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大学生德育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基于传统节日文化德育价值的基础上,以“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实际案例,探析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方式方法,并提出了深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充实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开展多姿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作用、发挥新媒体作用,打造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网络文化等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传统节日大学生德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节日大学生德育论文 篇1:

新时期中国传统节日的大学生德育效能探究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优秀文化元素,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的题材。在当今青少年学生重视西方节日、相对忽视传统节日的现状下,利用“互联网+”与德育工作的融合,通过积极倡导动员、设计形式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挖掘节日深刻优秀思想内含、重视节日思想性的舆论宣传等途径,以提高传统节日的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方向性。

关键词:新时期,中国传统节日,大学生德育,途径

所谓的新时期,强调的是改革开放、信息畅通的今天,在青少年学生重视西方节日、相对忽视传统节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并适逢“互联网+”信息化这样的双重影响时期。在这样的时期,为了实现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既要对青少年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又具备多种媒体、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条件。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元素,概括起来有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已奉公、修已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十个方面,这些传统美德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美德与立德树人要求相统一,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孝老爱幼、团圆和睦以及忠贞爱情等方面的教育,利用“互联网+”这一时尚手段,探索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一、倡导参与节日活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效果

高校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大力倡导传统节日的传统美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我国各高校的学生基本上是遍布全国各地的,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又分布在一年中的各个时期。作为由全国各地的学生汇聚一起的高校,既有学生可在学校度过的节日,也有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七夕节等,学生是不在学校度过。在校度过的节日,学校可以直接组织学生参加节庆活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校节庆活动实现德育目标,那些不在学校度过的节日的传统美德教育,就需要校方充分利用互联网这样信息平台来实现。在这些节日期间,校方可用布置假期作业,通过微信、QQ等方式提出节日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节日作品,并通过抖音、快手短视频,学校、院系或班级公众号等平台将与家人、朋友欢庆节日的场景视频,创作的诸如“对联”“花灯”“自制小礼物”等作品的图片上传供师生共同分享。学校或院系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向学生提出要求与倡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节日活动之中,在与家人、朋友欢庆节日之中潜移默化受到孝老爱幼、和睦团圆、感恩亲人以及正确爱情观等的教育,并通过活动的参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陶冶了自己情操。

二、精心设计活动计划,以多彩活动增强德育兴趣

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一是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使活动的德育目标明确。作为校方在面向大学生通过节日庆祝实施德育的活动,必须要进行策划与设计,编制好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内容与形式、活动的要求,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元素与现代大学生中间存在的认识误区、道德失范等现象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强烈的震撼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以达到最佳的德育效果;二是必须提高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组织者要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兴趣取向、专业特点等,有针对性选择形式多样、深受欢迎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有趣的节庆活动中受到教育。

三、深入挖掘德育因素,用主旨引领保证德育方向

传承至今的中国传统节日包含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这些思想观点中,有积极健康的优秀文化,也有宣传宣传封建迷信、封建礼教等消极糟粕的文化元素。因此,这就需要在节日庆祝活动之前,要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结合现实生活,认真甄别,剔除糟粕,准确把握节日中蕴含的优秀文化思想,开展有效的节庆活动,避免节庆活动的形式化、表面化,提高节庆德育的实效性。如,清明节,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节日是祭祖活动。作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从清明节的由来和传说中,既要厘清祭祖活动中的焚烧纸钱的封建迷信思想与感恩祖先正确情怀,又要进一步挖掘其蕴含的民族精神、感恩情怀等传统美德要素,开展丰富多彩的诸如“探究清明由来,感恩人生有你”“在墓碑下听烈士的故事”等节庆活动,使清明节的德育内容和形式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又如,端午节,人们都知道这个节日习俗中有“包粽子”“做香囊”“扎五彩线”“赛龙舟”等活动,但是活动组织者要充分研究有关端午节的来源、传说、习俗等资料,深入挖掘渗透其中的精忠报国、勇毅力行、修已慎独、见利思义等传统美德元素,并认真组织开展活动,达到德育之功效。

四、大力宣传活动意义,凭舆论引导提高德育功效

任何一项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宣传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是提高活动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宣传环节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主题、目的、内容、形式和组织安排,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而提高其实效性。一个节庆教育活动开展一般包括节庆活动前的宣传和活动后的宣传两个环节。节庆活动前后的舆论宣传作用对活动的德育功效发挥直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节前、节后的宣传目的要有所侧重。节庆活动前的舆论宣传重在激发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为节庆活动效果直到铺垫的作用。节庆活动后的舆论宣传重在对节庆活动的德育内容与效果的凝炼与升华,进而提高节日的德育功效。节庆宣传的方式也应是多样的,如传统的校园海报宣传、学校官网的通知公告、学校或系部公众号等等。不同宣传方式也应有所侧重。校园海报宣传主要是对活动目的意义、活动要求、组织形式、活动时间安排、组织部门等的告知宣传;学校官网的通知公告除校园海报宣传内容之外,还有活动纪实图片、活动效果的总结等;而学校或系部的公众号平台应侧重对节日相关由来、传说故事,节日習俗活动内容,节日的思想内涵等内容的介绍。通过多渠道的宣传,使学生全方位理解节日,深刻体会其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从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操的陶冶。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ZJC1318052《运用中国传统节日的优秀文化元素开展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策略研究》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牟荣君

