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控制技术论文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动化控制技术论文(精选10篇)

自动化控制技术论文 篇1

目前, 我国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不断升级优化工业产品结构, 并在炼钢、冶金等工业行业主动摈弃一些落后的生产设备与传统工艺, 逐渐往一个更高层次更新的现代工艺发展。在这其中, 现代冶金、炼钢等工艺大多使用了自动化控制和先进的网络技术。

2 炼钢自动控制的主要内容

炼钢区主要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或电炉、炉外精炼、连续铸锭4个工序或车间。其控制内容如下: (1) 铁水预处理自动控制:高炉炉前脱硅、喷吹法铁水单脱硫以及搅拌法铁水单脱硫等自动控制; (2) 转炉自动控制:供氧系统、到枪系统、炉体倾动、底吹系统、炉口微差压、副原料输送和投料系统、煤气回收系统, 以及汽化冷却等自动控制; (3) 电弧护自动控制:配料 (废钢、散装料、喷碳粉和铁合金称重与配料) 、电弧炉本体 (氧燃助熔、吹氧和氧枪、炉压、电极升降、电工制度等自动控制.冷却水流量、压力、温度和温差监控, 炉壁、炉盖、短网断水自动保护等) 、电弧炉排烟与除尘系统 (含第四孔排烟除尘的控制以及大烟罩式排烟处理系统控制) 等; (4) 炉外精炼自动控制:AOD炉和RH真空处理装置的控制、LFV钢包炉真空精炼的控制﹑CAS或CAS-OB密封氩吹气成分微调装置的控制﹑KIP喷粉脱硫控制等; (5) 连续铸钢自动控制:设备起停顺序与铸坯跟踪控制, 铸坯定长切割、打标号、铸速、PR压力、结晶器钢水温度、结晶器冷却水流量、二次冷却水、结晶器振动、结晶器钢水液位等自动控制, 开浇、中间包钢水液位和保护渣加入控制等。

3 炼钢电弧炉自动控制技术

3.1 炼钢原料的称量与控制技术

(1) 废钢的配料与称量:由平台电子秤或吊车电子秤把本批次配好的废钢种类、单品种重量、累计重量等信息输送到电炉控制系统PLC或DCS。一炉钢根据炉容和废钢情况一批次或多批次配料。

(2) 测控散装配料:冶金矿石、萤石、焦粉、石灰等造渣、助熔、补炉用的粉状或粒状原料称为散装料。用PLC进行控制, 它完成的功能包括:按冶炼需要设定需送入炉内的料种和重量, 依照选定计划利用给料机送料给称量斗, 并对称量斗内该料种料重情况进行监测, 给料速度在料重小于设定值的90%时为快速, 给料速度在料重达到设定值90%时转为慢速, 停止给料是在料重达到设定值100%时进行 (快慢比约为10:1) ;放料控制, 称量斗内物料已配好, 起动称量斗下的给料机, 将料放到胶带运输机并送入炉内;可一批次配多种料, 以缩短配料时间;将本炉次送人电弧炉内的料种、重量信息送到电弧炉的工艺过程控制系统中。

(3) 铁合金配料:用装有电子秤的称量车, 平台电子秤或机械式台秤配料。

3.2 电弧炉本体控制技术

(1) 控制氧燃助熔系统:为了在熔化期降低电耗和加速熔化, 电弧炉配有氧气-燃料助熔系统。所用燃料是燃料油、天然气、焦油、废油、煤粉等。氧气—燃料助熔的控制是一套燃气和氧气流量配比由比值给定器确定的调节系统, 并通过压力和温度补正计算燃气和氧气流量。

(2) 吹氧和氧枪控制:目前向电弧炉内吹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自耗式氧枪 (钢管) 从炉门向熔池吹氧;另一种是控制升降机构从炉顶向熔池吹氧。自耗式氧枪的检测控制和上述的转炉类似, 即氧气一次压力自动控制和氧气流量自动控制。参照熔池钢水碳含量和温度由计算机或人工设定吹氧量, 给吹氧信号来启动氧气切断阀, 压力自动控制系统稳定压力, 氧气流量自动控制系统按设定氧量吹氧。氧气吹管由人操作。升降式氧枪是用炉顶上方的升降机构驱动, 吹氧信号由氧枪位置信号发出, 其检测与控制与自耗式氧枪相同, 如果是水冷式氧枪, 还应有冷水的流量、压力和进出水温控制。为保证氧气喷口与熔池液面之间处于最佳吹氧距离, 还设有利用吹氧时发出的噪声来自动保证氧枪的最佳喷吹位置的装置。

