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解读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解读(通用9篇)

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解读 篇1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主要包括:做好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组织好班集体活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学校基层的组织与协调工作。由此,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班级组织

班主任建立健全班级组织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班集体的建设、学生团队组织、班级教室集体的组织、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等。其中,班集体建设是核心内容,其他各项工作都围绕班集体的建设而进行。

2.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1)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包括学生的一般表现、学习情况、学习潜能、兴趣特长、成长经历等,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社会生活环境,包括集体经济情况、家庭成员的思想面貌、文化素养等。

(2)全面教育引导学生。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任课教师一道,利用各种机会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远大志向、增强爱国情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个别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先进生的教育工作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对于先进生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②不断激励,“战胜挫折”。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④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对于后进生的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③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④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3.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内容,是班级工作的基础,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班级日常管理包括班级常规管理和非常规管理两个方面。

班级常规管理包括班级教学管理、课外活动管理和班级制度管理。其中的班级制度管理包括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级档案制度、班务日志、班级体育卫生制度、劳动制度、学生评优和操行评定等。

班级非常规管理主要是对班中偶发事件的应对处理。处理偶发事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控制情绪,沉着冷静;其次是了解情况,掌握分寸;最后是依靠集体,教育学生。

4.组织指导班级活动的开展

班主任指导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团支部开展工作,担任好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班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强化练习

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A.进行个别教育 B.组建班集体 C.建立班级秩序 D.指导学生学习【答案】B。

2.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A.中心 B.基础 C.任务 D.途径 【答案】B。

3.班主任工作中的个别教育工作的教育对象是()A.优等生 B.后进生 C.全体学生 D.中等生 【答案】C。

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解读 篇2

为加强校本研究, 上蔡一高制订了《教师进修培训计划》, 采取了相应的培训措施。一是鼓励教师自主进修。学校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场所购买书籍, 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读1~2本教育论著, 每月写出1~2篇教育教学论文和教学心得体会;鼓励教师进行系列专题研究, 承担教科研课题, 撰写教科研论文, 以及参加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 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二是指派部分教师外出学习。近年来, 该校先后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大批优秀骨干教师到上海的育才中学、湖北的黄岗中学等全国20多所名校参观学习30多次, 认真组织人员参加全国、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和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三是邀请专家学者授课。近年来, 学校有计划地邀请清华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世界名牌大学的教授来校传经, 开阔了教师视野, 更新了教育观念。四是教师间相互学习。组织教师开展示范课、公开课、汇报课等活动, 找差距, 弥不足, 共同发展。五是狠抓新上岗教师的岗前培训。对新入校的人员进行师德、师风、教育理论、教学管理及教学经验等岗前培训, 与指导教师签订拜师带徒合同。同时, 上蔡一高参加了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七所知名中学共同参与的“中英合作学校改进计划项目”的研究。目前, 该校有40余人承担有国家级及省级研究课题。

在重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 上蔡一高还注重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 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 逐步形成了具有“上高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队伍建设。为使每一个教职工都能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该校每年都组织开展“树师表形象, 创文明新风”活动, 引导广大教职员工爱岗敬业, 遵守职业道德, 以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 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 以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常务副校长李爱民不仅主持政教和办公室工作, 还担任了高三两个班的地理课。副校长任合国分管教务, 尽管工作繁忙, 担任二年级级主任和化学课的他却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在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带动下, 全体教职员工心齐、风正、气顺, 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着力课程建设, 向教学要质量

“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求发展。”这是上蔡一高人面对教育改革大趋势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以尊重的态度待老师。在上蔡一高, 这种以德为先、教改并重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打造出了教育教学的“一高模式”。

创新教育方式。在内容上重点抓好了“六个教育”, 即以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主要内容的理想教育, 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 以言而有信、表里如一为主要内容的诚信教育, 以热爱生活、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关心他人为主要内容的情感教育, 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作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团队精神教育, 以培养学生自信心为主要内容的成功教育。上蔡一高不但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 还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培养。每学期定期邀请司法局的法律专业人士来校做法制报告, 组织开展“法制教育图片展”活动, 利用校园网播放普法教育录像片,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上蔡一高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走教改并重的特色教学之路。一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点完成“三个转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教学手段转变为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育中, 注重启发式、讨论式、专题研究式、自主探索式等新教学模式的运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学生,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推行随机课、探究课、示范课、引领课, 效果良好。三是改革教学过程。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改革教学手段。

推进教学实践。为使德育更富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上蔡一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坚持每周一开展升国旗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百部爱国影片, 以主题班会、辩论赛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实行“无人监考”制度;重点抓好了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 每逢假期为学生布置“为父母洗一次脚”“为长辈端一碗饭”“为五保老人做一件好事”的“亲情作业”, 培养了学生尊老爱幼、扶弱济困的美德。成立了“上蔡一高学生家长理事会”, 每年召开两次学生家长座谈会, 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交换意见, 建立学校与家长定期沟通、反馈和家访制度, 做到全程、全方位和全员育人;开设了艺术必修课和选修课, 以及体、音、美辅导班和艺术欣赏课, 学校每天都有选择地播放世界经典音乐、中国经典名曲。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 学校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电台, 组建了学科竞赛、美术活动、足球队、合唱队等课外兴趣小组。为培养学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拼搏意志, 上蔡一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 每年都系统地组织“我让妈妈露笑脸”“学雷锋、树新风”“争做新时代保尔”等主题演讲比赛活动。这些活动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创新教育管理, 向管理要效益

建立规范有序、运转有力的协调工作机制。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上蔡一高制定了《“十一五”时期学校发展规划》, 在学校发展、学校规模、教师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出台了配套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形成了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制定了《学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岗位职责》《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的十项标准》等规章制度, 大力倡导不甘落后、不事张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校长陈水献和其他校级领导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带领师生携手奋进,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 在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威望。领导班子成员身先士卒, 大多担任教学任务, 有的还担任班主任工作;他们奋战在教学一线, 不怕吃苦, 不讲价钱, 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了良好的整体形象。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处室职责明确, 教职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学校及各处室都做到了开学有工作计划、落实有具体措施、期末有工作总结, 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制定互相监督、公开透明的领导决策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 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监督保证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及监督职能, 形成了一个以校长为核心的校级决策机构和以年级组管理为主体, 以处室指导监督为保障的管理网络。为了提高教职工的参政意识, 每学期召开一次教代会, 通报学校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讨论通过学校各项重大决策。学校重大改革和重大决策均由教代会讨论通过, 增强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和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实行末位淘汰、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上蔡一高积极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逐步完善了《上蔡一高体制改革方案》《结构工资方案》《教职工量化考核方案》。教师的评先、晋级、聘任直接与考核结果挂钩。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岗位津贴制, 对缺额教师实行公开招聘, 定期试用, 大大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推行社会互动, 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为建立起教职工、学生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 上蔡一高成立了家长理事会、学生会、团委会, 他们按照各自的职能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所有的花坛、苗圃和活动园地, 早操、课间操及学生餐厅、校园卫生等均由学生自己管理。通过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 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学生的实践能力大为提高。

