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务科技发展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私人银行业务是银行向拥有高收入和大规模投资资产的高净值个人提供的存款、支付、投资和其他类型的金融服务。其中的“私人”术语,不是指该业务是由“非法人”的私人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而是指该业务是藉由专门的银行顾问向“更个人化的客户”,而不是向大市场规模的零售客户提供的。私人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一个特别广泛的并较为独特的财富管理子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行业务科技发展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银行业务科技发展论文 篇1:

互联网+时代网络科技发展对银行业务的推动作用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业都在抓住时机,抢占机遇,利用一切资源进行拓展和优化。中国科学技术的前行,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沟通的覆盖性也正在对银行业提出了新的概念、新的课题,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多种新概念正在渗透入传统的银行业,为传统银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而互联网+时代网络科技发展对银行业务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不但提高了银行业务办理的效率还实现了差异化定位、一站式金融服务、数据挖掘等功能。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网络科技;发展;银行业务;推动作用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为银行业带来了新的网络金融新概念并注入了新的网络行业理论和业务延伸。

一、互联网+时代网络科技发展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银行业务主要以存取款、中间业务以及产品服务等业务为主,客户通过银行完成支付关系,而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网络科技逐渐涉及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对银行业务的涉及,例如在我国运行较为广泛的微信支付业务和支付宝支付业务、支付宝信贷业务等等都是银行业务范围内应该涵盖的,而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这些业务都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在这对影响业务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是对银行业务的挑战也是对银行业务的推动。网络科技将传统的银行存取款和银行业务办理等功能推入到网络上,人们无需到银行办理各项业务,只有有网络的地方都能够实现银行业务的交易。现在网络支付宝和财付通等网络公司也在不断更新产品,这种绕开银行的支付模式和银行业务的对接捍卫了银行结算的地位,同时也加快了银行业务的效率性。

网络科技下,网络搜索引擎为投资双方营造了一个相互交流的空间,在这一空间内客户能够通过网络科技实现空间和时间上的兑换,减少交易成本的同时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简单的资金中介已没有市场需求,而资金信息中介则可以大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样,网络金融便会成为不同于传统银行和资本市场的第三种融资运作新模式。

二、互联网+时代网络科技发展对银行业务的推动效果

1.互联网+时代网络科技发展对银行业务的启示-差异化定位

网络科技给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第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要重视对于长尾客户的开发,积极打造差异化的定位策略。网络科技能够兼顾服务长尾客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草根群体、中低端客户。其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势,能以低成本和高效率触及长尾客户,并依托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动态掌握用户的信用状况。因此,网络科技能够实现银行为广大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服务,这也为其自身业务发展拓展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2.互联网+时代网络科技发展对银行业务的启示-一站式金融服务

网络科技给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推动就是要建立开放式的、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平台。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第一,利弊得失权衡,选择适合自己的联盟方式。在目前阶段,商业银行与网络科技的微妙关系依然存在,商业银行與网络科技的结合需谨慎,在分析自身与对方优势互补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的合作方式,如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盟还是股本合资、非控股型参股还是协议联盟。第二,选择适合的网络公司作为联盟对手。联盟方直接决定着战略效果,因此很关键。对联盟方的选择要考虑联盟方的规模、所处的行业、关联关系、联盟方的信誉以及联盟方的经验等方面,慎重决策。第三,争取联盟主导地位。商业银行在网络科技的联盟中应担当主导地位,剔除一切不合理诉求及其行为。

3.互联网+时代网络科技发展对银行业务的启示-数据挖掘

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对于网络科技的运用,加强对数据的挖掘和应用也是网络科技人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一个重要推动。因为网络科技的开展都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开展的,也是说基于对于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应用而来的,并且蚂蚁金服的实践也已经证明,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对于金融业务的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商业银行要通过从各渠道收集到的客户信息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客户分类,如财富增加较快的客户、要求苛刻的客户、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客户等,分别采取针对性服务;二是要从大数据的分析中找到优质的、成长中的且有融资需求的的小微客户,为他们提供批量化的、风险分散化的贷款;三是要监测个人或企业在网络中留下的行为轨迹和关键信息,实现客户信用水平的动态管理,及时获取、挖掘有效的风险预警信息,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增强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4.互联网+时代网络科技发展对银行业务的启示-用户体验感

