过书呢。

1.与“没有一个人不关心他”意思不同的是()。

A.每个人都关心他。B.难道有一个人不关心他吗?C.难道人人都关心他吗?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常对你说,这里的工作这么重要,我不能离开。”

(1)改为反问句

(2)改为第三人称叙述

3.我中队全体少先队员通过并讨论了中队活动计划。(用符号修改病句)

4.玛丽·居里白净端庄的脸上显出坚定而又略带淡泊的神情。(缩句)

七、根据课文原文或内容填空。(16分)

(一)日积月累填空。

1.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3.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爆竹声中一岁除。

(二)课文填空。

1.在____________的日子里,在___________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_________罢了,只有__________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2)

2.《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____1944年9月8日在____________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得人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2

八、课外阅读。(17分)

一碗牛肉面

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店里来了一对特别的客人——父子俩。父亲是盲人:一张布满着重重皱纹的黝黑的脸上,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视着前方。他身边的男孩小心地搀扶着他。那男孩看上去才二十来岁,衣着朴素寒酸,身上却带着沉静的书卷气,是个正求学的学生。男孩把老人搀扶到一张离我的收银台很近的桌子旁坐下。

“爸您先坐着,我去开票。”男孩放下手中的东西,来到我面前。

“两碗牛肉面。”他大声地说着。我正要开票,他忽然又朝我摇摇手。我诧异地看他,他歉意地笑了笑,然后用手指着我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我,只要一碗牛肉面,另一碗要葱油面。我先是怔了一怔,接着就恍然大悟。我会意地冲他笑了,开出了票。他脸上露出了感激之情。

①厨房很快就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把那碗牛肉面移到父亲面前细心地招呼“爸,面来了,小心烫着。”

老人却并不急着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片牛肉就连忙地把牛肉往儿子的碗里夹。

“快吃,你多吃点。”老人慈祥地说,一双眼睛虽然无神,但脸上的皱纹却布满温和的笑意。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个做儿子的男孩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地接受了父亲夹的肉片,然后再地把肉片夹回父亲的碗中。“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肉。”老人感叹着。一旁的我不由一阵汗颜,那只是几片又薄如蝉翼的肉片啊。

②做儿子的这时趁机接话:“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了。”

“好,好,你也快吃。”老人终于夹起一片肉片,放进嘴里慢慢嚼起来。儿子微微一笑,这才大口吞咽他碗里的面。

姨妈不知道什么时候也站到了我的身边,静静地凝望着这对父子。这时厨房的小张端来了一盘干切牛肉,她用疑惑的眼看着姨妈,姨妈努嘴示意,让小张把盘子送到那对父子的桌子上。

男孩抬头环视了一下,见自己这一桌并无其他顾客,忙轻声提醒:“你放错了吧?我们没要牛肉。”

③姨妈微笑着走了过去:“没错,今天是我们开业年庆,牛肉是我们赠送的。”一听这话,我左顾右盼了一下,怕引起其他顾客的不满,更怕男孩疑心。好在大家似乎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问。他又夹了几片牛肉放入父亲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装入了一个塑料袋中。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他们吃完,然后再目送着他们出门。

小张去收碗时,忽然轻声地叫起来。原来那男孩的碗下,还压着几张纸币,一共是六块钱,正好是我们价目表上一盘干切牛肉的价钱。一时间,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来,只有无声的气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

1. 把下列词语的序号准确地填在横线,依次应该是。(3分)

A.悄无声息B.周而复始C.默不作声

2.读句子,写出下列句中标点的作用。(2分)

(1)“店里来了一对特别的客人——父子俩。”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

(2)“一时间,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来,只有无声的气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几处写到男孩出乎意料的举动,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两处(2分)

4.文中几个人都说了假话,谈谈你的理解。(6分)

第①处儿子要对父亲说假话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处中儿子又对父亲说假话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处店主也要对顾客说假话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象写话。(4分)

“一时间,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来,无声的叹息沉重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试以姨妈的口吻说说她此时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30分)

温州实验小学语文试卷 篇2

日前,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专家来到温州实验小学开展专题调研, 了解学校开展的“整理课”探索。

2002年, 学校建校之初提出“让孩子每天像整理家务一样整理自己的学业”的朴实想法, 而后“整理课”便进入到学校的功课表中。之后, 学校多次召开研讨会, 研讨“整理课”的“课程性质”和特点, 分析其实施操作的困难与原因。通过这些研讨, 大家渐渐形成了共识, 并把“整理课”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 意在改进教与学的务实形式。

