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期末论文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货币银行学期末论文(精选8篇)

货币银行学期末论文 篇1

2金银复本位制度含义:指国家法律规定用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币材料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度类型:①金币本位制②金块本位制③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典型形式 信用关系产生的三要素:①债权债务关系双方②一定的时间间隔③信用工具.商业信用: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的形态提供的信用。特点:①必须与商品交易结合在一起,是信用的借贷,也是商品的买卖。②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生产或经营者③商 品信用直接受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④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分散性的特点。作用:①促进经济增长②调剂企业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交易成本③商业信用的合同化,使自发的、分散的商业信用有序可循,有利于银行信用参与和支持商业信用,强化市场经济秩序。局限性:①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②商业信用收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银行信用的特点:①广泛性②间接性③综合性④创造性⑤稳定性

消费信用: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满足其消费需要的信用,提供的对象可以是商品,货币,也可以是劳务。方式:①赊销②分期付款购买③消费贷款。作用:①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②调节消费③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信用工具的特征:①偿还性②流动性③收益性④风险性

衍生性信用工具:①金融期货,是一份双方签署的在将来某一时间按约定的条件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商品的合约。②金融期权,是一种赋予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或执行价格买进卖出一定数量某种指定金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③互换,是一种经双方商定在一定时间后彼此交换支付的金融工具。④远期利率协议,是在浮动利率债务市场上,俩个当事人对一定期限后将要支付的浮动利率约定一个协议利率,到期时根据当时的市场利率与协议利率的差别,由当事人的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利率的差额。

利率的种类:①市场利率、官定利率与公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指按照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利率。官定利率,又称法定利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分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定利率是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所确定的利率,对其会员银行具有约束性。②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③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④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⑤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⑥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①平均利润率,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②资金供求状况,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与普通商品的价格类似,普通商品的价格由商品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利率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与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③经济周期,社会再生产状况决定着借贷资金的供求,进而决定利率水平的高低。④通货膨胀预期,当人们预期通货膨胀将持续一段时间,资金预期的实际价值 将会遭受损失时,为了避免损失,资金供给者往往会选择不动产来抵御通货膨胀,导致资金供给减少。⑤货币政策⑥国际利率水平

货币市场:属于短期资金市场,一般指一年以下期限的资金借贷及有价证券的交易市场。如短期银行借款市场及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可转让存单市场等

资本市场:属于中长期资金市场,一般指一年以上期限的资金借贷及有价证券的交易市场。如国家中长期贷款市场及国家公债、公司债券、股票、抵押契约等交易市场

金融市场的功能:①调剂资本余缺,便利筹集与投资②提高资本效率③促进资本流动,调节国民经济④有利于金融机构资产经营⑤有利于市场化方式实施货币政策。

货币市场结构及其内容:①同业拆借市场,也称同业拆放市场,它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间为解决短期资金的余缺而相互调剂融通的市场②票据市场,指商业票据的承兑、抵押和贴现等活动所形成的市场③国库券市场,指国库券的发行、转让、贴现及偿还等所形成的市场④大额存单市场,全称银行大面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单市场,是指大额存单的发行、转让等所形成的市场。这四个子市场构成货币市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议》成立的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宗旨是①为会员提供一个常设的国际货币机构,促进国际货币合作②促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以维持和提高就业水平和实际收入,发展各国生产能力③促进汇率的稳定和维持各国有秩序的外汇安排,以避免竞争性的货币贬值④协助建立各国间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并设法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⑤在临时性基础上和具有充分保障的条件下,为会员融通资金,使之在无需采取有损于本国及国际经济繁荣措施的情况下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⑥努力缩短和减轻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持续时间及程度。职能:①确立一套有关汇率的政策,与经常项目有关的支付以及货币的可兑现性问题上的行为准则②当成员纠正或避免其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应向其提供短期信用帮助③为会员在国际货币问题上进行磋商和协助提供场所。世界银行:WBG。

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①亚洲开发银行ADB②非洲开发银行AFDB③泛美开发银行IADB 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①中央银行②政策性银行:由政府设立,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非营利性金融机构。(Ⅰ国家开发银行:是指专门为经济开发提供长期投资性贷款的银行Ⅱ中国进出口银行:专门为本国商品进出口提供信贷及其相关服务的银行Ⅲ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专门向农业提供信贷及其相关金融服务的银行)③商业银行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①保险公司②证券公司③投资基金④信托投资公司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⑥金融租赁公司⑦财务公司⑧邮政储蓄机构⑨信用合作社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①银行业务全能化,近年来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比重上升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银行竞争加剧,使银行开拓新业务成为必要,金融管制放松使这样的要求成为可能,银行的经营观念改变为银行全能化提供理论依据②金融创新不断发展,金融工具的大量创新产生了很多新的金融机构并推动金融市场的各种创新,促进金融市场全方面发展③银行业务经营科技化,包括业务处理自动化、综合管理信息化、银行业务网络化④银行业务经营证券化,通过证券化,银行不仅可以很快的收回抵押贷款的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产风险,调整资产结构。⑤国际银行的并购与扩张风潮,经营风险加大,竞争加剧导致很多商业银行开始合并便于提高抗风险能力,扩宽业务范围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⑥注重市场营销,银行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金融需要,纷纷借鉴工商企业的营销机制。

商业银行的职能:①信用中介职能②支付中介职能③信用创造职能④金融服务职能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①单元银行制②总分行制③持股公司制④连锁银行制

商业银行的业务:①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③商业银行资产业务④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自有资本的功能:①保护性功能商业银行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存款,当银行资产遭受损失时,自有资本可以及时补充,保护存款人利益②经营性功能,自有资本是银行经营的初始资金来源,银行自有资本扣除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后的剩余资金可作为银行的营运资金,营运资金的多少和银行业务发展和盈利大小有一定影响③管理性功能,金融管理当局通过规定和调整自由资本的各种比率,限制银行任意扩张资产规模,实现对银行的监督管理

银行的资金来源:同业拆借②向中央银行借款③回购协议④欧洲货币市场借款⑤发行金融债券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①现金资产②贷款资产③证券投资业务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商业银行从事的你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狭义的表外业务(有风险)①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包括图标保证书、履约担保书、贷款担保

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票据)②承诺③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或有项目

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

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包括①结算业务②代理业务③信托业务④租赁业务⑤银行卡业务⑥信息咨询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特点:①高负债率②高风险性③监督管制的严格性

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①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②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③准中央银行制度④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性质:①XX是特殊的国家机关,按照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要求,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干预和调节经济活动。②XX是特殊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职能:①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履行中央银行全部职能的前提和基础②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成为最后的贷款人,同时岁商业银行进行管理③政府的银行,他代表政府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表政府管理财政收支以及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中央银行有那些资产业务?:①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②证券买卖业务③黄金和外汇业务(意义:利于稳定币值,稳定汇率)④其他资产业务

金融监管包括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

①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内容:Ⅰ市场准入的监管Ⅱ运作过程的监管Ⅲ市场退出的监管②金融市场的监管:Ⅰ依法进行持续监管,加强监督要依法进行,法律是监管的依据和基础Ⅱ自我管理和国家监管相结合③坚持信息公开的原则Ⅳ防止欺诈和操纵行为

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最初能吸收到的、能引起准备金相应增加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商业银行创造存款前提条件:①部分准备金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存款机构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以现金和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留有准备的制度。②非现金结算制度,可以使人们能够以开出支票的形式进行货币支付,银行之间的往来进行转账结算,不需要使用现金。

基础货币:又叫强力货币,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货币供给量是由:①中央银行②商业银行③社会公众三个群体共同决定的。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①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费雪认为影响物价的三个因素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交易量②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

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动机: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弗里德曼影响人们实际货币因素的四方面是①财富总额②财富构成③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④其他因素

