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监管体制改革探讨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责任历来是资本市场上重点研究的对象。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虚假等问题既有外部监管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层内部体制的问题,应通过深入探讨CEO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责任、建立上市公司的集团诉讼制度、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结构、落实赔偿处罚强度等措施来改善这一情况。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证券监管体制改革探讨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证券监管体制改革探讨论文 篇1:

新形势下推进经济增加值考核的思考

摘 要:本文以经济增加值作为切入点,探讨“十三五”时期着力发展以经济增加值为主的企业考核体系,以此来响应新形势下对管理会计发展的要求。从其当前发展情况出发,找到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如何发展使其能助力企业价值提升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股东 企业价值

“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便是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提升会计工作管理效能,以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深入发展为着手点,进一步发挥会计工作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而在绩效管理领域,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应用关键指标法、经济增加值(EVA)、平衡记分卡等工具方法,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激发价值创造活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引入经济增加值的绩效评价方法,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有助于在如今高层次的管理水平中维持企業的持续发展。

1 实施EVA考核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传统的会计评价指标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然而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向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转变,使得管理层关注的核心也转向了企业价值,明确企业并不仅仅通过创造的收益来实现价值,更加要衡量股东的资本投入。EVA考虑了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所有资金产生的成本,是税后净利润减去所有权益资本成本后的所得,EVA考核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应运而生。

1.1 EVA考核的实践基础

本文选择EVA作为绩效管理发展的着手点,是因为EVA考核在我国已具备坚实的实践基础。国务院国资委自2010年开始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EVA考核,截至目前已历经八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初,国资委颁布了具体的考核细则在中央企业中广泛推进。之后,湖北、山东、陕西等地国资委先后跟进,在下属企业推行EVA考核。最后,在金融业、电信业等民营企业中逐步涌现出引入EVA评价的考核体系,EVA考核在我国的应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应该紧随管理会计的推进继续深入发展。

1.2 EVA考核的优势

EVA所反应的是经济利润,是一种增量,考虑了股东所投入资本的成本问题,克服了传统会计利润指标计算时未剔除股东成本的弊端,投资人可以较为直观的透过EVA作出决策。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不再盲目追求高额的利润,从而作出一些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转而关注企业为股东所创造的财富上,积极追求最好的绩效。

在EVA体系下,原有的以净现值评价资本预算、用净资产收益率衡量公司经营情况、选取一些效益指标来对员工进行考评的多因素考核体系得到简化与统一。将EVA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资本预算的决策基础是经过折现后的EVA,员工考评与企业中长期激励挂钩,鼓励经营者的长期价值创造。EVA考核体系要求企业在经济业务活动中融入EVA价值管理理念,并在企业考核体系中予以体现。

1.3 传统会计指标考核的不足

虽然EVA考核办法在我国推进已有八年,但传统的会计利润考核评价体系仍然是多数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然而传统会计利润指标不能完全满足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并且所提供的数据使得报表信息使用者着眼于企业当前的利润指标,容易过度使用留存收益,从而压缩投资者的利益。显然与如今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背离,也不能与管理会计工作效能提升的目标相匹配,应用EVA考核正是我国企业正确衡量经营绩效,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此外,许多成功的企业奉行的是低利润率,但不意味着经营绩效低下,这也导致对传统利润指标追求的盈利目标的质疑,难以切实反应如今绩效管理层面所需要的财务信息。

2 制约EVA考核全面发展的原因

EVA受其自身评价水平以及管理意识的影响,在实际推广中受到限制,要最大限度的利用EVA考核以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2.1 适用范围的局限

EVA并不能应用于所有企业的价值管理中,因为它能够有效衡量企业资产状况,有形资产比重大的企业可以通过此评价方法得到对企业的估值,而对于无形资产比重大的企业则不适用。财务信息普遍的问题就是反应的是过去的信息,是以并不适用于未来预期较好的行业或者企业。EVA指标并不适用于企业的每一发展阶段,虽然EVA指标能够衡量企业产生的现金流和资产使用期限,不能确实地表现企业在不同战略阶段的绩效情况。