网络科技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推动就是,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用户体验感,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客户的体验感,进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维护自身的客户资源,也就是维护自己的市场。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可以从三个方面下手:一是商业银行各部门间要相互配合,信息共享,充分利用、整合有关客户储蓄、信贷、转账、信用卡、投资等业务活动的信息,从整体把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投资偏好,为客户推荐最适合的产品;二是要建立起一套专门评估客户体验的系统,由于消费者并不满足于产品的功能只是符合其基本需求,而是更加注重使用业务时的体验,商业银行很有必要深入了解互联网时代客户体验的变化,把握提升客户体验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三是随着网络社交的普及,商业银行要善于运用诸如主流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等线上虚拟平台进行产品网络营销,使客户不用光临网点也能接触到银行的服务。

三、利用网络科技优化推动银行业务的建议

1.支付手段的创新

当前支付领域的创新主要发生在移动支付和个人支付市场,人们越来越重视便捷、创新的支付体验。一方面,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要能够兼容主流操作系统,实现便捷支付,同时加强在移动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的推广力度;除此之外,要为客户提供在手机客户端、网页版、手机短消息等多样化交易形式的的移动支付。同时,移动支付还要注重在安全认证、交易流程、客户端等方面大胆创新,不断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移动支付方法。例如中信银行的异度支付,运用了NFC近场支付、二维码支付等多种支付技术,为商业银行创新支付结算方式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二维码无卡支付技术的创新实现了线下购物和线上付款的有机结合,使支付不再受限于实体网点或电脑终端,更加便捷、高效。

支付业务的创新除了技术手段的更新,更需要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比如,针对消费者线上小额消费的特点,银行可以着重开发无需申请开通、交易流程简化的小额支付产品;再比如,对于那些有消费融资需求的客户,商业银行可以开发出“集融资、支付为一体”的产品。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透支消費、超前消费的理念,这部分客户的个人消费融资需求有无穷的潜力,商业银行可以透过其支付行为看到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消费贷款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融资和支付需求。

2.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网络科技具有科技、技术的双重属性,因而在结合网络科技发展银行业务的同时要选择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可以说,互联网科技领域的竞争焦点体现在人才的竞争。商业银行要想有效应对网络科技的挑战,就要进行广泛的复合型人才储备。目前,商业银行的员工要么是学信息技术出身的,要么是学经济出身的,鲜有既懂网络技术又熟悉银行业务的复合人才。因此,商业银行在补充新鲜血液时应侧重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人才,同时注重对现有员工知识短板的培训,强化信息技术类员工的金融知识的扩充和金融业务类员工科技知识的补充,优化员工知识结构,将有利于开发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增加盈利来源,保持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易会满.重构银行资产负债表[J].中国金融,2017,(01):9-13.

[2]杨现民,李新,吴焕庆,赵可云.区块链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模式与现实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02):34-45.

[3]曹广智.打造互联网时代下的银行信息科技[J].中国金融电脑,2017,(03):29-31.

[4]程华,程伟波.新常态、新经济与商业银行发展转型[J].金融监管研究,2017,(02):81-92.

[5]陆岷峰,虞鹏飞.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趋势[J].银行家,2017,(04):127-130.

[6]王帅.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7,(04):31-32.

[7]周治富.互联网金融的内生成长、基本模式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7,(06):17-26.

[8]陈一洪.城市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主要挑战与转型战略[J].南方金融,2017,(06):81-89.

[9]叶原源,刘玉亭.“移动社区金融”与现代城市邻里的激活路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6):81-89.

作者简介:翟迪(1985- ),男,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职称:中级经济师,学历:本科,专业:会计学

作者:翟迪

银行业务科技发展论文 篇2:

国际私人银行业务管理经验及启示

私人银行业务是银行向拥有高收入和大规模投资资产的高净值个人提供的存款、支付、投资和其他类型的金融服务。其中的“私人”术语,不是指该业务是由“非法人”的私人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而是指该业务是藉由专门的银行顾问向“更个人化的客户”,而不是向大市场规模的零售客户提供的。私人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一个特别广泛的并较为独特的财富管理子集。至少直到最近,它主要包含由指定的关系管理者提供的银行服务(存款和支付),可自由支配资产的管理、经纪、有限的税务咨询服务和一些基本的concierge-type服务等。

