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全文化引领矿区和谐发展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安全文化引领矿区和谐发展(精选10篇)

以安全文化引领矿区和谐发展 篇1

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矿区,是广大干部职工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只有各个企业、各个地方的和谐发展,才能保证和实现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

安全生产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国有煤矿,因其生产内容和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管理方式的不同,在长期的生产建设中,形成了以安全、质量、成本为核心理念的文化模式,最突出的当数安全文化。比如“安全 盘江集团火铺煤矿在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尤其是2009年初以矿发文件下发实行的《火铺矿安全质量管理办法》,将安全质量的监督检查、现场验收,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责任追究,安全应急预案的处理,“三违”人员教育培训、处罚和罚款返还及工伤管理等制度汇聚一体,共50多项,800多条。紧紧围绕矿井的作业标准,将采掘开机运通的生产工艺、工序中的不可为和应该采取的措施,对“三违”人员的帮助教育和工伤职工利益的维护,都作了详尽的规定,进一步形成了火铺矿的安全工作管理体系,把安全管理理念的培育、安全行为的养成、安全形象的识别等安全文化实践活动与安全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到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提高了安全工作的执行力。当年一季度就成为多年来完成任务最好的一次,不仅实现了首季开门红,杜绝了重伤以上事故,轻伤同比下降50%,到年底一直保持50%优势。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其次是要以人为本,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干部职工抗御安全风险的能力为己任,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矿区的目的。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安全生产环境需要由全体干部职工来共同构建,安全文化建设的程度,与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构建和谐平安矿区的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作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2009年以来,火铺矿把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当作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矿井生产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保证,多措并举全面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该矿针对占职工总数2/3生产单位从业人员大都是是农民轮换工,或从农民轮换工转为合同制的工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采掘机械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安全

和瓦斯的检测监控以及抽排放工作,加大了治水、顶板管理和机电运输管理工作,实行一区一面,提高机械化采掘水平,减少用工,提高效率。在一二水平架设了四条架近4000米空人车,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区队班认真执行“手指口述”安全管理法,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认知度及执行力。在采掘班队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全年2000余名一线职工,除部分工伤和“三违”职工外,95%的每月都获得了2~2.5倍的安全奖,成为安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中整体效应得到发挥,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矿区提供坚强的安全文化保证。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中,有形的安全文化载体也重要,火铺矿自编20万字的《火铺矿安全文化手册》是火铺矿干部职工学习安全知识,规范行为的工具书,尤其书中由职工自己提出的安全警句,潜移墨化地影响着职工的行为。“安全连着你我他,安全幸福千万家;违章作业就是自杀,违章指挥就是杀人;不顾安全只图快,人身设备遭危害”等几百条安全理念、警句格言和亲情寄语从地面延伸到井下。每月的安全通报、安全宣讲、安全宣传专栏等安全文化载体,时时影响和提醒职工安全,成为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安全文化氛围的目的在于调动每一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处处洋溢着的浓厚安全质量文化氛围,将企业的安全理念和管理内容溶入到职工的潜意识里,将被动的安全工作转化为主动的安全作为。该矿还利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三违”人员现身说法、事故案例宣讲、安全文艺演出等活动,大张旗鼓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法规,使干部职工树立起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思想认识,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不断进步,从而进一步发挥起安全文

化在安全生产和构建和谐矿区中的重要作用,全年“三违”人员同比下降50%多。

以安全文化引领矿区和谐发展 篇2

当校长13年来, 她始终秉承着学校发展与全球教改趋势相吻合, 与国家主流价值观相契合, 与历经岁月砥砺的和平一文化相融合——

用文化奠基。她常说:名校的根本在于名校的精神、名校的文化。她以“和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培养和雅少年, 开发和慧课堂, 做强和美艺术, 开展和谐体育。创设师生和谐、教学和谐、身心和谐、智趣和谐, 彰显学生个性的绿色学校生态。

用管理助力。她轻管重理, 把管做到理, 强化非权力领导力。实施“科学”管理:让管理高效化;“融合”管理:让管理亲和化;“关怀”管理:让管理人文化;“容人”管理:让管理真诚化;“开发”管理:让管理自主化;“制度”管理:让管理宽容化。她的管理让每一位教师都把和平一校当作精神皈依的家园。

用创新领跑。探索出自培自育的德育模式, “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全视角”课程整合模式。在全市首创“名师工作室”, 首设“校长小助理”, 首立“草根课题组”……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 她让学生站在了学校中央。

她曾荣获全国百名小学优秀校长、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华育十佳校长、辽宁省基础教育五十名专家型校长、沈阳市教育专家、沈阳市第五届和第六届优秀专家、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几十项荣誉。作为辽宁省专家型校长、沈阳市教育专家、沈阳市后备教育专家代培导师、辽宁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县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沈阳市教育学会理事、沈阳市专家协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代培省内外校长百余人, 两次代表沈阳市送培进疆。

以安全文化引领矿区和谐发展 篇3

关键词:安全文化;综合产业;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3—0070—02

综合产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员工与电力安全和谐,建设和谐电力的一项重点工作。在管理制度中融进企业文化,将员工的需求、企业的利益两者追求的目标恰当地融合在一起,充分显示出了电力安全文化建设对和谐企业建设的重要性。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要害和关键,也是综合产业历年领导长期以来重视和关注的焦点。安全生产来自哪里?来自设备的更新和完善,来自技术的精良和可靠,但更重要的,是靠企业规范的制度和员工自觉的行为。目前综合产业管委会领导班子已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发展、职工的饭碗都与安全一脉相连,因此确立了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安全文化建设为基础,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发挥员工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从而取得了显著成效。

1 企业安全文化发展如何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指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实现企业和人的共同发展。这里的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把人看作是机器、工具等物品,而是把人作为企业的一部分,注重对人的解放和开发,为每个人潜能和能力的发挥提供相对平等的机会与平台,使人各尽其能,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而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首先明确的是,这里的“人”既然是个群体,那么他们的文化素质就会有差别,因此就必须坚持通俗、易懂的原则,在安全文化的创建过程中,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对员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通过抓系统规划、理念渗透、体系构建、行为养成四个环节,创造安全生产良好氛围。其次,综合产业安全文化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安全文化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职工的安全价值观,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达到积累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为企业实现长治久安、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最大限度满足人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需要,这是企业安全发展建设的根本目的。其三,综合产业安全文化发展的关键是与企业各项业务工作的融合。要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只要我们从人的需求出发,把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尊重人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运用各种方式教育、启发、引导、提高、约束和激励,就一定能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使广大职工自觉享受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保障,保证完成安全生产的每一项任务,努力追求卓越的安全生产成果,通过全体职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塑造、演化、融合与优化,从而形成先进的、实用的综合产业安全文化。

2 做好安全文化功能的诠释工作

安全文化具有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协调功能、积累功能。综合产业的安全文化,根据这六种功能分别进行设计,根据安全工作的客观实际,设计出符合企业的思想、文化、经济等基础条件,它传递着企业关于安全的目标、方针以及实施计划等信息,宣传了安全管理的成效,把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结合,使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转化为另一种表达形式,使之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贴近现实生活与工作,以其内容的针对性、表达方式的渗透性、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和作用效果的持久性形成企业的安全文化环境与氛围,使全体成员能耳濡目染,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通过规范,能使他们克服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搞好协调关系。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安全文化准则、精神、价值来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类矛盾,使安全管理系统的各方面都能处于有序运行、和谐配合、协调发展的状态,产生整体效应,以实现安全目标。另外、要注重积累的功能。积累是指事物的逐渐聚集,从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来看,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积累功能,不仅是对前人已创造的文化成果的继承,更要注重发展创新。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不同,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不可能满足今人实践活动的需求,不断地创造新的文化,才能保持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作为电力职工,有义务学习和借鉴前人创造的安全文化成果,更有责任创造出新的安全文化成果。

3 “我安全我幸福”,让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彰显人

文关怀

安全文化既是建设和谐企业的本质需求,也是安全生产的客观需求,更是职工情感的内在需求。创造—个和谐的安全环境,不仅使职工有归属感,更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首先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把抽象的安全文化理念具体化,把深刻的理论事件化,通过做一项工作、开展一项活动等,向职工灌输安全文化理念。时刻以“成在安全、败在事故”为警钟,以“人性化”管理为手段,树立“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才能幸福”的安全观,使职工明白只有安全不出问题,企业才有效益,职工收入才有保障。工作马虎失职,出了事故自己懊恼,企业效益受损,通过安全文化的诠释,在职工心里扎下根。前几年综合产业结合社会主义“八荣八耻”教育,通过安全民主生活会,能发现在制度、管理等各方面的漏洞,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抓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表达职工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关注,也蕴含对企业的深厚情感,安全文化发展在职工中产生了良好地回应。

4 “有情的领导,无情的管理”,构建和谐企业从关

爱职工做起

在安全管理上,坚持“有情的领导和无情的管理”两手抓。一方面注重用文化的力量引导职工的安全行为,不断增强职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观念;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结构模块化管理,通过“五个突出”凸显企业安全工作的扎实深入。

其一,突出安全管理的规范到位。始终坚持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其二,突出安全意识的全员深入。把安全文化理念溶入各种活动中,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人人重安全,人人保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其三,突出安全制度的实效和长效机制,逐步杜绝制度建设中的“盲点”的“漏区”。其四,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对安全生产的政治保障作用。各部门的负责人要坚持贴近一线做工作,同奖同罚,为强化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石。其五,坚持突出安全性评价工作。通过对安全管理、生产设备、作业环境等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改善,针对查出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把人性化管理融入到安全文化建设之中,使安全文化有了情感的色彩,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5 加强综合产业安全文化管理,正确处理好“两个

关系”

其一,“硬管理”和“软管理”的关系。通过健全与完善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实施细则》、《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厂用电中断事故处置方案.》、《防止人身伤亡事故措施》等,从制度上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生产制度化与规范化。但是,管理制度再严密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制度管理的强制性往往使得员工在形式上服从,而不能赢得员工的心,因此,促使员工认同企业精神、价值观,从而理解和执行管理者的指令,自觉地按企业制度要求来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目的。

其二,“情本管理”与“能本管理”的关系。诚然,在信息社会,再先进的“遥控”式管理,也无法代替人们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以情为本”并非“以情代管”,而是“以情促管”,克服制度管人的手脚却管不了“人心”的缺陷。“情本管理”固然重要,但“能本管理”才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做到凭实力说话,强调 “人岗匹配”,克服制度管人的手脚却管不了“人心”的缺陷,因此,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单靠制度管理是难以使管理效率发挥得最佳的,需要采用文化管理手段,将受压抑的人性解放出来,使制度不再窒息活力。

6 开展“无违章企业”活动是安全文化建设追求的

目标

在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创建“无违章企业”、“无违章班组”的目标,开展了“查找身边的隐患”、“我为安全献一计”等活动,丰富安全管理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努力创建安全文化的新思路,鼓励职工提出技术性和管理性的改造措施,为充实企业安全文化谏言献策。同时他们利用同业对标这一科学管理手段,认真分析设备存在的问题,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反事故斗争中进一步完善各项创建活动的内容、标准和机制,使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施工和现场作业的程序化、标准化进一步规范,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健全。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如果把企业的发展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安全就是大树扎向深深土地的根,而安全文化则是为这深深的根输送的营养。综合产业系统所做的就是让安全文化从诞生、培育到形成,都能使职工融入其中,使员工参与其中,在认知、感受安全文化并在思想上自觉接受,在行为上自觉落实,为建设和谐电力发挥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德蜀,邱成.企业安全文化简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5.

