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文化节策划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外语文化节策划(推荐8篇)

外语文化节策划 篇1

为进一步展现外语语言的独特魅力和外语系学子的多才多艺,通过举办外语文化节,在丰富校园文化,浓厚学习氛围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能真正学以致用,并进一步推广语言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在活动过程中,向全院推广,帮助全院同学更好的学习外语,了解外语。通过加强与其他系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展现外语系的独一性与多样性,树立外语系独特的品牌效应。

二、活动宗旨:

亦娱亦学,继承创新。

三、活动时间:

4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

前期准备:

1、制作横幅,海报并张贴在食堂、教学楼、寝室楼下

2、委托各系科在其系科内部进行宣传

3、各班文体委在班级内部进行宣传,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活动

四、活动概况:

主题:逐梦之旅

筑造梦想:外语文化节开幕式 4月28日 聆听梦想:外语知识讲座5月5日

感受梦想:环游嘉年华5月8日

触摸梦想:外语年代秀5月13日 品酒屋 5月16日 绽放梦想:外语文化节闭幕式 5月21日

筑造梦想(初稿)

一、外语系文化节开幕式

活动目的:

此次开幕式作为外语系文化节第一个对外展示的活动,对于介绍外语系文化节活动流程、宣传和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其中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开幕式,使大家对于外语系文化节有初步的了解,并达到吸引眼球并为外语之魅力震撼的效果。

活动流程:

1.邀请领导1致开幕辞;

2.播放制作的视频回顾外语系往届文化节的精彩瞬间;

3.并现场表演(英文歌曲或者英语短剧等)活跃现场气氛;

4.介绍本次的流程安排并播放宣传片

5.邀请学生代表夏丹丹做倡议发言(建议英文版);

6.由领导2发言并揭牌宣布外语系文化节开幕;

活动前期:

1. 做好宣传工作,由宣传部制作海报,宣传外语系文化节开幕式,鼓励大

家积极参加;

2. 外联部提供相关经费;

3. 办公室负责借教室、座位安排、主持人安排及主持稿等现场布置事宜;

4. 做好提前录制宣传视频、制作视频的工作,彩排到位;

5. 组织部负责签到;

6. 其他部门负责机动配合。

活动中期:

1. 安排工作人员作为现场机动组,维持现场秩序;

2. 宣传部成员现场拍照。

活动后期:

清理现场,并做好总结工作。

活动时间: 204月23日

活动地点:行政楼四楼礼堂

聆听梦想

一、外语知识讲座

活动目的:

这是一个深入了解外语,学习外语的好机会,在外语系文化节举办的日子里,让我们与南师大著名教授做个零距离接触,感受外语带给我们的魅力,让我们更加近距离的接触外国文化、习俗等内容,了解到底如何才能学好一门外语,如何更加主动的学习外语,享受学习的过程。

活动形式:

邀请资深老师进行外语知识讲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对于即将进行英语专四考试的同学,讲座内容可以包含专四考试的指导信息,重点难点或者易错点的讲解。

2、穿插一些国外文化、习俗、节日甚至是人物的介绍。

3、介绍语言学习的方法,外语专业的最新动向,以及有关的职业。

4、师生交流,同学们可以提出跟跟自己专业有关的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回答,解答同学们的困惑。

活动前期:提前做好相应宣传工作,如制作海报、发放宣传单等。讲座开始前提前布置教室。

活动中期:安排工作人员作为现场机动组,维持现场秩序,宣传部成员现场拍照。

活动后期:清理现场,并做好总结工作。

活动时间:

年4月

活动地点:

新北教室

感受梦想

环球嘉年华――一天环游世界

活动目的:

为了让同学对国外的国家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语言,更应该是他们的丰富的文化、民俗等,那些才是一个国家最璀璨的隐形宝藏。寓学于乐。不仅仅在中国,当外国的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碰撞在一起时,你会如何选择呢?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在提高同学们对外语文化的兴趣的同时,向更多同学展示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的文化底蕴。

活动形式:

外语系一共6个班,每班选择一个国家进行介绍。将反映介绍各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如:衣食住行、影视、节日等等。以展板、图片展的形式,呈献给同学们。同时配以文字说明,可以为英文解说,日文解说和法语解说。可添加具有异国风情的表演(每班自由发挥)。设置心愿墙,列出同学在听了评述之后最想去的城市或者国家,并评选出解说的最好的三大城市。解说范围在以下选项中以抽签方式选出:英国 韩国 美国 意大利(英语班抽签);日本(日语班);法国(法语班)。

活动前期:

各班做好资料准备(如制作PPT,海报等。)比赛前,在校内进行宣传,制作地贴横幅等,悬挂各处。

活动中期:

1、分配安排现场工作,工作人员到场维持现场秩序,宣传部同学到现场拍照。

2、活动当日,各班于新北食堂与教学楼之间的空地搭建自己的展台。以展板、画报图片展,投影、解说、现场表演、互动等形式展现所选国家的`人文、风情、文化、特色美食、特色服饰等。

3、由院系老师学生干部组成的评委团依次观看各班汇展,并就才艺、创意、文化感染力三方面打分,各30分。

4、向观展同学分发贴签,贴于出展班级的人气板上,每帖记做一分。

5、最后统计,得分最高者获胜。

6、各班划分好适当的展区面积,安排好表演位置。

活动后期:

主办方作汇展总结报告

为获奖班级颁奖

领导评价讲话

活动时间:

2014年5月

活动地点:

新北食堂附近

(备注):

1、一定要测试好音响设备,当天人多,展区混乱嘈杂,音响设备尤其重要。

2、展区前,布置横幅,海报。做好宣传工作(宣传部)

3、每班分配两张展桌,统一去综合楼搬。

4、结束后,各班分别把桌子搬回综合楼。(实践部)

5、各班自带打扫工具,展出结束后各自负责展区卫生。

6、分发贴签,计票,接待礼仪(办公室)

(各班详细策划)

触摸梦想

一、外语年代秀――知识小百科

活动目的:

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同时也在同学课余时间或者用餐的路途上增加点小乐趣,也起到为活动宣传的目的。

活动形式:

以五人为一组,分别为各自的小组取名。每个小组每次派出一个人进行挑战。题目将分为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代、代,每个年代各有100题,包含各个外国国家各个方面的相对应年代的知识。每次上场挑战的人可以选择一个年代进行答题,可以过一次,但一旦答错,立刻换上队中其他队员,且换上来的队员不能重新选择年代,而是继续上一位同学选择的年

代答题。答对一题加一分,算最后总分。总分高者,相应的小队获胜,并获得“百科小博士”荣誉称号以及礼品。

题目范围如下:各国概况、各国的节日、品牌、美食、建筑艺术、音乐、影视、地理等等。(资料已经准备好。)

活动前期:

1、提前到教室做好布置工作,由系宣传部负责。宣传海报,和小卡片一起张贴在食堂门口。

2、活动需要主持人两名,可安排系学生会中不参加活动的同学担任。

3、由系学习部同学负责题目和小卡片的准备。

4、由组织部同学负责制作现场PPT。

5、由文体部同学准备现场音响设备。

活动中期:

1、主持人、参赛选手及观众到场,由主持人宣读比赛细则及比赛程序。

2、将参赛同学按照系科分成小组,比赛分成抢答和轮流答题,答对加一分,答错为对方加一分。

活动后期:

结算总分,颁发奖品及证书,清理现场,做好活动总结。

活动时间:

2014年5月

活动地点:

新北教室

(备注):

1、前期张贴宣传海报的时间要提前,加长宣传时间并加强宣传力度

2、用彩色小卡片

3、卡片密度适中,题目太多不仅耗费资源,而且同学易失去兴趣

4、题目内容尽量贴近生活,可多出点关于美食、时尚艺术和电影等法国文化。

5、卡片等道具和天气问题

(每天卡片是否回收有待讨论)如果回收由组织部一名同学专门负责每天卡片

的回收和展示,每天在11点之前将卡片展示到位,晚上7:30回收齐;如果不回收,卡片必须保证固定牢固,一位工作人员每天查看卡片情况,如有缺损,将其补全。 遇到下雨天气,可将卡片展示于食堂走廊。 遇到大风天气,展示取消,减少卡片的缺失。

6、关于参赛人数

提前做好参赛人数统计,若参赛人数较多,可借大教室,题目可根据人数适当增加;若参赛人数较少,可借小教室,并在各个系科加强宣传,让各班文体委多进行动员。

绽放梦想

一)、闭幕晚会

一、前期筹备工作

1、节目准备

2、灯光、音响、效果、化妆、道具等方面的准备。要因地制宜,尽量挖掘这方面人才。

3、演员。根据实际,选定演员外语系第四届外语文化节策划。

4、后勤保障,确定人选,此项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分工配合。

5、确定以上各职务的职责。

6、档案管理,如剧本、分工、摄影摄像存档等。

二、排练

1、拟定排练制度。

2、时间安排计划表。要分阶段,分场次,以及全局合成,试演,彩排,首演等等。

3、抓好导演的说戏,做好分工,分工负责。

4、灯光、音响、效果、化妆、道具,要准备充分,做好战备。

5、日常排练的后勤保障。

三、宣传

1、在全院张贴海报。

2、利用校园广播

3、剧照使用。

四、演出

1、正式演出日期。

2、正式演出场地:新北小礼堂

3、制作邀请卡

4、做好舞台的布置工作。

5、正式演出的分工,幕前幕后的管理。

6、演出后的总结。

五、各部负责项目

宣传部:海报及全院宣传

实践部:灯光器材统筹安排

学习部:节目催场

外联部:会场布置

文体部:节目审核及会场布置

办公室:后勤及礼仪

附:资金预算

外语文化节策划 篇2

一、文化及文化价值观理论

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文化进行界定。人类学从宏观的, 功能的角度研究文化, 把文化看作是社会的遗产或者是传统的行为方式的全部总结, 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习俗以及人作为社会人而习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心理学派从微观的心理层面研究文化。把文化称为“心灵的程序”, 他们把文化视为个体心理在历史银幕上的总映像, 或者是满足个人心理动机所选择的行为模式;强调文化是一系列可被学得的, 一个民族或群体对世界的感知, 文化是人们在生活实践的思考中建构而成的, 强调人们调整解决问题时的方法手段。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它是社会中所有成员所公认的, 内在于人们意识之中的一般行为判断标准。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很多极有价值的相关理论。Kluckhohn&Strodtbeck提出价值观取向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不同文化在人性取向即人性本善, 人性本恶或善恶兼而有之的选择;人与自然的关系取向即征服、服从或和谐;时间取向即过去, 现在或将来;活动取向即存在、成为或做和关系取向即个体主义的、附属的或等级五个价值取向上存在差异。他认为任何时代的任何民族都必须为某些人类的共同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无限的或任意的, 而是在一系列的选择或价值取向中的变化, 每种价值取向都存在于所有的社会和个体中, 但每个社会和个体对价值取向的偏好不同。Hofstede提出文化维度理论, 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社会/女性化社会、时间取向五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和不同的行为取向。Edward Hall提出高低语境理论, 在这一理论中Hall 提出了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的概念。他认为在高语境文化中, 人们在交际时有较多的信息量或者蕴含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 低语境交际绝大部分的信息由明确编码的语言来完成, 只有少量的信息蕴含在隐性的环境中。高低语境文化的不同就决定了人们在交际中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交际风格和交际策略以及对交际双方期望的不同。因而会话准则也就有所差异。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存在于一切文化当中, 当然只有一种交际 (或低语境或高语境交际) 是在一种文化中占主导。