谈小学语文试卷的设计 篇3

一、试卷设计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1.整体性的语言激励。在试卷开头,不妨写一段鼓励的话,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完成试卷的信心。如,写在期中考试试卷的卷首文字:“亲爱的同学们,半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即将成为过去,你想看看自己努力的结果吗?完成这份习题,将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为你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提供一个依据。”在期末试卷上,可以写:“孩子们,经过一个学期的耕耘,现在到了收获的时候啦!请你到智慧乐园里走一走,看看你播下的种子能收获多少成功的果实!”看了这样的文字,学生会感觉考试更多的是一场智慧的游戏,一次学习成果的展示,从而消除对考试的恐惧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具体的语言激励。语文考试内容离不开字、词、句、段、篇。根据这几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分别加上“字词闯关,祝你成功”、“句型练习,小试身手”、“短文分析,阅读提升”、“写作园地,生活再现”等激励语,使试卷透出人文关怀,给学生以暖意。在具体试题的设计上,同样可以加上激励性的语言。例如:

(1)我会变字的小魔术。

加一笔:了(子)大()二()木()()

加偏旁:子(好)门()云()巴()()

(2)我懂得下面词语的反义词,还能把它工整地写在格子里。

在试题中加上“我会”、“我懂得”、“我能”,用暗示的方法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学生无形中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毅力。

二、试卷设计应坚持正确的教学导向

考试对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如果我们能借助考试传达语文教学的信息,指导语文教学的方向,这对遏制语文教学中片面强化考试的甑别和选拔功能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语文考试应该以什么为导向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通过考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应该是语文试卷改革的重要内容。

1.试卷应注重知识与生活的积累。语文是非常注重积累的一门学科,就汉字来说,小学阶段应掌握常用字3500个,每个汉字又能组成不同的词语,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又有不同的意思,其容量之大可想而知。我们再来看看每个单元“语文园地”以及“日积月累”中出现的语文知识点,牵涉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对联、古诗词等,现在的语文教学如果只让学生读一本语文课本,那是远远不够的,平时积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

(1)根据提示,写一写你平时积累的名诗句或格言、警句。

珍惜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思乡、思亲:___________________

做人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年快到了,请你摘抄一副你喜欢的对联,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了李白的《望天门山》,你还知道李白的哪些诗句?选择你熟悉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三道题侧重考查学生平时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当然,通过考查,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达“不应只注重课本知识”这一信息,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即课本和课堂固然是学习新知识最直接的渠道,但课外广泛的阅读和留心周围的生活,更能为学习语文打好基础。但考查学生的平时积累,不能随意发散,应立足于课本,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只能增加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2.试卷应突出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在注重积累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考试中不妨适当地设置一些运用题型,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所在,品尝到语文的独有韵味。例如:

(1)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后,请你写两句“广告语”,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电视是否有益学习?有人认为“看电视有益学习”,有人认为“看电视有害学习”。请用几句话表达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题目没有固定答案,但能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第一题看似只是在编写广告语,但在增强环保意识的同时,已经将课本知识加以运用了;第二道题要用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还需要一定的论证,题型本身就要求学生将语文知识灵活运用了。

3.试卷应体现学习语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反对单纯为了考试而把语文肢解得支离破碎的做法。相反,通过考试,要让学生明白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养成留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

例如:仔细阅读“止咳灵”说明书,然后完成练习。

本品适用于感冒、肺热或喉炎引起的咳嗽。温开水送服,成人一日三次、每次四片,儿童每次减半或遵医嘱。本品不得空腹服用,服用前后一小时内不得食用酸冷食物。

(1)文中“本品”指___________。

(2)标题上“止咳灵”是一种___________。

(3)文中“服用”与“食用”都含“吃”的意思,但“服用”指___________, “食用”指___________。

(4)選用“服用”“食用”填空:

甲鱼的___________价值很高。

小青感冒引起咳嗽,他应该___________止咳灵。

(5)“遵医嘱”的意思是___________。九岁的丁兰咳嗽了,她每次应该吃___________片止咳灵。

(6)结合你一次感冒的体验,说说预防感冒要注意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根据“止咳灵”说明书设计的一道题,充分体现了阅读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虽然篇幅短小,不仅考查了孩子的理解、判断和运用能力,还增长了一些生活常识,何乐而不为?

三、试卷设计应体现全面评价的理念

考试评价要摒弃片面的评价观念,尽可能体现全面评价的理念。长期以来,语文学科评价基本采用的是量化评价,甚至简化为分数评价,导致学生的学习为分数所驱使。因此,试卷改革应树立“全面评价”的理念,力求通过较为全面的描述和揭示评价对象的特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最近老师高兴地看到你书写工整了,真棒!”“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继续保持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这一段课文内容没有领会透彻,有困难吗?找老师帮帮你!”当然,这样的定性评价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可以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无须长篇大论,关键在于点出学生最近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坚持定性评价,更能反映学生分数以外的学习状况,实现全面评价。

在试卷中可适当增加“爸爸妈妈的希望”“说说我的想法”等评价内容。这样做,一方面学生可以对自己各方面表现进行反思、评价,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评价。在传统考试评价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往往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更多的是教师的试题设计、阅卷评分、试卷分析,致使考试评价成为老师的单一活动,给评价带来很大的局限性。增加家长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将教师、学生及家长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这对促进孩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语文教学改革并非要取消考试,而是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考试。只要我们用心设计试卷,就可以让学生体验考试也精彩!

