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学的新闻传播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针对国内普遍存在的影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高校在影视实验教学中的经验,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提出了新闻传播学专业影视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之路的具体方案要点,并分析指出这是一条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影视教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影视类课程是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专业教学的新闻传播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业教学的新闻传播论文 篇1:

论专业实践在新闻传播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本文以独立实践课和学科竞赛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专业实践在新闻传播教学中的开展情况、实施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要解决的办法。发现,这两项专业实践活动在师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对教学活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师生关系、促进就业也产生了较大的作用。但这类实践活动由于是在课外开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平台建设、科学管理、有效宣传等方面都还亟需改进。

关键词:专业实践;独立实践课;学科竞赛;新闻传播学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专业实践在新闻传播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报告挑选了南京晓庄学院开辟的两项专业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专业实践在新闻传播教学中的开展情况、实施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要解决的办法。这两项专业实践活动一是独立实践课,二是学科竞赛。

独立实践课是新闻传播学院在正常课时之外开设的课程。首先由老师开出课程,形式主要就是专业实践,课程涉及平面媒体、影视、表演等,每门课程计划学时28学时,1个学分,由老师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学时。每个学期学院内部组织教学委员会对各门课程进行考核,确实有实践成果才能算老师的工作量。每个学期都有独立实践课的开设。《新闻编辑学》课程根据学院独立实践课要求,开设过《数字作品制作》的独立实践课,共两次。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竞赛的形式多方位考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系列化课外科技实践活动[1]。南京晓庄学院的学科竞赛是学校层面组织的,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及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拼搏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由老师申报,学院推荐,学校删选,最后立项。每年的年底组织专家考核评审结项情况。学科竞赛的立项结项工作是以一年度为期。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报告采取的是访谈法。分别做了对学生和老师的访谈,从师生两方面角度来看待独立实践课和学科竞赛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存在问题。

访谈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

教师的访谈材料来源于2016年11月8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在本院召开了一次教学实践课的座谈会。参与座谈的是开设了独立实践课程的老师及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大概10人左右。座谈时长1小时40多分钟。

学生的访谈在2016年的上半学期来实施完成。以独立实践课和学科竞赛在学生实践中的情况为调查题目,对新闻传播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大概10人次。

三、研究分析

1.对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的作用

(1)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独立实践课和学科竞赛都是以专业实践为主要实施内容,着重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大部分的课程在课堂进行,无论是教学时间还是老师的精力,都不能有效、深入地展开实践活动。专业实践课的开展就是弥补学生实践不够的短板。

①有的是掌握了新的技术。12广电新闻班的王同学说,“比赛(方正飞翔比赛)很好,挺喜欢的,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方正飞翔才起步,软件存在很多bug,给我们使用,碰到问题反映给他们,他们再去处理。这样整个软件就很完善了。过程很好,比在教室听那些老师有的没的讲些好太多,不如自己去学东西,印象更深。”

②有的是使书本知识得到了应用。13广电新闻2班的余同学,“经历了整个杂志的编写流程,发现原本我们平时不在意的字眼,其实都是笔者和编辑精心编排,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平时我们不在意的某些专业知识,最后发现是可以运用于实践的。某些编排的方式,某些吸引读者的手法,其实书里都有所提及。这种实践形式是非常可贵的,使书本知识不再局限于考试和文字,可以更多地运用于实践当中。比较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有其真实意义,不经过实践检验,永远无法体验到知识的真谛。”

③有的是锻炼了新闻传播学专业必备的写作能力。15新闻传播1班彭同学,“主要是写东西,长时间不写作就会很不适应去写东西,也没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觉得有个组织可以要求定期写点东西挺好的。学校并没有给我们强制安排写作,但实际上我们很需要加强文笔多写多练多动脑子。只是我主要负责第三版面,一般都是写一些紧跟社会热点的东西,我觉得第一版经常写新闻稿的收获会更大。不管在新媒体部还是普通写稿,我都觉得可以锻炼策划能力,我们经常会跟着学校和社会最近的热门话题來定具体每一篇的内容。跟着十分快报我还认识很多学长学姐还有老师,还有一些好朋友,其实对自己或多或少都会有帮助。”

