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会保险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都有其重要意义,同时,围绕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保险现状,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目标与途径,完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体系构建。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农民工社会保险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民工社会保险论文 篇1:

论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摘 要: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现状是:参保率低,总量偏少;险种不齐,分布不均;政策缺陷,实施乏力;观念模糊,需求不实。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全民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险体系。现阶段可以选择稳定型农民工社会保险模式和流动型农民工社会保险模式两种模式。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险;模式;路径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现状究竟怎样?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险不如人意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和路径来构建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这正是本文所要探索与研究的问题。

一、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现行状况

(一)参保率低,总量偏少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统计资料和江苏省劳动保障厅调查资料,江苏省籍农民工约为402万人,占江苏省城镇就业人口的近20%。2005年末全省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是950.6万人,农民工是148.3万人,总参保人数的15.6%,占当年全省农民工总数的16.4%。同年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为43.6万人,占参保职工人数的5.3%,占农民工总数的10.8%。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105万人,占总参保人数的14.1%,占农民工总数的26.1%。显然,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少、比重低。

(二)险种不齐,分布不均

我国目前城镇社会保险的险种有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但目前农民工参加的险种是不完整的,且大部分是被动的。有的由于地方政府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力度加大,部分农民工参加了养老保险;有的企业出于安全成本的考虑让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真正全部参加所有社会保险险种的农民工是微乎其微。其中,在外商、港澳台企业工作的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比重较高,分别达到了56.2%、55.5%、46.1%。而在个体、私营经济工作的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比重明显较低,仅分别为7.2%、9.3%、3.4%;灵活就业的农民工也如此,参加社会保险的比重也分别为10.5%、13.2%、1.5%。

(三)政策缺陷,实施乏力

我国城镇企业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并没有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各地政府将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作为构建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并在具体参保问题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大部分地区在农民工的参保问题上,采取了与城镇职工实行统一制度,分别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部分地区还制定了允许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一起自主参加社会保险的办法。应该说,这些制度和办法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其缺陷也是明显存在的。主要表现在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缺少针对性和灵活性;参保门槛偏高,超越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的承受能力,且社会保险关系和基金不容易转移,加上部分地区经办机构的利益因素和管理方式,也人为地加大了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困难。而政策实施的乏力,一方面是法律依据不足或者立法层次偏低,且缺少强制性措施,另一方面现有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根本无力去全面实施。

(四)观念模糊,需求不实

农民工是一个介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边缘性群体,或者说是一个由农民向产业工人转移的过渡性阶层。这一阶层来自农民,而又超越了农民的局限性,其群体特征具有双重性和矛盾性,他们身上有现代产业工人的素质,但同时也少不了原有农民的影子。就社会保险而言,农民工本身就没有准确的概念,对于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也是同样模糊,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临时观念和短期行为意识。在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眼里,参加社会保险特别是个人缴费部分,只会减少收入,增加生活负担。本来较低的工资收入水平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和再生产的需要,如果再抽出一部分收入用于不确定的预期,实在难以承受。所以,就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更没有参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少数企业甚至出现农民工集体要求不参加社会保险的申请。这实际上反映了农民工在社会保险问题方面认识上的误区。

二、农民工社会保险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历史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广大农村实行的是以生产队或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经济体制,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都被封闭在区域集体经济组织之内。广大农民没有自主支配自身劳动力的权利,包括寻求就业,外出打工的自由,只是被束缚在土地上。这段历史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其影响力还没有完全消失,特别是它的惯性还在继续。农村中剩余劳动力要顺利实现向城市转移,有赖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城乡统筹政策的继续深化,有赖于城市企业的就业需求的持续增长。农民工参加城乡一体化的各种社会保险,同样面临困难和阻力。

(二)户籍因素

落后的户籍管理制度,强化了城乡分割,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农民工,却没有得到制度的有力保护。而依托在户籍管理上的附加功能,又人为地隔离了城乡劳动者的融合,并制约了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的进程。

(三)法律因素

法律的空白或者疏漏,造成了无法可依,而有限的法律法规,由于执行或者执法不力,致使法律失灵,法规走样,农民工参保处境艰难而且尴尬。我国现有外出务工农民也即农民工已经是数以亿计。但是,农民工作为城市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至今没有被现行社会的法律制度所认同和确立。农民工这一群体至今没有一部法律法规来保护。我国《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应当包括农民工,但是由于过于笼统、原则,特别是缺少针对农民工权益特点的具体规定,农民工权利得不到有力地维护。