作者单位

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温州市实验小学诵读材料(下册) 篇4

一直以来,我们在思考、探索诵读课最应该让学生诵读什么内容。为此,学校于去年成立了诵读材料编写组。编写组成员对经典诵读材料进行整理,并已编写成册。全册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适用于低、中、高年级学生。此举旨在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包括课标中要求的必背古诗词,以及现代优秀儿童诗精选。其中打“※”的诗文为选背内容,其他的均为必背诗文。另外,教师还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经典诗文进行适当补充。

愿孩子们从小在经典诗文的浸润下,积淀语感,陶冶性情,提高心智。

《诵读材料》编写组

2012年3月

温州市实验小学·籀园小学诵读材料汇编(下)

目 录

一、《诗经》(节选)

1、关雎

2、硕鼠

3、蒹葭

二、《论语》(节选)

三、古诗

五年级篇目

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

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

3、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

4、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岑

5、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王

6、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

7、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

8、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刘禹锡

9、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刘禹锡

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

11、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

12、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13、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

14、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1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

16、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

17、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林

轼 2

六年级篇目

18、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

1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20、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

21、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浪)„„„„„„„„„„„„„„„„„„刘禹锡

22、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

23、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

24、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

25、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杜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

27、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

28、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

29、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 30、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杜

31、春望(国破山河在)„„„„„„„„„„„„„„„„„„„„„杜

32、望岳(岱宗夫如何)„„„„„„„„„„„„„„„„„„„„„杜

3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

34、泳温州(一片繁华海上头)„„„„„„„„„„„„„„„„„„杨

35、登江中孤屿(江南倦历览)„„„„„„„„„„„„„„„„„„谢灵运

四、词曲

1、钗头凤(红酥手)„„„„„„„„„„„„„„„„„„„„„„„„陆

2、※钗头凤(世情薄)„„„„„„„„„„„„„„„„„„„„„„„„唐

3、※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4、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6、雨霖铃(寒蝉凄切)„„„„„„„„„„„„„„„„„„„„„„„柳

7、※【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 徐再思

8、李清照词专题(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3)※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4)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9、李煜词专题

(1)※清平乐(别来春半)„„„„„„„„„„„„„„„„„„„„„李

煜(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

煜(3)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

煜(4)乌夜啼(林花谢)„„„„„„„„„„„„„„„„„„„„„„李

煜(5)※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

10、辛弃疾词专题

(1)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千古江山)(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更能消)(3)※摸鱼儿(野塘花落)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

11、毛泽东词专题

(1)※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2)※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3)※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4)沁园春·雪(北国风光)

(5)※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

五、笠翁对韵

六、※歇后语

七、※谚语

八、※《中庸》(节选)

九、※老子《道德经》两章

十、※《孟子》三则

十一、※《古文观止》选粹

一、《诗经》(节选)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论语》(节选)

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6.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8.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9.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2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3.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7.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8.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30.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三、古诗

【五年级】

1、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6、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9、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1、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3、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4、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6、示儿(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7、题临安邸(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9、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0、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1、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浪,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六年级】

22、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3、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4、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5、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6、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7、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8、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29、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2、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3、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4、泳温州(宋)杨蟠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水如棋局连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是赴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 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

35、登江中孤屿(晋)谢灵运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四、词曲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苏幕遮》 宋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双调】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怎敌他、晚守着窗儿,13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辛弃疾

野塘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 14 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清平乐 六盘山》 1935。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沁园春 雪》 1936.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卜算子·咏梅》

1961.12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五、笠翁对韵

(一)衰对盛,密对稀。祭服对朝衣。鸡窗对雁塔,秋榜对春闱。乌衣巷,燕子矶。久别对初归。天姿真窈窕,圣德实光辉。

(二)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 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三)争对让,望对思。野葛对山栀。仙风对道骨,天造对人为。

专诸剑,博浪椎。经纬对干支。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师。

望切不妨人去远,心忙无奈马行迟。

金屋闭来,赋乞茂林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

(四)羹对饭,柳对榆。短袖对长裾。鸡冠对凤尾,芍药对芙蕖。

周有若,汉相如。玉屋对匡庐。月明山寺远,风细水亭虚。

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

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轻阴清昼,渊明旧宅柳条舒。

(五)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壶。毛椎对羽扇,天阙对皇都。谢蝴蝶,郑鹧鸪。蹈海对归湖。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