15广电编导2班胡同学,“有必要多开展这类的实践课程,新闻专业的就应该多接触写新闻,也有利于综合素质发展”。

(2)心理素质造就

在访谈中,发现学生们除了专业技能方面的收获之外,还有不少心理上的收获。人生旅途中,大学生涯里,有这么一段经历,是美好的记忆。这样的心理收获有:

①对梦想的追求和专业激情。13广电编导2班吕同学,“说实话,我很开心能够做这个微信平台,我带领十分快报加入了江苏高校媒体联盟,通过这个平台我认识了其他高校志同道合的一些小伙伴,我感觉到他们都有很大的热情在里面,同时会给我很多的启发。因为我觉得在我们学校来说,无论新闻意识也好、激情也好,或者做媒体的这种技术、形式、内容,好像跟其他学校要差一点。所以,我一开始其实都在模仿,相当于摸着石头过河,看别人怎么去做微信推送,慢慢的去总结经验。一开始的阅览量正常都是个位数、十位数,好一点的时候也才百位数。到了大三的时候,我可以做出比较高质量的推送,比如《江苏省一所开挂了的大学》,以及《晓庄版南山南》,这两篇推送都到达了3万多,在晓庄是最高的记录。还有其他几条推送也有过万的,作为一个微信小编来说,阅览量是对我工作的反馈,直接影响了我做这件事的激情。”“我肯定是认为做这种实践课程是非常好的,它直接能够激发我们作为媒体人的热情,多开展这种实践也给我们一个与别的高校交流沟通的机会,大家互相学习,一起进步,做一个合格的媒体人。”

12广电新闻班王同学,“如果要说心得的话有很多方面。最后为了修改赶时间,我们几个人在老师的办公室都熬了好几个晚上,就不睡觉去做。然后每个人每天都想着怎么把自己的那个部分做好。所以那个过程你会很享受,会很喜欢团队合作,不管结果如何。”

②同学间的感情加深。12广电新闻班的王同学说,“除了专业以外的收获就是,我们5个女生在一起工作。最后因为一些问题,我们还一起熬夜做,互相鼓励,互相支撑,这大大地促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即使现在我们在不同的城市,也会时常联系,感觉大家还在彼此身边一样。”

③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13广电编导2班盛同学,“还有就是统筹能力。我们团队一直都有十几人像收稿件和改稿件还蛮锻炼人的。”

15广电编导2班胡同学,“收获了团队合作精神。在记者节的时候,大家分了各自的人物,我和4、5个人负责金话筒主持人选拔的人物。经过这件事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师生关系的增进

此次调查,一个意外的发现是,在课堂之外的实践教学活动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学生们常常反映,如今师生交流少。老师们总是很忙碌,科研任务重,不少高校远在大学城,老师们每天上课舟车劳顿,种种客观主观原因妨碍了师生间在课外的交流。而在实践活动中的交流往往比课堂上的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课外的实践活动就意外地成了一个师生的交流渠道。

新闻传播学院的潘老师在座谈会中谈到,“在实践活动中,还可以加深师生的感情。这种感情甚至比在课堂上建立的感情要深。在一起办报这么长时间,学生们也付出了不少。我们连一次聚餐都没有搞过。(因为餐饮费的报销非常困难)我只能把学生往家带。由于厨艺欠佳,只能带少数几个学生去家里(吃饭)”。

郭老师说,开展活动时,遇到吃饭时,下馆子都是她掏钱,总不能老让学生吃盒饭。

(4)就业的新方向

在校大学生一般很少考虑自己将来的就业问题。即便有的同学会产生困惑,我们在学校学的知识到底对将来就业有多大帮助。但他们在忙于上课之外,也找不到更好的答案。专业实践尤其是学科竞赛,常常是由社会上的某些机构、企业、公司、协会来举办,他们掌握着就业市场的前沿动态。就业市场缺少什么人才,需要哪些技能,会通过他们举办的竞赛来体现。本人参加多次的有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方正杯系列大赛,就是以掌握最新的排版软件为技能基础。学生的获奖作品甚至能吸引某些如出版社等合作单位,拿到出版社的出版版权。更多的学生由于掌握了最新的新媒体排版技能,为自己就业找到了一条新路。

