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需求问卷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民工需求问卷(通用8篇)

农民工需求问卷 篇1

调查人: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时下农村青年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同时进城务工也是农村青年的主要就业方式,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意识到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可以获得更高的报酬,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重新认识知识就是力量,同时更多的选择专业技术的学习,让我们看到农民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中坚力量投入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浪潮里,此次调查

以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农民工务工的年龄层,渴望通过知识改变生存状况的年龄层

以及希望学习的科目,有利于对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学习帮助,从而有利于开办为农民工学习班更细化,更具有人性化。

调查对象:为建筑工地建筑工人。

调查方法:个案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于农民工个人基本情况

1.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为农村户口的男性,年龄偏年轻化 调查显示:进城务工人员中有65%为男性,女性仅为35%,其中农村户口高达81%,非农业户口仅占19%,其年龄层为18岁以下占0.3%,18-20岁占7.8%,21-25岁占25%,26-30岁占21%,31-35

1岁占22%,35岁以上占22%。

2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大多处于初中高中阶段,政治面貌多是群众 调查显示:在农民工学历调查中初中文化的占到39%,高中文化的占到36%,而小学文化仅有10%,大专占到15%,其中群众占65%,团员占28%,党员7%,民主党派占0.1%

3农民工大多数为已婚有子女,并且家庭成员较多

调查显示:农民工已婚有子女占到50%,未婚占37%,已婚无子女占11%,其他占1.3%,其中家庭成员3个为39%,家庭成员4个的为31.4%,家庭成员5个及以上的17.%,家庭成员2个的为8.5%。而家庭成员1个仅有3.7%.4农民工工作区域多在西部地区,工作地域多在地级市。

调查显示:农民工工作地区其中在西部地区高达97.7%,中部地区2%,沿海发达地区仅有0.2%,其工作地域直辖市1.2%,省会城市3.2%,地级市52.1%,县城23.8%,乡镇10.4%,村9.2%。

5农民工工作单位大多是在个体企业,收入大多在500-1500元 调查显示:农民工务工单位在党政机关1.5%,军队0.7%,事业单位5.6%,国有企业15.7%,集体企业5.5%,民营企业12.7%,个体企业40%,三资企业0.6%,社区4.7%,其他13.1%,农民工收入在500元以下的4.7%,500-1000元31.2%,1001-1500元31.1%,1501-2000元17%,2001-2500元9.5%,2501-3000元3.5%,3000元以上2.7%

二、对于农民工对学习需求的情况

1绝大多数农民工愿意继续学习,并且最希望参加短期培训

调查显示:有89.1%的农民工愿意继续学习,不愿意的仅占11%,他们中希望提升学历的有42.1%,希望参加短期培训的58%。

2对于提高农民工学历多数人愿意选择在广播电视大学,通过业余学习管理学,并且希望提高的学历层次为大专(高职)

调查显示:有42.7%的农民工希望提升至大专(高职),有35.5%的农民工希望提升中专(职高),20%的农民工希望提升为本科,仅有

1.9%的农民工希望提升成研究生,对于学习科类哲学0.6%,经济学17.6%,法学9.3%,教育学5%,文学3.6%,历史0.8%,理学2.4%,工学15.3%,农学17.7%,医学6.1%,军事学1.1%,管理学20.5% 对于学习方式,通过脱产学习14.5%,业余学习76.2%,完全自学占

9.2%,对于学习学校或机构,广播电视大学37%,普通高校9.6%,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1.2%,自学考试9.3%,其他成人高校9.1%,中专技校14%

对于农民工参加的短期培训其学习内容主要为建筑学,方 式为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

调查显示:对于农民工参加的学习内容,机械加工与制造占5.2%,电子电器4.8%,数控技术2.8%,机电技术4.4%,化工2.2%,设备安装与维修4.2%,烹饪6.4%,家电维修3.6%,建筑11.3%,市场营销11.3%,旅游服务4.1%,社区家政服务1.4%,医疗保健3.8%,计算机应用10.8%,汽车维修6%,服装加工2%,交通运输2.6%,工艺美术制作

1.2%,装饰1.7%,餐饮服务3.3%,采掘0.8%,美容美发3.2%,其

他3%,学习方式有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26.3%,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25%,中专技校组织的培训12%,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17.1%,其他成人高校组织的培训8.9%,普通高校组织的培训4%,其他社会机构组织的短期培训9.2%

三农民工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农民工最关心的话题依次为打工赚钱,改善家庭条件,劳动报酬及足额发放,扩大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子女上学与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就业服务和培训,租购住房,同工同酬,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调查显示:选择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占62%,子女上学与就业24.9%,租购住房20.6%,签订劳动合同24.9%,劳动报酬及时足额发放32.1%,同工同酬19%,扩大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26.8%,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14.4%,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移接续办法19%,就业服务和培训22.1%,改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21.4%,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15%,其他2%

四.结论

从以上调查我们可以看出进城务工人员年龄多在21-25之间,其次是31-35至35以上的人群,绝大部分都是农村户口,文化程度多以初中为主,高中次之。政治面貌群众为大多数。农民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学历偏低,文化水平低下,多数已婚而且已有子女。他们从事的职业几乎都是靠给个体企业或老板打工生存,收入水平不高,平均在500-1500之间,在现在这个经济社会条件下,他们的工资基本只

够维持正常的生活,还要供养孩子读书上学,但是调查同时显示,大多数农民工愿意继续学习,并且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变生存现状,需要通过具有职业特征的短期培训来更快的学习实用技术手段,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生存状况,所以根据以上特点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通过了解农民工对学历要求不高,仅是希望通过参加短期培

训来提高专业技术技能,所以我认为需要开设多样化更加贴合农民工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课程

通过调查显示农民工较为关注的科目有:1经济学.2工学.3农学.4管理学

通过调查显示农民工认为适合的短期培训有:1建筑.2烹饪.3计算机应用4机械加工与制造.5汽车维修.6机电技术.7市场营销

二.调查发现农民工因工作较忙,绝大部分希望通过业余时间学习,同时愿意选择广播电视大学以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所以需要广播电视大学把时间安排的更加适合农民工业余时间,同时加大对课程的宣传力度,以便农民工了解并挑选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