[2] 史有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读本[M].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9.

[3] 田雨平,周凤鸣.电力企业安全文化问答[M].北京:中国

文化引领吉林油田和谐发展 篇4

吉林油田经过50年的建设发展,勘探开发生产区域已遍布吉林省20多个市、县(区)。“十一五”以来吉林油田先后经历吉林油田公司和吉林石油集团两个公司合并、前郭石化整体划归两次重大重组整合后,按照“重组先组队伍、整合先合文化”的思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大力推进《文化引领战略》,构筑“316”文化建设模式,(3即思想、行为、形象 “三个引领”,1即推进人本管理,6即建设富有特色的创新、执行、安全、节约、廉洁、和谐 “六个文化”,)采取七大措施彰显文化活力,有效地推进了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企业利税始终位于吉林省各大企业前列,成为领跑吉林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中国石油东部硬稳定的重要力量。公司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

教育宣贯,统一思想认识。坚持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人,用发展的目标鼓舞人,用先进的事迹教育人,用细致深入的工作感召人。按照以宣讲促宣贯、以媒体促宣贯、以活动促宣贯的思路,以“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万人重温创业路”、企业精神教育基地为载体,持续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全员爱国爱企教育。

加大投入,改善企业形象。持续实施安居工程、健康工程,建成了一批居住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宜居小区和示范小区。“十一五”期间,实施了近年来最大的民生工程——滨江嘉园职工住宅回迁工程,新建住宅189万平,边远矿区万户员工家庭喜迁新居,人均居住面积由17平增加到27平。

部门联动,培育特色文化。按照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统筹全局,各专业部门分工负责的总体思路,吉林油田公司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持续建设“六个文化”。重点抓好造氛围打牢基础、强意识培育理念、建机制规范行为、创载体拓展途径,注活力提升品位五个环节,按照业务处室主导,重点单位参与的原则,使“六个文化”的培育塑造落到了实处

载体推动,调动全员参与。在推进落实文化引领战略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下发了《“知岗、爱岗、讲岗”活动方案》(简称三岗活动)、《企业文化示范区建设方案》、《基层文化“六建”方案》,按照“文化建设重实效,局部微调不变调”的思路多年来一以贯之,调动全员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收到明显成效。

典型培育,树立标杆样板。坚持开展“劳动模范”、“十杰青年”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劳模精神。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努力探索建立评先树优的长效机制和先进模范的“保鲜”机制,培养了新时期知识型技术型员工、全国劳动模范杜海峰,时传祥式好员工、中国石油特等劳动模范王景奎,以及中国石油“百面红旗”新立采油厂采油五队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

规范制度建设,推进人本化管理。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协调有力的领导机制和全体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制度建设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六建”活动,全面激发人的潜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紧密结合,推进管理的人本化。

以安全文化引领矿区和谐发展 篇5

一、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辩证关系

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是现代税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矛盾的统一体,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性质,共存于税务行政行为之中。它们的辩证关系体现在:税收征管是基础,它决定着纳税服务的发展方向,而纳税服务反作用于税收征管,对税收征管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税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组织财政收入,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就是要加强税收征管,没有税收征管就没有纳税服务;二是税务部门通过优化纳税服务,纳税人的税收权益得到了维护、纳税意识得到了加强,就会促进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和征收成本的降低。

二、促进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和谐统一的必要性

(一)两者的和谐统一是税务系统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化征管改革的必然要求

严格规范的税收执法,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创造公平、公正的税收法治环境,其本身就是高层次的服务。优质的税收服务,也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改善税收法治环境,提高税收执法质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优化服务的关系,实现执法与服务的有机融合。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地税部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纳税人主体地位,保障纳税人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大限度地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强化纳税服务是依法治税、创新税收征管的必由之路

2001年4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案)》,标志着我国的税收立法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税收征管法》在重视税务机关权力保障和执法措施、保证税务机关有效执法的同时,强化了对税务机关规范执法的监督和对纳税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同时随着法制社会的建立和税务部门税法宣传的不断深入、税收管理的逐步规范,纳税人的税收法制意识进一步加强,税务部门的主要工作进入了“加强征管与纳税服务”并重的阶段。

三、正确处理加强税收征管与优化纳税服务的关系

处理好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之间的关系,是关系到税收机制建设和税收科学发展的大问题,既不能把它们对立地看,也不能把它们孤立地看,而是要辩证地看,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

(一)必须坚持税收征管和税收服务的辩证观

一方面,税收作为国家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和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必须始终坚持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积极主动地为国家的政权稳定和国家经济体发展发挥作用.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全社会的纳税意识还不高,加上税收法制体系和征收管理体系还不完善,避税与反避税的斗争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因此,完善税制、加强征管还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应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地为纳税人服务,变传统的“监管型”税收为现代的“服务型”税收,从而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二)必须坚持税收征管和税纳服务的发展观

强化税务机关为国聚财和为宏观经济服务的重要性,并没有削弱提高税收服务的紧迫感。近几年来,地税部门在优化纳税服务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服务观念到服务制度,从服务内容到服务形式都有了很大提高。初期的纳税服务仅仅停留在纳税人咨询时为纳税人热情、详尽的政策解释;建一个豪华的纳税大厅,为纳税人提供茶水、纸笔和休息的地方。在服务态度上热情周到,使用文明用语等共性化服务上,但与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要求下的新型纳税服务相比,在树立先进的纳税服务观念,提供高效、多元化的服务方式,构建平等的税收征纳关系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差距。从理论上说,服务型税收是一个包括纳税服务、执法服务、管理服务、咨询服务、维权服务等多维体系,服务型税收应坚持公平、效率、法制和以人为本等原则。因此,我们应结合我国国情,不断修正和调整纳税服务的发展目标,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规范征纳服务体系。同时也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税收征管工作本身发生变革,达到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和谐统一。

四、努力实现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和谐统一

1、健全税收法制。一是建立税收基本法。对税收征管的基本原则、税收执法与司法程序等根本性问题,以及征纳双方的关系规范、税务行政机关的设置及其职责、纳税人的具体权利与义务、税务行政机关与其他部门或组织的关系等共性问题做出规定,以便为税收管理提供明确而严格的法律依据。二是健全税收实体法及税收程序法。税收实体法主要是对各个税种法律的完善。税收程序法主要是指将整个税收征纳关系中的程序纳入法的范畴进行规范,从税务登记、票证管理到纳税申报、缴纳税款,从纳税检查、税务行政处罚到税收保全、税收强制、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等,都要做出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并保持与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以及刑法等相关法律的有机衔接。三是提升现有税收制度的法律级次。应尽快提高目前多数税种适用的暂行条例、补充规定的法律级次,对现行税种该调整的调整、该合并的合并、该取消的取消。

2、严格依法治税。一是严格税收执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认真落实好税收执法责任制。以明确岗责体系为前提,科学设置执法岗位,遵循依法治税、因事设岗、兼顾制约与效率、优化服务和遵从实际等原则,使各岗位之间职责界定清晰,切实分解税收执法权力。三是严厉查处逃避纳税行为。要利用各种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犯罪活动,营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维护社会正义。

3、提高服务效能。一是全面提升服务理念。努力做到纳税服务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职业道德要求向具体行政行为转变,由“一张笑脸、一杯热茶”的浅层次服务理念,转换为在纳税服务质量和效率等深层次服务的转变。二是完善税收服务体系,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能力。要将纳税服务落到实处,必须健全、完善纳税服务机制,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科学的服务工作机制,推动纳税服务工作持续、深入的开展。首先要健全纳税服务机构,建立纳税服务岗责体系和纳税服务管理制度。各级税务机关要逐步建立健全纳税服务机构。通过规范征管程序、完善征管体系、优化征管流程,来明确征收、管理、服务等工作岗位职责。建立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的部门责任、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责任追究、考核监督等内容,把各项服务项目分解开来,制定出量化的标准,严格对纳税服务绩效的考评。其次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着力培育纳税服务的社会化市场,使税务机构的纳税服务与中介组织的社会服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优化纳税服务工作的全面发展。税务机关要将税收工作的流程、制度、要求、时限等和纳税人密切相关的事项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开,解决纳税人办什么、在哪里办的问题,杜绝暗箱操作。对税收管理程序要有一个科学的设计,既能降低税务机关内部征税成本,又能降低社会纳税成本。再次是要提高服务质量。税务部门要从整个税收征纳过程着手,注重细节,超前考虑,站在纳税人角度,真正为纳税人着想,提高办税效率,降低纳税人负担。构建以职能性服务为根本、权益性服务为重点、程序性服务为基础的税收服务体系,不断扩宽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加强企业文化 构筑和谐矿区 篇6