(3) 电弧炉的炉压控制:电弧炉内烟气由排烟口进人烟道。排烟口与烟道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这一方面是由于排烟口要随电炉倾动, 不可能与烟道紧密对接, 另一方面需要吸人助燃空气使烟气中的可燃物质要在烟道中燃烧掉, 然后冷却到除尘系统可以承受的温度再经过滤除尘, 达到排放标准后由抽烟机抽出排人大气。炉压由补偿式取压装置取压经微差压变送器转换为统一信号至调节器, 其控制输出至变频调速器控制抽烟机的速度以调节抽力。

(4) 电弧炉电极升降控制:1) 数据测量:主要是电弧弧压和弧流的测量。一般通过在变压器二次的各相电流互感器来直接测量弧流瞬时值, 由于变压器二次相电压反应的是弧压和大电抗器上压降之和而非弧压的值, 因而无法简单的直接测量弧压。电抗器上压降包括两部分:感性与阻性, 感压降性与三相电流的电流变化率 (di/dt) 相关, 它是时变的且数值较大。感性压降在冶炼过程中会发生毫无规律可循的无法通过补偿来校正的很大变化, 这是由于弧流中谐波含量大且电流不断变化所引起的。弧压的测量误差往往会造成工作点的偏移, 从而导致炉壁损坏以及三相有功功率不平衡和不一致;2) 计算设定点和被控量:为了对变压器的容量进行充分利用, 准确设定电炉的有功、无功、功率因数等取决于变压器电压级和相应弧阻的工作点是必不可少的, 工作点的设定将由过程计算机按数学模型完成。计算被控量数值通常由电极升降调节方式来决定, 弧流本身、弧压乘弧流 (弧有功功率) 、弧压除弧流 (弧阻) 这三种被控量计算方式所对应的控制方案分别是弧流控制、功率控制、阻抗控制;3) 调节器算法:目前流行的是积分误差调节器 (基于IER型算法) , 它与以往调节器相比在小误差信号区引入了积分, 是一个带可调限的比例调节器。误差较小时, 积累误差到一个可调限定点时执行校正, 并选得大一点的增益, 从而确保误差大时可以全速调节而又不牺牲小误差时的稳定值, 大大提高精度, 其增益也可随着冶炼过程的不同取相异值。熔化期需要选较小的增益来预防系统振荡, 因为此期间内弧流变化剧烈且炉料料位变化大;熔清后可选用较大增益, 因为此时炉内情况较平稳;4) 输出匹配:电极升降的执行机械包括:电液随动阀液压传动式、晶闸管-电磁转差离合器式、有晶闸管—直流电动机式, 调节器的输出要对应于执行机构的输入。

4 结束语

总之, 采用炼钢自动化控制技术, 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信未来的炼钢自动化技术也会得到更快的进步和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启均, 李仕雄.自动化炼钢控制技术分析[J].民营科技, 2011 (12) .

[2]邱龙云.浅论自动化炼钢控制技术[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9 (07) .

我国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探析 篇2

【关键词】自动化 高新技术 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063-01

1.引言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高新技术流向传统产业, 引起后者的深刻变革。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传统产业之一的机械制造业在在这场新技术革命冲击下,在我国也实现了大范围的自动化,将科技成果进行广泛的应用,产品结构和生产系统结构都发生了质的跃变, 微电子技术、微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信息、智能与机械装置和动力设备相结合, 促使机械工业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不仅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商品化进程。

机械自动化指的就是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广泛的进行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此达到使加工对象实现连续自动生产的目标,进而实现生产过程和生产效率的优化,加快原材料的加工和流动速度,这也必将促进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 机械自动化控制若干新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推动着工业运动控制技术不断进步, 出现了诸如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运动控制卡等许多先进的实用技术, 为开发和制造工业自动化设备提供了高效率的手段。

2.1新技术探析

2.1.1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

在一些定位精度或动态响应要求比较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中, 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种伺服系统的驱动器采用了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器( Digit al Signal Processor, DSP) , 可以对电机轴后端部的光电编码器进行位置采样, 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构成位置和速度的闭环控制系统, 并充分发挥 DSP的高速运算能力, 自动完成整个伺服系统的增益调节, 甚至可以跟踪负载变化, 实时调节系统增益; 有的驱动器还具有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 的功能, 测算出设备的机械共振点,并通过陷波滤波方式消除机械共振。

2.1.2 直线电机驱动技术

在机床进给系统中, 采用直线电动机直接驱动与原旋转电机传动的最大区别是取消了从电机到工作台( 拖板) 之间的机械传动环节, 把机床进给传动链的长度缩短为零, 因而这种传动方式又被称为“零传动”。正是由于这种“零传动”方式, 带来了原旋转电机驱动方式无法达到的性能指标和优点。高速响应,精度高,动刚度高,行程长度不受限制,运动安静、噪音低,效率高。