麦饭豆麋终创汉,尊羹胪脍竟归吴。

琴调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酒旗斜挂,杏花村里共来沽。

(六)勤对俭,巧对乖。水榭对山斋。

冰桃对雪藕,漏箭对更牌。寒翠袖,贵金钗。

慷慨对诙谐。

竹径风声籁,花溪月影筛。

携囊佳句随时贮,荷锸沉酣到处埋。

江海孤踪,云浪风涛惊旅梦;乡关万里,烟峦云树切归怀。

(七)朝对暮,去对来。

庶矣对康哉。

马肝对鸡肋,杏眼对桃腮。佳兴适,好怀开。

朔雪对春雷。

云移鳷鹊观,日晒凤凰台。

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

柳媚花明,燕语莺声浑是笑;松号柏舞,猿啼鹤唳总成哀。

(八)莲对菊,凤对麟。浊富对清贫。渔庄对佛舍,松盖对花茵。萝月叟,葛天民。国宝对家珍。草迎金埒马,花醉玉楼人。巢燕三春尝唤友,塞鸿八月始来宾。

古往今来,谁见泰山曾作砺;天长地久,人传沧海几扬尘。

(九)清对浊,美对嘉。鄙吝对矜夸。花须对柳眼,屋角对檐牙。志和宅,博望槎。秋实对春华。乾炉烹白雪,坤鼎炼丹砂。深宵望冷沙场月,边塞听残野戍笳。

满院松风,钟声隐隐为僧舍;半窗花月,锡影依依是道家。

(十)冠对履,袜对鞋。海角对天涯。鸡人对虎旅,六市对三街。陈俎豆,戏堆埋。皎皎对皑皑。贤相聚东阁,良明集小斋。梦里山川书越绝,枕边风月记齐谐。

六、歇后语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小鸡吃小米——直点头 水仙不开花——装蒜

饺子破了皮——漏(露)馅了 老和尚念经——过一天算一天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 脚板抹猪油——溜了

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丑媳妇见公婆——迟早有一天 正月十五看花灯——走着瞧 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

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刘关张桃圆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1.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2.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3.藕断丝不断,月圆人未圆。4.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5.人向高处走,水往低处流。6.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7.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得。8.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9.城头上的草,风吹两面倒。

七、谚语17 10.吃过黄连苦,更觉蜜糖甜。11.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12.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13.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14.有雨山截帽,无雨山没腰。

15.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八、《中庸》(节选)

第8课

率性修道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第9课

子路问强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第10课

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第11课

素位而行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数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辛。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第12课

达道与达德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第13课

择善固执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 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第14课

至诚能化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第15课

至德凝道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第16课

至圣配天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九、老子《道德经》两章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①?得与亡孰病②?甚爱必大费③,多藏必厚亡④。故知足不辱⑤,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

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

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译文】

当人民不怕暴政迫害时,那麽社会上必会发生**。所以,不要压迫人民之生活,不要压榨人民的生存,唯有不压榨人民,人民才不会唾弃政府。

故圣人明白错误的行为不可为,所以不压迫别人以显耀自己的地位; 明白应该友爱人民,所以不压榨人民以图利自己。因此,圣者去恶行取善果。

十、《孟子》三则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追求的,熊掌也是我所追求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有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事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能采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有什么方法不能采用的呢?采用这种方法就能够生存下来,这样看来,有这种方法却不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这样看来,有这种方法却不采用。那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大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是贤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了就可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四处游历的人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被轻视而不肯接受。

如果见了高位厚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因得好处而丧义),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好处);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 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子与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而不做吗?(如果这样做了,)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⑴。三里之城⑵,七里之郭⑶,环⑷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⑸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⑹也。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⑽民不以封疆⑾之界,固⑿,国不以山溪⒀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⒁者多助,失道⒂者寡助。寡助之至⒃,亲戚畔⒄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围攻它却不能取胜。围攻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并不是不多,但守城的人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姐妹都背叛的君主,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

十一、《古文观止》选粹

1、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2、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在室内长谈自己的抱负胸怀;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 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3、马说

(唐)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4、师说

(唐)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後,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圣明,愚人愚昧,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问他们(为什么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之道的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温州实验小学语文试卷 篇5

古筝带给我很多快乐。每当我拨弄它时,我都会陶醉在美妙的琴声中,就连工作一天疲惫的爸妈听到了,也会情不自禁地哼出声音并舞动起手脚来。有时候我边弹边唱,不知不觉就会忘记时间,忘记烦恼,忘记自己……

为了学好古筝,我们全家人都付出了很多。爸爸妈妈经常放弃休闲娱乐的时间陪我练筝,而我,也全力以赴为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而奋斗。经过几年不懈练习,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通过了古筝等级考试的最高级别十级,还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古筝邀请赛中获得了银奖。

