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情况研究论文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情况研究论文(精选8篇)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情况研究论文 篇1

摘要:阅读是扩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其自身的发展成长至关重要,而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由于受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图书资料稀缺等因素影响,情况不容乐观。本文以陕西省澄城县部分村镇为例对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学校、家长、社会等一些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分析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其中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能少于150万字,而多项数据显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由于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农村家长又大多忙于农活,对孩子疏于管教,加上教育观念落后,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重视等,导致孩子的阅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增加,很多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对孩子的关心更多的体现在物质生活上,注重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少之又少。这对于孩子自身的发展十分不利,而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因此改善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取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地点为陕西省澄城县部分村镇,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5%,发放家长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5%,访谈小学生及学生家长20余人,并对访谈过程做了详细记录。通过对问卷结果及访谈内容的分析,我们对陕西省澄城县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1.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据问卷结果显示,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占66.48%,24.5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有一点帮助,7.26%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1.68%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有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帮助较小或者没有帮助,而认识对行动有很大影响,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其阅读行为,可见加强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十分重要。

2.学生阅读时间不够

在对村民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由于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村里已经没有小学,孩子们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上学,回家还要干农活做家务,使孩子们的阅读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不可否认,撤点并校确实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改善了农村师资队伍,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受到了更优质的教育。而一项政策的实施必然带来诸多问题,路上耽误时间对孩子的学习和阅读的确不利。另外,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周末及寒暑假也留超负荷作业,占用学生课余时间,挤压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学生虽然喜欢阅读,却无奈没有时间和精力。

3.农村小学生家庭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雕刻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由此可见,家庭在塑造儿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对农村小学生家长最高学历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获得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家长仅占1.64%,大学本科占19.13%,高职专科占17.40%,高中占31.15%,初中及以下占30.60%,可见大部分学生家长学历在高中及以下,家长的文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也影响着家庭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近年来,不少农村家长进城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文化程度则更低,对于家庭阅读氛围的创建十分不利。

4.阅读资源匮乏

被问及学校是否有图书馆时,60.89%的学生选择有,39.11%的学生选择没有,可见农村小学图书资源比较匮乏,且在访谈中,我们得知多数学校图书室无专人管理,大多图书也都已过时,有的学校图书馆形同虚设,根本不对学生开放。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也大多建立在城镇市区,农村离市区较远,所以农村小学生也不能常常享受到省图书馆、市图书馆提供的便利。

三、解决的对策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而阅读兴趣的培养,老师和家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在生活中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买书时征求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时加强引导,最好和孩子一起看书,读完之后和孩子一起交流心得体会。而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应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即可,不做硬性规定。有不少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并且有十分苛刻的字数要求,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督促学生阅读,但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一定的打击,很多学生很反感写读后感,甚至把写读后感当成一种压力,从而不愿意阅读,因此老师应慎重考虑学生写读后感的问题,可以布置,但在字数和内容上可以不做硬性要求,让学生真正写出读后的感受。

2.家长要有意识的指导督促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家庭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首要场所,父母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在家庭中,阅读不受时间场所的限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因此阅读氛围十分轻松愉悦。首先父母自身应当提高阅读意识,加大阅读量,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父母阅读,对其自身的生活也很有帮助,可以订阅一些期刊报纸,关注时事新闻。最好在家中有书房,常带孩子逛书店,尽量多买些书,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亲子阅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父母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受益。

3.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因此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应当十分重视,现阶段,很多农村小学没有图书馆,这对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不利。学校应想尽一切办法建设图书馆,全方面采购图书,老师家长和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家中闲置的书籍拿到学校供大家翻阅。图书馆购买收集书籍时应格外注意,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书籍,覆盖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各个层次,且种类丰富,满足学生多方面阅读需求,尽可能每年购置新书,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知识。

4.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时间

素质教育不应只是喊口号,要把素质教育真正的贯彻到教学中来,学校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注重升学率,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学校的真正职责所在。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早读晚读时间不要硬性规定阅读内容,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间,同时适当安排考试次数,各科作业也要适量减少,关注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课外阅读。

5.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帮扶

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许多公共设施建设不及城市,尤其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严重不足,这影响了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农村小学生享受不到充足的阅读资源,不利于扩展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因此,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农村地区图书馆的建设,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还可以倡导社会各界为农村小学生募捐书籍,把各处闲置的书籍收集起来建设农村图书馆。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也十分必要,农村由于消息闭塞,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农村教师自身素质也不高,因此对于新提出的阅读标准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对老师进行培训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使教师更好的理解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7.