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建设,加快廉政三进步伐(进企业、进矿区、进家庭),营造大众化的采一廉政文化体系,全面探索廉政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为此该处制定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我们通过举办书画展、知识竞赛、廉政征文等形式,开展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连日来,该处廉政文化系列活动在全处范围内全面展开,在矿区制作和悬挂警示条幅、宣传条幅42条。同时,该处纪委以河庄坪矿区中心花园宣传栏为阵地,以宣传漫画、从政警言、党纪条规为主要内容,制作2-3期廉政宣传栏。开展“廉政你我他”征文,以讴歌清风正气,展示勤廉风尚。开展廉政书画展览,以书写廉政警言、警句和两个《条例》为主要内容,深化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为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该处还以高效、迅捷的现代通讯手段,利用短信平台,向全处 70 余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发送的廉政短信。廉政短信涉及党风党纪法规、廉政规定、历史名言、警句等各方面内容,增加了党风廉政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渗透力,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我们元旦、春节期间将对副科以上干部赠送廉政贺卡,及时提醒其过好廉政节、廉政年。为了配合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该处今年将为基层党政“一把手”和关键特殊岗位工作人员赠送廉政台历,进行时常提醒。同时,我们以自办有线电视台为依托,以两级中心组学习为载体,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在电视上播放反腐倡廉电教片,以警示教育。二是开展廉政文化进矿区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矿区设施资源,进一步拓展其教育内涵。该处还以营造幸福婚姻,构筑家庭防线为主题,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把家庭助廉活动作为“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强化小区xxxxxxxxx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安全工作放在一个重要位置,认真抓实抓好。我们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础年”和“安全生产月”活动。以“强三基,反违章、除隐患”为主要内容,在各矿区、基地、生产区悬挂了100多条安全标语、横幅,办了20多块宣传栏。为了深化和丰富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内容,6月2日,这个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基层单位领导及安全总监、安全员等82人参加了在王1-33井施工现场举行的“强三基、反三违、除隐患”现场观摩会和研讨交流会,拉开了该处安全生产月活动帷幕。6月8日,处领导班子成员、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关键岗位三个层面的人员参加了领导干部安全教育培训班。为了保证在岗员工不漏一人、人人参与答卷、人人受到教育,xxxxxxxxx组织近2000名员工参加了安全生产知识竞赛。6月17日,我们还将举办由基层单位安全总监、安全员、普通员工三个层面参与的安全生产电视知识竞赛。同时,我们在处网页开辟“安全生产大讨论”和“亲身经历谈安全”两个专栏,刊登体会文章100余篇,《采一新闻》也同步开设安全生产月电视专栏,集中报道和反映各单位安全生产月活动动态。同时在矿区文化广场上设立了医疗知识、消防安全、日常生活安全三个咨询台,20余块反映安全生产相关案例的大型展板和预防职业病等宣传画,开设了医疗知识咨询台、消防安全咨询台、日常生活安全咨询台等。职工医院咨询台还免费为矿区居民提供量血压、称体重、量身高等服务。专家认为,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品牌延伸、精神升华、形象提升、效率提高、效益增长的保障。从这一点出发,xxxxxxxxx通过打造文化优势,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诚信度,同时也使职工思想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向人企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大地迈出一步。

以安全文化引领矿区和谐发展 篇7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点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具有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的功能, 是由其自身特点和优势决定的。

1. 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是由其体系、内容以及功能的科学性决定的。 (2) 从体系上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把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同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观的基本要求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规范有机结合起来, 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从内容上看,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严密而完整的思想体系, 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蕴涵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价值理念, 能够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从功能上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又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指明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强大的整合力,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

2. 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中心, 提出了现实的奋斗目标和精神动力, 引领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 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具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具有创新性特质。江泽民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创新精神作为发展动力, 并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在各种社会思潮面前, 能够充分反映时代发展趋势, 始终具有正确引领历史发展的主动性, 是人民面向未来不断开拓进取的主心骨。

3. 具有主导性和包容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导性和包容性的有机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性不是要否定社会思潮的多样性, 而是要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在所难免。意识形态越复杂, 越需要核心价值来进行主导;社会思潮越多样化, 就越需要核心价值来引导和统领。因此, 必须正确处理意识形态领域“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关系, 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元主导地位, 又要积极面对社会价值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这样才能建构一个全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

同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除了具有自身的先进特质外, 还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基础做后盾。“一定的文化 (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 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4) 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是维护政治经济制度合法性的思想基础, 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然得到雄厚物质基础的有力支撑和政治法律制度的积极维护。有了强大的政治经济基础做后盾,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现实必要性

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社会思潮是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

实践表明, 一个民族、国家, 只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 必然伴之以一种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认同力量, 这就是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党、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共同的思想基础, 能够使人们在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目标基础上团结起来。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 要团结起来, 组织起来, 一要靠理想, 二要靠纪律, 否则建设就不能成功 (5) , 强调的就是要加强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当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思潮呈现多样化是无法避免的, 必须要对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积极引导。

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整合社会各层面思想意识的需要。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促使我国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阶层。这些新的阶层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位置, 阶层的分化随之打破了传统的利益格局, 而新的利益格局还处在初步形成的过程中。同时, 社会各阶层的心理都处在动态发展中, 对未来既充满了担忧又充满了期待, 期待社会变革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6) 出现这种情况, 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但需要对不同层面的思想意识加以整合和引领, 形成既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又体现不同社会阶层利益的统一思想意识与行为, 这样才能形成社会发展所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整合社会各阶层的思想意识, 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 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成员对改革开放的价值认同, 使社会各个阶层在意识形态中都能得到归属感, 从而不断扩大社会的思想共识, 凝聚建设力量, 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社会思潮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和谐文化, 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和谐文化建设中, 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和谐文化建设, 只有这样, 才能始终保持和谐文化的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吸收传统文化精华, 不断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 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建设和谐文化的主要对策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建设和谐文化, 需要从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心理等方面提供保障, 以使得社会思潮的引领取得良好效果。

1. 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和感染力。

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 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增强干部群众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坚定性, 增强党的思想工作的创造力和感染力。要强化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指导和政策咨询的作用, 使其发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的作用。二是推动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对群众思想中存在的疑惑作出解答。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方法, 使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还应采用深入实际调查、召开座谈会、组织开展宣讲等形式, 更多地与群众实行面对面, 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解答, 推动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 强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为引领工作提供政治保障。

加强党的领导, 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保障。要把党员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及创先争优活动经常化, 使共产党员在工作中不断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并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起到全社会的表率作用;要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 不断提升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和地位, 使人民群众真正认可共产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模范作用, 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更好效果;还要在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中,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这样才能把党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领导工作落到实处。

3.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为引领工作提供有力的经济基础。

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能体现政治领导的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下, 在意识形态中的反映。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更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所以不能动摇其主体地位。不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成为无本之木。要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就要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统一起来。只有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 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真正优越性。要加强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不断增强其引领社会思潮的物质基础, 从而有效遏制并消除各种错误思潮。

4. 把引领社会思潮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相结合, 增强其引领的亲和力。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是要解决与社会思潮相关的利益问题。所以, 要从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和群众利益问题入手, 注重人文关怀, 把教育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结合在一起, 把人文关怀, 辐射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 关心群众利益, 重视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治安、食品医药安全、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工作, 使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幸福和温暖, 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通过不断解决民生问题, 使人们从思想上认同党的领导, 主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正确方向。

5.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教育过程中。

一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内容。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不懈地开展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社会教育活动, 向人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通过及时总结先进典型等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二是在国民教育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中。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层次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认识,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三是用高水平的文艺精品向人们展示什么是假恶丑, 什么是真善美, 运用各类文艺作品生动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经过潜移默化, 渗透到人们深层的心理结构之中, 逐步成为习惯和传统。

注释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 22页

2 李红军, 崔志胜.四个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点再探.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27卷, 第1期, 41页

3 江泽民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 537页

4 毛泽东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 663页

5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年, 190页

提升企业文化力引领企业和谐发展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和谐;影响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支柱,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这种价值观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成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企业文化力的内涵

企业文化力的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应该如何理解企业的文化力呢 ?简易的理解就是把企业的文化建设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领导文化是企业文化力的基础。美籍华人博士忻榕指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企业文化取决于老板的文化素养。在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力就是企业老板个人能力的文化反映,这个时期企业老板在企业的决策中起到了舵手作用。老板的能力强,大家就在他的影响下,向他学习或文化力决定竞争力,也正是这种老板文化奠定了企业文化力的基础。模仿,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文化决定思路,思想决定未来,

(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力的初步发展。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它表达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企业风气,是企业文化的内层含义。相信老一辈企业职工不会忘记铁人王进喜精神,那种战天地,斗风雪,那种“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精神,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鼓舞各行各业勇挑重担,勇攀高峰,创造了新中国工业企业的许多奇迹。新时期著名的三九药业集团,把 “艰苦创业,实业报国”确立为三九精神的核心内容,同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从而使企业成为国内医药行业的标榜企业。就我们二十一冶建设有限公司而言,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以“?艰苦奋斗 、诚信为本、质量兴企、,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鼓舞、激励着企业每个员工做好每一项工作,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是企业走上快速高效发展步伐的关键。企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上。

(三)人本管理是企业文化力的核心。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人本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已越来越成为每个成功企业研究重要课题。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与时俱进,富于人本管理新的内涵。在探讨人本管理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素:第一是注重人才开发,这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市场机制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企业生存发展就需要有一支拥有创新能力,拥有丰富想象力、观察力的技术研发队伍。第二是从提高员工的自信心开始,这是时代赋予人本管理的新内容。对企业来说:最具活力的是人的因素,是职工饱满的热情、高效工作,积极创新的意识,令人振奋的工作效率。这些不仅是组织得以维持发展的基础,更是任何蓬勃向上的企业所迫切需要的内在机制。第三是运用现代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教育体系,这是人本管理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职工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激励教育的组织保证,这是人本管理中我们值得注意的一个新课题。不论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还是中层干部,甚至普通职工都迫切希望自己创造的成果,能被组织或社会认同,成为有价值的东西,只有这样,企业职工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发展,工作热情才会保持下去。

二、用企业文化力引领企业的发展

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科学管理能力、诚信管理能力。但这三种能力最终要靠企业文化力的支持。

(一)战略管理能力是企业文化力的集中体现。企业对于目标的实现和职工的认同意味着对企业文化价值的认同。不管企业的战略目标多大,多长远,品牌的知名度多高,要在社會认同的广度和浓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企业制定中长期或短期发展规划或计划,通过阶段的努力,把企业建设成什么样的企业。归根结底要建设成对人才有很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先进健康的企业文化,有较高品格和享有盛誉的一流企业。

(二)科学管理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企业的科学水平,它不仅涉及到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制度建设。同时也包括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应用。一个没有文化力的企业是很难建设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的。只有企业领导的重视形成制度,要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将组织架构按照科学管理的要求,按照大企业规模和小企业速度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对市场变化迅速反应的能力。