四、打造校园文化, 向文化要动力

“行胜于言”“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勤耕耘、乐奉献、甘为人梯, 讲团结、比实绩、争创一流”“勤学, 善思, 明辨, 笃行”。走进上蔡一高, 你会被一种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文明气息所感染。校园内花木葱茏, 碧草如茵, 道路宽敞平坦, 教室窗明几净。安全、文明、昂扬、向上的育人环境和教学氛围, 浓缩了上高人“与时俱进、永不言败”的上高精神和上高文化。

校长陈水献告诉笔者,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在校园内的折射, 加强和深化学校与社会环境的交流, 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 培养和造就能够将正确的道德认知见之于道德行为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理念, 要实现这样一个理念, 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人性化的管理空间, 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氛围。

上蔡一高追求人性化的管理空间, 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该校主要通过和谐的管理、民主的环境, 使学生产生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道德观, 进而形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生信念;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活跃的活动交往环境, 满足学生的道德发展需要, 使之在活动中感受道德的力量;通过宽松的自我评价环境, 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 最终强化学生的道德意志。为此, 上蔡一高本着“不求最大、只求最佳”的理念, 精心设计利用好学校的每一处资源, 赋于其示范性、教育性。在教学区, 从南向北依次有“点津楼”“折桂楼”“厚积楼”“学思楼”和“行知楼”;在学生生活区, 有“润栋斋”“育梁斋”;还有校园内“腾飞”的雕塑, 走廊、墙壁上的名人名言, 无不传递昂扬向上的气息。通过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以及融时代特色、办学理念为一体的人文精神, 体现了上蔡一高对真善美的追求, 对人的尊重与关爱, 对学生起到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催化”作用。

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解读 篇3

关键词:公民教育;深圳中学;教育改革;杰出公民;王铮;独立人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11-0008-05

王铮时代的深圳中学(以下简称深中)是当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先锋。重温深圳中学以培养杰出公民为目标的改革措施,体认其改革成就,彰显改革主导者王铮的人格精神,揭橥深圳中学的改革对更广泛实施教育改革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对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应是一种有益之举。

一、王铮时代的深圳中学教育改革实践

2002年11月,深中新任校长王铮将学校培养目标修改为: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造力的杰出公民,期望学生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热忱服务社会,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爱。正好,2003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自此,我国自1949年以来的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及教学改革全面展开。于是在2003年9月,王铮宣布在高中部全面推行课程改革,并很快推出了精心准备、令人耳目一新的选课制、走课制、单元制、导师制、学长团等改革举措。由此,深中启动了以新课程及教学改革为平台的公民教育改革实践。

为把课程改革的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标落实到位,实现“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本”,深中首先在高中学生中推行选课制、走课制。所谓选课制,即按国家课程规定的八大学科全面开设必修、选修课程,同时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同一学段的学生,修习的课程内容可以不一样;同一模块,学生修习的先后顺序可以不一样;每个学生在不同学段都有自己的课表。与选课制同时诞生的是“走课制”,即学生上同一门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班、选老师上课。

为保障选课制、走课制的有效实施,更是为了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深中出台了导师制、单元制、学生辅导中心三大举措。

导师制即取消原来的班主任设置,尝试教学班与行政班脱离。每个班级安排两名导师,每位导师负责一个班级一半学生的基础管理与教育工作,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

单元制即将高中部20个班分为7个单元,每个单元由高一、高二、高三各一个班组成,形成传、帮、带格局。每个单元有150名学生,设有学生单元长,配有6位导师。同时,还组建了单元内阁,内阁成员全部由学生选举产生。

针对导师制和单元制实施后学生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2004年,深中组建了由学校教师做指导师的学生辅导中心。辅导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开设校本辅导课程,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规划能力;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选课指导、生涯规划指导和培训班干部。在培训班干部方面,由学生辅导中心每学期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封闭式训练,培养班干部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及领导力。

在深中,打扫卫生、集体活动、学生会选举、社团换届、大型学生活动等皆由学生自主完成。只有在出现同学不配合调座位、值日、文化宣传等班级事务性工作时,学生辅导中心才会出面协调。

这样,学校教师就由管理者转换为“顾问委员会”的角色,而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人,在尊重、信任、鼓励的环境中,“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觉形成责任、自制、真诚、公正、合作、宽容、友爱等价值观,成为能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另外,深中还有一个十分有活力且完全由学生主导的“民间组织”——社团联盟理事会。社团联盟由话剧社、动漫社、机器人社等25个社团组成,其中,规模最大的义工联成员多达250人。社团联盟理事会分为五部分:活动策划、宣传、管理、财务、赞助联络。每部分工作由一位理事负责。社团联盟理事会完全自主,独立地承担、完成全部深中的课外、校外活动。例如,学校每年举办的足球赛,均有数十场赛事,但上千人的体育盛会,策划、组织、宣传、拉赞助、定赛场、组织拉拉队等数十个环节,全部由学生主导的社团联盟理事会自主、独立完成。

2004年7月,在学生辅导中心的直接推动下创建的学长团,也是深中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它由50至80名优秀高二学生组成,目的是帮助新生适应校园生活,建立班集体,形成班级文化。每学年末进行新学长的竞选,任何深中学生只要符合学长要求,均可申请加入学长团。

在深中以培养杰出公民为目标的所有改革举措中,令人印象最深的要数由学生创办的《涅槃周刊》杂志(以下简称《涅槃》)。《涅槃》是深中学生自采、自编、自制的一份刊物。谈及创办《涅槃》的最初想法,16岁的罗亦龙表示:不是为了逞威风,而是想表达。[1]

《涅槃》共设置了四大板块:聚焦、人物、文化、观点。其中,观点板块的定位是唤起人们的责任意识,带动一届届中学生来关注社会;它的基本信条是独立、理性、客观、公正。那么如何保证观点独立呢?《涅槃》通过办刊经费独立来确保“观点独立”。《涅槃》从一开始就坚持自费办刊,因为《涅槃》的主创人员认为,只有拒绝学校的资助才能保证绝对的独立。一开始,它的经费来自主创人员父母的支持,后来通过收取订阅费的方式来解决办刊经费问题。时任周刊副主编罗晓韵是初创时唯一年满18岁的学生,大家决定,由她在银行开设账户,并负责记账。

