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应试教育阶段,人们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精英教育,不注重大众教育:重知识教育,不重视能力培养。这容易产生“强化分数概念,忽视过程评价,助长死记硬背,弱化主体意识”等不良后果,這与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注重能力培养大相径庭,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周围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学地理素质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中学地理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新形势下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思考

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顽症的影响,中学地理教育的地位仍不高,甚至存在下滑趋势,导致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不能顺利实施,不利于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发挥中学地理在素质教育中的学科优势,克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成为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学地理在素质教育中的学科优势

地理是文理相结合的课程,既包含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又涉及许多精彩的人文社会知识,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一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具有全面性、系统性。一是可以全面系统地从工业、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向学生展示我国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不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二是可以从我国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方面揭示我国目前的真实发展状况和发展形势,不断地渗透国情教育。三是可以从我国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发展的成就说明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

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可结合课本知识的传授,以及通过丰富的课外知识的补充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当代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实际动手能力薄弱,通过地理学科中的绘图、制作简易教具、做实验等,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地理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测风向、温度,野外锻炼、考察,可以培养学生挑战自然、战胜自然的精神,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能力,并使身体素质也得到提高。

二、中学地理素质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 学校对地理学科教学重视不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对于地理课程、地理教师重视不够,使一些地理教师形成了严重的失落心态,甚至连正常的地理教学也被语数外等学科抢占,更谈不上实施素质教育了。

2. 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兴趣不高。当前,由于受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一些学生中存在着厌学地理的倾向,这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教学内容死板单一。地理教学内容过于依赖地理课本,学生大都从课本寻找现成答案,地理信息贫乏,影响了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

4.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很多教师在地理教学中, 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对策

1. 转变地理教育理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新形势下,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以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论证过程和论证结果的机会;组织学生展开自由辩论,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气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2. 顺应教育发展形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学校及地理教师应顺应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潮,大刀阔斧地进行地理教学改革,正确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努力使中学地理教育成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3. 加大教学硬件投入,改善地理教学条件。对地图、各种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充分利用,是直观教学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尽力加大地理教学硬件投入,努力创造条件,使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得以运用,增强地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4. 革新地理教学方法,丰富地理教学手段。地理教师要结合实际,尽可能多地勾绘地理板图和自制简便易行的教具,以弥补购置教具的缺陷和不足。同时,教师要密切结合课堂教学,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包括科技活动在内的课外活动,例如通过观看地理影片、编辑地理板报、制作地理学具、组织地理参观、撰写地理论文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多角度、多视野、开创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不断地采取新的方法、寻找新的途径、涉猎不同的领域,使学生的素质在地理教学活动中不断得到提高。■

作者:郭 杰

中学地理素质教育论文 篇2: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地理素质教育之我见

应试教育阶段,人们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精英教育,不注重大众教育:重知识教育,不重视能力培养。这容易产生“强化分数概念,忽视过程评价,助长死记硬背,弱化主体意识”等不良后果,這与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注重能力培养大相径庭,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周围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面对新的“地理生活世界”和学生的发展观,我们应该积极推行新课改,大力推进中学地理素质教育。

一、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完全唱主角。教育方法陈旧,教育内容脱离实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育效果自然欠佳。针对这一状况,我改变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落后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采用阐述式、启发式、讨论式、自学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提高教学艺术,使学生听之有趣,自愿学习。如在“地球运动”一课中,在讲授地球自转时,我用手电照着地球仪,对大家说:“假设这把手电为太阳,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对着手电的那面是亮的,反面是暗的。”我启发:“亮的这面表示白天,暗的那面表示黑夜,大家注意观察我转动地球仪以后看到什么现象?”教师边演示边启发,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启发学生,甚至让学生亲自演示,使学生勤于思考,展开讨论,勇于发言。

在指导学生阅读“是天转还是地转?”时,我启发同学们,可以展开联想,大胆提问:“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面对窗外皎洁的月光,联想‘嫦娥奔月’、‘吴刚划桂’等美丽传说,举目望去,银河璀璨星辰,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否?”结果,同学们的思绪活跃起来,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诸如:什么是黑洞?太阳黑子是什么?是否有外星人?“UFO”是什么?我国准备什么时候实现登月计划?等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当主角,积极主动参与“教与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互动式教学氛围。教师充当课堂的导演,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实现由教师“要我学”到学生“我要学”的合理转变。

二、采用直观教学,由“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

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既是学好地理的基础和重要工具,又是“特殊的地理敦科书”。教师运用地图教学能给学生最直观的感知,把遥远的、抽象的、零乱的地理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形象、具体、生动地阐述地理事物;可以简化语言,让学生听起来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且能巩固所学,发展思维,激发兴趣。

