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自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以来,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帮助其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论文 篇1:

政治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摘 要:教師要转变传统观念,重视德育,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真正落实到位。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构建真实情境挖掘教材内容,与生活相结合,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增加沟通交流机会,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政治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方式;综合能力

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因此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必须将课堂作为主阵地,把每一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受到更多的政治思想的熏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身上得以体现,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政治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在当前的初中政治课堂中,部分学生对于政治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认为政治仅仅是讲一些思想和政治层面的知识,没有深入理解政治的内涵。这样,就导致学生对政治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太多的感受,甚至是感受不到,只是单纯把这些当作理论来学习,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注重课本知识以及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没有体现出政治教学的核心教学理念,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二、政治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1.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情感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教师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培养学生情感的同时,提高政治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有趣,进而打开学生的心扉,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可运用情感教学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表达机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增强其认知,改变其学习态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体验父母的艰辛,了解做家务的不易,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让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更深。而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阅兵的视频以及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视频,并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使用分段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将其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为建设祖国、报效祖国奠定更加深厚的情感基础。

2.构建真实情境挖掘教材内容

政治教师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构建真实的课堂情境,关注学生的认知,把握学生心态的变化,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克服自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著名科学家年轻时的故事。例如科学家霍金,对待科学态度非常严谨,但是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他没有畏惧,迎难而上,终于发现了黑洞,为人们今天理解黑洞和宇宙本源奠定了基础。教师要通过霍金的故事,让学生学习霍金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师还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要素,将教材知识和学生的情感相结合,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向榜样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核心素养。

3.与生活相结合

将政治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必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意义,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教师要不断发散思维,创新教育模式来进行教学。教师要将生活中的案例融入进去,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案例,真正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例如,在公平方面,教师可以引入社会上一些典型的分配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公平的价值及对人们的影响,理解民主和平等的实际意义。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好人好事,让学生了解到友善的态度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正面的影响。这些不同的案例,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学生的一言一行中,使学生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这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遇到任何问题,都会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作出相应的判断,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具备优良品德的重要性,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使他们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牢固的基础。

4.组织各种实践活动

教师要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提升整体素质。例如,我国地大物博,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名胜古迹,教师可针对本区域的名胜古迹让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引导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调查,获得更多的资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相互交流,并汇报交流成果,进而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的了解,更加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开阔眼界,而且能够让学生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综合能力。

5.增加沟通交流机会

课堂不单单是教师的舞台,还是学生共同学习的场所。这就需要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提高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政治知识,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6.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政治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政治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不要把教学的目光仅盯在课本知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上,还要把目光聚集在学生的身上,从他们的学习方法、习惯以及思维模式等方面,思考如何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综合素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参考文献:

[1]孙永鲁,李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02).

[2]杜玉波.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5(02).

[3]路强.思想政治教育论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4]王双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7).

[5]纪焕武.初中政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入策略[J].中小学教育,2020(07).

[6]卞建华.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J].教育艺术,2018(05).

作者:刘满祥

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论文 篇2:

文化自信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摘 要] 自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以来,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帮助其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教育

[作者简介] 王 鑫(1996—),女,河南鹤壁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随着时代发展,“00后”开始步入大学校园。网络的便捷化及文化的多样性使他们的思想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加强新一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成为目前高校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以及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1]。中华民族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发展经历、鲜明的中国特色,没有哪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有理由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和时代变迁中提炼出来的文化精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是高校的责任。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是中华文化的本质与核心。

(二)从文化自信视角看当前我国高校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囊括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是我们的历史经验总结,是立足当下之志,也是未来心之所向。对高校来说,教育对象是否能对我国文化保持高度的自信和自觉是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标杆,事关学生能否将其内化为自觉行动。文化自信本质上就是价值观的自信,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有效,一方面要看受教育者是否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看其是否用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看待中华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将培育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一教学目标融入进教学过程,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对中华优秀文化保持高度认同,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将学习到的知识体系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文化自信视野下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当前我国高校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点

近年来高等院校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特别加强了对大学生、党政干部以及思政工作者的思政教育力度,对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觉悟,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有重大意义。基于此,要深刻把握新一代大学生青年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特点。出生于21世纪的青少年,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他们思想活跃,追求自由反对束缚,对此,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更新思政教育形式,从简单的说教转化为实践活动,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红色革命精神,感受民族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在实践中提升对中华文化和价值的认同感。

(二)当前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精神文化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策重点集中于经济建设,以至于重经济轻人文,近些年才逐步意识到了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极大重视,但宣传力度不够,教育深度达不到,教育对象的范围也比较狭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2.亚文化的盛行迫切需要主流文化的引导。近年来我国本土文化正在经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给我国带来多样性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些文化形式多样且迎合年轻人的心理,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因此忽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多样化,但国民理应坚守初心与底线。对本土文化认同度不高,这不正是一种文化的不自信吗?亚文化的发展冲击了本土主流文化,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主流文化的引导。

