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人力投资风险提升竞争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所会面临的投资风险与防控策略,以此确保走出去企业可以在此战略背景下更好地发展,控制好投资风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抵御人力投资风险提升竞争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抵御人力投资风险提升竞争论文 篇1:

金融投资常见风险的控制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然而,各个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发展能力,获得更高的利益,更好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就会积极参加各种金融投资,保证企业的竞争能力,但是在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常见风险,影响企业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概括金融投资常见风险,分析金融投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探究具体的金融投资风险控制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金融投资;常见风险;原因;控制

引言

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部或者内部的风险影响,导致企业的利益下降,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或倒闭。因此,企业需要加强进行金融投资的控制,明确其中存在的风险,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控制,避免出现金融投资风险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采用有效控制措施,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更好的获取市场份额。

一、金融投资常见风险

(一)基金投资风险

基金投资是现阶段很多企业常用的金融投资方式,基金投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将一部分资金分为多个小部分,并放在不同的基金投资人中,进而让这些基金投资人根据投资市场的变化,开展有目的性的投资。在基金投资的过程中,大多数的资金都分布在不同的专业投资人手中,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同时,在投资的过程中,基金投资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假如企业在进行基金投资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资金进行基金投资,而且在投资之前并没有邀请专业的投资人员和风险评人员进行分析,就自己随意选择投资人,导致企业资金受到损失。另外,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基金投资较为稳定,在投资过程中没有关注基金的种类,没有进行仔细选择基金,直接随意性投资,这种投资就面临较大的风险。

(二)证券投资风险

我国现阶段很多企业都采用证券投资的方式进行金融投资。而且很多企业领导者都重视正确投资方式的应用。但是证券投资自身具有高风险的特点,需要在投资过程中邀请专业的投资人员进行全面风险缝隙,这样才能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获得较高的利益。然而,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并不具备专业的风险分析能力,而且也不愿意将证券投资工作交给其他人进行,这样就很容易出现盲目投资或者其他人大多数投资什么证券,领导者也投资什么证券的情况,无形中提升了证券投资的风险,导致在投资过程中获得的回报较少甚至没有回报。

(三)衍生金融投资风险

在金融投资中,衍生金融投资是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相比上述两种投资风险来说,这种金融投资模式的风险更高。在衍生金融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控制企业的大量资金,这就导致企业的现金流通出现问题。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假如选择衍生金融投资的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金的价值。而且,这种金融投资方式获得高收益的同时,还伴随着高风险的产生,对财务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是应用衍生金融投资方式,企业需要有大量的现金流,假如企业的衍生金融投资方式正确,可能获得较高的利益,假如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不仅影响到正常收益,还会出现亏本的情况。

二、金融投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金融产品营销人员的影响

在实际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行为很容易受到金融产品营销人员的操作和行为干扰,营销人员对其介绍某一金融投资项目的未來发展和前景,企业领导层可能就会直接听取营销人员的意见,不加以思考就进行金融投资,这时就会产生较大的投资风险。一般金融产品营销人员的能力和信用能够保证金融产品的投资,但是假如企业领导人员受到金融产品营销人员的影响,就会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同一金融项目中,产生严重的风险。因此,企业应该注意这种情况而定存在,选择多种销售商进行金融投资,避免一体化投资造成更大的风险。

(二)、利率、汇率变化的影响

在金融投资中,最终投资结果离不开利率和汇率。假如利率提升,那么企业的投资产值就会下降,假如利率提升,企业的投资产值就会上升。同时,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会不断地进行调整,会结合国家的实际经济情况产生相应的变化。在时代不断发展中,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密切,难免会出现汇率不稳定的情况,因此,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重视利润的同时也要关注投资风险的存在。

三、金融投资风险控制对策

(一)建立专业的金融投资管理队伍

企业在实现长久稳定性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企业需要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详细了解和科学调配,对每个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保证工作人员的价值能够在其岗位上最大可能的发挥。企业要想避免在金融投资过程中出现风险问题,就需要建立具有专业性的金融投资管理队伍,在招聘员工阶段,就需要对员工的能力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保证每个员工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特别是掌握金融相关知识、财务相关知识和风险预防相关知识。同时,对已经入职进行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定期进行教育和培训,保证工作人员具有专业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企业结合金融市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还能及时结合金融市场进行企业金融投资调整。同时,企业还可以增加奖励机制的建设,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其能够尽最大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金融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二)加强对企业内部现金流的控制

