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后勤管理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当前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其规划与设计是关系学校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此规划与设计应引起数字化建设学校的高度重视。文章就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指导思想、设计原则、目标、内容、注意事项、保障机制进行讨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信息化后勤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信息化后勤管理论文 篇1:

后勤管理信息化,提高学校后勤工作效率

摘 要:后勤管理质量的提高是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近年来学校后勤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很多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进行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改革的过程中,全面实现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毫无疑问给改革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后勤管理的改革,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实现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极为关键。

关键词:学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提高效率;工作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后勤改革工作势在必行。在后勤改革的过程中,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后勤改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与此同时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又对后勤改革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这对于后勤改革工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不断提高的教育发展需求鞭策着后勤管理工作者要更加努力地配合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后勤管理工作中提高后勤保障力度,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援。

为了更好地实施后勤管理改革工作,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成了良好的选择。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全面到来,社会各个领域正在经历着信息化的改造,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同样也是如此,借助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学校后勤管理能够显著地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让后勤管理工作更加良好地为学生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服务,进而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一、目前学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1.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信息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这种新兴的管理模式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文化水平。然而,在目前国内很多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者的年龄普遍偏高,后勤队伍的干部也往往对于先进的管理理念比较陌生,这就为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很多年龄较大的后勤管理人员个人文化素质较低,而且年龄较大,对于新兴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接受程度不高,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也是非常困难,甚至有很多后勤教师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仅仅局限于文字的处理阶段,这对于后勤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是一个极大的阻碍。

2.学生宿舍信息化的问题

学生宿舍管理历来都是学校后勤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宿舍管理包括入住学生的个人档案、人员迁入和迁出记录、供水供热以及电器使用等,在传统的宿舍管理过程中,这些记录都是通过人工登记完成,在查询的时候非常繁琐,而且容易出现纰漏。同时生宿舍是一个人员相对变动的集体,学生由于毕业、入学、宿舍调整情况都需要进行登记信息的调整,而手工记录的登记册不便改动,另外造册又很难与原登记名册进行关联,这就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将宿舍入住学生的个人信息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之中,通过软件程序来进行宿舍的人员管理。

3.学校食堂管理的问题

食堂管理是学校后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的重要保障,而且学校食堂是非盈利部门,既不能牟利,还要搞好伙食,不仅吃好,还得健康。然而,在实际食堂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食堂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成本原因菜品单一、员工素质较低等,这些都制约着食堂的良好发展。因此,学校食堂也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把信息管理系统引进食堂管理中,不仅可以提高食堂的效益,结合市场合理制定食堂的饭、菜价格,而且还可以更好地进行协调,统一管理,不断优化食堂管理。

二、后勤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探析

1.提高认识,培养管理人员个人素质

管理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在后勤管理工作中更是如此,要实现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必须先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个人信息化素质,开展后勤人员的信息化培养,全面提高后勤人员的个人信息素养,同时也要大力宣扬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之处,作为后勤管理人员能够切身地体会到后勤管理的繁杂和困难,同时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准确性和高效率都会有极为清醒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起后勤人员信息技术学习的内在动力。

2.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后勤管理的信息化除了要提高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之外,还要在信息化硬件上强化建设。为每一个后勤部门配备足够的计算机设备,同时培养相关的管理软件。例如,宿舍管理部门配备人员登记记录软件,后勤维修部门配备办公自动化软件,同时也要为整个后勤部门配备联通的管理软件,让各个部门在后勤管理工作之中能夠相互沟通,提高部门之间合作的效率,进而全面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

总之,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全面实行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后勤保障的效率,让学校能够在更加稳固的后勤保障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在实施后勤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作为校方要不断地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注意培养后勤管理人员的个人信息素养,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整个后勤部门联成一个整体,全面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郑苗苗.探讨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设计和利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6).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后勤管理中心)

编辑 曾彦慧

作者:王晓芳

学校信息化后勤管理论文 篇2: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与设计的探讨

摘要: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当前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其规划与设计是关系学校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此规划与设计应引起数字化建设学校的高度重视。文章就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指导思想、设计原则、目标、内容、注意事项、保障机制进行讨论。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共享数据

作者简介:刘建宇(1963-),男,重庆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徐伟刚(1962-),男,重庆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重庆 402160)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从领导到员工都不十分清楚数字化校园的概念、目标、内容,更不会根据自身学校的条件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究竟怎么建?先建哪些?后建哪些?哪些是重点建设?等等这些都应在规划中制定出来。