1.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可以同时开设短期培训班,也可开设夜校.2可根据科目报名人数及时增开多个培训班,同时热门科目可供个时间段需要学习的农民工学习

3及时宣传增开的课程,加大课程对农民工务工帮助的宣传,使得更多的农民工走近课堂

三. 及时深入了解农民工在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便及

时改变科目,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

1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及时了解农民工学习需求,及时的改变学习科目更好的适应农民工。

2通过访谈形式更加深入的了解农民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

农民工需求问卷 篇2

政府信息公开的举措从2007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实行了九年,从预算公开到三公消费信息的公开,政府在会计信息公开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公众对政府公开的信息的质疑从未停止,在政府财政转型的背景下,政府究竟应该如何公开会计信息是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随着《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政报告改革方案》和《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陆续颁布,政府会计改革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确立了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目标。通过建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和财务报告制度,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有效区分政府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功能,清晰反映政府会计信息,为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提供支持。治理绩效卓越的政府,离不开有效的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系统,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系统能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信息支撑(李建发、张国清,2015)。会计改革方案的颁布表达了政府信息披露的意向,但是,方案的设计及政府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否适应我国财政处于财政转型期的国情,能否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仍有待论证。

二、反馈控制论与政府会计信息披露

“反馈控制论”是控制论中的一个部分。所有的控制系统都有信息变换过程和反馈作用。信息变换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接收和加工过程;反馈作用就是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借助控制系统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进而保持或矫正待输出的信息,使得再输出的信息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发挥控制作用,完成控制目标。所以,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至少要有施控主体与施控客体,以及将控制作用从主体传递到客体和从客体传递到主体的传递者这三个必要的元素。由于系统是由一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构成的,并具有整体的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所以,这三种元素就构成了相对于某种环境而具有控制功能与行为的控制系统。结合反馈控制理论研究政府会计信息需求,同样满足反馈控制的原理,政府会计信息需求的反馈控制过程如图1所示。

政府是施控者,能够发挥控制作用;社会公众是受控制者,也是承担反馈作用的主体;政府会计信息则是这两种作用的传递者;作为特定的控制系统,也是相对于一定的环境而言的,两者之间也会存在着相互作用。政府的资源主要来自于纳税人,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纳税人的需求,政府和纳税人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为避免代理问题,政府需要向公众公开资源使用的信息,公众通过信息反馈评价和控制政府的行为。不仅政府能够通过披露会计信息作用于社会公众,而且社会公众通过使用信息和提出新的信息需求起到反馈作用,迫使政府调整和优化行为,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并通过信息传递给公众,从而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现实中,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信息的期望与政府实际输出的信息会产生偏差,通过特定渠道,社会公众应该将想要获取的信息和意见反馈给政府,政府根据社会公众反馈的信息变革政府信息披露体系,通过系统的反馈作用优化信息披露,满足公众需求,同时通过信息的优化有效控制政府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实现优化公共服务的目标。本文以控制反馈理论为切入点,从施控客体———信息需求者的角度来分析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局限与改革对策。

三、政府会计信息需求的问卷调查

(一)样本特征描述。

为了了解政府公开的会计信息对社会公众的满足程度,收集公众对政府财政资金信息公开的看法和意见,笔者设计了针对社会公众关于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调查问卷,通过在互联网上发放和以书面的形式向不特定主体发放,以保证问卷的受众具有广泛性和不特定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92份,其中有效问卷是514份,有效回收率为86%。样本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不特定。在年龄方面,调查样本中以21—30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占比为47.86%,其次是41—50岁的中年人,占样本总数的20.04%。从受教育程度来看,49.42%的被调查者为本科水平,硕士研究生占22.37%,表明被调查者的教育水平比较高。从职业分布来看,职业分布比较均衡,其中企业工作人员占35.99%,学生占24.51%。因此,本调查问卷的分布较为合理,问卷的受众广泛,所以问卷结果具有代表性。

(二)样本数据分析。

1. 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度。

调查问卷对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关注度进行的调查,见表2。统计结果显示,34.8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一般关注,33.66%的被调查者会偶尔关注政府会计信息,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被调查者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选择一般关注和偶尔关注的一半以上是20—30岁的年轻人,这可能是新型媒体的发展对此产生的影响。30—50岁的中年人一般关注和偶尔关注政府会计信息所占的比重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公众正处于工作状态,由于工作需要而关注这方面的信息。(1)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者具有广泛性。每个年龄段、各种教育程度以及各类职业的人都会关注政府会计信息。表2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度与关注信息的年龄结构做了交叉分析,可以看出,每个年龄段的受访者(除20岁以下,受职业的限制)选择关注政府会计信息的占到三分之二以上,所以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者具有广泛性。(2)政府会计信息需求者的游离性。社会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程度比较低,选择一般关注和偶尔关注的一半以上是20—30岁的年轻人,30—50岁的中年人所占的比重也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从年龄结构上看,年轻人关注的原因可能是新型媒体的发展对此产生的影响,会有尼尔·波茨曼所说的“娱乐化”倾向;中年人之所以关注政府会计信息是因为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他们作出更好的决策,更深入地说,社会公众和政府公开的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不紧密,其获取的政府会计信息基本没有决策意义,难以产生有效的社会回应性,所以政府信息需求者具有游离性。

2. 公众获取政府会计信息的方式。

(1)公众获取信息的被动性。在被调查者中有381人选择了新闻(电视、报纸等媒体)作为获取政府信息的主要渠道,有258人选择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而151人会通过官方网站获取政府信息。新闻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公众舆论的载体,是获悉政府信息最主要、最常见、最便捷的渠道,从新闻媒体的特征可以看出社会公众在获取信息中处于被动状态,选择官方网站、政府公报、信息公开栏主动去获得政府“未加工”的信息的受访者占的比重很少,这也说明了公众获取信息的被动性。(2)获取信息的零散性和片面性。尽管新闻、微信、微博等方式是获取政府信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新闻、微博等方式公开信息也有局限。一方面,新闻只关注热点话题导致社会公众得到的信息是零散片面的。另一方面,随着新闻热度的下降,媒体对政府公开的会计信息报道量的下降,社会公众对该信息的关注度自然也会下降,因此,公众通过这两种方式获取的政府信息是不持续、不完整的。另外,这两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本身就具有媒体“选择性报道权”,形成了“报喜不报忧”的习惯,这也导致社会公众得到的信息是零散的、片段化的。