(四)政策因素

现行的政策设计导向,忽略了农民工利益的存在。社会保险政策本身就存在严重的缺陷,特别是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支付等环节上的人为障碍,给农民工参保设置了太多的麻烦和不便。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非但不能享受其劳动的成果,甚至无法被城市所接纳而成为城市社会的成员。不论是城市发展规划和社会安排,还是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法律服务等等,都没有将农民工这一越来越大的群体列入范围。农民工还游离于城市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系统之外。

(五)文化因素

不良或狭隘的企业经营理念,加剧了对农民工的排斥,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破坏了企业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建立。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意识丧失。对员工特别是处于弱势的农民工,不讲尊重,不讲诚信。

三、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一)目标及基本思路

通过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建立一个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险制度。之所以确立这样的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指出的是,农民工的权益问题不仅仅是农民工本身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且是整个社会发展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将农民工的发展问题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考虑。从今后的发展来看,走城市化、工业化的道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看,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中国的发展,如果离开农村的发展,就不是真正的发展。

毫无疑问,农民工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并且在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力也日益显现。可以说,农民工的稳定,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所以,我们不能无视这一现实,麻木不仁,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做好应对工作。必须将农民工社会保险在内一切事关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纳入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二)两种模式及其险种推进步骤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模式,现阶段可以选择两种模式齐头并进,即建立稳定型农民工社会保险模式和流动型农民工社会保险模式。

目前在城市里的农民工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在所在城市进行过户口登记(现在一般是进行暂住人口登记,而未来的方向应该是城市户口登记)且工作单位相对稳定的农民工,我们暂且称他们为稳定型的农民工。另一类是怀揣身份证,工作单位相对不稳定,且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我们暂且称他们为流动型农民工。所以,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必须分为两种模式。

稳定型农民工社会保险模式。可以实施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在内的已经在我国现阶段广泛推行的社会保险,具体提取比例、运行方式、支付标准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但必须做好与城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衔接,并逐步纳入所在城市的统筹范围和层次。

流动型农民工社会保险模式。可以采取类似非正规就业或者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方式推行,自由参保,自由退保,进退自愿,同时做好此类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的接转工作。

不论是对哪一类农民工,我们的政策设计,都必须激发他们参加社会保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他们看见未来,感受需求,尝到甜头。

在推行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过程中,首要选择是推行工伤保险制度,这也是所有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普遍优先考虑的保险险种。其他保险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推行。

(三)其它保障措施

1、政府主导,强势推动

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政府理所应当成为推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主导力量。政府必须在法律层面、政策层面和行政层面有所作为。在法律层面,要加快立法进程,着手启动和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同时将修订《劳动法》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在政策层面,要尽快研究和制定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实施方案和具体办法,具体实施方案和办法要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充分尊重农民工意愿和准确掌握农民工真实需求的情况下确定。要注意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同时对于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本身必备的构件,包括统筹范围、提取比例、关系转移、资金支付、基金运营与管理等等必须作出统一的规定和强制的规范。在行政层面,一方面要强化行政干预力量,保持政令畅通,另一方面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要逐步增加社会保险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的比列,同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输出地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2、企业跟进,监管到位

对于众多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企业而言,需要通过稳定的就业岗位、优厚的工资报酬、完善的社会保险给予广大农民工以最大的关心和体贴。我们认为,一个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应对社会包括相关利益方,特别是企业员工承担一种社会责任,这是对社会应该做出的回报,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不能将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视为提高用工成本的行为,而应看作增强企业职工的安全感、归属感、忠诚度和向心力,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用工的边际效益的战略措施。对于在认识上尚存误区的企业,需要加大监管力度,督促企业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范用工,主动为员工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及时缴纳各种费用,建账造册,理顺关系。对于少数严重违反劳动保障法规的企业,必须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严厉制止和纠正各类违法行为。

3、鼓励参与,政策灵活

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应当作为整个社会保险体系的特别制度而存在,这是我国现有国情决定的,也是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必经阶段。在这一阶段或者时期,必须充分考虑农民工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灵活方便的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既要符合农民工的实际利益,又要方便农民工及时参保。要通过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服务平台,改进管理服务方式,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参保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本文就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总体架构提出了两种模式,但对具体细节,比如统筹范围、筹集比列、个人账户设置、保险关系异地转移、基金发放、领取方式等方面未及细化。这是一项复杂而又艰难的课题,需要集有关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工民意代表等众多群体的智慧和经验之大成。要通过制度创新,理论再造,寻求新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唤醒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法律意识,充分调动农民工参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全民努力,共建和谐