企业要想实现稳定性的金融投资,并获取稳定性的收益,就需要准备充足的现金,假如现金准备的不够充足,在金融投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失败的局面。因此,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需要提升企业的金融风险应对能力,改变金融投资方式,加强对企业内部现金存储的控制,避免出现随意投资导致企业内部资金缺乏的情况发生。同时,企业还要关注内部现金流通的情况,控制存货,保证企业存货的充足性,但是也不能由于存货过多,导致现金缺少。

(三)建立完善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机制

要想有效避免金融投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就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具体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人员需要明确各种金融投资中出现的不同风险问题和风险类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较为完善,具有可行性的风险防范体系。不同的投资项目有不同的性质,所产生的的风险也不同,需要企业对这些风险类型进行确定和区分。同时,对于不同的金融投资风险,要采用不同的预防和控制方式,实现不同金融投资产品的有效组合,进而再开展投资。并考虑金融投资的利率、汇率、市场变化等情况,将其作为分析标准。同时,也需要企业领导者深入到金融投资风险中进行研究,而且还要结合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评估手段,当出现不同金融投资风险时,能够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处理方案,这样做能够有效对各种金融投资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避免造成严重的资金损失。

第二部分,企业还可以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建立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系统,对不同的金融投资设定不同的阈值,一旦超过这个阈值,就会实现自动风险报警,并采取既定好的处理措施进行解决,假如无法自动解决,就需要人工处理。这些部分需要企业拥有先进的信息系统,能够在金融投资风险控制中应用智能化、自动化的信息技术进行问题解决,比如大数据技术和云处理技术等。同时,还需要确定企业的金融投资项目的价值、发展和收益情况,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风险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在掌控范围内。

第三部分,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应该提高对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一般来说,风险评估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金融投资的利益,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金融投资的决策依据。所以,在开展金融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要保证评估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客观性,能够对金融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且将项目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导致风险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和展示,为提升金融投资利益产生重要作用。另外,企业还需要对所投资的金融相关产品属性进行研究,实现对风险和收益的有效控制,帮助企业决策使用,而且还能更好的规划金融产品的投资方案,在出现风险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避免对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总结

总之,金融投资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而且金融投资风险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但是,也不能忽视金融投资的价值,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经济,实现最大化利益。因此,企业需要明确金融投资常见风险,结合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预防控制措施,从人员、制度、系统等入手,全面保证企业的金融投资的规范性,减少投资风险的发生,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有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一飞.金融投资常见的风险及控制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9(22):47-48.

[2]杨恩龙.企业金融投资常见的风险及控制对策[J].管理观察,2019(31):165-167.

[3]王琳.企业金融投资常见的风险及控制对策分析[J].纳税,2019,13(28):208.

[4]孙丽娜.试论企业金融投资常见的風险及控制对策[J].纳税,2019,13(15):185-186.

[5] 王坤.企业金融投资的常见风险与控制措施研究[J].商情,2019(46):100+165.

作者:杨帆

抵御人力投资风险提升竞争论文 篇2:

“一带一路”战略下走出去企业投资风险与防控策略探析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所会面临的投资风险与防控策略,以此确保走出去企业可以在此战略背景下更好地发展,控制好投资风险。

关键词:一带一路;企业投资;风险防控

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此过程中“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良好結合,不仅扩大了开放领域、优化了开放结构,同时还完善了内外联动,实现互利共赢。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效地推动了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但是企业在走出去中会遇到投资风险,所以研究“一带一路”战略下走出去企业投资风险与防控策略十分必要。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走出去企业的机遇

首先,增加了通路通航企业的投资机会。“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为了提升本国的经济水平,纷纷加快了交通运输道路建设速度。中亚与东欧等国需加强铁路交通建设;中东与非洲等国需加强海上交通建设;西欧等国需加强航空枢纽布局。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交通运输网络将会变为海陆空三级联动状态,多个国家之间的交通会更加顺畅、便利,交通运输时间的缩短,有利于各个国家之间更好的交流与发展。

其次,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的投资机会。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包括建筑业、装备制造业以及基建材料业。因为国内经济运行不畅,增速缓慢,增加了下游产业的压力,致使固定资产投资不断下降,进而使得我国建筑制造业出现生产力不足及产能过剩等问题。而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可以与其他国家相关企业之间进行友好往来,将过剩的产能过度到有需求的国家,从而可以实现国家间的友好往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提升经济水平。

最后,增加了商贸旅游及信息产业的投资机会。第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变得频繁,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各国可以对自身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发展现代化旅游贸易,吸引更多年轻旅游爱好者到他国感受异域风情;第二,“一带一路”虽然加强了海陆空交通建设,但是实现更好的互联互通需要网络的支持,因而信息产业可以抓住此次机会不断发展。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走出去企业的投资风险

