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两级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发展集体经济、夯实产业基础是决胜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当前,一些“面上村”集体经济发展仍面临收入水平低下、来源单一、效益不高、经营管理混乱等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镇村两级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镇村两级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篇1:

村级财务管理问题与完善措施

[提要]经济越发展,财务管理越重要。尤其在我国广大农村,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更是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乡村一级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少,财会制度不健全,不能严把资金收支关。村级债务数额过大,包袱过重,部分村级领导吃喝现象严重,一部分乡村财务管理十分混乱等是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对“三农”问题的越来越关注,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来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建立新的财务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关键词]财务管理;代理记帐;监督制度

[作者简介]赵文平(1966—),男,焦作大学讲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研究生。(河南焦作 454003)

乡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农村财务问题愈来愈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措施,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这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多,一些村在财务管理上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等现象,导致违法违纪时有发生,村民来信来访不断,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农村工作举步维艰,极大地牵制了党委、政府以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力,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保护农村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加强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已显得越来越紧迫。

一、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

大部分村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村的制度条文很健全,但执行情况差,或干脆弃之不用,制度条文纯粹是应付检查,形同虚设。村级民主理财组织和财务公开制度没有建立,缺乏群众监督。大多数村会计兼任文书和出纳,既管钱又管帐,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会计档案资料没有认真保管,鼠咬虫蛀,霉乱毁坏。有些村财会人员变动没有正常的账目交接手续,或不交账,有的甚至账目丢失。还有些村村干部谁收钱谁花,收多收少干部之间不清楚,群众更是不明白,财务管理处于无人负责,谁都负责的混乱状态。民主理财形同虚设。设立民主理财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控制不合理开支,缓解干群关系。从现实情况看,民主理财制度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突出表现在:

(1)许多村民参与意识淡薄,缺乏现代民主意识,遵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原则,看问题凭好恶,往往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对公共事务关心较少,对村级财务问题不愿管、不想管或不敢管。

(2)作为监督主体的民主理财小组业务素质低,对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了解很少,无力按规定要求开展工作,敷衍了事,监督走过场,致使民主理财小组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执行财务制度不严,主要表现在:有的村干部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有相当一部分村的库存现金超过了规定数额。有的村干部为了达到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用白条抵现金,严重违反了财经纪律。收支不平衡,存在支大于收,非生产性开支过大的现象。经济合同不规范,存在有合同不按合同办事现象。

(二)会计账务处理欠规范

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财产物资等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有总账没有明细账;对同一经济业务前后年度会计账目处理不一致;总账、明细账不一致;现金与存款不分。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有帐无物。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交。最终达到个人占有的目的。二是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账,甚至不记账,未能纳入总账之中。三是会计、出纳自行记账,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式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四是会计档案管理不善。部分村会计档案由出纳员兼管,新老财会人员交接手续也不完备,该交的没有交齐,该说的没有交代清楚,该接的手续没有完全接过来,甚至拒交账册凭证,村干部也束手无策,造成了票据遗失和资料不全的现象。

(三)财务公开化程度不高

一是一些地方将公开形式化,当作政绩之一,一哄而上,图形式,求名声,对于财务、村务落实的具体情况,则告之甚少,往往虎头蛇尾,形式主义泛滥,短期行为严重。二是公开不规范。在财务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也有个别村公开的数字是虚构的。公开什么,什么时候公布,没有征求群众代表意见,公开的内容往往都是一些枯燥的数据,内容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项目,真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并没有公布上墙、上栏,往往一个“其他”栏目,让人难以明白,群众就更不明了。三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电脑打印账目校核不细,产生失误,引起群众误解。

(四)部分干部贪污腐败,乱摊派问题严重

目前农村部分基层领导千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大吃大喝、奢侈浪费、乱摊派现象时有发生,加上暗箱操作,财务收支不透明,造成千群关系不融洽。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也一直是农民群众投诉和上访的热点。

(五)财务状况恶化。高息负债,偿还能力差

在贫困山区。经济不发达。村里的收入来源渠道窄,村里的财务收入主要是村级提留和发包上交,这些收入只能勉强维持正常的开支,或人不敷出,差额部分只好向外借款弥补,甚至借高利贷,月息一般在3-5分之间,借款和高利贷利息由于无力偿还。就分摊到农民头上,有的村仅高利贷利息年均人平增加负担120元。为了追求“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盲目借款投资搞开发、办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结果兴办的企业效益不理想。有些甚至破产关停。造成负债难偿。负债过多导致村里的各项公益事业、基础设施无钱兴办和建设,使得基层组织权威削弱,干群关系紧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导致群众抵制上交税费和乡村统筹提留,从而加剧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村级财务管理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正确地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关系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保护农村生产力的问题。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维护集体和农民利益显得更加紧迫。解决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靠老办法不行,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创新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机制。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村级财务管理办法:

(一)推行会计代理记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农村会计代理记账制度,形象地说就是“会计在镇里,出纳在村里”。本质上,被代理的单位即各村仍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在存款额内可自主地办理支出业务,村负责人依然直接