创刊之际,《华尔街日报》驻华记者Ian Johnson正好到深中采访,于是,《涅槃》记者借机向这位2001年普利策奖获得者取经。Ian Johnson建议:最重要的是本地化,多写校园新闻,而对于国内的其他新闻,则要保护个人观点的独立化,并用学生的全新视角来看待和解读。这篇对Ian Johnson的专访就登在《涅槃》的创刊号上。一同刊登的,还有对时任校长王铮的专访。在访问中,《涅槃》记者提出了“招生分数下降”“校长为什么要离任”“团委学生会如何改革”“校长实名推荐制如何进行”等问题,甚至要求:校长是否可以考虑给《涅槃周刊》一个工作室。王铮没有辜负学生的期望,他给《涅槃》提供了不一般的工作空间。2010年2月24日出版的第4期《涅槃》上刊登了《Google宣布退出中国大陆》的专题报道,以学生的视角分析了这件事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和自己的理解。陕西某女生在体育中考中猝死,《涅槃》便讨论“谁谋杀了体育中考”。第25期则深入“围观”了深圳大运会,不仅讨论了大运会背景下的城市面子工程,还描述了运动会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甚至用一整版刊登了一张贴在小区里的通知,上面集中反映出官方要求市民如何配合大运会,约束自己生活的案例。当学校“校长助理小组”的工作有了问题时,它批评“校长助理小组”是人治大于法治。王铮离任后,《涅槃》还组织讨论了离任的王铮校长与继任校长的教育理念之异同,以及由此给深中带来的影响。深中学生对《涅槃》有着近乎宗教般的敬仰,因为他们认为《涅槃》是自己的代言人。

nlc202309040339

二、深中的教育改革成就

深中前后长达8年以培养杰出公民为目标的改革探索,受到广泛关注。虽有许多争议,但人们更多地是将它视为我国当代公民教育的先驱,是在3000未成年人身上进行的公民试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发挥了促进我国经济开放改革的窗口示范作用;而21世纪发生在深中的公民教育改革实践,是深圳在我国树立的又一面最为鲜亮的旗帜,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相较深圳以往敢为天下先的改革行为,深中的公民教育改革实践更具根本性、核心性。它对我国教育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进而整个国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更具示范、启发意义。

深中的教育改革,受惠最大的是学生。它让学生体验了自由,成就了学生作为合格公民的平等精神,法治观念,独立、民主人格,热忱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提升了对自然和社会、他人的责任感和尊重、关爱等方面的素养。

一名由福田区某初中升入深中的李如嘉同学说:“深中让人最向往的地方是,自由,不压抑,没有人需要让我怕,我也不怕任何人,包括校长王铮。”[2]她说与初中相比,在深中,约束少了,空间大了,选择多了。

高二(5)班学生曹迪说:“从处处有人呵护、照顾、管教,一下子变成我的地盘我做主,就像圈养许久的鸟突然飞出了禁锢。”[3]

在考上中山大学的罗广彦同学看来,在深中的最大感悟就是启蒙了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意识。比如,要不要穿校服,没有统一定规,学生可以选择穿,也可以选择不穿。“以前是学校说什么就要乖乖服从,没想过这样的行为合不合理,在深中我就会行使自己的权利,保证自己的权利不被损害。”“学校言论风气很自由,但我们学会了尊重他人和尊重异议,你可以表示不同意,但是不能党同伐异,人身攻击。”[4]

2008届毕业生张婧婧回忆在深中学习的三年说,深圳中学的人文素养课程熏陶出她的法律意识与公民意识,在社会实践中成就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中给予了她自由,“这种自由,不只是丰富的社团活动,不只是多元的课程体系,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知道人生拥有各种不同的可能性,从而珍惜宝贵的选择权,去勇于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5]

对于《涅槃》的公民教育成效,一位学生家长读过《涅槃》后,评论道:“读‘涅’寥寥数笺,令处身士林的我感慨:弱冠之子,竟有这等胸怀和才气……。”[6]

言辞犀利的深中语文老师王赫在评价《涅槃》时说:“《涅槃》是深中学生对公民社会的新闻自由、公民特质、平等观念、关注生活、服务社会等价值认同的集中体现。”[7]

而在笔者看来,对中国现代史上舆论悖兴年代有所了解的人,一定会说《涅槃》就是维新时期梁启超、汪康年等创办的《时务报》,就是清季新政时期各类民办报纸、杂志,就是“五四”前后“社会”大放异彩时期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的《新潮》《国民》《国故》和陈独秀、胡适领衔的《新青年》。它为造就新社会的新人而生,它是培养公民的生机勃勃的园地,它让我们领略了何为媒体育人。《涅槃》的作为,真让我们为现今我国大学的“某某大学报”之类的报纸感到汗颜。这类报纸皆为学校事务的报道和随便能查找到的知识性文章,几乎完全缺乏对学校管理工作和社会的参与性介入。

三、校长王铮的人格精神

1. 王铮是求真务实者

当年,王铮刚在深中将学校的培养目标确立为培养杰出公民时,大多数老师并不看好王铮主导的改革。后来随着改革的推进,有一位对深中的改革一直持反对意见的老师抱怨道:“不就是一个口号?当时我们认为,每一届领导都会提一个口号,没想到王诤把我们骗了,他来真的!”[8]这位老师抱怨的原因是言行一致的王铮颠覆了他对言真行假的形式主义的预期。王铮不像只会提口号的校长,说一套,做一套,他言行一致,求真务实。

2. 王铮有着充分的人性自觉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王铮多次讲道,学生是人,要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

王铮认为,一所好学校,尤其好高中,升学率高甚至学生能考上知名大学都不是教育的本真意义,不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而是功利教育思想的体现。学校为升学率、升重率而教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这“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也不能解决绝大多数人的问题”。他说:“我们要学生首先是个人,而不是一直被高考制度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想飞却又无从起飞的小鸟!”[9]

在他看来,深中试验的最显著特征是使学生能够自主,能给学生一些自由,是使他们能成为明权利、有思想、有个性、能独立、敢担责的人。

王铮的这些言论充分说明,他对人的本性有着充分、深刻的体认。他在深中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是从人性出发、高扬人性、丰富人性的,是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公民素养的发展为本的;而学生公民素养发展的途径也是以学生为本的,即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这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充分相信学生、高度依靠学生的教育的时代精神。这从另一侧面昭示,现代社会,一个人要成为合格的人,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同时,也昭示在现代社会,公民教育目标与教育的整体目标是一致的。