3. 我国政府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社会公众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获得政府会计信息,公众的这种被动获得信息的方式以及对新闻媒体的传统认知,所以有76.85%的被调查者选择部分相信政府披露的会计信息,还有9.14%的被调查者完全不相信政府披露的会计信息。更进一步分析,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明显缺乏沟通。社会公众不相信政府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原因,由于这个题目设定的是多选项,有368个被调查者选择政府财政资金信息生成和披露的规则不透明,同样也有信息的计算和统计口径有问题、政府弄虚作假的因素等原因。比如,政府公开的三公消费的信息仅仅是一个金额,这些金额是因为什么、在什么时间地点按照什么标准开支、开支的效果如何等信息都没有公开,社会公众难以评价这个金额的适当性,这就会使公众质疑信息的可信度。

4. 社会公众期望获取的政府会计。

社会公众期望政府披露多元的会计信息。针对社会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我们设计了选项,并且留下了空格让他们填写,统计结果如下:社会公众最期望政府披露政府绩效的信息,受访者中有386人选择了这一项信息,占受访者的75%。其次是政府应该公开有关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有347人选择了这一选项,这样信息公众才可以判断政府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是否合法合规。受访者中选择收入支出信息的有325人,选择预算决算信息的269人,选择资产负债信息的291人,这三类信息政府虽然都已经向社会公众披露,但是这些信息只是像“三公经费”那样披露一个金额和数字,关于绩效方面的信息至今没有披露,难以达到公众期望的效果。

5. 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对政府治理的作用。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人大审议通过预算后,都是政府在执行预算,这样,就会给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机会。针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政府全面真实地公开会计信息能够有效预防腐败吗?”,调查结果显示:有26.65%的受访者认为增强政府透明度能够预防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58.56%的受访者认为部分能够预防官员的腐败问题。这说明,政府披露会计信息可以让社会公众更好地监督政府,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政府行为有一定的震慑约束作用,可以有效地配合政府治理政策的实行。政府会计需要增强对政府财政行为的披露能力,更好地发挥政府治理的作用。

(三)政府信息披露现状的原因分析。

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推进,政府在最近几年向社会公众公开的信息也越来越多,2014年新《预算法》颁布后,公开的内容逐渐规范。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决算报告会在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上向社会公众披露,这是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一大进步。尽管政府出台法律,规范披露内容,作了很多努力,但是问卷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披露的关注度仍达不到期待的效果,甚至质疑信息的真实性。对于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四方面。

1. 政府缺乏公开的意识。

政府是最主要的信息生产者、使用者和发布者。据统计,我国80%的财政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机构手中,许多涉及公众利益的政府文件被政府机构作为内部规定对待,不向社会公众公开。在有着长期封闭历史、文化传统中历来缺乏“公开性基因”的国家里,社会公众和政府都习惯于“保守国家秘密”的理由,妨碍财政透明度的力量远远压倒了推动财政透明度的力量。2015年最新修订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界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财政部门自身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改革后的信息披露仍以政府部门的决策有用为导向,对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社会公众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因而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息披露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2. 信息公开的法律规范不健全。

目前,社会公众主要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及各类统计年鉴获取政府会计信息,获取信息的复杂性使披露的信息的有用性降低。从披露质量来看,从2013年开始政府公开财政收支数据,都只是简单地公开一组数据,对数据生成的口径、资金的管理流程都不予说明,信息真实性饱受公众诟病,究其原因,政府对信息公开的内容和生成信息的流程规则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3. 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会计监督是指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实施的各种监督。从现阶段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形来看,我国各级财政部门所编制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在向人大提交之前不需要经过第三方审计部门的审计鉴证,审计部门也未向公众披露过审计报告。除了政府审计之外,也没有合适的外部机构来评价政府披露的信息,验证信息的真实性,这显然与信息公开的目标背道而驰。

4. 政府与公众互动沟通的渠道不畅通。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的期望很高,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也很强烈,但是,一方面,政府公开的信息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的需求不能及时准确地反馈给政府,最直接的原因是缺少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渠道。在信息反馈机制中,双向的信息交流是保障反馈机制有效运行的基本要求,而缺乏交流渠道会直接导致政府与公众双向信息沟通的不畅通。

四、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政府公开会计信息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需要完善信息反馈机制,依据反馈控制理论和公众对信息需求的调研结论,本文提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对策。

(一)政府转变观念推动会计信息披露。

社会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监督公权力行使、评价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日益成为社会常态。而政府公共受托责任解除的根本途径是全面披露政府会计信息。政府会计信息是从价值的角度对政府业务活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反映,是连接政府与公众的桥梁(潘俊、陈志斌,2011),政府会计是全面反映政府财政资金来龙去脉的信息系统,其目标之一就是全面披露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的信息,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所以,政府亟需转变对会计信息“保密”的观念,多元、完整地披露政府会计信息,增强财政透明度,让公众清晰地了解政府的财政行为。

(二)完善会计信息反馈机制。

政府会计信息的反馈机制是指社会公众通过向政府反馈信息参与政府信息披露的过程,这既能保障社会公众能够利用政府会计信息评价政府受托责任,又能保障公众利用信息参与公共管理,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因此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建立政府会计信息反馈机制(如图2)。在规范的反馈制度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能够发挥对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作用,政府发布会计信息,社会公众在获取信息后,通过会计信息公开平台发表意见与质疑,公开平台将公众的意见与质疑,加工后以特定的方式向政府反馈,使政府修正并优化披露的信息,并形成良性循环。整个过程需要完整的制度规范,反馈机制的规范应该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基本法律制度,即预算法、行政法、会计法等基本法律,规范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第二层次是专业规范,即政府会计准则、政府集中收付制度,审计制度等,保证政府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三层次是管理规范,即政府会计信息反馈的管理制度,是会计信息反馈机制的操作标准和执行细则;第四层次是公众回应性机制,测量会计信息满足公众需求的程度以及与披露目标的差距。这四个层次系统性地构成了政府会计信息反馈的有效机制,保障信息披露的质量,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对信息的信任感。