温州实验小学语文试卷 篇6

教材分析: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是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本文故事情节简单,学生较易读懂。关键是阅读故事的同时,仔细品读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体会她丰富的内心情感,从而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爱。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简单表达自己学文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由表及里理解“给予”的意义。通过品词品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教学方法:

1.本文的教学将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发现金吉娅身上蕴藏着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2.创设情境场。为学生创造了听、说、写的实践机会,从而感受语言学习的魅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教学思路:

动人心者莫先于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出发来预测学情,迁移情感,使读者走进文本,体会主人公的善良。本课的设计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语文教学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使学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习得语文。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回顾“给予”的表层意思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给予树》,请大家齐读课题。还记得给予是什么意思吗? 2.复习词语

老师今天也送给大家很多的礼物盒,赶快打开看看吧。出示词语: 圣诞节 诚挚 仁爱

分享 到处逛 援助 如愿以偿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开火车读

3.引导发现词语的特点

看最后一行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都是描述表情的词语。(2)意思是相对的。二. 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原因

是呀,买到礼物本来是件多么高兴的事,可是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呢?让我们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她家人的表现,找找原因。1.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 交流反馈

原因一 怕哥哥姐姐失望。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

(1)角色扮演,体验哥哥姐姐的快乐。

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圣诞节你最希望得到什么礼物?瞧,你的礼物已经在他们的口袋中若隐若现了,此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2)换位思考,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原因

金吉娅,当你看到哥哥姐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你沉默了,你在想什么呢?(3)引读:多么复杂的心思呀,难怪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原因二 怕妈妈生气

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1)指导朗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生气?(2)引读:是呀,妈妈是如此的生气,难怪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三. 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品质

金吉娅既担心哥哥姐姐会失望,又担心妈妈会生气,那她为什么还要花钱给小女孩买洋娃娃呢?让我们再走进课文去字里行间体会下金吉娅的心思。1.自由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 交流反馈,体会小女孩的一无所有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很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谈体会,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小女孩到底没有什么?(2)创设情境,深情解说

圣诞节原本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在这一天孩子们可以得到很多的礼物,他们和自己的家人围坐在火炉前尽情享受这快乐的时光。可是这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没有温暖,没有关心,更没有爱。。。(3)初步理解金吉娅的选择,指导朗读

看到这里,小朋友们都沉默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预设:我很同情她,我想给她帮助„„)是呀,我们的金吉娅也是这么想的.指导朗读 3.体会小女孩的强烈愿望

让我们跟着金吉娅来到给予树下取下着牵动人心的卡片 出示 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挂着很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你觉得哪个词深深打动了你?(1)一直盼望

你能张开想像的翅膀,她为什么一直盼望有个洋娃娃呢? 出示

是呀,她一直盼望着。晚上,她盼望。

梦中她盼望着。清晨醒来,她还是盼望。就这样,从晚上到早上,从清醒到梦中,小女孩每时每刻不在盼望有个洋娃娃。指导朗读

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2)练笔,课件出示空白卡片

瞧,这就是小女孩写给圣诞老人的卡片,轻轻的卡片上挂着沉甸甸的梦想。她会在上面写些什么深深地打动了金吉娅的心,你能替她写一写吗?(3)交流反馈

(4)理解“给予”的深层意义——给予意味着“失去”和 “得到” 金吉娅,当你拿着小女孩的卡片,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这样做你会失去什么?又会得到什么? 再读,体会金吉娅的选择的艰难和坚定。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很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5)金吉娅,当你送洋娃娃给小女孩时,你打算在卡片上写什么呢?(6)体会金吉娅的可贵品质

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个洋娃娃么?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金吉娅? 四. 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金吉娅给予给家人的东西

引读:妈妈曾经为金吉娅而生气,现在当她知道了真相,她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角色体验,指导朗读 做哥哥/姐姐的你打算怎么做?你来拥抱下你善良的妹妹,读读这段话。五. 升华“给予”的意义

感谢金吉娅和他的家人让我们对“给予”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在你的心中,“给予”还是什么呢?“给予”还可以是很多很多。深情齐读小诗《给予是什么》 小结:让我们把这棵给予树中在我们的心里,用善良和仁爱做泥土。用同情和体贴做阳光让它茁壮成长吧!