审批核定所有支出凭证。代理记账的部门则凭其高素质的专业能力,为村里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代理会计记账业务,既保证各村的正常运作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又积极发挥财政监督管理职能,控制非计划开支、专项开支,避免挪用和违规,保证了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推行会计代理记账制度。某镇成立了专门的“镇会计代理记账服务中心”。为镇属事业单位,由镇政府负责管理。

(二)全面加强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措施,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

1 明确责任,狠抓制度落实

针对财务管理的混乱状态,我们不仅要对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政策教育,而且还要明确村级干部和财务人员的责、权、利,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在执行中要坚持原则、不循私情、秉公办事。在财务管理上,要分工明确,坚持做到出纳员管钱不管账、会计员管账不管钱,领导批钱不拿钱。在财务收支上,要做到及时收、及时入并做到收多少、人多少,任何人不准透支。在支出上坚持主任一支笔审批制度,对数字不清、内容不实、支出不合理,投有审批人或经手人的条据坚持不准入账核销。特别是对招待费,要限额管理,根据村型大小,经济活动繁简规定指标,实行超额罚、节约奖的办法。

2 制定完善财务制度

为了使农村财务尽快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村级要在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年度民主评议制度,对村主要干部一年来的工作、事务活动进行民主评议,根据民主评议结果发放工资与奖金。乡镇农经审计站和纪检部门要重点建立农户家访制度,通过家访详细了解各村财务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处理。

3 加快会计用人制度改革,稳定财务队伍

加快实施“村账镇管,集中办公”的步伐,积极推行会计聘任制度。由乡镇面向社会,统一招考,择优录取,全面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将年轻、文化高、业务素质好的人员充实到农村会计岗位上,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农村财务人员的素质。

4 加强审核监督,确保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

在村级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开支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各乡镇农经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力度,确保每年在农村财务普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专项审计和干部离任审计,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乡镇农经部门要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横向联系,使公检法等部门成为审计工作的强劲后盾。打击农村经济犯罪。

(三)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机制

一是要围绕农村经济的发展。确定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是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党的农村工作的中心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只有围绕发展做文章,为发展做贡献,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才有前途。目前,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不少都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有些问题只有随着经济发展,才能够得到根本解决。如化解乡村两级债务,清理是必要的,但只有集体实力增强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化解债务才有经济基础。加强集体资产管理不是为了管死它,而是为了更好地用好用活,实现其不断增值,发展农村的生产力。所以衡量这方面工作的好坏。主要看是否通过有效的管理,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凡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共同富裕的管理办法,就是好办法。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机制环境。是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二是要适应农村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探索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有效方式。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是同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紧密联系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已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的存在形式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集体资产从资产规模、产权构成、运作模式到管理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农村多种形式联合与合作的出现,更加丰富了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工作对象和内容。应当适应农村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变化,调整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把注意力从集体资产的物质形态管理转到价值形态管理,从资产管理转到资本运营的轨道上来。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三是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解决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突出问题。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发展的。目前,要解决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必须靠改革创新。近年来,不少地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闯出了一些路子。山西、吉林等许多地方实行了村账乡代管、村会计集体办公,加强了对村级财务的监督;浙江、广东等部分地方实行了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会计委派制,提高了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强化了会计的监督职能;江苏、北京等一些地方成立了集体资产运营中心(公司),促进了集体资产的增值。特别是许多地方实行的财务公开,扩大了群众民主监督,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四是要结合管理手段的改进,提高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也要逐步实现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当前一些地方推行的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就是通过现代管理手段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作者:赵文平

镇村两级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篇2:

乡村振兴背景下“面上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摘 要:发展集体经济、夯实产业基础是决胜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当前,一些“面上村”集体经济发展仍面临收入水平低下、来源单一、效益不高、经营管理混乱等问题。破解这些问题,应以决胜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为契机,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以资源整合为导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因地制宜为原则,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特色化;以产业效应为路向,推进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化;以自愿合作为基础,推进集体经济形式多样化;以村民自治为载体,推动集体经济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面上村”;村级集体经济;乡村振兴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6.015

造血性扶贫、内生性发展是脱贫攻坚的基本思路,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基础,是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是决胜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1]。2018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按照“三变”工作思路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的实现形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在集体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之际,一些贫困村尤其是“面上村”,其集体经济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根据国家第三方评估组“广西2017年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抽查结果,在被抽查37个贫困村中,集体经济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村有18个,占48.65%;集体经济收入收入为零的村有10个,占27.03%。

