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中网络技术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智能配电网概述(一)智能配电网在建设智能电网中的地位智能配电网(SmartDistributionAutomation)是智能电网(SmartGrid)中配电网部分的内容。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配电网中网络技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配电网中网络技术论文 篇1:

浅析计算机网络在电力系统中的安全运行

摘要:电力行业是我国的支柱性行业之一,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如今,电力行业当中,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推进了通信网络的智能化。本文就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电力信息通信的特点,以及网络技术在其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电力系统;安全

引言

电子电力技术是一项多种技术有效结合而形成的技术,包含了电子技术、半导体器件、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多项技术,电子电力技术在电系统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电能质量,所以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使用。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电子电力技术的研究与使用也开始逐渐成熟与发展,在我国电力系统发展中可谓是价值显著,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其对于电力系统的促进作用,笔者也就其应用进行了如下分析:

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述

电力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就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分布来说,分布的区域较为广阔,整个电力系统主要是由变电站、发电站、输电配电网络以及用户所组成的,这些方面的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进行统一调配的大系统。而我们所提到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所涉及到的范围是较为广泛的,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那个中不仅包含了系统以及元件之间的自动化安全保护,同时还包含了在实际进行生产过程当中的检测以及控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网络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保证自动传输等工作的质量。

2、计算机技术的优势

首先,具有集成化特点。和以往的电子电力零件相比是有很多不同处,最为明显的特点就在于集成化的特征,通过组合全控型器件以及单元器件,在集成至基片当中。其次,具有高效率的特点。其能够在器件、变频技术当中获得有效体现,能够针对导通损耗遏制,减少损耗,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行效率。最后,具有高频化的特点。因器件的集成化特征能够获得有效提升,在运行效率上能得到提升,由此能够凸显出高频化特点。将电子电工技术运用在电力系统中,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能够促进电力系统更好地凸显自身功能性特征,从而展示出电力系统服务性特点;而且也能对电力系统中的电能使用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保障系统能够更加稳定且有效地运行,对于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性也有极大的意义。

3、电力信息通信现状

电力信息网络是电力系统中极为重要的部分,特点十分鲜明。首先,电力信息网络技术专业化程度高。而且这种网络中实现了多种技术的巧妙融合,包含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电力系统相关技术。其次,电力信息通信中的信息覆盖面积十分广泛,涵盖配电、传输、用电等多个环节。而且这种技术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不同地区的电力系统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运营也有所不同,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城市与城市之间,都会出现电力信息通信的地域差异。最后,这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受到国家政策和科技水平的影响。如果国家做出了与电力系统发展相关的政策调整,那么该技术也会受到影响。如今,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国性的电网建设,电力通信网络已较为完善。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以及用电需求相差较大,所以并不能实现统一地管理和调度。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结构分布存在不合理性,管理难度大,维护电力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具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国的电力系统工作人员正在积极寻找方法,不断推进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应用,以达到提升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运行质量的目的。

4、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4.1、优化电网预警

巡检人员在工作中,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电网预警功能,卜入心,且人员及时发现在电力系统中出现的问题,避免电力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酿成更大的电力事故,也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借助大数据框架优化电网预警功能,让工作人员能够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参数参数辩护展开相应的预案处理和预警。大数据与技术

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预测电网运行状况,也能够及时发现电网故障,提高电网监督管理水平。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穩定性一直都是电力行业极为重视的内容,将大数据技术与电力信息技术相融合,实现电网预警,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实时动态监控智能电网建设情况。

4.2、有效运用在输电环节中

在电力系统中的输电环境中,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这一部分也是电力系统关键的、重要的一部分,其能够决定电力系统效率以及能力的提升,另外对于电子电工技术以及网络化技术来说,其对于电力系统的损耗也相对较大,这一部分是能够在电力系统中节能角度体现出来。对于电力系统输电工作中,运用电子电工技术中高压直流输电以及静止无功补偿器等开展优化处理等工作,而且对于网络化技术的监控以及调整等工作之下,其控制者可以更加及时地针对输电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进行优化与改善,由此能够获取良好的输电的效果。运用交流电子电工技术的设备时,电力系统能够借此开展远距离地输电以及配电等工作,而且优化后地电力系统可以更好地降低运输电力中存在的消耗问题,使得电力系统消耗的成本将至到最低,关键点就在于电子电工技术与网络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更为有效地确保输电工作更加的安全且稳定,并对各项问题进行有效改善,真正有效地满足电力系统利用率的最大化,也能确保其安全性的最优化。

