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思想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前教育面临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于科学教育的“视阈”之中、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对现代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两方面决定了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仍具有当代价值。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科学教育思想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育思想论文 篇1:

基于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探究

摘 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且影响深远,对当今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者以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结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际,探索并论证了科学教育从幼儿园开始的必要性,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及实施环境。

关键词:陶行知 ;科学教育; 幼儿园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科学知识的人,就是在社会的生存和生活斗争中表现出卓越才能的人。科学对个人和国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影响,因此一向对教育十分敏感的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科学课程进步研究”的浪潮中将科学教育的内容扩展到5岁的幼儿园儿童。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科学教育才能振兴中华”,“要救中华民族,必须民族具备科学的本领,成为科学的民族,才能适应现代生活,而生存于现代世界。”

一、科学教育从幼儿园开始

“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造成一个科学的民族,必须在民族的嫩芽——儿童——上去加工夫培植。有了科学的儿童,自然会产生科学的中国和科学的民族。像富兰克林、爱迪生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从小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科学教育要从学前儿童抓起。”陶行知先生大力推行“科学下嫁”运动,提出要把科学知识普及给儿童,科学的中国要由小孩子去创造,致力于让科学走下神圣的象牙塔,开创科学教育新领域,把幼儿科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起始阶段,让每一个孩子从小树立一种科学的认知态度,养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培养科学的孩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科学教育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使学前儿童能由于对自然界有所了解和认识而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对传统教育批判的立场上的,反对培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主张在孩子身上开始科学教育,培养他们在科学上的兴趣,发展他们在科学上的天才。只有建立在兴趣、爱好基础上的学习才是最稳定最牢固的。他反对读死书、死读书,他认为教育应该给孩子快乐,快乐可以引起兴趣,从而转化为爱好和需求。

如今,幼儿园科学教育强调的并不是要传递一种很高深很精微的知识,而是要使幼儿对学习有兴趣,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强调一种获取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这一过程中,儿童需要的是获得科学经验、学习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和能力,并享受自己的成功,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其实质也就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养的早期培养。因此,对于儿童的教育首先是依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启发引导孩子不断地、深入地、有兴趣地、孜孜不倦地向知识之宫迈进。只有这样才能具有科学本领,才能适应现代生活,创造科学的中国。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

陶行知先生认为,应该把幼儿园科学教育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活学活用。“学打仗是要在战场上学的。老农种稻、老圃种菜、蚕妇养蚕,……电气匠装置电灯、电话、电铃的时候,你必得留心看,虚心问,观战不如参战。”陶行知先生强调的是要从孩子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通过自己主动的学习、活动和探索得到教育,即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科学知识的获得是在亲身活动中,在获得了大量的特例、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成一个概念化的认知结构。

儿童认识的主要来源是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的根基是生活世界,儿童要想在客观世界中获得真理性认识就必须植根于生活世界。引导儿童观察自然,深入生活是激发其探索欲望的基本方法之一,離开了现实生活就失去了创造的源泉。因此,从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开始,就要引导幼儿探究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构建科学知识,获得科学经验,形成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养成对事物高度尊重的态度,引导他们体验科学对人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激发他们对创造的热情和对自然与环境的关爱和尊重。

四、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儿童主动试验探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要“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陶行知先生指出,我国数千年之教育传统在“格物”在“致知”,然而并没有找到“格物”——探究万物事理的方法,最终如朱熹、王阳明等皆以为物不可“格”,转而“格心”,进而陷入唯心主义泥淖而不能自拔,中国教育之创造精神因此湮灭,以致在近代发明中,我国在教育领域毫无贡献。他推崇西方试验主义教育方法,认为“格物”之法在于试验。

陶行知先生吸收借鉴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思想,并结合我国国情把这种探究式的试验方法具体地划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要觉得有困难……第二步得要晓得困难的所在,就是要找出困难之点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这就跳到第三步,从此想出种种方法解决……有了这些法子然后再去选择,这就到了第四步……必须实验一番,这就到第五步了。”强调幼儿园科学教育要重视科学实验,注重培养儿童探索的兴趣和“手脑并用”的能力,创造条件让孩子多进行实验演示,多指导孩子动手做实验,并思考实验的原理,多鼓励孩子深入大自然和大社会自己动脑、动手,寻找问题、寻找材料、制作工具,做实际的调查研究,增加他们的直接经验和创造力。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领会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初步接触可能终身受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利于培养进行科学探究需要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说,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拿现成的答案或者解决方法给孩子,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指导给他,让他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只有碰着铁、碰着铜、碰着木头,经过好机会,才知道抽象的硬……碰着石头之后就去碰棉花球,那么,硬与软更能知道明白了。”