1.从企业层面上看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走出去企业若是风险意识不足,或是投资决策体系不健全等都会加重对外投资风险。比如:我国安徽省某个私营企业,其是光伏能源公司,在我国市场占有份额高于30%。在我国大力支持光伏产业出口下,此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其主要业务转向到了“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欧国家;但是因受到利率、汇率等不稳定因素影响,致使企业所出口的50%以上能源业务被暂停,并且企业负责人也未及时解决风险,增加了负债率,企业亏损值高达8000多万元。

2.从母国层面上看

母国层面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所在国家会影响到企业对外投资状况,从宏观上看,企业投资风险有政治、经济与法律三种风险。首先是政治风险。母国政治环境的变化会为企业带来政治上的投资风险。譬如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较为稳定,所以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的政治风险较小,企业能够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获得更多投资机会,像是我国在东南亚及中亚市场中以开拓了高铁外交。其次是经济风险。此类风险是企业的对外投资易受母国经济发展影响。目前我国在不断进行产业机构升级与调整,所以部分企业的生存压力较大,为了提升企业活力,企业开始对外投资。但是在此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面临一些经济上的风险,譬如人民币贬值、经济发展较慢等。最后是法律风险。每个国家都对企业制定了不同的法律,比如:在越南,其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税收做出明确规定,即使税收优惠政策较多,但企业若是以纳税筹划等方式进行避税,则会受到较大的惩罚。在“一带一路”下的企业大多是大型投资项目,其业务成为十分复杂,法律风险较大。

3.从竞争层面上看

竞争性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一带一路”下进行对外投资时会受到他国竞争,其直接投资效果受到影响。竞争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规模风险以及关系风险。其中技术风险是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所拥有的技术及品牌实力不充足,致使企业在多国投资竞争中失去优势。若是投资项目具有竞争性,那么东道国会与拥有更为先进技术的国家进行合作,而其他国家会出现投入过多、无回报的问题,形成投资风险;规模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外投资竞争中需要具有数量及资金优势。依照我国目前对外投资状况看,虽然提升了速度,但是规模依旧停滞不前,使得企业在投资时不能够收集到较多的信息,不利于投资竞争。而关系风险是指在对外投资竞争中,不同国家间的关系往来状况会影响投资走向。比如:我国在投资时与某国执政党关系友好,但若是该国反对党提出质疑,那么该国会重新审视与我国的关系,并且反对党会不断加强与他国之间的关系,致使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出现风险。

4.从社会责任上看

社会责任共有两点,一是投资自双方企业都要履行两国的社会责任;二是在履行责任过程中会遇到投资风险。具体如下:

第一,环保责任风险。企业对外投资时要进行建造工厂或产品加工等,而此些活动若是规划不合理,则会对他国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若是未对环境加以保护思考,那么环境就会所受到较大的危害与污染,不利于项目的进行。第二,劳工风险。此类风险就是投资企业需要在当地雇佣工人,并且被雇佣的劳工会享受到应有权益。在此过程中,企业是否会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维护劳工应有利益等成为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判断依据。近些年,我国在他国投资时常会遇到东道国劳动力的抵抗,说明在投资时存在问题。第三,社会责任评价风险。若是我国在他国投资建厂时,该国不满意我国企业的责任履行情况,评价较低,那么企业发展会受到严重影响,致使投资风险增加。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走出去企业的风险防控策略

1.风险防控之企业本身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走出去企业为了控制好投资风险,可以采取分层分类控制方法。通过明确风险主次关系来实现风险控制,降低控制成本。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其企业投资风险要依照国家、地区、板块、行业、产品的差异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控制好企业投资成本;并要按照由简至难的方式进行分类。比如:在明确分工下,我国企业会与本国关系较为密切的国家合作,以示范效应来带动他国投资。在进行干线、网络及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时,我国应与在此方面有极大需求且合作意愿强烈的他国企业进行合作,对于存在风险的企业项目要严格控制与判断,避免遇到风险。若是在海外投资项目上遇到风险,要依照相关规定来获取援助,进而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另外,我国在海外救援方面制定了ODA机制,其可以对于遇到极大经济风险的走出去企业进行救援,所以企业在对外投资前需对自身承受能力及救援后的项目开展能力予以综合考虑,以免产生无底洞效应。

除此之外,企业要建立起投资风险防控体系,对投资决策及规划分析进行动态跟踪,控制好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并将其投资效益与结果当作风险防控效果的评价依据。因此企业要先对自身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并利用好外部資源,控制好投资风险。同时企业还可以与政府及法律服务、驻外办事、行业协会等机构进行联合,以此创造出更多防控风险机会。