国际私人银行业务的演变

私人银行业务是银行业务的起源。威尼斯第一银行专注管理富裕家庭的私人理财。现今,私人银行被称为“私人”从零售银行和储蓄银行区别出来的目的是针对新中产阶级。传统上,私人银行往往与与家族几代人有联系。他们经常为家庭建议和执行所有的金融与银行服务。历史上,私人银行发展于欧洲。在早期的欧洲,一些银行因管理一些皇室家族的资产而知名。在英格兰,私人银行建立于农业发展的17世纪,管理着皇室、贵族和乡绅的资产。1692年Coutts成立并管理着英国王室的资产。荷兰皇室的资产则是由MeesPierson(成立于1720年)管理的。1920年,列支敦士登王室家族的资产是由LGT集团(最初称为列支敦士登信托)。

虽然现在可以对拥有25万美元的小私人投资者开设私人银行账户。但历史上,私人银行被视为一个非常独特的利基,只迎合流动资金超过200万美元的高净值个人(富人)的财富管理需求。一个机构的私人银行部门为其客户提供如财富管理、储蓄、继承和税收筹划等服务。客户为私人银行服务支付基于交易的数量、年度投资组合表现或“固定费用”的费用,通常以每年投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来计算。“私人”也暗指银行保密制度和通过仔细分配资产(或通过对征税机关隐藏资产)最小化税收。瑞士和某些离岸银行已因与私人合作练习逃税而遭到过批评。尽管税务欺诈在瑞士是一个犯罪行为,但逃税仅是一项民事罪责,不需要银行通知征税机关。

在瑞士,有许多提供私人银行服务的银行。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包括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保持中立直到现在。一战之后,前奥匈帝国贵族担心新政府没收其资产,将资产转移到瑞士。二战期间,许多富人,包括犹太家庭和机构,为保护他们的资产免收纳粹德国的侵害,也将其资产转入瑞士。然而,这次财富转移到瑞士的结果却是有争议的和喜忧参半的,因为战后受益人难于追索到他们的资产。二战后,在东欧,因为害怕共产主义政府的没收,资产再次被转移到瑞士。今天,瑞士仍然是最大的离岸中心,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统计,至2009年瑞士拥有约27%(2万亿美元)的全球离岸财富(离岸财富被定义为投资者投资于在一个没有法定住所或税收住所的国家的资产)。

一些美国银行专注于私人银行业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如美国信托(成立于1853年)和北方信托(成立于1889年)。至2010年,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大的私人银行体系的国家之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有310万高资产净值人士,占到了全球高资产净值人士的28.6%(据凯捷和美林的联合研究)。

近现代以来,经济的国际化及互联网和手机等科技的发展使得银行不得不创新他们的价值定位,并寻找新的市场。例如,相较于百万富翁的数量已经增长到360万的亚洲,在传统私人银行市场,像欧洲,高净值人士的增长较慢。科技发展已经确保网上银行无需一个广泛的办公室网络就可以提供银行服务。对私人银行业务报酬的监管和银行危机后信心的恢复需要私人银行业务的透明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对其服务收费采取的不同方法。

国际私人银行业务经验

私人银行业务排名。综合考虑所管理资产规模(AUM),净利润和净新增资产等因素,2016年欧洲货币私人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规模年度排名结果如下(见表1):

截至2015年年底,全球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10大私人银行(或私人银行部门/大型银行控股公司的子公司)排名为:瑞银财富管理部、摩根斯坦利财富管理部、美国银行全球财富和投资管理部等(见表2)。

价值主题。大多数私人银行沿循一个或两个维度定义他们的价值主题,以依此主题区别于他行来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私人银行的一些价值主张维度分别是:母公司品牌,全能银行方法,客观的建议,强大的研究和咨询团队以及一体化的平台。许多银行利用“母公司品牌”获得客户的信任和信心。这些银行在全球范围内有强大的业务,私人银行产品是母公司业务的一部分。“全能银行方法(One Bank Approach)”是私人银行提供的用以满足客户个人的和商业各方面的银行业务需求的集成方法主题。既然私人银行旨在关注理解客户的需要和风险偏好,并相应定制解决方案,那么,目前除了世界上最知名的私人银行-瑞银集团(UBS)采取这种价值主题之外,少有银行从这个维度定义它们的价值主题。大多数现代私人银行遵循开放的产品平台的价值主题,并因而宣称他们的建议是公正的。他们认为客户得到他们提供的最好的产品是主要的,没必要非得推出专有产品。一些银行宣称有一个“强大的顾问团队”,并从他们提供给客户的产品中反映出来。一些银行也定义他们的价值主题为:一体化的平台,依规无限制服务客户的能力等。