作者:牟荣君

传统节日大学生德育论文 篇2:

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基于传统节日文化德育价值的基础上,以“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实际案例,探析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方式方法,并提出了深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充实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开展多姿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作用、发挥新媒体作用,打造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网络文化等建议。

【关键词】节日文化;高校;德育;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19年度“星光计划”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时代以来,党的系列会议和国家部委多次强调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不同场合要求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价值的独特作用。在面对西方节日在高校学生中盛行这一情况时,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阵地的高等院校,有义务承担起重要的历史责任。高校德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何更深层次地发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唤醒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记忆,己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迫切现实需要。

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以自然节气的规律性变化为依托,伴随着农业文明产生而产生,其日期的选择与设定都对应着特定的节气和农时;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尊重自然节律,顺应自然时序,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张弛有度、应时而作的自然生活节奏,显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独特的审美心理和哲学思想,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過程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节日及其形成的文化传统,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和文化血脉,是维系国家一统、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

(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祖国深厚感情的一种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对中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传统节日中,尤以清明节和端午节为代表,展现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清明节中的寒食传统,是为了纪念用生命为代价为民请命的介子推,人民过寒食节时是为了赞美和弘扬介子推的刚正气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上下求索、精忠报国、投江而死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其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通过端午节节庆活动,不断发扬光大。

(二)贵和尚美、团结和睦的理念追求

贵和尚美、团结和睦是中华民族和谐思想的集中体现。节日中的饮食安排与各项娱乐活动都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在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合理利用自然的价值理念。除夕之夜的守岁习俗、元宵节全家围坐一起吃汤圆、七夕节的牛郎织女凄美传说、中秋节的家国和谐、重阳节登高吃糕等无不处处彰显了传统节日的仪式和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三)热爱生命人本精神和敬祖报本的传统美德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以人为本,敬畏和珍视生命,追求与万物的和谐关系。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显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都表达了慎终追远、敬祖报本的情怀。清明节的踏青赏春、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春节的舞龙舞狮等都体现了对生命的重视,对健康的追求。春节、清明节祭拜祖先,感怀先辈的道德风范,寄托哀思;春节期间的拜年习俗,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向晚辈发送压岁钱,表达地既是“行孝祝福、敬祖报本”的情怀,同时也含有关心关爱晚辈的意思,贵人伦、亲人情、敬老爱幼与爱家、爱国相统一,使得家国同构的传统思想在相互教化和感染中得到升华。

(四)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进取精神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勤劳勇敢的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在节庆文化中有着突出的显现。元宵节灯会上展示的各种精湛的手艺、庙会上百戏杂陈、灯谜竞猜、窗花剪纸、风筝入云、七夕的乞巧等多姿多彩的节庆民俗事项,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二、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案例分析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校学生总体上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持比较认同态度,赞成在高校德育中开展相关活动。其中,近80%的同学认为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拥有丰富的内涵,很期待过节;近75%的同学能够基本道出节日来历和节日习俗;近80%的同学能够基本说出传统节日文化所蕴含的德育价值;近90%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在面对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高校德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目标设置理想化、内容安排理论化、形式过程简单化等问题时,如何发挥传统节日文化德育价值,如何开展有效的节日文化德育实践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运行两年的“我们的节日”为例,探析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的方式方法。

(一)主题选取

为深入挖掘、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内涵,发挥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元旦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融合专业特色、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在辞旧迎新、慎终追远、缅怀先贤、阖家团圆、孝老敬老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文明新风,提升德育素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二)具体实施内容

1.春节、元宵节

春节、元宵节凝聚着全体中国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观念。这两个节日期间要突出辞旧迎新、平安团圆、兴旺和谐的主题,可以通过开展理财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和良好的价值观;开展民俗调查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当地民风民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服务社会理念;开展节日文化活动比如节日经典诗词篇诵读等,提升大学生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

2.清明节

清明节是一个追忆、怀念先祖的节日,蕴含着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通过开展“知风俗、忆先烈”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清明风俗习惯,同时组织学生清明扫墓,培育学生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和诗词赏析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大力宣传“文明祭祀、绿色清明”的理念,引导学生网上祭奠革命先烈,表达对英烈的感恩和敬仰。