2.1.3 计算机控制器技术

自 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 Programming Logical Controller, PLC) 问世以来, PLC 控制技术已走过了 30 年的发展历程, 尤其是随着近代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它已在软硬件技术方面远远走出了当初的“顺序控制”的雏形阶段。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 PCC) 就是代表这一发展趋势的新一代可编程控制器。PCC 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类似于大型计算机的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和多样化的应用软件的设计。PCC 的系统软件采用分时多任务机制构筑其应用软件的运行平台, 这样应用程序的运行周期由操作系统的循环周期决定。PCC的应用程序由多任务模块构成, 这样可以方便地按照控制项目中各部分不同的功能要求, 如运动控制、数据采集、报警、PlD 调节运算、通信控制等, 分别编制出控制程序模块( 任务) , 这些模块既独立运行, 数据间又保持一定的相互关联。这些模块经过分步骤的独立编制和调试之后,可一同下载至 PCC 的 CPU 中, 在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调度管理下并行运行, 共同实现项目的控制要求,给工程项目应用软件的开发带来很大的便利。

2.1.4运动控制卡

运动控制卡是一种基于工业 PC 机、用于各种运动控制场合( 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的上位控制单元。它的出现主要满足了新型数控系统的标准化、柔性、开放性等要求,也满足了各种工业设备( 如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等) 、国防装备( 如跟踪定位系统等) 、智医疗装置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制和改造中, 急需一个运动控制模块的硬件平台,且PC机在各种工业现场的广泛应用, 也促使配备相应的控制卡以充分发挥 PC机的强大功能。

3. 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中的要点

要将实用型的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作为主要的方向。通过对机械制造工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操作逐渐被自动化的控制器进行控制,生产方式也逐渐由传统的人工方式转变为素质化和自动化,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该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投资,优化产业链为首要任务,做到效率和质量的有机统一,充分考虑市场经济下的物资平衡,才是我们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所要达到的目标。

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自我研发,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发展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时,应将原有设备作为基础,合理调整机床布局,通过添置少量的数控设备,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优势,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共同创造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信息自动化为先导,建立自主的单元化生产系统。立足于自我研发,然后配套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共同来完成技术的升级和改造,重视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走一条低成本的机械自动化发展之路。目前在我国, 在数量较大的同类产品连续流水作业的切削加工生产中, 自动化设备仍以半自动机床、自动机床、组合机床及其组成的自动线、回转体零部件加工自动线等为主。针对品种较多的成品生产, 应该采用可快速重新调整的设备组成成组工段或者流水线、可更换主轴箱组合机床自动线、短自动线和复合制造单元,从而实现成组自动化。

坚持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走向。目前,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向朝着数字化、绿色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数字化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核心,是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现代管理科学交叉作用的共同结果,这将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人们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认识的逐渐加深, 实现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4.结论

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是机械制造业一个巨大的飞跃,也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发展程度,不仅影响本国机械制造业的整体发展,同时也能直接显示出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的提高程度。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然要在机械制造业上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促进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使我国早日踏上科技强国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乔固. 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浅谈[J]. 科技风,2010(7).

[2] 张列贵. 简述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0).

[3] 李静锋,刘书婷. 机械自动化发展的探索[J]. 大众科技,2008(6).

选矿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现状 篇3

摘要:在选矿生产过程中,由于传统选矿设备在实际应用时存在选矿生产效率低下,选矿生产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诸多矿山企业都将目光放在选矿技术的创新工作上。随着我国自动化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当前,该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当中,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在选矿生产工作中,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极大的提升选矿生产的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选矿自动化控制的应用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理论帮助指导。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选矿设备;发展研究

谈石油化工仪表自动化控制技术 篇4

2.1自动化检测与修复技术

自动化检测与修复技术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自动化控制极为关键,对生产过程中的精确度、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至关重要,它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2」。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序复杂多变,为了尽可能地减小危险事件的发生,应用自动化检测和修复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借助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配套设备将各个生产环节置于监督下,对各项温度、压力以及流量进行合理监控,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排查和处理,提高石油化工生产效率,使生产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过程自动化操控,避免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问题,提高整个生产过程运行效率。

2.2监测模型分析技术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均处于不断地变化,必须对各个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才能更好地全面把握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合理性。而监测模型分析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及时了解、分析和处理不同时段出现的不同情况,并将其记录在册,便于进行及时处理和改进。根据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完善监测模型分析技术,使其更好地解决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的高效发展。

2.3实时仪表监控技术

实时仪表监控技术是借助仪表对生产过程进行即时记录和检测。它借助DCS和PLC控制技术对实际生产环境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和反馈,以加快生产效率,尽可能地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实时仪表监控技术通过仪表实现对生产环节有效控制,提高生产安全性能,极大地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石油化工仪表中自动化控制技术不仅有利于生产安全性能的提升,降低过程中的风险发生率,而且有利于减少人力投人,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仪表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从自动化检测与修复技术、监测模型分析技术以及实时仪表监控技术等方面进行实时创新,整体卜提升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效率,提升化工行业的发展进程。