(三)编制政府综合财务绩效报告,全面持续地披露政府会计信息。

政府财政资金涉猎领域广泛,运营目标多元,因而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会计信息体系。会计信息体系由多个会计系统组成,每个会计系统由于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有序运行而生成会计信息,来完整反映并控制政府的财政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公众需要涵盖预算信息、财务信息和绩效信息的多元、立体的信息体系。所以,完整的信息披露系统,应该将这三类信息集成在一起,并对量化信息进行分析和说明,形成政府综合财务绩效报告,全面披露政府理财行为和运营成果。见图3。

政府综合财务绩效报告的内容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1)基础信息。财政预算会计信息是关于政府资源获得和使用的信息,是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最基础的信息,政府管理者关注政府预算契约的履行和庞大的政府机器的有效运转,因此增强预算信息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预算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管理的口径和级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归集信息。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和现金流量状况,应包括政府资产负债和运行成本两类信息。权责发生制下生成的资产负债信息可以反映政府持续提供服务的能力,代表政府对公共财政资源运营的效果。而政府履行职责需要消耗经济资源,就会形成政府运行成本,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归集的政府成本信息,可以建立政府成本和产出之间的连接,评价政府财政活动的绩效。这两个内容构成政府综合财务绩效报告的基本部分。(2)拓展信息。仅有货币计量的信息难以全面反映政府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的绩效,需要在会计报表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与报告。财务分析报告是对政府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的报告,以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分析政府的资产结构、债务规模与结构以及偿还能力,收支结构增长速度以及运营情况等信息。政府绩效评价报告是基于政府公共管理的目标对政府资金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4E)进行分析评价,包括政府履责的整体能力、投入产出以及成果等方面的分析与报告。以财务分析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的方式对货币计量的信息做进一步的说明与分析,一方面,建立规范有效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层级和不同区域的政府理财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建立纵向和横向的信息可比性;另一方面,在会计数据和政府绩效间建立逻辑联系,从而在政府行为和绩效间建立逻辑联系,使得各方基于不同的视角评价政府绩效继而评价政府受托责任有一个客观的信息依据;当然,这个政府综合绩效财务报告可以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的重要抓手,它既是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又是促进政府改善公共管理的制度体系,更是社会公众了解政府、评价政府进而参与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在有效的制度保障前提下,政府综合绩效财务报告的信息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琦,方恬.政府部门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会计研究,2014,(12).

[2]李建发,张国清.国家治理情境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15,(06).

[3]姜宏青,杨洁.我国多元化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5,(07).

农民工需求问卷 篇3

【关键词】改革;用人单位;市场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是省内唯一一所语言类大学,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目前,学校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学校正全面走向社会,迈向国际,实现外语现代化已提到日程。我校的专业设置及学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我省外语的发展水平。学生就业市场的客观变化决定了高等院校必须调整办学思路,改革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形势迫切要求外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听说能力强的高质量英语人才,适应用人市场需求。

本报告通过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所取的信息,进一步收集、统计、分析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评价、用人需求,对我校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我校教育、教学的调整和改革提供基础材料,以适应外语事业的飞速发展和现阶段用人单位对英语高等教育更高、更新的要求。对英语学校优化课程结构和提高办学质量,全面推进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供可靠依据。为此,我校对全国部分英语用人单位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函表数据分析

我系印制了《用人单位毕业生需求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毕业生情况及用人单位总体评价等方面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

①用人单位性质 (第1项)

②用人需求倾向性 (第2项)

③对学校及毕业生要求 (第3、4、8项)

④毕业生表现及业绩评价 (第5、10项)

⑤用人单位对哑巴英语现象的原因分析(第6项)

⑥用人单位对专业设置建议 (第7项)

⑦贵单位目前有我校毕业生情况 (第9项)

1、抽样情况

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分布地域较广。省内主要以哈尔滨市为主进行调查,省外以北京为主,非别代表一线和二线城市,采取点面结合的办法有代表性地收集调研信息。

抽样涉及的毕业生,遍及翻译、电子、酒店服务等用人单位,涉及毕业生均是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具体工作人员。反馈用人单位性质具代表性。

2、数据统计表

用人需求倾向性方面:通过数据显示,近半的用人单位需要能从事语言培训的英语毕业生,涉外服务类的毕业生需求也近三分之一。这就要求学生的语言功底过关,相对于读写等其它能力,是听说能力要更扎实,更突出。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方面: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期望如下:1)具有流畅的口语交际能力;2)具有专业英语四级证书或能做到口语听力能力较强即可。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存在听说能力水平低等现象的认识及理解: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认为哑巴英语存在的根本原因为学校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听说实践训练的课程比例过低,并且课下没有良好的口语练习环境。

具体工作情况方面:调查表第5和10项是考察毕业生作为一名英语专门人才,是否具备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基本能力,也是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效果的检验。通过数据分析,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工作状态整体满意。

普遍认为,我校在办学方向、主要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认真执行了国家有关规定,已形成了符合教育规律和中医药教育特点的办学模式。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适应社会能力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处理工作事务,工作积极主动,工作能力较强,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学校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工作。

三、调查结论

1、此次调查工作的针对性强

从毕业生基本表现、基本能力(听说能力)进行了解考察。取样单位有层次,门类齐全,具有典型性;被调查的毕业生有不同专业结构,具有代表性;资料充分,符合毕业生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

2、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英语相关专业基本素质的培养,用正确的思想去引导教育学生,并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水平,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使其具备有龙外特色的毕业生。

3、做好毕业生调查是可持续办学有力手段

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联系学校和社会、检验教育质量的制度,对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增进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了解、提高用人单位使用人才质量、反映毕业生意见和要求很有益处。要不断完善制度、继续加强此项工作。

4、继续加强学生基本英语的学习,提高听说水平

流畅的口语能力是英语习者的基本素养。随着学校不断扩招,英语习者的规模在不断扩大,随之英语传统教学的弊端也在不断显现。从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语言培训机构工作,并且用人单位对证书的要求不高,对听说能力的要求较高。故学校应在课程设置上加重听说课程的比例,大一大二专业课程教学应降低难度,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设置在理论知识铺垫的基础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加大学生的听说实践练习;课下作业布置多以听说练习为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继续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大三适当把企业工作内容及相关知识渗透到课堂中,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模仿企业工作模式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定向培养人才。

5、用人单位关注毕业生综合素质

用人单位在注重毕业生专业水平的同时,也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从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评价来看,我校毕业生优势为:较强的敬业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及学习能力;但从调查问卷来看,我校学生也有一些素质有待提高,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文案书写能力及文学艺术修养等。针对评价较强或很好的能力,我们要讨论并找到其原因,继续保留有效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在此类素质方面的良好状态;而针对评价一般和不理想的素质,我们更要寻根溯源,抓住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让学生广泛阅读大量书籍,以拓展视野,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让学生多谢多练,提高写做水平;并在课堂活动上和课下作业布置上倾向于发散性思维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能力的提高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多方面配合才能实现。抓住问题存在的根源,结合学校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加大力度推进方案,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黄保强 关于本科专业及专业建设探析[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 2009(4):2.