“面上村”又称为相对贫困村,是指人均纯收入、人均产粮、人均住房面积、未解决饮水困难人口、人均用电量、自然村(屯)通公路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医疗卫生条件、广播电视覆盖率、贫困人口数量等综合评价指标超过精准扶贫线、不属于精准扶贫对象的行政村,包括未被列入扶貧对象的行政村和已经脱贫、不再享受扶贫政策的行政村。随着决胜脱贫攻坚的顺利推进,我国绝对贫困人口逐步转化为相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问题将成为扶贫领域的突出问题。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相对贫困”概念,指出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以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未来扶贫工作的核心内容。2020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贫困状况将发生重大变化,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广西XX县为例,研究“面上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面上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XX县位于广西东南部,有花岗岩之乡、古典三黄鸡之乡、观赏石之乡、玉桂之乡等美誉。XX县下辖14个乡镇、282个行政村,总面积2 783平方千米,总人口96万,其中农业人口53.16万人,是一个典型的西部贫困县。在2015年精准识别中,XX县有53行政村被认定为贫困村,经过数年脱贫攻坚努力,已经有48个村实现脱贫,剩下5个村预计2020年内实现脱贫。如果以2015年精准识别之时,贫困线以上20%的村(大约44个)列为“面上村”,那么加上已经脱贫的48个村,XX县现有“面上村”约92个,占总村数三分之一。这三成左右的“面上村”既缺少发展集体经济的条件和优势,又享受不到各种扶贫政策,其集体经济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一)从收入来看,“面上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较低下

2017年,该县282个村(社区)有集体收入的269个,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25个, 2万—10万元以上的村91个, 0.5万—2万元以下的村145个,0.5万元以下的村21个;13个村无集体经济收入(如图1)。

值得注意的是,在145个集体经济收入在0.5万—2万元的村中,有87个村属于非贫困村或已脱贫村,“面上村”占比达到60%;在34个集体经济收入不足0.5万元的村中,有13个村为非贫困村或已脱贫村,“面上村”占比达到38%。也就是说,与绝对贫困村相比,“面上村”在集体经济收入上并不占据明显优势。

(二)从产业结构来看,“面上村”集体经济产业结构单一

图2是2016-2017年该县282个行政村(社区)的收入数据来源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年来该县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集体土地山林的租赁和闲置资产资源的盘活,合作经济组织收入仍然十分低下。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面上村”集体经济产业结构以农林牧渔产业为主,鲜有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土地承包、闲置资产盘活等是其主要经营方式。

(三)从经济效益来看,“面上村”集体经济大多效益不高

XX县“面上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主要依靠集体土地山林租赁和闲置资产资源出租出售,其集体经济发展属于粗放和低附加值发展的模式。XX县地貌主要以山林、台地为主,农业生产方式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缺乏有效的高深技术开发,大部分村集体将山林和土地转包租赁以获得收入。由于大部分的集体山林、土地和矿产资源都是被长期发包租赁,大量土地、矿藏资源等在租赁、承包过程中遭到了破坏,可循环利用的可能性受损,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由于闲置、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在出租中减少,产业带动型、乡村旅游型和股份合作型等新的集约型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四)从经济管理来看,“面上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混乱

通过对53个“面上村”走访发现,“面上村”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经营管理混乱的现象。首先,村庄的集体经济事务管理混乱,村民合作社注册以后运行不规范,账户管理、资金运转、纳税等方面的事务在民主管理监督上还没有比较规范的制度。其次,村庄的集体经济资产管理不规范,大部分村级集体资产采取发包发租的方式进行管理,租期长、租金低,有的一次性收取所有的租金,提前预支村集体资产价值,错过了因政策变动和经济增长而出现利润浮动的机会,致使村集体资产的增值保值困难。第三,村庄的集体经济管理主体不清、监督不力问题突出,“一言堂”现象普遍,经营管理决策和资产处置存在随意性,集体资产流失严重。

(五)从人心来看,“面上村”集体经济发展信心不足

“面上村”的村民(甚至包括一些村干部和乡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信心,他们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难度大、难有出路、难有希望。在集体经济发展中,一些“面上村”甚至出现领导不重视、村干不主动、村民不参与的现象。在受访的45名村支书中,15名村支书表示在其任期内没有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的想法,25名村支书表示有发展想法但是无具体思路,只有5名村支书的想法和工作思路相对清晰。

二、制约“面上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恶劣的发展条件限制

任何地方的经济发展都必然受到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市场条件等因素的限制,XX县也不例外。从自然条件来看,XX县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地貌,山多、人众、地少,耕地资源十分紧张,矿产资源稀缺,除农林牧渔业之外,仅有石材可以开发利用。从社会条件来看,XX县属于典型的西部贫困县,贫困人口众多,农业比重过大,农民群众的市场意识不强,参与市场多以卖农产品、打零工为主,自主创业较少。从市场条件来看,政府主导市场发展的特征还十分明显,市场调配资源的机制不充分、不完善,市场既缺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又缺少系统完备、衔接发展的产业链,只能为市场提供粗加工、附加值低的农产品。2018年上半年,XX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35亿元,同比增长4.5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 987元,同比增长8.31 %;粮食总播面积37.52万亩,总产量达12.44万吨。

(二)获得的政策关注度不足

“面上村”最突出的特点是既不属于贫困村,也不属于发达村。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既难于得到脱贫攻坚的政策支持,又难于得到典型示范的政策关注。例如2017年,广西出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要求自治区、县两级财政按照贫困村50万元、非贫困村20万元的标准注入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但由于XX县财政力量有限,最后只能落实53个贫困村的扶贫发展资金,其他非贫困村扶持发展资金难以落实。另外,自治区、市打造的一批经济发展示范村、乡土特色示范村、美丽广西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面上村”都因为“没有特色”而与之无缘。