板书设计: 31.给予树

善良 如愿以偿 仁爱

同情 体贴

教学反思:

《给予树》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在教学时我围绕“给予”展开教学,从而体会“爱”是本课的教学主要特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的品质。我引导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文本,结合文本来理解词语,结合自己的体验来深入感知,借助文本使学生读出理解给予的含义:给予不仅是送、给,不仅仅是让人如愿以偿,不仅仅是意味着放弃失去,也不仅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又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的意思。上完此课,总还觉得学生虽能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有爱心,但并不很受感动。细想一下,并非我们的学生不懂感恩,只是他们缺少这样的体验。而要让学生有较深的体验,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完全进入到文本,与文本、人物进行三维的对话,应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自己走进,而不是被老师拖进去。如在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之前,可从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什么叫‘一直盼望’?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卡片上的内容。这时再出示卡片,也许有前面的铺垫,学生思维就可能一下子打开了。此后,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了金吉娅为什么会这样做,并深刻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了。

温州实验小学语文试卷 篇7

三十年前,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中小学语文教育效果很差。”“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十五年前,北大中文系朱德熙教授说过:“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简直是摧残儿童!”五年前,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文教育面临一个悲哀,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中国语文高峰论坛”与会的许多教师和作家承认:“语文教育效率不高。”

上述语文教育大家的话,笔者以前多少也陆续看过,但似乎都没有像这一次深有同感。因为,最近组织的一次期中考试卷命题质量的调查评比情况,让我由衷的感到,语文教育的这些问题,与我们考试命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 一次语文水平测试卷命题质量调查情况综述

最近,我们在金湖县范围内组织了一次小学语文期中学习水平测试卷命题质量调查评比活动。期中考试前下发通知,明确评比要求,有关学校于考试后上交各自命题的试卷参评。评比所依据的标准是:遵从《语文课程标准》,尊重本册教材;凸显语言文字,体现试卷育人;出题细致严密,力求自主原创;题型灵活适宜,便于考试答问;题量比分适中,难易适度有效。

评比的概况是:全县15所小学(含省、市级实验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村级小学)六个年级共90份试卷参评;评委们按优秀、优良、良好、一般、较差五个等级评定试卷的命题质量,据统计,“优秀”卷凤毛麟角(仅占1.1%),“优良”卷微乎其微(仅占7.8%),“良好”卷也是少得可怜(17.8%),而“一般”卷和“较差”卷则相当普遍(73.3%)。

上述数据显示:本次参评测试卷的整体质量不高。这么大的范围,涉及这么全的年级,再加上总共约有2/5的题目并非命题者自主设计,其中有的是从网上下载,有的是照搬教辅资料试卷,有的是借用曾经考过或其他学校(甚至名校)现成的试卷,等等。上述评比情况恐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小学语文试卷命题质量的基本状况。

二、 小学语文试卷命题质量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综合此次调查评比的情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水平测试卷命题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现分别浅析如下:

1. 偏标离本,随意拼凑

这一类试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第一,所安排的考点并不是“课标”要求掌握的,如考查教材中为方便阅读而随文注音的字;一年级要求给“二会”字选择声母、韵母,并标上调号;要求填空的语句中有太多不认识的字;要求对修辞句做理性分析等。第二,考题超出了本年段的目标要求,如考查本年段“课标”规定以外的其他标点符号;一些文段阅读感悟的考查题很草率,命题者没有去研究“课标”的目标要求。第三,考项根本不属于本学期教材所安排的训练重点,与本册教材也几乎没有什么关联,如考查字词的题目,动辄一大串的辨字组词、填字成词语或词语解释;三、四、五3个年级中,竟然有好几份试卷在考查句子时,题型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加关联词语连句子,改病句,改“把字句”为“被字句”,改反问句为陈述句等。

一个最典型也最让人不解的现象是,不少试卷对本册教材课后习题和单元练习中安排的许多训练项目漠不关心,而对那些放在其他任何年级都可以考的“泛语文题”却倍感兴趣。如五年级的某份试卷上安排了教材上没有的改病句题,且占了10分,要求修改的5个病句涉及“搭配不当”“前后矛盾”“用词不当”和“不合事理”等几种类型,而对五年级上册教材上安排的改错别字一项却视而不见。试问,这样的考题除了引导学生平时盲目地滥做习题,还能有多少积极的意义呢?又如一词多义、近义词的辨别以及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推敲等习题,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多有出现;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在“课标”上有明确规定,六年级课后习题也多次安排,但非常遗憾的是,在两个年级各自的十几份试卷中,都没有被分别显现。

这样想当然地拿来凑数的试题,失却了“年段”、“年级”的鲜明特征,也根本没有“期中”考试的独特个性,怎么能谈得上针对性和有效性呢?