一、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把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有关资源进行数字化的整合和集成,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实现教学、科研、管理一体化服务,创建虚拟大学教育环境,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的确定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反映了一个学校所秉承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因此要根据各学校的实际,制定指导思想,不能以偏概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指导思想应该是:以师生为本,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服务学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重点,坚持以新的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先进且成熟的技术,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步骤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信息化的科研环境、信息化的管理环境、信息化的生活环境,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施展才华搭建平台,最终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三、设计原则的确定

为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目前学校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大多数都是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视基础、强化应用、重点突破、由点到面、资源共享”基本原则进行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的,目前各高校经费都十分紧张,不可能一步到位,这也符合中国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的规律。

四、目标的确定

目标有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就是要制定数字校园网建设总要求和达到的结果。具体目标就是对各项制定的要求。数字化校园建设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资源,对这些资源是全部进行数字化建设或部分进行数字化建设,要根据各学校的财力、规模大小等提出高度概括性的目标,以便统一思想,号召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对于具体目标应从技术目标和应用目标两方面概括,技术目标明确网络标准、信息标准、集成标准等;应用目标对学校的各种应用程度,如教学应用程度、科研应用程度、管理应用程度、师生生活应用程度、服务水平达到什么程度等等应该明确。

五、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的确定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也比较多。先建什么?后建什么?建设重点在哪些?应该结合数字化校园的概念、目标、学校的规模大小、财力和应用程度来确定。

一个完整的数字化校园由网络基础平台、数据库平台、应用系统支撑平台、应用系统、用户这五部分组成。如图 1所示。

1.网络基础平台

包括综合布线系统、主机系统、弱电系统、监控系统、存储系统、网络系统(校园骨干、汇聚、接入及无线网络系统)等基础硬件设备。通过城域网(WAN)接入教育科研骨干网(CERNET)或Internet互联网的网络系统。硬件设备不能追求高档,但要满足应用软件的要求,要防止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

2.共享数据平台

由数据库系统(基础应用数据库+资源数据库+公共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目录服务器等组成。是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的数据汇聚、运行支撑环境。

共享数据平台的建设应以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充分共享的数据中心为基础,规范信息采集、处理、交换的全过程。

共享数据平台要满足这些功能:各应用系统的数据不要独立,以免形成信息“孤岛”,各个系统的运行数据最好互相依赖,能够自动从相互的系统中获得所需数据,避免重复录入;公共数据共享,确保数据的唯一性。

3.应用支撑平台

由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认证、网络管理、安全系统等构成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运行支撑环境。通过应用平台设计建设,构造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平台。具体建设目标包括:规范全校各个系统数据信息编码标准;为全校的师生用户在校园网上提供唯一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为全校的师生用户提供唯一的访问入口的平台;实现全校相关数据共享和信息编码统一的数据入口;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它们是维护网络正常运行的保障。

网络管理主要功能是对网络设备的性能、配置、故障等的管理,即把网络中几乎所有的实体:网络设备、应用程序、服务器系统、辅助设备如UPS电源等都作为被管对象。它可以排查出网络出现的故障,减轻网络管理员的负担,减少维护成本,是网络正常运行的侦察兵。

4.应用系统

对于应用系统的选择应“成熟优先”的原则,所谓“成熟优先”指的是尽量采用有成功应用的成熟系统,或在成熟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避免从头开始的建设方法。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系统主要有: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等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查询系统、課程中心系统、一卡通系统、精品课程录播系统等。各应用系统如果学校有能力自己开发或二次开发,那最好不过,因为在使用过程中,随时可以根据实际进行修改,也方便及时。如果是购买应用系统,在规划时,除了“成熟优先”外,还应注重应用需求,最好选择集成的应用系统,否则将形成数据“孤岛”,虽然可以进行数据整合,其费用也很高,且效果也不理想。

5.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单纯是技术问题,更是观念问题、管理问题、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和制度问题,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建网是基础,用网是目的,管网是保证。要建立职能机构,形成分工合作;完善制度建设,促进数字校园高效运转;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自我研发能力;加强师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是一项覆盖并渗入院校各项工作的系统工程。由于这种特殊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任务不是学校现有的任何一个职能部门所能够兼管或统筹的。因而须成立跨部门的、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和实施工作小组。