(三)村庄的自治基础薄弱

在“面上村”中,由于分田到户之时集体财产分得比较彻底,导致村集体成为“一无所有”的空壳,村集体越空壳就越难吸引村民关注和参与,村民自治就越难运转。在“面上村”里,年轻人大多进城务工,留守村民对村庄事务大多不关心。调查走访发现,村民参与度最高的是红事白事和祭祖,对村庄的集体经济的关注主要聚焦在收益与分红上。

(四)村干部的干事创业能力不高

一是部分单位领导干部的担当作为不足,对如何引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不够,缺乏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观念,囿于资金项目等方面保障难、群众不配合等因素,带领和引导群众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力度有待加大。二是部分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决心不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对发展集体经济的分析研究,思路上存在以抓重点、抓亮点代替面上整体工作的情况。三是村“两委”干部谋划发展能力不足,一些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对发展村集体经济主动谋划不够,工作办法不多,难以调动群众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四是发展思路不清晰。部分村在前期工作中行动迟缓,摸排研究不深不透,在具体发展项目、发展措施上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或突破,工作更多是停留在设想层面上。五是经营理念陈旧。发展项目多数由在岗村干部经营管理,管理方式方法过于传统保守,没有充分发挥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作用,缺乏创新精神。

(五)集体经济组织程度较低

一是缺乏产权明晰的经营管理体系。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的规模小,正规化程度低,在实际管理中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利过大,内部的民主管理难发挥作用,导致集体资产管理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危险性。目前XX县组建有282个村民合作社,但只有13个合作社联合成立了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并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监督体系。二是缺乏健全的监督机构。目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是民主管理制,主要由村“两委”、村民监督委员会和村理财小组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的监督。但是这些机构本身也是村级基层组织结构,由于管理不力,这些组织不仅出现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甚至存在违纪的现象。三是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部分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不到位。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

(一)贵州安顺的“塘约模式”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原为典型的“面上村”,2013年集体经济收入不到4万元,人均纯收入不到4 000元。经过数年发展,2017年塘约集体经济收入跃上312万元,人均纯收入到14 600元,成功实现了从国家级二类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转变。塘约村主要从三个方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是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财产权等“七权”精准确权,实现产权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的分离,以农村产权确权、赋权、易权为抓手,深化“三权”促“三变”改革;二是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路径,村两委干部带头参与实施建设项目,激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极大程度地释放了改革红利,破解了“农二代”融不进城市、回不了农村,农村土地难以集中、生产难以增效,贫困户筹集资金难、就业创业难,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发展动力不足等“四难”问题;三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制定村规民约,营造良好村风民风。

(二)广西梧州的“长洲模式”

广西梧州市长洲区原为“非典型”贫困县(区),2015年被定为全国产权改革试点县后依托农村股权改革试点,推动 28个村完成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被激活,形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长洲模式”。2018年,长洲区 50%以上建制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万元,其中,10个村超过10万元,5个村超过50万元,2个村超过100万元。“长洲模式”有几点做法值得借鉴:一是创新探索股权改革,激发“源动力”。长洲注重区镇村“三级联动”,从城区一级的顶层设计、恢复乡镇经管站和在村级成立一支股改干部队伍,协同发力,共同抓好改革工作,按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核实并登记造册集体资产总额 26.55 亿元。界定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对各类资产全部折股量化,明晰到户、量化到人。二是因村施策发展项目,驶入发展“快车道”。盘活资源,整合村级集体生产生活回留用地,通过合作开发、资源入股等形式,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蛋糕原料”。三是对现存村级集体资产进行评估,把部分看似价值不高、效益不佳的资产“打包”租赁,引入社会资本整体开发。四是实施投资驱动战略,对部分“空壳村”,城区财政直接投入资金扶持发展产业,再将产业收益转化为村集体收入。五是强化收益分配管理,抓牢“稳定器”。长洲推进优化股权收益分配,健全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当年收益按比例提取公益金后,再进行股权收益分配。六是科学规范股权管理,实行股权静态管理模式,规范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变更、交易、继承制度。强化资金监管,实行集体资产财务托管代理,建立健全集體资产运营管理、收益分配、评估等制度,强化对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保障村民合法权益。

(三)陕西咸阳的“袁家村模式”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曾经也是典型的“面上村”,近年来党员干部带领农民群众,通过股份制改革,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成功探索出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袁家村模式”。该村集体经济积累从2007年1 700万元增长到2017年2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007年的8 600元增长到2017年7.5万元。袁家村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以农产品终端消费需求为导向,推行产业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提升农业综合产值。二是以股份合作为纽带,促进农户与集体经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打造利益共同体。三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农户与协会组织形成利益共同体,抱团闯市场,从而形成整体效应、规模效益。四是构建“政经分开”的治理体系,理顺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级经济组织的关系,促使三大组织各归其位。五是大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经营主体,搭建各类产业平台,吸引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乡贤、大专院校毕业生等回乡创业。

四、发展壮大“面上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面上村”既非贫困典型也非发展典型,但因其数量众多、可上可下,发展壮大其集体经济无论对决胜脱贫攻坚还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决胜脱贫攻坚为契机,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