12广电新闻班的王同学,“收获是蛮大的,掌握了这个软件(方正飞翔)的运用,懂得了排版,对于我们找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进报社进杂志社等,编辑不仅要懂内容的编辑,还是要懂些排版的。”

12广播电视编导1班的陈同学,“新媒体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多了解这些信息可以为我们以后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新的选择,而且现在我们了解的自媒体还不是很多,像方正还在起步,我们自己了解也不多,但去做开拓我们眼界,提供一个新的想法。”

12广电新闻班的李同学,“这种实践形式挺好的,对于我们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就比如我,进纸媒就需要会排版。这个软件就像PS、PR一样,都是技术上的内容。多了解,多掌握一门技术真的很有帮助,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嘛。”

2.实践教学管理的思考

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是学科竞赛参与者、物质基础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整合,是一个整体[2]。有研究认为,学科竞赛的保障有:组织保障、训练保障、队伍保障、经费保障、平台建设和激励机制等,这些方面科学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活动的保障机制[3]。

(1)完善的实践平台

从访谈中发现,专业实践活动虽然必须依靠个人积极参与,但一个完善的实践平台能够使其具有长效性。如今,学校层面的学科竞赛和学院层面的独立实践课,经过多年开展实施,已经成为每年每学期的固定项目,吸引着更多的老师和学生的参与。

(2)合理的管理机制

在专业实践中,老师们负责专业指导、知识传授,学生们负责认真学习,动手实践。但实际上,由于独立实践课和学科竞赛都是课外开展的活动,有许多超出教学的工作牵绊着师生们的精力。

①经费问题。新闻传播学院丁老师,排演戏剧《十八岁出门远行》,“经费很紧张。演出时,有老师说,怎么不买点服装,让学生穿着自己的衣服就来了。我们没有钱呀!这笔费用即使是花了也不知该怎么报销。有不少东西,我们就自己花钱买了。大家的专注力在排练和演出上,不想为报销一趟趟地跑,耗费精力。”

②日常管理问题。新闻传播学院魏老师,“有的实践课一个老师就能撑下来,面对再多的学生也没问题。剧团、微电影创作就有问题。一个老师充当了多种角色,集导演、编剧、制片人于一身,分散了大量精力和注意力。是否可以有专门的人员来替老师们服务,把这些杂活都干了。”

③活动开展的时间问题。新闻传播学院丁老师,“由于学生们的时间不好统一,大家的课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一般在周末或晚上排练。好几个周六,我都是专门跑到学校。”

④设备等硬件问题。在访谈中不少师生反映学校设备技术问题,希望能够改善一下。不少软件比如剪辑特效软件、排版软件只要装在学校的电脑上,无论哪台电脑都会立马崩溃。希望学校给予这种实践课程多些支持。

(3)多方宣传,提高师生参与度

专业实践虽然好,但如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参与进来呢。老师和同学们都有困惑。

老师的困惑是,每年招新都有“学生荒”。一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需调动;二来,每个实践课或竞赛活动中,“传帮带”做的并不是很好。

新闻传播学院冯老师在指导院级刊物《晓时代》时就有这样的疑问,学生如何挑选和管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一来挑不到人;二来有的学生干了一年,培养得可以出师了,但一升高年级就推出了刊物。技能如何传承?冯老师建议,是否院里的老师可以资源共享,把手头上的学生资源整合起来,共同利用。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访谈中,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做了调查。学生们不参与这些专业实践活动的原因可能有这些。第一,没有兴趣;第二,没有时间;第三,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学生们并不了解。

关于如何得知此类信息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介绍和宣传才得知的。

有一個学生是这样说的:“因为我们当时有老师的一节新媒体创意课。然后后来他在课上教我们用方正这个软件。后来他告诉我们说有这么个比赛去年我们学校有参加的,所以我今年也参加了。”

