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证技术学论文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证技术学论文

物证技术学论文 篇1

一接触物证技术学这门课程,我便被其中广博的物证技术知识深深吸引。由于高中选择的是理科,我对教材中的化学物证和生物物证部分立刻就产生了十足的亲切感,觉得这将会是一门“有意思”的课程。而我身边的同学,无论高中学习的是理科还是文科,都对这门课怀着激动而期待的心情。毕竟,物证技术学所研究的内容有许多就是我们身边习以为常的东西,还有指纹、足迹、笔迹那些只有在侦探小说中读到过的东西。而且,翻开《物证技术学》这本教材的目录,每个人都感觉这与我们所学习过的其他法学课程有很大的差别。这种新鲜感使得物证技术学成了学期初大家谈论最多,期待最多的一门课程。

课程真正开始之后,我才发现,物证技术学的知识内容看似平常琐碎,其中却蕴含着独特的深意。李学军老师在课堂上总是能将我们看起来很简单的现象充分分析、挖掘,引导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深入地研究思考下去。在听过李老师几节课后,我对物证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开始体会到物证技术学的博大精深。原来在笔迹、印章、足迹、指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背后,蕴藏着如此纷繁复杂的信息,等待我们去整理,去发现。李老师的讲授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无穷知识海洋的大门,我的心情也由最初简单的激动开始平静下来,开始转变为对这些知识的好奇和探求的愿望。

面对本科生的教材仅限于基本知识和方法的介绍。很快,我就开始觉得教材上介绍的东西不够用。先是不自觉地开始回忆高中的理科知识,用以解决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很快,高中的基础知识也难以满足我的要求,我在物证技术课堂之外,又开始自学大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有关内容。物证技术是法律科学和自然科学完美交汇的一个学科,法学的内容是基本要求和最终目的,而自然科学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围绕物证技术学的课程内容补充学习了大量自然科学知识,不仅仅掌握了教材的知识,更以教材为入口,对自己在物证技术方面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充实和完备。可以说,物证技术学这门课程是我深入研究物证技术学的敲门砖,引路人。

物证技术学是法律科学,其中蕴含了大量法律思维。而它同时又以自然科学为工具,在研究的过程中贯穿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说,这门课程把法学和自然科学两个领域最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集合了起来,这两种思维方式互为补充,相互完善,可以说是缺一不可。一学期的学习中,李老师全面而严密的思维习惯时时刻刻影响着我。我在这门课程中寻找到的最大的乐趣,就是跟随老师的思维去认识、分析每一个知识点,感受思维的魅力,体会思维的方法,学习思维的能力。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也发现自己的思维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思维的全面性和严密性都有了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用这种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这对我之后其他课程的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同时,物证技术学与司法实务紧密联系的特点,也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物证技术学上课期间,老师为我们安排了大量的实验课,指纹鉴定,物证摄影,血痕初检这些以往只有在侦探小说里读到的东西都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实验课让我们看到了知识的学习与实务操作之间的差距,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司法实务所要求的缜密、细致的品质,进而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这些方面的能力。

物证技术学论文 篇2

电子取证和数据恢复都是近十几年来才开始在国内开展研究的项目, 与国外相比较其起步较晚, 但发展空间却很大, 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互相交叉, 密不可分。 随着数据恢复技术探讨的不断深入, 实际应用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需要对各类检材进行分类研究。 因此, 计算机取证要求对数据恢复的内容更加丰富, 技术要求也更加严格, 必须加以规范, 以确保其证据效力。 为了增加公安机关的破案手段, 提高破案率, 为案件侦破提供重要线索, 主要论述数据存储的原理、 数据恢复的几种分类、 以及运用数据恢复工具恢复数据等方面的内容[1]。

2 数据存储相关原理

2.1 硬盘

硬盘的构成一般都是由磁头、 磁头控制器、 盘片、 主轴、控制电机、 数据转换器、 接口、 缓存等几个部份组成。

硬盘的组装是将盘片固定在主轴上, 盘片与盘片之间是平行的, 磁头装在盘片的存储面上, 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微小。 而所有的磁头通过磁头控制器连接, 由其负责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运动。 磁头在沿盘片半径方向运动, 而由于盘片以高速旋转, 因此磁头能对盘片上进行数据读写。

2.2 硬盘分区与逻辑结构

当通过操作系统对文件进行访问时, 操作系统通过定位硬盘相应位置来调用需要访问的文件, 而这些文件的分布是由盘片上的逻辑参数所决定的。 一般硬盘盘片具有类似的格式, 操作系统划分硬盘所有区域, 划分的区域被称为磁道、扇区、 柱面, 而硬盘寻址则通过这几个参数进行。

一般而言, 硬盘容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操作系统则利用分区操作将容量较大的硬盘划分为若干较小容量的逻辑区域, 经过分区后的硬盘, 能更好地利用空间; 更有效地进行管理; 能更好地提高系统效率; 更方便地为用户分配相应的权限; 更有利于数据的安全和隔离病毒[2]。

2.3 硬盘分区表

在对硬盘分区之后, 操作系统则会在硬盘的0 柱面、 0 磁头、 1 扇区处创建硬盘分区表, 这个分区表也称为硬盘主引导扇区, 简称为MBR, MBR的功能则在操作系统之前进行工作, 通过根据主分区表中的信息管理硬盘, 后再将硬盘控制权交与活动分区的操作系统。 而MBR磁盘的分区形式一般有3 种, 主分区、 扩展分区、 非DOS分区这3 类。 而第以个分区表总是位于硬盘的0 柱面, 0 磁头, 1 扇区, 其余的分区表位置则可以通过主分区表进行推导。

3 常见的Windows下数据恢复

3.1 FAT及FAT32 格式下数据恢复理论

由于FAT与FDT对数据的链式存储管理的, 因此可以通过链式搜索查找相关数据。 而只有将FAT表和FDT联合使用, 才可以管理整个磁盘内的相关文件, 也同样可以准确找到被删除的文件的具体位置。 例如,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对一般文件的删除, 是将FDT中该文件的第一个特征字符改为 “E5” 来操作, 同时对引导扇区的第二个扇区中信息进行改写, 该操作是修改删除文件分区点用空间大小的相应信息[4]。在恢复文件的时候, 根据文件的存储结构, 对相应的地方进行操作, 主要是搜索E5 删除标志, 而后对被删文件数据链进行反向恢复。 具体步骤如下:

(1) 提取磁盘分区类型、 相对应的存储空间、 FAT分区表、 FDT表、 文件等的存储起始扇区。

(2) 提取FAT表和FDT表内的信息, 包含所删除、 未使用簇、 坏簇、 文件所占用簇等的起始扇区信息。

(3) 利用FAT表和FDT表计算出不同文件在扇区内的起始位置。

(4) 改写E5 删除位的信息, 通过上一步得到的结果, 利用FAT表对文件进行链式查找, 当搜寻到文件的簇尾区域时, 便停止操作。

(5) 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操作, 生成恢复文件。

3.2 NTFS格式下数据恢复理论

在对NTFS格式下进行删除文件操作, 操作系统则在文件头部中将标志字节设置为00/02H, 而对文件的其他属性没有其他操作; 对于正在运行的文件, 则释放该文件所占用的空间, 不改变该文件占用数据区的数据, 只将运行所占用的簇信息在文件$Bitmap中相对应的位均设置为0[5]操作。 因此针对NTFS文件系统下数据恢复按照以下步骤:

(1) 通过扫描MFT主文件表, 定位到所删除文件的文件记录位。

(2) 分析文件记录位相关信息, 确定删除文件的相关数据区。

(3) 通过搜索文件记录的INDEX ROOT、 INDEX ALLOCATION以及Bitmap, 对被删除文件进行定位。 找到该文件的存储位置。

(4) 对删除文件进行恢复, 生成恢复文件。

4 目前司法部门常使用的数据取证工具

计算机电子取证领域内常用的产品有以下几种, Encase、X -Ways Forensics、 FTK、 取证大师等, 数据恢复软件Easy Recovery、 Final Data、 Photo Recovery、 Win Hex等。 简要介绍Encase、 FTK、 Win Hex这3 款常用软件。

4.1 Encase取证软件

Encase这款国外软件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计算机取证工具。 该软件有精准的磁盘复制功能, 能够将硬盘数据镜像为只读文件, 可以存储为DD格式、 E01 格式等, 通过SHA-1校验码和MD5 值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改软件通过集成各种取证调查模块的功能, 提供处理案件中批量多任务、 一键式调查等服务, 从而提高取证工作的效率[6]。 得到了包括公检法司等机构的广泛认同, 是取证界专业的计算机取证调查软件。

4.2 FTK取证软件

FTK也是国外一款优秀的计算机取证分析软件, 它能够对硬盘进行位对位的克隆复制, 通过对镜像加载后按照取证习惯重新组织文件结构, 采用友好界面显示镜像文件内的内容, 如BMP、 GIF、 JPEG以及TIE'F等格式。 该软件还支持各类邮件和浏览器, 通过其内集成的多种查看器解析多类复合的文档, 而且, 凭借其强劲的搜索引擎能快速对文件进行深层过滤, 迅速定位到相关数据地址。

4.3 Win Hex软件

Win Hex是一款能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十六进制编辑软件, 因其功能强大, 能专门应对复杂的计算机取证、 数据恢复以及各种紧急情况。 能对文件进行修复, 尤其对从底层恢复删除的文件、 硬盘出现的物理或逻辑损坏造成的数据丢失能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同时该软件能完善分区功能和各类文件的管理功能, 能对硬盘从物理层进行克隆复制, 对各类文件能够进行十六进制编辑, 是人工恢复删除数据的首选工具[7]。

5 结语

介绍了计算机取证中的概念、 原理、 工具等, 但随着计算机取证技术的不断发展, 取证领域依然面临着众多困难, 而如何加快取证工具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技术进步促进计算机取证体系统的完善, 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摘要:目前,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 公安机关在办理的案件中会涉及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 而随着犯罪嫌疑人反侦察意识的不断增强, 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水平的提高, 他们往往会对电子设备中的数据进行删除等操作, 而这些数据对于案件的破获至关重要。就电子物证中数据恢复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数据恢复,电子物证,硬盘,取证工具

参考文献

[1]艾绍新.Windows数据恢复技术在电子取证中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东北石油大学, 2013.

[2]戴士剑.数据恢复技术与方法探析[J].信息网络安全, 2009.

[3]王常亮, 张春琴, 王大伟.数据恢复技术[J].计算机安全, 2008, (8) :64-66.

[4]王强.Windows平台下磁盘数据恢复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 2008.

[5]赵双峰, 费金龙, 刘楠, 武东英.Windows NTFS下数据恢复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8, (29) :306-308.

[6]李卫卫.基于Encase系统的计算机取证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2) :110-113.

唯一的物证 篇3

在这几年当中,我有幸在一个看不见的团队当中,与其他科学家一起就外星劫持这个有争议的问题一同工作。在这个看不见的团队当中,我的许多同事更愿意匿名为这个领域做出贡献,因为关于UFO问题的研究工作依然被人们视为一种被禁止的科学。在这个现状中,最令人沮丧的不是许多科学家对UFO真实性的怀疑,而是他们对那些已经获得的强有力的证据的视而不见。

聚焦于彼得·克奥瑞身上的古怪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机会,来走进绑架事件的事实。那些适用于法医学的科学在这个时候正面J临着外星人绑架的论争。在执行对凯利·卡希尔案子的调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使我比以前更加坚决地努力去得到那些存在于彼得·克奥瑞不同寻常的绑架案中实物证据背后的所有信息。外星人的基因?