3. 王铮是有道德勇气的好人

与许多校长一样,王铮无疑是一位有水平的校长。但他不仅有水平,还有境界、有道德勇气。他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具有国际视野与公民意识的校长。一直以来,公民教育在我国的理论探讨虽较为热烈,但在实践中却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在无任何学校敢更多地正视公民教育的语境下,王铮敢在深中将培养杰出公民作为培养目标,并为此作出了长期的不懈努力。这充分体现了一个有道德勇气的好公民的品质。王铮与我们一样,对现实有许多不满,但他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不是停留于批判、诅咒,或者他不是无社会介入的懦夫和人格孱弱者。他选择的是“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盏明灯。”

王铮作为有勇气的好公民的一个关键之处是他有勇气“误读”课改目标。在新课改过程中,不少学校不敢越雷池半步,仅仅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局限于课堂。所以,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有主体性,课下却没有主体性。校方往往也乐见这样一种学生主体性的分布。当学生在课堂外有主体性时,不少校领导感到麻烦和表示担忧。之所以感到麻烦是因为如果学生课下也有主体性,那么学生就可能会向学校管理者提意见了,因而不像以前那样好管了;他们之所以表示担忧,是因为他们认为课堂内外都有积极性、主体性发展得更为充分的学生,到社会上会处处碰壁。

nlc202309040339

而在王铮主持深中改革时,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学生在课业学习上是自主的,在管理上也是自主的。这要归功于王铮对课改目标作了可贵的“误读”。课改没有将培养公民作为改革的目标,而王铮在课改过程中,没有将课改的目标局限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而是借课改来实现他的公民教育目标。这显然是对课改目标的误读。没有这种“误读”,便没有深中以培养公民为目标的改革实践。正因为王铮有道德勇气,才有“误读”课改目标的勇气。

4. 王铮具有改革者的坚韧品格

在王铮任深中校长期间,从培养杰出公民这一目标的提出,到各项改革措施的制定、推行,都遭遇了种种争议乃至非议和阻挠,但王铮始终没有动摇。这充分体现了他锐意改革、勇于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和坚韧品格。2006年,学校一名患有抑郁症的学生刘义(化名)在家自缢身亡。这件事至今让王铮的心隐隐作痛。当时学校的内外压力都很大,有人借机贬斥王铮在学校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但王铮并没有因压力巨大而退却,而是从教育的这一悲剧中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在他看来,“如果有人能在刘义成长的过程中,教会他负责、爱,和谐地与社会、与环境、与父母、与同学相处,健全地发展,健康地成长,悲剧不会上演”。[10]由此,他更坚定了把学生作为“人”来培养的目标。

四、深中改革的启示

1. 教育改革空间的大小是人为的

在我国,教育改革往往是学段越低,改革的空间越大,学段越高,改革的空间越小。因为学段越高,学校的升学压力越大。而深中却在高学段的高中进行大刀阔斧、釜底抽薪式的改革。它所拓展的改革空间比大多数学段低的学校还要大。这说明,学段越高,改革空间越小不是铁律。而要打破学段越高、改革的空间越小这一铁律,学校领导,尤其是学校行政首脑——校长十分关键。校长除了应是有较高水平的教育和学校管理者外,还应具有锐意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 重点中学都可实质性地进行教育改革

长期以来,人们都是以分数、升学率、升重率为标准来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的。因而所谓好学校、重点学校往往是那些奉行升学主义的学校,是那些学生考分高、升学率特别是升重率高的学校。每所中学,特别是重点中学的教学都是围绕提高学生考试分数而教的,也是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考分而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尽管深中是重点中学,但它在每年的高考面前也与其他中学一样,压力巨大。如果没有不菲的高考成绩,“深中试验”或许早就夭折,老师、家长、主管部门绝不会让它走那么远。不俗的高考成绩一直成为“深中实验”得以进行的“挡箭牌”。尽管这在有的学者看来是带着镣铐跳舞,但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深中的公民教育尝试至少是值得重点中学仿效的,因为重点中学在现有招生政策下,学生的基础通常较好,因而最终也都会取得不菲的高考成绩,也都会如深中那样有自己的“挡箭牌”,因而也都有抵抗压力、尝试进行公民教育、成就学生公民素养的空间。

参考文献

[1][6][7]刘炎迅.深圳中学学生创办《涅槃》周刊被称"胆子大"[EB/OL].http://www.dfdaily.com/html/8757/2011/11/16/697994.shtml.

[2][3][8][9][10]陈宏,黄昊丽,孔维民.深圳中学的教育改革:3000未成年人的公民试验[EB/OL].http://bbs.jnustu.net/thread-304117-1-1.htm.

[4]舒泰峰,莫莉.深圳中学教改争议[J].教师博览,2012(2):32.

[5]部分深圳中学北大清华校友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EB/OL]. http://blog.163.com/our_writing/blog/static/1959063442011101495123390/.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科技成果科工作总结解读 篇4

今年,我们紧紧围绕年初的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在科技成果管理、产学研 合作、知识产权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 科技成果管理 1、组织申报省成果转化专项。根据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 申报的新要求, 我们积极培育重大科技成果项目源, 通过跟踪服务、精心筛选, 组织 6 个项 目申报,其中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家蚕天然彩色茧研发及产品产业化”被立项, 获省级资助资金 700 万元。2、积极组织申报市以上科技进步奖。按照省、市科 技进步奖的申报要求, 严格把好材料关, 对申报的材料要求准确提炼和表述项目的创新之处, 并确保材料的真实、可靠。获省科技进步奖 2 项, 市科技奖 33 项, 获奖总数居全市各县(市、区之首。3、完成县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经企业申 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评选出县科技进步奖项目 38 项。

二、积极推进产学研合 作 1、征集难题。今年, 在企业中广泛征集技术难题和项目需求 68项, 先后 反馈给 **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东北 大学、**工业大学等 20多所高校, 为今年开展产学研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发布成果。

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解读 篇5

提交日期: 2013-05-06 考试用时: 8分钟16秒 考试得分: 86.0 未评分试题: 0 答对试题数: 17 正确率: 85% 单选题: 共10题,正确8题 多选题: 共5题,正确5题 判断题: 共5题,正确4题 问答题: 共0题,正确0题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新消费增长点,其中包括旅游业和()等。(分值:5.0/得分:5.0)节能环保产品 电子商务

汽车

住房 新政思路中的调整重点是调整(),转变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分值:5.0/得分:0.0)进出口