[3]黄娟娟.认字、识字等于早期阅读吗[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14.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EB/OL].[-12-29].

[5]“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发布[EB/OL].[2012-12-20].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情况研究论文 篇2

然而, 现在农村小学生的读书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从调查情况来看, 不容乐观, 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就更严重了。

一、苏北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概况调查

1. 调查对象和范围

2010年5月25日, 我对江苏省大丰市刘庄镇中心小学六 (3) 班全体学生共4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 男生20人, 占50%;女生20人, 占50%。家住农村的34人, 占85%;家住集镇的6人, 占15%。

2. 调查结果

经问卷调查、检验、统计, 结果如下:

(1) 全班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人数为40人, 占100%。

(2) 对阅读目的明确的学生人数为40人, 占100%。

(3) 小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种类中, 文学类的有13人, 占32.5%;科普类的有13人, 占32.5%;其他种类的有14人, 占35%。

(4) 小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 半小时以内的有24人, 占60%;一小时以内的为5人, 占12.5%;不能每天坚持进行课外阅读的有11人, 占27.5%。

(5) 家长对课外读物每年的资金投入情况为:50元以内的有18人, 占45%;100元以内的有10人, 占25%;101元以上的有5人, 占12.5%;没有坚持每年进行课外读物资金投入的有7人, 占17.5%。

(6) 学生阅读方法正确的为38人, 占95%。

(7) 学校有图书室, 但没有开设课外阅读课。

(8)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建议:学校虽然开辟了图书阅览室, 但开放时间不合理, 建议改进;认为没有自己喜爱的图书可以让自己选择阅读, 感觉图书太少而无书可选择的占50% (是指想看的书看不到) , 建议学校增加图书总量;要求图书中能图文结合的学生占75%以上, 无法借到书可以读的占30%, 建议学校增加图书种类。

本次问卷调查虽然带有个别现象, 但基本上反映了苏北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二、情况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情况可知:

(1) 农村小学生普遍读书欲望强烈。

(2) 学生课外读物严重缺乏。

(3) 学生课外读物种类单调。

(4) 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因为部分农村小学生为走读, 时间花在路上, 回到家后已经很累了, 还要完成家庭作业, 就没精力读书了。

(5)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学校和家庭对图书投入不足。

(6) 有些家长对图书阅览的观念滞后, 有的家庭中只有几本过时的小人书之类的,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没有对儿童读物类的书进行投入。这也造成了学生不读书的主要原因:家中无书可读。

另外, 根据了解, 农村中有很多学校没有图书, 也没有图书室, 更没有专人管理。

三、解决办法

(1) 各农村小学应迅速组建图书室。

(2) 学校应安排专人负责图书管理, 建立合理的图书室开放制度, 也可实行师生共同教育图书室开放管理的办法, 以解决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教师编制不足的矛盾。

(3) 有关教育部门要培训学校图书室的专门管理人员, 以提高管理水平。

(4) 学校应开设图书阅览课, 要将该课真正用于学生对图书的阅览, 相关教师要利用阅览课知道学生进行正确读书的方法。

(5) 多方渠道筹集图书, 充实学校图书室: (1) 社会捐助。江苏省教育厅2007年开始实施农村学校“四配套”工程, 向全省农村学校调拨了一批图书, 有近千学生的江苏省大丰市刘庄镇中心小学获赠图书2500余册, 缓解了图书不足的矛盾。 (2) 学校自筹资金自购图书充实图书室。 (3) 师生共同捐赠图书给学校图书室。 (4) 学生将家庭中的富余图书借给学校图书室进行集中借阅。 (5) 吸引社会力量资助学校图书。 (6) 建立班级图书角, 由学生中的积极分子管理, 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阅读图书。 (7) 在学生中开展跳蚤市场活动, 鼓励学生自主调节图书需求。 (8) 制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的奖励制度。对做得好的班级、个人, 学校应进行表扬奖励。 (9) 编印可供儿童阅读的图书, 降低儿童图书价格, 让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图书, 让家庭买得起图书。 (10) 加强全社会的阅读观念引导。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情况研究论文 篇3