(三)诚信管理能力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企业要发

展,要进步,就得把诚信作为企业的生命,在细微处不断强化,使之成为企业员工自觉遵守的基本准则。要善待每一位员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各分公司中层执行者都处于市场经济的最前沿,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因此要不断重视他们的诚信教育,唯有这样,企业的员工走到哪里,就把讲诚信、重质量、抓安全的良好作风带到哪里,赢得客户的广泛信赖。

三、发挥企业文化力核心竞争作用的途径

企业文化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怎样才能使企业文化力真正发挥作用,引导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企业要靠战略创新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竞争力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创新,而创新的根本,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要求我们善于解决企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大胆研究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对证业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要善于捕捉,大胆研究,总结提炼符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为我所用。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立足现状,不能好高骛远。谁能在战略规划、设计和执行上胜人一筹,谁就能取得成功。只有制订和实施有自己独特优势的发展战略,才能以近期的资产运营和市场开发,赢得远期收益和未来的市场竞争。

(二)企业要有自己的文化品牌。诚实和信任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本和财富。基于诚信和责任,企业要提出“立信于心,尽责至善”的文化品牌理念,坚持诚信经营,致力于以诚信打造优势品牌。深化信用体系建设。企业只有最大限度地诚实守信,将“诚信”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融入到每位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中,才能把企业建设成人人信懒的经久不衰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同时要以客户为导向,大力提升文化服务质量。

(三)企业要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要始终把高素质的员工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把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销售队伍放在重要位置,把全体员工视为企业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员工智慧与个性的充分发挥提供广阔的舞台,这是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要塑造具有较强领导能力的领军人物,发掘和培养一批优秀的基层领军人物。同时要打造具有较强执行能力的员工队伍。

参考文献:

[1] 提升企业文化力 引领企业和谐发展.张亚非.中国机电工业 2009/2.

以安全文化引领矿区和谐发展 篇9

总经理王永前

安全生产事关广大职工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事关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企业第一位的职责和政治任务。近几年来,金川集团大力实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事故总量大幅度减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公司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去年,金川集团喜获“中国工业大奖”,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迈上了历史性的新台阶。新的形势下,公司将按照“资源与资本同抓、传统与新兴并举、科技与项目带动、党建与机制创新、民生与社区和谐”的总体思路,按照“基业长青、他业繁茂”的要求,扎根金川,展翅高飞,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经营集团。当我们满怀信心,着力建设幸福美好新金川的时候,时刻把安全工作作为公司天字号大事,摆在第一位来抓。在成功构建金川“五阶段”安全文化管控集成模式的基础上,扎实、深入地抓好金川“五阶段”的深度推进工作,真正实现文化引领,着力打造平安金川。与此同时,我们要不断创新、丰富、完善金川安全文化管控模式,使金川模式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安全文化管控模式,为我公司基业长青提供强有力的安全文化支撑。

构建金川模式

引领安全发展

金川集团是一个采、选、冶、化、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并存的大企业集团,我们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公司安全生产的风险是很高的。作为对员工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对企业健康发展高度负责任的企业领导者,必须切实找到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全球相关安全生产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标杆企业的深入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必须构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管控模式,依靠安全文化的引领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构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管控模式,既要充分学习、借鉴、吸收安全业绩卓越的全球知名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还必须结合公司实际,深入研究挖掘多年来公司所积淀的安全文化底蕴,优化安全文化要素,整合安全文化资源,创新安全文化管控模式。经过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探索和深入实践,公司构建了具有金川特色的、符合时代特征的“五阶段”安全文化管控集成模式,以此引领公司安全发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金川“五阶段”安全文化管控集成模式——金川模式,是承载金川安全文化、实现零伤害和长周期安全生产的一套比较科学、卓越的梯进式安全文化管控模式,体现了安全文化管控的科学化与系统化、精细化与集约化、体系化与机制化、流程化与模式化的管控思想,是金川安全管理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

金川“五阶段”安全文化管控集成模式,共由13个“五阶段”组成,具有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显著特征,涵盖各专业、各领域、各层级,涉及生产、管理、经营各环节、各方面,体现了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金川模式”建立的根本目的,是要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实现零伤害目标。“金川模式”中,安全理念文化是核心,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要通过安全宣誓、安全承诺、理念诵读、塑培教育等有效手段,使金川“十二大”安全理念让每一位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得到彻底净化和升华,使金川的安全愿景、使命、目标和承诺真正“内化于心”,成为引领员工自律和行为养成的思想精髓。安全文化墙、安全文化长廊、岗位安全文化园地、安全文化手册等要成为广泛宣传金川安全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动安全理念落地生根;安全制度文化是“金川模式”的基础和保障,要遵循“科学性与先进性、配套性与可操作性、定量化与简单化、流程化与模式化”的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原则,从复杂到简单、从简单到量化,从量化到流程化,从流程化到模式化,实现从制度到制度化再到制度文化的根本转变,并根植于每一项管理、生产环节,消除安全管理低效运作瓶颈,打通安全管理高效运作流程,使金川“五阶段”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和对生命的尊重;良好的安全行为养成是金川集团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标,行为养成难在以一贯之,贵在始终如一。要始终把握住这一规律,沿着从粗放松散、强制被动、依赖引领、自我管控到行为养成“五阶段”安全行为发展轨迹,形成具有金川特色的“五阶段”员工安全行为养成模式。从层级领导“四必做”、层级领导研究“四安全”、层级领导现场带班、岗前五项安全准入、工作前风险思考、任务危害分析、手指口述本质安全操作确认、岗位挂牌走动巡检等方面入手,着眼于生产现场每一人、每一天,每一事,每一处,培养员工的安全自控能力和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使每一员工都能够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安全人”;关于安全物质文化建设,金川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镍、铜、钴及铂族金属采选冶工艺、技术和装备,全国最大的机械化、现代化坑采矿山,干净、明亮、整洁的作业现场,宽敞的厂区道路,与之相适应,必须建立全方位的人机隔离、安全防护和安全标志。通过 “五阶段”物质安全文化八要素的系统建设,真正实现金川物质安全文化从物态高安全风险阶段到“人、机、环”科学匹配化建设阶段质的飞跃。

“金川模式”中,五大专业安全管控匹配化建设和金川安全文化四大延伸工程建设,以及安全生产先进管理法和操作法的推广实施,为金川特色安全文化建设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还要进一步通过生产组织、设备运行、工艺系统、工程项目和员工塑培“五阶段”安全管控匹配化建设,以及大力推动矿山等相关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人、机、环”科学匹配化、零伤害和关键要害岗位安全管控等“五阶段”延伸工程建设,真正实现各专业领域、各生产环节、各重点部位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为实现零伤害目标和长周期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几年来,公司在系统构建金川“五阶段”安全文化管控集成模式的同时,坚持不懈地用“金川模式”引领公司安全发展,我们既欣喜地看到,在实现金川本质化安全的进程中,“金川模式”是卓有成效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真正实现金川的本质化安全,我们任重而道远。

增强四种意识,提升四种能力,助推安全发展

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全国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要求,公司大力实施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开展“零伤害”活动,全面开展安全管理科学化与系统化、精细化与集约化、体系化与机制化、流程化与模式化“八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安全与发展的协调统一。金川“五阶段”安全文化管控集成模式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确保实施效果,必须切实增强四种意识,提升四种能力,助推安全发展,着力将“金川模式”打造成为引领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知名品牌。

一是增强责任意识,提升执行能力。坚定不移地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为天”的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五阶段”梯进式安全管控模式建设为安全工作主线,全面提升安全文化建设执行能力,以执行能力的不断提升保证安全管控水平的全面提升,争当创建“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的排头兵。

二是增强大局意识,提升自控能力。金川集团目前拥有数万名员工,分布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大金川”的生产经营运行格局已经形成。保障每一位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是我们的使命和职责,是实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需要,是金川公司的大局。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增强自控能力,公司的安全管控目标才能得以全面实现。这种自控,是对分散在全球各地每一名金川员工的基本要求,必须以厂矿、车间、班组和各级员工的自制自控为核心,把服从管理的“要我安全”转变成自主管理的“我要安全”,从而提升到“我会安全”、“我能安全” 的工作境界,确保零伤害目标的实现。

三是增强风险意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立,整体股改上市工作全面推进,成为公众关注的上市公司已经为期不远,上市之后将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安全工作的风险也会随之而增大,即便一个细微的不安全事件都可能影响到公司发展。只有切实增强风险意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才能集中力量防治风险。因此,我们要以“无隐患、零违章,实现零伤害”为核心,深化零伤害理论模型研究,加大“人、机、环”科学匹配化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关键要害岗位安全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可控受控状态。

四是增强忧患意识,提升防范能力。金川集团作为高危行业并存的大企业集团,事故隐患防不胜防,我们必须时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全力提升安全防范能力。针对“金川模式”深度磨合和改进提升的新要求,清醒认识“五阶段”安全文化管控集成模式的阶段性特征,有力推动十三个“五阶段”整体向更高层级迈进,尽快进入文化管控阶段,树立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经营集团安全管控的新形象。

推进“金川模式”落地生根

着力打造平安金川

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落地生根,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需要经过落地生根变成实实在在的安全绩效。金川“五阶段”安全文化管控集成模式,作为安全文化的“金川模式”,需要经历一个从理论—实践—总结—升华—再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践主体正是公司全体干部职工,扎实有效的实践也正是“金川模式”落地生根的过程。金川安全文化的全面实施,要以“五阶段”四层次安全文化创建模块为主导,以五大专业化安全管控匹配化建设和四大提升工程建设为配套,全方位推进,全面提升管控水平,实现用安全文化引领安全发展,确保零伤害目标的顺利实现,着力打造平安金川、和谐金川。

“文化引领”——不仅要具体落实在安全目标的实现,同时在安全文化落地生根的过程中,还应起到提升素质、凝聚力量、促进管理,塑造形象的引领作用。既要统筹抓好安全文化的传播和落地,更要把具有金川特色的安全文化融入公司转型跨越、跨国经营、建设百年金川的全过程,渗透到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的各环节。坚定不移地贯彻并践行金川安全理念,形成全员共同的思想认识和一致的价值取向,为打造“金川模式”营造“目标同向、上下同欲、行动同步、责任共担”的氛围。

“顶层设计”——以集团公司为主体,立足全局,用系统的视角、科学的方法,在充分分析已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金川模式”深度推进的实施方案。坚持从顶层入手,制定措施,细化目标,建立机制,落实责任。要对十三个“五阶段”模块进行逐项分析,拟定出每一个模块建设的具体方法、步骤和措施,明确责任,督促各层级坚决抓好贯彻落实。切实形成上下统一、任务明确、监督到位、扎实有效的金川安全文化建设格局。