陶行知先生的这种探究式的试验方法对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探究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儿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儿童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五、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环境:民主自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要“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强调成人对儿童人格、人权的尊重和了解儿童的需要,树立发展依靠儿童自己的理念,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加入到儿童队伍里去成为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在一条战线上。”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鼓励孩子进行批判性思考,敢于大胆质疑,不迷信,不轻信,更不盲从,重视培养其问题意识。“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是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是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是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是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是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是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填满……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综上所述,陶行知先生关于幼儿的科学教育思想,有着明显与时俱进的特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对我国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研究,运用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以促进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关于科学教育—致庄泽宣,陶行知论创造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2]陶行知.怎样做一个科学的孩子,陶行知论创造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3]陶行知.教育与科学方法,陶行知论创造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

[4]陶行知.行是知之始,陶行知论创造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陈紫薇

科学教育思想论文 篇2:

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摘要]当前教育面临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于科学教育的“视阈”之中、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对现代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两方面决定了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仍具有当代价值。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为我们确立正确的科学教育目标提供了思想源泉;为我们践行科学的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我们开展“文理沟通”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思想资源;为我们进行科学的教育评价提供了指导原则。

[关键词]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当代价值

哲学上对问题的探究总是遵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维。对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的论述也依照此法,首先,阐明为什么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具有当代价值;其次,论述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是什么;最后,对实现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的可能路径作一简要探讨。

一、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的当代命运之追问

对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的研究在经历了一段蛰伏期后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近些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发展的意义。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之所以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原因如下:

(一)当代教育面临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于科学教育的“视域”之中

理论的产生总是扎根于一定的问题,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的产生也不例外。斯宾塞所处的时代,英国率先实现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生产力较之先前有了质的飞跃。生产力的进步,一方面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即为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英国当时学校的情况却是另一番场面,学校中传授的是以希腊、罗马文学作品为代表的古典文化,缺乏实用自然科学的传授,这样就造成了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正是在此背景下,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应运而生。21世纪,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很大程度是由科技决定,是由掌握科技的人才决定的,这就要求学校培养能够掌握这些先进技术的人才。而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大多数人的科学素养远没有达到基本标准,我国科学教育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此外,在教育与社会密切联系的今天,教育与课程改革、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如何协调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斯宾塞所处的时代和我们现如今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可以说斯宾塞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当代价值,并没有过时。

(二)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对现代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教育论》一书中,该书一出版就受到了人们的大加赞赏。此外,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为现代教育家所吸收,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可为我们今天实现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提供某些借鉴和启示。如斯宾塞认为在教育中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这是一条教育实践的真理,他还认为教课应该从具体开始而以抽象结束。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任何形式的超越或是压抑都不会有预期的结果。斯宾塞在几百年前就能看到教育教学的真谛,可谓是有“先见之明”。此外,在具体的科学教育中,斯宾塞提出了实物教学,这对现代社会的科学教育是一个重要启发。这表明,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是有其生命力的。

二、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之审视

(一)为我们确立正确的科学教育目标提供了思想源泉

我国科学教育的目标可以归纳为:“1.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2.培养科学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科学的方法。3.了解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应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12从科学教育的实施情况来看,这些目标并没有达成。大多数中小学校认为,科学教育就是科学知识的教育,就是单纯的科学知识的传授。这就造成了科学教育目标的其他方面,如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的教育被忽略,影响了科学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提到了应该比较知识的使用价值,选择最有利于人们的知识学习,以此引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结论。很明显,斯宾塞主张学习科学知识的使用价值,必然是要发挥其在完满生活中的作用,而不是单纯地“为科学知识而教”。所以,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诸如科学符号、科学概念之类的,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如探究精神、实证方法等。因此,科学教育不但要根据国家的需要传授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发挥其教育功能,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创新精神。

(二)为我们践行科学的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从目前科学教育的实施情况来看,在教学中主要还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方法,注重科学知识的灌输,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造成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科学教育的目标难以达成。