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组织者,村“两委”干部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壮大“面上村”集体经济应抓住决胜脱贫攻坚契机,加强“两委”班子建设。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注重抓好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将年轻、懂经营、有管理能力、积极性高的优秀人才补充到村“两委”班子队伍中。2017年,XX县的282个村“两委”通过选举产生了2 245名新一届强有力的“两委”班子,其中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达768人。要重视发挥这批村干部的中坚力量作用,进一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的能力培养,增强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自觉主动性。在农村党员大培训、村“两委”干部轮训、远程教育等常态化教育培训中,重点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实践路径、发展模式等为主要内容,采取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专题培训,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选择。三是把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村级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和党员积分管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施乡村振兴“返乡人才创业”行动,深入开展“党旗领航·果商扶贫”“百企扶百村”等活动,更好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把群众组织起来“抱团”发展,使组织力转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力。

(二)以资源整合为导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真正使集体资产“动”起来、“活”起来,实现保值增值。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保护成员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二是保障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利,建立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制度,把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收益分配权落到实处,探索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抵押、担保及继承权改革。要坚持村级党组织引领,支持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联合社、股份合作公司等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动员和引导群众以多种形式进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三是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创新,以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为重点,把发展农村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等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采取“支部+公司(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增加集体收入。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利,加快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严格保护集体资产所有权,维护、管理、运营好集体经济经营性资产,按照有关规定统一运行管护好非经营性资产。四是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通过土地入股、农户入社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长期股权,变分散的土地资源为联合的投资股本,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化和产出能力低下的问题。五是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为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类产权提供交易场所和配套服务,组织农村有形产权和无形产权交易,以及开展资产评估、法律咨询、价格指导等业务,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三)以因地制宜为原则,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特色化

广西出台的《关于加快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物业租赁型、乡村旅游型、村民联动型、社村共建型、社会帮扶型、股份合作型等10种发展模式,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胆尝试,采取差异化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各村应充分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等个性特点,科学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项目,不盲目跟风,也不搞“一刀切”。从产业形态来看,应该走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之路,立足“农”字做文章,充分开发利用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创办集体经济实体。从发展途径来看,应大力发展服务创收、资产运营、土地经营、产业带动、入股分红等集体经济,农村电商也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发展模式。从实现形式来看,推行“一村一策”“一村多策”,也可以“多村一策”,从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做起,逐步积累资金和经验。从经营方式来看,走自主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并举之路。村集体可用土地、闲置资产等作价入股兴办企业,但要严格进行资产评估,防止集体资产变相流失。

(四)以产业效应为路向,推进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化

一是引导地域相连、条件和产业相近的行政村,通过组建联村党委、村民合作社联社,有效整合发展资源和力量,实现村集体经济项目连片发展、联动发展、规模化发展。二是设立村民合作社,以合作社为纽带,用合作社的“大手”牵群众的“小手”,实行“抱团”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向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三是在实施规模化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结合相关部门的惠农政策。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在发展规模化中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创建村级示范点、镇级示范区、市级示范区,通过验收后,这些项目可按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生猪养殖项目,通过建设圈舍建设、良种引进和流通加工环节的仓储、加工设备等,可以向畜牧局申请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通过抱团、规模化发展的方式,更方便国土部门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保障土地指标。

(五)以自愿合作为基础,推进集体经济形式多样化

一是各村级组织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返租倒包、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独立出资发展蔬菜、澳洲坚果、干鲜果等优势农业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依托项目优、发展快、前景好的各种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以土地使用权、资产、知识产权等资源形式参股,增加村集体股份合作收入。二是大力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的模式,利用土地、山林确权成果,盘活农村土地资源,鼓励村集体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发展资产经营型集体经济、探索林下种植、养殖等多种复合林业发展新模式,对农户无能力开发的承包地、山林等,村集体经济组织采用返租承包或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所得收益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按一定比例分成。三是村民合作社优先承办或参与各类现代农业产业示范项目建设。2018年XX县创建自治区级农业核心示范区1个、县级示范区5个、镇级示范区14个、村级示范点80个,村民合作社通过从项目投资、管理中获得收益从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的原则,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农村客观实际,开展土地流转、资源开发、资产租赁、兴办实体、提供服务等方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模。五是创新市场运营机制。建立多元化、立体式的入股渠道,保证群众获得更多资源性收益和现金分红。吸收民间资金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升级发展。依托农村电商平台,在保障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将溢价部分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六是提升村民合作社的品牌意识和商标意识,加强商标申请指导,协助村民合作社投资的生产企业申请产品商标注册,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知名品牌。七是指导和推进村民合作社有效运行,做好登记注册、机构代码、银行开户、财产登记、内部管理等工作,使村民合作社成为自主经营、自主管理、搞活农村经济的重要主体。八是组织开展村级资源承包合同清理,帮助村民合作社清理不公平、不规范的资源承包合同,盘活集体资产,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六)以村民自治为载体,推动集体经济治理现代化