人们在有关太空生物学,这个致力于对宇宙生命进行科学研究的新兴学科上取得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行星之梦:寻求发现地球之外的生物》,该书出版于1999年,作者是DNA专家、纽约大学化学教授罗伯特·夏皮罗,这本书为这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引人兴趣的贡献。同大多数科学家一样,夏皮罗并不认为UFO和外星人绑架的故事可以作为地球外存在生物的可信证据,虽然以他极好的声誉,他至少顺便承认了这门学科。他严肃地强调了科学准则,“非同寻常的声明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明”,并主张“大量的个人报告,天空中物体的照片或是具有人形的草图,这些并不能证明外星人的确存在于这里的说法,最多只是会让人们感到精神不安”。夏皮罗随后提出这些证据“不会即将来临,但是(它)一定非常细微”。

罗伯特-夏皮罗列出了三种真正的证据:

1,复原一个人造物品,其技术含量远远高于我们的。

2,一份从外星人的地图中获得的,完全无法预料到的,具有天文学或地质学特征的预言。

3,复原一个地球外的生物样本。从外星人自其居住地带来的盆栽植物上剪下的一小部分就能提供出足够的帮助,如果能够从有人特点的生物身上获得一根头发或是一片皮屑那将会更好。

夏皮罗在列举这些例子时有些缺乏诚意,因为他一再重申现在的UFO以及地球外生命的支持者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也许是他们被引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他提出外星人也许来自于地球而不是“这之外”,并且推测道:“更为可能的是,这个星球上的一个具有人类特征的种族逐渐演变成了我们家谱中额外的一个分支,然后它们走出了我们的视野,隐居了起来以避免战争。这或许能够解释它们的外形(有些像科幻小说中我们自身特征演变出的形象)和对于杂交的热衷。人们由于没有看清巨大的母船,而将其比做了要小得多的碟子。”因此,一份生物样本将会揭示出外星人是否像穴居人一样和我们的DNA有所关联,或者它们有一个与我们迥然不同的起源,因此呈现出一种完全属于外星人的生物化学的特征。在最后,持怀疑态度的夏皮罗总结说这些外星人极有可能并不存在,因此也就不会有这样的生物样本会被获得。

夏皮罗显然并不知道彼得-克奥瑞的外星人的头发,这个发现或许能对他有些变化无常的思索做出一些回应。但是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外星人的头发所做出的分析,将我们引向了一条能够让科学接纳这门学科的合适的道路,而不是让其继续提前否认UFO领域。彼得·克奥瑞1992年与两个陌生“女人”的遭遇,和不同寻常的头发样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机遇。但是,由于最初我一直关注着更为常规的调查,所以当我1996年第一次听说那个样本时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然而,在1998年初,我那看不见的团队中的同事圈子得到了扩展,拥有了几位来自生化领域的科学家。他们都对UFO有着理性的兴趣,但是仍将这门学科当作是被禁止的科学而谨慎对待,并坚持要求他们对此所做出的工作都需要在一个匿名的基础之上严格进行。那几位生化学家在他们的研究领域中都有着相当的建树,其经过审查的出版物和研究成果都备受各界关注。但是工作安全和彼此尊重对于公开声明其兴趣,尤其是对曾经历过漫长且悲痛科学历史的UFO争论无疑是一个强力的抑制剂。

因为我一直保持着一种合适的公众身份,并且与世界上几个主要的研究者都建立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的这个被自己人称作是异常实物证据组的组织决定,由我担任看不见的团队中这个生物化学变种研究的公众形象。

于是在1998年,当我的新的生物化学合作者都在抱怨普遍缺乏与他们专业相关且信得过的UFO证据,尤其是生物样本时,我想到了一样信得过的样本,那也许会引起他们的关注。我简要地向他们讲述了彼得·克奥瑞1992年的经历,并且提到了一根一直保存着的头发。他们并没有退却或是完全拒绝接受这个古怪的故事,而是立即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随后,我们将讨论的焦点定在了这个事实上面:像多聚酶链式反应这样能对头发样本中线粒体DNA进行扩增、排序的技术也许会对绑架故事的可信度发起一个新的挑战,也会为在这个充斥着怪异报告和理论的领域进行真正的科学研究提供一次绝好的机会。然而,我同时认为以此来引起一个突破的前景将会很渺茫,但即便如此,对于外星人绑架事件来说,这些生化及法医研究的作用及其所挖掘出的潜在可能性,无疑会为科学带来一丝新鲜的空气。

基于DNA的法医研究能够帮助人们确定外星人绑架事件的真实性吗?如果这些绑架事件发生在一个自然水平上,那么至少我们可以去理解它,而且对于那根有争议的外星人的头发样本的DNA分析将会给我们提供一次唯一的机会,来把一些真正的科学应用于这个备受争议的领域。这对于彼得·克奥瑞的非同寻常的报告来说将会是一个严峻的检测。我也曾对彼得说过,如果测试的结果表明这个样本是一个普通人的头发的话,那么他也许需要做一些解释,不仅仅是对我们,更重要的是对维维安,他的妻子!彼得回答说他知道过去发生了些什么事情,他很希望他的证物去接受这样的检查,至于最后的结果,他没有想得太多。

第一阶段:外星人头发的毛干分析——奇怪的证据

从1998年晚些时候到1999年初,这几个月中生化专家们一直都在着手对这根脱落的头发进行标准的法医学研究。经过大规模的讨论与评估,他们选择以法医程序作为研究方法的基础。该程序由美国联邦调查局率先建立,他们以此来精细分析在犯罪现场所发现的生物性证据。他们所设计出的方法是合成一个精准的DNA序列,然后将其与正常人类的各种类型DNA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果。出于法医学的目的,曾经有研究表明在人类中,最明显的DNA变化在DNA中所处的区域称为线粒体超变序列I。线粒体DNA存在于所有的细胞当中,其数量是核DNA的200倍~500倍,所以更容易在一个年老的样本中被探测到。其更为突出的优点在于它唯一保存有女性DNA而且比核DNA有更强的抗衰变能力。因此,在犯罪现场它被复原的可能性更大,在我们的这个极其特殊的“案件”中,我们的“嫌疑犯”是那两个“女性”,虽然它们有着最不普通的性质。

一个样本的可变性或是超变性提供了DNA的基础,它与指纹的意义相同——基因指纹——生物性样本中有关起源的DNA图谱能够唯一确定其拥有者,但是其前提是样本必须经过合适得准备与处理。