产品平台。一家私人银行具有的开放式结构产品平台并不局限于仅出售其专有产品,而提供所有第三方产品。具有封闭式结构产品平台的银行只销售其专有产品,不提供任何第三方产品。当今,客户的需求多样化,银行不可能仅提供迎合某种需求的专有产品。现今,客户需要品种最好的产品,大多数银行必须提供一个开放式的结构产品平台,在这个平台也贡献其他银行的产品以赚取佣金。提供给私人银行业务客户的产品包括股票、固定收益证券、结构性产品、外汇、大宗商品、存款和房地产投资等。

收费结构。不同的银行以不同的方式向客户收取费用。有的银行采取根本不向客户收取咨询费的交易性收费模式。这些银行以其分销第三方产品赚取的佣金得到发展。一些其他的私人银行以混合模式收费。在这种模式下,银行对某些产品收取确定的费用,而对余下的产品收取咨询费用。一些其他银行的收费采取完全咨询驱动模式,他们收取其所管理的客户资产的一定百分比(例如其所管理的整个资产的0.75%)作为咨询费。一些银行兼用交易费和咨询费模式收费。客户可以选择适合他们的收费模式的银行进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操作。最近的行业趋势是向咨询费收费模式发展,因为边际交易费率在未来有下降的趋势。

榜样客户开发。榜样客户开发是私人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银行以不同的方式去获得新客户。虽然一些银行严重依赖其批发银行推荐,也有一些银行严重依赖零售和企业银行业务部门。多数银行有一个适当的部门内收入共享机制,这一机制或者是对推荐客户的部门一次性支付费用,或者是对其发放部门年金。许多银行相信主要的榜样性客户资源一定是客户推荐的。当客户对私人银行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时,他们会将其推荐给他的朋友。通过客户推荐产生大数量的榜样性客户,显示了私人银行的健康。

国际私人银行业务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私人银行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私人银行业务最初起源于富裕家族的私人理财,现已转为银行对拥有高收入和大规模投资资产的高净值个人提供的金融服务。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目前世界范围内拥有高收入和大规模投资资产的高净值个人越来越多,这意味着私人银行业务在未来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当今私人银行业务机构或部门更好地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首先要据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明确界定私人银行业务的价值主题。当今,国际上大多数私人银行都沿循一个或两个维度定义了其私人银行业务藉以发展的价值主题,这可以使他们与其他的私人银行区别开来定位目标客户,并更好地为目标客户服务。这些价值主题分别是“母公司品牌”、“全能银行方法”、“开放性的产品平台”和“强大的研究咨询团队”等。而纵观使用这些不同的价值主题的私人银行机构和部门各有其自身不同的优势和特点,故当前私人银行业务机构或部门要更好地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要据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明确界定其私人银行业务的价值主题。

开放式的结构性产品平台可以为当今私人银行业务机构或部门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更好地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持。当今,随着世界范围内高净值个人的日益增多,其对私人银行机构和部门提供的财富管理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和个性化。而单个的私人银行机构或部门仅能研发提供迎合某种需求的专有产品,这难以适应客户对财富管理产品产品的需求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当今国际上大多数私人银行机构和部门建立了开放式的结构性产品平台,不仅出售其专有产品,而且提供所有第三方产品。

当今私人银行业务机构或部门要想更好地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还需注重通过其他部门向私人银行业务部门推荐客户,以开发“榜样客户”。私人银行的“榜样客户”指的是对私人银行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而为私人银行推荐新客户的客户。“榜样客户”通过其带动效应,可以促进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而在当今,国际上私人银行“榜样客户”开发的现状给出启示,其他部门向私人银行业务部门推荐客户,对私人银行业务榜样客户的开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当今私人银行业务的运作还需要注重做好通过其他部门向私人银行业务部门推荐客户,以开发“榜样客户”的工作。

当今私人银行业务机构或部门要想更好地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还需进行收费模式的调整。当今国际上私人银行业务的收费有咨询费和交易费两种模式运作,而各私人银行机构和部门收取咨询费的模式和费率也是随着其所面临的经济形势而不断调整变化的,故当今私人银行业务的运作还需结合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举措和客户需求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收费模式。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

作者:王明国

银行业务科技发展论文 篇3:

交易银行:国际经验启示录

自20世纪70年代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概念提出以来,经过欧美银行不断的探索和反复尝试,交易银行已发展出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式。近年来,国内交易银行的变革呼声不断,部分商业银行开始试水改革,但距离真正意义的交易银行体系仍有差距。本文对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这四家国际领先银行的交易银行机构设置、客户定位、产品服务及金融科技最新应用等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些经验及启示,供国内银行转型参考。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交易银行的重要意义