教育专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一定的阅读积累,成就了一个人一生的生命底色,影响和改变儿童未来的命运。那么如何引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呢?根据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造阅读条件,搭建阅读平台

1.班级建立“图书角”。通过“图书角”的建立,不仅可以让部分非留守儿童把自己读过的课外书放在“图书角”里,达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可以鼓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主动发现或购买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面。

2.保障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外,但是对于家庭本身就缺乏书香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来说,如果把所有的阅读任务都放在课外显然是不合适的。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时间:下午上课前20分钟课外阅读;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将阅读课外书作为一项常规作业。

3.鼓励家长创建“书香家庭”。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家庭的影响举足轻重,尤其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促使家长的有效配合,创建“书香家庭”。

二、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1、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在讲解课内知识的同时,用课外知识来点燃儿童的好奇心,让孩子到浩瀚的知识中遨游,更好地激发了课外阅读兴趣。如教学《草船借箭》后,教师可介绍《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这样学生就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在阅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所在,拓宽阅读面。

2.推荐好书。推荐好书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留守儿童是多么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成长规律来推荐好书,帮助他们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

3.阅读方法指导。教师要帮助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将课内学到的精读、默读、略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不同读物的阅读中,并能随时指导和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开展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水平

教师可以结合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在班里开展以阅读为载体的综合活动,如评选“阅读之星”“讲故事”“读书笔记展评”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从而有效地巩固阅读成果,让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享受阅读的乐趣,增强阅读积极性,真正体会到“书香”。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情况报告 篇4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东南部,距县城82公里,国土面积561.38平方公里。全乡辖11个村委会、116个村民小组,现有常住户数6402户、人口27063人。其中农业人口5870户、25511人,占总人口的94.27%;非农业人口1552人,占总人口的5.73%;人口自然增长率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人。,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元。

通过调查,全乡截至2010年5月农民工输出总数6767人,0-18岁(不含18岁)的农辶羰囟苁?740人,其中男生949人,占54.5%;女生791人,占45.5%;男女生比例约为1.2:1。经过对全乡11个村委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0-18岁(不含18岁)留守儿童中,在校生有1130人,占64.9%;家庭条件较好的有314人,占18%;生活难以保障的有380人,占21.8%;隔代监护有843人,占48.4%;寄养监护有222人,占12.8%。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

(一)数量多,比例大,且呈上升趋势。根据本次调查统计,截止今年5月,我乡留守儿童总数已达1740人,加之今年干旱,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二)分布广,不均衡。从统计分析,我乡11个村委会均有农村留守儿童,但分布不均衡,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多的村寨,留守儿童数量多,所占比例高,反之则低。

(三)留守早,时间长。我乡0—6岁(不含6岁)的留守儿童数有505人,占29%;6—14岁(不含14岁)有857人,占49.3%,14—18岁(不含18岁)有378人,占21.7%。从中不难看出,0—14岁(不含14岁)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大部分留守儿童中,在其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

(四)与父母联系少、见面难。我乡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主要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联系,其中也有少部分从不联系。每年能与父母也只能见上一面,其中多年才见一面的情况也存在。

(五)家务繁重,自理能力增强。调查中,有45.6%的留守儿童放学回家要承担烧火做饭、洗衣服,割猪草、养猪等家务。也因此,有56.3%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六)自我监护人年龄偏小,生活困难。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部份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又无祖辈和亲威、朋友依靠的留守儿童,全部生活自理,非常艰难,如果没有学校老师和邻居的帮助,他们的生活都存在问题。

三、农村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留守儿童生活方面

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收入比其父母打工前有所提高,但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却没有随着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而有所提高,相反,生活质量却处于下降趋势。一是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抚养,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存在不足,身体健康受到一定损害。二是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身体不好,反过来还要孩子照顾他们,致使留守儿童过早肩负起家庭重担,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三是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多半只管孩子吃饱穿暖,孩子的生理等问题往往被忽略,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生理快速发育和变化期的女孩子,由于父母特别是母亲的缺位,使她们缺乏生理卫生方面的指导和关怀,加之农村学校对生理卫生课不够重视,使一些留守女孩在初潮期心理产生恐慌。

(二)留守儿童心理方面

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三)留守儿童道德行为方面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父母约束,而祖辈们往往文化层次较低,对孩子比较纵容溺爱,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部分留守儿童出现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沉迷于网络等不良行为。