规模

发展战略

结构 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必须推动()。(分值:5.0/得分:5.0)消费和投资并重

进出口持续发展

城乡发展一体化

四化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建设和环境保护。(分值:5.0/得分:5.0)文化

生活

生产

生态文明 回顾过去五年工作,取得的成就之一是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保障和改善()。(分值:5.0/得分:5.0)民生

幸福

民主

公平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包括()、破解城市病难题和改革城镇化体制。(分值:5.0/得分:5.0)住房

教育

就业

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7 2013年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是()。(分值:5.0/得分:5.0)投资

进出口

政府购买

消费 自主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作用,包括微观和宏观创新机制的建设。(分值:5.0/得分:5.0)政策

法律

道德

伦理 9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分值:5.0/得分:0.0)市场倒逼机制

改革体制机制

创新驱动

公共服务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3年综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如()的试点。(分值:5.0/得分:5.0)企业所得税

遗产税

个人所得税

营改增 新政,强调发挥消费的基础和战略作用,认为扩大消费应着重从()方面进行。(分值:6.0/得分:6.0)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新消费增长点

扩大信贷规模

提高消费能力

改善消费环境 12 2013年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底线。(分值:6.0/得分:6.0)全面性

随机性

区域性

系统性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扩大居民消费,具体要在()上下工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值:6.0/得分:6.0)增强消费意愿

稳定消费预期

改善消费环境

提高消费能力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并重。(分值:6.0/得分:6.0)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

生活性服务业

第三产业 2013年主要预期目标“两个同步”是指()。(分值:6.0/得分:6.0)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改革与开放同步

新增就业与GDP增长同步 16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增长速度的目标从8%调整为7.5%,该目标不是长期性的,而是临时性的。(分值:4.0/得分:0.0)否

是 新型城镇化的内容主要是解决人的问题和解决消费问题。(分值:4.0/得分:4.0)是

否 2013年宏观经济政策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分值:4.0/得分:4.0)是

否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挥资本市场和民营资本的作用属于微观创新机制建设。(分值:4.0/得分:4.0)是

否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分值:4.0/得分:4.0)否

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解读 篇6

一一在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毛 健 2009年2月6日

同志们:

刚刚召开的全省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大会,对全省科技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是我们2009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的基本指向。现在,在这里召开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全省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大会精神,总结2008年科技工作,安排2009年科技工作任务。会上,陈晓光副省长将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2008年全省科技工作简要回顾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直各部门、各市、州、县(市、区)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全省科技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全省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3%左右。

(一)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调整、完善省科技发展计划体系,形成了由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引导计划、科技条件与平台建设计划和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等四大主体计划构成的完整框架。新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计划,以及青年科研基金、重点实验室建设等计划。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1 对各类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验收与成果管理、经费管理与使用 等进行了规范。

启动实施了汽车关键技术、新型光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及综合配套技术、玉米生物化工产品及关键技术、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特色优势新药创制等7个重大科技专项。每个专项的投资强度平均达到400万元以上。围绕工业高新技术、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惠及民生、中药与生物制药等主题,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科技项目。共安排项目212项,投入经费4200万元。

2008年,全省登记科技成果498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2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11 3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5件。其中,由省农科院等单位承担的‚吉林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和东北平原中部春玉米丰产高新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在104亩连片超高产田中,平均亩产达1089.6公斤,最高亩产达11 30.1公斤,实现了雨养条件下中国春玉米亩产的新高和百亩连片亩产吨粮的新突破;长春希达电子公司承担的‚高清晰度高均匀度低成本LED显示技术‛项目,解决了显示屏均匀性问题,打破了国外多年来的技术垄断和封锁;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承担的‚稀土铝镁合金‛重大项目,研制出了17个稀土镁中间合金产品并在汽车和高速列车上应用,已经具备了100吨/年稀土镁中间合金和1000吨/年生产能力;省中医药科学院等7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2 完成了人参食用安全性评价的阶段性研究工作等。(二)加X-T-作力度,科技成果转化有所进展

组织实施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提速工程。启动省科技成果转化补助专项计划,投入3000万元,支持了58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依据‚突出重大、体现支撑、技术领先、效益显著‛的原则,组织遴选了10项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在2-3年内能够达到相当规模并实现较大效益、产业带动能力强、能够充分体现科技对经济社会支撑作用的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全省共有130户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有30户企业通过第二批省级创新型企业认定。科技厅与一汽集团联合投资1000万元(双方各出资500万元),共同实施了‚建设吉林省汽车自主创新体系联合行动‛重大专项。省科技发展计划支持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磷酸亚铁锂离子电池材料,实现了百公斤稳定生产,一期工程正式投产。依托中科院长春光机物理所等科研机构的技术、人才、信息和装备等优势资源,以提升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立足省内,面向全国,组建了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已有1 8个科技企业和3家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孵化。组织协调江南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以及德国、俄罗斯等12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依托长春大成集团、中粮集团,3 组建了‚政产学研外’’紧密结合、国内首创的‚吉林省玉米精深加工科技创新联盟‛。

推进常设技术交易市场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全省签订技术合同3647份,实现合同成交额19.6亿元。设立了常设技术市场。举办了‚吉林省第五届网上科技成果暨专利技术展览交易会‛,现场展示各类成果500余项,网上展示5000余项。全省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42家,其中国家级中心3家,推广应用科技成果350多项,为企业增加效益1 0亿元以上。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示范转化。承办了由科技部、中宣部、省政府联合组织的2008年‚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主题示范活动。组织省农科院等30多家单位的200余名农业科技专家为当地农民赠送科普图书5000余册,发放科普资料3万多份,举办各类培训10场,培训农民3000多人。全省30个农业专家大院全部通过了评审验收,有18个专家大院被评为优秀专家大院。组织省级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各种内容的科技培训与示范服务活动。

(三)突出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

2008年,批准设立了省光机电一体化研究与设计等21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和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等9个科技平台。评审认定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批准筹建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形成了动态管理机制。

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实现了我省与国内 4 外主要文献资源数据库的链接和资源共享。东北区域大型科学仪器网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范围进一步提高。实验动物信息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县域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网络建设进一步延伸,全省试点示范县、市(区)已达8个。

长春、吉林高新区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四平红嘴大学科技园正式揭牌。吉林大学科技园入园企业已达81家,注册资本5.2亿元,2008年销售收入2亿元。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入户企业达32户,建成省部级工程中心2个,公共服务平台2个,入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1亿元,2008销售收入8000万元。(四)采取多种方式,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