货币均衡:从某一时期来看,货币供给量(MS)与货币需要量(Md)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现象,表现为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都能正常顺利进行,判别标志是:货币供求是物价水平是否基本稳定,因为物价水平能较好地放映货币供求关系的变动情况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①币值稳定②充分就业③经济增长④国际收支平衡;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①稳定币值和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②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③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标准:①相关性②可测性③可控性④抗干扰性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①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存款货币银行按照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由自存准备和法定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到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组成②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③公开市场,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的行为,通过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改变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影响货币供给量。

选择性货币政策:①证券市场信用控制②不动产信用控制③消费者信用控制④优惠利率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上涨,上涨状态是持续的,价格总水平明显上升。爬行式(2%-3%)温和奔腾,恶性通货膨胀。成因:需求拉上,成本推进供求混合型和结构性。治理:①需求政策②收入政策③供给政策④结构调整政策。

通货紧缩:物价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下降随之是经济衰退。治理:①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③增加需求改善供给结构

金融抑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市场机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类型单调、金融机构单一过多的金融管制和金融效率低下等现象。

金融创新:金融业为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制度安排、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的方面进行创新。

货币银行学期末论文 篇2

一、货币供给中的教学难点

在长期的《货币银行学》教学实践中, 通过问卷调查、课后交流、作业和考试等手段, 我们发现在货币供给教学中, 授课对象经常遇到的典型疑难问题有这样一些:存款派生模型比较抽象, 授课对象对存款派生模型无限派生的假定难以理解, 通过T型账户阐述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也比较难理解;存款派生模型和货币供给模型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基础货币的本质难以把握。比如授课对象有这样的疑问:基础货币是货币供给的源泉, 但基础货币的三个组成部分 (法定存款准备金、流通中现金和超额存款准备) 中只有超额存款准备金具有存款派生的能力, 这是否存在矛盾;对乔顿模型理解存在偏差。比如授课对象有这样的疑问: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但是当商业银行通过再贴现或公开市场业务获得资金时,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将提高, 而货币供应量将增加, 这是否存在矛盾。

经过梳理, 我们认为存在这些疑惑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解不清, 通过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可以使得货币供给中的有关概念和理论更加清晰地展现给授课对象, 以改善教学效果。

二、当前《货币银行学》课程货币供给的常见的讲授方法

目前国内《货币银行学》教学主要沿袭中国人民大学黄达教授开创的体系, 货币供给教学主要围绕存款派生模型和乔顿模型展开。中央财经大学的《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中第十八章货币供给安排了这样几个部分: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 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的创造, 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 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中国人民大学《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中则将有关内容分为两章。在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中包括这些内容: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存款货币的创造,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在第十四章货币供给中安排了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超额”货币及其所反映的规律这几个部分。上海财经大学的《货币银行学》教学中, 第十一章货币供给是按这样的顺序展开的:货币的定义, 货币总量及其构成, 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与多倍收缩, 乔顿模型,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理论。

上述安排代表了国内《货币银行学》主流的讲授思路。可以看出来讲授内容差别并不大, 但是讲授顺序安排则有较大区别。而我们认为具体的讲授顺序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本文认为货币供给教学可以按下述顺序展开阐述:货币口径, T型账户与银行资产负债表, 存款派生模型, 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 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下一部分具体讨论这样安排的原因, 并对每一环节的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展开讨论。

三、教学难点分析及教学方法的设计

1. 货币口径。

对货币不同口径的准确理解直接关系到对存款派生和货币供给模型的理解, 因此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对货币供给理论的讲授作知识准备。按照一般的《货币银行学》体系, 货币口径的教学可能已经在“货币”一章完成。但本文认为有必要在货币供给理论之前安排货币口径的讲授或者回顾, 原因有二:第一, 在讲授完信用、利息、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等章后再阐述按照流动性的大小加以区别的不同货币口径更容易为授课对象接受;第二, 从讲授时间上看更靠近货币供给理论, 授课对象可以带着对货币口径的深刻的印象开始学习货币供给理论。

2. T型账户与银行资产负债表。

本教学环节要借助T型账户解释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对它们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这些业务包括:中央银行通过买卖证券等资产改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和还款, 两个商业银行通过在中央银行的账户转移资金, 商业银行发放和收回贷款, 商业银行向非银行公众购买和出售证券。

安排这一环节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由于《会计学原理》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 《货币银行学》通常在第二学年以后开设, 授课对象对会计基础知识已有陌生感, 而且《会计学原理》的视角和《银行会计》的视角不同, 如果授课对象没有学习过《银行会计》课程, 它们对于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可能缺乏准确的理解。虽然在一般的《货币银行学》教学安排中, 在“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两章已经讲授过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然而在货币供给部分中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回顾仍然十分重要。另一方面, 如果在讲授存款派生时才开始通过T型账户解释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 授课对象就会不断地转移精力去理解T型账户的变化。如果在这一环节另花时间先把这方面问题提前解决, 则在后面教学中授课对象就可以集中注意力分析存款派生问题。

3. 存款派生模型。

在某些《货币银行学》讲授体系中, 存款派生模型与货币供给是分开讲授的, 比如黄达的《货币银行学》和人民大学精品课程《货币银行学》, 然而本文认为把存款派生模型和货币供给模型都放在货币供给这一章讨论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

另外, 本节的教学中还应当强调这几个知识点。

新增存款准备金的来源。存款派生模型的教学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增加开始, 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增加方式有若干种方式。对于初学者而言, 教学中选取哪一种存款准备金增加方式会影响到后续内容的讲授效果。

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 (1998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采用了美联储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和从商业银行手中购买政府债券这两种途径向银行体系提供追加的储备。中国人民大学《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则首先说明“‘原始存款’的来源可以是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可以是客户收到中央银行的支票——比如由国库开出的拨款支票——并委托自己的往来银行收款;也可能是客户向存款货币银行出售外汇并形成存款, 而银行把外汇售与中央银行并形成准备存款, 等等”, 接着则假设A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 客户甲委托A银行收款, 开始描述存款派生过程。劳埃德·托马斯的《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1999年, 机械工业出版社) 则假设某人在沉船上发现了一批美元现金然后存入银行。黄达的《货币银行学》中以“某人将一笔资金存入银行”开始描述存款派生过程。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的讲授方式有其显著的优点:第一, 和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紧密联系, 有助于后续学习;而且区分了中央银行两种不同的提供储备 (存款准备金) 的方式, 并通过T型账户分析展现两种方式的不同和相同之处;第二, 明确讲述了存款准备金增加的原因, 避免了授课对象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客户甲会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第三, 米什金的讲授方式从派生的源头开始描述存款派生的过程, 而其他讲授方式事实是从存款派生的某一环节开始描述, 授课对象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比如“存入银行的那笔资金是从哪里来的?”。而如果按劳埃德·托马斯的描述方法, 又似乎在暗示存款派生的起始不过是一个偶然事件——从沉船中发现了一笔现金。第四, 米什金的方式有利于表达存款派生的源头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 其他方式则容易误导授课对象, 使其认为:我可以决定是否把一笔资金存入银行, 从而带来“原始存款”。事实上, 这笔要存入银行的货币的来源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中央银行。

然而米什金的讲授方式也有个问题, 国内教材普遍作为重要知识点阐述的“原始存款”、“派生存款”难以解释清楚。所谓原始存款, 无非就是和商业银行的新增超额存款准备金这笔资产相对应的负债。而如果按照米什金的讲授方式: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购买证券, 则商业银行与这笔资产相对应的负债是原来持有的证券对应的负债;或者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 则对应的负债则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这两种情况在教学中无法清晰地展现“原始存款”的概念 (实际上, 米什金的教材中没有提到原始存款的概念, 而是将称作“银行体系储备额的变动”) 。

本文认为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分两个步骤讲授存款派生理论:首先从某人存入一笔存款开始, 阐述所谓“原始存款”会逐步被派生, 创造出更多的存款货币;然后按照米什金的方式说明中央银行投放货币的情况, 并说明“某人存入一笔存款”这样的情形只是完整的存款派生过程中的一部分, 这笔要存入银行的货币的来源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中央银行。这样的安排兼顾了各种讲授方法的优点, 逻辑上更为合理、连贯。授课对象可以清楚地把握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再到社会公众的存款多倍创造的过程, 避免其它讲授方法给授课对象可能带来的一些困扰。