(四)留守儿童安全方面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年龄小,不能照顾自己,其监护人上山劳动,还有的年龄比较大照顾自己都困难,加之临时监护人安全保护意识不强,致使火灾、车祸等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患病却得不到及时医治,孩子的安全问题存在诸多隐忧。

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教育和沟通。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务工,无法全 面关心到子女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虽然部分父母有时会打电话回家,但是和子女谈话的内容仅限于简单地询问生活和学习的情况,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发展过问很少。

(二)临时监护人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县农村留守儿童被监护的情况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祖父监护型(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二是亲戚监护型(由亲戚——叔婶、姑舅朋友托管);三是单亲监护型(单亲——基本上是母亲托管)。这些临时监护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学习、人身安全和吃穿放在首位,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

(三)留守儿童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存在差异。留守儿童的素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监护人在孩子面前没有做到垂范作用,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此外大部分家庭,还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这给孩子的成长和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需要加强教育、监督和引导。

(四)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一是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二是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使孩子身心发展受到扭曲;三是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而且无力承担孩子的品德培养和学习辅导任务,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养成乱花钱、性格偏激等不良习惯,加之年老体弱多病,监管起来显得力不从心。

(五)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一是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落后,不能有效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二是文化传媒难以有效控制,一些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渗入,对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五、原因分析

存在以上问题,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政策体制滞后是制度根源。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此伴生的高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使收入低廉的农民工无法负担,只好选择子女留在家乡农村学习生活,促成了留守儿童群体的不断增多。

(二)贫穷落后是经济根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带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改变。这对于边疆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政府无力缓解农民外出与子女留守的矛盾;对于农民工家庭来说,同样因为贫困很难改变与子女长期分离的现实。

(三)认识不足是措施障碍。总体看,各级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注还是不够,有的只关注农民外出务工创收和向城市转移,对留守儿童问题却知之甚少,有的甚至认为留守儿童是农民工自己家庭的事情,没把它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看。这种认识和态度,直接导致当地没有对留守儿童采取任何措施。

(四)关爱不够是直接原因。监护人也是家庭留守者之一,他们不仅要负责整个留守家庭的正常运转,还要对留守儿童的生活进行照料。隔代监护人,他们年龄已经较大,身体多有疾病,加上缺少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守旧;单亲监护因家庭缺少了劳动力,因此对留守儿童管教普遍缺乏耐心,打骂体罚留守儿童是常事;其它监护方式,对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则更加不利。

(五)教育资源短缺是重要因素。一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不足,教学资源严重短缺。二是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缺乏规划,应对措施乏力。三是教师与留守儿童及其家长沟通有限。

(六)责任感缺失是农民工自身原因。对部分年轻的留守儿童父母,他们在经济利益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的偏差,不再安于农村生活现状,对农村的家庭责任感弱化,使得一部分家长忽视或顾不上照料儿童的身心健康。

六、乡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主要做法及存在困难

(一)主要做法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对全乡已外出6767名务工人员进行统计,掌握他们的住址、联系方式以及外出后存在的困难,并且登记好留守老人、小孩的情况。

2、实行党员、干部联系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制度。各乡镇对壮劳力全部外出,家中只有60岁以上的老人和小孩的,由乡、村、组干部和在家的年轻党员联系。

3、实行定期走访。党员干部对所联系的打工户每月走访1至2次,并安排邻居亲戚每周看望一次,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尽量帮助他们,经常向外出务工人员通报家庭情况。

4、成立春耕帮扶组。春耕生产期间,乡政府、村委会、村小组发动党员干部组成助耕队,帮助缺乏劳动力的留守人员家庭搞好生产。

5、建立打工亲情联络站。为方便留守儿童与亲人沟通联系,在各村委会建立“打工家庭亲情联络站”。

6、及时救助。根据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登记,把他们列入关注的对象,特别是对于家庭贫穷、生活困难的儿童,政府给予及时救助,并列为“两免一补”对象。

(二)开展留守儿童工作存在的困难

一是工作经费不足。二是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居住较为分散,且交通不便,交通工具落后,偏远农村贫困留守儿童不能得到及时照顾和救济。三是社会关注力度不够,组织开展工作力量薄弱。

七、建议及对策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强化当地责任,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变外出打工为当地务工,以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