从外语教学这一特定角度出发, 外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 “文化”首先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 特别是与语言交际直接相关的具体的生活方式如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同时, 文化还包含一整套有其自己历史渊源的思想, 一整套支配人们行为的价值观念, 它为交际行为提供发生的背景、系统地解释人们的交际行为。外语教学不应忽视学习和研究文化价值观念, 以及充分体现这些价值观念的文学艺术、思想流派、宗教、社会制度等。只有了解了一个文化的价值观念系统, 才可以深深地理解人们的行为, 培养跨文化意识。

二、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深入了解语言中蕴涵的文化价值必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应对语言中的文化因素给予充分重视。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即跨文化意识为目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 在交际过程中会形成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外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全面地介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物质及精神文化, 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语言和文化观。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和文化的负迁移, 克服文化定型观念, 摒弃文化歧视, 客观的看待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实践不同文化的能力, 从而具备跨文化意识, 得体、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语言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在外语教学的框架内进行语言和文化教学。重点讲解语言中的文化因素以及使用这些语言形式的文化规约, 即不同民族的语用习惯。课堂教学活动设置应与学生的日常交际相结合, 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文化为主同时兼顾重要的亚文化。同时应结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知识的需求差异安排学习内容。教学初期, 教学内容可重点讲解较浅显、易接受的物质文化和交际文化, 进而对语词的文化内涵进行详细阐述, 最后可以对语言使用的民族心理及价值观进行深入探讨。采取专门的文化讲座、文化参观、文化讨论、文化欣赏、合作探索、文化表演等方法,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对某个专题进行讲解, 参观文化场景, 班级讨论, 分享文化经历, 目的语交际场景模拟等方式使学生熟悉外国文化, 并得体的进行跨文化交往。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赖, 不同民族的人民创造了不同的语言和文化, 每一个民族语言的含义都包含了其文化的价值和精华。语言的使用离不开文化的作用, 只有了解了目的语文化才能更有效地运用外语, 语言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授语言意义, 还要分析语言的意义所指的文化价值。深入了解语言中蕴涵的文化价值必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以更好的适应全球一体化的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Kluckhohn, F.R.&Strodbeck, F.L.Variations in value orientations[M].Evanston, Illinois:Row, Peterson and Company, 1961.

[2]Hofstede, G.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intercul-tural[M].London, HarperCollins, 1994.

外语文化节策划 篇3

关键词:校园外语文化建设;外语文化素质培养;动机强化理论;第二课堂;外语学习

2004年教育部决定全面启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以来,全面推进外语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其自主学习外语的能力,成为众高校外语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因此,近年来众多高校都在改革外语教学体制,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提高外语学习效率。不少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如何真正使外语学习自觉地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却做的很少。高校扩招,学生的外语水平更加参差不齐,而且众高校外语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外语教育更应该把目光放在第二课堂上,建设好校园外语文化,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外语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外语文化的熏陶,进而更自觉主动地进行外语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一、英语学习动机调查

加强校园外语文化建设,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外语的渠道,是大学外语教学深入开展的必要途径。那么怎样建设校园外语文化呢?影响校园外语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呢?对此,笔者对南昌航空大学2005级在校300名本科生进行了题名为“影响校园外语文化建设的最主要因素”的问卷调查,问卷具体从正确的外语学习动机、灌输式教学、对外语知识的渴求及其他情况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正确的外语学习动机影响校园外语文化建设的占70%,灌输式教学占12%,对外语知识的渴求占10%,其他情况最少,只占8%。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在第二课堂学习外语的能动性,影响着校园外语文化的建设。

校园内最主要的实践形态是校园宣传活动,笔者同样对南昌航空大学2005级在校本科生做了另两个题名分别為“你最喜欢的校园宣传形式”、“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你学习外语的正确动机”的问卷调查,如下图,其中图1字母A代表黑板报和校园书刊,B代表校园媒体(广播,影视等),C代表一些课外外语活动(外语文化节、外语文化晚会、英语沙龙、英语辩论赛等),D代表其他一些形式;图2,数字1代表正强化,数字2代表负强化:

从图1可以得出,校园宣教活动的形式主要有黑板报和校园书刊、校园媒体以及一些课外外语活动;从图2可以看出,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正强化是激发他们学习外语正确动机的最主要形式。因此,在校园宣传活动中,应当采取各种正强化的手段,如采用美感、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正强化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正确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伍新春,2004),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进来,逐渐建设校园外语文化。