此外, 部分授课对象可能对于无限派生感到无法接受, 教师有必要指出, 存款派生模型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相关变量之间的联系, 而不是为了测算存款货币的数量多少, 因此做了合理的简化和抽象。

4. 货币供给模型。

(1) 货币供给的“机械论”及教学中的问题。存款派生的公式在通过T型账户的推导后, 可以比较容易地被理解和掌握, 然而一般的《货币银行学》教学体系在从存款派生过渡到货币供给理论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逻辑上的断裂。因为基本上所有教材都是这样推导乔顿模型的:M=mB, 因为有M=C+D= (1+c) D和B=C+R+E= (c+r+e) D, 所以可以得到。以上有关符号都代表其在货币供给模型中的通常的意义。

这个推导过程事实上只是M=C+D, B=R+C, 等恒等式的变形, 或者说是货币供给的“机械论”。这种货币供给过程的描述方式最先是由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在1963年提出的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 与之本质上相同的还有卡甘模型, 而乔顿模型则进一步考虑了超额存款准备金等因素。

初学者在理解货币供给的“机械论”时往往有这几点疑问。第一, 在货币供应模型的这种推导过程中, 货币供应量似乎只是被人为地被拆成基础货币B和货币乘数m这两个因子, 而选择基础货币这个量的原因却并不清晰;第二, 基础货币中包含法定存款准备金、流通中现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但是其中只有超额存款准备金具有存款派生的能力, 为什么视基础货币为货币供给的源泉;第三, 货币供给的“机械论”的推导方式与存款派生模型有什么关系, 前面花费很大精力学习存款派生模型对于货币供给模型有何意义?

(2) 理解“基础货币”。首先, 我们选取一个存款派生理论中的典型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基础货币为什么被视为货币供给的源头。△R=100,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0%, 现金漏损率=10%, 容易得到表1。

根据上表可以容易地发现法定准备金变动额+超额准备金变动额+流通中现金变动额=50+25+25=100元, 恰好等于最初的准备金变动额100元, 这并非巧合, 也不是仅在存款派生可以无限进行的假定下才成立。事实上, 无论在存款派生过程的哪一个时点, 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的增加额之和都等于新增的原始存款。其中的原因非常清晰:因为在存款派生过程中, 新增超额存款准备金在派生过程中只能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变动额, 超额准备金变动额和流通中现金这三种形态, 而这三个部分之和正是基础货币, 因此基础货币增加额总是等于新增的超额准备金。整个派生过程是由新增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导致的, 所以存款派生和货币供给的源泉其实是新增超额存款准备金, 而这总是等于新增基础货币。

其次, 需要向授课对象解释, 抽象模型中的新增超额存款准备金在实践中是无法加以统计的, 因为银行发放贷款、存款人的提现等行为都会迅速地导致其转变成其他形态。相反基础货币的三个组成部分都是极易被中央银行统计的, 这正是经典货币供给模型把基础货币视作货币供给的源泉, 并把货币供应量视为基础货币与一个乘数 (货币乘数) 之积的原因。

(3) 从存款派生模型推导乔顿模型。授课中需要指出乔顿模型完全可以通过存款派生模型推导而得到, 也就是货币供给模型推导的“漏损法”。这种方法不同于货币供给的“机械论”通过恒等式的变形获得, 而是在存款派生模型的基础上推导而来:

因为在包含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和现金漏损的存款派生模型中有, 又因为所有新增存款准备金总是等于新增基础货币, 同时增量可以改写为存量, 所以有。根据货币的定义

5.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

(1) 准确理解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一个难点。授课对象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当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时, 派生能力将会下降, 货币供应量应该减少。但是当商业银行通过再贴现或公开市场业务获得资金时,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将提高, 而货币供应量将增加。这两种情况下是否存在矛盾?

产生这种疑惑的原因是对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没有理解准确, 因此讲授中必须特别加以分析: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将存款余额的一定比例存放于中央银行, 这部分资金只要贷放出去, 就可以派生出新的存款, 因而是具有派生能力的。但是商业银行出于某种考虑 (比如安全、流动性或能否盈利) 决定不贷放出去。如果商业银行决定保留更大比例的超额存款准备金, 存款派生能力当然会下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 。而在中央银行投放货币时,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账户上将会增加一笔资金, 表现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增加, 但是这种增加是暂时的, 商业银行将把这笔资金贷放出去, 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导致货币供应的增加。事实上前者是货币乘数的变化, 而后者是基础货币的变化。

(2) 强调货币供给模型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考察一个因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时, 教科书中的基本结论都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不改变的前提下作出的。比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时, 如果货币供给模型中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才能得到货币供给下降的结论。而如果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下降了, 则不一定得到这样的结论。教学中可以举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 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导致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 因此未必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减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未必如教科书所说是一剂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猛药”。

(3) 及时理解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常见的《货币银行学》体系中, 三大法宝一般在独立成章的“货币政策”部分具体展开, 但在本章货币供给模型推导完毕后完全可以初步讲解这三种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基本原理。讲授中侧重解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如何改变了存款派生能力, 从而影响货币乘数, 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如何通过改变基础货币而改变货币供应量。

6. 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

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般性理论应当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央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在这一部分有十分精彩的安排, 在其第十八章货币供给安排了第五节“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 主要包括:我国基础货币的构成, 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的变化及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商业银行再贴现与再贷款的数量变化, 外汇储备存量的变化, 我国的货币乘数,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这几个部分。这样的安排十分贴切地针对中国的货币供给影响因素的特征, 因此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 存款派生模型和货币供给模型是高度抽象的理论模型, 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宏观经济现象紧密结合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比如有必要特别注意对中央银行票据这种十分有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讨论。可以在基本理论讲授完毕后安排课后分组搜集资料进行研究, 并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课堂讨论, 教师可以事先给出一些思考题, 引导课外学习研究。

四、结论

本文对货币供给讲授环节提出以下建议:首先, 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尽量提前作好知识准备, 避免在讲授核心理论时分散授课对象的注意力。其次, 选择恰当的讲授顺序和讲授方式, 力求逻辑上的完整和统一, 帮助授课对象正确理解重要概念, 避免理解偏差。第三, 对于授课对象的任何疑惑都尽量做到有所说明, 教师可以提供较为高深的参考资料, 供学有余力者进一步研究。第四, 强调理论和我国宏观经济现象分析的结合, 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加深理解。

摘要:货币供给是《货币银行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文章从货币供给经典理论出发, 广泛借鉴主流货币银行学教材和著名高校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在货币供给部分的教学方法, 针对货币供给教学中的难点, 探索货币供给教学方法。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乔顿模型

参考文献

[1].陈观烈.陈观烈选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2].黄达.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3].杰格迪什.汉达.货币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劳埃德.托马斯.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5].米什金.货币金融学 (第四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6].米什金.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经济学 (英文原版第6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7].人民大学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网站, http://202.112.126.159/jpkc/125011/default.htm

[8].西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网站, http://202.205.10.58/2004/swufe001/index.htm

[9].中央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网站, http://www.cufe.edu.cn/jgsz/jingpin/index.htm

货币银行学期末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货币银行学;教学分析

一、《货币银行学》课程概述

《货币银行学》是基于货币流通的角度研究金融系统各方面的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该课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对有关金融范畴的理论论证。二是对金融的微观分析。三是对金融的宏观分析。随着金融对经济的作用日益增强,金融领域自身也在不断地创新,其对相关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二、高职《货币银行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没有区分高职与本科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实践中,高职和本科的教学内容雷同,相同的教学内容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忽视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不能配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实施教学,导致技术技能培养的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水平和效果参差不齐,影响了该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使理论教学处于尴尬的地位,更无从谈起提高高职学生经济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货币银行学》是专业基础理论课,大部分内容属于理论讲授,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有人将这种教学方式概括为:“老师念讲稿,学生记笔记,期末圈重点,考前突击背,考后就忘记。”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容易造成学生“讲理论头头是道,做实务一筹莫展”的怪现象。