现在采用的地理教材中,编入众多直观图像,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直观图像,包括图片、地图、图表等,结合实物、“阅读材料”,图文并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平时收集一些与地理教学有关的图片、录像带(VCD)资料,并发动学生留心电视、报纸上有关地理知识的播映和出版,并多方收集资料,发现身边的地理,然后根据知识分类,搞个“地理知识宝库”,经常组织学生观看、阅读,并交流体会与看法。这样多角度、全方位地接触地理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我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VCD,通过对祖国美丽壮观的山山水水的欣赏,可以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爱国爱乡的热情。

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结构日新月异,信息传播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知识更新周期更是越来越短。加上电脑的日益普及,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今后,大家都是自觉主动地寻知求学的。因此,有人认为,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上过学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因此,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所以,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学习能力培养。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知识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改变以往单一的地理学习方式,倡导多元的地理学习方式。地理学习方式按行为分类,可分为自主性和互动性地理学习方式。自主性体现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自我组织,也突出了自觉能力的培养与发挥;互动性追求的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对话与交流。在这里,我特别强调自主性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因为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力的提高,符合终身学习的需要。为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搜寻信息的能力,我经常要求学生利用电脑、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进行知识探究。如“地球和地球仪”中有关“月食”的知识,我故意不加以说明,要求学生上网,进入相关“天文地理”网站查。网络世界,奇妙无比,学生通过上网,不仅自己弄明白所学内容,而且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学生探索求知精神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探索活动。”

四、加强实地考察与调查,提高学生地理能力

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走出去,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田间、到工厂,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通过实地考察与调查,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应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永资源”部分,指导学生调查学校或家乡等周边环境的水资源状况,学生通过查资料、采访等途径,可以认识到水资源对于人类和生活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水资源分布状况,可以发现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通过经常进行实地考察与调查,理论联系实际,发现“身边的地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文观、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习惯,地理能力也能不断提高。

总之,应试教育重视的是短期行为,是一种“断层”教育;素质教育则强调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是负责任的有远见的教育,对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对国家的未来都是必然选择。《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育,突出了学生发展本位,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地理整体素质的提高。面对新世纪,为迎接新挑战,中学地理教师应大力推行新课改,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为培养新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吴剑波

中学地理素质教育论文 篇3:

浅议中学地理素质教育

摘 要:当今人类面临日益严峻的全球性人口、资源、粮食、环境问题的挑战,需要有符合21世纪的地理教育来提高公民的素质。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如何在学校很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一代已是关键。那么,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实施更为重要,它能够让人们懂得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学地理 途径

1 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5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议强调“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去思考传统教育的得与失,要求大力倡导和实施创造性教育。因为一切竞争都可以归结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创造力的竞争。所以新时期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全面发展。

当今人类面临日益严峻的全球性人口、资源、粮食、环境问题的挑战,这就需要有符合21世纪的地理教育来提高公民的地理素质,让人们懂得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

然而,课改以前的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结构、体系已明显不适应21世纪对人才智能结构的要求。新教材、新课标使用、实施以来,虽然教学方式已取得巨大的进步,但由于受传统课程制度课程思想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还没有完全转变思维,以适应和创新现代教学方式。

2 从中学地理新教材谈地理学科素质教育

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新教材紧扣时代的脉搏,它直接决定了素质教育实施的内容。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由“学科中心”转向“活动中心”、由“知识本位”转向“技能培养”、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新教材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可持续发展教育

新教材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主题,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适应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以突出和深化人地关系原则来选择教材内容,形成了以人为中心→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环境与发展的主脉络,大大加强了地理素质教育的功能。因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全球已普遍被认可,人类能够可持续发展也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2.2 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新教材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和内容渗透在每一个教学模块中,概括起来包括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国情、国策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的教育等。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思想教育的良好教材。

2.3 地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新教材从多层次多方面分类提出对地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比如说,新教材的智能训练项目之多,涉及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项目包括读图、比较。综合、分析、联系实际和社会调查等六种不同类型,其内容又包括了阅读材料、分析图表、动脑思维、动手操作、实地考察等多种地理技能和智能训练,并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新教材还通过多渠道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每单元后都有自学园地等。

2.4 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地理行为

新教材在指导思想、教材结构、内容、形式上通过丰富多彩的图文系统紧密有序地结合,达到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素质教育,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渐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地理知识、较强的地理能力和规范的地理行为。

作为21世纪的新人,是未来的决策者和建设者,是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在实际行动中自觉遵守地理法则,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秩序,促进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健康、协调、持续的发展。