二、校园外语文化建设的实现

1.外语黑板报和校园书刊。黑板报是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宣教活动的传统阵地。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外语黑板报在激励学生外语学习的动机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策划、引导好黑板报的宣传教育工作。第一,要有组织领导,可成立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外语黑板报小组,分校、班两级——校级黑板报小组由学校政教处或团委负责牵头具体开展活动;班级工作小组由班主任具体负责开展活动。第二,要形成制度,外语黑板报和校园期刊要定期编排或出刊。一周或一个月出一期。第三,要突出主题,每期外语黑板报和校园书刊都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突出宣传主题,强调师生共鸣,要符合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历层次,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第四,要有检查和评比。对外语黑板报或校园书刊的设计,内容和参与度进行检查、评比,对设计美观、立意新颖、广泛参与、影响大的外语黑板报和校园书刊进行表彰,组织参观和借鉴,激励学生外语学习的能动性。其中,外语黑板报和校园书刊的设计如同商品包装,是他们的门面,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有着重要影响。醒目新颖的版面设计往往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来阅读和观赏,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使学生能更好地关注黑板报和校园书刊上的外语内容,提高他们学习外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动机,使校园文化得到培养和浓化,从而达到校园外语文化建设的目的。在设计活动中,可组织美术教师或有关专业人士对参与设计的师生进行培训,提高版面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其艺术性。

2.校园外语广播和影视传播。校园外语广播和影视传播是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充分利用它们在校园活动中的作用。首先,广播和影视有声有像,便于感官接受,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是他们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其次,它们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多方面要求;再次,它们呈现的知识信息具有新、活的特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从中学习外语的动机。

校园内的外语广播和影视传播,宣传面大、影响范围广,学校要有组织、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的、内容向上的外语节目播放。还要注意外语内容的丰富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外语教育。在开展校园外语广播和影视传播期间,校宣传部领导应该定期对其评价、审查,对于内容比较丰富、实用并且形式比较新颖的播放给予奖励。

3.加强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外语活动。各高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等群众性组织的作用,在校内培养和建立外语文化中心,积极地培养校园外语文化宣传力量。可以积极组织外语角、外语文化节、外语文艺晚会、外语沙龙、外语辩论赛等各类活动,活动可设奖励制,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学生能够在校园第二课堂自觉能动地进行外语学习,从而能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校园外语文化,进而更加促进学生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其中,为了加强课外学生外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管理,加强学生外语学习动机,进而更好地建设校园外语文化,学生外语协会的建立也是必要的。

三、结语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正确的外语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校园外语文化的建设,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斯金纳的学习动机强化理论中的正强化相对于负强化更能激发当代大学生外语学习的正确动机,所以本文以斯金纳的学习动机强化理论中的正强化观点为依据,从学生最喜爱的校园宣传活动形式的开展为铺垫,探讨和研究了增强学生外语学习正确动机的一些实践形态,进而构建校园外语文化。校园外语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外语教育的内涵,扩大教育的外延,是提高大学生外语文化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The Behavior of Organisms:An Experimental

Analysis[M].Amazon:Libarary of Congress,1938:457.

[2]Burrhus Frederic Skinner.Contingencies of Reinforcement:A Theoretical

Analysis[M].Amazon:Libarary of Congress,1969:209-308.

[3]Dornyei, Z.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

Cambridge:CUP,2001:105.

[4]Van Els,T.et al.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M].Edward Arnold,1983:136.

[5] 葛金国,吴玲,周元宽.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M].合

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06.

[6]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37.

[7] 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99-210.

[8] 余江敏.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曲靖

师范学院学报,2001,(1).

[9] 张日新.医学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外语文化节策划 篇4

主办方: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语言学院团委学生会

间:2015年6月4日

魅力外语文化节之外文书法大赛

目录

一、活动背景 ···································································· 1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 1

(一)时间安排 ··························································· 1

(二)地点安排 ··························································· 1

三、活动单位及对象 ··························································· 1

四、活动目的及意义 ··························································· 2

五、活动内容 ···································································· 2

(一)前期准备 ··························································· 2

(二)后期整理 ··························································· 3

六、附录 ·········································································· 3 附录一:比赛要求 ························································ 3 附录二:评分标准 ························································ 4 附录三:奖项设置 ························································ 4 附录四:部门分工 ························································ 5

魅力外语文化节之外文书法大赛

一、活动背景

书法是一门有法度的高级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一)时间安排

宣传:2015年5月4日-5月20日

报名:2015年5月4日-5月21日

评比:2015年5月22日-6月2日

作品展览:2015年6月4日-6月11日

(二)地点安排

评比地点:将作品交到人文楼424,由其他五个学院宣传中心主任根据评分细则和奖项设置选出各项奖项获得者。

作品展览地点:工学馆一楼大厅

三、活动单位及对象

主办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语言学院团委学生会

活动对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全体学生

魅力外语文化节之外文书法大赛

四、活动目的及意义

为了培养同学们外语书写的专业态度,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同学学习外语的兴趣,语言学院特举办本次书法比赛,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及展现自我的平台,在书法的世界,领略异国的风采。

五、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前期宣传

①制作2张海报,对本次比赛进行详细介绍以及历史回顾。1张在工学馆一层大厅展出;另外1张海报张贴于鹏远宿舍公寓楼公告栏上

②宣传中心做出宣传板,展览在工学馆东西大厅及东侧入口处

③通过QQ、人人、微博等网络途径,扩大本次活动的影响范围

2、物资与场地

①展板展区:工学馆东侧大厅

②物资购买:办公室购买活动所需用品

魅力外语文化节之外文书法大赛

(二)后期整理

1、展区的打扫与整理;