为了从彼得·克奥瑞遇到的那个奇怪“女人”的金发中提取出线粒体的DNA片段,一段2毫米长的头发的毛干(与毛根相连,位于其上方)从被发现的头发上切了下来,并放人一个经过消毒的试管当中。然后在我在场的情况下,从彼得和他妻子维维安身上各获得头发样本,切下同样的头发毛干,随即在监控下进行操作。

物证与案件侦破 篇4

内容提要:

本专题以“物证的本质特征和特点;物证与犯罪现场的关系;物证与重现犯罪”为主要内容,结合典型案例阐述了“物证与案件侦破”的关系。通过本专题的讲授,力求使刑事犯罪侦查学员了解物证在侦查破案中的重要性,提高实战中运用物证的意识。

一、物证的本质特征和特点

(一)物证的本质特征

物证是相对人证而言的一类证据。凡是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实物,均可称之为物证。从广义上讲,物证也包括书证。书证是以其内容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文书材料,文书材料是一种实物,书证当然也可以视为物证,但它和物证又有一些区别。我国法律中规定的证据种类条文,也反映了这种区别。可见,物证即不同于人证也不同于书证。

物证是以法收集的,与案件有联系的,能以其外形特征及所载字迹、符号、图像、声纹特征或物质性属性证明其与受审查的人、事、物、时、空存在联系,从而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物质性客体。

上述物证的概念,即点出了为物证的一般特征,也揭示了物证所具有的双联性这个最本质的特征。各种物质性客体之所以能证明案件的情况,就是因为他具有“双联性”的特征。只有当这两个方面都得到了无可争议的确定,这样“物质性客体”才可以作为定案或认定事实的依据。如果有一方面的联系没有从法律上或科学上被正确确定下来,该物质性客体就会失去作为物证的法律效力。

作为物证的物质性客体与案件中的人、事、物、时、空的联系,通常用符合法律手续的文字笔录和拍照的方法加以确定,至于受审查的人、事、物、时、空的联系,一般必须用科学鉴定的方法才能确定。当然有的物证也可以通过其他措施加以确定。

(二)物证的特点

1、物证的合法性。物证应当是以法收集的。只有以法收集才能保证来源可靠。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可能为了栽赃陷害而伪造物证。二是确实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证(书证亦同),可能是以非法的方法收集的。前一种情况当然不能以假当真,必须通过深入调查和利用刑事技术手段揭穿罪犯伎俩;后一种情况应当对收集物证的方法和物证的具体内容同时进行审查。如果收集来的物证经审查核实,确实能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虽然收集的方法是非法的,还是可以作为指控犯罪的依据的。但是对于严重损害犯罪嫌疑人及其他有关公民的合法权益的除外。对于非法收集证据的行为,应根据情节轻重依法处理,触犯刑律的,应当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

2、物证的不可替代性。这个特点是有物证的双联性决定的。物证不可用任何其他同类客体替换。例如:犯罪嫌疑人作案用的鞋子丢了,绝不能用犯罪嫌疑人穿的另一双同类鞋子来替换。提交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原物的照片和模型。这并不是对物证不可替换性的否定,而是对物证这个不可替换性原则的肯定和完善。

3、物证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在现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产生之前,利用物证的范围是很窄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物证的范围越来越广。从发现物证到记录物证,从提取物证到检验物证、鉴定物证都不能离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当犯罪嫌疑人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时,例如,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时,如果办案人员不懂得计算机技术,收集和提取电子证据,将是十分困难的。

4、物证的客观可靠性。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的被告、原告、受害人、证人、辩护律师、甚至办案人员,都有可能出于这样或那样的个人动机而偏离实事求是的原则。物证则不然,它是客观存在的。他等待内行人去发现它、提取它,等待有专门知识的专家去检验它、鉴别

它,并且利用它来证明一定的案情。诉讼实践已经表明,唯有物证不说谎。

二、物证与犯罪现场的关系

(一)犯罪现场的分类

培养驾驭现场的能力并确定一起犯罪涉及多少现场,每一现场的性质、范围、状况,每一物证与现场的联系,对侦查破案尤为重要。目前为止还没有能满足犯罪现场全部要素的一种分类方法。对于每一案件来说,虽包括许多宏观和微观现场,但原始现场最为重要。宏观现场通常按:

1、犯罪的类型分类(如杀人、盗窃、强奸等);

2、现场的位置分类(室内与户外现场);

3、现场的性质分类(身体伤害、房屋倒塌、银行失窃等)。

微观现场是指涉及犯罪的任何个体和物件(如被害人身体、犯罪嫌疑人所用的工具等)。

(二)物证与犯罪现场的联系

大多数导致破案的线索来源于犯罪现场中的物证,物证与现场的密切联系,是由物证在犯罪调查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侦查破案应当先解读现场物证。物证在各类案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把犯罪过程看成是罪犯实施的一个“系统工程” 的话,其中包括:“预谋策划——踩点打探——案前准备——实施犯罪(案发现场)——逃逸躲藏”等犯罪阶段。罪犯在整个作案过程中必然存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场所和某些有关联的物证。揭露和重现犯罪就是要通过案发现场上犯罪嫌疑人遗留的物证开始入手。物证的形象痕迹特征、所载字迹、声纹和物质性属性无不隐含着犯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信息,注重采集、分析、鉴定物证对侦查破案是十分必要的。现代侦查破案工作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广泛利用物证。

(三)物证在现场遗留的重点部位

1、现场的进出口

犯罪嫌疑人总是选择最便捷的路径出入现场,并使用惯用的手段和一定的工具翻越或破坏进出口处的障碍物,以便迅速实施犯罪。因此在现场的进出口处往往会遗留大量的物证

2、犯罪嫌疑人在现场活动的区域

犯罪现场中最有价值的是犯罪嫌疑人所侵害的客体和可能触动的部位。现场上被侵害的客体与犯罪嫌疑人有较长时间的接触,极有可能留下各种物证,是勘查的重点。

3、犯罪嫌疑人来去现场的路线和运载工具

发现寻找物证不能仅仅局限在中心现场及其附近,还应扩大到犯罪嫌疑人来去现场的路线。

4、犯罪嫌疑人藏身或隐蔽的地点

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前预谋、策划、踩点、打探的地方,以及作案中受惊或作案后被发觉,在现场附近(如仓库、天棚、柜台下、厕所等处)隐蔽躲藏时,也容易遗留有关的物证。