(二)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培训班,帮助监护人掌握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孩子,从各方面关心留守儿童,做留守儿童的知心人、贴心人。

(三)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紧抓好,明确责任,并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建立健全服务机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

(四)积极宣传,引导外出务工父母提高自身素质,多渠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正确的家教观,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同时教育引导祖辈正确认识家庭教育观,使而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情况汇报doc 篇5

情 况 汇 报

基本情况

潆溪镇地处南充城北交通212线国道,属城乡结合镇,是顺庆第一大镇,大部分以农业经济为主。加之地理位置特殊,现为国家级重点城镇,全镇4.7万余人,28个行政村,257个社,3个居委会,农户7000多户,3.2万人;集镇5600多户,1.8万人;在外务工人员8000余人,其中出省务工人数3000余人,省内务工5000余人。镇上在校青少年学生8790余人,留守青年学生1200人,其中我镇把杨家桥村纳入留守儿童关爱之家示范村。全村共10个社,387户,1386人,青少年有228人,“留守”儿童28名,其中0—5岁的有7人,5—15岁的有21人,有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老模范120多名,2003年我村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现有协会成员78名,我们通过在杨家桥村的调查,留守儿童家庭他们的父母一般都在外省一带打工,多数一年半载都不回家一躺。调查显示,35%的留守儿童认为,“为方便全家的生活更好,支持父母外出打工”有65%的留守儿童,还是希望父母能回来,一家团聚。

杨家桥作为顺庆区关心留守儿童的一个示范村。历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在上级各部门的关怀下,做了不少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镇上是要钱给钱,要车给车,尽心尽力要求做好这项艰巨而特殊的工作。2006年10月9日,省关工委一行到潆溪镇就如何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到杨家桥村及镇上的几 所小学进行调研,就我镇所做的留守儿童工作予与了肯定。7月西南石油大学在杨家桥村针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会主席周培一行九人吃住在农户家,走访了解了留守儿童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多方捐资,争取到捐助单位如新华文轩书店捐赠的书刊、学习用具等。在了解到该村王西同学今年十岁,读小学四年级,成绩较差,父亲因车祸丧生,母亲长期在外打工无音讯,跟着65岁患有风湿病的爷爷,生活很困难,因为没有了父母,他经常逃课,在街上游荡、打游戏,他们为其买来衣服、书包,每天在村上辅导其学习。在杨家桥村举行的捐助仪式上,市妇联领导当场表态给予重点帮扶王西同学,镇上也把他一家纳入低保对象,村关工委成员,退休干部王太远、王太安主动承担了王西的帮扶工作。在村上定期监督他的学习生活。在一周的暑期生活中缺少家庭温暖的十岁王西同学一直跟随在石油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身边。通过这次实践活动,石油大学的志愿者更使他们加深了大学生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全方位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为留守儿童服务是一项长久且意义深远的工作。

今年春节区委柯常委、区团委书记黄俊、区妇联主席一行专门看望了王西,送去了慰问品及现金,并叮嘱镇关工委时刻关心王西的学习生活情况。

杨家桥村村支两委在办公住房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毅然腾出两间屋70平方米,办起了杨家村留守儿童爱心书屋,区团委无偿捐书200余本,新华文轩书店捐书100本,杨家村老党员陈华旭表示自愿为爱心书屋的儿童提供服务,担当起爱心书屋 的图书管理员,村主任刘碧玉定期打扫爱心书屋,每逢节假日让小朋友们到儿童书屋看书学习,村上的大哥哥、大姐姐主动担当起留守儿童的辅导老师。

与此同时,杨家桥村的留守儿童和成都的志愿者结队帮扶。他们一行和杨家桥村的留守小朋友一起吃住在农户家,帮大人做家务、采磨菇、摘葡萄,华西都市报的记者叔叔还用车载着他们到滨江公园、市政府广场看夜景,一路的欢声笑语,打破了夜的繁华,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什么是温馨,什么是亲情„„

今年5月25日我镇从灾区绵阳映秀镇、广元转来了4位灾区学生,镇上高度重视,立即和学校联系,免除了他们的一切学习费用,团区委、关工委还到学校慰问了他们,给他们送去了慰问金。镇上关工委送去了学习生活用品,并承诺有困难找政府。从广元转到潆溪初中的赵飞同学激动的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报答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关爱。