像此类的回答有很多。当然,也有学生是自己通过学校各类平台来了解的,比如:“从校报南京晓庄学院报看见有学姐获奖才知道这个比赛的。”还有学生是这么说的:“因为觉得自己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方向的,觉得自己应该要实践一下,开学那几天看到学校贴了《十分快报》招聘海报,所以我就去参加了笔试和面试。”

四、研究结论

本报告以南京晓庄学院开设的独立实践课和学科竞赛为调查对象,发现,这两项专业实践活动在师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对教学活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师生关系,促进就业也产生了较大的作用。但这类实践活动由于是在课外开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平台建设、科学管理、有效宣传等方面都还亟需改进。本报告以访谈方式进行,由于访谈人数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报告的科学性,这是本报告的不足之处。(注:学生访谈部分参考了2013级广电2班葛梦秋、韩梦婷、许愿提供的调查资料,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 李苏北.基于学科竞赛的高校教学体系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11(S1):174.

[2] 雷金华.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D].浙江大学,2013.

[3] 何颖.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保障机制[J].江苏社会科学,2011(S1):123.

[责任编辑:艾涓]

作者:罗艺

专业教学的新闻传播论文 篇2:

论新闻传播学专业影视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之路

针对国内普遍存在的影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高校在影视实验教学中的经验,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提出了新闻传播学专业影视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之路的具体方案要点,并分析指出这是一条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影视教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影视类课程是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考察现有的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设计和实际教学效果,在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大学生中能够通过有限时间的学校学习掌握较高的影视制作技巧并且具备灵活动手能力的人,实在是微乎其微。这种影视教学中的“眼高手低”和“纸上谈兵”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根据著名影视教育专家周星教授的研究,在全国600多个影视专业教学点中,有相当一部分院校在影视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影响了整个影视专业教学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影视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影视教学的“短板”,正确面对影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迫在眉睫。一、当前新闻传播学专业影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根据全国影视教育实验教学学术研讨会和同行交流的实际情况看,当前影视实验教学依然存在一些“老大难”问题。例如,一种典型看法认为当前影视实验教学中存在三个方面主要问题:一是实验室设备缺乏,二是实验设计落后,三是实验教学管理滞后。有些高校的实验室建设虽然有一定的投入,但在开放实验室方面却有各种限制,以至实验设备无法发挥效益,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还有就是传统的影视实验教学中存在“重共性训练,轻个性培养;重模仿,轻创新”等问题。以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为例,可以发现目前影视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三点。第一,实验设备总体不足,难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实验教学。影视是一个设备建设投入高、实验运转费用高的双高学科。一个完整的影视制作流程包括摄影摄像、演播室现场录制、画面编辑、声音录制、制作合成等等。目前文化传播学院实验室尽管有一定的财政投入积累,但现有设备依然显得相对简单和落后。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只能通过观摩和理论讲解来代替部分实验,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影视专业技能。现有的影视摄像和画面编辑实验设备,只能开展演示实验和简单的设备操作实验,难以普遍开展影视艺术创作创新实验和综合应用。第二,实验设备总体利用率不高,实验设计落后。现有的影视设备的总体利用率不高,有不少新进设备闲置,没有充分挖掘其教学潜能,实在可惜。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高水平、贴近实战的实验设计特别匮乏,整个实验设计水平落后。从全国高校范围看,目前还缺乏真正原创的、权威的影视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指导书。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操作性、验证性的实验较多,综合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的实验较少,学生毕业后依旧不能独立承担较为复杂一点的影视节目摄、编、录、剪、制作、特效等综合型任务。另外,在整个实验设计的体系上,实验课程的相互衔接以及系统性还存在较大问题。第三,实验教学管理滞后,教学双方都难得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全心投入。相对于实验教学设备和实验教学设计而言,实验教学管理是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最为滞后的环节。从对象上讲,实验教学管理包括对教师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主要包括单个实验成绩的评定、整个操作类课程的考核。相比影视课程中的其他文字作业而言,影视实验作业批改的难度很大,例如,一份5~10分钟的视频作业,一位老师要做详细的分析和评价,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一个教学班以30人计算,将至少需要30个小时,教学工作量较大。除此之外,还存在新闻传播学的教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及专业教师影视技术实践技能能力提升层面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影视实验教学环节的质量。二、影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之路具体方案要点的论证分析为了拓展、深化和加强影视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笔者借鉴国内高校的一些先进理念和做法,根据文化传播学院的现实条件和发展潜力,设计了针对传播学专业的一个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的方案,这一方案将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综合应用、创新提高”的原则,安排实验内容,全面实施教学改革措施,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师要紧密协调配合完成整体的教学实验成果。具体要点如下:第一,编制并完善一系列影视实验的基本操作手册和初级实验内容。这就犹如盖房子,要先打下最基础的桩基。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编制《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操作与应用技巧》《演播室基本操作》《摄像摄影设备基本操作》等实验室基本操作手册和初级实验内容,形成模块,充实到各个学期的相关影视教学课程中。第二,编制并完善《影视制作实践》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这就犹如一个简单的标准样本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解剖一个典型作品,让学生锻炼多方面的综合技能,让他们从这里开始独立进行影视创作。第三,协调现有的涉及影视实验教学的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整体设计,将影视实践和影视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中形成一条“线”。这些涉及影视实验教学的相关课程包括:《影视艺术概论》《电影语言》《影视精品赏析》《电视栏目策划与编导》等,学生在上一门课程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不断地渗透、迁移到新的课程当中,并得到循序渐进的技能提高。第四,开展影视实验教学的综合型讲座、比赛等活动,丰富提高学生第二课堂的影视实践内容。在完成基本的影视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后,充分挖掘现有实验设备的潜力,鼓励和积极开展有助于提升整个影视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和实践活力的各种活动,包括讲座、比赛、实习、课程设计乃至毕业设计等,鼓励创作和发掘出一批有传播价值的影视作品。第五,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提升教师整体的影视教学水平。可以采取的一些有力措施,例如,积极安排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教师到影视机构培训深造或锻炼兼职,提升教师队伍的影视创作实践能力,同时,适当引介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影视导演、编辑、独立制片人等到本院开设讲座和实训课程。三、结语在以上这些方案要点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校外实训的学时数,提高校内影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型、设计型、综合型的实验数量;在参加各种校内外竞赛过程当中发现“苗子”,鼓励学生创作出一批有创意、有质量的影视作品,获得好成绩;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鼓励教师研究问题,就一些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可以设想,在影视实验教学的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过程中,经过这样一条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内外结合、软硬相称,并且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就一定能取得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1]周星.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状况调研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06,(5):64-65.