2. 重人文,轻语文;重知识,轻技能

一些关于课文阅读积累的填空题,要求填的多是关于人名、地名等课文中的人文知识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很少站在关键词句的积累、理解特别是推敲运用的角度出题;而不少阅读感悟题问的多是关于文章内容的“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这样的“疏通性”问题,很少着眼于文章的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围绕“怎么写的”“写得怎样”出一些“推敲赏析性”的问题。请看这些考题(“□”表示填答试题的空档):

① 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越王□、发明听诊器的□,还有第八次终于打败敌人的□。(三年级)

② 本学期的课文帮助我们认识了在□销烟的□、年轻的画师□、重人才的□,还带我们到了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广场□。(四年级)

③ 判断题:虎门销烟的步骤是撒盐、抛鸦片、倒生石灰□;九寨沟名字的由来是因为那里有九条神奇的山沟□。(四年级)

④ 从课本上我们认识了□、□、□等人,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因为□。(五年级)

⑤ 根据《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肖邦的祖国是□,当时他的祖国正被□侵占。(六年级)

这类试题给教学的导向,好像是读一篇篇课文就是为了记住几个人名、地名似的。用填空或连线搭配的形式考查课文中的人物、地名等,只是关注内容而已,而只关注课文“写的什么”并非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若能结合知识性的内容,进行遣词造句能力的考查,才是对语文习得真正有用的。不妨可以这样认识:考人物姓名不如考人物品格,(无限制地)填人物品格不如按要求用规定的词语概括品格,或在几个相关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这样出题,涉及的是内容,考查的却是遣词用语。

短文阅读的考查,应着重于优美语言材料的积累与感悟,而不是满足于对内容情节的了解,即使考查具体情节,也应从“语文素养”的角度来考虑。像“《乌鸦第二次喝水》中乌鸦用的什么方法”,“《小猫和老虎》中是谁救了谁”,“目前50元面额的人民币上有□这个气势磅礴的景象”等问题,实在没有多少语文的情味。

重识记积累,轻灵活运用,是“重知轻能”考题的又一表现:不论年级,“基础知识”题大多是字词句的照实默写、填空,而对于教材中一些经典语句的含义,也多是简单地要求直接作硬性解释。其实,细致地设计判断、选择、造句等题型,更能适度而有效地考查学生对词句意思的理解感悟水平,乃至灵活恰当运用的能力。

语文元素的缺失,人文知识的过度涉及,同样让语文试题的有效性大为削弱。

3. 远离文本,拓展无度

先请看一组考题——

三年级试卷中,针对《航天飞机》的:“我国刚成功发射了神州□号飞船,宇航员□和他的伙伴们真让我们感到敬佩”;根据《北大荒的秋天》出的:“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赞美家乡的美景□□”。

四年级就《普罗米修斯盗火》考的是:“除了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火有哪些作用?□□”;“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写出三个故事名□、□、□”。

五年级就《画龙点睛》这样问:“你一定还记得其他成语故事,如□,这则成语告诉我们□□”;就《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样出题:“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是散文诗□的重点句子,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如□”;由《黄山奇松》中的几大名松,又拓展出“你知道江苏的名山有□、□、□”这样的问题。

六年级围绕《船长》一课中与“履行做人之道”相关的两段话,这样问:“你认为做人之道应该有哪些?”“这两段话选自□国作家□的□,你还能写出他的其他作品吗?□、□”;从《我们爱你啊,中国》中的有关语句,带出了“长江是我国第□大河,它全长约□千米”这样的试题。

像上面这些随意发挥、节外生枝的考题五花八门,实在让人匪夷所思。我们的命题者在出题时,不知有没有这样自问一句:这考的是语文吗?

诚然,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但《语文课程标准》在倡导“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时,明确提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显而易见,拓宽也好,融合也好,交叉、渗透和整合也好,都是手段,目的只为“语文实践能力”的获得。教学也好,评价考试也好,都不能舍本逐末,丢了语文这个根本。

完全置学生当前“必须习得”的语文素养于不顾,对教材文本的内容特别是语言形式不闻不问,却对只跟课本和语文“有些相关”的东西挖地三尺,这样的命题其价值自然也是非常有限的。

4. 指向过宽,不着边际

不少考卷上动辄出现这样的题目:“读了这段话,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的成语是□、□、□,想到的名言是□□”“从事文学创作的女作家很多,她们是□、□、□,其中你最喜欢□写的《》”“你读过的课外书还有□的《》”,有的题目要求更空泛:“写出你喜欢的一句名人名言□,一句歇后语□”。

其实,这类问题如果提示再具体点,限制的成分稍多些,就能考出学生的真知灼见,也会使解答多少具有些挑战趣味。命题时大而化之,的确省事省心,但却让学生答题时无所适从,枉费心机,也会让教师评卷时难定尺度,甚至争持不已。这样的考题看似“宽松民主”,实际上是太过空泛,其答案好像能够“信手拈来”,但往往没有什么思维含量,所考察的并不是实实在在的语文基本功。这样的题目,或设问随意,或表述不周,或提示不明,或示例不够,有些恐怕连命题者都难定答案,学生就更会云里雾里,这样的试卷当然也就鲜有学习水平评价的实际价值。