(三)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真实、公正的考查。目前,高职《货币银行学》是选修考查课,考核一般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在实践中一般采取专业必修课考试的模式,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试题难度较小,在书上都能找到现成的答案,许多学生即使平时不努力学习,只要把教师考前给学生划定的考试范围死记硬背,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一方面无法考核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和应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建议

(一)体系全面、深浅适度。一方面,《货币银行学》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广度上确保课程体系的全面性。一般而言,其课程内容应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息、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求与均衡、货币政策、国际金融、金融与经济发展等十个部分,以让学生对货币银行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深度上要注意深浅适度。要照顾到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特别是要明确非金融类专业学生由于不以在金融领域从业为就业导向,其学习本门课程在目的定位上与金融类专业必然存在差异。

(二)案例教学、提升趣味。高职院校旨在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货币银行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断积累行业知识及经验,耳濡目染养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思维习惯,从案例中学习到要成为合格的社会应用型专业人才所必需的职业素质及技能,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应用型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快学生的专业化、社会化培养进程。

(三)实践教学、注重应用。《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如下三种形式:一是查验性实践。如组织到商业银行营业部规场开展对银行客户和银行从业人员的调查访问,观察商业银行所在的经营场所及其内在设施,了解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种类与具体流程。二是参与性实践。在给定利率及还款期限的前提下计算房地产市场抵押贷款的还款额,具体参与个人理财实践等。三是辨析性实践。如以中国人民银行在去年连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及银行存贷利率为例进行讨论并预测央行的后续行为,将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分组并赋予小组课下讨论、课堂上讲演的责任,并由此展开小组间的讨论、最后形成相对一致的看法及结论。

(四)考核改革、强化实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其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基本宗旨,因此,培养过程中必须重点设计基于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应降低期末考试在全部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例,增加各章节日常理论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一方面,实践教学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应该提高到与理论考核成绩占比大体相当甚至更高的水平上来,以真正强化培养学生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其次要改革考核的具体方式,将课堂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课堂提问、课后习题、小组讨论、实践教学报告、虚拟实训考核、实战(如股票实盘)绩效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多个维度、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更加科学和更有针对性的考核。

参考文献:

货币银行学期末论文 篇4

货币层次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货币的流动性 B.货币的购买力 C.货币的形态 D.货币的作用 7.第27题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如下哪一项紧密相联的。()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 9.第29题

一般而言,物价水平年平均上涨率不超过3%的是()。A.爬行通货膨胀 B.严重的通货膨胀 C.恶性通货膨胀 D.奔腾式通货膨胀 12.第46题

根据现代货币定义,货币就是指()。

A.现钞

B.现钞和各种信用工具 C.股票 D.债券

9.第34题

下列各项,哪一项属于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和主体?()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保险公司 D.政策性银行 10.第35题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A.差别利率 B.实际利率 C.公定利率 D.基准利率 12.第37题

中央银行产生的时间与商业银行相比,()商业银行。

A.早于 B.晚于 C.同时 D.依赖于 4.第13题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属于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所具有的特征。()A.必须是足值的铸币,实际价值要与名义价值相一致 B.具有无限法偿的效力

C.不可以自由铸造,由国家垄断铸造 D.可以自由铸造与流通 5.第15题

中央银行最早和最基本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政策 D.不动产信用控制 11.第38题

国家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下列利率中的哪一种?()A.实际利率 B.市场利率 C.公定利率 D.官定利率 5.第31题

一般情况下,利率以()为最高界限。A.物价

B.平均利润率 C.股市收益 D.国际利率水平9.第39题

我国现在的金融监管体系,是一种()。A.单一全能型监管体系

B.多重管理机构的分业监管体系 C.金融机构相互的监管体系 D.行业协会为主的监管体系 10.第44题

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采用()。A.单一型 B.复合型 C.跨国型

D.准中央银行型 12.第57题

下列机构中属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是:

A.中国人民银行 B.保险公司 C.国家开发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第14题

下列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中,属于公众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是(C)A.法定存款准备率 B.超额准备金率 C.现金漏损率 D.财政赤字 4.第15题

商业信用最主要表现在(B)

A.消费中的分期付款

B.企业之间在销售商品时的赊销和预付形式 C.以货币形式的贷款 D.政府之间的借贷 5.第19题

下列哪一项属于货币市场金融工具的特点。(D)

A.期限长 B.流动性较弱 C.风险较大 D.流动性较强 6.第20题

能够反映各种商品价格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的通货膨胀度量指标是(D)。A.消费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生活费用指数

D.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10.第37题

下列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中,属于政府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是(C)A.超额准备金率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财政赤字 D.现金漏损率 11.第39题

中央银行在经济衰退时,一般会通过(B)法定准备率刺激经济增长。A.调高 B.降低 C.不改变 D.取消

13.第51题

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哪一种的政策效果最为猛烈。(B)

A.公开市场业务政策

B.法定存款准备率的政策 C.再贴现政策

D.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1.第8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中的 M0 是指()。A.企业活期存款 B.流通中的现金 C.居民储蓄存款 D.外币存款 2.第9题

企业和个人的货币需求总体上受制约于下列哪一项?()A.社会总需求 B.货币总供给 C.货币总需求 D.社会总供给 3.第14题

下列中央银行的行为和服务中,体现其银行的银行的职能是()。A.代理国库

B.对政府提供信贷

C.集中商业银行存款准备 D.发行货币 4.第15题

能够反映各种商品价格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的通货膨胀度量指标是()。A.消费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生活费用指数

D.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5.第16题

通货膨胀最典型的特征是:()

A.个别商品和劳务价格的上涨 B.物价短时间的上涨 C.工资与物价同时上涨 D.物价持续普遍上涨 6.第17题

长期利率是指信用期长于())年的信用行为中的利率。A.1年 B.2年 C.3年 D.5年

7.第28题

人民币制度是下列哪一种货币制度。()

A.金本位货币制度

B.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C.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D.金汇兑本位制度 8.第29题

可以直接增减流通中现金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 D.存款准备率 9.第30题

2011年12月5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21.5%下调为21%,由此开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逐渐下调的过程,这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逐渐向()方向转变。A.从紧的货币政策 B.松的货币政策 C.稳定的货币政策 D.上升的货币政策 10.第37题

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具体职责的是()。

A.发行人民币

B.给企业发放贷款 C.经理国库 D.审批金融机构 11.第38题

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是()。A.公开市场业务 B.消费者信用控制 C.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D.再贴现政策 12.第46题

中国中央银行是采用下列哪一种制度?()

A.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 B.单一型中央银行制 C.联合型中央银行制 D.准中央银行制度 13.第47题

在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情况下,一般会导致:()A.通货紧缩 B.通货膨胀 C.物价不变 D.需求减少 2.第7题

世界上第一家真正发挥作用的中央银行是(A)。A.英格兰银行

B.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C.荷兰银行 D.德意志银行 5.第10题

下列哪一项,比较准确描述了实际货币供给的概念?(B)

A.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

B.剔除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C.不考虑利率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 D.考虑利率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 6.第26题

实行准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与地区,一般具有如下哪项特征。(A.一些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大国或地区 B.一些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小国或地区 C.比较封闭的国家或地区 D.组成货币联盟的国家或地区 8.第28题

B)从组织形式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实行下列哪一种制度?(B)A.单元银行制度 B.总分行制度 C.代理行制度

D.银行控股公司制度 9.第29题

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间接信用控制政策的是(D)。A.公开市场业务 B.消费者信用控制 C.信用配额 D.道义劝告 10.第30题

货币政策内部时滞是指(C)

A.金融部门对政策措施反应的时间 B.决策之后采取行动需要的时间

C.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 D.政策实施到政策效果实现的时间 11.第46题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属于基础货币。(A)

A.流通中的现金 B.政府债券 C.证券

D.企业债券 12.第47题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D)。A.差别利率 B.实际利率 C.公定利率 D.基准利率 13.第48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格局构成的?(B)