2.加强管理,健全制度保障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政策来规范,引导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3.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数字化校园建设能否顺利实施,关键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包括技术队伍、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七、项目实施

1.分步实施

重点加强网络基础硬件建设,特别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然后是建设重点子系统。在重点子系统中,首先考虑学校最急需、最重要的应用,根据学校现行业务运作周期的规律,确定实施的时间,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

2.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参与

项目根据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业务需求,由数字化校园建设执行小组组织实施,确保项目实施结果能满足业务部门使用要求。

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先完成基础软硬件平台环境建设,搭建一个先进、稳固、可扩展的底层技术平台,在全面集成现有应用系统的同时,建设有迫切需求的应用系统。

八、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

1.教学应用是重点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突破口在哪里?是校务管理应用还是教学应用?学校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重点,就首先保证教育教学的应用,但是,不少学校信息化建设没有深入到学校的主流业务中去,以校务管理为多,教学方面的应用太少,因而并没有带来新的生产力,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不佳。根据四川省教育厅的研究,学校目前最急的几大应用系统是:第一是“教务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其功能有:教学计划子系统、教学资源子系统、网上选课子系统、课表编排子系统、学生学籍子系统、学生成绩子系统、考试事务子系统、实践教学子系统、教学考评子系统、教材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门户维护、学生服务、教师教辅人员服务等。第二是“教学与学习系统”,主要功能是视频点播,信息点播、远程教学、电子备课、虚拟实验室、多媒体制作、图书馆管理等。第三是“电子政务管理”,主要是OA系统、科研、后勤管理、人事、财务等的管理。第四是“一卡通系统”,主要功能是为教职工、学生在校内的消费、身份认证等管理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以上几大应用系统是数字化校园规划中应通盘考虑的基本应用系统。

2.不能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障。硬件不足影响应用效果,软件不足应用难以实现。有的学校领导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也为了自己的绩效,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硬件建设,软件相对投放少,实际上光有硬件建设没有软件建设,投入经费也不一定见效果。因此,要加倍投入软件建设。

3.共享信息资源建设是基石

数字化校园包括大量的信息资源,没有大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校园不是真正意义的数字化校园。目前很多学校已建成了校园网,但信息量很少,比如校园网站几个月都不更新,师生访问量也少,学校投入的经费没有发挥作用。建设数字化校园一定要将大量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只有信息资源被共享,数字化校园才有生命力。

在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当中,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明晰重点,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发展新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九、结束语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领域作为体现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阵地,其发展并不尽如人意,而且即使到现在也很少看到比较全面、有特点的数字化校园整体规划方案,更不用说有已建设成的有代表性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第一版)[Z].南京大学网络信息中心.2001.

[2]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第四版)[Z].南京大学网络信息中心.2004.

[3]郭加书,崔然,李岩,等.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

[4]许鑫,苏新宁.新一代高校數字化校园建设[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1).

[5]高复先.“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信息资源规划(五)[J/OL].http://www.edu.cn.2008-06-12.

(责任编辑:刘辉)

作者:刘建宇 徐伟刚

学校信息化后勤管理论文 篇3: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摘要:伴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也应该利用好信息化技术这个武器,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作用和优势,继续推动高校教育教学事业的稳步规范以及高效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 后勤管理 信息化建设

前言

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催生出了一系列的信息化业态形式,其中大数据就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产物之一。并且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大数据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走在科技前端的高校来说,当然也少不了大数据的应用。在大数据时代,高校的教育过程融入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并且在近些年不断的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高校的后勤管理中,也在近些年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并且在大力的进行推广。在开展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的建设可以提升后勤工作的效率,满足现代社会中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帮助高校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伴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也应该利用好信息化技术这个武器,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作用和优势,继续推动高校教育教学事业的稳步规范以及高效的发展。

1.大数据时代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把大数据的理念融入到高校的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不得不说是一次创新,更是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中建设信息化,并融入大数据的理念,主要是通过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为核心信息技术的手段,对高校现有的后勤管理工作以及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的全面覆盖,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大数据后勤信息管理平台,以便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高效便捷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这对促进现代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质量