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不仅仅是农民工自身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全民的事情。对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以及城乡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险,需要我们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合理调控,科学引导,周密安排,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对于过去制订的一切不合理的歧视性政策,必须在清除的前提下,努力减少直至消灭其影响。同时认真调整政策设计,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沟通与融合。一方面要引导市民正确对待农民工在城市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变化,以及对原有利益的影响,倡导宽容的城市文明新风。另一方面,要引导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认同和归属,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平等意识,树立城市文明所需要的现代思维和价值观念,提高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道德修养和内在素质,练就良好的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自信、自立、自尊、自爱,奋发进取,自强不息。要让广大农民工参与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同时给予他们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政治权利、国民待遇和公共社会服务,从而焕发其主人翁的精神和创业热情。□

责任编辑:黄 杰

作者:经洪斌

农民工社会保险论文 篇2:

关于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思考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都有其重要意义,同时,围绕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保险现状,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目标与途径,完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体系构建。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体系构建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走进我们的视野。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而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就是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完善是重中之重。其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先后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与“坚持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的精神,进一步说明了改革与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迫切程度。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兄弟的自身利益,更关系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对于构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意义

当前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问题的研究是顺应我国社会保障政策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我国完善政治经济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及实现农民工自身利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政治上,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研究符合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思想要求;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现“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的理论基础;是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及处理“三农”问题的需要,同时,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也有一定的贡献。

在经济上,一方面,只有为新生代农民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才能提升其就业安全感,增强其消费信心,从而刺激内需,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可以起到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作用,社会保险是低收入人群(亦包含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障性收入,是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运行的良好帮手。

在社會上,建立完善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减少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建立起符合其自身发展需求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好处很多,既可以为他们在城市中工作生活提供保障,为扎根城市奠定基础,又可以让他们共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还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由“半市民化”向“市民化”的转变,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二、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目标和途径

与上一辈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他们大多出生于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整体的文化素质较高;新生代农民工几乎没有务农经历而更加适应城市生活并且倾向于长期居住在城市中,为了寻求更好的人居条件他们在城市之间的流动也更加频繁;他们的维权意识已经觉醒,不但对工作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善于利用法律和舆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农民工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成为打工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股新升力量。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这些群体特点和他们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建设好适合他们特征的社会保险制度至关重要。

(一)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应降门槛、广覆盖

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有很高的认同感,希望得到与“城里人”同样的社会保障待遇,但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这个愿望变得困难重重。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若继续回避这一问题,势必会影响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建设,进而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新生代农民工日益上升的参保意愿与社会保险高标准准入门槛之间的矛盾,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应顺应社会发展需要,首先以“广覆盖”为建设目标。

1.降低新生代农民工参保门槛

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时不应再以户籍、地域等因素区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险平台是参保意愿强烈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障基础。

2.制定简单、便捷、高效的农民工社保待遇享受机制

(1)建立流畅的社会保险转移机制。以养老保险为例,我国各地基本规定参保人员要累积缴费15年才能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但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短工性及流动性决定了只有少部分一直在城市打工到年老的人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如果他们在未达到退休年龄前决定回家务农就只能选择退保。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各社会保险部门不仅仅要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打造便捷流畅的社保转移平台,还要实现城乡之间的转移接续,实现农民工即使回家务农在满足条件时也能享受到参加社会保险所提供的保障。

(2)建立高效便捷的社会保险给付机制。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参保和享受保险待遇时存在重复申报和审批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重点从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入手。首先,应使社保审批程序简便化,减少审批部门,提倡权利下放;其次,应简化社保审批手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各相关部门积极共享网络资源,尽量从网络中获取参保人员的材料信息,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网络大平台;再次,应提高社会保险待遇给付效率,规范业务办结时限,确保社保待遇基金可以及时准确的到达参保人员手中;最后,还应建立相关的绿色通道,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减少或杜绝参保人员得不到社会保险保障的现象。

3.建立农民工专门的社保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农民工社保权益,使其应参尽参

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是社会保险正常运行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该法规定职工应当参加社会保险和应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但农民工作为游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边缘人”,无论是城市职工社会保险还是新型农村社会保险都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因此制定专门的《农民工社会保险法》已势在必行,通过法律的约束力来规范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最大限度的将农民工纳入到社保体系中。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

1.打破原有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统账结合”模式,企业为农民工缴纳社保费用应单独列账,方便农民工在迁移时携带并且在满足条件时可以及时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而不应沉淀在当地城市社保账户中,补贴对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历史欠账。

2.根据新生代农民工较强工作间歇性,应允许农民工缴费间断且以间断性的缴费进行累计,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时不受最低时限的约束,只要参与缴费即可按照个人账户的余额按比例享受社保待遇,降低保障门槛,使农民工得到普遍实惠。