7月12日西南石油大学的同学,再次来到我镇杨家桥村看望了留守儿童,参观了大百合新农村建设。采访了我镇大学生当村官的真实感受,真正实践了优秀团青年,服务于农村基层组织,为农村基层党组织驻入了新鲜血液。

潆溪镇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多次受到市、区部门的表彰。2008年潆溪镇团委获市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2008年5月获顺庆区优秀团组织称号;其中杨家桥村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调研材料获区关工委一等奖。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情况研究论文 篇6

按照《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精神,根据省、市、区《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我街着力加强民生工程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的领导,积极落实民生工程实施,确保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现将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梅龙街道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设在中梅村为民服务中心,于2012年4月开始筹建,7月中旬初具模式,现已正式对全街留守流动儿童开放。活动室总面积约90平方米,设图书阅览室和体育活动室。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

1、组织领导。我街非常重视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成立了由党工委副书记任组长的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领导小组和留守流动活动室工作督察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的管理、服务工作,为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开展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街道分管领导多次到活动室指导开展工作,看望留守儿童。

2、完善制度。为充分利用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这一载体,更好的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我街在加强领导的同时,还注重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制定了《梅龙街道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实施办法》和《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计划》。

3、资金保障。街道党工委特别重视活动室建设,已投入近万元用于配备必要的桌椅和书柜,并将活动室装饰一新。

三、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1、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今年4月份,街道妇联安排对各村留守儿童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全面摸清留守儿童情况,建立了详细的留守儿童信息资料库。经摸底统计,全街共有 留守儿童 名。街道还搜集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地址和联系方式,为以后孩子用亲情电话与父母交流、联系打下坚实基础。

2、结对帮扶,向社会招募“爱心妈妈”。在全镇范围内招募“爱心妈妈”,成立了一支由镇政府职工、学校教师、村两委和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爱心妈妈”队伍,组织了“爱心妈妈”与部分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对留守儿童进行生活上、学习上与心灵上的沟通,为留守儿童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大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7月底,我们向留守儿童监护人发放《致全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一封信》,向监护人介绍我们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及开放后运行情况,并欢迎他们的孩子到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进行学习、锻炼。加强孩子间的交流,让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成为孩子们学习和娱乐的理想场所。

4、开展活动,关注留守儿童。针对留守儿童的现实需求,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六一”儿童节组织留守儿童进军营,感受军营生活,学习军旅文化;6月17日,组织了“留守儿童周末关爱”活动;6月23日,组织留守儿童进行暑期安全常识教育;6月30日,组织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知识讲座;7月8日,组织留守儿童乒乓球小比赛活动;7月13日,组织发放留守儿童“春蕾款”;7月14日,组织留守儿童进行法律知识讲座;7月22日,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象棋、五子棋小比赛活动。

四、规范管理,专人负责,确保活动室长效运行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把活动室建成儿童之家、儿童成长的温室。因此规范化管理,不断创新,是活动室建设的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留守儿童活动室管理制度、管理员工作职责、图书借阅制度、体育器材使用制度、关爱活动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并将制度上墙,严格执行,抽调两名同志专门负责活动室的日常管理。专人负责活动室日常开放、图书器材借用、整理、归档、存档、保管等工作,保证暑期活动室每天开放(开放时间:每天上午8 :30至11:30,下午2:30至5:30)。

五、下步工作打算

搞好日常工作管理外,不断创新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进孩子间的交流,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1、积极开展好“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

2、依托活动室定期办一些有意义的辅导班。

3、定期开展一系列安全并有意义的活动。如组织孩子看电影、开展乒乓球、羽毛球、象棋、跳跳棋、飞镖、毽子比赛。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情况研究论文 篇7

《人口研究》2004年第1期, 该文章显示“14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为14096842人”并且, 在全部流动儿童中 , 户口类型为农业户口的占70.9%, 根据这个比例 , 笔者推算出农村流动儿童约为1000万人;同年留守儿童数据来源于段成荣、周福林 :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人口研究》2005年第1期。该文推算出“全国14岁及以下留守儿童数量在2290.45万人”, 笔者根据同文数据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86.5%, 再推算出14岁及以下农村留守儿童为2000万人。从2005年至今, 我国外出务工人数程增长趋势, 随之流动儿童的总数也在不断增加, 在此期间, 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虽然有所下降, 但留守儿童总数与2005年相比程巨幅增长。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我国现有留守儿童6100.55万人, 占农村儿童37.7%, 占全国儿童21.88%。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到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本学校电子图书馆大量查阅相关的文献, 并进行整理归纳, 写出文献综述, 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询量表及在导师指导下设计问卷, 采用和全面覆盖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 对该镇初、小学校的初中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发放并回收。