一是理顺集体经济组织与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等其他村级组织之间的职责关系,从成员权利、干部管理、资金管理和议事决策等方面推进“政经分离”改革,村级党组织抓好党务工作、村民委员会抓好群众自治和服务工作、集体经济组织专门发展集体经济工作,让各类组织各归其位。二是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解决集体经济组织与其他村级组织之间干部交叉任职问题,加大从市场引才力度,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活力。三是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系,从清晰干部权责、构建民主决策机制、增加资产管理透明度方面,进一步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村级组织管理规范化。四是增强村民的民主决策参与的能力。由村级党组织牵头,成立党群理事会、同乡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健全乡村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推动群众在乡村振兴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参与集体经济管理工作。加强法律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维护集体经济的法制观念,增强维护村级集体经济法律意识。通过法律诉讼、司法调节、双方协商等方式依法解决不公平、不合理、不规范和低价等问题,提高村民委员会成员、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者和村民群众的法律观念。五是加强村级集体经济民主监督。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力度,保障农民群众依法依章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实现村民自我管理;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或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对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对村级发生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和落实情况、村务公开情况、村规民约执行情况、村民委员会成员履职任职及廉洁自律情况等进行监督;完善外部监督制度,逐步建立起责权明晰的民主监督机制,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俄]勃尼.家庭承包的潜力是否耗尽[J].国外社会科学快报, 1991(9).

[3]薛继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张云华.农村三级集体所有制亟须改革探索[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5(4).

[5]邓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的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重塑[J].农村经济,2017(3).

[6]曾纪芬,张帆,曹润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研究—基于对广西的调研[J].财政科学,2016(9).

[7]沈建华,阮庆文,储彦羚,刘俊逸.江苏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简析[J].江苏农村经济,2015(4).

[8]汪恭礼.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考[J].国家治理,2018(3).

责任编辑:任 强

作者:洪明星

镇村两级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篇3:

合肥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是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重要形式,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于合肥市近年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的实践与做法,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村级集体经济;特点;做法;问题;建议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7.059

Key words Village-level collective economy;Characteristics;Practice;Problems;Suggestions

農村集体经济是集体成员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合作与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形式[1]。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笔者立足合肥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际,就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1 合肥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辖5县1市、4区和3个开发区,共有81 个乡镇(涉农街道),纳入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村居1 183个。2020年合肥市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达10 045.7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2%[2]。合肥市正全面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奋力对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近年来,合肥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为抓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发展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健全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效途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实效。据统计,2020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40 879万元,村均34.5万元,由2018年6.8万元增加27.7万元,增长了4.1倍。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318个,由2018年58个增加260个,增长了4.48倍,强村占比由2018年的4.4%上升为26.9%,增长了22.5百分点。112个贫困村强村占比为59.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2.9百分点。全面消除空壳村、薄弱村,提前2年实现了“两基本、三确保”目标[3]。

1.1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自2019年合肥市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以来,政策支持引导效用明显,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表1)。

1.2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 合肥市所辖各县区抓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深化农村改革等重大机遇,依据各镇村自然禀赋、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产业基础,采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6种类型。

1.2.1 光伏产业增收型。依托光伏产业脱贫的村居183个,占比为15.5%,村均建设集体光伏电站40 kW,年均收入3万元左右。这些村居主要分布在4县1市,地理位置偏远,经济状况较差,形成了光伏发电带动村集体增收的“合肥模式”。肥西县官亭镇张祠村建设集体光伏电站300 kW产生集体经济年收入40万元,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六成以上。

1.2.2 产业项目带动型。通过发展农业产业项目的有183个村,占比为15.5%,年均收入13.47万元。通过招商引资,采取“公司+集体+农户”共同发展型,发挥集体资产资源优势,吸引农业公司入驻,助力村级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如肥东县牌坊民族乡许井社区,通过发展民宿旅游和研学游等项目,2020年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79.38万元以上。

1.2.3 经营服务创收型。开展经营服务创收的村居有293个,占比为24.8%,年均收入31.2万元。以肥西县为代表,按照“积极稳妥、扁平高效、简便易行、强化监管”的原则,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庄道路日常养护等六类公益性服务项目试点,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明显。2020年肥西县198 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共承接了农村公益性项目704个,涉及财政资金1.59亿元,带动村集体增收40万元。

1.2.4 乡村旅游发展型。通过乡村旅游发展经济的村居有45个,占比3.8%,年均收入20万元以上。通过打造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文化旅游景点促村级经济发展,让资源配置更合理、生态环境更優美、绿色经济促发展的美好乡村。长丰县杨庙镇马郢社建立千亩乡村产业园、兴办乡村美食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经济联合体,把村庄、田野和乡村生活作为乡村旅游的主打产品,形成乡村旅游农事体验点3家,农家乐4家,文创体验点3处、民宿2家,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200万游客。乡村旅游产业为村集体创收57万元,还带动了56户贫困户脱贫,从省级重点贫困村发展为经济强村,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标杆示范村。

1.2.5 物业经济发展型。依靠发展物业经济的村居有30个,占比为2.5%,年均收入30万元以上。利用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购置集体标准化厂房建设,实行跨村域的区域联合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发展。在城区经济发达村居主要是园区经济为主导,物业经济为基础,实现富民强居。如巢湖市扶持壮大村级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购置本地或异地物业,通过购置集体标准化厂房建设,对外出租村均能增收10万元,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发展。