3.建立相应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与新农保相互转入机制,逐步改变社会保险制度的多模式现状,努力实现社会保险全国一体化建设。一方面使得社会保险制度在建设时要统括全国,是农民工即能随时随地参保,又能方便领取;另一方面,社会保险的制度建设要打破行政上、地域上和户籍上的壁垒,实行统一的标准。

(三)重视对女性农民工的保障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女性农民工加入到城市打工一族中,她们凭借心思细腻,心灵手巧,善于沟通,勤劳整洁等优势得到三产企业的认可,作为这些打工者的保障后盾,社会保险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女性农民工权益的保障。

1.及时结合新政策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从2013年底开始我国开始放宽单独二胎政策,也就意味着一系列相关措施要进行调整,生育保险制度就涉及其中。在生育保险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重点加强资金和政策两方面的调整。如在资金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生育保险的财政补贴,使女性农民工能够在休产假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资金保障,不因为生育二胎而有所区别或降低,还可以适当减免女性农民工常规产检费用,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在政策方面,对高龄产妇应适当予以保护,可以适当延长大龄产妇的产休假时间,做到规划科学合理。在监管方面,生育保险机构应加强稽核力度,杜绝企业对女性农民工的少参漏保现象,保证社保基金的收支规范化。

2.法律约束与制度建设同行

女性农民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性承担着生育、哺乳、抚育子女的大部分职责,保护好女性劳动者的自身权益是社会保险的直接责任,同时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从旁协助。在女性的生育、哺乳等特殊时期应加入到医疗、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的联动机制中,并且有法律保障這些联动机制的运行。

3.适当提高女性在患病特别是妇科病时的医保报销比例。

4.保障女性农民工的既得报酬不低于同等劳动强度的男性农民工。

(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中应重视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调节作用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因为其工作年限与工作经验等因素的限制收入水平处于农民工群体的中下游,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缴费工资基数处于最低标准线,也就是说,新生代农民工是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险作为社会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承担着保障低收入群体利益、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责,在制定社会保险制度时应充分考虑社会保险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以解决农民工的福利不足问题。

政府可以在社会保险缴费制度上设计财政补贴机制,对于低收入的农民工实行按比例补贴缴费的政策,补贴资金由各级财政部门承担并计入个人账户且可随本人转移接续,使低收入的农民工可以享受到同中等收入人群同等的社会保险待遇;同时政府也可建立社会保险帮扶机制,帮助那些不具备或欠缺缴费能力的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弥补他们福利的不足。

〔参 考 文 献〕

〔1〕谷玉安.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2〕王珏叶.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2.

〔3〕翟小冉.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探析〔D〕.烟台:烟台大学,2013.

〔4〕于静.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问题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0.

〔5〕韩玉梅.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2.

〔6〕孙茂阳.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责任编辑:张 港〕

作者:鲍方 张静

农民工社会保险论文 篇3:

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由于土地和户籍制度上的障碍以及企业降低劳动力成本和非正规就业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备受社会关注的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文章阐述了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现状,遵循农民工的发展方向和本质属性,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险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参保率 文献标识码:A

1 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现状

农民工就是指既是农民又是工人的劳动者。其持有农村户口,在农村享有土地承包经营的权利,但又已基本脱离或完全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乡镇、城市大中型企业经商、打工或者从事其他服务业为主的流动性最高的群体,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务工所得。农民工在城市中主要从事服务、建筑、制造等劳动强度很大,而报酬收入又非常低的工作。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最新数据可以看出,已经市民化的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比例非常低,而那些还没有市民化的农民工更是没有社会保险。由于农民工的社会权利差别、待遇差别、社会福利差别使其成为城市社会的“边缘人”和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农民工的社会保险与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这更是关系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与城市社会保险相比,农民保险建立的比较晚,项目不完善,一些政策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诸多问题急需要解决。

2 农民工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

第一,当前农民工群体参保率的实际情况不符合理想的参保率。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参保率不高,导致退保的现象比较严重。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必须要连续缴纳养老保险金15年,否则就不能够享受此保险。而农民工属于流动就业,由一个工作转换到另一个工作中间也需要一段转移接续时间,大部分的农民工很难达到标准规定的年限,时间限制了大部分的农民工参保。以目前农民工收入情况来看,就业不稳定,工资水平低,还要负担家庭生活的日常开销,缺少经济实

