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全下大学外语教学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多元化背景下,人们在关注如何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对其文化安全意识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现状的解析,提出培养策略,强调文化安全的重要地位。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文化安全下大学外语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化安全下大学外语教学论文 篇1: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安全问题及对策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已成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主要表现为教师缺少辨别中外文化差别的意识、缺失甄别外国文化优劣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讲授外国文化、轻视中国文化、偏爱打包介绍外国文化。相应的对策是:中学英语教师应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主流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修养与培训,在教学中坚持多元文化理念,甄别教材中中外文化差别,课堂教学中兼顾中外文化介绍,转变“僵硬灌输教学方式”为“生动启发教学方式”。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安全 对策

人类已进入全球化时代,各类文化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快速传播。国家间软实力竞争不断加剧,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渗透与反渗透、扩张与反扩张日趋激烈。相应地,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已有许多研究讨论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安全问题[1][2]。中学英语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涉及许多文化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与中学英语教学的主体——中学英语教师有密切关系。但是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讨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安全的内涵

许多人对文化安全下过定义。“文化安全主要指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各个组成部分健康发展,文化主权不受外来因素的威胁,文化自觉不被压抑,文化特性不被其他文化取代或同化,保持自身的独特性、独立性、完整性并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状态。文化安全以文化为主体,以安全为本体,关乎国家的存在性、安好性、稳定性、完整性和发展性。”[3]实际上,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稳定及发展。文化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内容,也是民族团结、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

文化安全与外语教育密不可分。“外语教育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育政策的恰当与否不仅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下一代整体素质的提高。”[4]中学英语教育是国家外语教育的基础,所以,中学英语教育对维护、提高国家文化安全具有奠基作用。

文化安全存在于各种文化现象的激烈碰撞中,并通过各种文化现象表现出来。而中学英语教育能否有助于文化安全,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学英语教学的主体——中学英语教师。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外国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向主流文化靠拢,有意识抵制外国文化对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冲击,对外国文化进行扬弃吸收,促进中学生形成自觉维护民族文化、提升国家利益的价值观。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式尚未定型,不同类别的文化附带的价值观几乎同时对他们产生影响,使他们在建构价值观时产生矛盾、对立与冲突,同时,也自然会对我国政府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弱化影响,甚至产生完全负面的影响。在这个时期,如果不用正确的、主流的价值观去引导他们,错误的、非主流的价值观就会占主导;如果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都不关注文化安全问题,那么可能会使相当多的中学生文化价值观发生错乱或缺失。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安全问题的表现形态

1.教师缺少辨别中外文化差别的意识

中学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备课到讲授,再到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较少有意识主动地去分析和教授中外文化存在的差别。许多教师认为讲授中外文化差异与自己的工作相去太远,他们认为中外文化差异的问题或是研究性的问题,或是比较抽象的问题,或是与英语语言知识点不相关的问题,或是与考试不相关的问题,即使在教学中遇到与中外文化密切相关的语言问题,也只是生硬地告知学生,这是英语固有的习惯表达,不需要理解为什么,只需死记硬背,在考试中原封不动照搬照套就行。这等于是对外来文化不设防,任其进驻中学生大脑,这自然造成中学英语教学可能产生文化安全问题的漏洞。

2.教师缺失甄别外国文化优劣的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以升学为目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很多老师把精力放在给学生教授如何应对考试题,以便在各种考试中取得高分,不太注重科研工作。因此,他们的科研能力不强,甚至缺失,他们不会判别教材和教学中遇到的中外文化的优劣问题,更谈不上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向学生讲授中外文化的优劣,帮助学生提高辨别中外文化优劣的能力。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讲授外国文化,轻视中国文化

目前我国供中学生使用最多的英语教材是由人教社出版、中外学者合作编写的教材。一方面,这些教材展现了地道的英语语言和文化,有助于中国学生学习纯正的英语语言和文化,但是,另一方面,这些教材也带有明显的强化宣传西方文化而淡化中国文化的特征。教材的篇章主要由外方人员负责,他们在选材时难免会偏重选用能突出表现外国文化价值的篇章。而中国人员更多地负责知识点注释及编写练习题,他们对介绍外国文化的专有名词注释详细、清晰,而在介绍中国的专有名词时,则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对这些专有名词已了解,则不注释或注释很简洁。教师在讲授时,也是详细地讲授英语文化,对中国文化轻描淡写,甚至忽略不讲。这导致学生了解、吸纳中西文化的不平衡现象。