4.3、输电环节的应用

电子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还表现在输电环节这一点上:(1)直流输电(HVDC)和轻微直流输电(HVDCLight)技术。这两项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之中的价值,就是容量大、灵活性较强、可靠性高、便于调节等多方面。在电力系统进行远距离亦或者是需要通过海底电缆进行输电的时候,应用这两项技术就能起到较为良好的输电效果,有效减少闪络亦或者是停运等情况的发生。(2)柔性交流输电(FACTS)技术。这一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是电子电力技术应用的具体表现,这一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实现对电子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有效结合,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对电力系统中的功率、电压、香味等各项指标与参数进行灵敏有效控制,这样就能有效改善整个电能输送情况,从而有效减少电能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损耗,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企业也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加强电力信息系统的建设。电力信息系统中,数据安全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保证电力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才能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计算机背景下,电力信息系统可以加强对私有云技术和全同态加密技术的应用,从而加强对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以免数据信息在存储、运输和读取的过程中发生泄露或丢失现象,进一步保证电力系统数据信息的安全,促进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李飞,谢君鹏,鲜涛,雷宇,李一波.电力通信无线专网技术建设与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09):29.

[2]高雪英.电力系统中电子电工技术及网络化技术的运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05):122-123.

[3]吕宗申,程帅,吴浩杰.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9(05):78-79.

[4]张梅,许崇志,张蕾,夏欢,柯望.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应用探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9(05):222.

[5]张金波,胡俊军,李雨倩.电力系统信息运维故障综合诊断方法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05):271.

作者:张涛

配电网中网络技术论文 篇2:

智能电网环境下智能配电网的发展

一、智能配电网概述

(一)智能配电网在建设智能电网中的地位

智能配电网(Smart Distribution Automation)是智能电网(Smart Grid) 中配电网部分的内容。世界各国往往将智能电网的建设重点放在配电网, 其主要原因是: 输电网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不会有大的改变, 而配电网与用户直接联系, 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配电网对提高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保证供电质量、促进技术发展和拉动经济大有好处。

(二)智能配电网的定义

智能配电网就是以配电网高级自动化技术为基础,通过应用和融合先进的测量和传感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信息与通信等技术,利用智能化的开关设备、配电终端设备,在坚强电网架构和双向通信网络的物理支持以及各种集成高级应用功能的可视化软件支持下,允许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发电单元的大量接入和微网运行,鼓励各类不同电力用户积极参与电网互动,以实现配电网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完善的监测、保护、控制、优化和非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自愈控制,最终为电力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环保的电力供应和其它附加服务。

二、智能配电网中涉及的关键技术

(一)灵活的网络拓扑

灵活的可重构的配电网络拓扑, 可以使系统在经历故障时, 把故障影响范围限制在最小范围, 并可迅速通过其他连接恢复对其他部分的供电。

(二)高级配电自动化(ADA)

高级配电自动化是电能进行智能化分配的技术核心,其新内容主要是支持DER 的“即插即用”,它采用IP 技术,强调系统接口、数据模型与通信服务的标准化与开放性。

(三)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

包括DER 在配电网中的“即插即用”以及微网(MicroGrid) 两部分技术内容。DER 的“即插即用”包括DER 高度渗透的配电网的规划建设、DER 并网保护控制与调度管理、系统与设备接口的标准化等。微网指接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子系统,能够不依赖大电网而正常运行。

(四)智能配用电的量测和通信技术

量测和通信技术是配电系统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基础,也是提高配电网总体运行和管理自动化水平的前提。基于先进量测和通信技术的配电系统高级量测体系(AMI)是发展智能配电网的基础。AMI 主要由智能电表、双向通信网络、计量数据管理系统和用户室内网等部分组成。

(五)柔性配电技术(DFACTS)

DFACTS技术又称定制电力,是柔性交流输电(FACTS)技术在配电网的延伸和应用。它可以用来改善电能质量,减小谐波和电压波动,平衡负荷有功变化和提高功率因数,保证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同时,DFACFS在提高配电网自愈能力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建设智能配电网的意义

配电网技术直接面向用户,是保证供电质量,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创新用户服务的关键环节。SDG使配电网从传统的供方主导、单向供电、基本依赖人工管理的运营模式向用户参与、潮流双向流动、高度自动化的方向转变。其意义在于:

(一)实现配电网的最优运行 ,达到经济高效

SDG应用先进的监控技术 ,对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优化管理 ,降低系统容载比并提高其负荷率 ,使系统容量能够获得充分利用 ,从而可以延缓或减少电网一次设备的投资 ,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提供优质可靠电能 ,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

智能配电网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同时 ,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的电能质量。SDG通过DFACTS等技术,克服了以往因倒闸操作等原因引起的短暂供电中断,以及相关原因引起电压暂降、谐波、不平衡等问题的影响 ,为各种高科技设备的正常运行、为现代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优质的电力保障。