正式启动吉林省与科技部全面合作机制。10月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与吉林省省长韩长赋在长春签署了《科技部、吉林省政府部省会商工作制度议定书》。部省会商机制 的建立,标志着科技部与吉林省部省合作进入了密切深化的新阶段。我省将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推进吉林省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长(春)一吉(林)一图(们江)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组织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参展第四届东北亚博览会,圆满完成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投资合作推进及专题项目对接工作,实现签约项目4项,意向投资金额1.85亿元;会同商务部、省商务厅联合承办了‚第四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 5 览会蒙古国商务日‛活动,省科技厅与蒙古国工商会签署了双边科技合作协议。

组织全省70余家企业的70多项科技成果参展第十一届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组织省内有关单位参展第十届深圳高技术产品交易会。组织44项科技成果参展第八届中国重庆高交会暨第四届军博会。组织省内16家科研机构的节能减排项目参展2008中国内蒙古国际能源产业及节能减排技术博览会。组织省内有关单位参展第五届东盟博览会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暨高新技术展,多项成果获优秀参展项目奖。组织完成国际人参大会学术研讨会的筹备工作。参与举办了2008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研讨会。举办了以‚节能减排,爱我家园’’为主题的2008年科技活动周及相关系列活动。参加了在韩国举办的首届东北亚产业技术研讨会,与韩国江原道、日本鸟取县等签署了《产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协议书》。

中俄科技园建设进展顺利,成为科技部首批‚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组建了吉林省现代中药研发中心,成为科技部首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积极争取国家部门的支持。组织省内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争取科技部等部委的项目资助。2008年,共获得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中小企业创新资金、成果转化资金等各类专项科技计划项目169项,经费总额达4.2亿元。

2008年我省科技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6 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还有很大差距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9年全省科技工作主要任务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和我省经济的影响已经日益显现。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应对危机的首要任务,把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保持增长的主攻方向。刚才,在全省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大会上,韩长赋省长对我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里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在应对危机、创造繁荣、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围绕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施科教兴省战略落实到操作层面、政策层面、企业层面。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创新科技体制机制,着力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实施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 ‚双十双百‛工程,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 科技支撑。

(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发挥我省人才和学科优势,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争取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制定《吉林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意见》,为形成学科有优势、领域有特色、竞争有团队、智能结构合理的产业技术创新格局提供原始性创新储备和人才储备。鼓励和支持我省科研人员积极争取承担国家‚973‛项目、重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青年科研专项资金项目,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探索,持之以恒,潜心研究,勇攀高峰。

加强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强化跟踪指导,提高建设质量,培育省级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

继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按照突出创新、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与投入模式,继续组织实施汽车关键技术、新型光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及综合配套技术、玉米生物化工产品及关键技术、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特色优势新药创制等七个重大科技专项。‘

组织实施1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围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高新技术领域,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特种高分子材料、有机发光显示、绿色生物材料、农作物转基因技术、优良畜禽品种及配套技术、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等带有方向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关键共性技术与核心技术,着力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与战略产品。要抓紧制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方案,加强跟踪和绩效评估。

8(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继续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提速工程,创新方法,强化措施,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组织实施好混合动力汽车、车载前装导航信息系统、重组人胰岛素及制剂、碳纤维、生物基化工醇、LED大屏幕显示器、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磷酸亚铁锂及其动力电池、350Km/H高速动车组、人参系列产品、玉米水稻收割机等10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同时,培育一批重点项目。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发挥长春、吉林两个国家级高新区作为引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平台的作用。加强软件园、现代.中药园、生物医药园、光电子产业园、汽车工业园、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围绕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在有条件的科技园区、科技型企业建立若干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进一步加强现代中药与生物制药基地建设、光电子产业孵化基地建设,筹建新材料产业基地。鼓励企业组建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省级重点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共建,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急需解决的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开展研发。

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尽快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引导企业增加技术研发经费的投入,使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企业达到1%,重 9 点骨干企业达到3%,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实施‚建设吉林省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体系联合行动‛科技专项,针对一汽集团、长客集团、吉化集团、大成集团等在研发、制造、生产、应用等环节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与企业共同投资,启动实施一批兼顾近期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重点科技项目。用三年时间,培育100户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目前1 30家增加到500家左右。

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立足我省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用好青年科研专项资金,加大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有独立思考、独创精神的‚小人物‛及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形成培养选拔高层次专家的制度体系,使大批优秀拔尖人才得以脱颖而出。用三年时间,培养100名创新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支柱优势产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整合科技资源,探索建立重点领域公共研发平台,选择中药、农业产业进行试点。加强技术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机构。整合科技信息网、技术标准、专利等各类科技资源,完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建立开放共享机制,面向全社会提供科技服务。发挥东北大型科学仪器协作网等信息资源平台的作用,推进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方式。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源头,10 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形成动力机制。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源头作用,将成果转化的成效逐步纳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支持其面向我省技术创新需求,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高新技术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展技术转化、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技术咨询等服务活动。鼓励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兼职,支持企业以购买或委托开发等方式获得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成果和服务。鼓励企业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建设研究院、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使产学研结合点前移。要发挥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技术转移中心等各类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的纽带桥梁作用,在创新链条的各个环节上提供全过程的成果转化服务。

探索建立科技创业投资机制,争取设立省科技创业投资引导 资金,制定相关政策意见。

促进医药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筹备召开全省推进医药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建立医药产业推进激励机制,启动中医药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推进中医药产业园区发展。

(三)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重视科学普及

通过各种媒体和形式,宣传科学发展观,宣传科技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自主创新的成果和典型。普及和推广节水、节能、节材、节地、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致力于解决食品安全、健康卫生、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民生科技问 11 题。最近,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程‛,计划在10个左右大中型城市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将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享受优惠政策。经积极努力,长春市已初步确认列入国家首批示范城市。要积极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加强长春市与一汽集团的协调、合作,全力提供科技支持,使我省在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市场推广上有实质进展。

继续办好2009年科技活动周。抓好科技下乡、科技讲座、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科技人员学术交流、青少年发明创造等适宜不同人群的创新实践活动。继续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活动’’。(四)进一步拓展科技合作与交流

落实《科技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部省会商工作制度议定书》的各项议题,不断丰富合作内容。按照‚统一部署、省部联动、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利用我省的区位、资源和科技优势,以及承担国家项目所取得的良好信誉,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国家创新资源更多地向我省集聚。

积极组织参加第五届东北亚博览会、北京科博会、深圳高交会等大型科贸展会,开展项目发布、难题对接、科技专题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省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更多的与省外知名企业合作的机会。