思维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强调要用英语思维,摈弃汉语思维。实际上,语言不但具备社会服务功能,而且具备文化建构功能,不同语言通过人的不同思维活动构建不同的文化。一些英语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学生们也就偏重于用英语思维,结果是学生潜意识高度重视英语,认可英语及英语文化,从而轻视汉语语言及汉语文化。更为糟糕的是,整个学生群体的集体意识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会形成盲目的、群体性的崇洋媚外。另外,教师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解、认知英语文化,而对了解、认知汉语文化给予较少时间。

很多中学英语教师都有教学秘籍,可以用独特的方法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但是不注重指导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在口语表达方面,很多学生可以用比较流畅的英语谈及英语文化,甚至对一些英语文化信息讲得口若悬河,如数家珍,但是在说到中国事物时,则不能清晰地介绍,甚至对许多表达中国事物的信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或胡乱解释。同时,在表达中国文化时,学生们也不能用规范的英语句法表达,而是经常生搬硬套汉语句法和词汇,自己“创造”出汉语式的英语表达[2]。在书面表达方面,学生可以写出正确英语单词、英语句型、符合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短文,但是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却错误很多。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影响中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一些中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每况愈下,提笔忘字、错字连篇、句法错误、语篇逻辑混乱、主旨不清、内容空洞等现象屡见不鲜。

4.教师偏爱打包介绍外国文化

一些英语教师在讲授西方文化时,不对其进行客观分析,而是直接将其“打包”强行灌输给学生。具体而言,他们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时,直接把自己从网络上或其他渠道搜集到的所有相关信息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学生,在讲授时,不区分外国文化的良莠,不对外国文化作客观分析和评价。而在这些打包式文化信息中,总会包括有一些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当今主流文化相背离的信息,学生可能会对这些打包式信息全盘接纳,并认为所有信息都是先进的、有用的,这就有可能引起文化安全问题。

三、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

1.提高教师文化安全方面的素养和教学能力

育人者先育己,中学英语老师应该认识到中学外语教学中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并且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自觉地修身立德,通过自修或培训,努力提高与文化安全有关的素养,提高与文化安全有关的教学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树立强化传统文化、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

中学英语教师是外语教育的主体,他们必须提高文化安全方面的教学能力。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学英语教师要担负起重要职责,他们不但需要有丰富的讲授英语语言、文化的能力,也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素养,并有用英语简明清晰讲授中国语言、中国文化的过硬本领。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方法独特地引领学生理解、掌握传统文化、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在外语教育过程中,他们须决定教材中相关文化内容的取舍、讲授的详略程度,研究这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健康成长发挥的作用。

另一方面,提高教师文化安全方面的素养和教学能力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英语教学的目的。中学英语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跨文化教育活动。跨文化教育不仅要让中学生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也要让中学生理解母语文化,并尊重和共享两种文化。在此基础上,中学生们才能辨别外国文化的优点与缺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用英语将本土文化表达出来,积极地向外传播。要实现跨文化教育目标,教师不能只讲授外国文化,而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强化传统文化、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素要和教学能力。

2.用“生动启发教学方式”取代“僵硬灌输教学方式”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维护文化安全本质上是面向中学生从事精神和心灵的工作,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许多老师采用的是僵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各种相关文化信息,并死记硬背,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接受。教师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信息,精选符合当代青少年易于接受的中外文化信息,生动形象、方式多样地启发学生认知、对比学习中外文化。

3.认真研究教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1)教师须认真面对教材中原汁原味的西方文化内容。认真地研究这些内容,对其充分分析,适当取舍,合理归类。同时,教师还要加强中华文化的讲授,在备课时搜索相对应的中国文化内容,用生动浅显的英语将其转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方式向学生讲授中外文化,也要引导学生坚决抵制外国文化的侵蚀。

(2)教师须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生动有趣,主次分明,以便增强学生对主流文化、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归属感,培育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自觉抵制西方文化以各种形式的渗透,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的文化安全。

(3)教师须有效掌控课堂上的中外文化碰撞现象。学生能够接触到许多教材以外的其他众多的辅导材料,这些材料会选用外国报刊上的篇章,他们也会从网络等媒介上接触众多的英语原版电影和英语歌曲等,这些英语篇章、电影、歌曲也会向学生宣传西方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在教学互动环节,一些学生们会炫耀自己对这些外国文化十分了解,并表现出对这些电影和歌曲的狂热,影响其他同学的情绪。这无疑为宣传西方价值观提供了有力的舞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讲解这些英语篇章、电影和歌曲,分析其优点和不妥之处,引导学生对其有正确的了解。

(4)教师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比中外文化。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对比分析中外文化,有助于他们识别中外文化纷繁复杂的现象,有助于他们提高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传播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面对多样的、繁杂的、外来的挑战,提高与多元意识形态长期共存的能力,积极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传播的安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也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具挑战性问题之一。中学英语教师站在文化安全问题的最前沿,责任重大。中学外语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文化安全意识,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创新方面多下功夫,既重视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基本技能,讲解外国文化,还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维护和捍卫我国的文化安全。

参考文献

[4] 王克非.外语教育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J].外语界,2011(1).