3.劳动节

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我国在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节日。劳动既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也是创造和沉淀人类历史文明的得过程。对高校而言,劳动教育是阐释和传播劳动意义与价值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推动落实“五育并举”,即在劳动实践当中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具体而言,可以结合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进行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立自强意识;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为主题,组织学生参观工业、农业等生产活动,并直观体验劳动生产的过程,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认可并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依托实习、实训等开展服务性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敬畏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此基础上;培育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强化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4.端午节

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其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同时端午节也是民间一年一度的“卫生防疫节”,有悬白艾、赛龙舟等习俗,充分展现了爱国情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品质。可以通过开展“和谐端午日,弘扬民族魂”活动,引导学生缅怀先贤,学习忠诚祖国的高尚品质;开展爱国主义歌曲传唱活动,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端午传统习俗如包粽子等,让学生感受传统,体验民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5.中秋节

仅次于春节的我国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也称之为“团圆节”,以其民族性、群众性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中。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探月”活动,倡导文明向上的道德风尚,普及中秋传统节日知识;开展“咏月”经典文章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开展“感恩、团圆”网上寄语活动,引导学生把團圆、思念的情愫融入团结和谐、振兴中华的民族大义中去。

6.国庆节

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纪念日,是亿万中华儿女表达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坚信“中国梦”的重要节日。国庆节期间可以通过开展去看一次升国旗、看一场爱国电影、我与国旗合一次影等活动,展现当代大学生爱国爱民、勇担历史使命的品质和精神;组织大学生暑假参与红色主题夏令营,设计红色路线,在亲身体验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开展“不忘初心,追梦筑梦”主题宣讲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仪式感和现代感,深入挖掘“四史”内涵,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让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入耳、入脑、入心。

7.重阳节

重阳节是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也是一个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感的节日,体现了尊老敬老、报本思源的中华传统美德。可以通过新媒体宣传普及重阳节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来历及相关文化背景,增强对重阳节的认同感;举办我为老人献爱心、老少同游等志愿活动,引导教育学生学会感恩长辈,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感、提高担当意识;组织学生参与登高、赏菊、放风筝等具有典型重阳节意义的活动,强健体魄、尊重生命的同时,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提高自我的审美情趣。

(三)实践结果

此项目从立足于学生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开展活动,不断创新节庆活动形式和载体,形成了具有层次性的系列活动,适应了大学生审美情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凸显新颖性、文艺性和教育性,增强了“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的吸引力、广泛性和群众性,在移风易俗中体现人文关怀,在欢乐喜庆中倡导文明新风。该项目两年来实施效果显著,形成了特色品牌,并结合另一个品牌项目“SIT红色旅游文化节”,被评为2019年上海市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

三、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德育途径

中国传统节日具有特殊性,体现出特有的德育价值,高校需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价值,以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

(一)深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充实高校德育教育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随着内涵的充分发掘,德育价值也愈发彰显;作为富有优秀伦理道德传统的全民性节日,其在大众生活和现代化进程中将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首先对传统节日中的封建主义色彩部分要持批判态度;其次,必须辩证地看待传统节日文化中糟粕和精华并存的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后,要将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中华民族核心、优秀的东西,通过德育教育传承给高校学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以此来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开展多姿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发挥传统节日文化作用

高校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对节日内涵的挖掘,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活动中,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例如,可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古诗词赏析、红色线路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在重温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也体悟到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三)发挥新媒体作用,打造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网络文化

高校运用新媒体如公众号等,开设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专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网络上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这就要求网络上开展的活动,内容形式要直观生动,能吸引大学生参与,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如国庆节是亿万中华儿女表达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坚信“中国梦”的重要节日。国庆节期间可以通过公众号开展我与国旗合影、组织红色主题夏令营路线设计等活动,使大学生能够被吸引到浓厚的校园网络文化当中,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王文章主编.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现状与对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2]胥青.论高校德育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3]薛海霞.深挖文化内涵 提升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对大学生的德育魅力[J].高校辅导员,2015(8).

[4]李卫东.传统节日文化在高职德育中的实践[J].语文学刊,2016(3).

[5]林慧.文化記忆的追寻与重建——中国传统节日保护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6]黄梅珍,翁小敏.开发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德育功能探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6).

[7]张丽君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才智,2019(8).

[8]Halliday,John. Values and Further Educa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1996(1):66–81.

[9]Ketcham,Ralph L. Moral Philosophy[J].The Journal o f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1 9 5 3(7):3 6 3 - 3 6 9 .