“过程控制”—— 金川“五阶段”安全文化管控集成模式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在贯彻落实中要关注每一个可能导致“瓶颈”的环节,强化过程管控。经验和教训警示我们,所有安全事故、事件或隐患,都是因为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管控不到位所导致的。因此,要充分遵循“五阶段三角形”事故控制原理,切实做到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建设,确保金川安全文化落地生根。

“综合治理”——着力于基层、基础、基本功,加强金川安全文化基础建设,夯实安全发展、科学发展根基。公司生产经营区域广,工艺流程长,管理幅度和管理难度较大,在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涉及到安全。要通过 “五阶段”生产组织安全管控匹配化建设、“五阶段”工艺系统安全管控匹配化建设、“五阶段”设备运行安全管控匹配化建设、“五阶段”项目建设安全管控匹配化建设、“五阶段”本质安全人塑培、“五阶段”人机环科学匹配化建设、“五阶段”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五阶段”零伤害理论模型建设和“五阶段”危险岗位安全管控等九大配套模块建设,以厂矿、分子公司为主体,以职能部门为依托,以车间、班组为重点,将“金川模式”不折不扣地贯彻到基层组织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杜绝层层衰减,确保执行不变调、落实不走样,扎扎实实落实到车间、班组、岗位,真正做到固本强基,落地生根。

“创新驱动”—— 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是确保金川安全文化始终坚持旺盛生命力的基本前提。要以创新为动力,不断开拓新思路,落实新举措,推动新发展。根据党和国家关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出的新要求,在“金川模式”建设中,要按照“公司引领、基层自控、员工自律”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重点针对生产作业现场和三层次员工行为管控,积极探索和优化安全管理流程和操作方法,更好地落实各级组织、各层级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管控水平。

以安全文化引领矿区和谐发展 篇10

——以文化引领园所特色发展

办好一所幼儿园首先要对幼儿园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幼儿园是什么地方?幼儿园是幼儿的生活场所。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决定着他们童年生活的质量,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我们办幼儿园就是在创造幼儿的生活,创造幼儿的童年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办幼儿园首先要解决两个根本问题,一是“我们要办什么样的幼儿园”;二是“我们怎样来办幼儿园”。第一个问题关系办园的方向,反映办园者的教育价值观;第二个问题关系办园的方法,反映办园者管理理念和专业能力。可见,办园思想不仅仅是管理思想,更重要的是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怎样的生活和教育。我们在办园的实践当中,一定要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

一、幼儿园文化建设。

办什么样的幼儿园和园所的有效管理直接相关,为幼儿营造怎么样的生活和教育更加和园所的有效管理直接相关。一个好的园长就是一所好的幼儿园,每一个园长在办园过程中的风格与特质都是不同的。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客观准确的认识她人和周围环境,并且才能确立适宜的管理思路与目标,才能契而不舍得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对一个个棘手问题的解决,使我日益坚定了信念:要想办好一所幼儿园,“爱和发展”是关键要素,要坚持“以爱促发展”,坚信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良好的园风塑造人!也就是说,要在管理的最高层次——文化管理方面下功夫,以文化来凝聚人心,以凝聚人心来提高效率,将有效管理的基本要素融入到幼儿园文化之中,以幼儿园共同的价值观来引领全体干部向着有效管理的目标去努力,引领全体教职工向着有效工作、快乐工作的目标去努力。

针对幼儿园发展的特点及现状,致力于延续幼儿园传统,建设棉幼特有的“以爱促发展”的幼儿园文化。以文化为核心,挖掘幼儿园特色,创建幼儿园品牌。在前期大量的学习、分析与思考中,我把棉幼的文化诠释为管理文化、教师文化、教研文化和课程文化四个方面,拎出了办一所幼儿园最重要的四种元素,也是管理最需要重视的四种元素,确立了管理的一条主线,即,以幼儿园文化建设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园所的发展,实现有效管理、快乐工作的目标。如何使幼儿园文化渗透在每一个人心中,真正形成“以爱促发展”文化的育人环境?每一个文化如何落实?下面谈一下我的实践体会。

(一)管理文化:确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

作为一名园长,我认为管理更多意味着责任,要确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行动,真心诚意为幼儿、家长和教师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

1.服务于人:做到真诚做人、真诚为人

管理是关于人的工作,“人”是服务的首要对象,园长要全心全意为幼儿、家长和教师服务。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为教师创设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成就她们的价值。我认为,其中关键在于两点:第一,是真诚做人,第二,是真诚为人。要诚恳表达想法,踏实做好工作,站在幼儿、家长和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

(1)真诚为幼儿和家长服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管理首先要为幼儿和家长服务,使幼儿和家长如沐春风,心灵相通;要开放心态,与社会共商共享教育。

为幼儿和家长服务是我们学前教育的一大特点和根本宗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服务的内容。在二十世纪初期,幼儿我面临着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民办园的兴起,必须打破公办园“等靠要”“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传统观念,提出:转变观念,主动服务。首先,确立在改革中需要明确一个理念,即,明确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第二,转变两个关系,A.要转变“师幼”关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以温馨良好的师幼关系吸引家长;B.转变“家园”关系,从满足家长的合理化需要做起,为家长服务好。第三,提出了三项精细服务,A.允许家长随时接送幼儿;B.拓宽了与家长联系的八种方式,供家长依据方便自由选择;C.运用信息化手段与家长建立沟通与联系,使交流更为便捷与通畅。在全园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幼儿园用优质服务赢得家长的信赖。

为了实现开放办园的目标,我们开设了“宝宝视频在线点播系统”,家长可以随时上网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游戏情况,给家长以教育的知为情权,建立畅通的家园共育渠道。最初,有些教师对这种做法不太理解,通过分析教育发展的长远与未来,网上在线即是家长的需求,也是高品质幼儿园建设的需要。针对这个问题,我用研究的态度开展了教师与家长的调研工作,与干部教师一起讨论,和教师们坦诚交流,引导她们辩证而全面思考问题,挖掘开放给幼儿园及教师带来优势和便利。最终我与教师们达成共识:“教师爱孩子已成为棉幼人的名片和口碑,要使好的教育成为常态,为什么不把这种在线开放,看作是我们对教育质量的不懈追求呢?”同时,这种开放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更有助于和家长沟通,实现家园共育。就这样,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和看法来影响教师们,激发他们对于事业的使命感和价值感。我们棉幼人的爱要无私的、无隐藏地奉献给幼儿和家长,以实际行动来展示我们最真诚的服务。时至今日,我们的“宝宝视频在线点播系统”已经坚持了10年,天天如此,教师们对这种开放和展示已经坦然接受,并且视之为棉幼优质教育质量的展示平台、家园共育的桥梁。常态化的开放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越来越高,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态势。几年来我们为社会提供了公办园的教育质量优势,民办园的全方位服务的特色,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幼儿园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开放心态,树立大教育观,与社区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送教下社区,建立“棉幼流动亲子园”,对居民进行家访,定期发放学前教育宣传材料。年轻教师志愿者把教育送到农民工集中的“四环市场游戏小组”,把图书玩具送到“菜娃”手中,让社区里没入园的儿童享受到棉幼人的爱。我们与远郊区县、外省市近十所幼儿园建立手拉手关系,传播棉幼人的品行以及教育理念和方法。与社会实现教育共商、共享、共发展。(2)真诚为教师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

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中坚力量,管理还要为教师服务。在我看来,就是要特别清楚“园长”一词所蕴含的意义,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要考虑到干部和教师发展的真实需求,做到“成就他人、幸福自己”!

为了提高幼儿园的品质,保证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先后引进北师大博士生、研究生,进入幼儿园从事最基础的保教工作。如何使用好她们,使她们安心幼儿园工作?对于这样的人才,我主动创造条件让她留下,要让幼儿园的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最宝贵的财富。首先给他更为宽松的工作环境;第二,精心设计适合她的工作岗位,提出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第三,充分发挥她们自身的优势与特长,搭建平台,成就其自身价值;最后,确立期望与目标,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她的工作。在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建设上,最终她不负众望使我园社会性园本课程建设课题,立项成为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的校本研究专项课题。我们彼此都付出了真诚,也都获得了成长和发展。最后她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层干部,承担教科室主任兼园长助理的工作,在园所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教科研工作、教师培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干部要发展,教师同样也要发展。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教师,给他们点拨,帮他们设计,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我园年轻的孟老师刚刚参加工作时,爱孩子,用心工作,是个好苗子。但她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遇到了一些困难。我跟她谈心,讲述我年轻时当教师的故事,和她分享人际交往的方法,鼓励她在专业发展上高标准高要求。恰逢北京市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大赛举行,我鼓励她报名参加,锻炼自己,给她搭建成长的平台。孟老师取得了综合全能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也大大增强了孟老师的自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转变了人际关系,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并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区级骨干教师。胡老师是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在传承棉幼爱的传统、进行爱的教育方面非常有自己的特色。我和胡老师多次恳谈,和她一起设计个人发展规划,帮助她分析自己的特点,使她认识到当教师更能展现自身的优势。胡老师兢兢业业工作,爱孩子爱事业成为北京市的名师之一,西城区第一届霍懋征奖幼教领域的唯一获得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教师,我都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给她们找到适合其发展的岗位,并使其获得成功与得发展。

“真诚做人、真诚为人”还要考虑到教职工实实在在的生活。园长无论多忙都要关心每一名教职工的生活,当他们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有喜悦时,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当他们迷惘困惑时,为他们点出前进之路„„争取让幼儿园里的每一名干部、教师和职工都能够体验到真诚之美、真诚之善,在工作当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2.优质服务:服务要民主和有效