2.风险防控之母国

走出去企业的母国应为企业创造一个健全的投资环境,紧紧围绕五通进行风险范围。第一,政府沟通。“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要与他国之间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制定出区域合作战略,同时做好政策与法律的制定;第二,道路联通。只有跨境交通运输与电信通信网络处于畅通状态,才可以保证经济不断发展;第三,贸易互通。“一带一路”连接了亚欧两大洲的核心经济圈,市场经济发展潜力极大,并且沿线国家之间始终保持互利共赢的理念,打破经济壁垒,从而保证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畅通;第四,货币流通。通过完善外汇制度,对本外币兑换流程进行简化,不仅便于企业投资结算,同时还能避免在支付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外汇风险,从而提升企业风险抵御能力;第五,民心相通。虽然“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为经济建设,但是发展经济的主要点还是注重人力资源。因而在企业对外投资中,要尊重各国的民族风情及文化习俗,将各国人力资源团结起来,确保民心所向,尊重文化多样性,以此加深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3.风险防控之竞争

在竞争风险上,我国要依靠自身绝对优势进行对外投资。首先,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即使我国现阶段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但是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相比,现阶段我国劳动力的成本依旧较低;并且由于人口数量及规模的增加,为我国走出去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我国产业体系相对完备。健全的产业体系为我国走出去企业的投资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比如:我国高铁建设从技术研发到投入使用整体阶段都十分完善。并且进行产业链条式的对外投资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最后,我国企业决策能力较强。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其决策都十分高效,这提升了企业决策质量与速度,并且在重大战略问题上,我国企业依靠此种优势能够及时反映出决策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弹性较强,可有效减少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

4.风险防控之社会责任

在社会责任风险上,走出去企业应当依照东道国及母国的相关标准规定予以履行,并依照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比如:在环保问题上,企业要理解并充分意识到东道国的环保标准,避免在对其国家环境造成污染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另外,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走出去企业还要配合当地政府工作,从而保证自身在他国能够良好发展。在母国,企业要依照母国制定的法律标准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并且企业属于社会组织,因而需要承担自己所需履行的责任与义务,并对其履行情况进行评价与预估,依照其结果合理采取措施,防范投资风险。此外,走出去企业还应与东道国的相关监管部门之间保持良好关系,处理好内部劳资关系与当地劳工的文化,同时找寻自身和东道国之间的发展共同点,以此将自身利益与当地社会利益相结合,提升环境适应能力,防范好投资中的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走出去企业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同时在企业对外投资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而为了促使走出去企业在战略实施下更好地发展,企业自身要提升防控风险意识,制定好相关风险防范机制,从而在风险来临时能够有效应对,改善并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提升我国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洋.“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企业参与哈萨克斯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9,30(02):14-17+22.

[2]张淑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2):102-103.

[3]于菲.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7):208-209.

[4]刘崇敬.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及控制策略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1):33+32.

作者:唐文莉

抵御人力投资风险提升竞争论文 篇3: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推动力。中小企业在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来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投资决策

目前,中小企業的财务管理在我国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片面地追求产品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导致了中小企业难以应对激烈的、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风险控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科学性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财务管理的水平较低、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缺少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对市场和投资做出科学有效的分析,导致中小企业财务控制薄弱。

1.现金管理具有随意性,形成资金的闲置或不足,由此导致中小企业难以应对市场的变化、难以实现现金的快速周转、造成大量资金闲置;有些企业现金管理上缺乏预期的计划安排,没有考虑企业应急现金的留存,一旦企业出现应急事件,很难实现资金周转。

2.应收账款管理力度不足,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中小企业为了扩大市场销售份额,抵御来自大企业的压力,较多采取了赊销的方式来销售产品,由于缺乏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资信评估和信用调查,产生较多的呆账坏账,造成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兑现。

3.存货管理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同时缺少科学合理的存货管理方法,没有适当可行的存货盘点计划和有效的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导致期末存货占用资金过多,造成管理成本加大,资金呆滞,周转失灵。

(二)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担保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要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但是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资金不足、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大等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1.中小企业大多处于成长发展期,注册资本规模小,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筹资体系,资金负债过多,经营风险大,资产负债率高,致使其融资成本过高,融资风险加大,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难度。

2.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顺畅导致资金的严重不足。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信贷管理机制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相适应。一方面,银行为了降低信贷成本,减少信贷风险,不愿意贷款给信用等级低、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资信较差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与银行繁杂的融资贷款手续不相适应,从而错过了最佳商机。

3.中小企业的担保体系不健全,难以与银行进行良好的合作和沟通。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使得中小企业的担保主体无法确切有效地提供相应的抵押担保。