自动化控制技术论文 篇5

摘要:针对柔性自动化生产环境下实施统计质量控制(SQC-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的难点-质量数据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将成组思想引入统计质量控制,以提高质量数据的先验性和质量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基于工序质量数据成组的成组统计质量控制(GSQC-Group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技术。通过对柔性自动化理论的研究和对实际生产环境的分析,证明了GSQC技术存在良好的制造技术基础。提出了以p分位数不变为原则,以这一原则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统计变换的成组统计质量控制图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工序质量数据成组的均值-方差质量控制图控制变量的计算过程。

长久以来,统计质量控制一直是面向大批量生产的质量保证技术,已有统计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都是基于大数定理的弱先验性和非先验性的统计理论,这些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很难被直接引入柔性自动化的小批量生产环境。但SQC低投入、高产出的技术特质和在大批量生产中产生过的巨大经济效益[1,2],使学术界一直没有放弃将SQC技术引入基于柔性自动化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环境中的努力[3,4]。本文亦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1. 成组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提出 目前,国际上对小批量生产环境下实施统计质量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算法精度和提出新的质量控制图[5][6],但无论什么样的统计算法都需要足够的样本来统计,这方面的研究无法解决质量数据不足的根本问题,在柔性自动化生产环境下实施SQC需要更有效的解决方法。成组思想不仅已被公认为是提高FMS有效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充分理由说明成组技术是发展基于柔性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基础性理论。有鉴于此,本文将成组技术引入统计质量控制研究,提出了面向柔性自动化的成组统计质量控制(GSQC-Group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技术,以解决柔性自动化生产环境下被统计质量不足的问题。 1.1 GSQC技术的工作原理 在柔性自动化生产环境下实施统计质量控制的难点在于,质量数据的不足。引入了成组思想的GSQC技术利用工序质量数据的特点,将具有相似的工序质量变异的工序质量数据归类成组,变小批量、分散的质量数据为成组的大批量的质量数据,利用统计变换的方法,将其简化为服从同一种抽样分布的统计子样,之后利用同一种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扩大了被统计样本的容量,从根本上解决柔性自动化生产环境下质量数据不足的问题。 基于这种观点,本研究在工序相似性的基础上对加工过程实现标准变换处理,消除被控质量特征的量纲对控制界限和统计变量的影响,将反映相同或相似工序质量变异情况的不同质量数据转化成服从相同统计分布的数据形式,再利用同一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实现不同但相关的统计特征之间的统计关系,达到充分利用同一种加工环境的历史数据和部分相关数据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不足对中小批量生产中的统计过程质量控制的限制。 不同统计量的标准化方法不同,但其基本理论可以通过一种最简单的标准化过程说明,公式(1)是在假设正态分布的平均值 和整体方差 都已知的情况下对正态分布的标准化变换: (1) 式(1)中新得到的统计变量T为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无量纲随机变量,控制界限在给定了第一类统计错判的容许概率的情况下为固定不变的数值[7]。 1.2 GSQC技

探析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 篇6

1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点

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1 适应冶金企业生产需要, 技术涵盖面很大冶金企业的生产基本属于流程型, 生产过程工艺环节多、连续性强, 而且包含有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生产流程存在着各种突变和不确定因素, 包括原燃料成分和生产技术条件等都经常发生波动。 为确保冶金生产的顺利进行, 生产人员需要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对物料、能量、质量等, 并进行动态的调整。 为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 就必须在生产过程中, 在方方面面引入电气控制设备, 全方位的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 才能满足生产控制和管理需要。

1.2 冶金自动化控制技术程度比较高, 应用冶金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冶金生产过程中, 该技术比较复杂, 机械设备具有硬件也有软件, 且在不同的操作环节和细节中, 需要使用不同的施工操作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能够保证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冶金生产的质量才能够有保证。 因此, 设备操作人员需要掌握全面的设备操作技术要点, 并具有专业的技术方式。

1.3 对电子技术依赖性强冶金生产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 整个过程都需要用到电子技术, 否则无法提升其自动化程度。 从采集信号的传感器, 到信号处理运算的控制器, 从监控运算, 到结果执行, 都与电子技术紧密相关。 每个环节都不能离开电子技术的进步。 基于这些特点, 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既要加强冶金企业的基本建设, 又要加大人力资源管理, 提升员工技能水平, 才能真正驾驭这些高新技术, 提高冶金生产绩效。

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作用

2.1 大幅度降低人工操作故障率

将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在冶金行业的生产过程中, 可以将生产过程中许多的人工操作环节和细节转化为自动化操作, 能够极大的提高相关设备的工作效率, 从采集信号的传感器到处理信号运算的控制器, 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工作, 这样一来, 生产过程中, 人力的需求就能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对生产成本也能够得到有效的节约, 同时还能够减少人工操作自动化设备造成的失误, 有利于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保证, 使冶金生产工作徐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更使冶金自动化生产管理科学和规范程度的提高, 实现冶金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另外, 高新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有利于保证生产人员的生命健康。