管理还应当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要民主和有效。这就意味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遇事要多协商,做到尊重、平等和信任。做到“关注人、发展人、成就人”,使之乐于接受管理,建立主人翁意识。一方面,服务的民主和有效要以制度为基础,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实践中非常重视幼儿园的各项制度建设和落实,并使这些制度不流于形式,切实成为收集职工意见、提高工作质量的保障。另一方面,我关注每一个教职工的发展,尊重他们的真实需要,帮助每一名教职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随着学期教育事业的不断扩大与发展,十年间幼儿园经历了多次的调整与合并,园所合并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人员的交接、教育的融合、心态的调整、园风的建设„„对管理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教师的素质、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这个问题怎么处理?如果漠视这种差距,是对幼儿的不公平,势必会影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我认为,既然已经合园,那么所有教师都应当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应当帮助教师们正确评价自己,发现自身真实需求,引导他们自己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第一,进行了聘任制度的彻底改革,实行聘任合同制,建立了竞争上岗机制,打破身份界限,使不同岗位之间可以流动。第二,建立评价机制,我组织教师们学习教师考核评价标准,了解不同岗位入职要求,引入教师自我评价机制,以评价结果作为岗位聘任和工作调整的依据。第三,注重评价过程,在评聘过程中,把评价标准当作职工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使目标贴近常态,并引导职工朝着常态化工作去努力。整个评聘过程,做到公开透明,充分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一名教职工都能更加客观的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每一名教职工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原本不同的园所实现了充分的融合,“努力、能力和成绩”成为衡量优秀员工的标准,充分地实现了服务的民主和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3.共同服务:让“服务”成为管理团队的愿景

管理仅凭园长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调动团队的力量。因此,如何让干部认同服务的理念,形成共同愿景?幼儿园一园三址,内设机构较多,每个部门干部都想把本部门工作做好。但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忘记从别人的角度或大局考虑问题,更多只站在自己部门的立场上去考虑和解决问题,难免相互发生矛盾。这种现象的发生站在局部看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却不能兼顾各方利益。常常出现部门工作干得越多越出色,相互合作的问题就越明显。我认为,这种现象违背了“服务”的理念,影响了管理团队的团结和共同愿景的达成。于是,我采取了以下处理方法:

(1)开放心态,承认和接纳差异。

不同部门,工作性质不同,差异肯定存在。我认为,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欣然承认和接纳这种差异,理解他们都在尽职尽责的态度和行为。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给予每一名干部,使每名干部都能够独当一面,不怕因为犯错误而束缚了手脚。鼓励干部做出自己的特色与高质量。

(2)澄清认识,牢固树立“一切从孩子利益出发”的思想。作为园长,要帮助管理团队澄清认识。我深入各部门了解情况,与干部个别交流,召开园务会和民主生活会进行讨论,让他们知道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无论如何开展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从孩子利益出发,以孩子利益优先”的思想。如果你的工作违背了这一点,即便你的工作再出色,那么也是失职。有了这个统一的思想,各部门主任在开展工作时既完成了本部门工作也能兼顾整体,全体干部逐渐形成了“服务”的共同愿景,相互之间沟通融合,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3)掌握方法,提升服务能力。

有了服务的能力才能使服务落到实处。我现身说法,首先为干部们提供服务,通过批阅管理笔记、与干部定期谈话等给他们指出方向,和他们分享我的管理故事和经验。鼓励干部站在服务的角度判断问题,深入实际,切实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不断评价自己的工作是否满足了教师的需要。

(4)民主监督,科学规范干部。

共同愿景的建立离不开群众的监督。我重视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通过民主监督制度、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民主评议干部,促使干部自省、自警、自励,严格要求自己,不把干部的身份看作是一种权力,而更多是一种责任。

可以说,我们幼儿园的干部队伍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朝气蓬勃,干劲十足,正在团结一致践行服务的管理理念,向着共同的愿景努力。我也感觉自己非常幸运,能有这样一个团队去支持我、帮助我。

(二)教师文化:建设一支“爱业奉献、勤奋进取、严谨求实、诚恳相待”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直接与幼儿接触的成人,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幼儿园课程的质量,关系到我们能够为幼儿营造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1.尊重传统、承中求新,进一步丰富园训内涵

棉幼是一个有近50年建园历史的老园,也是北京市名园,以“爱的教育”特色闻名。这样一个高起点的幼儿园,如何发展?尽管已经担任过几所幼儿园的园长,也有一些管理经验,我还是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怎么办好这所幼儿园呢?是用外部的东西替代原有的东西(拿来主义),还是另有高招呢?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一所幼儿园的文化与传统不应该因为园长的变化而终结。我坚信“承中求新”,越是传统的东西,因其有了丰富的积淀和深刻的思考,在新的背景下更加能够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作为。我深知要想使幼儿园进一步发展,必须拓展爱的领域,感受爱的氛围,实践爱的体验,传承爱的文化。

(1)回顾、学习,理解园训内涵

棉幼多年来一直围绕“爱勤严诚”的园训办园,幼儿园有好的园风与传统,教师努力工作,不断进取。爱的教育思想已经深深印刻在了棉幼每一名教职工的心里,并传承至今。我首先从自身做起,要想改变别人先要改变自己,我带头认真学习和感受棉幼的园训,从教师们点点滴滴的做法当中汲取经验,在与老园长、老教师们的交流之中去理解园训所蕴含的意义。在我的带动下,干部和教师们也一起学习理解园训,交流感受和想法,用行动去践行园训的思想,通过丰富的活动加深园训内涵理解以及实践体验,从而实现了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良好效果。(2)继承、发展,丰富园训内涵

随着学习和理解的逐渐深入,在新的形势下,园训内涵要有新的创新和发展。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将“爱勤严诚”四字园训进一步发展成为“爱业奉献、勤奋进取、严谨求实、诚恳相待”十六字,这样实施起来更加深入浅出便于内化与理解。

棉幼园训源自于传统,传承于教职工,作用于教职工,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职工行为规范,是幼儿园优良园风的直接体现。因此,它应当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开展了“传承爱的文化、促社会性发展”的大讨论,将十六字园训又进一步细化,成为幼儿园的教职工行为规范。

为了使这样的文化内涵渗透着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发动全园的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从教师行为规范入手,通过开展三好活动,确立了“我心中的好老师、我心中的好家长、我心中的好儿童”的行为规范准则,其中融入了幼儿园的文化特色和办园目标,确立了棉幼人的发展方向。

2.分析实际、提高要求,设定适宜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教师是直接为幼儿和家长服务的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保证教育的高质量,才能将爱的品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管理中我一定要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制定出适合我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

针对我们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做“研究型教师”的目标,具体表现为“注重学习、善于沟通、喜欢思考、积极调整、富有创新”。我们注重教师的学习,通过多读书,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素养。做到:第一,要善于沟通,掌握与幼儿、家长、同事之间有效沟通的方法;第二,要喜欢思考,有疑问就发问,不要害怕问问题,即便是别人都没问过的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第三,要积极调整,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实践,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第四,要富有创新,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和教学定势,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给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的目标后,还根据每个干部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她们一起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我们把园学期计划与个人计划有机结合,有重点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从而达成目标的实现,目前幼儿园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3名。有效地制度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春风化雨、理性设计,让爱的教育绵延不断

如何将园所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转化为具体行为呢?一方面,注重爱的氛围的营造,让生活和工作在棉幼的教师们能够感受到爱,体验到爱,在他们心里播下爱的种子,并且使这颗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另一方面,则要理性设计,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师培训。

(1)师德为先,培育教师心中爱的种子。作为园长,我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园所环境,使她们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我们一起去走访老教师,听老教师讲述棉幼人爱的故事,从中受到感动和鼓舞。开展师德演讲,请工作在不同岗位的教师分享自己生活和工作当中的感动,激发教师感恩之心,发现教师身边细小的爱。我们组织团员教师去慰问敬老院的老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表达爱,感受着付出的快乐和价值„„教师们感悟着、成长着、行动着。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用行动诠释着自己对爱的理解。王老师在一次美工活动中,她为了让只托班幼儿能够自己动手粘贴,先后更换了三种粘贴材料,从固体胶棒到小棉签蘸胶水,再到小棉签蘸浆糊,终于找到了更加适合托班幼儿的粘贴工具,使这些小孩子体验到了自己粘贴的成功感和乐趣。任老师面对班级的特殊儿童,每天坚持抱着孩子上下楼,户外活动室为其设计专门的训练计划,给孩子提供爱与被爱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幼儿独立完成任务。

这就是我们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教师,我真的为他们感动,也为他们骄傲,爱的种子正在播撒,爱的果实正在收获„„

(2)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分层培养方案。我们通过研究,将教师分成了青年教师、成熟期教师和骨干教师三个层次,制定分层培养计划和培训制度,促进不同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

在干部教师的培养上根据干部与教师发展需求,规定各层级干部每周固定的下班时间(园长4小时、副园长8小时、教学主任16小时),推出“四课”研究制度,即年级组常态课、领域组研究科、课题组创新课以及骨干教师示范课,用制度规范下来横纵结合,涵盖了幼儿园质量管理各方面,从质量管理上给予了最充分的保障。(3)探索多元化的教师专业培养途径。我们善用人才资源,开展“园本培训”,突破过去专家培训、领导培训的思路,发挥园内骨干教师、有特长教师的作用,为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我们也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和途径,使培训更加多样化。

我坚信,不同幼儿园,有不同的传统和风格。管理一所幼儿园,一定要深入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特色,推陈出新,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品位。我想这也是“爱”的应有之义,也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基石。

(三)教研文化:明确“乐研究、善合作、重支持、求实效”的教研价值观

良好的教研氛围和有效的教研活动能够持续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能够持续提升幼儿生活和学习的质量!我们注重以教科研引领幼儿园发展,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1.反思存在问题,重建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研价值观。“十五”期间,在我的带领下,棉幼作为北京市唯一的首批《纲要》试点园参与了教育部的重点研究项目“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行动计划”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棉幼每一个人从思想观念到行为上都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在上级教研室的指导下,棉幼人在研究中开始重新审视园本教研,反思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彻底反思了过去存在的“管理者就是评价者;教研是教研,日常是日常;关注教师的‘教’,忽略幼儿的‘学’;重‘个体研究’轻‘合作研究’”等根深蒂固的老问题、老思想,下决心重新构建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研价值观。

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教研过程必须重新确立管理者和老师在研究中的角色定位,重新建构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方式。由此引发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使研究变成老师自身的需要。”“如何将研究的主动权还给教师,支持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怎样的研究方式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形成平等、民主、开放的研究氛围?”“如何通过合作研究支持和促进教师的自主研究”等问题。为了解决问题,五年间我们经历了“从领着教师研究到教师根据自身需要开展研究”、“从与日常工作相脱离的研究到针对实践中的问题在实践中研究”、“从教师自发的研究到管理者给予一定支持的研究”、“从缺少理论指导的实践研究到用理论来不断反思实践的研究”的转变过程。

教研过程中,我们随时关注教研实效,管理者采取以下方法:第一,通过参与教研活动,观察教研现场;第二,通过向教师提出问题与教师交流,了解教师对问题的理解;第三,通过到教室感受教育学活动,看幼儿发展情况和教学质量。研究不分时间与地点,提高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研的质量,真正做到促进教师发展。