5、犯罪嫌疑人身上及其周围

犯罪嫌疑人在作案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将现场上的物质带走。

(四)现场物证的作用

现场勘查中只有运用正确的刑事技术方法,去发现、提取、分析鉴定与犯罪行为有联系的物证。结合现场情况分析,推断案情,才能充分发挥现场物证的作用。

1、能为正确判断案件的性质,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提供依据;

2、能为摸、排、查提供范围和线索;

3、能认定犯罪嫌疑人同特定的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

4、能推断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地点、作案时间、作案动机、作案工具、作案人数等情况;

5、能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生理特点、年龄、文化、职业、身份等提供依据。

6、能为证明嫌疑人是否在作案现场,核查证人关于案件证言的真伪;

7、能认定犯罪嫌疑人或物证的遗留者,从而为破案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类型的物证在案件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一样,即使是同一种物证,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在案件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从案件中所起的作用这个角度来看,物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证据,另一类是间接证据。凡是能直接证明谁实施了犯罪行为这个主要事实的物证,称直接物证;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中主要事实,只能间接证明主要事实的物证,称间接物证。物证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间接证据。

三、物证与重现犯罪

对现场物证的充分解析,采用推理(回溯推理和正向推理)的方法可以重现犯罪过程。

(一)犯罪追踪调查

现场形态和物证通常可以用来确定“某起特定犯罪”的重要事实。如盗窃案可发现工具痕迹,打碎的玻璃,丢失的贵重物品;杀人案可发现创伤和肢解的尸体;伤害案中被害人的血迹,扯裂的衣服;强奸案中被害人身体伤痕和阴道上的精液以及施暴的物件和工具,可推测是强奸杀人罪犯留下的。

案例1 ——跨省擒魔

(二)提供作案方式

许多案件都是由其个人犯罪特征的方式构成,物证能帮助确定某种特定的作案方式,为串联、并联案件提供依据。如作案嫌疑人所留的笔迹、声音、习惯动作;入室盗窃的侵入方式、所用工具、被盗物品的种类和特征;纵火案件所用的助燃剂类型、点火方式等。

案例2——追捕末路狂徒

(三)确立嫌疑犯与被害人的关系

物证能够协助确立在暴力犯罪中特别重要的联系。如对被害人身上的嫌疑犯精液进行DNA比对鉴定;在犯罪嫌疑人衣服上检出被害人的血液、毛发、衣服纤维和化妆品等。发现嫌疑犯拥有被害人的个人物品有时也可确立相互关系。如在嫌疑人家里发现信用卡、衣物、私人用品等。

案例——烧焦的名片

(四)确定人与犯罪现场的关系

如要确定某人(嫌疑犯或证人)与犯罪现场是否有联系,可通过勘察现场和分析检验物证实现。如犯罪现场遗留指纹的同一认定;生物学证据中毛发、唾液、血液等比对鉴定;人体形态证据中脚印、耳廓纹、唇迹、字迹等特征比对检验。

案例4————女出租司机被害

(五)确定物品与犯罪的关系

在某一地点或某人身上发现的物证通常能把现场或个人与特定犯罪联系起来。如汽车肇事后逃逸的车辆,可利用残留的多层漆片缩小有关嫌疑车辆的数目和型号范围;对枪击现场弹头的检验鉴定可确定抢的种类,通过痕迹可追查枪的持有人。案例5——追踪银行卡

(六)否定和支持证人的证词

对物证的检验鉴定往往能给出结论性的证明,表明某人对所发生的事件的陈述是否可信。如案件发生后,事主谎称事实真相,物证可给出正确与否的答案。案例6————失控的情感(完美的谎言)

(七)认定嫌疑犯

诸多类型的物证可通过实验室比对和分析使之个性化。如指纹、DNA鉴定是用来认定嫌疑犯的最佳物证,结论可对该人做出明确无误的认定。案例7——隐形罪恶

(八)提供侦查方向

对物证的检验鉴定可以帮助侦查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为破案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线索。如在犯罪现场发现的脚印大小,可以帮助侦查员排除或包括某一嫌疑犯;脚印的数目,可查明在现场的人数;鞋底图案,可提供今后调查的主要线索;脚印的位置,能提供有关事件顺序的信息;脚印的形态,能表现出现场的活动情况。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篇5

中心拥有的现代化仪器设备

中心拥有一批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显微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多波段光源检测系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薄层扫描仪、法医图像分析仪、DNA扩增仪、DNA测序仪、语言识别工作站、文件检验仪等,以及其他实验室设备。

鉴定中心的主要任务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承办中央国家机关、公安部交办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的物证鉴定及其现场勘查工作;承办各盛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提交的刑事案件的物证鉴定及复核,以及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授权,受理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系统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的物证鉴定及复核工作;负责制定与物证鉴定相关的条例和规章制度;承担物证鉴定人员培训工作;公安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在北京昌平建有一个集教学、实验、住宿、文体活动为一体的培训基地,具有可容纳150余人的会议室、教室、宿舍和餐厅,自我鉴定《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从1985年起中心开始举办新技术培训班,此后历年办班不断,已培训民-警15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是培训、休闲的好去处。

《二》业务范围

物证鉴定工作

物证鉴定工作是中心工作的重点。1976年至今,中心已累计完成4万多起案件的物证检验鉴定工作,为一大批重大疑难案件(如“千岛湖特大抢劫杀人案”、“石家庄特大爆炸案”、“郑州特大抢劫银行案”等等)的侦破和审判提供了准确线索和科学证据。现在,中心每年承担5千余起案件的物证检验鉴定工作。中心专业设置全面,检验范围宽广,目前已开展的物证鉴定业务有:法医病理损伤、法医物证、DNA、毒化、微量物证、痕迹、刑事照相、指纹、枪弹、文件、爆炸等检验鉴定工作。在物证鉴定领域,中心已成为我国人才最集中、业务最全面、装备最先进、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物证检验鉴定单位。