3.理论教育大于实践引导。当前高校价值观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过度依赖理论教育。随着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开设的思政理论课逐渐多了起来[3],这是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但爱国教育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从内心唤起对中华历史文化和对社会主义的认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引导,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文化自信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思政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公修课也是必修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4]。由于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单一的课堂教授灌输不但达不到教育提升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教育过程中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不仅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培养人,而且要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才成长的内在需要出发,把价值观自信培育归根结底落实到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上。

(二)將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带领人民经历了无数战争与黑暗,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红色精神感召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即使困难重重,党依然坚定地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让中国人民坚定了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红色精神凝聚着中国梦的理想,青年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和主力军,将红色基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进一步让青年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加强红色精神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是中国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三)价值观教育要源于实际、归于实践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有效,在于学生能否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一方面要对学生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灌输和实践引导相结合;另一方面学生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一定的客观认识和主观认同,更需要把这种认知转变为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学生日常的行为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的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对每一个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李梁,王金伟.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

[3]张君成.价值观的力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4]谭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维方式的转换与调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7):62-64.

[5]黄振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7,(S1):56-57.

Key words:cultural self-confidence;core socialist values;undergraduate education

作者:王鑫

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论文 篇3:

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好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历史学科中充满了人文内涵,对于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有着天然优势。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通过历史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做好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历史学科是教育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我国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容,是传承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与开展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在历史教学中要做好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结合现实生活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感悟历史,更好掌握核心价值观。

一、重视引导,加强判断价值观的能力训练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材中的历史材料非常丰富,教师应当加强对教材资源的深入挖掘,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价值观的能力。因此,传统教学方式对于现代教学要求已经难以满足,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己去挖掘这些材料当中所揭示的价值观念,并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例如,在评价具体的历史事件时,教师要让学生先进行讨论,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从某一具體的观点上展开思辨。从而在这样的热烈讨论与激辩中去感悟价值观的正确性,感悟正确的判断是非的标准,从而逐步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塑造。

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以及辛亥革命的失败等内容,为学生进行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普遍追求与共同理想,并向学生阐述这些思想当中的核心价值观。例如,在学习20世纪以来我国出现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从教材当中去深入发掘,并让学生知道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我国不断发展过程中,在大量的实践经验下进行总结,与我国的实际社会情况相结合而诞生的产物。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培养,帮助学生理解核心价值观,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对学习到的这些要点进行集体分析。同时还可以借助媒体平台上筛选出的有效信息,对这些要素的基本特性展开分析,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丰富课程内容,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普通的历史理论知识教学有非常大的不同。其并没有一个规范的教学方案和规划,也不可能通过反复地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并且,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还会使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产生厌烦感,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纯进行核心价值观讲解,会将教学工作理论化,无法体现出其在生活中的价值与作用。历史教材中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着非常好的作用,若想达到有效教学,有效渗透核心价值观的目的,便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究和认识核心价值观,去吸收其内涵与精神。这样才能够有效开展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渗透工作。

例如,在学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相关的历史知识时,这部分内容先从鸦片战争开始,一直讲到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进行相关历史资料的展示,可以为学生展示图片,也可以展示相关的影音资料,为学生创造历史情境,帮助学生对这段百年屈辱史进行体会。了解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寻求独立自主,为了求富自强展开的抗争,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在构建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要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今日富强的来之不易。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再如,在学习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对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和节点为学生进行重点介绍。有意识地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端正学生的价值取向。

三、结合现实生活,有效渗透价值观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围绕大纲展开。要在实践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通过社会体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当中的内容,更好地认识社会并感受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虽然教材不断地进行更新,选编的内容也都是不同时期的优秀内容,但现在的社会发展非常快,国际化趋势也非常明显,人们的价值观变化与发展更加迅速。如果仅仅依靠教材开展教学工作,必然会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对现实社会的有效解读也会出现一定的偏差,缺少足够的说服力,更加缺少针对性,存在着知识点与学生实际认知脱节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核心价值观渗透时,必须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结合生活案例,拉近教材内容与现代社会意识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核心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扩展自己的眼界,围绕教学大纲到网络上筛选社会热点,摸清主流趋向,通过典型案例开展教学工作。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核心价值观渗透,展现核心价值观的实在性。这样能够对历史教材进行丰富,能够让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与生活,更好地对其进行理解和掌握。

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历史学科在教学中应当对其加以重视,结合历史学科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形成并拥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伍婧航.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7(10):29.

[2] 张娟.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的路径[J]. 江苏教育研究, 2015(2):66-68.

[3] 高小兵.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模式的研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4):81-82.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川中学)

作者:王佐会

上一篇:创建学习型社会工作总结下一篇:物业分公司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