在高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各项资源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使得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范围更加广泛,并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甚至突发性,这也就给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必须要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及时的解决问题。在将大数据和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进行结合之后,就可以更为迅速和准确的发现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帮助其及时的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还能在后勤管理部门和师生之间建立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这样在进行后勤管理工作时,就可以随时听到师生的一些管理建议和想法,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同时也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优质和令其满意的后期服务。促使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合理和科学。

(2)节约高校后勤管理成本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大数据平台的使用,可以对后勤管理中的各项资源进行集中的存储、管理,并实现共享,不仅提高了后勤资源的整体的运用效率,更是大大降低了后勤管理运营的成本。进行整合过后的后勤资源,可以有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既环保,又能够促进高校后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3)促使后勤管理人员提升自己的素质

后勤工作是琐碎而复杂的,信息化的建设和运用可以帮助后勤管理人员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在方便了管理人员进行高效管理的同时,也给后勤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的运用,促使后勤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将其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的素质,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的胜任后勤管理工作,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可以说,大数据的运用,使得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并且事实也是如此,很多高校在后勤管理中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之后,很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升。

2.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高校的后勤部门承担着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优质的教学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重要责任,是保障高校可以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基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高校的后勤部门就是学校的大管家。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学校的资源,为全校师生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学习保障和工作保障,在当前大数据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的后勤管理也在深入的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和建设,现在,校园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作为高校重要基础保障的后勤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宗旨,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打造现代化的后勤管理。

(1)深刻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前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科技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各方面的建设都在和各种科学技术相互融合,其中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一系列的高端科技,并且在逐渐的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给社会以及人们所带来的影响也是越来越明显。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当中,作为高校,信息化的应用就更加普遍,无论是在教学管理中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在使用信息化技术,同样作为高校重要运行保障的后勤管理,也应该大力建设信息化,为此,高校有关部门和领导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提高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将信息化管理和学校的基础工作进行结合,充分认识到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的后勤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要避免将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深入分析和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2)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建设对于人才的需求就更加明显,并且要求也会更高。所以,在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同样需要掌握信息化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因为高校的后勤管理建设信息化,不是只具备信息化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就可以,还要了解后勤管理的相关内容,才能更好的胜任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也才能促进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为此,高校必须要重视加强对后勤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和知识的培养和教育,积极选聘一些既具有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又能够担任后勤管理工作的人才加入到高校的后勤管理队伍中。同时,对学校现有的具备信息化意识以及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进行培养和培训,为他们提供培训机会和进修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大数据意识和掌握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并多多的进行实际的操作,真正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建设一支有创新意识、信息技术精湛、管理水平高的后勤人才队伍,为推进高校后勤管理的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运行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后盾。

(3)打造“智慧型”新后勤管理模式

大数据技术存在的最大的价值其实是服务。虽然大数据技术是高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但它本质上还是一种工具,在经过人的加工之后,大数据才能变得更有价值。但有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大数据技术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于数据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通过将分散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集中,经过专业化的处理之后,最终形成更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源,以满足使用人员的需求。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中,依托大数据背景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以及信息化技术,为提升整体的工作效果和效率奠定基础,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满足现代化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需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结合高校建设“智慧校园”的目标,围绕后勤工作的“住、行、食、建、居”等服务功能,建设面向全体师生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比如可以在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搭建并推广微信公众平台,加强菜单功能假设,除了一些信息的推送、查询等基本服务以外,还可以逐渐增加点餐、预约、评价、报失、招领等功能,并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加强和师生的互动交流,提升后勤管理服务水平。需要说明的是,高校的后勤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它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和其他的應用系统进行结合,以实现学校资源的共享以及信息的共享,共同促进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是复杂而且琐碎的,尤其是在高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也需要作出改进,以适应日益复杂的高校管理工作。在现在的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的后勤管理更需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改变以往后勤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以及互联网优势,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作为高校后勤管理人员,一定要不断创新理念,转变工作方法,调整工作内容,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特点,满足新时代发展下,高校后勤管理目标的实现。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背景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有更深的认识,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智慧型”的新后勤管理模式,实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效能的提高以及促进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信息化的建设为学校的教学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赖文渊. 基于大数据时代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管理与探究[J]. 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3):217-218.

[2]杨剑.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6):12-13.

[3]陈琦光. 探索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J]. 北极光,2019(04):180-181.

[4]刘全明,王忠良,刘玉锁.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探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9(01):20-23+42.

作者:王健

上一篇:工作阶段总结3篇下一篇:培训工作报告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