2.2 有效提升设备运行效率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冶金生产中, 主要就是应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 并有效将电子计算机功能应用在其中, 这样冶金生产生产设备也就能是实现自动化操作, 还有设备中的各项控制都能实现自动化操作, 进而让整个冶金生产过程都能引用到自动化技术, 这样能节省很多人力劳动, 还能将生产成本降低下来, 让所有生产流程的工作效率都能到提高上来。 应用电子自动化技术能对生产操作直接进行干预, 不用人工操作, 还可以实时监控整个工作系统, 对系统进行定位分析, 最终将生产电能负荷、过程规范程度、机械负荷, 还有原材料数量和相关的质量质控数据都能计算出来, 将报警信号还有故障信号提高给监控平台, 并能自动调整设备相关数据信息, 让整个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随时运行在最佳的状态, 这样也就能将设备的运作效率给提升上来, 让产品质量有所保证。

2.3 推进冶金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

冶金生产过程包括了复杂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 只有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 才能促进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 随着冶金生产的改革和发展, 生产人员对工艺设备及其控制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方案, 对工艺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细致。 所有这些都需要引入高新技术, 才能推进提高其电气自动化水平, 满足生产的需要。 例如, 在某轧钢厂高线生产车间, 光纤环网通讯技术,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电机测温在线巡检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其他冶金生产环节也应用到了大量的继电保护技术、传感器技术、DCS系统集成技术等。

3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不足与建议

3.1 硬件技术的差距仍然很大当前, 由于我国企业在某些方面技术的不成熟, 未能产出优秀的大型自动化控制系统, 我国冶金所需要的这些系统大多由国外几家企业提供, 很多专业的高端专利技术属于国外企业, 所以, 我国相关专业人才应该开拓创新, 研发出属于自己的硬件技术与产品, 进而迅速缩小与世界领先技术的距离。

3.2 国内创新成果的推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不可否认, 近些年来我国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的成就。但是, 还是有必要进行改善。因为国际技术的保密性, 我国这方面的技术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必须增加企业与企业, 企业与科研机构等的合作研究, 真正做到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

4 结论

总而言之, 冶金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高低对我国冶金行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高速发展的社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新阶段的冶金电气自动化的控制技术满足不了现在社会的发展需求, 因此需要提升冶金电气自动化的控制技术的创新意识, 争取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从而提升冶金电气控制技术的自动化水平, 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冶金电气的需要, 有利于冶金工业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冶金行业的发展, 因此, 钢铁产量逐渐的增多, 为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冶金行业的生产过程中,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提高冶金行业的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冶金行业的生产环节比较长, 并且冶金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复杂, 从准备原料和冶金产品的制成, 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使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 因此对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本文就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探究, 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冶金行业,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1]郭雨春.钢铁业信息化的未来[J].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3 (47) .

[2]周传典.我国钢铁工业转向品种质量为主时期[J].科学中国人, 1995 (2) .

[3]林行辛, 王东涛.钢铁工业自动化的进展与展望[J].河北冶金, 1998 (1) .

汽车自动化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篇7

关键词:汽车;自动化;安全控制技术

0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上升,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汽车自动化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健康发展,为汽车品牌建立更好的口碑。

1 汽车生产自动化安全控制技术概述

汽车自动化安全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硬件系统技术以及软件系统技术两部分,其中硬件系统技术是指车间监控层、控制层以及设备层,监控层中安全控制服务器对汽车焊接组装车间进行安全控制与监督,对汽车的每一条生产线都有严格要求,并按照要求督促完成汽车的焊接与组装作业,安全控制服务系统将车间生产情况以及生产问题直接反映到管理系统中,由管理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1]控制层的硬件组成主要是指PLC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在控制层的每一个区域发挥的作用都是不同的,但都会被接入到相应区域以太网中,之后再进入生产监控系统。设备层的硬件系统主要是指光幕、远程控制模块以及变频器等设备,这些设备都存在于汽车生产车间内,也是PCL控制系統的重要组成。

软件技术主要包括结构编程技术、模块编程技术等,结构编程技术主要是指对以往编程方式进行优化,是按照汽车焊接和组装结构进行的,优化编程结构可以保证编程操作一致性,有效地提高了PCL的实用性,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系统成本方便企业对生产车间的控制与监督,能够更好地协调汽车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工作。模块化编程主要是根据汽车生产焊装线实际情况进行程序设计,针对汽车焊装线运行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方式对安全门、气缸以及机器人等进行管理与控制,每一个控制环节都具备手动与自动双重控制设计,软件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安全控制效率,极大地方便了汽车企业对汽车安全生产的控制与管理。