2.3 数理统计法

问卷回收后, 进行数据整理, 并通过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

3. 问卷信度及效度检验

2014年12月上旬, 问卷设计完成后共寻求5名专家进行效度检验, 其中教授1名, 副教授4名, 检验后确定问卷有效。

2014年12月中旬向蒙城楚村镇楚店村25名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及回收, 12月底再次对该25名学生发放并全部回收。经检验, 两次检测相关系数为0.937, 确定问卷有较高的信度。

4. 数据分析

4.1 现状分析

表1与表2数据对比显示, 留守儿童每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上较非留守儿童有较大差异。留守儿童中每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达到三至四次以上仅占总体的30.6%, 而非留守儿童中这一比例则达到了55.4%;在基本不去这一选项上,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选择比例则相差9.8%。由此可见, 留守群体的课余体育锻炼状况明显差于非留守群体。

4.2 影响因素分析

4.2.1 家庭因素

爸爸妈妈会经常询问你的身体状况吗?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 父母对留守子女的健康的关注也是影响留守儿童可与体育锻炼的一大因素。数据显示, 父母对留守子女身体状况的关注程度与留守子女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呈正相关。

从留守儿童监护的类型来看, 有73.5% 的留守儿童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 农村没有广场, 更没有一群群的广场舞大妈大爷们。因此农村老年人中的大部分对体育锻炼的认识都很模糊, 或者直接曲解, 认为做家务, 在田里劳作就叫做体育锻炼, 更不会带领孩子在闲时进行体育锻炼。有4.7% 的留守儿童是寄居在亲戚家的, 而亲戚对孩子的照顾大都仅限于吃饱穿暖, 很少能顾及其他方面。最后有2.4% 的学生自己独自生活, 最多限于附近邻居偶尔帮忙照看, 这种情况下, 孩子能够照顾自己的温饱与学习已经不易。

4.2.2 学校因素

学校是义务阶段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最适合的场所, 学校体育更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 培养体育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中小学体育课堂出现“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有较长的一段时间, 自有关部门对学校体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调整与规定后, 中小学的体育教育现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在农村由于监管力度不严格、考察制度不够完善等原因, 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表8显示,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仅有47.7% 的学生能够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正常接受体育教育, 有43.4% 的学生上课以自由活动为主, 由此可见, “放羊”的体育教学模式依然大面积的存在于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堂中。

4.2.3 场地设施

表7显示, 仅有5.9% 的人有条件到相对专门的体育锻炼场所进行课余体育锻炼, 除去在学校内进行锻炼的人群, 有56.3%的人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体育锻炼场所。

从表8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在众多影响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中, 有过半的的选项指向缺乏场地器材和缺少指导这两项。由此可见, 此两项是当前最为影响该县农村留守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的环境因素。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当前蒙城县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学校体育开展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差距太大,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教育, 教师专业素质较为低下, “放羊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依然盛行, 出现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课堂教学内容单一, 缺乏趣味性, 不能起到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作用。其次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在外, 孩子由祖辈隔代抚养或者寄居在亲戚家更甚至独自一人生活, 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 不喜欢与人交流。祖辈大都没有什么文化, 对孩子的教育局限于基本的温饱问题, 不懂得如何对孩子进行培养, 更不会去主动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最后, 农村体育锻炼环境较差, 没有场地器材, 没有人指导, 每天放学后要做家务等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留守儿童参与体育锻炼。

5.2 建议

5.2.1 学校方面

从上到下的重视体育, 重视学生的身体的健康发展, 关注学生成长, 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成长。增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 开拓知识面, 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与必要性, 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规范监察与考核制度, 逐步促进体育课堂走向正规化。

5.2.2 家庭方面

父母外出, 应该经常关注留守在家的子女, 经常打电话或通过网络等方式关注子女的成长。相对于非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缺乏亲情, 在课余时间所受的关注很少, 很容易犯错误。父母的关注与督促能为孩子标明前进的方向, 培养适合孩子的业余兴趣, 也能及时的引导子女健康的成长。

