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由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比较有限,所掌握的语文知识相对也比较少,如果要想进一步提高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教师首先需要提高对学生写作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力度。读写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论文 篇1:

议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策略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也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这其中就包括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这也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享受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的方向和目标。阅读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课外知识获得方式,它对各科的学习尤其是语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够让学生在语文阅读题目中感受到语文文化,学习到语文知识。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强化阅读教学既符合教学任务,又能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培养。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是为了能够指导学生读好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说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去更多地阅读。这样一来,阅读教学就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阅读指导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能够更好更快地了解书籍。

一、基于学生特点,培養阅读兴趣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一点,即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必要从学生的成长特点出发,建立在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上,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当中,从而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做好充分准备。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一课的时候,考虑到本篇课文情节相对丰富,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是一篇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成长初始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基于此,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感知文中的人物特点和语言之美。在此之前,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表演活动。接着,再让各个小组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以及“负荆请罪”当中选择一个想要扮演的故事。当选择完毕后,将文本情节与自己的理解整合起来,试着再现文本情境。可以发现的是,新奇的扮演活动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纷纷参与其中,一同交流、探讨,在阅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细致剖析人物形象,将各个人物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角色扮演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文本阅读之中,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正可谓一举多得。

二、教师做好引领和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因为年龄和心理特点,阅读的自主能动性没有那么强,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和帮助。首先,教师要热爱阅读,自古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老师是一位热爱读书的老师,那么老师的言谈举止就会无形中给学生一种引领,学生会不自觉地跟随老师也喜欢上读书。

其次,小学每个学段的孩子对阅读的需求都不一样,阅读的书籍也不一样,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进行阅读,例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语文学习,识字量有限,注意力也有限,但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推荐他们读一些童话类的故事书籍,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等,不仅能帮助学生识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可以看一些能增加自身文化底蕴的理解难度又不是很大的书籍,如青少年版《西游记》《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书籍。选对了书籍,对学生的阅读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选择好的书籍,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不动笔不读书”“不做笔记不读书”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避免泛泛而读,读完之后没有思考和收获。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

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扩充阅读内容,尽量增加趣味性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符合他们特点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沉浸于浓厚的教学环境,进而进行思考。另外,学生需要在这一阅读氛围中探讨自己的感受,在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开展阅读,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对小学生的阅读来讲具有双重作用,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娱乐活动,将多媒体运用至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课堂氛围。

例如,教学《纸的发明》,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呈现出几个问题:谁发明了电灯?孔明灯是谁发明的?地动仪是谁发明的?随后利用多媒体展现问题的答案,学生在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学习新课《纸的发明》。在教学期间,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里的词汇: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在学习完生词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脉络。需要首先划分自然段,第一部分是造纸术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和贡献;第二部分是纸发明的过程;第三部分是造纸术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后集中总结造纸的方法,明确造纸术的具体步骤,对造纸术的优势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蔡伦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回答这种发散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提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工作者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快乐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学有所获,不断提高自身阅读量,增强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梁娟. 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 信息周刊, 2020, 000(007):P.1-1.

[2] 朱艳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C]// 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20.

[3] 李艳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7).

作者:吴江燕

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论文 篇2:

小学高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对写作水平的影响

摘要:由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比较有限,所掌握的语文知识相对也比较少,如果要想进一步提高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教师首先需要提高对学生写作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力度。读写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外阅读

引言

写作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高年级阶段,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后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而事实上,作为高年级的小学生应该有着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这与学生实际很矛盾,这也是我们急需要改变的迫切现状。

一、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写作练习

课外阅读一直都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拓展思维眼界的有效方式,教师利用读写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相关的课外书籍,安排学生进行课下的阅读,并要求学生进行及时的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进行表达,并运用相关的写作手法,熟练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例如,安排学生进行对《三国演义》的阅读,要求学生每个人选择一个人物或者事件进行针对性的写作,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互动,对阅读到的内容进行分享,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诵自己的作品,从而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二、明确读写主题

在開展读写结合课程之前,首先需要课程的主题内容,并且为读写结合课程的展开奠定基础。只有明确了读写主题之后,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方向。教师在开始一节内容的课程之前,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本篇文章,随后为其布置与该文章相同的写作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两个方面展开教学,分别是实际的写作情况以及课外读写要求,这样一来不但能充分利用了教材的内容,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例如,在开展一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明确好教学的主题,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该主题,并且然学生明白以及理解这一个主题的含义。随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及教师所确定的主题来体会文章的特点,主要是感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以及写作技巧等,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仿照一篇课文写一个短文。最后教师将学生的作品与原文做出一个对比,对比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通过这一个环节能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

三、结合课文展开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课文进行讲解指导,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将读写结合进行运用,从而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中《松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关键句子,准确把握说明文中事物的特征,并向学生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逐句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并安排学生根据自己对动物的理解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各种动物的认识和感情,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培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来源。就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伴随着他们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好奇心也随之增强,对新鲜而又比较刺激的事情关注度很高。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内容,唤起学生对阅读的喜好和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中来,使阅读教学更加高效。例如,可以借助于富有激情的朗诵和兴趣故事的引导,来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比如在学习部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时,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声情并茂的讲一些古希腊神话故事,从而唤起学生的兴趣,也可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通过讲故事或者激情朗诵来迅速掌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进而小组交流互动,对故事中受到触动的情节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样,学生就会喜欢阅读课文及相关的故事,不但培养了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同时对学生写作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与促进。

结束语

总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小学高年级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好时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探索适合的方法,创新教学思路,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写作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有梅.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阅读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73-175.