2.2 企业EVA考核意识淡薄

企业缺少运用EVA考核的意识,一方面,管理层关注重点在于企业日常经营效果,并未将股权资本成本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中,反而在效益最大化的驱动下盲目投资,片面的运用财务信息。另一方面,经营者不重视财务绩效的考核,对于EVA考核关注更是少之又少,“全民营销”手段在许多企业中屡见不鲜,但是却并未考虑将参与财务管理上升为考核手段,难以形成增加企业价值的共同目标。

2.3 监管环境的不完善

EVA考核国外得以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诸多成功的经验,但在我国发展却受到限制,是由于我国当前资本市场仍不健全,证券监管的不完善所致,松散的管控之中滋生了通过财务手段粉饰利润,弄虚作假的企业环境,降低了资本成本的准确性,使EVA的计算结果出现很大偏差,而众多财务信息使用者只关注结果,忽视过程,便受到误导,对企业价值作出错误的评估、造成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股权投资决策的困难。

3 建立与EVA挂钩的考核体系

会计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EVA作为公司财务考核的指标相较于传统的会计指标而言更具有证明力,但采用EVA并不意味着舍弃会计指标蕴含的信息价值,要结合实际创新考核办法,提高其权重。

3.1 创新企业绩效管理理念

我国企业对EVA的应用尚属于模仿,一味追求企业的规模与利润,寻求业务的扩张,对财务信息在企業价值创造的作用认识不足。EVA的应用应符合我国各阶段的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和文化特点,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发展目标、行业特征相匹配。企业要对自身制度进行创新,绩效考核的方法中融入EV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作出相应调整,结合各自的业务性质、资产特征等因素,将EVA的考核方法“本土化”,有针对性地拟定调整事项,形成与EVA挂钩的绩效管理理念,设定考核的目标,凝聚投资者、经营者和全体员工,构建一种框架指导公司的每一个决策,这种全新的体系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力不容小觑。

3.2 增加企业价值

当选取EVA为衡量企业的绩效指标时,如何使之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问题也随之而来。EVA的一种计算公式为:EVA=税后净营业利润—平均资本成本率×投资成本=净资产收益率—资本成本率)×投资成本,从公式出发考虑,首先,从资本开支着手,加强对资本投入的控制,避免投资于低回报的项目,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其次,控制人工成本、经营费用等各项支出,形成合理有效的成本结构,提高付现成本使用效率。最后,提升资产运营管理水平,加强对固定资产和应收账款等的管理,提高资产产出效率和资产周转率。

探讨如何增加企业价值,其实也是在寻求增加EVA的途径,而创造价值的关键便在于高效利用资本投入,使其涨幅优于市场价值的增长,企业应把握这一点来规划经营方法。

3.3 健全企业激励制度

企业应把强化激励机制作为新经济环境下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全体员工共同协作,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引入EVA作为考核评价标准,能促进企业向高层次的管理水平发展,当前企业中缺乏的就是全民管理的观念,每一位员工对企业的参与不够深入,大多仅以工作完成度作为员工考核的标准。设定恰当的目标,可以促使企业上下利益取向趋于一致,使每位员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促使其像所有者一样思考和行动,当达到目标时,会产生满足感,使得公司凝聚力得以加强。将EVA作为实施激励的依据,实现绩效与薪酬相挂钩,从而形成经营者和职工互相激励、互相制约的关系,益于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作出短视行为,全民共同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高资本运营能力,参与企业经营的每一步。

3.4 完善证券监管体制

由于中国国内目前缺少一种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经济运行体制,企业治理和问责机制不能与经济运行速度相匹配,使得EVA考核在中国的实施步履艰难。要提高并强化EVA绩效评价体系的可靠性,使其便于实施,还需要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制和监管环境的不断完善。政府立法部门应立足于实际情况,完善证券法律法规;中介机构严格审查公司的相关资料,把好准入关,守好监督层面的门槛,把问责机制切实落实到每一环节。