[1] 王烈琴.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观及其对国家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J].外语教学,2013(5).

[2] 肖龙福,肖迪,李岚,等.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华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

[3] 张其学.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N].光明日报,2012-04-11.

[作者:成瑛(1985-),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戴玉霞(1970-),女,湖北汉口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王 颖】

作者:成瑛 戴玉霞

文化安全下大学外语教学论文 篇2:

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培养

摘要:多元化背景下,人们在关注如何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对其文化安全意识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现状的解析,提出培养策略,强调文化安全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文化安全 教育 对策

经济全球化,使得社会对于外语交际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广泛和专业化,不断有学者专家就如何培养大学生跨文化学习能力提出自己的见解,其目的就在于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to be belingual,one must be bicultural(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因此基于这方面的讨论如火如荼,文章也层出不穷,高校也在这方面不断地探索实践,收效非常显著。但当我们在对跨文化的学习和运用投更多注目礼时,我们是否会想到另一个问题——文化安全。文化交流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不对等互动和单向度的渗透,这种不平衡的渗透所产生的文化忧患意识不得不让我们忧虑、深思和警醒。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著作《1999:不战而胜》中指出:“在下一个世纪,采取侵略的代价将会更加高昂,而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将成为决定性因素。”,这一语道出了文化的杀伤性。而在全球文化的发展中,某些强势文化大有“同化”和“吞并”弱势文化之势,如何捍卫本国文化,保持其原有最为核心的价值观迫在眉睫。而作为最为重要的国家建设者的接班人,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識的现状及其培养尤为重要。

一、文化安全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文化安全的内涵还未有统一的界定,引用姜秀敏所提出的:所谓的文化安全,即指一个主权国家使本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受干涉,文化精神生活方面不受外来文化的干扰、控制或同化,保持本国人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独立自主性,从而使本国的文化利益不受威胁与侵犯的能力与状态,其核心是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安全。

二、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现状

1.文化安全意识淡漠。这点与人们的思维定势和教育息息相关。人们根深蒂固的思维强化了经济、政治和军事安全的地位,弱化了文化安全的影响,更有人视强调文化安全为保守思想,认为这样不利于文化间的互融,有碍于文化的发展。这点也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行走于校园中的大学生大肆地张扬着国外的文化有何等地令他们陶醉向往,比如传统的节日:七夕、元旦早已被情人节和圣诞节所替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只是:在那遥远的地方。

2.传统价值观遭遇侵袭,诚信缺失导致信任危机。中国传统文化中宣称的“为天地立心,为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民族价值观,随着良莠混杂的西方价值观的纷纷涌入,遭受到极大地冲击,突出的表现为诚信的缺失。如作业拷贝,考试舞弊,“枪手”事件等等舞弊行为累见不鲜,信用卡借贷迟迟不还,这些都使得我们的社会陷入信用危机,影响国家的安全。

3.自我意识膨胀,奉献意识缺乏。“以自我为中心”这点在90后的大学生身上更加明显,世界唯我独尊,随便迟到早退,上课时大声喧哗,随意地吃东西,旁若无人地玩手机。校园里街道上到处是捐赠的箱子,他们却往往充当的是“路人”的角色。

三、提高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对策

1.强化国家的文化安全意识。张宏辉(2007)曾说过:“弱小的犹太民族能历经多年的世界大离散重新聚集到一起,靠的就是不灭的犹太文化。所以,文化决定民族精神,文化乃国本。”,四大文明古国,至今都一一屹立在世界之林,却独独缺少的是巴比伦,为什么?就在于其文化的断裂,可见文化何其重要。它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根基。在对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中,我们必须教育他们认识到: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和自主性的统一;在吸收多元文化的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权力”与经济、军事等“硬权力”的强弱息息相关。所以在吸收别国文化的精粹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弘扬我国的文化,使之走向世界。