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

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是中心开展物证鉴定工作的基矗长期以来,中心紧紧围绕公安业务工作的需要,从实践出发,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先后取得了200多项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显著提高了技术检验水平。“八五”、“九五”期间,取得了31项具有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如,在国内率先研究成功的DNA指纹技术,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已在全国50多个法医物证检验实验室推广应用。多年来,中心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5项,获公安部科技进步奖137项。科技人员先后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

专业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

专业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任务是公安部党委赋予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责。1985年中心建立培训基地,截至2000年,已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372期,培训各地技术人员15000余人次。此外,还受各级公、检、法机关委托代培进修生300余人,培养法医专业和物证技术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24名。先后召开各种学术交流会、研讨会等40余次,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各地技术人员间的技术交流,促进了刑事技术的繁荣和发展。

物证技术学论文 篇6

收藏是一种物证马未都①文物兼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

②文物收藏之所以诱人,藏品增值是最直接的原因。加之中国文物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以个人智力财力精力与之挑战,败多胜少,刺激无穷,这就使生活富足的现代人倍感亲切,乐此不疲。

③中国历史上的收藏大都形成于物阜民丰之际。我们熟知的赵宋皇帝宋徽宗,就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收藏爱好者。时隔千年,我们仍能读到成书于北宋宣和年间的有关收藏的各类书籍。徽宗酷爱艺术,不谙政事,做了国家画院院长,却丢了国家。这让后人对这一段幽怨的历史唏嘘不已,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收藏的魅力。我们今天仍对赵宋江山所遗留的书画、陶瓷等艺术珍品怀着崇高的敬意。对宋徽宗——赵佶本人的艺术造诣也怀着同样的敬意。他的《写生珍禽图》以2300万高价拍卖成交。

④2002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北京成功地拍卖出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每一个在拍卖现场的人当时都激动不已。十数人不断勇敢地举起手中的号牌,争先恐后,轮番冲刺。我在现场,享受着那振奋人心的一刻,所有人对每一次的价格攀升发出惊呼。一位老者,尽自身全部财力,倾终生对艺术的向往,在1300万高价位勇敢地伸出了自己那只苍劲的手。我知道,那是老先生全部的财产。他用行动阐释着收藏的魅力。事后,他对我说,那东西(《写生珍禽图》)属于我了一秒钟。1300万与一秒钟,是老先生酷爱艺术的写照,我甚至觉得他的1300万与成交价2300万相比,前者更让人感动,虽败犹荣。

⑤这件《写生珍禽图》虽为徽宗本人所绘,却没有落下徽宗手迹,因为何种原因,众说纷纭。但上面却留有另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手迹,这就是乾隆——满清王朝最富魅力的皇帝。乾隆帝为十二帧画面均题有手迹并钤盖收藏章,表明他对这件神品的珍爱。我们对乾隆的了解,除去学者,大都来自赏心悦目的电视剧。这位风流倜傥的皇帝一生都是传奇。他自称十全老人,文治武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乾隆一生作诗四万八千余首,仅比全唐诗少千余首,大家可想,唐朝近300年,有名有姓、无名无姓的诗作,今存累加仅微胜乾隆一人,可惊可叹!

⑥这样一位皇帝,也同样酷爱收藏。乾隆在位长达60年,后又做了四年太上皇,当之无愧地是中国历史在位最长的皇帝。政事繁重,日理万机。但一获闲暇,他就会取天下宝物自我欣赏,吟诗作赋,倍加赞赏。清档记载着乾隆帝每一次赏古,在三希堂那半间小屋,古物向一国之君诉说着往事。那一刻,乾隆帝身心得以放松,精神获得慰藉。这有《弘历赏古图》为证。我们今天获得一件乾隆时期的文物已是欣喜,二三百年的时间对历史不过一瞬,但对我们已是遥不可及。在文物面前,不仅我们是过客,连鼎鼎大名的弘历依旧也是匆匆过客。我们在文物面前走过,带着它传授给我们的文化信息。我们接受,我们享受。中华文化就这样通过一件件具体的文物一代代地传承。

⑦盛世收藏,乱世黄金。太平天下,百姓衣食富足,便感到精神世界开始空虚。他们需要精神物质来填补内心的空白。当我们捧着一个白瓷碗时,我们应该知道古人用了上千年的努力,才摆脱了烧瓷中的“黑暗”,同时摆脱了黑瓷碗在吃饭时给心中留下的阴影。当我们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来表达某一种决心时,我们应该了解中国人使用玉的历史。美石为玉,中华民族对玉石的顶礼膜拜,归纳为玉有五德,仁义智洁勇。还有什么理念比这五德更具魅力么?所以古人谆谆告诫“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藏家佩玉的`沾沾自喜就来自于此。

⑧历史不会停歇,一刻不停地向前,留下的是物质,带有文化特性的物质就是文物。它是一个物证,证明中华民族曾有过怎样的辉煌,证明人类进步每一步是怎样的不易,这些信息构成了文明的魅力。

1.第②段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2分)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①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是那个时代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②除去材质的特性

③而物质自身

④更多的是前人对精神的具体追求。

⑤一件文物所包含的精神是一种文化

A.②③①④⑤ B.⑤③④②① C.⑤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⑤

3.对第⑦段画线的“精神物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物证的物质。

B.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C.承载人们精神追求的物质。

D.带有一定文化特性的物质。

4.第④段可以删掉吗?请简述理由。(3分)

5.比较分析文中有关宋徽宗和乾隆收藏的两个材料的作用。(3分)

6.概括文章题目“收藏是一种物证”的“物证”的内涵。(4分)

试题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1.(2分)藏品增值及其极大的挑战性刺激性。

2.(3分)C

3.(2分)B

4.(3分)不可以删掉,理由:此段内容照应上文第②段现代人执着收藏及第③段我们今天仍对宋徽宗的艺术造诣怀有敬意的内容,并为第⑥段文化通过文物一代代传承的主旨升华做铺垫。(3分)

可以删掉,理由:从上下文看没有断文气文脉,没有影响文物是物证的核心内容表达。(2分)

5.(3分)