增加EVA考核体系的运行和监督成本,推动资本市场监督与惩罚机制的发展完善,达到其与企业的互相制衡,日益杜绝人为操作的方式制作的虚假财务信息,改善企业财务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决策者能够在相对健康的经济环境中作出选择。

总之,在新的经济发展要求下,企业的管理方式势必要作出改善,本文仅着眼于企业绩效管理这一方面,探究了EVA考核的发展与应用,企业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响应管理会计推进与应用的举措,增加企业价值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大力推进“十三五”时期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与应用,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之三[J].财务与会计,2017(2).

[2] 贾晓丽.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与EVA考核体系浅析[J].商场现代化,2017(2).

[3] 孙铮,吴茜.经济增加值:盛誉下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3(3).

[4] 刘红星.EVA模型与企业价值评估浅析[J].财会研究,2016(20).

[5] 池国华,邹威.基于EVA的价值管理会计整合框架[J].2015(12).

作者:刘潇丽 李学峰

证券监管体制改革探讨论文 篇2:

CEO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虚假的责任以及解决方案

【摘 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责任历来是资本市场上重点研究的对象。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虚假等问题既有外部监管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层内部体制的问题,应通过深入探讨CEO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责任、建立上市公司的集团诉讼制度、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结构、落实赔偿处罚强度等措施来改善这一情况。

【关键词】万福生科;CEO责任;信息披露

一 、研究的背景

2012年,证监会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对万福生科涉嫌欺诈发行上市和上市后信息披露违规等事项的调查结果。报告显示,2008—2010年,公司分别虚增营业利润约2851万元、3857万元、4590万元;2011年年报和2012年半年报,公司分别虚增营业利润6635万元、3435万元。证监会对万福生科董事长龚永福作出终身证券市场禁入的禁令。此次重罚而保荐机构平安证券,降为3c级券商,暂停3个月保荐机构资格并处以7665万元的罚金、设立3亿元专项投资者先行赔偿基金。如此大范围的处罚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有史以来最贵的罚单,把这家上市不到两年、深居湖南桃源县的农业企业以及平安证券推上了风口浪尖。

二、现状及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造假问题屡见不鲜。而上市公司造假的危害非常大。首先,它严重误导投资者。上市公司数据传递的是其基本信息,投资者一般都根据财务指标来判断投资对象的成长性,以指导自己的投资决策。如果上市公司在财务数据方面造假就向投资者传递了错误的信息,投资者据此作出的投资决策往往容易出现亏损,甚至是巨额亏损。其次,冲击社会价值观。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牵涉到千千万万股东的利益,其价值取向与其对诚信的坚守,直接影响着公众的价值观。当上市公司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造假,将对人们固有的价值观造成严重冲击。比如,万福生科IPO造假案曝光后,一度使得投资者对整个整个证券的诚信问题产生质疑。所以,现在对于上市公司信息造假问题,应该要比以往更加重视,应该采取更严厉的监管措施。以国际市场上看,上市公司如果在财务上造假,上市公司CEO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探讨CEO承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造假责任刻不容缓。

三、启示与解决方案

1.加强问责CEO

由上市公司虚假信息造成的损失一定要追究CEO个人责任,而不应当由公司来承担。企业管理者追求利润最大化,使其最先重视的是企业是否得以持续经营,即每年是否有盈余使股东受益或者有足够资金偿还债权人。常常忽视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更多关注自身报酬,信息披露所带来的好处由其自身享有,而由信息披露应受到的惩罚则由企业本身而非直接责任人承担,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往往避重就轻,对有亮点的部分过分强调,未采取有效措施的部分不予披露,从而降低公司透明度。股权分置改革初步完成以后,我國上市公司在财务数据方面造假的动力有了很大不同。过去的信息造假行为大都是以公司利益为目标展开的。