1.2.6 资产资源盘活型。通过开展资产资源清理,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创收的村居有449个,占比37.9%,年均收入13.2万元。主要将闲置的资产、资源出租给单位或个人获取的收益,此类型在全市中占据主导地位。如肥东县清理在用资产资源租赁合同 468 份,清理出不合理合同 59 份、挤占强占集体资产资源 8 例,租赁闲置小学 25 所,累计通过资产清理盘活每年可为集体增收近 900 万元。

2 合肥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举措

合肥市紧盯目标任务,加大政策支持扶持、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围绕“人、地、财”做文章,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2.1 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组织。成立了以市委组织部部长为组长,市政府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10个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加强工作统筹指导。各县(市)区均成立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组建工作专班,乡村两级明确专人负责,构建了市级统筹推进、县区主导推动,乡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督导机制。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落实市直成员单位包联县区指导任务分解,对包联县区进行定期指导;市集体经济办以汇报会、现场会等方式开展不定期督导,及时掌握县区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推进措施落实。三是建立包联机制。落实县(市)区党政负责同志包村联系制度,对重点扶持村分别明确1名党政负责同志具体包联,实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各村联系本地实际,确立合理发展思路,落实具体发展举措。四是完善村党组织领导机制。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大力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强化经常性审计、专项审计和离任审计,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2.2 强化政策支持引导 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出台扶持支持政策,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5年专项行动,统筹指导全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开展。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制定《合肥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扶持资金的管理。出台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市财政每年拨付3 0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2 000万元,每年重点扶持100个示范村,每村补助50万元,专项支持发展集体经济。2019—2020年市县2级财政安排资金3.3亿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5亿元,21.5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7个贫困村成为经济强村。三是加强用地支持。出台《合肥市村级留用地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按照每个村不低于0.2 hm2最高不超过1.0 hm2的标准,安排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指标,专项用于就地或异地发展物业经济,或入股参与各类产业项目经营。自2020年调整土地整治补偿资金提取政策,对于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村,市财政在原来150万元/hm2补助标准基础上提高至225万元/hm2,市级支付的占补平衡指标调剂费,县级财政按20%的比例返还村集体经济组织。四是注重金融服务支持。聚焦“一抓双促”目标任务,加大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力度[4]。将信用村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育农村经营主体相结合,鼓励“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推动更多金融资源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聚,破解村集体“借贷难”困境。

2.3 加强人才支持保障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村级自我发展,培优配强队伍,我市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目的,培优干部素质,确保整体优化提升。一是激励书记担当作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激励担当作为的意见(试行)》,激励村党组织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二是选优配强基层干部。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动态保持每村2~3名,有序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优化升级、新老交替。重点培育100名市级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领头雁”,为发展集体经济注入活力。三是拓宽发展思路。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资源,实地考察江浙名村并选派村书记跟班挂职、举办乡村创新创业人才论坛等培训,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9班次,培训乡村干部3 000余人次。示范推动各地多层次、多形式培训乡村干部,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知识本领。

2.4 深化改革激活发展活力 先后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合肥市推进农村集体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着力在健全组织机构、规范运营管理等方面下功夫。累计投入1 200万元进行奖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与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内生动力。共有1 180个村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并赋码登记发证。通过成员确认,量化资产,为成员带来现金分红1亿多元。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完成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章程制定,健全成员大会、成员代表会议、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架构,开展成员身份界定,完善成员公示、登记制度,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成员利益联结机制。二是推行村社分账核算。出台《关于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分账核算工作的指导意见》,率先在4县1市试点推行村委会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账核算工作,严格财务管理,坚持管理有序分账运行、坚持村财乡管委托代理、坚持合理分配运营有序,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体系。巩固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规范经营性收入统计工作,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三是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引导村集体以资源、资产、资金入股承接经营主体,获得股金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2020年村集体通过“三变”改革新增收益14 148万元,村均增收10万元以上。四是规范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推动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公开、规范运行,促进村级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在全国打造农村产权交易的“合肥模式”。2020年全市在安徽省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各类农村集体产权项目304个,已成交266宗,成交额41 584万元,增值额2 300万元,增值率达5.4%。

3 合肥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合肥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情况看,近两年来政策扶持引导发展效用明显,2020年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位于全省前列,扭转了落后局面。但是,合肥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仍存在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发展制约因素较多等问题。

3.1 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2020年全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为34.5万元,50万元经济强村占比为26.9%,年经营性收入5万~10万元的村213个,占比18%。江苏省年经营性收入18万元定为经济薄弱村,泰州市2019年村均经营性收入为134万元,50万元以上村居占比为95.3%[5]。合肥市2020年村均经营性收入与泰州市2019年村均经营性收入相差3.88倍,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经济薄弱村标准与江苏省相差3.6倍;合肥市与浙江安吉县2019年村均经营性收入100多万元相比[6],相差近3倍,总体上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内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区、开发区所辖115个村居平均经营性收入为28.1万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4万元。位列全市第一、第二的包河区淝河镇黄巷村、卫乡村, 2020年经营性收入分别为357万和352.5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0倍多。但城区、开发区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表2)。