作者简介:程小康(1986-),男,安徽宣城,讲师,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董葵(1979-),男,上海,讲师,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作者:程小康 董葵

传统节日大学生德育论文 篇3:

探讨如何将孝德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摘 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并且学生的家庭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导致大学生的孝德育,也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被忽视,学生无法全面发展。因此,重视现在高校中的德育新概念,寻求适合大学生孝德教育的策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为此,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针对当前德育观念淡化,孝德教育弱化,部分大学生综合素质出现滑坡的现象。笔者对如何将孝德教育更好的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孝德教育 融入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G641

一、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孝德教育缺失的原因:

1.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

西方一些思想并不适合我国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日益明显。西方的价值观念是,追求平等,自由,高消费,在这种思想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过于追求这种自由。然而,在高校费的促使下,当代大学生在经济花钱大手大脚,追求名牌,进口产品,上无法满足自己,仍然需要靠自己的父母。就算这些学生在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仍然继续啃老。我们不是一味的否定西方思想,然而我们的大学生没有学到西方的精华,比如,经济上尽早脱离父母,生活上尽早独立等。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有大多数的学生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很少,但是对一些外来文化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并不是学生的错,主要是现在的生活节奏比较快,中国的传统文化无法适应他们的生活,不去接受外来文化会感觉自己比较落后。所以,我们在接受先进的外来文化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我们传统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建设。

2.大众传媒、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高校学生通过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接受文化已经成为流行,大众传播的媒介化,使学生很少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传统教育方式中,大学生的孝德教育主要是根据父母,老师的言传身教。而现在,他们所接受的都是一些像网吧,酒吧这些腐败文化,大学生整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思想道德建设不利,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学校孝德教育的缺失

虽然大学教育中的思想道德课程里有开设的有关孝德方面的知识,但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用来应付考试,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所谓“孝”的含义。所谓孝,不仅是学习相关知识,实践是最重要的。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比较片面,单向教学,集体受教,注重知识学习,忽视道德修养学习。从而造成了大学生的基本道德修养不足,孝德道德缺失。

4.家庭教育的失衡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家庭教育导致了不健全的思想道德修养。现在大部分的家庭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已经慢慢被忽视。为了给孩子优越的学习条件,很多家长把时间放在事业上,对传统的道德品质已经淡化忽视,极少有时间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这种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导致了现在学生在做人方面有些欠缺。

二、将孝德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

1、营造孝育德育相结合的校园环境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比比皆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大学生,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比如传统的儒家思想,利用校园内各种有利条件对孝德文化进行宣传。 利用校内一些学报,条幅,播音等工具宣传一下孝德文化,孝德教育特色的名言名句,对一些表现先进的个人,集体进行表彰。同时,应避免学生接触校外的不良因素,以免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营造孝德氛围。

2、以点带面,推动孝德教育

(1)孝敬父母,孝最主要的就是针对父母,生养我们的人。高校的孝德教育就需要以孝敬父母为起点,要求学生定期跟父母沟通问候,假期尽量陪在父母身边。不仅是利用传统节日孝敬父母,每一天都要牢记向长辈献孝心。

(2)从向父母尽孝延伸社会孤寡老人尽孝,提升孝德教育深度。孔子曾说过,“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因此,学校既然把孝德当作德育工作的重点,就绝不能把孝德放在孝敬自己的父母,应该向周围的老人献上自己孝心,学会帮助弱者。此外,学校需要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比如养老院的老人们都需要关爱。有组织向老人献孝心。这种道德体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孝德意识。

3、制订合理的激励政策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必须具备合理的激励政策,这样实施起来就会很顺利。因此为了使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效的实施,制订出合理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把学校的孝德教育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孝德以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二是激励个人带动整体积极性。通过“校园十大感动人物”、“孝德之星”等评优活动, 充分发挥典型的重要激励作用,带动全校学生积极争做德智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4、重视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一个学生的基础教育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良好的思想品德都是受父母的影响,家庭环境的熏陶。道德教育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孝德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更应该从小开始培养,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道德习惯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重视的是孩子的成绩,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都是为孩子打点好任何事情。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仍然不懂得体谅,孝敬父母。因此,学校的孝德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另外,为人父母者,自己也要孝敬长辈,营造敬老爱老的家庭氛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结: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孝是入德之门,在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想要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可以全方面发展,就必须重视孝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缺陷。学校,家庭,社会,有效配合,定会教会学生“成人”。

参考文献:

1.韩巍岩,论加强高校的孝德教育(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王洪军,孝道观念与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

3.董红波,以孝心教育为核心,构建高职的德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7(7);

4.袁新秀 严由铭 刘善玖,大学生孝德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5);

作者:马珂欣 杨曼

上一篇:党建上半年总结三篇下一篇:网络英语多媒体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