(三)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投资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不少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开始加快产品开发速度、设备更新以及技术改造。但一些中小企业投资者缺少科学的投资理念,往往为了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投资的风险管理。

1.中小企业投资偏好短期行为,缺乏长期目标。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他们更多的关注投资所带来的近期回报,侧重短期项目带来的效益,由此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从长远来看,企业投资缺乏长期目标,很难把握未来市场可能出现的机遇,导致企业后劲发展不足。

2.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中小企业一般处于成长期,其经营稳定性差、投资风险大等行为,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增加发放贷款的信心,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正规金融体系的信贷支持,导致其投资资金不足,缺少竞争力。

3.中小企业缺乏投资风险管理意识。中小企业未设立投资风险预警机制,缺乏完整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的财务预测、决策、预算、分析,未将设立完整的投资风险管理机制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盲目投资,导致投资失误。

(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1.中小企业缺少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是影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作用难以很好发挥的主要问题。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业务能力差,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从而淡化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决策作用。

2.会计机构不健全,导致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大多数中小企业虽然设立了会计机构,但会计机构设置不科学,存在着分工不明确、层次不清的弊端,忽视财务管理的作用。中小企业受企业规模特点的影响,其投资者往往就是经营者,集经营管理决策于一身,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不重视财务管理。

二、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财务控制力

资金是企业成长的命脉,资金管理是中小企业整个管理的重点领域,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和基础。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财务控制力,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应贯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

1.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产生最佳效益。中小企业要不断地探索资金运营的最佳模式,充分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合理进行资金分配,有效配置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使用,形成合理的资金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使资金应用得到最佳的效果。中小企业不断创新理财思维,解决资金短缺对企业发展的制约,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产生最佳效益。

2.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中小企业要对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定期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函证,编制账龄分析表,对不同时间形成的欠款,制定相应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以及经济、可行、有效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及时计提坏账准备,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3.建立科学有效的存货管理制度。中小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存货管理体系,完善的存货验收、控制及授权审批制度,尽可能地减少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提高存货周转率,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置。中小企业还需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清查,对存货的管理和记录实行职责分离,来确保存货的真实与完整。

(二)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1.根据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流向等特点,推出灵活的、多样的结算工具,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汇票承兑、托收承付与贴现业务,同时建立中小企业基金,包括互助基金、特定用途基金、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其资金来源可以是中小企业的会费、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资金,管理上实行基金封闭运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创业与发展。

2.构建有效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制定符合中小企业特点和要求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在中小企业分布较多的县及以下经济区域内建立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及适合其融资需求的商业银行,专门用于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政府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从税收、贷款援助、财政支出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扶持体系,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创造条件。

3.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完善贷款担保体系要从成立各种社会服务化担保机构着手,以政府担保为主,其他担保形式并存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由政府部门对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和经营行为进行不定期考核,发布考评结果及相关信息,切实改进中介机构服务、简化手续,完善贷款担保机制,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资金保障。

(三)科学合理地进行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在投资中要树立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念以及投资风险的价值观念,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减少盲目投资,规避投资风险。

1.认真分析投资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加大对内投资的力度,采用多元化投资,注重人力资源、新产品试制以及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使企业资金的分配更为有效,制定严格的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真正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投资管理方法,建立监督控制机制,能够克服以往管理者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2.科学预测投资项目,规范项目投资程序。中小企业应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考虑资金的风险收益和时间价值,优化资本结构,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适时调整投资政策,尽可能将资金投放到风险相对较低、回收期相对较短的项目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树立投资风险观念、提高风险控制力。中小企业应当注意分散投资风险,制定适应其发展的财务战略,科学合理决策,降低投资风险,减少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摒弃主观决策,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构建系统高效的风险投资主体,严格控制风险,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

(四)加强人才培养,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秩序

1.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中小企业要加大对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引进,以人为本,通过进行定期财务知识的继续教育以及岗位专业素质培训,使其熟悉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激发财务人員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和工作水平。

2.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职责分离。中小企业设置相互牵制的岗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机构各自独立,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财务管理人员要进行岗位分离,各自分工明确,不能出现越权行为,同时不相容岗位之间要进行相互监督,拓展财务管理的服务职能,突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发挥其内部管理的监督作用。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贯穿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成长,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目标的实现。中小企业要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科学财务管理模式,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郑瑾.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改善中小企业财务状况[J].经济视角,2011(6).

[2]崔俊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2).

[3]王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特区经济,2013(2).

作者:柳欣

上一篇:科技局发展民主评议方案下一篇:消防安全网格化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