《纲要》带给我们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教研的含义,管理者的角色必须由领导者、命令者转变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只有管理者接纳、尊重每名教师,与她们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才可能由过去的被动执行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才能真正落实《纲要》和《指南》的精神,形成科学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2.关注教师需求,重建教研中的人际关系和支持方式。已经确立了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研价值观,将关注教师需求纳入到视野之中,那么,理想的教研氛围应当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认为必须从教研中的人际关系和支持方式入手进行转变,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我们是这样尝试的,(1)教研过程应当时时洋溢着快乐研究的精神氛围。改变教师对研究的畏难心理,将研究过程和日常教学实践、与教师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问题变小,研究教师日常遇到的问题。研究后教师们认识到:想办法解决我班孩子不爱喝水的问题就是研究;想办法使孩子们喜欢玩活动区的各种材料就是研究;想办法让孩子感受和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愿意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就是研究„„原来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在研究。研究不再是枯燥无趣、离教师很遥远的事情,教研过程也变成了教师们交流经验、积极解决问题的过程,乐于探索、乐于研究的精神氛围逐渐形成。

(2)教研过程应当使教师之间学会合作,并且善于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大的。教师个体在研究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有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的,有很多却是自己个人难以解决的。为此,我们倡导“合作”成为教研过程的基本方法。一方面,我们鼓励保教主任引领下的班级教研和年级教研,支持教师在本班内、本年级之间开展各种不同方式的日常教研,互相支持、帮助,力求短时间、高效率的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使得日常教研能够保持高效。另一方面,从课题研究工作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建立了“课题合作研究制度”,成立了正式的学习共同体,基于教师的兴趣和难以立即解决的问题开展比较正式的合作研究。

(3)教研过程应当注重对教师的切实帮助和支持。我们注重使教研过程能够处处体现支持和实现支持。一方面,我们注重日常教研,注重主任日常转班,充分了解教师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的困惑和问题,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果能解决的就予以及时解决;难以立即解决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就成为教研的问题,在集体教研中进行解决。同时,支持教师在保教主任的引领下开展基于自身问题的班级教研、年级教研。另一方面,设立“课题日”和“集体备课日”,以成制度、有系统的方式支持和保障教师持续参与到教科研过程之中,深入支持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运用和练习在研究活动中获得的各种知识、实施和验证研究内容和成果。

(4)教研过程应当追求实效,使教师研有所得。教研过程还应当是求实效的过程,在乐于研究的氛围当中,有了大家之间的合作,有了管理上的支持与保障,就必须注重教研过程的质量,真正使教师能够在教研中有收获、有思考、有发现,能够解决日常教学中的“真问题”,从而支持教师持续深入开展研究。做到“以困惑和问题为教研的核心内容、以研究意识和方法培养为核心目标、以对话和质疑为核心方法、以快乐和收获为核心价值”。

管理者要善于运用教研这一平台,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运用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我们的教研观念转变了,就会影响教师观念的变化;我们的教研方法多样了,就会点燃教师智慧的火花;我们的教研实践开放了,就会激发教师更多的创造,教研取得实效必将带来教育实践的改善与质量提升。以教科研为引领提升保教质量,办好优质精品园,是我们办园的一个主要渠道。

(四)课程文化:构建“感受爱•懂得爱•学会爱”的园本课程 课程就是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在园生活和学习品质的体现。因此,我首先关注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工作,这一课程源于棉幼传承已久的“爱的教育”和社会教育传统,其核心思想为“感受爱•懂得爱•学会爱”。

1.明晰思路,确立“全面发展、富有特色”的课程基调 园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文件精神的指引下,由幼儿园根据本园特点、幼儿需要和教师优势,充分挖掘本土与本园资源,以本园教师为主体,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并在幼儿园中实施的课程。

从棉幼自身建设园本课程的实践来看,园本课程建设首先要关注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又要突出和发展幼儿社会教育的特色,指向于幼儿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园本课程的建设一方面体现为《纲要》和《指南》理念的贯彻,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育结合园所实际的具体实施。另一方面则体现为棉幼社会领域特色课程的发展和实施,即,棉幼多年来社会教育特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及在各年龄班的研究和实践。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一方面,根据《纲要》和《指南》精神,我带领教师们结合我园实际编写完成了五大领域的园本教材,细化了五大领域的目标。另一方面,我们着力于开发和建设棉幼富有特色的社会教育园本课程。2.研究幼儿社会教育,弘扬“爱”的教育传统

早在“八五”期间,棉幼就在北师大专家的引领下开展幼儿社会教育的研究,多年的教育实践,教师们以自己无私的教育之爱奠定了棉幼“爱孩子”的教育基调,也使这种“教育之爱”发展成为棉幼教育的灵魂和精髓,形成了传承至今的社会教育特色。在新形势下,我带领教师们继承传统,继续研究幼儿社会教育,并推陈出新,开启研究和发展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新路子。经过努力,我们在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的目标、实施理念、实施原则、实施方式等方面都有了一些较为系统的思考和认识。

(1)明晰和细化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的目标。

幼儿的社会学习重在情感的萌发,重在感受和体验,重在一日生活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因此,幼儿的社会教育一定是感受和体验在先,然后才是认识和表达。

棉幼的教师爱孩子,那么,这种“爱”萌发出的必定也是“爱”!因此,萌发幼儿爱的情感,升华幼儿爱的认识,激发幼儿爱的行为,是非常符合棉幼特点、非常适宜的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由此,棉幼社会教育的核心目标为“感受爱·懂得爱·学会爱”。这一目标具体表现为,培养幼儿“有自信、爱交往、乐探索、有爱心、讲礼貌”五种社会性行为品质,每一种品质又有其具体解读。

 有自信:在自主做事和独立做事中体验自信;在主动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中体验自信;在尝试做简单的计划和承担责任中体验自信;  爱交往:愿意主动发起交往,喜欢在群体中生活;能够学习和运用轮流、分享、合作、协商等交往技能;

 乐探索:对周围的环境和社会事物感兴趣并愿意探索;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感兴趣并愿意探索;

 有爱心:尊重和孝敬父母长辈;尊重和关心身边的成人;友爱同伴;尊重和关心社会生活中的其他人;关心自然,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 讲礼貌:能理解并遵守简单的社会规则,懂得和学习一些简单必要的社交礼仪;

(2)明晰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的实施理念。

我们尊重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特点,确定了“情操陶冶、行为养成、注重体验、渗透发展”的课程实施理念。强调社会教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强调社会教育过程中的情绪情感的先导性,强调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社会知识和发展社会技能,强调社会教育的渐进性和渗透性。

(3)明确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的实施原则。

实施原则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决定了教师能否将课程理念落到实处。我们深入研究,确立了榜样示范、支持接纳、宽松互动、全面渗透和活动多样五条原则。引导教师在情感上、行动上和细节上支持接纳幼儿,强调教师更加主动地传递对幼儿的爱,关注教育的细节。做到时间宽松、空间宽松、关系宽松和氛围宽松。为幼儿营造一个以幼儿为主人的“童年世界”,让幼儿在自由行动中通过亲身感知和体验主动学习。扩展社会教育的形式,使之有声有色,做到活动思路的灵活创新、活动形式的丰富多样、活动内容的广泛多变、活动材料的充足适宜、参与人群的多种多样。

(4)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建设社会教育园本课程。

为了帮助教师们更深入地去理解课程理念,更有针对性地实施课程,我们成立了社会教育研究的课题组,并且将课题申报成为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正式立项的课题,以课题研究来促进园本课程的建设。

我们将社会教育分为多个研究内容,有专门的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形成了全园参与,各有侧重的课题研究方式。我们设立了“课题日”和“集体备课和研修日”,保障教师们能够有时间、有空间、有组织地开展研究。我们聘请了专门的课题指导专家全程参与课程建设,对课题实施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指导,提升教师实施社会教育的能力。

(5)形成社会教育园本课程建设的多种实施方式。

我们逐渐形成了幼儿社会教育的多种实施方式,包括: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社会教育、通过主题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角色区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殊日”活动增加幼儿独特的社会性体验、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等等。引导教师去关注幼儿的社会性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行为的改变。

以我们的特殊日活动——“敬老日”为例。十月份,结合“重阳节”的到来,我园发起了“敬老日”活动。当今社会,许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大,他们对孩子以及对全家人付出的爱与辛劳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如何让孩子感受并懂得老人的爱?从而能够关爱老人并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园中班的孩子开展了“爷爷奶奶我爱您”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对自己家的老人的一天进行了访问和调查,由此体会到了老人对自己和全家人的爱。发起了和爷爷奶奶一起过重阳的活动,为老人、表演节目、制作贺卡,孩子们还把幼儿园为自己准备的晚点——重阳花糕赠总给老人……

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在娃娃家扮演爷爷奶奶,再现全家人的生活,甚至出现了爸爸送老人看病的情节,很自然的与班里的小医院游戏融为一体,小医生和护士为了更好地为“老人”看病,特意推出了一些方便老人就诊的措施!

在日常生活动中,老师鼓励孩子们每天坚持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活动后,我们明显的感到孩子们真的有变化了,参与活动的老人也纷纷给我们发来了反馈和感谢信,我们看到了社会教育的成果,对此更加充满信心

如今,我们的社会教育搞得有声有色,教师精心设计了温馨有意义的园所环境和班级环境,社会教育扎根在棉幼每个教师心中,真正促使棉幼的孩子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在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中“老师爱孩子,孩子爱老师”已经成为棉幼人的共识与行为。棉幼独有的四种文化也统一在“以爱促发展”的棉幼文化理念之下,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意味着,我园“以爱促发展”的传统和特色有了更加清晰和具体的表达。我们多年来倡导和建立的“以爱促发展”的办园特色上升到了“以爱促发展”的园所文化建设的高度。这一特色在四种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日益清晰和完善,也成为我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起点。

以文化来引领幼儿园发展的模式已经形成,棉幼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将更加宽广和长远。

二、幼儿园特色发展

文化是核心,是幼儿园发展的主线。如何利用文化优势形成幼儿园特色?如何促进幼儿园特色发展?我们依据开放办园的理念,确立国际视野,结合幼儿园实际发展现状与实际,整合幼儿园资源,分析幼儿园特色发展的可能,以文化建设中倡导服务型的管理理念为基础,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优势打造特色,经过五年的努力形成了北京市幼儿园信息化特色园。

(一)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面对学前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以及幼儿园高起点的发展背景,从“十一五”幼儿园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工程,逐步制定了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三年发展方案,以三年内建设能够独立运行的解决一园多址、高效办公的集科研、教学、管理、安全、家园共育于一体的网络运行模式,发挥示范园辐射作用为总目标,全面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支持园所的各项工作,提升办园质量。如何使“服务型”管理文化落地,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是:

1.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如何更好的为幼儿和家长以及社会提供优质的学期教育教育服务? 2.面对学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对幼儿园办园规模的扩大现状,如何确保园所的保教质量稳步发展,为教师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提供便利与可能?