A.货币当局 B.财政部 C.商业银行 D.保险公司 1.第14题

认为通货膨胀对产出和经济成长既无正效应也无负效应的理论,可以称为()。A.促进论 B.促退论 C.中性论 D.无害论 4.第17题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如下哪一项紧密相联的。()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 5.第20题

长期资金市场又称为()。

A.初级市场 B.货币市场 C.资本市场 D.次级市场 7.第38题

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放款能力来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公开市场业务 B.存款准备率 C.再贴现率 D.流动性比率 9.第54题

下列哪一项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A.流通中的现金 B.证券

C.政府债券 D.放款

10.第55题

个人储蓄存款属于我国现阶段所公布的货币层次的()。

A.M0 B.M1 C.M2 D.M3 11.第56题

日率习惯叫“拆息”,是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以本金的()表示。A.十分之几 B.百分之几 C.千分之几 D.万分之几 15.第60题

短期利率是指如下哪一种信用行为中的利率。()A.1年以下 B.2年以下 C.半年以下 D.3年以下 56.第3题

20.第19题

结构型通货膨胀主要有下列哪几种情况?(ABC)A.需求结构转移型 B.部门差异型 C.外部输入型 D.强制储蓄型 23.第36题

我国债券的种类,按发行人分主要有(ABD)A.政府债券 B.企业债券 C.个人债券 D.金融债券 24.第37题

对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是(ABCD)。A.货币的供给决定了一定时期的与社会总需求 B.社会总需求决定社会总供给

C.社会总供给决定了货币的总需求 D.货币的需求决定货币的供给 25.第38题

商业银行自有资本的构成主要有:(ABCD)A.资本金 B.盈余 C.准备金

D.未分配利润 26.第54题

专业银行 的类型主要有:(ABC)

A.储蓄银行 B.投资银行 C.抵押银行 D.开发银行 28.第56题

下列哪些选项是影响货币乘数大小的因素。(BCD)A.货币需求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超额准备金率 D.现金漏损率 20.第28题

互换合约主要有:(AB)

A.货币互换 B.利率互换 C.股票互换 D.商品互换 21.第47题

下列各种形式中,哪些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范畴(ABCD)? A.清偿债务 B.支付租金 C.缴纳赋税 D.支付工资 25.第51题

度量通货膨胀的程度,主要采取的指标有:(ABC)。A.消费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D.零售商品物价指数 26.第52题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ABC)A.没有商品交易的企业之间不可能发生信用活动 B.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 C.信用关系的环节多,容易导致债务危机 D.不能缓解企业再生产中货币资金不足的压力 28.第54题

利息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

A.是衡量利息数量大小的尺度 B.体现了生息资本增殖的程度

C.是中央银行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 D.减轻企业负担 30.第56题

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有:(ABCD)A.向商业银行的贴现与放款

B.直接认购政府债券;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 C.收兑黄金 D.收兑外汇 20.第46题

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的存在,利率可分为(CD)。

A.浮动利率 B.一般利率 C.名义利率 D.实际利率 22.第48题

根据马克思关于货币本质的论述,如下哪些命题是正确的?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货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

C.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货币仅仅是一种符号 23.第49题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的职能主要体现在(ABC)。A.代理国库

B.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 C.保管外汇和黄金 D.组织全国的清算 25.第51题

金融工具收益率的主要计算方法有:(ABC)A.名义收益率 B.即期收益率 C.平均收益率

ABC)(D.实际收益率 28.第57题

下列各项,哪些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ACD)A.盈利性 B.流通性 C.流动性 D.安全性 29.第58题

国际信用中,政府间信用的特点是:(ABC)A.通常用于非生产性支出 B.利率较低 C.期限较长

D.通常用于某个商业项目支出 20.第20题

下列情况哪些体现了通货紧缩的特征?(BCD)A.货币贬值

B.物价持续下跌

C.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D.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经济全面衰退 21.第21题

结构型通货膨胀主要有下列哪几种情况?(ABC)

A.需求结构转移型 B.部门差异型 C.外部输入型 D.强制储蓄型 27.第48题

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可以归结为下列哪些原因。(AC)A.工资推进 B.价格推进 C.利润推进 D.结构调整 28.第49题

下列各项,属于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有(ABCD)。A.信托投资公司 B.证券公司 C.财务公司

D.邮政储蓄机构 29.第50题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ABCD)

A.交易对象 B.交易主体 C.金融工具 D.交易价格 17.第7题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进行直接控制时,通常采用下列哪些手段?ABCD)(A.信用配额

B.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 C.直接干预

D.规定存贷款利率高限 18.第8题

下列哪些情况体现了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ABC)A.实际财富持有者得利,货币财富持有者受损 B.固定收入者吃亏,浮动收入者得利 C.债务人得利,债权人吃亏 D.债务人吃亏,债权人得利 23.第32题

中央银行的“银行的银行”的职能主要体现在(ACD)。

A.集中存款准备 B.代理国库

C.最终的贷款人 D.组织全国的清算 25.第41题

中央银行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进行调节时,通常采用下列哪些措施?A.消费者信用控制

B.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 C.不动产信用控制 D.优惠利率 26.第42题

实现货币均衡主要条件有:(ABC)

A.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科学、合理 B.财政收支平衡 C.合理的产业结构 D.没有通货膨胀 28.第47题

根据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D)。A.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D.价值尺度 29.第58题

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单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ABCD)A.经营对象不同 B.经营内容不同

C.经营关系与活动原则不同 D.经营风险及影响程度不同 30.第59题

我国债券的种类,按发行人分主要有(ABD)A.政府债券 B.企业债券 C.个人债券 D.金融债券

ABCD)(19.第34题

按金融交易的交割时间的不同,可以把金融市场划分为(AC)。A.现货市场 B.货币市场 C.期货市场 D.证券市场 21.第36题

金融机构体系,按照金融机构业务所辖的地理范围可划分为:(CD)A.商业性金融机构 B.政策性金融机构 C.国内金融机构 D.国际金融机构 22.第39题

通货膨胀按照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分类,可以划分为:(BC)A.温和式通货膨胀 B.公开型通货膨胀

C.隐蔽型(抑制型)通货膨胀 D.奔腾式通货膨胀 23.第40题

度量通货膨胀的程度,主要采取的指标有:(ABC)。A.消费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D.零售商品物价指数 24.第41题

下列各项,哪些是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ABCD)A.贴现 B.现金资产 C.贷款 D.证券投资 25.第42题

金融市场包括了如下哪几层涵义:(ABC)

A.是金融资产进行交易的有形或无形的场所

B.反映了金融资产的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所形成的供求关系 C.包含了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机制 D.是决定货币制度的基础 26.第43题

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主要有:(ABCD)。A.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性

B.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C.有利于进行经常性、连续性操作 D.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 27.第44题

利息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A.是衡量利息数量大小的尺度 B.体现了生息资本增殖的程度

C.是中央银行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 D.减轻企业负担 28.第45题

商业银行自有资本的构成主要有:(ABCD)

A.资本金 B.盈余 C.准备金

D.未分配利润 29.第46题

从货币需求主体的角度看,可以把货币需求划分为:(AB)A.微观货币需求 B.宏观货币需求 C.个人货币需求 D.国家货币需求 16.第14题

金本位制主要有如下哪些类型?(ACD)

A.金币本位制 B.平行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7.第15题

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单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ABCD)

A.经营对象不同 B.经营内容不同

C.经营关系与活动原则不同 D.经营风险及影响程度不同 18.第16题

根据马克思关于货币本质的论述,如下哪些命题是正确的?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货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

C.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货币仅仅是一种符号 19.第17题

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主要有:(ABCD)。

A.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性

B.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C.有利于进行经常性、连续性操作 D.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 21.第34题

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变动划分,可将利率划分为(AC)。A.浮动利率 B.基准利率 C.固定利率 D.市场利率

ABC)(23.第36题

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种类有:(ABCD)

A.远期合约 B.期货合约 C.期权合约 D.互换合约 24.第37题

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可以归结为下列哪些原因。(AC)A.工资推进 B.价格推进 C.利润推进 D.结构调整 25.第38题

