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学生阅读书目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闻学专业学生阅读书目(精选11篇)

新闻学专业学生阅读书目 篇1

专业类:

理论:如如,我觉得这个吧,又不实用,你先别来看了,回头你把别的看完了再看这个啊!要不先说几本吧!《宏观新闻学》刘建明《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美)《新闻学导论》李良荣《新闻原理的思考》梁衡《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新闻文存》徐宝璜《论出版自由》约翰·弥尔顿(英)

历史:先介绍几本啊!《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 《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中国电视史》郭镇之《天下风云一报人-----索尔兹伯里采访回忆录》《路透其人和路透社》仓田保雄 《西方新闻界的竞争》约翰·霍恩伯格(美)

《无冕之王》哈尔伯斯坦《权利的媒介》赫伯特《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卡特利奇

业务:这个重要了啊!《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杰克·海敦

《我怎样学习当记者》南振中

《风云人物采访记》法拉奇

《好新闻的后面----编辑耕耘录》郑兴东

《记者生涯----现代美国新闻业务漫谈》钱塞勒

《美国电视明星》芭芭拉·马图索

《全能记者必备》朱利安·哈瑞斯

《现代新闻评论学》胡文龙

《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

《报纸编辑学》郑兴东

《不要这样写-----对百篇新闻写法的商榷》郑兴东

作品:《西行漫记》斯诺

《外国新闻通讯选评》黎信等人

《中外广播作品选析》程道才

《经历》韬奋

《范长江新闻文集》

《新闻通讯选评》汤世英

《消息选评》《通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

其他:《新闻职业道德》董炜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孤独的狂欢》吴伯凡

《新闻侵权与诉讼》孙旭,培

《新闻法规政策须知》

《妖魔化中国的背后》

《媒体轰炸与洗脑》

《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

工具:《新闻学大词典》《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中国新闻年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

报刊:新华文摘、读书、天涯、电视研究、中国记者、新闻战线、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华读书报。

博通类:

经典:《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毛泽东著作选读》《邓小平文选》《鲁迅选集》

哲学:《理想的冲突》《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

名著:《唐吉可德》《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幻灭》《一千零一夜》《希罗多德历史》 国史:《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万历十五年》《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索尔伯兹里

《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

典籍:《古诗源》《史记选》《庄子浅注》《诗经注析》《世说新语校笺》

经济:《经济学》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原理》曼昆《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

《企业之魂》《现代化的陷阱》

社会:《乡土中国》《黄河边的中国》《代价论》《现代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

世界:《世界史纲》《全球通史》《第三帝国的兴亡》《光荣与梦想》

科学:《科学史》《时间简史》《科学的历程》

美学:《朱光潜美学文集》《美的历程》《意境》《美育书简》《歌德谈话录》

政治:《政治科学》《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论法的精神》《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领导人》,心理:《精神分析引论》《社会心理学》《动机与人格》 《性心理学》 传记:《呼兰河传》《李宗仁回忆录》

《陈寅格的最后二十年》《 傅泽传记五种》《爱因斯坦----生·死·不朽》

语言:《古代汉语》《语言与社会生活》《语文常谈》《普通语言学教程》《语言论》

艺术:《艺术哲学》《如是我闻》《西方美术史话》《电影是什么》《论 音乐的美》

未来:《权利的转移》《展望21世纪》《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大趋势》《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

赏析:《宋诗选注》《宋词赏析》《艺海拾贝》《经典常谈》《金蔷薇》

散文:《清洁的精神》《周涛散文》《沈默的大多数》《文化苦旅》 《燕山夜话》

小说:《边城》《白鹿原》《好兵帅克历险记》《德里纳河上的桥》《百年孤独》

文化:《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民俗学丛话》《美国文化批评集》 《中国方术考》《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

新闻学专业学生阅读书目 篇2

批评语篇分析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 , 又称批评语言学, 是语篇语言学下的一个独立分支。主流语篇分析注重的是语言分析, 分析语篇中句子的实义切分、句际连贯与衔接、信息性与语境等, 认为语言只反映社会。实际上, 社会结构决定语篇特性, 语篇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结构 ( 戴炜华、高军, 2002) 。CDA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 揭示隐含其中的意识形态和不平等权利关系。在CDA对学生阅读理解内容上做明确说明的几乎没有, 本文以调查学生对新闻标题的理解为导向, 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出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不强, 给出了提高批评语篇分析能力的建议, 从而对学生提高批评语言意识,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有促进作用。