相同:都为表现藏品是物证的核心内容及收藏的魅力之大。(1分)

不同:乾隆的材料承接徽宗材料的《写生珍禽图》,深入表现文物“一代代传承”中华文化的特点。(2分)

6.(4分)

(1)人们精神追求的物质证明

(2)收藏者对文化艺术执着热爱的物证

(3)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的物证

(4)民族辉煌的物证

(5)人类一步步进步不易的物证

物证技术学论文 篇7

1 应用原理

分色摄影是物证检验摄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分色摄影技术就是利用彩色滤光镜对某些色光具有通过、对某些色光具有阻止通过的物理特性, 在镜头或光源前加上所需加强的客体的同色或补色的滤色镜, 根据需要增强反差、获得肉眼难以直接区别的影像的一种摄影方法。常见滤光镜主要有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等, 拍摄时通过“同色通过, 异色吸收”的原理合理选择滤光镜, 从而达到“增感”、“减感”效果。

数码相机分色摄影技术, 是指采用相机自带的“优化校准”下的“滤镜效果”中的功能进行模拟分色摄影的技术, 运用该技术不需要外加物理玻璃滤光镜, 简单易行, 快速有效。优化校准实际是指色彩优化校准, 虽然各个厂商的校准方式各不相同, 但基本上可以分为:适合人像的低饱和度校准、适合风光的高反差或者高饱和度校准、正常拍摄校准和黑白四类。已有实验证明, 当优化校准方式为单色 (黑白) 时, 运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分色效果接近于使用物理玻璃滤光镜拍摄单色照片的效果。

2 应用方法

案例:2014年11月8日, 在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某公司办公室发生一宗盗窃案。公安机关刑事技术人员通过认真细致的现场勘查, 确定犯罪嫌疑人是通过攀爬窗户进入现场办公室, 并在现场窗户旁的柜子上发现了一枚灰尘加层足迹, 由于现场遗留的足迹灰尘较淡, 客体为红色木质结构, 使得拍照取证难度较大。技术人员利用足迹灯光源进行掠入射照明, 并凭借数码相机分色摄影技术成功获得了反差较大、细节特征清晰的足迹照片。

2.1 拍照过程

2.1.1 拍照器材

尼康D700数码相机、足迹灯、三脚架。

2.1.2 拍照方法

(1) 将数码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 调整被拍物平面与照相机光轴方向尽量保持垂直。

(2) 设置尼康D700数码相机参数:拍摄菜单———设定优化校准———单色——滤镜效果———G。

3) 关闭室内其他光源, 尽量在无杂散光的条件下拍照。

(4) 使用足迹灯以掠入射照明方式布光。

(5) 通过取景器观察, 调整入射光的角度, 使光照范围大小覆盖整个足迹, 并使足迹和背景形成较大反差, 拍照。

2.2 注意事项

(1) 应选用质量好、稳定性高的三脚架, 并且确保调整固定好。

(2) 拍照时采用光圈优先模式, 使用较小的光圈, 以获得较大的景深。

(3) 采用分级式曝光法系列曝光。

(4) 拍照时应去掉相机所附的有色滤光片。

(5) 采用掠入射照明方法, 并且使光照范围均匀覆盖整个足迹。

2.3 拍摄结果

采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时, 入射光线只能以接近90°的光线入射, 由于地板为并不光滑的红色木质地板, 表面呈现出较强的反射光, 使得地板的部分反射光和足迹的漫反射光同时进入相机镜头, 显现效果大大降低。采用数码相机分色摄影技术拍摄时, 客体内反射光被抑制, 在垂直方向上的反射光亮度很小, 而灰尘足迹保持较大的垂直反射分量, 于是灰尘足迹与背景之间呈现出较大亮度反差。结果见图1和图2。

3 结束语

上述结果显示, 采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的照片中几乎看不清红色木柜上的灰尘足迹, 而采用了数码相机分色摄影技术后, 灰尘足迹与背景之间反差明显增强, 鞋底花纹特征清晰可见。由此可见, 该技术在物证检验摄影中的应用是有效可行的。

在物证检验摄影中, 分色摄影技术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对各种有色载体上灰尘足迹的拍摄提取。但在实际工作中, 数码相机分色摄影技术应用的范围, 并不局限于各种有色载体上的灰尘足迹, 对于有色呢绒、人造皮革、麻袋帆布等粗糙载体上的微弱灰尘痕迹, 深色、有色地板上的灰尘足迹和工具表面凸凹不平铁锈上的血手印等客体的拍摄也有明显的加强反差的效果。因此使用数码相机分色摄影技术进行物证检验摄影值得大家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庄华, 黄志明.运用数码相机进行分色偏振光摄影[J].刑事技术, 2005 (2) .

[2]陈源锋.数码分色照相的方法与应用分析[J].影像技术, 2006 (4) .

法医物证学(上) 篇8

检材指的是在尸体、现场上提取到的,可能和案件有关的东西。这些东西一旦具备鉴定价值,而且通过现场勘查判断应该和案件有直接关系,就会变为物证。所以检材不一定能成为物证,但物证肯定是检材经过检验后得出的证据。随着法制的进步,案件的侦破、起诉、审判都离不开物证。

法医物证学的重要性

在很多侦探小说和电视剧中,一旦有案件发生,警察“蜀黍”们很快就会到达现场,在周围拉上警戒带,这个动作就是为了保护现场,防止现场的物证被无关人员破坏,防止一些和案件无关人员的生物检材误留在现场而给案件侦破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一些警察“蜀黍”会戴着口罩、头套,穿着手套和鞋套进入现场,拿着各种各样的仪器在现场里找来找去。这些警察“蜀黍”就是痕迹检验部门和法医部门的,他们进入现场是为了搜寻可能和案件有关的痕迹检材和生物检材。而穿这么多防护装备,也是为了防止“蜀黍”们自己的生物检材不小心留在现场。

那么,这么繁重、复杂、仔细的工作,有多重要呢?