斯宾塞曾经说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两个最重要而最被忽视的一般原则。一个是:在青年期同在儿童早期与成年期一样,整个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连带的原则是:所引起的心智活动应该一直是内心乐意接受的”[2]80。此外他还讲道:“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自我教育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2]63其意思显而易见,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动性,把引起學生的兴趣为目标,而这也是探究性教学的本质。故此,科学教育也应该把探究性教学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要真正实现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求知。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如果采用一些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方法,往往会抑制学生的主动性,与学生的兴趣需要发生冲突。理想的做法是把科学教育教学直观化、实验化、生活化,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目标。

(三)为我们开展“文理沟通”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资源

新世纪,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于是,人们开始寻求精神上的慰藉,这在客观上成为“推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日趋结合的理性力量”[3]。而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依靠科技方面的力量远远不能解决,例如环境污染问题,尽管相关的环保技术已经十分先进,但如果人们的环保意识依然薄弱,环保工作就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就呼吁我们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然而,我国在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使中国教育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过于狭窄和片面。

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写道:“我们要注意还有一门与生产成就直接有关的科学,社会科学。那些每天看金融市场情况,了解当时行情……估计战争的可能性,而从这些材料决定他们经商措施的人们都是社会科学的学生。”[2]22斯宾塞还讲道:“让我们从父母的职责转到公民的职责。这儿我们要问,一个人要尽这些职责需要什么知识?我们不能说,尽这些职责所需的知识完全都被忽視;因为我们学校某些科目至少在名义上是同政治社会责任有关。此中唯一占重要地位的是历史。”[2]29从此可以看到,斯宾塞在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比较价值的同时,也没有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并把它们看作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科学教育中不应该对自然科学课程和人文课程扬此抑彼,而应该兼顾两者。故此,我们应该尝试采用综合化的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综合文理学科的教学。例如美国在1989年推出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报告强调,精选课程内容,而每门课程要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数学知识及必要的技能训练,打破以往人为的学科界限,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通过这种尝试既考虑到了学生全面发展,又照顾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这对我们沟通文理方面不得不说是一个好的参考与借鉴。

(四)为我们进行科学的教育评价提供了指导原则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活动中有关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1]265对中小学科学教育进行评价是判断科学教育实施状况的一个重要途径。纵观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历史发展轨迹,“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一直贯穿始终,在对科学教育的态度上,也更看重科学教育功利性的一面,“使得我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长期徘徊在工具理性的阴影之下”[3]。这势必会造成科学教育的评价以分数定优劣,忽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结果导致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只局限于科学知识的掌握,缺乏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的养成,致使科学教育培养的人才偏离了科学教育的目标。

斯宾塞认为:“作为评价任何培养计划的最后考验,应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它是否在学生中间造成一种愉快的兴奋……尽管从理论上看,某个做法似乎最好,但如果它不引起兴趣或比其他方法引起较少的兴趣,我们就应该放弃它。”[2]64对于科学教育来说,一方面应该努力促成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的进步,另一方面应该像斯宾塞所说的那样,看科学教学是否在学生中间形成了一种兴趣倾向,这是衡量科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人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媒介,“人既是掌握理论的主体而成为理论的载体,又是实践的主体。理论与实践便统一在这个中介‘人’身上”[4]。没有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沟通其中,理论和实践只能是“两张皮”。所以,在实现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的方法上应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参考文献:

[1]亓殿强.科学教育原理与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胡毅,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刘克文.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7(6).

[5]何小忠.论教育理论现实化的路径[M].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6).

作者:米志旭 周杰

科学教育思想论文 篇3:

蒋梦麟的科学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蒋梦麟科学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反对顽固守旧和全盘西化,提倡科学与美术相融合,追求个性自由,倡导培养活泼的、能改良社会的、能有效进行工作的个人,讲求学习真正实用的科学知识。蒋梦麟的科学教育思想对当时的中国教育改革乃至现今的教育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蒋梦麟 科学教育 人文教育

[作者简介]李松丽(1975- ),女,河北石家庄人,南阳理工学院科研处高教研究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河南 南阳 473004)

[

蒋梦麟(1886-1964),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1903年,参加院试,考取秀才;1912年,以教育为主科,历史、哲学为副科,毕业于加州大学教育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原理之研究”获得好评。蒋梦麟先后担任过《教育与职业》的主编、中华职业教育社总书记、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北京大学教育学教授兼总务长、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浙江教育厅厅长、杭州第三中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务,全心致力于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蒋梦麟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平民教育、师范教育、个性教育、科学教育、农民教育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蒋梦麟是从中国学究私塾走进西洋自由学府的人,是集中国传统与西方自由为一体的现代文人,也是身兼“秀才”与“博士”两种头衔的教育家。