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大

院名校的全面合作。鼓励各地继续以企业主体,以引进团队式、高层次人才和核心技术为重点,积极引进国内外大院名校和大企业、大集团,共建研发机构等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载体。

积极开展与俄罗斯、乌克兰、欧美、日韩等国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继续推进中俄科技园、中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组织承办由中、日、韩、俄、蒙等五国参加的东北亚产业技术论坛。积极构建我省与港、澳、台的科技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五)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

大力宣传贯彻国家、省关于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相配套的政策措施,落实《吉林省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见》和《吉林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用足用好相关政策。

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加大争取国家投资的工作力度,使国家创新资源更多地向我省配置。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加强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科技基础条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加强科技经费监管,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和追踪问效机制,提高科技投入效益。

加强科技计划管理。进一步完善省科技发展计划体系,在2008年已经形成的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科技引导计划、科技条件与平台建设计划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科技计划 13 链,科学配置科技创新各个环节的科技资源。强化科技立项、评审、验收、监管、评价等环节的制度建设,提高科技计划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积极受理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发明专利申请。强化科技工作的专利导向,把专利获取和实施作为科技计划资助、科技成果认定的重要评价内容,推动企业运用专利制度开展研发工作。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调解处理各类专利纠纷,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

进一步激发市、州、县(市、区)创新发展的活力。通过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富民强县项目、地方科技引导项目,以及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普及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市、州、县(市、区)科技工作的指导和支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县(市、区)科技工作。

切实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科技工作实际,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构建和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取得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鼓励科技管理干部学习科技、经济、法律、社会管理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研究和解决科技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14 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加强机关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要狠抓工作落实,不图虚名,不练虚功,脚踏实地做好工作,务求实效。积极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重点加强对科技立项、专家评审、科技经费预算评估、科技项目验收、科技成果评奖的管理。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与预防体系,做到责任到人,制度到事,监督到位,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探究中学生文本解读的有效策略 篇7

上述论断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文本阅读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 文本阅读这个重要的话题却常常处于空缺或半空缺的位置。其实“上好语文课, 文本解读是第一步”, 文本解读不仅是教师的事, 更重要的是学习主体———学生的事。众所周知,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是实现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鉴于此, 我们应该积极探究初中生文本解读的高效策略, 进而在教学对话过程中实现学生对文本阅读的高效性。

一.遵循审美活动规律, 教会学生解读方法

1.培养预习习惯, 把预习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 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预习也被写进了课标要求, 苏教版教材还专门把预习习惯作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使一些名教师上公开课, 事先不和学生见面, 文本内容课前几分钟才下发给学生, 课堂上也是留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还要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习惯和能力。因为了解作家的生平、作品的背景、文本的字词句篇的疑难问题等对解读文本是大有裨益的。杜郎口中学的有效做法是, 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预习本或采蜜本、剪贴本, 新课前把与文本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资料或预习所获记录下来;我市现今推行的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中的学案的使用, 都值得借鉴, 都为课堂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保证解读时间, 让学生静心品味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在课堂上只有保证有充分的读书时间, 学生才能静心细细品读、感悟。可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节省时间, 不给学生留以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 学生文本还没有静心品味, 就开始交流;还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热闹闹, 总是齐读、指名读, 对有益于思考的默读用之甚少。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学生品味感悟, 长期下来, 学生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尤其是中下等生, 他们只能洗耳恭听了。

3.传授解读方法, 使对话变得有效

阅读行为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 互为依存条件的, 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 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所以读者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 读者也是文学活动的主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充分顾及了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与其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或教参上的解读授予学生, 不如教给学生自己解读文本的方法。对于如何解读文本, 著名特级教师高林生认为:一是词句, 二是文体, 三是修辞, 四是结构、节奏, 五是文本的来龙去脉……方法的掌握, 技能的形成, 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于教师于每一节课中点点滴滴地渗透。教师可以以一篇课文或一段文字为例, 教会学生如何批注文本 (即与文本进行对话) , 把自己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联想和想象到的, 理解和感悟到的写在书的空白处, 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并为下面的集体交流时, 与同学和老师进入更深层次的对话服务。

4.实施因材施教, 使人人都有提升

学生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千差万别, 有多方面的原因, 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课堂上简单的问题让差生回答, 并多给予鼓励和适当的指导, 增强其自信心;深奥复杂的问题让优秀生回答, 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解读文本的方法, 以带动其他同学的发展;对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同学可以多鼓励, 创造锻炼的机会, 让他们也得到提升。

二.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 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1.处理好自主和主导的关系

阅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方式的构成体, 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教学改革的着眼点是学生, 最终目的也是学生, 这就必须把研究学生心理放在首位, 把学生心理的研究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点, 探求教材、教法怎样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 怎样方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好的课堂教学, 要处理好主导和自主的关系。主导是手段, 自主是目的, 通过主导养成自主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既是领导者, 确定核心话题与研究方法, 引导发展方向, 又是合作者, 激发学习兴趣, 跟学生一次次完成由生疑到解惑, 完成知识建构, 还是示范者, 必要的时候现身说法, 展示自己的专业魅力和个人智慧, 更是监督者, 督促他们养成静心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在老师的主导下, 学生才会真正学会自主学习, 他们解读文本的质量才会逐渐得到提高。

2.创设适宜的自主学习环境

环境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智慧的生成, 思维火花的碰撞,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据了解, 有许多差生阅读水平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课堂学习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在执教《智取生辰纲》时, 就以和学生聊天的方式开始, 从古典四大名著聊到小说的三要素, 从故事情节聊到人物形象, 从文章结构聊到对《水浒传》的评价,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畅所欲言, 妙语连珠, 思维在碰撞中升华, 智慧在思考中闪烁。

3.发挥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效能

学生永远有差异的存在。课堂上学生话语有正误、高下之别也是一种必然现象。有责任心的教师绝不拒绝对学生的及时评价。明确的评价会给学生提出及时的反馈, 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进他们形成“见贤思齐”的学习与生活态度。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如写字的要求、朗读背诵的要求、运用表达的要求等。二是评价的方法、手段多样化。形式上, 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时间上, 平时检测和终结考试相结合;内容上, 老师指定的与学生自选的相结合;结果的表述上, 定量的分数与定性的等级、评价相结合。三是将学习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以评促学。四是讲究评价的艺术, 如采用延时评价、多值评价等。