2 汽车自动化安全控制技术的应用

2.1 安全燃爆气囊技术

近年来汽车安全事故越来越多,安全气囊能够在事故突发时起到保护车内乘车人员人身安全的作用,因此,安全气囊受重视程度较高,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安全气囊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强,一些发达国家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对国内所有汽车前部安全气囊做出了严格的要求与规范,规定汽车前部安全气囊要能够充分判定车内座位上是否有乘客,同时还要对车身受力进行传感判定,在智能综合判定之后再决定是否弹出气囊以及弹出气囊的等级等,判定的准确性受到智能化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安全燃爆气囊的智能化设计,设计出能够根据车内人员的体重以及车身撞击力,按照相应的压力和尺寸打开的安全气囊,如果车内人员体重较小,撞击力也不强,气囊就会避免按照最大尺寸和最大压力打开,进而减少气囊对车内人员的冲击力,目前相继出现了前部双级气囊和侧部双级气囊技术,增加了气囊对车内人员的保护,加强汽车自动化安全控制技术的应用。[2]

2.2 防侧翻系统技术

防侧翻技术对加强汽车的安全控制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一些质心较高的SUV型汽车更加重要,大部分的防侧翻技术系统都利用陀螺仪来检测汽车转弯速度以及汽车为了避让其他车辆出现突然倾斜的角度等,通过检测来判断汽车是否会发生侧翻,如果会发生侧翻,系统会利用牵引力控制系统稳定车身并且切断油门,同时对汽车进行制动,以此纠正汽车运行轨迹,主动预防侧翻,在防侧翻系统主动预防侧翻同时,头部安全气囊会弹出,由于安全气囊的面积较大,能够充分覆盖住乘车人员的头部区域,对乘车人员以及驾驶人员进行头部保护,目前这种系统已经应用到部分品牌汽车中,此外,一些敞篷跑车与SUV汽车一样也需要利用防侧翻技术减轻对车内乘员的伤害。[3]

2.3 混合制动器技术

混合制动技术是指在汽车安全控制中利用智能技术控制汽车后轮的制动力,在操作时,汽车驾驶员踩汽车制动踏板,这种行为通过传感器传送到电卡钳,电卡钳实现汽车前后轮制动力的分配。混合制动器采用了整体式的电控停车制动器,不仅减少了汽车元件的使用数量还使汽车在装配过程中用螺钉和销钉等将后轮制动器的转角进行固定,不需要连接停车制动电缆和软管,有效地消除了停车踏板和制动器的操作,扩大了汽车内的乘车空间。混合制动器具有以下有点:减少了汽车整车重量,将一些汽车的后轮进行简化,改善了汽车的控油灌装时间,有效减少了制动片的滞动,能够改进前后制动力的平衡性。

2.4 底盘一体化技术

底盘一体化技术简称UCC,它是一种集成系统,主要通过汽车中央底盘的控制器连接转动、悬挂、制动系统,控制器协调各个系统,并将汽车控制在最佳状态。底盘控制器不仅能够检测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和汽车的运行状态,还能有效的接收各个底盘传感器的检测,随时制定最佳的安全控制方案,汽车中央底盘各个系统都会进行有效配合,对驾驶员以及汽车状态进行监测,并通过协调对汽车进行统一控制,底盘一体化技术集成了传感器,有效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底盘所有系统可以共同使用单一传感器,进而减轻了汽车车身重量,还节省了汽车内空间,并使车体结构也进一步简单化,使汽车能够具有较强的操纵性和灵敏度。

2.5 事故辅助上传技术

事故辅助上传系统是在汽车出现事故后,能够应用汽车上装有的通讯系统进行急救通信的技术,该系统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起到汽车安全控制的作用,对车内乘员提供最好的求救帮助,目前一些高端品牌车,如宝马等都采用了网络呼叫支援系统,为事故救援提供帮助,这种系统能够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向救援方提供被救援车辆的位置信息,同时还能够记录车辆碰撞过程以及车辆碰撞程度等,并通过车内内置无线电话等通信系统将事故信息自动上传,在上传信息之后自动断开车上电源、断开燃油泵并将所有车门锁自动打开,最大化的对汽车安全以及车内乘员的安全进行控制和保护,有效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提高了汽车的使用性能,因此,事故辅助上传技术应受到各汽车企业的重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 结语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汽车安全性作为企业发展与竞争的主要动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加大力度研究汽车自动化控制技术,目前已有不少汽车企业在自动化安全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就,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了迎合广大消费者的安全需求,响应政府部门的安全驾车号召,汽车行业只有不断提高汽车生产制造以及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才能使我国汽车行业跻身于世界汽车行业前列。

参考文献:

[1]米燕,于正永.基于嵌入式微控制器的汽车自动化安全控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5).

[2]白文亭.汽车自动化迎来集成化时代安全技术解决方案为长城发动机加速[J].电气时代,2014(09).