国际信用中,政府间信用的特点是:(ABC)A.通常用于非生产性支出 B.利率较低 C.期限较长

D.通常用于某个商业项目支出 26.第55题

根据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D)。

A.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D.价值尺度 27.第56题

按照金融机构的业务性质来划分,金融机构体系可划分为:(AB)A.商业性金融机构 B.政策性金融机构 C.银行性金融机构 D.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28.第57题

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有:(ABCD)

A.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

B.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 C.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D.提供金融服务 30.第59题

商业银行自有资本的构成主要有:(ABCD)A.资本金 B.盈余 C.准备金

D.未分配利润

34.第19题

所谓通货膨胀促进论是指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正确 35.第20题 货币乘数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关系,法定存款准备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正确

36.第31题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中,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关系,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错误 37.第39题

中央银行可以运用法定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错误 38.第48题

中央银行实施再贴现政策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错误 39.第56题

负利率是指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正确 40.第57题

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严格实行分业经营的限制。错误 41.第6题

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影响的货币存量。正确 31.第11题

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金属铸币。错误 32.第12题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当时所实际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错误 33.第13题

通货膨胀只在不兑换的纸币流通条件下才有可能,金属货币制度下不可能有持续的物价上涨。正确 34.第31题

金融市场结构多样化是一国金融发达程度及制度选择取向的重要标志。正确 36.第33题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绝对相等的一种状态。错误 37.第50题

在纸币流通制度下,每个国家的货币都可以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错误 38.第51题

纸币之所以能成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错误 39.第53题

卖方信贷属于出口信贷,买方信贷属于进口信贷。错误 40.第54题

金融市场就是指有固定的交易场所,交易活动要遵循交易所制定的管理制度的市场。()错误

32.第22题

在通货紧缩情况下,会伴随物价的持续下跌,所以对经济增长主要起促进作用。错误

33.第23题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实行100%准备金制度。()错误 36.第26题

商业信用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错误 39.第29题

职能分工型银行是指法律限定不同银行必须分门别类从事各自特定的业务。正确 33.第16题

专业银行就是商业银行的另一种名称。错误 40.第57题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正确 35.第41题

使用GDP平减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的优点在于其能度量各种商品价格变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正确 36.第42题 一般说来通货膨胀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错误 37.第43题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实行现金结算制度。()错误 33.第20题

信托业务由于能够使商业银行获利,所以是资产业务。()错误 35.第22题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当时所实际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错误 39.第44题

政策性银行也称政策性专业银行,不以盈利为目标。()正确 38.第44题

42.第7题

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来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43.第10题

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化身而保存起来时,执行的是(贮藏手段)的职能。44.第11题

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45.第12题

次级市场也称(流通市场),是已上市的旧的金融工具买卖转让的市场。46.第13题

商业信用是指以工商业企业为主体、以(商品的购销)为存在形式的借贷行为。47.第26题

利息率一般情况下大于零,小于(平均利润率)。48.第27题

参与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建立一个跨国的、区域性的中央银行,各成员国内部不再设立完全意义上的中央银行的制度是(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49.第35题

目前各国金融体系的一般构成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专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50.第36题

货币需求是需求欲望与(需求能力)的统一。51.第43题

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是(同方向)方向变动的关系。52.第44题

信托投资公司是一种以(受托人)的身份,代人理财的金融机构。53.第45题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政策开始制定到政策目标(最终实现)所经过的时间。54.第52题

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55.第53题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

41.第1题

工资—价格螺旋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是()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42.第3题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43.第4题

财务公司是(产业与金融)相结合的经济实体,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企业。44.第5题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再贴现和贷款)对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45.第6题

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称为(政策性)银行 46.第21题

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48.第23题

在借贷市场上,借贷资金的交易“价格”就是(利率)。49.第24题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区别在于是否剔除(物价)的影响。50.第25题

国内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市场的活动范围限于(本国领土)之内的金融市场。51.第41题

三大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也称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52.第42题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流通手段)职能。54.第44题

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称(金融机构)。55.第45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与货币非均衡的实现过程都离不开(利率)的作用。46.第6题

金融衍生工具中的互换合约:也称为(掉期)。49.第9题

再贴现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也随之提高 50.第10题

信用活动双方所形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以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任)为基础。.52.第12题

如果通货膨胀未被经济主体预见到,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的物价上升,这称为(非预期性)通货膨胀。55.第19题

货币政策一般包括三个内容: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和预期达到的效果。45.第17题

可以经营一切银行的业务,包括各种期限、不同种类的存贷款业务以及全面的证券业务的银行,称为(全能型)型银行 46.第18题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筹建、设立、经营等进入金融市场的监管称为(市场准入监管)。

48.第27题

存款准备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降低。51.第48题

金融机构是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通常以一定量的(自有资金)为资本从事经营活动,52.第49题

商业信用是指以工商业企业为主体、以(商品的购销)为存在形式的借贷行为。53.第52题

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的政策,称为(消费者信用控制)政策。55.第54题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政策开始制定到政策目标(最终实现)所经过的时间。47.第7题

恶性通货膨胀亦称超级通货膨胀,指物价上涨特别猛烈,且呈加速趋势,开始成倍的增长。一般物价上涨率在(50%)以上。50.第14题

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主要体现在(垄断)货币的发行权。55.第37题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市场的活动范围超出了(国界),其范围可以是某一区域性的,如中东、欧洲等,也可以是全球性市场。46.第6题

对通货膨胀现象有一个形象比喻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这种形象比喻主要是指(需求拉上型)型通货膨胀。52.第42题

汽车金融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为中国境内的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原始存款

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57.第34题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指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商业银行的体系结构以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各类银行、金融机构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

58.第42题 无限法偿能力

所谓的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的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59.第51题 消费信用

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60.第60题 窗口指导

窗口指导是 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物价的变化趋势、金融市场的动向、货币政策的要求等,对银行的贷款重点和贷款规模进行指导,如在金融紧缩时期,对贷款增加设置上限等。

56.第19题 隐蔽型通货膨胀

指政府通过计划控制和行政管制手段来抑制物价上涨,使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通货膨胀不以明显的价格水平上涨表现出来,而是通过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和商品短缺等形式表现。

57.第20题 再贴现政策

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再贴现对中央银行而言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而言则是出让已经贴现的票据,获得一定的资金,解决暂时的资金短缺问题。

58.第39题 派生存款

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伸出来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59.第40题 消费者价格指数 根据居民消费的代表性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波动状况编制的,主要反映与居民消费相关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

60.第60题

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

指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56.第48题 期货市场

是款项和证券的交割放在成交后的某一约定时间进行,如1个月、2个月、3个月或半年。期货市场是以标准化的合约为交易对象的。

57.第49题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基期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包括了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格变化。

58.第50题 国家信用

是以国家作为主体进行借贷活动的信用形式。

56.第25题 本位货币

本位货币又称“主币”,按照法定的货币单位制造的货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本位币的最小规格为1个货币单位。

60.第60题 银行汇票

是由企业单位或个人将款项交存开户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持往异地采购商品时办理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56.第18题

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

指一个国家没有专门的中央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于一身。

58.第22题 基准利率

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当基准利率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56.第31题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合称。

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

60.第60题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银行学 篇5

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基本职能)贮藏职能,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货币制度四要素:规定货币币材,确定货币单位,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流通程

序,建立准备制度。

3.信用的基本要素:信用主体,客体,内容,时间间隔,信用载体。

4.信用的特征:①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②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③价值单方面的转移,④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5.信用工具的特点:偿还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行。

6.利率变化的因素:国际利率,平均利润率,国家经济政策,社会再生产状,物价资金供

求状况。

7.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调控经济

8.票据贴现与发放贷款的异同:同:两者都是银行资产业务,都是为客户融通资金

不同:资金流通性不同,利息收取时间不同,利息率不同资金使用范围不同,债务债权的关系人不同,资金规模和期限不同

9.央行的职能:①按社会经济地位划分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②按性质划分为调节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