2、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定性和定量的统计方法。作者先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出学生在阅读新闻标题时所持的观点态度, 得到具体数据。其次将得到的数据与批评语篇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对照, 研究批评语篇分析能力与阅读能力的关系。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四川省一所普通高校的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计80人, 二年级本科生计86人, 三年级本科生计90人, 因此次问卷题量小, 用时少, 而且调查是以班级形式发放和收交的, 除二年级一名学生因病假缺席而错过此次调查外, 其余都是有效问卷, 最终共有255名同学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

2.2 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为英语新闻的标题。这则新闻是从近几年刊登在中国核心期刊上并与批评语篇分析相关的典型例证, 是1976年12月10日, NUS投票赶出旁听会议的保守党议员, 选取了三家媒体的新闻标题进行研究。

22..33研研究究过过程程及及方方法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包含一则新闻, 新闻选择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通过批评语篇学家对新闻的内容分析和统计学生对此则新闻的观点所获得的数据来做对比研究。此次研究利用了语言学中的批评语篇分析理论, 而且所选的新闻虽然是随机抽样选的, 但与批评语篇分析有很大的相关性。

3、 研究结果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统计, 得出本科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共三个年级的学生的阅读情况, 具体情况如下 :

新闻的内容 :1976年12月10日, 全国学生联合会 (NUS) 开会时, 保守党保守党议员Keith Joseph爵士企图旁听NUS开会, 遭到学生攻击, 学生代表当场投票一致同意把他赶出去。第二天NUS执委们发表了一个不太真诚的道歉声明。以下就是三家报纸的新闻标题 :

(1) NUS regrets fury over Joseph. (《观察日报》)

(2) Student leaders condemn insult to KeithJoseph. (《星期日泰晤士报》)

(3) Student chiefs “regret” attack on Sir Keith. (《星期日电讯报》)

分别对三个年级的学生阅读情况进行统计, 通过统计得出的三个年级的学生对三家新闻媒体标题所持观点的阅读情况。根据批评语篇学者的观点, 这则新闻的正确理解是 :《观察日报》崇尚的是自由, 不会同情Keith Joseph。且在提及他的时候只用了其姓Joseph, 无名无称号, 这样多少显得不够礼貌。《星期日泰晤士报》从各方面来讲相对中性一点。《星期日电讯报》的政治思想偏右, 它尊敬这样的政客, 称Keith Joseph为Sir Keith, 也就是说, 用“爵士”这个称号来表示对他的尊敬。此外, 主语中的chiefs带有贬义色彩, 因为这个词一般情况下是指不合法群体的头目 ;整个事件用的动词是attack, 突出了此次事件的暴力性。通过与以上学生的观点对照, 统计出学生的分析正确率 :三个年级的学生对《观察日报》分析的正确率均偏低, 显示出批评意识弱。三个阶段的学生大多数都认为《观察日报》的新闻标题是客观或者中立的。总之, 从以上的数据得知, 学生还不能够进行深入的全面的批评性分析。

4、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新闻的调查统计中, 我们可以看出, 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 批评语篇分析的能力都不强, 甚至可以说是偏弱。我们不得不承认, 学生在阅读新闻标题的过程中, 很容易被新闻媒体在思想上受控, 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批评意识不强。在这, 作者提出两点建议 :

(1) 教师不应只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目标, 就英语专业而言, 在重视语言的特征和功能有理论上的了解和把握外,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门适用语言学 ( 黄国文 , 2006) , 从中我们可以吸取一些提高学生批评语言意识的方法。

(2) 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是有效做出反意识控制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戴炜华, 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述评和实例分析[J].外国语, 2002 (6) :42-48.

[2]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外国语, 2002 (6) :34-41.