5. 试题分值及分量畸轻畸重

有些考项明明很重要,分值却很低(如有的试卷对“四会字”的考题只占三四分);有些考题明明不算重要,分值却很高(如组词太滥,解词太多,调整句序占分过多,等等),这就影响了命题的信度与效度。

中年段的个别试卷用16开纸出了6页,这样的分量用在高年级尚可,在中年级则偏大了。退一步说,考卷中如果都是“有效有度、有针对性”的题目,长一点似也情有可原;遗憾的是,这些“哈达卷”中的的确确含有许多“非语文,远语文”“偏标准,离教材”的无效题,真是徒然耗费了纸张,耗费了时间,这样考下来,陡增无谓的负担,语文教与学的兴趣和信心必然大受削弱。

卷不在长,有度则好;题不在多,有效则妙。我们的试卷,考言语是本,看能力是真。坚守这个本真,才会考有所值。

三、 对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再思考

考试命题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让我们感到,在课程改革中,对小学语文评价考试的研讨,既要注重考试形式、评价方式等管理层面的问题,更要关注“考些什么”“怎么命题”一类的技术问题。如果我们的考卷粗制滥造,命题漏洞百出,哪怕考试次数再精当,考评思想再端正,考试诸环节组织得再天衣无缝,这样的评价也无异于南辕北辙。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质量问题的解决是愈来愈紧迫了。认真打造坚守学科本真的“绿色”试卷,优化题目题型的“科学”试卷,善待评价对象的“人文”试卷,是课程改革实践的强烈诉求,也应是考试命题的价值取向。现借助几道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使用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并作简单说明。

1. 坚守学科本真,保持试题的“原绿色”

语文考卷要姓“语”,有两个关键。一要依据“课标”教材,适度延伸;二要围绕学用语文,精心命题。也就是说,试题要源于教材,活于教材,立足语文,围绕语文,考查对积淀语文学养有用的题目。

例1:在□里填入合适的字词,注意与加线词语的对应。

(1) 课文《九色鹿》告诉我们:知恩图报真君子,□□□□是小人。

(2) 春回大地□峰秀,日暖神州木荣——伟大祖国又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3) 与蓝天为伴,与□□同行,小鸟永远是那么自由自在。

(4) 这一带谷、山、林□,搜救(地震)伤者的难度很大。

例2:(阅读《天安门广场》前三段,就“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一句,这样出题):这一句中,“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的位置能调换吗,你的看法和理由是。

说明:例1涉及的本册(四年级上册)教材的内容有:重点课文题旨的把握、对对子、春联、对仗句。这样命题试图体现的是:紧密联系教材,突出关键语句,用填空的形式,着重考查准确用词的能力,也使试题有了综合性。例2的导向则是,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是阅读感悟要着重关注的。

2. 精炼题目题型,追求命题的“科学化”

因“题”制宜、设置题型,有所铺垫、适当示例,斟酌推敲,三思而定,是命题者应有的智慧。

例3:读一读,想想加线的语句用得是否恰当,对的画“􀳫”,错的画“×”。

例:个别外国学生瞧不起徐悲鸿,其实他是有眼不识泰山。(􀳫)

(1) 小华平时体育成绩一般,这次校运动会上竟然跑了个冠军,太值得祝贺啦!()

(2) 仰望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塔,它真是开天辟地,雄伟壮观!()

(3) 小明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只是在关心集体方面还需要努力。()

(4) 张师傅原来对英语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他从零开始,硬是凭着一股钻劲通过了服务奥运的合格考试。()

(5) 说话表达要注意通顺连贯,不能断断续续,正如古人所说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6) 国庆佳节,举国欢庆,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说明:上面这道题涵盖了本册教材中要求读背运用的一些重点词语、经典词句,采用判断的题型(不是填空,也不是解释),适当降低了试题难度。此题的设计,按照“诵读与积累”的教学定位,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语境中进行“有意思”地琢磨,轻松而有效地接受了考查。

3. 聚合养成因素,体现考题的“人文性”

考试题目不仅要从形式上显示对学生的“人文”善待,也要从内容上体现——可以借共同关注的重大时事使情感共鸣。如:例1第(4)小题,例3第(4)小题;也可以用文质兼美的阅读选文启迪智慧,净化灵魂;更要善于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寻找并提炼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因素。

例4:回忆读背过的诗文填空。

自然景物,赏心悦目,也启迪思想。在九寨沟,雪峰插云、______、______,还有许多的______,你会觉得那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苏轼举头望明月,心情顿觉开朗:“人有______,月有______,此事古难全。______,千里共婵娟!”

对照“课标”,紧扣课本;凸显语文,体现人文;难易适度,善待学生;多问所以然,切忌想当然。这应是小学语文命题人所秉持的起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上一篇:传播公司实习总结下一篇:幼儿园中班幼儿语言故事教案《绿色的小山坡》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