二.名词解释

1.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2.信用: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3.流动性:信用工具迅速变现而不遭遇损失的能力。

4.贴现:持票人以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兑现,银行扣除自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给付

现现款以融资的行为。

5.基准利率:由国家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和调整,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利率,在市场经济国家主要指再贴现利率。

6.市场利率化:中央银行只控制基准利率,其他的由市场决定。

三.选择

1.劣币驱良币或雷格欣法则,实际价值大于名义价值为良币

2.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支柱和主体,是现代信用制度的中心

银行由简单的中介人发展成万能的垄断者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3.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首要职能,最能反映金融特征。

4.商业银行经营原则是盈利性(一切活动内在动力),安全性和流动性。

5.负责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其他业务的基础。

6.商业银行最大特点是可以接受活期存款。

7.2012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发行股票筹集股份资本。

8.中央银行是一国的金融体系核心。

货币银行学论文 篇6

——通货膨胀时期的中国人民银行任务分析

内容摘要:2010年的物价飞涨让百姓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宏观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的红灯点亮了中国经济潜在的危机。在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将会采取哪些举措扭转不利局面,继续保持经济航母的稳定而高速发展呢?中国人民银行无疑是这一系列举措的舵手。从目前央行所实施的多项措施来看,包括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多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由此看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长远的角度讲,它的任务,也在这关键时期显得尤为艰巨„„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金融恐慌和通货膨胀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头疼的问题,跌宕起伏的经济加深了人们对于拥有强大控制力和可靠性的银行的需要,自此,中央银行便在世界广泛发展起来。由于各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实施干预经济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中央银行的角色变得愈发重要。到了21世纪,中央银行已经是世界经济走向的强大推动者,它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自本伊始,让老百姓深恶痛绝的物价飞涨就迎面给了我们一击,加之久病难医的房价调控问题,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已经完全暴露出来。针对通胀的严重影响,我国央行已经出台多种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轮番调控。可见,央行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它是在根据地银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1948年在石家庄成立,1949年随解放军进入北京并将总行设在北京。到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银行的职能,直属政务院,与财政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到了1982年7月,国务院宣布中国人民银行成为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的统一管理全国金融事务的国家机关,开始组建专门的中央银行体制的准备工作。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开始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开始发挥其在国家财政中的重要作用。而从1949年的国家银行到今天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有着不断更新的改变。这些新的变化进一步地强化了作为我国中央银行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可以说,中国人民银行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充当了宏观经济“舵手”的角色。因此,我们就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央行的任务与职能,从而认识当前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方向,并以此为依更好的据研究通货膨胀时期中国的出路。

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机关,其职能应从宏观调控作用及其业务活动中具体体现。传统上把中央银行的职能归纳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在通胀时期应承担的任务。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所谓“发行的银行”, 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 是国家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二是指中央银行必须以维护本国货币的正常流通与币值稳定为宗旨。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其自身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和稳定货币币值的基本保证。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 也为中央银行调节金融活动和全社会货币、信用总量, 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资金力量。因此, 具有“发行的银行” 这一基本职能是中央银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充分与必要条件。中央银行作为一国发行货币和创造信用货币的机构,在发行现钞、供给货币的同时, 必须履行保持货币币值稳定的重要职责, 将货币量和信贷规模控制在适当的水平, 使社会经济能正常运行与发展。

从我国来看,人民币现金的发行具体由中国人民银行设置的发行基金保管库执行。发行库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设总库, 下属分支行设分库和支库, 发行库中保管的是已印制好而未进入流通的人民币票券, 称为发行基金。商业银行及其基层行设业务库, 业务库保存的人民币现金是商业银行日常收付业务的备用金。为了避免业务库现金过多或不足带来的浪费和支付困难, 通常由上级行和同级中国人民银行为业务库核定库存限额。当商业银行的现金不足以支付时, 可以从本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存款账户的余额内提取现金, 提取的现金

由中国人民银行的发行库转移到商业银行的业务库, 意味着这部分现金进入流通领域。相反, 如商业银行收入的现金超过其业务库库存限额时, 则超过部分应自动送交中国人民银行, 向发行库回流, 意味着这部分现金退出流通领域。众所周知,通货膨胀是因为流通中的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从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升的现象。所以有人认为货币的供给失调一定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实不然。货币供给增长并非在任何时候都会主导通胀形势。当经济不在均衡增长状态时,经济形势变化是由货币需求主导的,只有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或者说经济处于偏热状态时,货币供给才会直接影响通货膨胀。可以说,通胀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过热的经济让中国的金融市场趋于失控的边缘,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已经难以发挥作用。所以,调节通胀不能只从浅显的货币供给与需求角度理解,而应当综合经济发展的多方原因和央行的其他职能予以认识。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所谓“银行的银行”, 其一, 是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 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其二, 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 存、贷、汇” 业务的特征;其三, 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的同时, 对其进行管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存款准备金。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通常以立法的形式, 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其吸收的存款按法定的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的“ 法定存款准备金” 账户, 成为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 并由中央银行集中统一管理。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的意义在于: 一方面确保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 从而保障存款人的资金安全, 以防止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因发生挤兑而倒闭。另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的上缴比率, 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和信用规模, 以达到控制总体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08年以来,我国央行加紧治理通货膨胀,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降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能够对当前房地产过热、房价过高起到抑制作用。因为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较高,一般占到60%左右。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首先,银行信贷总量相对减少,贷款更加谨慎,导致房地产商的资金链吃紧;其次,银行对个人消费性房贷信用也会紧缩,会压缩房贷需求市场,缓解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状况;再次,我国GDP及投资增速已有所减缓,主要行业的投资增速也有所回落,对于涉及行业极广、资金高度密集、投资回收期较长的房地产行业也有明显紧缩的效果。

(2)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时, 可通过再贴现或再贷款的方式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 中央银行则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的“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 起到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的作用。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极其重要的职能之一, 也确立了中央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央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作用体现在再贴现率上,调整再贴现率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治理通胀,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刘煜辉说:“再贴现利率,本来是一种惩罚式工具,也就是说当商业银行需要调节流动性的时候,要向央行付出的成本。”但现在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充裕,“这项惩罚式工具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从而成为央行调控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强有力工具。比如,上一年末央行公告,上调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升0.52个百分点至3.85%。同时上调再贴现利率,由1.80%上调至2.25%。这是两年来,央行首次提高对金融机构再贷款和再贴现率。申银万国分析师李瑜认为,再贴现利率和再贷款率提高,将对冲掉“存款利率提高为银行带来的输血效应”,表明央行继续收紧银根,为宏观经济降温的决心。

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是指: 一方面代表国家制定并执行有关金融法规、代表国家监督管理和干预各项有关经济和金融活动, 另一方面还为国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另外, 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主要负责人是由政府任命;绝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的资本金为国家政府所有或由政府控制股份;还有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直接是政府的组成部门。中央银行具有国家的银行的职能, 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具体体现:

(1)代理国库。国家财政收支一般不另设机构, 而交由中央银行代理。财政收入和支出均通过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内开设的各种账户进行。具体包括按国家预算要求代收国库库款, 并根据财政支付命令拨付财政支出, 向财政部门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代理国库办理各种收支清算业务。因此中央银行又被称为国家的总出纳。

(2)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均广泛利用发行国家债券的形式以弥补开支不足。中央银行通常代理国债的发行、推销以及发行后的还本付息等事宜。

(3)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的信贷支持。当财政因先支后收而产生暂时性收支不平衡时, 中央银行一般会向政府融通资金、提供信贷支持。各国中央银行一般不承担向财政提供长期贷款或透支的责任。因为向政府发放中长期贷款将会陷入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货币的泥潭, 会导致通货膨胀, 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样中央银行也不宜在一级市场上承购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虽然也是对政府的间接资金融通, 但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反而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量的有效手段。

(4)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进行外汇、黄金的买卖和管理。世界各国的外汇、黄金储备一般都由中央银行集中保管。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国内国际情况, 适时适量购进或抛售某种外汇或黄金, 可以起到稳定币值和汇率、调节国际收支、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