2.引进集团诉讼制度

此次保荐机构受到重罚而造假公司万福生科却没有受到严厉的处罚,也没有退市,现在万福生科仍在。证监会对中介机构有很大的处罚力度。但是对上市公司监管力度却不够,只有从源头堵截上市公司邪念,在市场放大镜下让他无处藏身,才是根本。在现有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违法成本太低。假若没查到,上市之后公司圈钱CEO就可以辞职。要是公司被查到信息造假停牌,对管理人员并没有什么处罚,赔偿也是券商去赔,对CEO没有威慑效应。对此,证监是有难处,它对上市公司处置权力不够,只能行使行政处罚。我国证券市场暂时没有集团诉讼制度,没有集团诉讼,散户找上市公司打官司,精力财力有限,而上市公司有专业律师团队。只有集团诉讼,把案子放在一起打,组一个律师团,打倒所有经手人倾家荡产。使上市公司CEO也成为责任人的一环,有了这样的案子,才能真正以儆效尤。

3.完善独立董事结构

虽然新的公司法规定了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中职工代表的最低比例,以及董事、高管人员不能担任监事。但事实上,监事会的一大部分成员仍来自大股东或来自上市公司内部的人员,这使监事会的独立性收到制约。上市公司董事会应设立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并担任负责人的审计委员会,全面负责与公司审计有关的事宜; 减少董事会与CEO的交叉任职; 加强监事会独立性,以提升其监管职能。同时,在公司中“独立董事” 的“独立 ”是指独立于公司以CEO为首的管理层而非独立于股东。因此也要考虑独立董事在公司中所应持有的股份确保独立董事对信息真实性的关心程度。

我国应继续改革监事会成员的组成结构,改进独立董事制度,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使监事会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建立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客观性和及时性,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四、结语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对整个资本市场来说,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而是与到投资者利益以及证券市场正常发展紧密结合。通过以上的分析,重视、研究和强化企业CEO的对信息披露的责任和关注企业的监督会计信息的披露责任会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新的证券法在这些方面已经有所行动,其进一步的举措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值得研究者关注。 本文只是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的分析, 尚未对其披露的决定因素以及证监会对披露监控作用进行全面的研究。这些均是今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1]谢清喜,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2]金艳 , 中外证券监管体制的比较与借鉴 . 4 / ,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

[3]杨林, 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综合治理及其启示.4/, 南京师大学报,2004,(05).

作者简介:

吴薇瑾(1995—),女,汉族,浙江兰溪人,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作者:吴薇瑾

证券监管体制改革探讨论文 篇3:

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股利政策是以公司发展为目标,以股价稳定为核心,在平衡企业内外部相关集团利益的基础上,对与股利分配有关的各种事项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政策。它涉及到多方相关者的利益,对投资者、市场以及上市公司本身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文章从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近几年的股利政策着手,立足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情况、宏观经济环境以及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特性来研究影响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因素。文章在最后就如何规范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股利政策 影响因素 对策

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恰当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树立起公司的良好形象,而且能够激发投资者对公司持续的投资热情,从而能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反之,则可能影响到公司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由于金融企业上市的进程开始不久,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尚未重视股利政策的改进,各种股利分配的缺陷在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中不同程度存在着。

1 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

1.1 不分配股利的现象大幅度改善

2005年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有17家,不分配股利的公司为10家,占比为58.82%。在2005-2007年的3年间不分配股利的公司占全部金融类上市公司总数均值达到55.57%,这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公司存在不分配任何股利的现象。从2007年开始,行业股利支付状况一跃而上,不分配股利的公司占比大幅度减少,从2008到2010连续三年不分配股利公司的占比都在四分之一左右,可见近年来金融行业股利发放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并从2008年开始处于稳定发放中。

1.2 现金股利成长为主要发放形式

在2005-2007年,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是发放股票股利公司的2倍,而在2008-