力和生活资金,因此无法支付社会保险所需要的费用。

第二,我国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规定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时,企业要负担多数参保缴费率,使得企业消极缴纳养老保险费,降低农民工签订合同率,拖欠社会保险,削弱了社会保险制度对于农民工的避险保障功能。

第三,农民工收入低、流动性大,致使农民工的参保具有短暂性。农村的大部分地区还不健全,甚至是没有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使得公民工社保转移接续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出现了农民工不停参保、退保,损害了农民工应得到的社会保障权益,甚至是会影响企业参保的积极性,使农民工群体没有信心继续参保。

第四,当农民工致死或因公致残后,工伤保险并没有给农民工带来实质性的保障,大部分农民工选择私下解决。我国农民工的医疗制度还比较落后,医疗保险解决不了农民工的医疗问题。另外,养老保险无法保证农民工安心养老,农民工没有投保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3 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原因

3.1 城乡结构落后,相关体制不健全

我国近些年来逐步建立完善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长期的社会形态使得人们在观念上认为农民和农村就是愚昧无知、贫穷和落后,行动和思想上都排斥和歧视农民工。而且农民工不懂得保护自身权益,满足于工伤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工资不会拖欠,没有更高的要求。

3.2 法律体制不完善,督促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社会保障方面农民工的社保问题。地方政府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没有考虑农民工的实际需要。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惩罚措施和制约措施督促落实农民工参保,不能有效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3 用人单位不积极,不愿为农民工社保买单

农民工就业处多为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或者乡镇企业,这些企业获利能力比较弱,技术含量低,参保的缴费率比较高,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为农民工支付社会保险费将增加成本,降低了竞争能力,因此用

人单位参保的积极性不高,不主动为农民工参保缴费。

3.4 农民工没有参保意愿

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其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使农民工对我国相关政策认可度和社会保险制度的了解不深。他们认为参保是没有必要的,只有积累起的钱财才能够预防各种风险。

4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的措施

4.1 建立多层次的工伤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制度还没有进行区分类别,是否能够有效保障农民工因公伤残的合法权益是社会保险的首要目的。将工伤保险制度进行分类别、分层次,在农民工出现工伤的时候可以保证农民工有相应的工伤赔偿。而针对农民工的工伤建立起的赔付制度有利于督促企业在用农民工的过程中更加注意安全保护措施。一定要贯彻实施无过失的补偿原则进行工伤保险费的缴纳,也就是说企业要全部负担农民工的工伤保险费,并且根据各行业的职业病危害程度和伤亡事故风险的类别,按照企业职工工资的比例实行不同的费率。而职业病危害程度大的和职业风险高的行业费用率比较高,工伤保险管理部门要针对企业的工伤保险费用和安全卫生状况的支出情况对费率进行调整,这样既对企业进行了惩罚和奖励,又能够起到加强安全工作和企业重视安全生产的作用。

4.2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监督机制

政府应该针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真实情况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对于基金营运机构和业务管理部门,要通过强化社会保障行政职能部门进行监督;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等的作用。同时,各级政府还应该建立专门的援助小组和法律咨询中心来帮助农民工,做到真正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

4.3 加强社保政策的执行力度

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利润的最大化,这样的本质决定了不能够依靠企业自觉性来保护农民工的社保权益,必须依靠监督和政策约束企业来增强社保政策的执行力度,让企业了解关于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促进企业能够积极地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劳动监察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执行情况的监督,提高企业违法社保处罚的标准,并且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公共财产的投入,对财政支出的结构进行调整,保障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基金。相关部门对农民工反映的情况必须认真解决,依法贯彻实施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职责。

4.4 合理放宽社保关系接续的要求

农民工流动性比较大,工作地点不稳定,针对农民工的这一特点,在农民工转移工作地点时,即可将以前的社保关系随着工作的变换进行转移。即使参保人员是农业户口,也可以将农民工原有的社保关系以灵活就业的档案托管人员的身份转移到新参保地。

4.5 增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

加强农民工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农民工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人口老龄化、就业紧张和医疗服务是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建设面临的最为主要的风险,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能够有效地转移风险,让农民工意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要培养农民工的维权意识,能够认识到参加社会保险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进而监督和督促用人单位积极地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确保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的流程更加规范,必须让农民工自己在办理社会保险时亲自确认,杜绝替签的情况发生,以有效地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代凯歌.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12).

[2] 李慧.对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1,(4).

[3] 李静.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与对策[J].科技向导,2013,(2).

作者简介:刘传刚(1963-),男,随县社会保险基金结算稽核局经济师。

(责任编辑:周 琼)

作者:刘传刚

上一篇:法制科工作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除四害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