教师在利用中学地理新教材时,从教材到授课,从教法到学法都要将素质教育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 中学地理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大工程。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而地理学科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取代的。让地理教学更好的为提高全民素质服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基于这些作用来谈谈中学地理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3.1 树立新的教育思想

基础教育不是以应试为目的,而是通过传授知识,使全体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所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基础教育的目的,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而基础教育中的地理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及新时期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教育,因此,在中学地理教育中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3.2 提高教师的素质

现代教育迫切需要具有全面素质的教师。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一切教育思想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所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3.2.1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

一位教师如果要上好一节生动形象的课,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的深厚的文化素质。作为地理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课标的内容及要求,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且还要及时拓展知识领域,充实地理内容,了解地理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3.2.2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过硬的专业技能,精湛的授课基本功,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说,教师热烈奔放的语言,抑扬顿挫、起伏跌宕,使学生如醉如痴,得到心灵的震撼。所以,教师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带动作用,也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

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关键。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加强常规的教研工作,而且要多形式、多渠道争取继续教育,继续深造,提高理论认识,提高业务水平。

3.2.3 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基础教育,不仅是一个“传道”的过程,而且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知识的力量使学生折服和敬佩,而且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严格的要求,对学生高度负责,处处体现对学生的热爱,使学生如沐春风。以平易近人、尊重学生、锐意进取的作风和精神,给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人格风范,使其从中学会做人。

3.3 优化教学方法

新的教育思想理论,新的教学内容及要求,需要优化最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代表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着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略举几例。

3.3.1 学生自主学习引导法

学生自主学习引导法是新课程要求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涵盖了多种教法,其中最常用的有目标引导法、启发式问题法、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促进学生看书、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定目标、设问题、寻答案、求结果,然后交流讨论,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协作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动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

3.3.2 直观性教学法

地理涉及宇宙天体及运行、大气洋流、水文地质、自然生态、工农业布局和城乡建设等多方面内容。有些知识不在我们目视范畴之内,如果老师一味讲解理论,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抽象思维在头脑中想象出其状态画面,理解难度加大。直观性教学法通过直观形象化的教学资料,我们就可以花费很少的时间迅速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对较多的知识,课堂效率大大提高。直观性教学主要是利用幻灯投影、多媒体计算机、互动教学电子白板、地理模型、地理园地等课程资源,其具有形声性、再现性、互动性、先进性的特点。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容易,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和海洋扩张学说这一内容时,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课件,在电子白板上演示,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3.3 研究性学习法

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条件选择和确定不同的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学习方式。地理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兴趣小组的课外活动和野外调查,是更高形式的学习方式。课外活动、社会调查、野外考察只是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诸多环节中的一部分。

4 地理教学中各种能力的培养

4.1 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一些发达国家,孩子从小接受的就是以启发思路为主的学习。在中学阶段,就普遍让学生作“课题”,即给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自己进行研究,然后再写出文章。这样就打破了老师讲,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探索、自己发现的乐趣,从中锻炼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以“全球变暖将对地球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什么要保护人类之家”等为专题,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去搜集资料,应用网络搜索、下载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写出论文或报告,然后组织一场地理小论文交流会。再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4.2 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现代的信息社会里,知识容量级数增加,交流日益频繁,表达能力成为现代人能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中的一些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表达不清楚,显得力不从心、词不达意。地理课中具体的培养途径列举几例:课堂提问、复述、讨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增加简答、分析说明的问题,培养文字表达能力:绘图、列表训练,培养图表能力;撰写小论文,开课题答辩会,培养综合表达能力。

4.3 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键。地理实践能力是指学生顺利完成各种地理实践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各种地理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又是顺利获得地理知识和完成地理活动的必备条件,地理实践能力是地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关系着地理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完成。从地理实践能力的外化表现看,应当包括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地理实际操作技能和地理信息反馈能力。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如进行天文观测、气象观测、地震观测、水文观测、酸雨观测、野外地质地貌、河流、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考察,自然资源、环境问题调查,乡土地理研究,这些活动都经历了明察问题、重现知识、知识迁移三种心理活动过程。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操作技能的同时提高了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另一方面走向野外,接触社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或解决自己未曾发现或未曾解决的新事物或新问题,发展了创新能力,尝到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地理教育的价值所在,从而进一步强化实践学习动机,形成良性的地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循环。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创造力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国家从宏观上确立的以全面培养学生高素质的素质教育工程,都是着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中学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实施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加快向主体性、民主性、发展性教育方面的转变,让地理课堂充分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连彬.浅谈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三大环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2).

[2] 曲忠厚.把握地理课程改革的时代特征[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1-2.

[3] 李晴.素质教育在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地理教育,2000(5).

作者:李晓虎

上一篇:食品安全发言稿3篇下一篇:积极分子思想汇报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