2、活动相关的报销工作;

3、新闻报道。

六、附录

附录一:比赛要求

1、参赛作品文章内容要求健康向上(评分主要以书法为重点)。

2、语言为英语或日语。

3、字数、书体、形势、书写工具不限,版面设计不限,尽可能将版面安排得整洁、得体、美观。

4、纸张大小不得小于16开。

5、以个人形式参加,请将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写于作品背面左上角,以保证评奖公正,各院统一收齐后交给语言学院宣传中心。

魅力外语文化节之外文书法大赛

附录二:评分标准

1、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无涂改痕迹

2、书写规范,单词、句子书写符合格式及手写体要求

3、字体美观、大方,标点正确,间距适中,无错别字

4、结构严谨,通篇整体感强

5、卷面整体设计美观

附录三:奖项设置

一等奖

1名 二等奖

9名 三等奖

10名

魅力外语文化节之外文书法大赛

附录四:部门分工

办公室:

①负责申请在工学馆放置展板的展出位置;

②负责活动所需用品的购买、发票的报销。学习部:

协助宣传部收集参赛作品

宣传中心:

①负责赛前的宣传(宣传板及其海报张贴);

②联系老师对参赛作品进行评比;

③对参赛作品进行整理,交给评分老师;

④获奖作品在工学馆一楼大厅的展览。

网络中心:

协助宣传中心进行比赛的线上宣传 新闻中心:

①对比赛情况的记录以及及时报道;

②拍照工作;

③在学院网站上更新活动新闻。

院刊编辑中心:

①分数的核对及整理;

②根据分数和奖项设置选出获奖作品。

魅力外语文化节之外文书法大赛

秘书部:

①赛前通知各学院比赛相关事宜; ②协助宣传部联系评委老师;

魅力外语策划书 篇5

一、活动背景:

为了贯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

计划,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这一方针,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化节将“围绕

展现异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积极营造外语学习氛围,以调动广大学生外

语学习积极性,提高外语实践能力”这一主题,通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将

素质教育渗透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力求内容多样,主题深刻,创意独

特,形式别致,在轻松活泼中传达深刻的文化精神,营造浓厚的素质教育氛围。

二、活动主题:

体验异域风情,繁荣校园文化

提高外语技能,完善自我修身

三、活动意义:

拓展外语的学习氛围,展现异域文化,繁荣校园文化多样性,完善当代大学

生的精神诉求。

四、活动时间:2011年11月6日

五、活动地点:主楼10

1六、活动内容:

1.模块一:经典台词猜电影

(1)选取一些著名影片的经典台词,由主持人读出台词,参赛者进行竞猜,答

对者获取相应的小礼品。

2.模块二:我爱记单词

(1)“释义猜词”。由来两人搭档,一人用英文解释词意(可有肢体语言),另人

猜词,累计加分,每组8分钟时间限制。词汇范围:大学英语四级词汇。

(2)“生活百科”。每学院参赛的4人为一组,由主持人按相应类别逐条读出英

文提示(3—4条)。选手抢答该题,按读出提示的个数相地加分。若无人答出,转入观众抢答环节。

(3)单词接龙。由主持人说第一个单词,参赛者以主持人的单词的词尾字母为首字母说出一个单词,以此类推,答出一次加一分,若无人答出则其他参赛者抢答,答对加1分,答错不加分。

3.模块三:魅力外语

(1)外语歌曲表演(2)外语配乐诗朗诵(3)经典外语对白PK

4.模块四:外国礼仪竞猜

由干事表演各国的特色礼仪形式,参赛者竞猜,答对者获得小礼品一份。5.模块五:外语绕口令

比赛规则:参赛者在屏幕上出示绕口令10秒钟后开始朗读,以用时最少朗读无误者为胜。

七、经费预算:

各学院主席的请柬33元小礼品费17元总计50元

外语之星的策划和建议 篇6

1.每人三分钟的演讲;

2.吸取上次每场预赛结束都到了晚上9点多,为了节省时间,加快效率,才艺展示最好限定在两分钟以内,或由评委老师随机喊停,认识一个人的才艺水平的高低用两分钟就够了;

3.关于参赛选手展示才艺用的歌曲或背景音乐,可以让她们把歌曲切到两分钟;

4.在限定时间方面,我们最好请一位同学当计时员,负责看时间,如果超出时间,计时员应该及时提醒;

决赛方面:

1.从预赛中选出20名选手晋级决赛; 2.把20个人分成4组,每组5人;

3.每人三分钟的自由演讲,每人演讲结束随即由报幕主持报比赛分数并公布前一位选手的成绩;每一组演讲结束后,由主持人宣布每人成绩,每组前两名的选手晋级下一轮的比赛,被淘汰的选手获得优秀奖,这样下来第一轮每人演讲完毕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

4.第一轮每组的前两名共8名选手进入第二轮比赛:才艺展示。才艺展示我们限定选手的时间不能超过四分钟。这样第二轮总共需要32分钟;

5.8名选手的第三轮比赛是自由演讲,我们为他们准备15个题目通过大屏幕显示,由他们随机抽取然后演讲,限时每人两分钟,总共16分钟。

6.算出8名选手在前三轮的总成绩的平均分,决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剩下的两名选手获得“最有潜力奖”;

7.三轮的比赛时间需要一个小时48分钟的时间,将近两个小时,剩下的一小时,由我们组织的表演节目、颁奖仪式、领导讲话构成。

其他方面:

1.为了让大家进入报告厅感觉有一个比赛的氛围,我们可以提前半个小时就放一些歌曲暖场,最好是快歌;

2.领导的讲话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场部分,主持人出场讲完话后请我们院的领导上场讲话并宣布比赛开始;第二部分是所有的比赛结束后,在算比赛最终成绩的过程中,主持人请领导上台讲话和请评委做一些点评或是关于比赛的感悟,一是为我们算出比赛结果争取时间,二是调动大家的热情,不要冷场。所以我建议在算分的过程中,安排两个节目演出,确保比赛结果能及时算出。

3.这几首歌曲是我选择的用作主持人出场、结束和暖场的歌曲,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外语文化节策划 篇7

跨文化外语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外语教学, 它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中心, 以学习为中心, 充分挖掘外语教学的文化教学功能, 将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 融为一体, 这就为外语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即外语教师要具备跨文化外语教学能力, 才能迎接这一挑战,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不断进步, 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除传统意义上对外语教师的要求之外, 跨文化外语教学能力特指:1.掌握普遍和某些具体的文化知识, 了解目的文化与本族文化及其他文化间的异同;2.了解目的语言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使用情况;3.准确地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4.能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 合理利用教材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 为学生创造体验式学习机会, 引导学生既提高语言能力, 又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5.熟悉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文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授文化知识, 培养文化能力。外语教师要符合以上要求, 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要实现这一目标, 民族文化学的参与观察法实为一种好的方法, 它为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它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 为外语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也是外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促进职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所谓参与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同吃同住, 对其进行参与性考察, 从参与者的视角来分析、描述某一群体的社会和文化活动, 研究者既是参与者, 又是观察者, 置身于目的文化当中, 与该文化群体的成员深入交流, 充分体验和了解目的文化, 深切体会目的文化与本族文化的异同, 从而形成对目的文化真实而全面的理解, 有利于培养立体思维能力、宽厚、移情的品性, 增强跨文化意识,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方法在美国和欧洲的外语教学界兴起并蓬勃发展, 但遗憾的是, 对于多数中国外语教师来说, 出国进修只是一种奢望。我们只有立足本国国情, 努力创造条件, 提高教师的跨文化外语教学能力。

1.“校本教师教育”应运而生。实践证明, 这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费用低、操作性强、效果好的教师职业发展途径。教师利用个人阅读介绍目的文化的书籍, 倾听文化讲座, 参与座谈, 分析案例, 观摩教学, 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 培养跨文化意识, 丰富个人的文化知识, 了解目的文化与本族文化的异同,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借鉴民族文化学的参与观察法, 让外语教师“走出去”, 深入外资企业或目的文化群体中, 亲身体验和探索目的文化, 真实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 写出调查报告, 详尽描述某些文化现象。

3. 利用“请进来”的方式, 邀请有关专家来校对外语教师进行文化教学培训, 主要从大纲、教材和教学方法入手, 使教师对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目标、内容、评估标准、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方法等有更清楚、准确的理解。

4. 注重反思教学和教学实践研究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好方法,也是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美国教育学家 John Dewey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首先提出了反思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实际上反思对于外语教师的教学也同样重要。教师要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观察能力,善于自省,通过记教学笔记,建立教学档案,进行教学录像或录音等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更正和补救,并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启示。其次,反思可促使教师更新观念,准确地理解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意义,较好地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充分认识文化教学的价值,并对教学充满热情,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学实践研究可帮助教师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通过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强信心,促进自身职业发展。教师要努力成为研究者,通过与同行切磋、集体备课、合作上课等方式建立长期合作研究关系,共同开发资料,开展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逐步发展为专业人才。

5. 组建外语教师协会或俱乐部, 为外语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

6. 充分挖掘和利用外教资源, 可定期邀请不同院校的外籍教师为外语教师进行职业发展方面的培训。

7. 教学管理部门应适当放权, 让外

语教师参与教学相关政策的确立与制定, 如课程教学模式、学分制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材的编写及调整等, 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鼓舞士气, 提升自信心, 增强工作动力, 从而促进其职业发展。

跨文化外语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外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外语教师只有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 具备较强的文化意识、文化能力以及跨文化外语教学能力, 充分认识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意义, 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水平, 才能完成新时期所赋予的使命, 并顺利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摘要:本文从提高外语教师跨文化外语教学能力入手探讨外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 并立足本国国情, 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外语教师,跨文化外语教学能力,职业发展,文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骆爱凤, 叶张煌.高校在职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情况调查与研究.外语界.2007年第4期

[4]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 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身势语文化与外语教学 篇8

人类除了能用语言交际、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外,还使用非言语性的手段,如表情、姿势等表达情感和思想,进行人际沟通。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的同时运用是在任何一种文化中都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在交际过程中,两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共同传递信息与情感,构成整个交际行为。

一、身势语的定义、特征

人类的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伯德惠斯特尔(Birdswhistel)曾对同一文化的人在对话中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作了一个量的估计,认为语言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中的30%左右。萨莫瓦则更为肯定地说:“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美国有关研究还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多达93%。

非语言交际的方式主要与身体动作有关,往往被称为身体语言(body-language),而身体语言中最常见的就是利用动作传递信息的身势。身势语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它由通过头、手等表现出的比较粗略的全身运动,逐渐发展到用手指、眼睛等表现出的细微动作来表达思想和感情。从广义上说,身势语主要包括手势、姿势、面部表情、嗓子的音质、交流者之间的距离、谈话者选择衣着打扮的方法所传递的信息,说话人判断接话时机的方法等。