(三)节约能源,解决能源危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SDG具有很好地适应性 ,能够大量地接入DER并减少并网成本,极大地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大大降低化石燃料使用和碳排放量,在促进环保的同时,实现电力生产方式与能源结构的转变,从而节约大量一次能源,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实现绿色电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配电网投资相对不足,存在着“重发,轻输,不管用”现象。为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需要,国家电网提出了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举措。配电网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势在必行。以上对智能配电网(SDG)的功能特征、功能要求等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的异同,并对我国SDG的未来建设和关键技术支撑做了一些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作者:王建波

配电网中网络技术论文 篇3:

配电网建设改造是稳增长重要措施

日前发布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将全面加快现代配电网建设,2015—202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

我国为何要推动配电网建设改造?建设改造重点在哪?怎样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进一步提升配电网发展水平,打造现代配电网?

一、充分认识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

配电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配电网建设投入不断加大,配电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相对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供电质量有待改善。建设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配电网络设施和服务体系一举多得,既能够保障民生、拉动投资,又能够带动相关制造业水平提升,为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是落实“稳增长、防风险”的重要措施

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回稳的任务较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配电网建设改造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新增中央投资、扩大有效投资工作,李克强总理专门强调加强农网改造的重要性,从财政里又拿出一些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3月,张高丽副总理和丁向阳副秘书长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将配电网建设改造作为“稳增长、防风险”的重要措施落实。8月,城镇配电网建设改造、农网改造升级均纳入国家支持范围。这些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配电网建设改造工作的高度重视。

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就是要充分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意图,紧密结合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配电网建设改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折不扣地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把配电网建设改造切实打造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等将带来用电负荷水平、用电结构的显著变化,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也将改变传统城市和农村配电网的功能定位,城农网的界限将不再明显,配电网定位趋于统一,对城乡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就是要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与供电质量,提升居民的电气化水平,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提供保障。

(三)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是推动能源技术革命的战略选择

当前,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孕育发展,由智能电网、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等构成的“能源互联网”势在必行,“能源互联网”集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最为关键的新能源技术、电网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而智能配电网是“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服务于大电网,而且服务于电力终端用户,可以解决精确供能、电力需求侧管理、电网自由接入、多电源互动以及分散储能等问题。发展智能配电网对于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广泛的带动作用,对承载和推进国家“互联网+”智慧能源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就是要加快配电网的智能化升级、提升适应性,以持续的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配电网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四)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国能源需求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当前大气污染形势严峻,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实施电能替代已迫在眉睫。根据国家能源局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及电力专项规划,经初步测算,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最大负荷将分别达到2014年的1.4倍左右,配电网建设亟需加快。

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就是要立足国内发展,保障电力的安全供应,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支撑。

二、明确目标,准确把握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

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总的目标是构建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配电网。为实现行动计划提出的供电能力与可靠性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抓规划

一是坚持规划统筹与协调发展。科学规划是做好配电网建设改造的重要保障,配电网发展要与所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实行城乡配电网统一规划,统筹城乡配电网发展,加快解决界面不清、条块分割等问题,提高管理效率。要坚持电网规划与市政规划相统一,将配电网规划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供电设施,实现与其它市政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配电网规划还要统筹兼顾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等多元化负荷发展,满足各类接入需求。

二是以先进理念引领配电网发展。坚持以可靠性为中心,要将提高供电能力与供电可靠性作为配电网建设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配电网发展全过程。将供电可靠性指标纳入配电网建设改造的发展目标,推动行业发展理念的提升与进步。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规范技术导则与内容深度,推行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建设,实现网架结构规范化,设备选型序列化。

(二)抓项目

一是着力提升供电能力,有效服务民生。要适度超前建设配电网,提高对负荷增长的适应能力,密切跟踪市区、县城、中心城镇和产业园区等经济增长热点,增加变电站布点和线路,解决局部供电能力不足问题,2020年前建成60个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建设示范区;规范住宅小区配电网建设改造,要按照产权清晰、责权对等、运维规范的原则,建立统一的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加强农村地区用电需求分析,针对春节、农忙等季节性负荷特点,远近结合、多措并举保障农村生产生活供电;2015、2016年,分别解决520万户、400万户“低电压”问题,至2020年,基本实现“低电压”问题的全面治理;做好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及特殊困难地区电力建设。

