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感恩教育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农村单亲家庭的孩子内心更加敏感,心理上普遍具有自卑心理,这些心理导致一些孩子做出了一些叛逆行为,也就成为了人们眼中的“问题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注,教师要用的关怀去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教师要用感恩教育为这些孩子“疗伤”,让这些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爱笑、有爱心、积极乐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课堂感恩教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课堂感恩教育论文 篇1: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策略研究

摘 要:感恩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重要的人文精神内涵。在当前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开始在各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初中历史课堂为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渗透感恩教育,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感恩教育的渗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感恩教育;渗透

一、 引言

从古至今,感恩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古人有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饭千金”,这些典故中都深刻表明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而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品质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只有学生具备感恩的品质才能更好地在社会生活中践行感恩行动。而历史课程为感恩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重要的载体,通过历史中的典故、历史故事以及历史事件渗透感恩教育,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感恩教育情境,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恩品德,從而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感恩教育,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能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生活。

二、 初中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传统道德修养缺位

当前初中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对父母和教师应当遵循的传统道德缺位。一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叛逆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表现出一种“成人感”,对于父母和教师的建议难以接受,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当,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和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未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优渥,学生在注重物质享受的过程中缺乏精神修养,导致学生感恩意识淡薄。

(二)对生命表现出漠视

古代人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在古代人的思想意识中,完整地保留自己的身体发肤是回报养育之恩的主要方式。然而在当代,由于感恩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不注重对自己身体的保护,一些学生甚至自残自杀,这些现象也反映出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在学生选择自伤自残时,未能考虑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父母的伤害,这也是感恩意识淡薄的表现之一。

(三)漠视别人的付出

古语有云“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反映出了古代人的感恩观念,然而在当代,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无视教师的存在,在课堂上捣乱,随意讲话,甚至有一些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的谆谆教诲阻碍了自己个性的发展,导致师生关系恶劣,一些学校甚至有学生打伤教师的情况发生,这样的现状令教师感到无奈。究其原因也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对自我行为不负责任,自我价值的迷失。因此,这些表现都反映出了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三、 初中生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接受学校的教育,也要接受家庭的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较为重要,初中阶段的学生绝大多数时候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优渥的家庭条件和父母的宠爱导致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不懂得回报,其次,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也导致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缺乏感恩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也难以践行感恩品质。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对我国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虽然素质教育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初中阶段,大多数学校依然将升学率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将学生的应试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指标。这样的教育理念,导致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初中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综合素质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过程中未能重视到感恩品质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缺失了感恩教育,导致学生缺乏感恩意识,难以养成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良好的感恩品质。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导致各种各样的多元文化冲击着初中生的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对于事物的辨别能力较低,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学生在这种文化的冲击下,理想信念容易受到影响,在不良文化的影响下学生难以汲取优秀文化的营养,这样的社会现状也导致学生缺失感恩教育,难以培养感恩意识,在社会生活中不具备感恩他人,回馈社会的意识和品质。

(四)学科教育的影响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培养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要通过立德树人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感恩品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具备渗透感恩教育的教育理念,只是按部就班的根据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感恩教育的渗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也难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观念

初中的历史学科本身具有富含教育素材,历史学科本身也能够推动道德素质的完善和发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促使学生在掌握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透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养成良好的感恩品质,学习如何尊重和感恩他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历史故事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懂得感恩教育的道理,从而不断培养感恩品质。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分析,使学生学习品评历史人物的方法。依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为学生讲解了“白帝城托孤”的历史故事,刘备东征失败之后“托孤”时告诉诸葛亮,如果自己的儿子刘禅没有能力或者不忠义,诸葛亮可取而代之,但诸葛亮终其一生忠于蜀国政权,以辅佐刘禅为己任。在他的帮助下,蜀国政权在三国时期有了稳定的局面,并且在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依然持续了多年。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一心辅佐蜀国政权,并且尽心尽力的辅佐刘禅,这也是感恩品质的具体表现,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这样的故事讲述,以感恩品质为切入点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评三国人物,既达到了教学目标,也渗透了感恩教育,对于学生的感恩品质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历史课程拓展校园文化