三.打造书香人生, 提高师生语文素养

1.与书籍为友, 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

陶行知先生说:“读书多, 则积累实;积累实, 则随时应用, 绰有余裕也。我们做教师的, 必须天天学习, 天天进行再教育, 才能有教学之乐, 而无教学之苦。”的确,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多读书, 教师要手不释卷, 博览群书, 和学生共同成长。可以多读些文学批评方面的书, 学习名家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无论对于教师或学生, 语文素养的提高都离不开长期的审美实践活动。只要坚持不懈, 终能乐在其中。一个“胸藏万汇凭吞吐,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2.和研究相伴,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说过:“我在备课的时候, 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怎样讲文章, 而是在自己阅读遇到难点时, 思考估计学生会在这些地方遇到怎样的困难, 就设计几个问题, 让学生多想想。”解读文本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解读即研究, 是找出蕴含在这文本之中的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 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教师指导用书, 如果照搬, 时间长了, 就成了书袋、书橱, 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此外, 还要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 订阅有关的文学和语文教学核心期刊, 留意各种报刊杂志的信息, 及时阅读各种能找到的新专著, 尝试写下水文, 可以是教学论文、作品赏评、文学创作等, 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

中学语文多元解读教学现状分析 篇8

一、漠视文本,随意曲解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是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披文入情”,而是漠视文本自身的存在及其呈现的意义,任由学生曲解作品的内涵,出现了脱离文本、逃逸文本、去文本、反文本的胡乱独白,及随意对接、以偏概全、以今律古等“多元无界”的偏向。例如认为《套中人》主人公别里科夫“是懂得制度、遵循法规、谨小慎微的合法公民”,对其恋爱悲剧解读为他不近美色、能够自律;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说“她拥有那么多珍宝,为什么不另选夫婿”;读李密《陈情表》时大谈“忠孝思想的现实意义”;读苏洵的《六国论》时讨论“秦灭六国是历史的进步”。这些“独特感悟”实质是对多元解读的歪曲和亵渎,是不可取的“多元解读”。

阅读的创造性必须以文本的规定性为前提。解读不是异想天开、随心所欲的阐释,它需要读者付出辛勤的劳动与思考。否则,就会产生导致解读的谬误,使解读误入歧途的现象。《淮南子》的“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说于目;梨橘枣栗不同味,而皆调于口”,可以看成是对“多元有界”的一种形象表述。没有“多元解读”的支撑,“一元解读”就会成为无所依附的空中楼阁,而没有“一元解读”的目标导引,“多元解读”就会出现“盲人摸象”式的混乱局面。多元解读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尊重文本实际,才能赋予文本及要素以鲜活的生命,才能彰显文本作为“本体”在历史中得以存在并流传的价值。

二、放弃引导,浅尝辄止

由于一些教师对多元解读的误解,以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可以袖手旁观”,因而出现曲解作品原意、偏离作品正确价值导向的误读现象。例如从《窦娥冤》中读出了“窦娥是一个善良的野蛮人”;从《水浒传》中读出了“潘金莲为追求自己的幸福,毒杀武大郎情有可原”;从《白毛女》中读出“杨白劳真傻,让喜儿嫁给黄世仁,享清福不是很好吗”等。甚至出现了一种斗气式的“个性解读”,你佩服《鱼我所欲也》中的穷者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那么我就说他“机械木讷,饿死活该”;你夸《项脊轩志》中的归有光“重亲情、有孝心”,我就偏要说他“克母克妻,是丧门星”。面对学生的这些多元体验,教师不能陶醉于学生的体验“多元”,也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和称赞学生,更不能盲目地附和学生。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品味语言,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获得审美的愉悦。理解总是会带有偏见的,只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富有批判的对话,才能深刻揭示出其中的真理。教师作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促进者,应对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进行正确的意义引领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全面地看问题,切不可忘记“求真”永远是“求新”的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又要尊重文本,引导学生联系作者、背景和语境,与文本展开对话,对文本细心揣摩、整体把握、全面理解,还要引导学生从客观、审美、价值观等层面对自己的发现、体悟进行反思、辨正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改的多元解读理念,才能真正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思维品质得到切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济永.文本解读与意义生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3]曹明海.语文教学解释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4]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6]潘素文.文本解读应遵循的四个原则[J].文学教育(上),2009,(2).

[7]姚帝栋.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多元解读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

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解读 篇9

为了贯彻实施好《禁毒法》,扎实做好禁毒集中宣传教育各项工作,根据仁怀市禁毒委员会和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2009我校深入开展了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在学校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下,学校以“抵制毒品、拒绝毒品,创建无毒校园”进行法制教育,使全校师生进一步了解禁毒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防毒、拒毒意识,为营造文明、净化的校园环境,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成立禁毒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学校开展禁毒教育的有效落实。

长:秦郁

副组长:赵温浪

徐思佳

王勇

成员:赵吉波

张启华

刘廷杰

王帮强

周明君

张林

各班班主任

2、通过板报、宣传栏、国旗下讲话等途径向广大师生宣传毒品的危害和毒品宣传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使我校全体师生统一认识、共同关注、积极主动参与毒品宣传教育工作。

3、毒品宣传教育有机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

禁毒知识与学科教学整合。学科教学是毒品宣传教育的主渠道,在学科中渗透禁毒教育是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的重要途径。特别在地理、健康教育、历史、思想政治等学科进行毒品宣传教育知识的渗透,使毒品宣传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4、“6.26”世界禁毒日时我校进行了一次大型的禁毒宣传专项活动,邀请苍龙派出所对我校师生进行了毒品宣传的法制教育讲座。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强烈地冲击学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毒品的危害,以此培养学生的拒毒禁毒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5、在 “6.26”世界禁毒日后通过展板张贴宣传画、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宣传展出活动。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使学生从思想上和知识能力上受到教育和启发。

6、学校组织“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毒品、关爱未来”等主题班会活动。切实让学生了解吸毒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增强禁毒、拒毒意识。

7、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家长开展毒品宣传教育,帮助家长掌握有关禁毒知识和教育子女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方法,继而教育子女拒绝毒品、远离毒品。

8、学校组织了一期禁毒宣传黑板报,提高全校师生预防毒品的知识和意识。

禁毒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学校教育是从根本上预防毒品犯罪的主要途径,尽管我们已取得了一定成绩,确保了学校一方净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宣传教育深度不够,广度还不够。有些活动,特别是集中宣传教育活动,还未产生较好的效力。

总之,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毒品宣传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县委、政府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把禁毒教育列为学校工作计划中,常抓不懈,坚持到底。专题研究部署禁毒教育工作,采取

灵活多样的形式,多渠道搞好宣传教育工作,争取抓出实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上一篇:人生感悟日志五则下一篇:中国传统节日的初三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