[2]程郁 李红梅 论校企合作式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J].2008

[3]曹长德 合作式案例教学法的形成及功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3):63.

[4]付涛 高职实践教学的模式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6(8):85.

长者需求调查问卷+访谈 篇4

敬爱的xx社区长者们:

您好!我们是xx社工,为了解长者们的基本生活情况,更好地为大家提供服务,特进行此次需求调查。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下列问题,所有答案并无对错之分,只用于统计,我们将会对问卷资料严格保密,非常感谢您的配合!

xxxxx xx年xx月xx日

填答说明:除特别说明可以多选的题目之外,其他问题只选一个选项,并请在选项前的题号打“√”,如选择A 则在A上打“√” ;划“ ”的部分可直接在“ ”上作答。

1、您今年几岁? 岁

2、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3、您目前或退休前的职业是:(邀请分享难忘事件?)

4、您是否需要定期吃药和检查?(身体各方面还健康吧,有什么病?需要定期检查或吃药吗?如高血压,照顾您的人会不会帮您拿药,或带你去做检查,或在家帮您量血压)

A、需要 B、不需要 C、其他

5、现在主要由谁照料您?

A、自己(跳到第8题)B、配偶 C、子女

D、亲戚朋友 E、保姆 F、其他

6、他人对您的照料如何?(在“E、其他”选项注明是不需要没人照顾还是有需要但无人照顾)

A、无人照料 B、随时照料 C、每天定时照料 D、每周定时照料 E、其他

7、您和照料您的人关系如何?(列举具体事项)A、好 B、一般 C、不好 D、很难说得清

8、在医疗服务方面,您希望获得什么帮助?(可多选)(选项内容具体化)A、社区定期检查(询问希望是哪方面的检查)B、上门就诊 C、义诊、健康咨询(眼科、骨科等)

D、保健和预防知识讲授(健康知识讲座、手指 操、饮食健康讲座等)E、其他

9、您的日常休闲方式有哪些?(可多选)(活动频次?和谁一起?什么时候开始?那一项是自己感兴趣的,但未有机会参与?什么原因?)A、参加老年学校培训 B、画画 C、书法 D、跳舞

E、锻炼、健身 F、摄影 G、手工(串珠/编织/剪纸/丝网花)H、养花 I、养宠物 J、与朋友或家人聊天

K、在家看电视、书报、杂志 L、上网M、做家务 N、其他

10、您有___个关系密切的朋友,在您需要帮助时可以支持您?(可以是朋友、亲戚、同事)

11、最近一个月,您在生活中遇到哪些困难?(可多选)

A、经济压力 B、朋辈/人际关系交往 C、亲子关系/家庭沟通 D、生活照顾问题 E、缺乏娱乐休闲安排及场地 F、无困难 G、其它

12、您在遇到烦恼时通常的倾述方式有

A、从不向任何人倾述 B、只向关系极为密 切的1-2个人倾诉

C、如果朋友主动询问,会说出来

D、主动倾诉自己的烦恼,以获得支持和理解

13、在生活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的方式有

A、与家人沟通 B、找朋友帮忙

C、找社区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帮忙 D、找亲戚帮助 E、全靠自己解决 F、多数靠自己,很少请求别人帮助 G、不知道找谁帮助 H、其他

14、您最近一年内参加团体活动(如党派、宗教、工会、文娱、体育、计生组织等)的频率是?(具体参加了什么活动?)A、一个月内多次 B、1个月1次 C、1至3个月1次 D、半年一次 E、一年一次 F、从不参加

15、社区若有活动,您愿意参加吗?(调查员介绍社区曾经开展过哪些活动,询问曾经参加过哪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评价,了解需要改善的地方)A、愿意(此选项直接跳至19题)B、不愿意

16、您不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的原因?

A、没有时间 B、不想去 C、没有喜欢的 D、不知道有活动 E、其他

17、在生活照料方面,你希望获得什么帮助?(可多选)(选项具体化,如陪同去医院看病,通常什么时候去看病?多久去一次?去哪家医院?现在有没有人陪同?希望我们做到哪些?)A、陪同去医院看病 B家政服务 C、帮助购物、搬重物 D、理财服务

E、法律咨询 F、老年公寓、养老院信息 G、其他

18、在精神慰藉上,您希望获得什么帮助?(可多选)(选项具体化,目前的情况,希望工作员具体做些什么)A、陪同出行、休闲、旅游

B、提供社区文娱活动(如传统节日活动,生日会)

家庭轿车需求调查问卷 篇5

问卷描述

近年来轿车的销售量在汽车行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中国轿车的需求主体主要有三个:私人用车、集团用车和出租用车,私人用车需求成为轿车需求的主体,这同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和新的汽车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问卷作答区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婚姻状况 :A.已婚B.未婚

3.您的月收入状况:A.2000以下B.2000-5000C.5000-8000D.8000以上

4.如果您当前准备购置一辆家用轿车,理想的车型是:

A.SUVB.SRVC.运动型轿车D.居家经济型轿车

5.您最理想的家用轿车价位:

A.4万以下B.4-10万C.20-30万D.30万以上

6.您选购家用轿车的目的是:

A.交通需要B.享受驾车乐趣C.投资体现身份D.汽车爱好者E.工作职位需要(家庭需要)

7.您是否会支持本土品牌: A.是B.否

8: 燃油税的实施,政府的激励是否会激发您的购买欲

A.是B.否

9.您最担心购车后会出现的问题:

A.质量B.售后服

C.安全性D.其他

10.如果让你选择购买一辆汽车,你会选择什么品牌的汽车?为什么?