历史学科中有着丰富的感恩教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历史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寻找感恩教育,并且将其作为素材拓展校园文化。从而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能够具备良好的感恩品质。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程学习的主题,为学校设计关于感恩的标语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在设计标语的过程中促进对所学知识的吸收,从感恩的角度出发不断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历史课堂做起,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并且充分运用历史学科中的历史人物所具备的品质感染自身,以历史人物中所具备的品质帮助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同时培养自己的感恩品质。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时,教师以历史人物文天祥作为感恩教育的切入点,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体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并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文天祥的《正气歌》,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诵比赛,在朗诵比赛的过程中探讨人物品质,在此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使学生具备祖国之恩,学会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三)挖掘历史学科中的感恩素材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要求教师做好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能够根据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其特点,为学生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培养感恩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历史教材,深入挖掘感恩素材。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这一单元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挖掘其中的感恩资源,通过教学引导使学生感受到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活动与环境的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人应当具备感恩的品质,才能够更好地接受自然的馈赠,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品质,这样也能够使学生拥有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理念。

五、 结语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丰富了历史学科的教学内涵,拓展了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教学资源,也丰富了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在历史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时,首先要剖析初中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提高感恩教育渗透的针对性。其次,还应当深刻认识到感恩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提高历史学科教学实效性的同时更好地渗透感恩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感恩观念,以历史课堂中的感恩素材拓展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养成良好的感恩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挖掘历史学科中的感恩素材,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發展。

参考文献:

[1]苗维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J].教师通讯,2017(6):90.

[2]陈春平.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6(10):09.

[3]付美青.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思路[J].中华少年,2017(2):44.

[4]姚丽.浅析感恩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南北桥,2017(7):156.

作者简介:

沈文斌,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

作者:沈文斌

初中历史课堂感恩教育论文 篇2:

浅探农村单亲家庭学生感恩教育之策略

摘要:农村单亲家庭的孩子内心更加敏感,心理上普遍具有自卑心理,这些心理导致一些孩子做出了一些叛逆行为,也就成为了人们眼中的“问题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注,教师要用的关怀去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教师要用感恩教育为这些孩子“疗伤”,让这些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爱笑、有爱心、积极乐观。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含有很多感恩题材,历史教师要把历史教学和感恩教育融合在一起,引导单亲孩子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学会感恩,学会体谅和照顾他们,和父母、同学、老师积极沟通,重新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做一个内心有阳光、积极向上的好少年。

关键词:初中历史;单亲家庭学生;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的内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热爱祖国、乐于助人等教育,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的这些内涵在初中历史课本中都得到了体现,单亲学生大都不善言谈,俩好似教师要在课堂上明确感恩教育的主题,关注单亲学生,引导其在历史学习中懂得感恩,懂得与他人交流的方式,教师只有关注到单亲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激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提升历史课堂感恩教育的效果。所以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用古今中外名人志士的优良品质,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实现由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过程。本论文深入剖析了初中历史教学和感恩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历史教学视角下的农村单亲学生感恩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感恩教育理念,引导单亲学生懂得交流与分享

很多农村单亲学生的父母都因为进城务工,不在孩子的身边,很多单亲学生不善言谈,和同学的交往很少,造成这些学生性格有一些孤僻,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明确感恩教育理念,引导单亲学生勇敢地走出感恩的第一步,那就是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懂得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分享。教师自身首先要“舍得”,就是放下教师的架子,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用感恩理念指引自己的教学,以身作则进一步去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批评课上睡觉的单亲学生时,不能一味批评,而是要站在一个朋友的角度进行提醒,例如:困的话可以去洗把脸,彻底清醒了听课的效率更高。敏感的单亲学生感受到了老师设身处地为他着想的温暖,自然会感恩教师的体谅,会慢慢进行自我改正。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单亲学生和同学们积极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在历史学习中收获自信心和真朋友,让他们打开心房,接纳老师和同学,懂得感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让他们变得开朗、自信、乐观。