自动化控制技术论文 篇8

3.1优化产品设计

传统生产工作模式下,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功能有限,对于电子产品的设计很多时候需依赖员工经验。而电子产品开发设计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整个操作过程相对复杂,加之工作人员相关理论知识欠缺,在实践中面临着重重困难,无法保证设计电子产品的合理性与适应性。同时,为了实现预想设计,工作人员在经验不足的状态下,只能进行不断的.尝试性操作,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相当大。而智能技术在的发展与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范式,其本身集聚了人类智慧,大大降低了人工操作难度,同时还弥补了工作人员理论知识不足,提高了电子产品设计效率。另外,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支持的智能技术应用,还与电子产品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其科学性、合理性,并在虚拟空间进行运行检测,使之适应性大幅提升。由此看来,智能技术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有效运用,为电子产品优化提供了强力保障,是未来相关企业发展必须要重视和关注的点位。

3.2有效排除故障

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导致故障发生,为了避免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需要加强对故障的诊断及处理。但事实上,传统技术支持下的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故障处理效果并不佳,很多时候无法做到精准判断,需要人为操作的介入,所消耗的时间、成本大大增加。而智能技术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则为运行系统故障解决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服务。在传统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下,故障之间存有一定的共同点。基于此,智能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神经网络,借助模糊逻辑、专家系统的双重作用,实现了对运行系统故障的精准检测和诊断,并可发出报警,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和处置,保证了快速恢复生产。另外,智能技术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应用,还实现了多元化运行。通过人类行为模仿,智能技术具备了同时操作各类复杂任务的能力,对工作人员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要求降低,大大减少了人为操作失误,保证了正产、高效生产。

3.3增加研发投入

智能技术本身作为尖端科技发展的代表,其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的运用探索与实践虽有一段时间,但它的功能还未得到最大限度开发,在我国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尚存有一定差距。单就客观事实而言,智能技术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有效运用,产生了积极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其自身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在国家科教兴国的宏观战略导向下,政府应逐步加大对智能技术发展的支持,出台系列政策制度,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优势,吸收国外优秀经验,进一步助力智能技术发展,使之在人类建设工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对于企业而言,智能技术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有效运用,创造了十分可观的经济价值,唯有不断武装自己的科技力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取胜,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对此,企业亦需加大对智能技术的研发投入,紧密关注科技领域动态,结合自身电气生产实践,不断积累经验,采取更多有效运用方案。同时,企业还需加强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积极配置科技人才力量,为智能发展奠定基础。

4结语

总而言之,智能技术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有效运用十分重要和必要,是未来该领域发展的主潮流,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需从多个方面着手,未来关于此方面的探究任重而道远。笔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智能技术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有效运用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优势。

参考文献

[1]王立鹏.浅谈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J].信息通信,(7):93-94.

[2]王浩淼.智能技术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8(Z2):101-102.

[3]秦阮奇.智能技术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时代农机,2018,45(2):74.

[4]秦晓磊.智能技术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22.

自动化控制技术论文 篇9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如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谓无所不在。在自动化技术也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相结合的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多媒体(MULTIMEDIA)是利用计算机及其它的电子手段传递文本、图形、图像和视频信息的组合。在计算机领域里,多媒体是指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可以由文本、声音、图象、动画、图形等多种媒体承载,它是计算机声音处理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存储技术的综合。在如此多的优势下,多媒体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计算机早已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则使工业自动化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更高的高度。目前,它在工业方面的应用主要有:(1)改变了产品的设计制造方式,即应用了虚拟化制造技术;(2)对高危型生产现场进行监控;(3)改变了人与机器设备的交互方式。

具体而言,虚拟化技术是在工业制造方面的应用,而后面两个应用则是在工业自动控制方面的应用。对高危性生产现场进行监控,就是在一些不适合工作人员直接靠近或进行操作的地方,利用交互式多媒体技术,进行监视控制。这样就可以既直观、实时的反映现场状况,有让工作人员处于生产现场之外进行随时操控更改生产状况。这种应用在钢铁冶炼,电力行业,化工生产等一些领域已经得到了应用。例如,在化工生产车间,化学物品易腐蚀或者对人有毒有害,则生产中多使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结合多媒体技术,让控制人员在控制室里就可以实时并直观的控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如实时调节温度,PH值等,既轻松完成了工作又避免了生产对人员的损害。同时,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音频等功能还可以让监测系统更加完善安全。多媒体技术在人机交互上的应用,则是从多媒体丰富的图像和语音技术上利用其特点,使工作人员轻松直观的操作机器。例如,在煤矿报警系统中,如有紧急情况出现,计算机可以根据事故原因自动选择相应的语音向操作人员报告,以便操作人员作出及时正确反应。由上可知,多媒体技术在工业生产实时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较之以往单纯的仪表监测,不仅形象直观,而且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反应速度,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加系统的可靠性,使监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及功能有了很大提高。

多媒体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相结合后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是一片光明,以后的自动化控制将 应用多媒体技术来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可以使信息处理综合化、人性化、智能化,从而提高了工业生产和管理的水平。可以预见,随着多媒体技术、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然,这些需要自动化乃至各行各业共同努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技术 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