(5)代表政府从事国际金融活动, 并提供决策咨询。中央银行一般都作为政府的代表, 参加国家的对外金融活动, 如参加国际金融组织、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参加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等;同时, 在国际、国内的经济和金融活动中, 中央银行还充当政府的顾问, 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6)对金融业实施金融监督管理。中央银行作为国家最高的金融管理当局,行使其管理职能。其主要内容包括: 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的金融政策、金融法规、基本制度和业务活动准则等;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管理和规范金融市场。

从国家的银行角度看,央行应当实施综合性的货币政策,并且与财政政策相结合,才能有效的调节宏观经济,抑制通货膨胀。将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基准利率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等统筹实施。应该注意到不能一味的致力于控制通胀而忽略了经济建设,所以要辅以“适度宽松”的稳健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不仅要把流动性控制在合理水平,把通胀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上,而且要提供充分的流动性保证经济的平稳正常增长,从而稳定经济发展。并且,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归根结底来讲,无论是央行还是其他国家权力机构的调整,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向更高的台阶。

当下,国际经济局势错综复杂,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经济浪潮的的大起大落中,中国人民银行如何掌舵中国经济的走向无疑对将对国内外都有深远的影响。调节国民经济是永无休止的活动,央行的任务仍然艰巨而长远。伴随着新一轮政策的到来,这艘中国经济的大船究竟会驶向何处,我们仍需拭目以待。

货币银行学期末论文 篇7

1本章的地位和学习目标

金融市场是金融体系中两大融资渠道之一, 对于融资者来说也是一种更为高效、成本更低的融资方式。所以学习金融学除开要准确把握商业银行作为间接融资方式的相关理论以外, 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理论的学习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分类;理解金融市场的职能和作用;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那个的构成、交易机制和参与主体。

2五步教学法实施

2.1自学

自学也是课前预习, 是指学生在认识新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 它要求充分体现学生是怎样主动学习的。要求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达到理解本节的重点、难点的目的。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这章, 可以通过要求学生收集案例、数据等的方式督促学生对金融市场有一个框架性的了解。还可以设计一些自学题帮助学生达到自学的目标, 比如:你所了解的融资方式除开银行还有哪些?你知道股票交易所吗?通过这些引导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主动的将平时的生活实践跟本章的学习联系起来,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达到了自学的目标。

2.2研讨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 共同创造。因此, 要注意教学活动过程中多种获取知识的途径:书本、老师、社会, 讨论也是再学习的一种途径, 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巨大的信息资源, 因为他们水平相当, 相互启发使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学会交流, 学会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在自学阶段, 学生自主的收集到了很多跟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相关的信息, 自己对相关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见解。这个时候学生会有非常强的跟其他人进行交流的意愿, 如果此时教师直接进入讲授阶段, 可能会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受挫。所以此时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进行研讨和交流, 学生之间的观点和信息会发生碰撞, 这对本章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2.3讲授

如果前两个步骤进行的合理,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社会, 学生对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所以在讲授中, 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将学生此前收集到的略微凌乱的信息系统化, 将学生对金融市场的自主感性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的阶段。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 这是一个升华的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进入讲授阶段效果一般不尽如人意, 主要原因就在于缺少了前两个阶段对学生兴趣的有效激发, 而现在在学生兴趣浓厚的状况下, 通过讲授使得学生真正掌握了金融市场的相关知识点。

2.4运用

对于金融学知识来说, 仅仅停留在知识掌握阶段还是不够的, 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它。这里的运用即包括学生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理财, 但对我们教学来说更重要的运用在于学生能否用所掌握的知识点去分析一些现实中的问题。所以在这一步骤,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 更好的方式是用一些案例进行教学。在一个具体的案例中要求学生对不同的融资方式进行分析和选择, 让学生站在一个投资者或者是一个企业老板、融资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一阶段将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知识并不是简单枯燥的理论, 实际运用非常广泛,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2.5拓展

基本的教学步骤已经完成, 但是教师此刻还要明白, 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 求知欲也被激发, 很多学生希望进一步了解金融市场的相关知识。这个时候就进入了拓展阶段, 在此阶段, 教师可以讲授一些比如关于股票交易所的发展历史、具体运作;金融市场在历史上所起到的具体作用;西方国家进入发达国家阶段, 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是如何发挥效用的等等这些知识满足学生此刻被激发的求知欲。

3结语

通过五步教学法的实施,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切实掌握了本章的核心知识点, 而且也可以在一个很长的教学阶段内使学生一直对货币银行学的相关知识保持极高的兴趣, 教学目标达到。就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来说, 他不仅仅是记住了几个知识点, 由于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他体会到的自主性和高兴趣, 他也对知识点的运用有了自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夏丹阳主编.货币银行学[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0.

[2]徐培华.五步教学法[J].新课程学习, 2011, (10) .

货币银行学期末论文 篇8

关键词:高职;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货币银行学》课程运用的意义

(1)运用案例教学法,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货币银行学》以货币和货币资金为主线,揭示了商品经济中货币、信用、金融运行的完整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其理论是比较抽象的,但又是学生学习经济基础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用案例辅以教学,可把抽象的理论转变为可直观的现实。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地听,到主动思考,述说自己的观点,参与辩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对货币信用理论的理解就更深入了。(2)运用案例教学,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分析性的思维能力和信心,以及进行论证和说服的技能。学生必须先对有关货币信用的案例进行评细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要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3)运用案例教学,可加强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的交流。成功的案例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

二、高职《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法的特殊性

(1)高职教学在案例设计上要具有针对性。高职教学案设计要针对学生现有的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乐趣和肯定。这是高职教学中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获得肯定学生才能增加信心,才能迸发出学习热情。(2)在案例设计上应该要有较强的操作性。案例教学的设计必须细致可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情景,教师要制定各种具体办法来引导学生。(3)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为实现案例教学的与其它教学方式相融合,应该要求教师对课程整体的案例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考核的重点包括是否与理论相匹配,课时安排是否合理等。

三、教师在高职《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法中要完成的工作

(1)角色转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是讲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双方是单项交流,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度强调教师的权威角色。案例教学已经使传统教学模式重心重点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师应该由以前的讲授者变为引导者,由理论知识的灌输者变为知识的兴趣激发者,由“权威者”变为“教练员”和“裁判员”,更由传授知识的媒介者转变为学生创造力的激发者和引导者,由过去单纯的语言讲述者转变为讲授、表演、示范、引导等多行为者。(2)构建团队学习组织。根据我国的高职教育现状,可将一个班级学生根据学号随机编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七到八人,这些小组成员应该固定化,以便能够长期在一起互动、交流。每个学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课堂讨论,发言时,推选小组代表围绕案例讲述看法,而其他小组成员则为代表献言献策,充当智囊库,合理分工,杜绝“搭便车”。(3)合理安排好教学进度。教师要首先把理论讲深讲透彻,遵循由浅入难,循序渐进,案例的准备也应该先简单后复杂,先零散后综合,特别是初始上课,最好要选择学生能够直接从教材上找到结果的案例,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和恒心,到后续深奥章节再准备较难较综合的案例,以此锻炼学生理解材料、加工材料和运用材料的目标,甚至还可以反馈教材理论知识的完善。

四、高职《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1)根据教学目的精选案例。《货币银行学》案例的选择,应最具有代表性、最能揭示所学理论、最能发挥学生潜能和优势,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2)阅读案例、分析问题。学生应先阅读案例,掌握了解案例中的提供的信息,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判断,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拟出完整备择方案,准备参加讨论。(3)课堂讨论。先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每名代表都应围绕问题讲述对本案的理解、分析、判断、论证和决策过程,阐明本组的主要意见,并且发言后还应接受其他同学的质询,以达到集思广益、观点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4)归纳总结。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做出评价,评价应侧重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案的合理性、决策过程、选择事由、语言表达、论据的充分性、发言的态度等。例如在讨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这一问题时,教师不能给出利率市场化一定成功或一定失败的结论。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反思下一篇:加大生产力度,提高作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