从1918年1月开始,蒋梦麟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倡导教育革新的文章。在其后的教育实践中,蒋梦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底和对美国政治、历史、哲学等领域广泛深入地研究,加之美国当时盛行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使蒋梦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科学教育思想。本文试图从蒋梦麟科学教育思想的实践中总结其科学教育思想体系的内涵及意义,指导当下和将来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科学教育思想的目标

早在1919年6月,蒋梦麟就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改变人生的态度》一文,文章曾尖锐地指出:“从文艺复兴人类生活抱新态度为起点,这六百年中,欧洲演出了多少事。请问我国于元、明、清三朝内,做些什么?朝代转移,生活的态度不变,跑来跑去,终跑不出个小生活的范围。我要问一句,活泼泼的人跑到哪儿去了?你有感情,为何不解放?你有思想,为何不解放?你所具人类本性的权利放弃了,为何不要求?”蒋梦麟认为,中国的旧教育目的一直都单方面试图让人争取功名,“做宰相”或登“天子堂”,其结果是硬把活泼泼的人,做成了“枯落的秋草”,把有用的人都变成了书呆子。因此,他提出,为了造就新中国的有用公民,必须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活泼泼的个人。小孩子的生长,要在适当的环境里活动,不能把他们捉起来,放到无山、无水、无花、无草的学校围墙里;不能逼迫孩子坐到教室中,使其手脚不能随意活动,使其眼睛看不见教室之外的世界,再由老师讲授一些没有意义的句子,其结果只会扼杀了小孩子本来会跳、会笑、会玩耍的天性。因此,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我们要知道学生本来是“活”的,他们的体力、脑力、官觉和感情等都会自然地发展,不能用教死书的方法把他们的活力压住。二是能够改良社会的个人。一个人的幸福和他所生存的社会有关,离开了所生存的社会,个人也就没有了幸福所言。提出这个观点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当时腐败的中国社会有许多恶习,不利于学校教育和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学校是社会的镜子,能够照见社会的不足。学生应该抓住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养成改良社会的能力,为将来改良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做准备。三是能生产的个人。社会的生产是靠各个人劳力共同合作的结果,如若人人都能劳动,社会的生产自然就丰富了。

由此,蒋梦麟认为,个人的价值存在于你我他各自的天赋秉性之中,教育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殊个性去发展,以期实现“至大至刚”的天性,教会学生学会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社会之中,个人的价值愈高,社会的文明进步愈速:“‘天之所以与我者,至大至刚’。我当如猛将之临阵,奋勇之前,以达此至大至刚之天性,而养成有价值之个人。做人之道,此其根本。”

二、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5世纪初的文艺复兴,解救了黑暗中的欧洲,改变了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态度,造就了一个“科学”“民主”的新时代。自此,西方人开始不断探索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发掘人类理性发展的潜力,最终形成了“17世纪的大改革,18世纪的大光明,19世纪的科学时代,20世纪的平民主义”。1915年之后在中国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不仅猛烈冲击着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而且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也有着强烈而深刻的影响。当时一大批新型的知识分子和留学归国的学生,在教育领域积极发动和推进教育革新运动,亲历过科举制度旧式教育也接收过西方现代教育的蒋梦麟,在这场运动中成为倡导科学教育的先行者。