[2]罗自文.当前影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135-139.

[3]周建青,朱辉.实验,影视教学通向成功的桥梁——2007年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实验教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4):133-135.本课题受到浙江理工大学教改项目“影视制作实验的创新设计与综合应用”(e11170)和“媒介融合趋势下创新型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y11105) 资助。

作者:廖卫民

专业教学的新闻传播论文 篇3:

博客与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教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更为紧俏。因此,加强新闻传播学科各专业中的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高校新闻教学理念的构建和新闻教学模式的探索还很不完善,而且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比较突出。新闻传播学科包含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传播学等专业,其专业性质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以及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在新闻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传播的实践教学方式在媒体的不断发展下而日益革新,博客也逐渐融入了绝大多数网民的生活,不经意间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为人们所知,为人们所用。随着博客的发展,其形式和功能也日趋多样化,利用博客,不但可以写日志还可以设置分类、布置超链接,甚至通过创建群组博客来开展分组协作等。因而笔者认为,博客是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博客自身的功能使其在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博客记录现有的实践教学方式,为教师教学提供反思平台。知识的获得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原有知识进行反思,并在此反思基础上完成自我知识的更新与重建。因此,反思也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个人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关键途径之一。在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肯定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或者出现一些不适应现实的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对当前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比如改革一些业务主干课程的考核方式,如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量化考核方式;改革写作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写作作为实践训练由课堂开始贯穿始终。又如举办各种论坛以及与媒体合办节目等,让学生呼吸到本专业的最新知识空气,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些都是新闻传播专业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及所采用的解决办法,是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碰到并通过记录、思考、评价形成的解决方法中的一部分。