[2]江瑞峰.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阅读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244-245.

[3]王克平.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465-467.

作者:潘水玲

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论文 篇3: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途径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重视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将读写结合,使阅读能力提升到更高层次,达到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閱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培养学生日常语言技能的重要作用。到高年级阶段,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在阅读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相应地,教师也要将阅读教学放到更重要的位置,通过强化阅读训练,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增强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获取的一种能力,除了学生自己的学习,教师还要从课堂教学入手,通过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一)传授阅读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文为例,进行阅读示范。首先是略读,找出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是精读,除了找出生字、生词外,还要揣摩文章中好的句段,领悟文章写法,体会思想感情,标注出疑难点,并想办法解决;最后是诵读,如《怀念母亲》一文,指导学生读出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怀念之情,从而教育学生感恩母爱,从爱自己的妈妈上升到爱伟大的祖国。《桂林山水》一文指导学生读出表现桂林山水特点的语句,读出作者对其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通篇朗读,边读边欣赏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的设置要结合文章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文章的写作思路、写作技巧及思想内涵等进行考查,旨在激励学生认真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探究思考。提问要根据问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时机进行。读前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粗读后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精读后提问,判断学生对课文的领悟程度。教师也可以就某一个有争议、有难度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探究,以启发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师及时点评

教师的点评是对课堂活动的归纳和总结,是对学生阅读活动的点评和指导,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深化阅读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了教师的点评。教师的点评不仅要给学生提供阅读参考,还要给他们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进一步加强阅读,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二、重视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积累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仅仅依靠课堂,依靠教师的指导,是很难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的。所以,还必须要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加强课外阅读。

(一)保证阅读时间

阅读要达到一定的量,阅读的效果才能显现出来。所以,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才能完成阅读目标,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计划,并安排每周固定的课堂大阅读时间。另外,课外阅读的时间大部分是在放学以后,所以,教师要把家长动员起来,积极倡导家长监督孩子读书,最好是一起看书,尤其是名家经典,给学生营造书香家庭的氛围。家校联合,才能把课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二)推荐优秀儿童读物

在课外阅读上,如果仅仅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喜好选择书籍,可能会有一些偏颇。很多学生只喜欢看一种类型的书籍,这样不利于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推荐。教师可以介绍所学文本的作者写的其他文章,如学生学习了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一文,教师课后要趁热打铁,给学生介绍《三国演义》这部名著,让他们阅读其中喜欢的故事,学生自然会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推荐,发挥群体功能,把课外阅读活动搞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三)鼓励学生建立课外阅读记录本

如何检验学生是否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呢?教师应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课外阅读记录本,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发现优美的词句,感兴趣的东西,就把它们摘抄下来。积累是我们读书的一个重要目的,“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另一方面教师要经常批阅检查,定期展示,对记录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课外阅读记录本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阅读素材进行积累,增强对语言的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三、读写结合,将阅读能力提升到更高层次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必然,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当阅读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写作练习,能深化阅读,并能推动学生的阅读能力走向更高的层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一)激发学习写作兴趣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体裁丰富、文质兼美,既能体现文化内涵,又能体现时代气息的文章,这些文章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文章的美,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语言的魅力,使他们被语言的美所吸引和打动,受到熏陶和感染,产生创作的冲动和兴趣。《桂林山水》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语言清新、流畅,对桂林秀丽景色的描写如诗如画,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美若仙境的感受。这篇文章的优美词句会给予学生一种描写自然风景的方法指导,从而让学生对写作这类文章或片段有样可学,写作冲动和热情就会油然而生。

(二)积累语言素材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的目的在于积累语言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为自己所用,在写作时达到文如泉涌的境界。语言素材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漫长累积的过程。积累素材,除了多看、多读,还要在读的过程中多写、多记,即进行好词、好句、精美语段的抄录。因为词句是文章的砖瓦,长期积累,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写文章就“下笔如有神”了。比如,在教学《乡村的傍晚》一文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摘录描写晚霞和小河的语句,同学们积累了“余辉、湛蓝”等生动的词语,并能在下一次的写作中正确使用。

(三)指导写作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一是引导学生使用修辞手法,如拟人的修辞法,可以使文章添色很多。二是指导学生进行句、段、篇的仿写练习。如阅读了介绍小动物的文章,可引导学生给各种动物写自我介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或为文章续写结尾,或在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补充,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是模仿文章的写作结构。初学写作的学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结构,教师要借助教材,让学生了解文章是分层次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几层意思,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学生理解了这些,在自己的写作中就很容易安排好写作顺序,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文章的连贯性也会很好。四是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要借助教材或范文,让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树立中心思想,并能围绕其进行写作。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写作来增强阅读的兴趣,这样既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又能达到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庄忠琼.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可行性途径.语文学刊(教育版),2014,(3).

[2]姚彩萍.浅析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科教文汇,2013,(23).

[3]法青梅.试析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

[4]韦山.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3).

[5]陈翠.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24).

作者:张彩霞

上一篇: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银行柜员年终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