答:

返乡农民工调查问卷 篇6

为了了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一

些问题特开展此调查。

请按要求认真填写调查问卷,谢谢您的参与!

调查地点:市(县)镇(街道)村(居委)

一、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1、姓名:

2、性别: 男[]女[]

3、年龄:

4、文化程度:()

[1]小学[2]初中[3]高中(中专、职技校)[4]大专及本科[5]本科以上

5、本次返乡时间:年月

6、以往(两年前)返乡原因:()

[1]因工作难找返乡[2]因收入低返乡创业[3]受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影响

[4]其他

二、返乡前就业情况

7、返乡前就业的主要地区:()

[1]北京、上海市区及周边[2]江苏、浙江一带[3]广东一带[4]其他

8、所从事的职业(主要)属于以下哪个行业:()

[1]制造业[2]建筑采掘业[3]住宿餐饮业[4]交通运输业[5]居民服务

[6]其他行业(请说明)

9、就业身份:()

[1]有正式合同的职工[2]无正式合同的职工[3]一般自营劳动者

[4]独立经营的私营雇主[5]合伙经营的私营雇主[6]私营企业雇主

[7]正规注册单位的个体工商户老板[8]非正规注册单位的雇主或老板

[9]亲朋单位的帮工[10]合伙人[11]其他

10、就业是职业性质:()

[1]技术工种[2]非技术工种[3]不变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11、离开打工所在单位时的该单位的运行状况:()

[1]正常运行[2]停产、半停产、放假[3]正在办理转让或兼并

[4]暂时关闭[5]破产倒闭

12、此次返乡主要原因:()

[1]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或破产倒闭的状态,被打工所在单位解雇或解散

[2]劳动合同到期后企业不再续签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

[3](对于做生意者)生意不好做,提前回来了

[4]行业普遍不景气,现有技能无法找到工作

[5]家乡对农民政策扶持力度大,想回家就业

[6]家庭因素

[7]其他:

三、就业创业及培训意愿

13、您今后的打算:()

[1]准备种地了或者做与农林牧副渔相关的事情[2]留在家乡附近寻找工作

[3]自主创业[4]歇一阵子(或者是忙忙家里的事情),再寻找机会出去找事情做[5]正在寻找其他的外出就业机会[6]其他

14、您认为自己还没有外出工作的原因:()

[1]技能素质不能适应企业用工需求[2]缺少合适的就业岗位信息

[3]由于家庭等多因素,暂时不想外出打工[4]想等待一段时间,在寻找就业机会[5]家乡附近的工作岗位更适合自己[6]其他

15、根据以往经验,你进入城市后能否迅速找到劳务市场:()

[1]是[2]否

16、你认为最适宜的就业创业行业主要有:()

[1]零售[2]服务[3]食品[4]建筑[5]其他

17、你认为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1]资金[2]技术[3]政策[4]其他

18、你认为政府应该为创业提供哪些服务:()

[1]基础设施[2]技术咨询[3]融资政策[4]其他 非常感谢你的合作!

农民工需求问卷 篇7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保留承包权, 将土地经营权 (使用权) 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农村土地流转可以解决我国农地规模过小且细碎化问题, 减少农户数量显然有助于扩大农户土地经营面积、减少农地细碎化。土地细碎化浪费了中国农地有效面积的3%~10%, [1]使生产每吨谷物的劳动成本增加了115元, 使土地生产率降低了15.3%。[2]农民工, 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 是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实际减少了农户数量, 而如果农民工离地却不流转土地, 还是无法解决我国农地规模过小且细碎化的问题。可见, 农村土地流转在很大程度上与农民工对土地的处置态度紧密相关。

目前关于农地流转的研究, 国内已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如:许恒周、 邓大才、钱忠好、钟涨宝、温铁军、迟福林、王景新、唐涛, 郑风田等, 这些研究主要从农民职业分化、养老保障、流转动因、行为困境分析、农民权益保障、农地流转阻碍因素、建立和发展农地流转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但既有研究没有将农民工与农地流转结合起来, 这正是本文的切入点。

二、农民工与农地流转关系的理论分析

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 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 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 增长4.4%。其中, 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 增加528万人, 增长3.4%;举家外出农民工3279万人, 增加208万人, 增长6.8%;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 增加527万人, 增长5.9%。日益增多的农民工伴随着的是日益增多的撂荒农村土地。2007年5月7日, 有记者在四川省北部的仪陇县立山镇拍摄到了大片长满杂草的良田。而重庆潼南县农村撂荒的土地至今仍在10%以上。[3]农民工作为“理性人”和“经济人”为什么要撂荒农村土地而不流转土地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1.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善

由于土地不再是农民工的安身立命之本, 他们对土地的依赖性不再强, 他们可能对土地转让权更感兴趣, 而非农就业机会少的农户更希望拥有长期而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当经济处于工业化过程中时, 转让权具有压倒性的重要性, 因此, 不完全的产权稳定性和自由的转让权结合的产权体系是值得推荐的。[4]进一步说, 如果土地产权物权化, 甚至私有化, 应该是当前我国工业化进程中, 农民工喜闻乐见的事情。打破农村和城镇的二元土地制度, 推进农村和城镇的房地产市场一体化建设, 能不能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又有利于推进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呢?[5]因此, 农民工撂荒农村土地而不流转土地与他们不具有土地转让权有关, 此时所说的转让权不是指转让土地的暂时使用权, 而是转让土地的所有权。因此, 逐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是必要的。

2.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

由于对于农民工来说最关键的是能否在城市落户, 因此只有土地转让权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一个一定规模的土地转让市场, 在这个市场中形成合理的土地转让价格, 并使农民工成为土地转让中的最大受益者, 农民工转让土地获得的土地转让金足以购买到相当于城市平均住房面积的房子, 这时, 农民工转让土地的积极性就应该很高。因此, 如何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转让市场和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为关键。