身势语最早的研究者埃克曼(Ekman)和弗里森(Friesen)把用于交际的身体动作分为五类:符号势、图解势、调节势、心情展示势和适应势。其中人们运用最广的是符号势,它是人类长年劳动与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作为符号的身势语是“由人体姿态发出讯息的一种复杂的表情符号系统,包括面部表情符号、身姿符号、体动符号和体距符号”。手势、眼神和其他面部器官是身势语作为交际符号的主要表现形式。手势语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最能体现丰富的主体形象。乐队指挥、舞蹈家、司机、交警等在各自群体中通常用通用的手势语进行交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表示多种细腻的感情。英语的an evil eye(狠毒的眼光),make eyes at sb(送秋波),cast sheep'seyes at sb,(对某人做媚眼);汉语的“眉开眼笑”、“眉来眼去”、“眉飞色舞”都表明了眼睛在表达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其他面部器官的活动也是人类生活中传递感情的主要方式。

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看,非语言符号在无声地表达着交谈者的心态与情感,是人们内心世界真实情感的流露。心理学家Albert Mehrabian指出:“谈话中93%意义是通过非言语形式传递,38%通过声音、55%通过脸部表情。”许多研究者还认为,身势语的表情、姿势、动作受人的潜意识支配,人的潜意识是不能伪装的。与语言交际相比,人们更关注交谈者间接的、隐蔽的信息,也更相信身势语所表达的内容。这些间接的、隐蔽的信息往往在下意识的情况下发生,更能表明人的真实情绪和态度。人们还可以用说话者的某种动作,去证实同时发生的另一种动作的真实性和含义。例如,当一个人说谎时,发红的面部表情动作供述了他在说谎。人在害羞时会满脸通红、害怕时会脸色苍白、手脚发抖。人的心跳、呼吸速度、体温、瞳孔大小和身体战栗等比其他动作更难以控制。面部表情是人最自然、本能的表现方式。美国学者研究出人面部的10种情感表露:兴趣、喜悦、好奇、恐慌、愤怒、悲哀、厌恶、鄙视、困惑和决定。研究表明,非语言信号传播的信息是词语表达的5倍。所以,当发现说话人的词语与非言语符号相矛盾时,人们会更相信非语言符号所表达的信息。非语言符号比语言符号更能判断感情真假。

在文化学意义上,身势语反映了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特征,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身势语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的共同习惯,为某一社会群体内的成员所共有。由于相同的生活方式,身势语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有很多相似之处,是相互交往的共同基础。不同的民族传递着相同信号的人体语言。例如,绝大部分民族文化中摇头表示否定、点头表示肯定、微笑表示高兴、哭泣表示悲伤。由于各民族文化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人们在交际中仪态举止和行为也极为不同。例如,中国人竖起大拇指表示夸奖,竖起小指表示轻蔑,日本人竖起大拇指表示“老爷子”,竖起小指则表示“情人”,英国人竖起大拇指则表示要搭乘别人的车。有些身势语在一种文化中使用,而另一种文化不使用。例如,美国人在表达“我不知道”、“我无能为力”时独有的耸肩动作。

二、身势语在交际中的功能作用

象征性动作。指用身体的某一部分象征性地表达一种意思。例如,手心向外,伸直食指和中指成V字型,象征“胜利”的手势。象征性动作有清晰明确的含义,常用来代替言语行为。

情绪表露动作。指用面部表情和各种体态动作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例如,人们获知好消息时喜笑颜开,遇到困难时愁眉苦脸,失去亲人时痛哭流涕。情绪表露往往是无意识地传达交际信息,但也可以有意识地用于交际。情绪表露对言语行为起着重复、夸张、否定等作用,也可能与语言行为无关。

说明性动作。指人们说话时同时做出的相关动作。这类动作直接与语言行为相配合,用于说明、强调说话人表述的意思或反映某种即时的心理状态。例如,表示强调某一句话,描述一个思路、指点一个物件、描述一种空间关系、描述某事的节奏或速度、刻画所指现象、描述某一身体动作、说明某一词句的含义等。

调节性动作。指说话双方为了调节彼此之间的交际行为而作出的体态动作,是一种非语言的反馈,用在面对面交谈中维持或调节谈话。暗示讲话人继续讲,再重复一次,进一步解释,说快一点,讲得更生动一点等多种含义。

适应性动作。指人们在一定场景下做出的适应性动作,是对客观情况做出习惯性和机械性的反应。例如,人在紧张时手脚会抖动,这种动作是不自觉的和下意识的,但是在客观上行使交际功能,传递动作者的某些信息,如紧张、焦虑、不安等。

三、身势语在交际中的理论原则

身势语在社会交往中充当媒介,人们在交际时能以身势语表达言外之义,传达与词语不同的信息。和语言交际一样,身势语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语用原则,才能使交际双方成功交际。著名的语用学家格赖斯(1975)提出了“合作原则”。包括: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1)量的准则。信息要适量:要提供丰富的非语言信息。①所提供的非语言信号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②所提供的非语言信号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2)质的准则。内容要真实:保证所提供的非语言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①不要表露虚假的非语