博客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而存在的,同时博客又是基于网络技术,随着3G、WIFI无线等技术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博客也借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无处不在。任何博客日志都可以很快地被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访问到,并随时可以对博客日志进行回复、评论,并进行在线或离线对话。博客日志的对话功能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反思能力,教师浏览博客日志并发表回复、评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其反思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基于此,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反思平台,可以帮助修正当前实践教学工作,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

利用博客完成实践课程中显隐知识的转换,有助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的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并且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断相互转化,而通过知识管理可以大大节省这个转化过程的时间。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对自己知识的识别、获取、转化、学习、利用、创新的一个过程。而基于网络技术的博客,对博客内容更新、管理、评论等都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因此无论在哪里都方便记录、管理、思考,因此,通过博客来进行个人知识的管理,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是属于理论实践并重的课程,既强调传播学、新闻学基础理论这类显性知识,同时又强调操作性、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这一类通过实践教学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博客正好为信息环境中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手段,而在使用博客过程中信息资料就不断转化融合为学生的知识。博客作为信息化的工具和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实训的效率,从而提高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利用博客改革以往的实践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在教育教学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怎样的评价才是真实有效的,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学习评价模式是以考试分数而定,成绩一般就是最后的期末考试再加上出勤情况,但对于新闻传播类课程,这种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既不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也不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创新思考能力,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使用博客記录学生的整个实践课程学习过程,可以对其进行过程性评价。

例如利用博客管理系统,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实践课程电子学习档案,在整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甚至更长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资料进行累积, 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学校和老师利用学生的独属电子档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收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博客本身具有留言、评价的功能,可以指导学生在博客系统中开展自评、互评。既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又可以与同学进行横向比较,确定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这样既避免了学生照老师的讲义死记硬背,不得要领,又集合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和机器评价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的优点,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避免学生为考分而学的功利性。

利用博客让学生在课堂实践时积极参与、协作学习。新闻传播教育倡导“走出去”教学,尤其看重社会媒体实践,一到假期,各大媒体往往人满为患,有些部门的实习生远远超过记者人数,可见新闻专业学生对新闻工作的热情之高。但奇怪的是,学生们的职业热情在课堂上往往不见痕迹,各大院校新闻专业课上不乏老师讲课、学生读报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加以引导,适时使用新媒体激发学生兴趣,使之主动进行学习。

博客平台主要是为新闻传播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共享、探讨的平台,由于博客群组是一个共享型的开放网络交流平台,学习更强调的是共同体的协作学习,这就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协作教学环境不足的缺陷。当学生在课后碰到疑问也可以通过博客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解决,其他同学也可以避免重复问相同的问题,通过看老师或其他同学给予的指导即能得到解决方案。

利用博客的网络优势,组建学生第二课堂。一些新闻传播系会制定本专业的相关课外阅读指导书目,并装订成小册子,新生一入校,就发给其一份。读书指南从经典著作及新闻理论、新闻实务、中外新闻史、新闻人物、新闻边缘学科、文学、广告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领域精选出若干本著作,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希望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扎实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系里设有课外阅读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每年底在全系组织学员开展一次读书回顾总结活动。但新闻传播专业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专业,一些前沿的领域内容不断更新,课外指导书目也因此会变化,纸质册子不能即时把这个变化传递给学生,而博客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在网络上发布课外阅读指导书目,既环保,又能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资讯,很好地为学生组建了第二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博客的出现与发展给个人学习、学校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以上我们谈了新媒体博客在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方面的作用,通过引入博客丰富了以往的实践教学形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获得了许多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上从未接触过的知识。虽然利用博客参与教学的效果和应用改进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挖掘,但这一应用思路可以在今后的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艳:《关于新闻传播实践教学的思考》,《青年记者》,2006(10)。

2.张蕊:《关于改进新闻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今传媒》,2010(4)。

3.王文科:《我国新闻院系新闻实践教学之一瞥》,《浙江传媒学院学报》,1999(3)。

4.苏立:《网络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5.张春水:《博客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作者单位:邢若南,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袁玖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编校:赵亮

作者:邢若南 袁玖根

上一篇:镇党委年中工作总结计划下一篇:年度幼儿园中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