随着近年来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互联网+”战略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处于业务、收入结构转型发展的关键期,面临息差收窄、资本约束加大、监管收紧、客户分流、服务企业能力不足等一系列挑战。因此,拓展多元化收入来源,探索集约化发展模式,增强客户黏性,成为银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与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我国企业经营的国际化程度与日俱增,跨境交易和资金活动日益频繁化、复杂化,对相应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处于不断升级中。

在此背景下,交易银行业务发展正当其时,成为商业银行将优化客户服务、支持实体经济与推动自身转型相结合的一个绝佳契合点。交易银行与传统公司金融业务相比,主要特点包括:从产品导向转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整合银行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嵌入企业日常经营,实现客户黏性提升等。由此,交易银行成为当下国内银行创新发展的热点之一。(见表1)

国内银行在交易银行领域积极创新,不少银行已明确提出向交易银行转型的思路和规划,并在组织架构、产品创新方面做了探索,但总体看还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从国际先进银行情况看,交易银行已成为银行重要的战略性业务模式和利润来源。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型银行就已率先开始拓展,并实现了交易银行收入的稳定增长。

由图1可见,交易银行业务对支撑银行收入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相对于投资银行,交易银行业务风险较低、资本占用较少、业务收入相对稳定。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全球投资银行业务几乎减半,从2007年的3070亿美元骤降到2008年的1720亿美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交易银行的收入却在同期增长了近17%,从3040亿美元提高到3540亿美元。

交易銀行的国际经验总结

交易银行是一个实践先行,随着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内涵和外延都不断丰富的概念。目前,交易银行业务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围绕企业客户的交易行为所提供的一揽子金融服务,主要包含现金管理、贸易融资及证券服务三部分。交易银行所涉及的产品、服务范围广泛,业务流程也横跨了银行前中后台多个部门, 这对交易银行发展提出诸多挑战,要求在组织架构、客户定位及产品体系建设方面有更为清晰的战略。在实践中,国际银行业已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

组织架构经历了不断的调整、整合、优化

组织架构优化是交易银行创新发展的最重要基础之一。截至目前,交易银行业务组织架构设置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交易银行业务刚兴起时是基础设施(成本中心)模式,该模式将交易银行业务,特别是其中的支付部分划入后线部门。

第二阶段,随着该业务在银行地位的提高,尤其是2000年以后,许多大银行放弃了以上模式,向相对独立的业务单元和利润中心模式过渡。

第三阶段,随着交易银行不断发展,考虑到加深与优化核心客户关系以及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需要,一些银行开始将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纳入同一业务板块,逐渐形成全能银行架构,而交易银行业务与融资、信贷、投资组合并列于同一板块之下已成为其中,第二、三阶段,根据不同财务会计处理主要形成以下两种模式。

第Ⅰ类:交易银行业务有独立损益表,单独核算,对所有的基础设施及关键资源有支配权,可控制其业务目标。该模式有利于对客户需求迅速反应、加速投资决策。该模式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交易银行是集团最高层次业务单元,典型代表是摩根大通(2005~2012年)和德意志银行(2012~2015年)。

案例:摩根大通银行(2005~2012年)

2005~2012年,摩根大通的资金及证券服务(TSS)作为交易银行部门,属于一级层次业务单元,是独立的利润中心部门。(见图2)

(2)交易银行在集团最高层次业务单元之下,属于独立的二级层次业务单元,其典型代表是花旗银行(2005~2013年)和德意志银行(2005~2011年及2016年至今)。

案例:德意志银行

2005~2011年,德意志银行的环球交易银行(GTB)归属于公司与投资银行板块之下,属于独立的二级层次业务单元;2012 ~2015年属于一级层次业务单元;2016年至今,重新归属于公司与投资银行板块之下,属于独立的二级层次业务单元,与公司金融业务并列。(见图3)

第Ⅱ类:交易银行业务有独立报告线,但无独立损益表, 通常由分布在集团一个或多个一级或二级业务板块下的多个业务单元组成,其典型代表是汇丰银行(2013年至今)、摩根大通(2013年至今)和花旗银行(2014年至今)。

案例:汇丰银行

汇丰集团的交易银行服务主要包括环球资金管理、环球贸易及融资、证券服务三个业务单元,一直隶属于工商金融和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两大板块。(见图4)