言信号;②不要传递缺发足够证据的非语言信号。(3)关系准则。表意与话题内容有关:提供和交谈目的有关的非语言信息。(4)方式准则。信息要清晰、明快、有条理:①避免传递晦涩的非语言信号;②避免产生歧义的非语言信号;③使用简练的非语言信号;④使用的非语言信号要井井有条。

身势语遵循的“合作原则”在许多比赛场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在乒乓球双打比赛时,双方队员通过手势和眼神来传递信息。这种非语言信息交流的有效性源于“合作原则”的有效使用。首先,双方队员传递的手势和眼神是丰富的。其次,双方队员传递的手势和眼神是准确无误的。再次,双方队员传递的手势和眼神是一定有关联的。最后,双方队员传递的手势和眼神是表达清楚而简练的。

四、身势语的文化差异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身势语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和发展的产物,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非语言手段,同语言一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身势语是文化习得的结果,其形成和效果是由一定的文化环境所决定的。身势语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身势语的共性源于人类的生理特征。人生来就具备非语言交流的本能,作为非语言交际方式的身势语是人类天生固有的。语言不通、地域不同、文化相异的人们可以通过身势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有效交流。喜剧大师卓别林在无声电影中的精彩表演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欢迎。他的身势语得到了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的基本理解。科学家发现,由脸上肌肉的松弛和收缩组成的脸部变化类型,诸如生气、害怕、惊奇、难过、失望、快乐等,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只是表现的形态和程度不尽相同。

身势语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中存在着更大的差异性。身势语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在一种文化中觉察到的行为表现或动作与另一种文化中觉察到的完全不同,一种文化中高雅的举止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极为粗俗。不同文化内涵的身势语表达不同的概念和意义,达到不同的交际效果,甚至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和误解。

(1)身势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共性表现。由于相同的生存方式,不同民族的同一身势语有相同的意义。例如,在世界各种比赛场上篮球、排球等裁判员的手势都能被运动员所接受;在战场上,士兵投降的姿势也为世界通用。各民族、各地区的一些身势语也大体上相同。例如,主动与人握手,暗示友善与欢迎;猛然拂袖而去,暗示愤懑与不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暗示自信与乐观;神色凄惶,暗示卑微与怯懦。

(2)身势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性表现。受不同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各民族身势语言的意义和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美国人习惯用目光致意、打招呼,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礼貌。日本人在闲谈时看别人的脖子,盯着对方的脸则是不礼貌的举动。英国人在交谈时很少互相对视;而瑞典人交谈时,则喜欢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阿拉伯人同别人谈话喜欢凝眸而视,视为起码的待人礼节。但地中海各国的人,特别是希腊人认为呆滞的目光是不吉利的,交谈时不能久久凝视别人。在阿拉伯、俄国、法国、东欧、地中海沿岸和有些拉丁美洲国家,两个男性之间也会拥抱和亲吻对方的额头。甚至嗅对方身上散发出的气息,嗅着彼此的面颊表示问候。而在东亚及英语国家,男人之间一般只是握手表示欢迎,很少拥抱或亲吻对方。

五、在外语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1身势语在外语教学情感目标中的运用

语言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主要通过诸如感觉、知觉、思维、想象、注意、记忆等认知活动来完成。情感在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而情感的传递、感知、表达主要是靠身势语完成的。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统一过程,谁重视“情感教学”这一正式课程。谁就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而这种内在驱动力会激励学生最终走向成功。积极的情感如自信、自尊、移情、动机等,能够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的效果。消极的情感如焦虑、紧张、腼腆、怀疑、沮丧等,会阻碍学习潜能的发挥,影响教学效果。外语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传递信息的过程,课堂信息主要是通过身势语交流来传递的。身势语在外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实现外语教学的情感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身势语对情感进行调节。注意学生的情感表现。对于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身势语表现出来的对于语言学习活动的消极情感反应,教师要采用积极的身势语交流的方式以鼓励、表扬学生,调动其外语学习的积极性。

2身势语在外语教学培养目标中的运用

不同民族文化的身势语有共同属性和差异性。外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非语言交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对身势语及其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身势语的差异,正确理解和使用身势语的各种表现形式、消除文化冲突,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由之路。为此,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教师要能充分认识到非语言交际中身势语对学生交际能力的作用,认识到学生掌握文化背景知识与对策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外国习俗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能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传授非语言交际中的身势语和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在真实、自然、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非语言交际的知识,分析和对照身势语的文化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介绍和讲解目的语文化的身势语的表现、含义、功能及其与母语文化的身势语的差异和冲突,避免文化冲突在外语学习中的障碍,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得体地处理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方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进行跨文化交际。同时,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中非语言行为的敏感程度,掌握贯穿于语言交际始终的身势语传递的信息。

综上所述,身势语在人类交际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际手段,身势语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殊的符号,心理机制,所传递的信息受不同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反映了不同民族的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伴随语言手段,身势语在交际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同语言交际一样遵守交际中的合作原则,遵循一定的理论路径。身势语在外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外语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和培养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

参考文献

[1]Samovar,L,et a1,Communication betweencultures,Wadsworth,1981:155

[2]张治英,英汉身势语的语用特征及文化差异,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3]陈宗明,符号世界,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42

[4]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3

[5]李凤琴,身势语的本体论探索与解读,外语教学,2005(5)

[6]程同春,非语言交际与身势语,外语学刊,2005(2)

[7]多晓萍,论身势语与外语教学情感因素的结合,陇东学院学报,2005(2)

上一篇:徒步行策划方案下一篇:法人代表授权与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