2010年这个阶段,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保持在发放股票股利的7倍左右,发放股票股利的公司在近3年来降到了百分之十以下,说明现金股利已经成为我国金融行业股利发放的主要形式。

1.3 股利支付率持续偏低

从2005年开始,我国金融行业平均股利支付率从12%增长到了23%,但是支付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平均数却一直维持在30%左右,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虽然增加了,但平均每家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却没有增加,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上。

1.4 股利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渐佳

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2005-2007年中连续三年发放股利的公司只有6家,而2005年的上市公司一共有17家,可见在这三年间,金融行业股利政策的连续性是比较差的,其中这连续3年发放股利的6家公司在3年中发放股利的形式也并不一致,说明股利政策的稳定性不能得到保证。在2008-2010年中,连续3年发放股利的公司有21家,占2008年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70%,分配方式也集中在现金股利上,由此可见,近年来,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所改善。

2 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是以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以促进资金融通和资本配置、提供金融服务为主要功能的特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具有高财务杠杆、风险集中、有众多利益相关者、产品同质性明显、委托代理关系复杂等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金融类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必然受到它特殊公司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股利分配中不仅要协调外部利益相关者,如客户、社会公众、债权人和国家等的利益关系,又要协调内部利益相关者,如股东、管理者、职工等的利益关系。

2.1 证券市场环境的约束

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比较成熟,这些国家的《公司法》或者《证券法》对内幕交易都有严格的界定,在实际监管中,对内幕交易执法严格。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内部监管较弱,内幕交易现象比较严重,对公司的内幕交易缺乏强有力的监管,上市公司制造题材炒作股票的现象时有发生。分配政策作为一个重要的题材,不可避免地为市场所利用。

2.2 股权结构的限制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存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的现象,一般称为股权分置。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同样存在股权分置现象,大量的国有股、法人股无法流通(或称为限制流通),大大削弱了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和金融资产的资源配置功能,导致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的利益冲突,使二者在剩余索取权上呈现明显的不同。

3 对策与建议

目前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仍存在很多的问题,相关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认真落实以下发展建议和改进对策,进一步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3.1 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提高执法力度

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上仍处于弱式有效状态,对公司股利政策所传递的信息反映较弱。虽然上市公司拟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公司的发展信息,但是市场并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一任务,给很多上市公司操纵股利分配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提高执法力度,具体应做到:进一步改革我国证券监管体制,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严惩各种违法行为,建立赔偿机制,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等。

3.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多元投资主体

造成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现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不合理的股利结构。所以,上市公司的当务之急就是分散股权、改善股权结构。现阶段很多上市公司都存在股权过于集中、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针对此上市公司应该以市场为基础,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降低股权集中度,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

3.3 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

由于我国金融类企业的涉及面很广,包括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类企业通常都具有一定的信息垄断优势,其业务经营环境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各方面的主观性、不确定性等都很大,盈余管理的机会很大。所以必须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保证信息披露的透明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部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出现。另外,应该严格控制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比例,保证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和股本扩张速度一致。

3.4 加快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加强资本管理

相比公司其他方面而言,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资本运营能力较弱,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要想改善这种现状,上市商业银行必须加快进行资产结构调整,提高自身对市场变化的较强适应能力。同时证券公司应该加强对净资本的管理,对于整个证券市场体系而言,证券公司的资金安全和高效运作至关重要,只有保证证券公司的资金安全和高效运作,才能保证整个证券市场体系的安全运作。目前加强资本管理应该成为各国证券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必备内容。

参考文献:

[1]汪熙.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9.

[2]邵立洲.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2009(5).

[3]池昭梅.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对沪市100家上市公司的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04).

[4]郑立群,田素青.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探讨[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5]曹君锋,王丽娟.试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其对股利政策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36).

作者简介:常美(1966-),女,山东人,学士学位,副教授,兰州工业学院,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电算化。

作者:常美

上一篇:镇政协活动小组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