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欠缺

如果农民工在城市拥有住房并有打工收入维持日常生活, 农民工是否会选择一次性转让土地的所有权 (包括宅基地和耕地) 呢?这就是一个对土地保障功能认识不同的问题。由于农民工之间在资源禀赋 ( 包括人力资源) 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民工对养老的需求是不同的。收入较低的农民工对养老保障的有效需求受到自身收入的极大限制。而收入相对较高的农民工, 选择养老方式的余地会较大, 他们可以选择自我储蓄养老, 也可以适当选择其他商业养老方式。因而, 同样的土地流转政策对不同农民工可能产生不同的收入效应。[6]即使在有良好运行的土地转让市场的情况下, 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民工来说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仍尤为突出。因此,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必要的。

以上的分析是遵循“理性人”和“经济人”的假设, 个人总是试图并且能够辨别和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制度安排。农民工如果有选择制度的自由, 必然会计算他在各种制度下的成本收益, 并由此形成偏好, 而其成本收益又取决于自身具有的条件。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农民工不断涌入到城市和其他非农行业, 农民工逐渐离地, 如果有可能他们是更愿意永久地离地的, 也就是他们愿意把在农村的土地转让, 用土地转让金在城市买房, 从此变成城市居民。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需要考虑是:他们是否有土地转让权;如果有, 土地转让金是否能在城市买得起房;如果能定居城市, 将来的养老又依靠什么。如果无法满足这些条件, 农民工的离地将只是暂时性离地, 暂时性离地将无法根本解决我国土地规模过小且细碎化以及土地撂荒的问题。看来, 影响农民工是否流转土地的关键因素是:转让权、土地转让价格、社会保障。事实如此吗? 2012年暑假笔者组织几十位学生在江西省南昌市展开了调研。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数据源于2012年7~8月在江西省南昌市所做的农民工问卷调查。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加等距抽样的方法, 对样本地区共发放问卷800份, 回收有效问卷782份, 问卷有效率达到98%。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农民工年龄、受教育程度、打工目的、打工收入、就业契约是否长期、家庭人数、家庭平均年龄、人均土地面积、家庭中非农收入比重、是否买房、是否全家迁出、目前土地是否撂荒、是否希望有土地转让权、是否认为土地流转价格太低等。

2.模型选择

在分析农民工是否选择转让土地时, 是二选一的选择题, 因此因变量是二分变量 (同意或不同意) , 可以选择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因变量为Y, 自变量为Xi, i表示自变量编号, 建立农民工与土地买卖之间的Binary Logistic模型:

Y=F (α+Σβixi) =1/[1+e- (α+Σβixi) ] (1)

在回归分析时, 通常进行Logit变换, 得到概率的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线性模型:

Y=Ln (p/1-p) =β0+β1x1+β2x2+…+βnxn+ε (2)

模型 (2) 中, 因变量代表农民工是否选择转让土地。若选择转让土地, 因变量取值为1;若不选择转让土地, 则因变量取值为0。自变量为年龄、教育程度、打工目的、打工收入、是否买房、是否全家迁出农村等。ε为随机误差项。

3.变量设定

各自变量的具体说明见表1。

四、结果与分析

1.模型运行

本文运用Eviews6.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Logit模型回归处理, 结果如表2。统计检验结果表明, 模型拟合度良好且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回归结果可信。

注:*、**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水平下显著。

2.结果分析

(1) 农民工自身特征变量的影响。

从描述农民工自身特征的变量来看, 文化程度、就业契约是否长期与打工月收入都对农民工是否进行土地转让有着重要影响, 且分别通过了10%、5%和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文化程度变量的系数为正, 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受教育程度越高, 越倾向于进行土地转让, 这主要是因为受教育程度越高, 其见识阅历越丰富, 在城市的生存能力越强。打工月收入的系数为正, 说明收入越高, 进行土地转让的倾向越明显。就业契约是长期的倾向于土地转让, 说明就业稳定的更想转让土地。打工目的与年龄变量没通过显著性检验, 尽管年龄变量没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其系数为负, 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年龄越大, 越不倾向于进行土地转让, 这主要是年龄较大的农民工将土地作为了养老的保障, 不会轻易将土地转让出去。打工目的变量没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其系数为正, 说明主观上想寻找机会留在城市的农民工更想转让土地。

(2) 农民工家庭特征变量的影响。

在农民工家庭特征变量中, 非农收入比重、是否全家迁出农村和是否买房这三个变量在统计水平上显著, 且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从回归系数来看, 非农收入比重越高, 农民工家庭越倾向于进行土地转让;全家已迁出农村和已经买房的农民工家庭更倾向于进行土地转让。家庭人均土地面积、人均非农年收入这两个变量通过了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家庭人均土地面积回归系数为负, 人均非农年收入回归系数为正, 说明家庭人均土地面积越小, 人均非农年收入越高, 农民工家庭越倾向于进行土地转让;家庭人口总数、家庭平均年龄这两个变量没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回归系数都为负。家庭平均年龄回归系数为负, 进一步说明家庭平均年龄越大, 土地的养老保障作用越大, 农民工越不倾向于转让土地, 更注重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家庭人口总数回归系数为负, 说明家庭成员越多、负担越重, 越不倾向于转让土地。

(3) 土地特征变量的影响。

目前土地是否撂荒变量没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目前撂荒的并不一定不倾向于转让土地, 目前在合适的方式流转土地的也不一定不倾向于转让土地。进一步说明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够完善, 无论农民工家庭目前是如何处置土地的, 都不能说明他们的真实意图和他们期望的理想状态。是否有土地转让权对产权偏好、土地流转有重要影响, 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且回归系数均为正。这表明, 如果具有转让权时农民工进行土地流转的概率更高。此外, 是否认为土地流转价格太低变量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且回归系数均为负。这表明认为土地流转价格太低对土地流转有重要影响, 由于价格的原因制约了很多农民工流转土地。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解决我国土地规模过小且细碎化以及土地撂荒的问题必须使农村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必须让已经离地的农民工转让出土地。通过实证分析发现, 影响农民工土地转让决策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文化程度、就业契约是否长期、打工月收入、是否全家迁出农村、是否买房、家庭人均土地面积、人均非农年收入、是否有土地转让权、是否认为土地流转价格太低这九个因素对土地转让有着显著影响。可以得出如下政策含义:

第一, 逐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转让市场及城市房地产市场, 稳定城市房价, 提高农民工在农村土地转让中的收益, 让更多的农民工在城镇买得起房, 农民工在城镇安居乐业, 自然会转让农村土地。