5.2.3 社会方面

社会公益组织, 媒体等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深入留守儿童群体, 了解并告知社会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 让每个人都来做留守儿童的亲人。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大多数人将自己的子女留守在家, 便形成了特殊的留守儿童群体。这些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父母管教与爱护, 情感和道德上的缺失, 形成诸多问题。对于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与解决途径的探索, 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尝试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 以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 针对安徽省安徽省蒙城县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 从研究中发现留守儿童接收学校体育教育及在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令人堪忧。最后总结得出学校体育教育和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有很大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得出影响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一些建议。因此, 本文对于研究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问题上有一定借鉴意义。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情况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留守儿童 学校 英语 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外出打工的规模也逐步扩大,进城务工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农民谋求经济利益的最优选项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未成年的孩子被外出打工的父母留在家乡,缺少父母的关爱,这就渐渐促使产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指的是为了在外谋生农民离开户口所在地,成为流动人口,把未成年的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与他们分离所产生的一类社会群体,这些由未成年孩童组成的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具体而言是指父母的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后被留在家中的儿童。由于他们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以至于在英语方面的教育是少之又少。学校作为留守儿童获取有关英语知识最多的地方,本文章就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提出几条可行性建议。

一、寓教于爱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孩子通常是由祖辈抚养,但是祖辈通常会溺爱孩子,而且年迈上了年纪,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学习,尤其是在英语方面,根本不能给孩子营造适合学习英语的环境。而且这些孩子心理上比其他学生更脆弱。所以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家”,学校方面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孩子们,老师应该用自己的热心、耐心和爱心去教导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对学校,对老师,对英语不抗拒。让他们知道他们同样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而对学习充满热情。

二、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如果直接给儿童阅读的资料,他们通常是读不懂的,而且经常这么做,孩子们会有挫败感,从而彻底失去对英语的兴趣。所以,应该先培养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给他们创造学习运用英语的环境,让他们在运用过程中把知识学到心里,从而提高英语的阅读素养。

1.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孩子们播放一些有趣的有关英语的小视频,视频所展现的信息是直观生动的,是能够看得见,也能听得到,其表现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孩子们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利用视频资源辅助教学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开发孩子们的英语思维能力,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和吸收。这种多层次的表现力和多样性的感官刺激,对学习英语来说是极其有效的,个人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小孩子们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无限的求知欲望,他们获取的信息量,比单纯地只听老师讲课所获取的要多得多,并且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增加了单词的积累,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素养。

2.根据外国专家所做的实验,学习语言的时候,通过发声可以增加记忆力,同时也可以增加孩子们对学习的信心。所以课堂上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孩子们玩一些有关英语的游戏。例如,老师可以把单词写在纸片上让孩子们抢答中文意思,可以找一些好的英文句子和大家分享,还可以分组进行交流抢答,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对英语产生兴趣,还能增强团队意识,更能提高孩子们英语阅读素养,一举多得。

3.在班里老师可以设立一个图书角,买一些有关英语的小故事书,课下孩子们可以翻阅,读完一本书,可以和老师同学分享,让孩子们写一些关于所读图书的笔记与心得,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老师可以给读书最多的孩子颁发小红花,以此来激励孩子们对英语图书阅读的积极性,不仅让孩子们开拓了视野,还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素养。

三、寓教于严

虽然留守儿童需要老师更多的关爱,可是规范孩子们的学习态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句话叫做“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在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同时,老师们应该更多的去关爱那些留守儿童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他们,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练习、作业、考试上应该要求学生不仅做的对,还要做到最好。坚持四个环节:坚持抓好课前的预习、坚持抓好课堂上的听课、坚持抓好课后的复习、坚持抓好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确保完成作业的质量。当孩子们犯了错或者做的不对的时候,应该严格地指出来,循循诱导,让他们以后不再出错。

综上所述,学校作为留守儿童英语知识的最大汲取地,老师们有很大的责任去提高他们在英语方面的学习,在关爱他们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他们,端正学习态度,一丝不苟,还要从小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们对英语学习充满了积极性,学习起来也就事倍功半,英语阅读素养也就自然提高了。

参考文献:

上一篇:3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制度下一篇:2024年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校长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