3.2 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不少村居严重依赖上级补助或拆迁补偿款维持运转,缺乏增收创收渠道。据调查统计,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中补助收入占比超过50%,大多村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和补助收入来维持正常运转。村均负债100万元以上,且呈增长趋势,村级债务负担较重。全市村级集体资产中,经营性资产比例不足30%,大部分村可用于经营的资产偏少,大都是用于办公等公益性服务的非经营性资产,造血能力较弱,难以给村集体创造可持续的经济效益。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合肥市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既要承担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发展职能,又要承担村委会社会管理职能,事务繁杂、工作压力大,大多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不够、意识不强、缺乏信心。

3.3 发展制约因素较多 城乡经济发展缺乏均衡性是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7]。目前,合肥市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仍主要来源于土地、大棚、房屋承包出租等低层次产业,真正可持续、品牌响、村庄美、经济强、管理好、农民富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典型数量不多,带动不够。城区部分经济强村的优质物业资产因拆迁面临无资产资源可发展的困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整体规划,相关成员单位职责职能分散,协调支持配合不够,优先保障村级留用地政策、土地增减挂补偿资金、金融支持扶持等落实难,尚未真正发挥作用。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大多数乡镇没有专门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的专业指导。部分村干部存在年龄偏大、学历低、能力弱等情况,缺乏市场经济知识,不适应新常态下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

4 对策与建议

总结合肥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效和问题,在新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8]。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支持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资金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以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4.1 提高认识,加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领导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化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的政治要求,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面小康的迫切需要[9]。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会议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明确专人负责,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发展措施、选准发展路子、创新发展方式,确保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衔接有序、推进有力,着力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

4.2 创新方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按照“城市所需、农村所能、区域特点”的功能定位,以县为单位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明确村庄布局分类,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10]。2021年启动“党建引领百企兴百村”5年行动,促进村企共同发展、共同收益,打造村企合作共赢典型示范村。通过政府搭台,打造联合发展平台,多形式、多模式、可持续推进村企联建共赢,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工业化优势,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实现乡村资源要素内在价值,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与集体经济发展,形成村企供求互补、联合发展、多业态打造、多元素聚集、多功能实现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一是在资源利用、资产经营上下功夫,找准市场需求点,实现要素优化配置,充分发挥集体资产资源的使用效率。二是在产业发展、产业模式上下功夫,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围繞本地特色产业优势,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农户”等模式,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提供有偿服务、经营创收、合作经营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三是着力推动区域一体化。根据村级意愿,可独立运营或抱团发展。鼓励多种形式联建共建项目,发展集体经济。鼓励多元化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及产业配套的服务创收。

4.3 统筹谋划,强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保障机制 强化市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调度的职能作用,协调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扶持支持政策,充分发挥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是加强班子建设。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吸引优秀人才、配强配好村级班子。加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能力,组织前往先发地区学习考察,开拓思路,增强本领。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各类发展资金。注重美丽乡村建设与美丽经济同步,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经营、管理一体化中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11]。落实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合理配置集体土地,落实征地留用地政策,在土地开发、重大项目建设中,预留一部分土地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征迁过程中要等价补偿村集体厂房、物业产权,采取飞地经济或联合置业形式,支持飞地经济,抱团发展。落实土地整治补偿资金增量提取20%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增加集体自身造血功能。

4.4 加强管理,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动力 农村集资产权能不完整或者权能丧失仍是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2]。要按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改革目标,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集体经济组织实质性运营,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1]。一是建立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组织、有制度、有人员、有监督、有台账、有档案的“八有”要求,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管理,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二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清查、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加强对财务、项目等同步督导,严格规范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程序和行为[11]。三是探索政经分离,以推行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社分账核算为切入点,推行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事务分开、财务分开,赋予村集体经济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地位,更好地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探索建立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股份公司,提高集体资产经营水平[12]。四是建立工作实绩考评机制。加强县乡农经体系建设,充实基层农经人才队伍,强化对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管理。强化工作实绩考评,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机制,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发展实效挂钩机制,激发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和凝聚群众能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37号[A].2016.

[2] 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合肥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21.

[3]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皖组发〔2019〕8号[A].2019.

[4]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关于大力实施“四提升行动”推深做实“一抓双促”工程方案:皖组发[2019]5号[A].2019.

[5] 陆仁峥,赵金洪,吴小管.关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J].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27-30.

[6] 任强军.探路乡村振兴:解读美丽乡村“安吉模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

[7] 杨长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7):46-47.

[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

[9] 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J].农村工作通讯,2020(15):8-11.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中央1号文件)[A].2021.

[11] 姚红健,沈国忠,何新荣.湖州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集体经济的对策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6(8):38-40.

[12] 孙伟.苏州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启示[J].经济动态与评论,2017(2):92-102,230-231.

[13] 劉金龙,许雯雯,王尚友.创新集体内涵:东莞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再出发[J].农业经济问题,2018,39(2):31-37.

作者:梁红华

上一篇:教育风行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政教处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