前言

随着科技化的发展,先进便捷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应用。智能控制技术与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渗透和应用使电力系统自动化工程进入了现代化发展时期,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节约了以往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控制过程的运营花费。

1.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1.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通过应用多种能够实施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信息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各个部分和整体进行远程监测和控制,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保证电力系统各个生产、供电环节的安全、稳定、高效,实现整个系统经济效能的增加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电力系统关乎社会生产和生活,更应当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好发展阶段。

1.2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构成

(1)电力系统调度的自动化,是当前电力系统中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这一技术主要是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和监控,为自动化实现提供基础条件,调度的自动化是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决策来实现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调动自动化是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关键,对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变电站的自动化,变电站的自动化是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对传统的变电站实现二次设备,达到整个变电站的运行能够处于科学统一的协调管理之下,来保证变电站运行的安全稳定与高效,提高运营效益,提供可靠的供电服务。

(3)配电网的自动化,传统的配电网只能通过工人手动的操作进行控制,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科技的促进下具有独立功能的孤岛自动化技术开始应用到电力系统中,近年来,该项技术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越发完善,发展成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配电网的自动化通过大量的智能终端和通信技术以及先进的后台软件,在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上具有显著的效果。我国目前的配电网设置情况不同,应当在改造时分期分批进行,逐步实现配电资源的综合利用。

2.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基本要求

(1)迅速而正确地收集、检测和处理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的运行参数。

(2)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和系统各元件的技术、经济和安全要求,为运行人员提供调节和控制的决策,或者直接对各元件进行调节和控制。

(3)实现全系统各层次、各局部系统和各元件间的综合协调,寻求电力系统优质供电、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多目标的最优运行方式。

(4)电力系统自动控制不仅能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而且还能减少电力系统事故,延长设备寿命,全面改善和提高运行性能,特别是在发生事故情况下,能避免连锁性的事故发展和大面积停电。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由于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完善,使电力自动化产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下面我们对目前主要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介绍。

3.1主动的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

主动的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在近几年发展的越发成熟,具有显著的开放性、继承性、共享功能和智能性,该技术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且效果较为显著,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上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提供供电服务建立在科学的调度基础上,而调度所依据的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和以此做出决策,该技术具有传统技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够利用数据库的触发子系统对电力控制进行全面的监控,使得以此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和相关管理得到支持。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在提高数据存储和输出效率、提高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2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现场总线是通过现场的实际测量和现场设备控制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为主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是利用现场配备的自动化智能仪表、现代化设备和控制中心的设备的连接来实现信息一体化、全方位、规范、科学的通讯与控制。该技术要求现场仪表、设备等的连接和数据通信都要按照科学的规范体系和协议,从而来实现自动化的电力系统的建立。

应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建立起来的现场总线系统能够实现现场各生产设备之间、与控制系统之间的多方向、多结点的数字通信,所以现场总线技术能够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实践中。当前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明显的就是FCS系统,该系统比过去应用的系统在性能上更加优化、稳定、安全和灵活,尤其在发生故障时,该系统能够通过上位机准确定位引起故障的环节,还能够根据出现的具体问题制定出及时有效的策略,使系统最快的恢复正常运营。

4.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分制析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目前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主要呈现出远程化、分布式和图形化的趋势和特点。

4.1自动化技术的远程化

传统的RTU在设计上通常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做为系统的硬件平台,并通过扩展测控硬件接口电路 完成“四遥”功能,这种方法具有设计周期短、扩展性好,开发方便的优点,但是设计的RTU成本高,体积大,功耗大,结构不够灵活。目前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远动终端也在朝着小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这种新的系统架构方案的研究,不断的提高改善远动终端的整体性能,具有工程实际意义。

4.2自动化技术的分布式

随着能源的日益枯竭,作为一种集约式发展的电力运行方式,分布式发电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分布式发电系统是指功率为数千瓦至几十兆瓦、与环境兼容的独立电源系统,用以满足电力系统和用户的特殊要求,具有灵活的变负荷调峰性能,可为边远用户或商业区提供较高的供电可靠性,节省输变电投资,适合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特点。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DG技术与常规电网的联系。

4.3 自动化技术的图形化

全国电力系统联网工程的实施,电力市场运营的启动,EMS高级分析应用软件的完善等,都使得电力系统管理、调度和分析计算所需的信息不但数量巨大,传输路径交叉复杂,而且还要求信息刷新速度更快。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很多新的技术进步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5.总结语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日益成熟,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方面高度发达,我们应当不断的引进吸收,按照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发展这一技术,逐步实现电力系统的全面自动化,为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立明,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及其发展趋势[J],机电信息,2013(09).

[2]董群山,浅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1(12).

上一篇:城西中学班主任工作责任书下一篇:初中教育科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