二、深挖历史课本中的感恩教育素材

历史课本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首先要深挖课本中的感恩教育素材,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接受感恩教育的洗礼。例如教师在讲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大著名战役,教师要注重讲解世界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哪些艰苦卓绝的奋斗,以及中国抗日战争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突出贡献。革命先烈保家卫国浴血奋战,换来了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感恩他们,感恩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自觉担负起建设中国梦的责任。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父母在背后默默地付出,父母辛辛苦苦在城市工作,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人,每一个孩子都要懂得感恩父母,理解父母。教师结合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可以拉近感恩教育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引导单亲学生放平心态,理性看待单亲家庭,懂得感恩父母、理解父母;引导单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在历史实践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歷史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活动,渗透感恩教育,鼓励单亲学生积极融入大集体,和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引导单亲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获学习的自信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例如教师结合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孟子的故事,孟子幼年丧父由母亲一手带大,孟母为了让孟子更好地学习,先后三次搬家,更是为了督促孟子用功读书而剪短织布。单亲的孟子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了名垂千古的政治家、文学家,离不开母亲的支持和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名人事例,引导单亲学生懂得感恩,感恩父母对自己辛苦的养育,奉献自己的一切,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单亲家长更不容易,所以单亲学生要懂得感恩父母。单亲学生不仅得到了教师、学校、同学的关爱,还得到了国家的帮扶党和政府处处关爱他们,让其享受每学期的两免一补和其他补助,他们没有理由不感恩党,吃水不忘挖井人,身在福中应知福。

总之,历史教学是渗透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农村单亲学生感恩理念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师要明确感恩教育理念,引导单亲学生懂得交流与分享,深挖历史课本中的感恩教育素材,在历史实践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让单亲学生成长为心有眼光,传播温暖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春平.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5(28).

[2]宋娜仁图雅.初中生感恩教育现状调查及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卓涛

初中历史课堂感恩教育论文 篇3:

浅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传统美德,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确立感恩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但学到知识,还获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地得到感恩教育,学会感恩,这是当今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和任务。

1、确立感恩教育理念。首先,就要求老师用感恩教育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打瞌睡时,我会走过去轻轻地对学生说,“你可以站起来清醒一下,等不想睡了再坐下认真听讲,你不妨试试”——用这样的友好提醒代替批评;当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会耐心地帮他分析问题内在的原因,让他真正理解——用诚心的帮助代替毫无意义的指责。慢慢的,在学生的眼里我看到了感激的目光。所以,要让学生懂得感恩,老师首先时时刻刻做到尊重学生,一视同仁,这是感恩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互相尊重,感情才会相通,内心深处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会真正地得到感恩教育。

其次,要求老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评价学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养成健康的心态。在教学中,我发现那些经常受到批评或不被认可的学生,往往表现的非常冷漠,自私,攻击性强。而得到老师赞赏的孩子,往往信心百倍,进步巨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有叙述:“没有什么比意识到无前途,认为自己啥也不行更使儿童受到压抑、灰心丧气和郁郁不乐……”。这些都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吝啬表扬,即使学生在学习上落在后面时,我们也应该用“只要你努力,你就能进步!进步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等来鼓起学生的信心;同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如初二八班的扬莎同学,成绩虽不靠前,但热心为大家服务,得到老师的表扬,也得到大家的认可,被选为生活委员后,把班级的生活管理的井井有条,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总之,要让学生在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之中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一个还能进步的人,从而养成健康的心态。

2、 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

初中历史教材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要实施感恩教育,就必须要求老师用“透视”的眼光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教育资源。首先教会学生感恩社会、国家。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有岳飞精忠报国,戚继光英勇抗倭;在学习近现代史时,有杨靖宇为抗日献身、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报效祖国等等历史资料和故事,让学生在为他们的精神、事迹感动的同时,想想自己应该怎样做?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和谐社会,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好知识、学会做人,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现在国家培养了我们,当国家、民族遇到危险的时候应该义不容辞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再就是要懂得感恩师长,常言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曾两次获诺贝尔奖,她见到自己小学老师时用鲜花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回老家时特请儿时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当徐特立60岁时还特意写信祝寿,说:“……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自古伟人无不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学生懂得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声呼唤。还要让学生知道感恩父母、家庭,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古有著名的“缇萦救父”、“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新一代大学生刘茜华、罗桂红、田永芹等背着母亲上学等故事,让学生知道父母把我们养大不容易,我们能为父母做点啥?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很难融入社会,更谈不上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3、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学模式要多样化。“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单一的,新课程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小组探究合作、创设情景模式、师生互动模式、小组辩论模式等等。 在《大思想家孟子》的教学中,我就采用创设情景模式,让学生表演“孟母三迁”。学生的表演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在这种生动的情景中,学生很自然地明白了父母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和付出,从而学会感恩父母。

感恩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更谈不上得到别人的尊重,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懂得承担责任,学会和社会、自然和谐相处,学会做人处世是我们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作者:王琴

上一篇:财务半年总结3篇下一篇:初三复习计划(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