蒋梦麟把20世纪称为科学的时代、工业的时代。他认为科学化与工业化是近代西洋文化的基本特征。这种文化与近代资本主义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突飞猛进。他认为,在这样的时代,必须把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吸收西方文化而避免严重的副作用”。 他说:“这位怪物的黑暗面和光明面是不可分的。它有时像佛法无比的神,有时又像狰狞凶残的魔鬼,但是它凭借的力量却是相同的。我们要么就一点不吸取西方文明,要接收就得好坏一齐收下。”对于大家视之为“洋鬼子”的怪物,蒋梦麟的态度也是比较客观的,认为它既是天使,又是魔鬼,但不与他们打交道却不可能,于是他努力探寻用“鬼子”的方法办事,以期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1918年,蒋梦麟发表《建设新国家之教育观念》一文,文中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四大缺点:一是人民的知识浅薄。国民不仅对于“共和政体”“国家大事”等说法闻所未闻,而且对于简单的饮食起居等常识,也是知之者甚少。二是人民大多生活卑微,与牛马无异。三是没有建设强大国家所必须具备的“识社会之心理”“群治之天然率”“忠诚”于一生的领袖人物。四是没有积极的标准。他认为,在旧标准已经不适用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情况下,适应这个时代变革的新标准仍然不知是什么,因此,才会“造成今日之人心惶惑”。他结合欧美的教育举措,同时,联系我国的教育实际,认为唯有教育才能救国,育才才能救国。他认为“雄伟之经济,强健之个人,进化之社会”是立国的根本。因此在学校教育方面,蒋梦麟要求青年学生必须研究西洋的文学、科学、哲学和美术等。对此,他提出了“发展个性以养成健全之人格,注重美感教育体育教育以养成健全之个人,注重科学以养成真实正当之知识”等科学教育目标。另外,蒋梦麟要求青年学生学会真正做人的态度,解放思想,努力争取个人自由平等的权利,培养自己成为“具丰富的红血轮,优美和快乐的感情,敏捷锋利的思想,勇往直前,把中国萎靡不振的社会,糊糊涂涂的思想,畏畏缩缩的感情,都一一扫除等的”活泼泼的个人。

三、科学教育思想的特点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蒋梦麟认为科学已经在中国不知不觉地播下了种子,将来必定能在中国的肥土里生长起来。蒋梦麟分析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主要有三个因素起作用:一是思想;二是科学;三是美术。他认为中国现在的文化运动,只有思想一方面,因此,要想使国人获得丰富的生活,就要发展科学和美术,引导科学跟着人们进入日常生活。因为他认为,没有科学和美术,人们的生活是不会幸福的。“用科学讲卫生,能减少疾病的痛苦;用科学讲农事,能增进产量,减少乏食的贫民;用科学讲商务,能发达贸易,增进社会的富量;用科学讲哲学,能使我们思想清楚。”为了使人们同时获得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蒋梦麟提倡必须把科学和美术发展起来。蒋梦麟认为,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的需要不仅在思想上,感情的需要也占很大一部分,图画、音乐、建筑、雕刻、戏曲、文字等艺术形式,能够使人的感情融和,理想高尚,精神活泼。蒋梦麟认为,西洋近数十年来之进步,皆归功于物质科学。“然而昔日借物质之功而建设者,今亦以其力而破坏之;藉物质科学之功以养人者,今亦以其力而杀人;利器之误用,其祸盖甚大也……物质科学,不过为促进文明之一方法。文明之宗旨,在发达人类精神上之快乐也。德育也,美感也,皆所以发达人类精神上快乐之具也。由此而论战后之教育,则学校之课程,科学和道德及美感将并重也。”

纵观蒋梦麟的一生,融合中西文化是贯穿他的思想信念和社会实践的一条基本线索。蒋梦麟的科学与美术并存的教育理念也体现在他的“中西复合”的文化观上。在蒋梦麟看来,中西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早就已经存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思想内容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他对于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充满信心:“我们已经在道德宇宙的墙上开了扇窗,凭窗可以眺望长满科学与发明果实的理智的宇宙。”

四、蒋梦麟科学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起源于美国的科学教育即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教育。科学教育是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通过讲授自然科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把握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全面提高其科学素养;并借此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改良社会文化,发展社会生产力。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是科学与人的发展和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科学教育的育人重心也在不停地摇摆和震荡,并逐渐趋于缓和平衡。反映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具体表现在现今大学倡导的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其要求大学生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同时,还要重点培养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

在倡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培养具有相当科学素养的、掌握一定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教育目标已出现在我国新的课程标准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等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的经世意识与理想抱负的爱国知识分子,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蒋梦麟强调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来改造“萎靡不振”的旧中国,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蒋梦麟的科学教育思想是其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的结晶,同时也体现了一个爱国教育家对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的艰难探索与执著追求。其教育思想虽然因为时代局限存在一些不足,但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仍旧熠熠生辉,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曲士培.蒋梦麟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蒋梦麟.西潮新潮[M].长沙:岳麓书社,2000.

[3]孙善根.走出象牙塔——蒋梦麟传[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4]马勇.蒋梦麟传[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

[5]蒋梦麟.蒋梦麟自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

[6]明立志.蒋梦麟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7]蒋梦麟.过渡时代之思想与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

作者:李松丽

上一篇:医院见习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岗位管理制度(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