基于以上的思考,盘点幼儿园资源,经过民主讨论与协商,确立了幼儿园信息化特色。

(二)幼儿园信息化的基础建设

早在2005年幼儿园就已经建立了自己设计的可以进行后台管理的网站。幼儿园在没有信息化专项资金的情况下,深入挖掘资源合理使用资金,争取社会力量捐助等,解决幼儿园信息化设备配置,近三年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市区对于幼儿园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不断加大,进一步支持了幼儿园的信息化发展,幼儿园从零散点的投入向稳定有的项目规划投入转变。包括网络建设、网络监控设备和服务器、交换机、存储器、交互式触控一体机,班级信息射照设备添置,中控室、幼儿及教师电脑室,科学发现室的建设等等。随着网络不断发展我们园所各种教育服务平台也在逐步建立完善。

在软件建设管理上,幼儿园不断研发与创新,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第一,信息技术投入丰富了幼儿活动,改善了教师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信息技术投入保障实现家园共育的实效,为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提供了便利。第三,为园所的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手段与平台。第四,信息技术投入全方位的保障幼儿园安全。

在近两年的信息化建设中,为了满足幼儿各种活动的需求,我园建设改造了幼儿园的多功能厅,安装了电子弧幕,电子背景更换流畅,灵活度大,支持幼儿开展各种类型的表演活动和大型活动,同时我园还投资建设了幼儿科学发现室,安装一些班级不宜投放的的光电影像设备,让幼儿能在科技手段的支持下开展更有趣的探究活动,感受科技的神奇和有趣。有了这样的建设,如何应用于幼儿园的办园过程之中形成特色取得实效呢?我们做了以下的尝试。

(三)幼儿园信息化的实践与应用 1.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管理(1)网络公开使管理更加有效

根据教育行政管理要求,我园会利用网络平台定期将一些园务管理和重大的发展建设举措,以及新颁布的相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在网站中进行公开公示,广泛接受监督的同时,征求多方建议,充分体现民主管理,调动教职工、家长的主动性,鼓励更多人参与共同谋划园所发展。例如:幼儿伙食费用收支,幼儿园的园所规划等等。(2)广泛宣传发挥示范园辐射作用

充分利用网站,APP平台,公众号面向家长、同行、社会广泛宣传幼儿园教育理念、展示幼儿园丰富多采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借助网络便捷、快速的传播特质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发挥我园的示范园辐射作用的同时也让社会各界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变化。(3)技术设备保障安全管理更为有成效

幼儿园技防设施到位,将原有的射枪式监控镜头全部更换为可旋转式360度球形监控设备,24小时全方位监控无死角,楼道内的警报系统与地区公安系统紧急电话相连接,安全保障无盲点,同时也为周边治安提供相应支持。安全的门禁系统,给家长、教师安心工作提供支持。

(4)保障了幼儿园招生工作的科学与规范

近几年幼儿园入园难的形势越来越凸显,每年“招生”也成为焦点工作,我园利用校园网站,创建幼儿园网上招生系统,家长不用来园就能完成报名工作,同时幼儿园在网上进行录取操作,达到公开透明,减少了矛盾及不良的社会影响,保证幼儿园正常的工作秩序,招生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取得了效果良好,社会满意度达到95%以上。2.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一日生活,(1)为幼儿提供多种学习途径

为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幼儿学习,教师利用园里网络全覆盖的优势,和幼儿一起查询相关信息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鼓励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究,有时也利用家长资源,帮助幼儿获得成功与体验,达到主动学习。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幼儿了解电脑网络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

(2)利用即时影像进行游戏分享活动

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利用摄录设备,把幼儿游戏时的过程和作品成果拍摄下来,进行有效分享,活动的画面、清晰生动的语言表达,使幼儿获得了直接的经验与感受,促进幼儿相互学习,开展共同的研究讨论,形成对于新经验有效的梳理和提升,也充分满足幼儿展示分享自己幼儿过程和成果的愿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游戏中幼儿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利用班级的信息化设备开展游戏活动,例如:发型屋,照相馆等,他们把制作的头发造型传进电脑让小朋友观看,把编排的表演过程录下来,共同观看分析自己表演的优势和问题,进行主动调整,也供小朋友观看欣赏,(3)开展领域教育活动

信息技术是教育手段,当老师们掌握了一定设备使用方法,并运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时,我们把重点放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的学习服务,为教育目标服务,为突破重点难点服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

在五大领域教学中,尝试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挖掘各领域信息技术资源,根据教学需要找到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的亮点,使活动更为生动有趣,增加幼儿学习兴趣。如,教师在开展绘本阅读时,根据幼儿特点,在组织图画书阅读时,细心观察幼儿,发现孩子们多被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图画内容所吸引,在组织集体阅读的时候,通过扫描和拍摄书中的图片,并做成ppt,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和动画效果,让幼儿欣赏故事作品,使幼儿在充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体验故事中蕴含的有趣和神奇,把图书中的每个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3.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1)利用视频摄录呈现真实现场,开展教育研究

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我园利用多机位的视频摄录,将班级活动摄录并剪辑编辑供教研活动研究活动质量、分析幼儿行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我们还根据研究的需要,把教师在日常中的问题,用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开展研究活动。例:开展关于小班幼儿娃娃家的游戏水平的研究活动时,老师们就抓拍了许多幼儿在娃娃家游戏的情景录像,视频案例,通过事实再现的方式,使教师广泛关注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集中再现出不同指导下幼儿游戏的不同状况,使教师产生认知冲突,重新审视幼儿的游戏,发现自身的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在进一步将零散的状况进行汇总分类,研究归纳不同状况下适宜的支持策略。

(2)通过网络镜头,关注班级常态进行质量分析

管理者和教师通过网络镜头观察和分析正在进行的班级活动,做到不用进班看,就能观察孩子们和教师的表现及互动过程,展现了教学活动的原生态和真实性。通过不同维度的观察和评价,分析反思常态下保教工作中的优势和问题,讨论提升日常保教质量的有效方法。(3)借助视频会议系统,拓宽在线研讨空间和人群

随着设备的更新,电话会议的全新使用将教研活动变成了即时性的在线研究活动。园所重要的大型教育研讨会和教育研究培训,可利用网上在线的电视电话会议的方式进行转播,不同现场的教师都可通过网络转播进行研讨,保证了大规模研讨会议中教师参与性,提高会议质量。

(4)建设教师自主发展研修平台,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目前我园一园多址,教师队伍建设难度增强,青年教师较多,如何使教师能不断地可持续发展?不同水平及层次的教师在自身基础上能形成螺旋式上升?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经验的过程,是教学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利用数字化环境的,能够有效的拓宽教师自主发展的时间、空间、内容和途径。我们开展了“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师自主发展研修平台”建设,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了教师自主研修平台,立足于解决幼儿园教师多,集中培训效果不好的问题。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时间、地点以及内容,根据需要自主学习与研修,目前根据新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结合市区对于幼儿园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我们正在全面调整框架和内容,基于教师终身学习和生态取向的专业发展理念,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切合实际的、便于操作的网络研修课程,让网络研修和其他教师培养方式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

4.信息技术应用于家园共育

(1)网络视频点播,让家长“看”到孩子

为了更好实施开放办园思路,幼儿园开辟了“宝宝在线视频点播”系统。给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孩子在园活动开辟了直观的渠道,幼儿园里的管理者与教师们都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幼儿教育,积极地调整教育观念。让家长在家、在办公室、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教师的工作情况,增加了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透明度,为幼儿园进行有效地日常管理提供支持,由此,家长也就更加支持了幼儿园的工作。网络视频点播使幼儿园办园更加开放和高效。(2)电子档案,记录幼儿成长的轨迹 建立数字化成长档案,全方位记录幼儿成长轨迹。为了将幼儿在园游戏、学习、生活的情况记录下来,我们尝试用电子档案的方式来记录幼儿成长的轨迹。

幼儿电子档案开发初期没有可借鉴的模式,我们依据幼儿在园的活动将档案内容分为文字、照片、录像和生长发育指标四个文件夹,老师们依据文件夹内容将孩子的电子信息录入,在运用过程中,教师们感觉单一的文件夹从内容上分类不够细致与准确,画面缺少儿童情趣性,不能反应幼儿的成长过程,经过广泛征求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建议,逐渐如增加了幼儿基本信息介绍、教师观察记录、教师评语、幼儿活动照片、幼儿作品照片、班级合影、幼儿活动录像、大班毕业典礼、体检表、教师祝福等,使之成为幼儿真正的成长记录。提取档案的方式也从最初的整体提取刻录光盘,转变为网络化的随时下载。

幼儿电子档案从前期的开发到如今还在随着教育改革的脚步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力求给家长与孩子保留下最珍贵的幼儿园成长资料。(3)手机APP家园互动平台,用教育携手走进每个家庭

手机APP互动平台是家园沟通的一种高效、快捷的途径,教师通过平台每日及时、快捷有针对性的与家长互动沟通幼儿情况,幼儿园的各项通知、政策、防病宣传、幼儿发展情况、家长信箱、等板块,真实再现幼儿发展情况,使得家园共育更便捷、更加迅速。

“手机APP”平台包括以下五大板块:班内通知、班级秀、热点话题、宝宝秀、教师直通车。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沟通形成无缝对接,取得了家园共育的实效。几年来,幼儿园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幼儿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幼儿园自身的教育特色,这种特色的形成得益于我们有一只良好的教师队伍,以及开放办园的教育理念,在特色建设中我们始终本着“科学规划,注重实效,适度超前,全面发展”的原则,立足教育实践,保持信息技术特色优势,支持教育实践的深入研究,使教育研究成果,切实为幼儿的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园效率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而努力。

棉花胡同幼儿园

上一篇:导游业务问答题下一篇:事业单位实习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