第二,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提供更多固定而长期的非农就业岗位, 增加农民工收入, 满足不同资源禀赋的农民工追求产业收入最大化目标, 为促进土地转让提供物质基础。

第三,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与职业技术素质, 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力度, 实现农业劳动力稳固转移, 促进土地流转。

第四, 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分阶段、分步骤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职能, 由政府财政投入统一提供社会保障, 减少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摘要: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与农村土地转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打工月收入、就业契约是否长期、家庭中非农收入比重、是否买房、是否全家迁出农村、人均非农年收入、是否希望有土地转让权对土地转让有正向影响;是否认为土地流转价格太低、人均土地面积对土地转让有负向影响;而打工目的、年龄、农民工家庭目前处置土地的方式则对土地转让决策没有显著影响。本文提出了逐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的农村土地转让市场和城市房地产市场, 稳定城市房价,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和提供非农就业机会, 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与职业技术素质,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土地流转

参考文献

(1) Zhang L, J Huang, S Rozelle.Land policy and landuse in China[J].Agricultural Polices in China, 1997, (10) .

(2) Wan Guang H., Chen Enjing.Effects of land frag-mentation and returns to scale in the Chinese farming sector[J].Applied Economics, 2001, (33) .

(3) 王为民.农村土地撂荒问题的社会保障视角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09) .

(4) 许恒周, 郭忠兴, 郭玉燕.农民职业分化、养老保障与农村土地流转[J].农业技术经济, 2011, (01) .

(5) 赵晓, 陈金保.农村土地撂荒的经济思考[N].华夏时报, 2012-10-15.

农民工需求问卷 篇8

近几年,我省全面实施了“5112”工程和“教育富民工程”,农村成人教育中心校做了大量的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离农民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农村成人教育中心校要在分析农民需求上狠下工夫,切实根据农民的需求抓好农民培训。

一、农民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各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农民培训工作开展得还是有声有色的,如:海头镇社区教育中心根据海头地处沿海,农民大多从事养殖、捕捞、海产品销售等生产,对他们进行了相关的实用技术培训,对进城务工农民进行了法律法规、生产技能等方面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进行了创业、就业知识技能培训,对适龄妇女进行了计划生育培训,对老年同志还举办了健康知识培训,对镇、村企业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技能培训等等,总之,各镇社区教育中心尽可能针对不同类型农民的不同需求进行了相应的培训,收到了可喜的培训效果,但离党中央提出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民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1.政府统筹协调力度不够

目前,对农民的培训出现了多管齐下的局面,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政府统筹协调力度不够,对农民培训没有一个细化目标,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案,在实施农民培训过程中出现了成人教育中心、农技中心、渔技中心、劳动保障所、文化站等部门都有自己的培训机构,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使农民培训没有系统性,目标不明,内容重叠,农民难以适从,严重影响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削弱了培训效果。

2.农民需求分析不足,培训缺少针对性

要提高农民的培训实效,就必须对当地农民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农民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而目前的培训没有进行市场需求的分析和预测,没有完全依据当地农民生产现时需求及灵活实用的培训形式需求,培训教材及培训形式针对性不强,往往不能把握农民培训的兴奋点,忽视了农民自身学习的需求,理论说教多,实际操作少;讲座举办多,入户指导少。因此,很难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3.培训经费不足,影响培训质量

当前我区开展的培训,大多是以讲座形式开展,原因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不仅培训需求的必要的教学设备、实验设备不具备,就连农民学员必要的学习用品及培训资料也无经费保障,更不用说组织人力适时更新编写农民需求的学习资料、教材了。因而各部门的培训自身缺少积极性,多从政治角度、利益角度开展培训,追求利益多,追求实效少,完成任务多,讲求形式少,很难激发学习者的热情,调动不了农民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培训的实效性。

二、分析当地农民需求,找准培训的落脚点,抓好农民培训

需求分析是农民培训的基点,是确保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保障。如何分析当地农民需求,找准农民培训的落脚点,抓好农民培训,作为承担农民培训任务的成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农民培训的需求分析,提高农民培训效果。

1.从社会需求层面分析,确定培训内容及形式

培训的社会需求指的是特定的社会制度,发展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对国民素质的期望。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标准,根据这一需求,我们可充分利用国家及省市编写的相关教材有计划、多形式地开展农民的培训工作,切实发挥政府协调功能,加强统筹力度,根据专业对口、优势互补、各司其职的原则,明确分工,对农民开展全方位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2.从当地农民生产实际需求层面分析,确定培训内容和形式

因地域位置的不同,各地的生产习惯和产业结构也各不相同,因此,农民生产需求也不尽相同,对农民的培训内容及形式一定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确定符合当地农民需求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我区地处沿海乡镇,农民绝大多数从事养殖业和捕捞业。根据这一特点,我区地处有关成人教育中心校确定了水产养殖与海洋捕捞为培训重点,结合本地水产养殖与海洋捕捞实际,聘请研究所专家与当地技术人员一道深入村户,深入调查研究,弄清农民生产实际中的需求,编写了具有本镇特色的《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捕捞技术》《海产品加工运输》等乡土教材,根据生产时节对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同时根据培训过程中农民提出的技术问题及时编印学习材料发给学员。培训做到培训时间适时性、培训内容针对性、培训形式多样性、培训效果实用性,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农民学以致用、学以致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3.从培训的个人需求层面分析,确定培训内容和形式

农村成人教育的对象是极其复杂的,农民所从事生产不尽相同,如何进行个性化的培训直接影响农民培训的效果,就我镇农民养殖而言,就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集体性农民培训无法及时逐一进行技术类培训,满足不了农民的个性需求。为了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我区各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与镇农技站、渔技站、劳动保障所等部门联合开展了送科技入户的培训形式,实施对农民的个性化培訓。为了使培训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培训前,教师逐村逐户了解农民生产项目、问题需求,建立了农民生产经营台帐,依此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入户培训中理论联系实际,手把手,面对面地传授技术,解决疑难,发放资料,农民学得好,用得上,深受欢迎。通过培训,农民及时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有的农民成了专业户,有的农民成了科技示范户,农民致富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了展。

参考文献:

郭海清.从农村成人教育视角看新型农民培育[J].农村经济,2010(2).

上一篇:浅谈双语教学的益处下一篇:初中部上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