首先,法医物证可以作为甄别犯罪分子的重要依据。

比如前不久发生的一起命案,法医“蜀黍”通过尸体上的损伤,判断出犯罪分子可能在行凶时自己受了伤,而且法医“蜀黍”还在现场找到了一处疑似犯罪分子留下的血迹。通过DNA检验,检出了一个和死者不符的DNA图谱。那么,这一处血迹,应该是犯罪分子留在现场的(如何判断,请等待后几期的《老秦开讲法医界》)。

虽然嫌犯有两个,但因为凶手有DNA遗留在现场,只需对嫌犯的血样分别进行检验,再和现场的血迹DNA进行比对,很容易就甄别出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其次,法医物证可以作为呈堂证供。

法律精神是“疑罪从无”,也就是说,整个破案的过程,如果有不能解释的疑点,即便警察“蜀黍”明知某人是凶手,法官也不会认定这个人有罪。这对警察“蜀黍”们提取物证就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警察“蜀黍”们不仅要善于在现场发现物证,而且要在发现、提取、保存、送检等众多环节中,程序合法。在法庭审判的关键时刻,法医物证就像是一把利刃,让狡猾的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最后,法医物证还能作为警察“蜀黍”们排查犯罪嫌疑人的依据。

一些案件虽然有的时候法医“蜀黍”们可以通过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认定是熟人作案,但每个人都会有很多很多熟人,这时候,遗留在现场的法医物证就成了有力的排查依据,警察“蜀黍”可以通过DNA比对作为摸排的手段,很快找到真正的凶手。

法医物证学的历史

法医物证学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展了,但是上世纪90年代之前,因为科学技术发展所限,法医物证学仅限于常规物证的手段。而且,那个年代的法医物证作用不大,很多时候只能作为排除犯罪嫌疑人的依据,却不能作为认定凶手的利剑。这是为什么呢?什么是常规物证呢?常规物证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体液,比如血液、唾液、精液等。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实验

法医“蜀黍”在现场靠肉眼,或者借助特殊的光源发现了一些可疑的斑迹,这些斑迹都是之前液体落在载体上遗留下的。法医“蜀黍”在发现这些斑迹后,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它们是什么。这就叫做预实验。预实验有血迹预实验、精斑预实验等。

比如血迹预实验,之前法医“蜀黍”们用一种叫做联苯胺的试剂来进行。因为联苯胺是强致癌物质,所以现在用四甲基联苯胺来代替。法医“蜀黍”把可疑斑迹的一小部分用滤纸擦拭后,把四甲基联苯胺滴落在滤纸上。如果依旧无色,则不是血迹;如果呈现出蓝绿色,则可以判断这可疑斑迹就是血迹。

再比如精斑预实验。精斑里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叫做酸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可分解磷酸苯二钠,产生奈酚,后者经铁氰化钾作用与氨基安替比林结合,产生红色醌类化合物。所以法医“蜀黍”们就用这个原理研制出一种试纸条,可以很轻松地判断可疑斑迹是不是精斑。

有的时候,预实验可以直接对案件侦破工作发挥出重要作用。

2.种属实验

在断定现场遗留的可疑斑迹是血迹、唾液斑或精斑后,下一步就要进行种属实验。种属实验的目的是确定这些斑迹是不是人留下的。

如果现场发现的血迹是鸡血,法医“蜀黍”还把它当成宝贝一样,岂不是贻笑大方?

种属实验也有很多种办法,比如血迹的种属实验就有沉淀反应、琼脂扩散试验、对流电泳试验、抗人球蛋白消耗试验、纤维蛋白板试验等众多方法。(这些方法涉及的知识很多,没法细说,“科学粉丝儿”们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一查相关的资料。)

让物证鉴定毫厘无差 篇9

初听“物证技术鉴定”这个名词,人们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法医工作中的一种,其实不然。刑事技术分现场勘察和物证检验两个部分。物证检验技术还包括指纹鉴定、现场图像和声音处理、文书司法鉴定、物理化学鉴定等等。

曾义的研究方向就是物理化学鉴定。一般说来,由于需要采集的物证数量在现场非常少,因此物理化学鉴定有时也叫微量物证分析。工作中曾义和他的同事们除了运用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更多是采用先进的和大型的理化分析仪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效率,保证了鉴定质量。曾义认为,哪怕是一点点的操作或者数据处理失误,造成分析误差,就会增加破案的难度,变相地增加了破案时间、成本,甚至使侦破无法进行。

工作实践中,曾义发现影响刑事技术鉴定工作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到达现场的时间,有些物证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因此到达现场越早,现场被破坏的程度越小,物证越详实越有价值;其次是做刑事理化分析的物证普遍为混合物,成分复杂,需要在本已微量的物证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并且一般不用化学试剂进行溶解的方式,目的是保留部分物证作为线索和法庭的证据,所以他从事的理化分析又被称为无损分析,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他热爱这份工作,从未放弃在刑事物证技术领域里的追求,一直在学科领域中不断创新、求索。他先后开展了“死亡时间速测仪器的研制”等研究,1997年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的资助,从事“火案现场物证系统分析”的相关研究。

北京市刑事科技研究所的现场勘查和物证检验的技术力量较雄厚,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早在1992年,经一批专家学者和领导的推动,在北京成立了以北京地区的公安机关、检察院、人民法院系统和北大、人大、中国政法等高校从事物证技术工作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北京物证技术学会,同时还成立了对社会提供物证技术鉴定和咨询服务的“北京物证技术鉴定所”,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曾义被选为学会副秘书长并负责学会鉴定所的日常接案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截至2002年底,鉴定所共接案270多起,出具物证鉴定书193起,未发现一起错鉴反馈。

不做井底之蛙,敢为人先,一直是曾义的人生准则。2000年9月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留学美国,就读于纽约城市大学姜杰司法学院。他也是北京地区以物证技术专业访问学者身份出访美国的第一人。在学院的学习,使曾义受益匪浅,大大开阔了他的科研思路,同时结交了很多物证技术界的专家和朋友,成为了著名的“国际鉴识学会”的会员。学习期满,尽管他受到美国导师的挽留,但他还是怀着一定要在自己的祖国干出一番事业的豪情壮志,毅然返回中国。

上一篇:生日聚会的作文下一篇:我们的端午节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