2.培养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和批判能力。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来文化侵袭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机会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当代大学生对于文化传统的认同。在文化双向交流中,我们在本着“拿来主义”的同时,也必须“走出去”,王国维曾说过:“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俱开,互相推动”,这就要求我们在“拿来”西方文化时,去粗取精,融合本国文化使之更具有世界性,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员。大学是各种文化交融的场所,它的文化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所呈现的精神氛围,所以社会在构建良好背景的同时,学校的教育也应起到引领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的良莠不齐,文化碰撞融合中所出现的不兼容现象,学会用思辨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所接触的他国文化,创造出一个兼容并蓄,又独立自主的大学文化氛围。

3.保持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发表的《2l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中特别提出高等教育要“帮助大学生在文化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环境中理解、体现、保护、增强、促进和传播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以及国际文化和历史文化”。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既要不失去自我个性,又能不断发展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而今历经五千多年所传承下来的华夏文化面临着带有后殖民主义目的的全球化潮流的冲刷,因此我们更应积极地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把握其内在精神,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四、结语

与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硬权力”相对的“软权力”文化安全,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中所处的位置显而易见。下一代文化传承者、中国建设的希望——当代大学生更应身先士卒,捍卫中国的文化安全。

参考文献:

1.许国彬.大学生跨文化学习能力与文化忧患意识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

2.陈岸涛.当代大学生文化忧患意识的缺失与培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4)

3.蔺玄晋,陶劲松.当代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浅析[J].当代经济,2007(1)

4.张宏辉.论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自觉[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3)

5.李金齐.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文化安全的现状与对策[J].天府新论,2005(1)

6.姜秀敏.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解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7.盛德仁.英语教与学新模式[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邵文婷 滕莉玲

文化安全下大学外语教学论文 篇3:

国家安全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育改革探索

吉林医药学院外语教研部

摘要:本文以国家文化安全理论为指导,探讨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实践在维护和提升国家文化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高校英语教师在传播英国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保护和发扬我国的语言文化,捍卫我国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利益,强化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意识的英语教育改革策略。

关键词:国家安全;高校英语;教育改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 “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抵御国际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紧迫。”这说明国家文化安全已上升至政府议事日程,国家文化安全至关重要。

一、高校英语教育文化安全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实践在维护和提升国家文化安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高校英语教材偏向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文章,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高校教师在讲授课程时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讲授,高校学生吃肯德基,看好莱坞大片,用iphone,听英文歌曲,名族文化认同感较差,缺乏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另外,国家文化安全相关的国家外语教育规划政策较少。

二、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加强文化安全对策

(一)改革高校英语教材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内容选材遵循题材的广泛性、体裁的多样性和语言的规范性,同时注重选文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大多文章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缺乏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英文文章和教学内容,教材编撰应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加大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的内容,一方面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得以提高,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

(二)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高校英语教师在讲授英语课程时如遇到弘扬欧美文化的教学内容,应告诉学生理性客观看待欧美文化,遇到中国传统文化应扩展教学内容,注重中国传统文化表达的同时,也应利用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另外,可开设以比较中国各民族文化与欧美文化为主题,或者英文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讲座,辩论赛等。

(三)遵循“尊重民族文化”教学原则

民族文化淡化或消失,必将带来民族生存,国家安全方面的危机。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洪堡特曾提到:“每一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虽然其自在形态没有阶级性,但其内容却与意识形态息息相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高校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目标,自觉克服文化虚无主义倾向,加强民族精神的建构。

(四)优化外语教育政策

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民族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意义,如教育部出台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就已提出把“跨文化知识传授”及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一项重要的任务,但相关制度还有待于完善。此外,管理部门应积极制造各方面的条件保障民族文化内容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地位。高校英语教育政策制定者应该懂得语言学,应该了解不同的语言学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对外语教育的意义、内容、过程和结果的启示。

“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是涉及到一个国家、民族的中心价值体系进而涉及到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本问题。”高校英语教育处于保护国家文化的战场,高校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和吸收欧美文化中积极的因素,摒弃欧美文化中不利或消极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做到“洋为中用”,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渗透国家文化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

[2]《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

[3]程晓堂.语言学理论对制定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

[4]唐兴萍.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的SWOT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5(5).

[5]石中英.论国家文化安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3).

[6]佟晓梅.全球化下的外语教育政策[N].光明日报,2010.

[7]张岱年.文化创新与文化继承[J].中国文化研究,2000(4).

[8]陳小红.大学外语教学应重视文化安全教育[J].职业时空,2008(3).

作者:宁爽

上一篇:个人的技术工作总结下一篇:军人年度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