二是提高装备水平,促进节能降耗。按照“成熟可靠、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原则,全面提升配电网装备水平;注重节能环保、兼顾环境协调,采用技术成熟、少(免)维护、低损耗、小型化、具备可扩展功能的设备;在环境条件恶劣地区适当提高标准,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建立配电网能效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对标及能效考核;既利当前、又益长远,逐步提升电缆覆盖水平,有序推进电力电缆通道建设,2020年,中心城市核心区新建线路电缆化率达到60%;大中城市加快启动地下综合管廊示范试点工程。

三是推动智能互联,打造服务平台。持续提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实现可观可控,加强配电通信网支撑,推进用电信息采集全覆盖,2020年配电自动化、智能电表覆盖率均达到90%;推动电能替代,实施电能替代电量6300亿千瓦时以上,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服务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2020年满足1.2万座充换电站、480万台充电桩接入需求,为50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开展船舶岸电试点工程建设,力争完成不少于50%港口的岸电工程建设;完善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接入体系,推进配电网储能、微电网应用试点工程;探索能源互联新技术,全面支撑智能家庭、智能楼宇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全社会生产生活智慧化。

(三)抓政策

加快完善配套政策扶持与落实。在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的推进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做好政策配套,加大金融、财税、价格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通过发挥国家的资金杠杆作用,有效引导地方投入,并带动企业和社会资本的整体投入。

一是研究增设城镇配电网建设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落实专项建设债券基金安排。调整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增加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发挥好引导带动作用;抓紧落实专项建设基金,及早谋划,做好项目储备与申报。

二是指导企业债券/专项债券发行。密切跟踪配电网领域融资现状、难点,探索担保增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简化发行程序,出台《配电网建设改造专项债券/企业债券发行指引》。

三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配电网投资。依托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为配电网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增量配电网、售电侧投资的放开,投资渠道的拓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电网建设投资,加快配电网发展,促进配电网运营效率和服务提升。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取得实效

配电网的特点是点多面广,遍布全国各地,工程量较大,投资也很大。但这也便于各地迅速行动、尽快开展工程建设,形成实际工作量,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电网改造投资用于购买电力线路、变压器、控制系统等电力通用设备的比重较大,而电力设备制造产业链条长,可以拉动相关零部件、原材料、电气设备等产业发展,形成有效投资,对激发各地相关产业发展动力,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因此,各级能源主管部门、各有关电力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定时间、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保证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切实取得实效。要明确责任,加强分工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推动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电网企业的责任

电网企业是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实施的责任主体。一是抓好任务分解落实。按照行动计划明确的总目标、总任务,要进一步细化、逐年分解本企业配电网建设改造目标任务,抓好目标任务落实,抓紧制定落实本企业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二是加强对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实施的组织领导。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要明确责任人,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管理和协调机制,指导各省级公司做好工程实施工作,按时报送工程实施进度情况;各省级及地方电网企业要在所在省(区、市)发改委、能源局的指导下,加快各项工作进度,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加强企业内部资金配置、物资招标、设备供应等环节的衔接,合理组织施工力量;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建设步伐,按时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尽快启动专项建设债券工程实施,激发经济增长活力。各级项目单位要简化项目招投标流程,缩短配网工程前期工作时间,尽快启动工程实施,切实使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成为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四是切实加强项目储备。及早谋划,建立配电网项目储备库,制定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全过程推动项目实施和投资计划落实,形成接续不断、滚动实施的储备机制和良性循环,为配电网建设改造长远发展增强后劲。

(二)地方能源主管部门的责任

一是抓紧制定本地区配电网建设改造实施方案(2015—2020年),明确工作思路、细化工作内容,统筹推进本地区配电网建设改造,于10月底前报送国家能源局。二是抓好配电网建设改造规划,承担规划的主体责任,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配电网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发布,定期滚动调整,促进电力设施与城乡发展规划、土地规划相衔接。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和配套政策落实,要加强本地区配电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及时动员部署,落实工作责任,强化配套政策措施,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有效提高企业积极性。

(三)国家能源局的责任

一是做好文件宣贯。组织开展文件宣贯与培训工作,让地方和企业更深入地把握配电网建设改造的主要方向与内容。二是抓好目标分解。根据各省(区、市)及中央电网企业报送的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各省(区、市)、中央电网企业的配电网建设改造目标任务。三是加强目标任务考核。要抓紧研究制定出台考核办法,明确“硬杠杠”,采取“硬要求”,对各省(区、市)、中央企业配电网建设改造的项目推进与完成情况、资金投入力度等进行年度考核。四是强化监督管理。积极监督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建立闭环管理机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要创新监管方式,加强监管力度,以监管推动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地。

(本文为作者在全国配电网建设改造动员大会上的总结讲话,有删节)

作者:努尔·白克力

上一篇:零运动柔身计划下一篇:营销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