案例:花旗银行(2014年至今)

2014年及以后,花旗银行交易银行业务下的资金和贸易解决方案业务与证券和基金服务业务相分离,分别隶属于二级层次业务单元“银行”和“资本市场与证券服务”。

客户定位

从发展历程看,交易银行业务起源于国际大型银行对战略型客户服务的深化。目前国际大型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目标客户主要以大型企业和政府为主。(见表2)

交易银行的产品和服务

交易银行业务覆盖了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系列金融需求,目前主要包含现金管理、贸易融资以及证券服务三条业务线,具体产品包括支付结算、流动性管理、供应链融资、国际贸易融资、证券融资及托管等。(见表3)

金融科技在交易銀行中的应用

尽管各家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基础和战略目标存在差异,发展策略上各有侧重,但国际大型银行实践证明,应用先进的金融科技和与外部专业机构开展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友好顺畅的交易银行服务场景,提高交易银行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是带有普遍性的策略,也已成为交易银行发展创新的最强助力。(见表4)

对国内银行发展交易银行的主要启示

从目前情况看,国内银行在交易银行领域的探索面临以下挑战:一是目前各银行虽有涉猎,但更多是在现有业务基础上拓展,业务模式还在探索中;二是交易型业务范围广,包括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横跨前中后台,其推广依托于全部资源整合以及发达信息系统的支持,难度较大。三是交易型业务具有跨业、跨境、跨市场等特点,风险控制难度较大。

结合国际先进银行的实践经验,国内银行应根据自身状况, 探索具有特色的交易银行转型路径,从以下方面发力推进:

第一,组织架构的优化是构建交易银行业务体系的重要基础。交易银行的组织架构没有统一模式,不一定是事业部,也不一定处在同一个一级业务板块中,但目前看共同的规律是:以客户为中心,从更好满足客户需求的角度不断优化,且出现了交易银行、信贷、投资银行等服务不断整合的趋势。建议:国内银行循序渐进地推进组织架构优化,在统一交易银行业务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将散落在公司、结算、国际、托管等不同部门的职能进行梳理与合并,搭建相对完整、全面的交易银行业务管理架构。

第二,以交易银行视角形成全行性客户战略和产品战略。从国际大型银行交易银行客户定位看,一般以大型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政府为主,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开始逐步加大对中小企业客户的关注。不同客户群体对产品服务需求的层次与深度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更多是基础业务需求,如现金管理、贸易融资等;大公司则更多为流动性、流动资本、供应链、短期投资和外汇需求等全面需求及其他非金融增值需求。建议国内银行一方面以交易性需求和交易类客户重构客户战略, 加强行业龙头营销,挖掘生态圈优质客户,同时纳入大宗商品交易、交易平台、电商平台等新业态和新客户。另一方面建立专业团队,对客户进行分层营销、分层维护。

第三,线上线下充分协同是提升交易银行业务竞争力的关键。线下模式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企业经营、社会运转都在向线上转移,如果还靠传统方法拓展交易银行业务,一来缺乏效率,二来控不住风险。因此,要不断完善自建场景、合作场景,丰富线上产品,提升线上获客、活客、风控能力,推动贸易融资、供应链等业务朝着线上方向发展;同时加快线下渠道转型,打造交易银行专业服务团队与核心专家团队,提升基层机构对公综合服务能力。

第四,发展交易银行业务需要同步建立“整合”的风险管理体系。由于交易银行业务链条环节长、参与主体众多、操作程序复杂且各环节间环环相扣,因此风险形态和管理方式均有别于传统信贷模式,需要建立整合的风险管控体系。建议国内银行一方面探索交易银行下新的信贷模式,利用对交易过程的立体把控和整合后的大数据,实现交易类融资风控模式革新;另一方面加快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研发,探索新技术在客户风险关联体识别、反网络欺诈、降低运营风险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利用新技术解决风控痛点。

第五,金融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是交易银行发展创新的最强助力。国际大型银行普遍认为金融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均在以开放、积极的态度推进各项技术革新,加强技术储备。其中有两个趋势值得关注:一是这些国际领先的金融同业正在努力克服自己内部开发一切的惯性思维,积极尝试与外部科技力量开展合作、共同开发;二是这些大型机构都在致力于引领行业创新,并主导业内外合作与新规则制定。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作者:鲁晓琳 胡婕

上一篇:年终总结的写法下一篇:菜鸟的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