新闻学专业学生阅读书目 篇3

重点推荐书目:

《信任》(The Trust) (2000年)

作者:苏珊-E-蒂夫特(Susan E. Tifft)和亚历克斯-S-琼斯(Alex S. Jones)

如果你想了解《纽约时报》如何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报纸,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这是一本必读书目。

《新闻记者和谋杀犯》

(The Journalist and The Murderer)(1990年)

作者:简妮特-玛康姆(Janet Malcomb)

本书会给读者带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愤怒,但同时又确实发人深省,对新闻记者来讲,这是一部必读书。

《挥去你的阴霾》

(Move Your Shadow) (1985年)

作者:约瑟夫·莱利威尔德(Joseph Lelyveld)

这部关于南非的报道,在技巧上为广大同僚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约瑟夫从普通场景中提取了很多记者常常都会忽视掉的黄金技巧。

《士兵的重负》

(The Things They Carried) (1990年)

作者:蒂姆-奥布莱恩(Tim O’Brien)

这本曾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及普利策奖的小说,1991年出版时便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最佳图书之一。作者通过高超的文学手法将发生在千千万万士兵身上的故事化作书中多个鲜活的人物,他用史诗般的语言创作了一部独特的、饱满的、发人深省的作品。

本期推荐人:

韦恩-巴瑞特(Wayne Barrett):

著名调查记者

俄尔-考德威尔(Earl Caldwell):

知名记者及电台主持人

帕特丽夏-卡尔霍恩

(Patricia Calhoun):

美国丹佛《Westword》杂志著名编辑

梅利莎-德尔-博斯克(Melissa del Bosque):《德州观察报》(The Texas Observer)调查记者

杰逊-德帕尔(Jason Deparle) :美国《纽约时报》资深记者、高级作家

詹姆斯-法洛斯(James Fallows)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国家通讯员

凡妮莎-M-吉扎里(Vanessa M. Gezari):新闻记者及2011-12年骑士华莱士(Knight-Wallace)成员

乔纳森-哈里斯(Jonathan Harris):艺术家及程序员

伊丽莎白-克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纽约客》特约撰稿人

法学类专业学生阅读书目 篇4

1、(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商务印书馆。

3、(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商务印书馆。

4、(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

5、(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6、(法)卢梭:《社会契约论》著 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7、(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8、(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美)博西格诺 等:《法律之门》,邓子滨译,华夏出版社。

10、(美)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苏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1、(德)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

12、(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3、(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

14、(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

15、(德)拉伦茨著,陈爱娥译,《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16、(美)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Sandel):公正(新版),朱慧玲(译者)中信出版社。

17、(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8、(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商务印书馆。

19、(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法律出版社。

20、(英)洛克:《政府论》(上、下),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

21、(美)亚秋瑟《法律的逻辑——法官给法律人的逻辑指引》,法律出版社。

22、(法)帕斯卡:《思想录》译林出版社。

23、(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上海三联书店。

24、林达:《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二》,三联出版社。

25、(美)德肖维茨:《致年轻律师的信》,法律出版社。

26、(美)彼得•萨伯:《洞穴奇案》,陈福勇、张世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7、(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商务印书馆。

28、(英)迈尔-舍恩伯格,(英)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29、费孝通:《乡土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

3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32、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33、冯象:《政法笔记》(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34、王泽鉴:《民法概要》(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35、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36、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37、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8、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39、孙笑侠:《程序的法理》,商务印书馆。

40、(德)迈耶:《德国行政法 》,刘飞译,商务印书馆。

41、(美)布莱恩拉姆Brian Lamb,苏珊斯温Susan Swain,马克法卡斯Mark Farkas :《谁来 1

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何帆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42、(美)德恩里科,邓子滨编著《法的门前》(美国《法律之门》中文精编本,美国法最佳入门读物),北京大学出版社。

43、翁岳生:《行政法(上、下)》,中国法制出版社。

44、刘星:《西窗法雨》,法律出版社。

45、(法)勒内·佛洛里奥:《错案》,赵淑美,张洪竹译,法律出版社。

46、(德)考夫曼:《法律哲学(第二版)》,刘幸义等译,法律出版社。

47、(日)我妻荣:《我妻荣民法讲义》,于敏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48、(德)萨维尼,(德)格林:《萨维尼法学方法论讲义与格林笔记 》杨代雄译,法律出版社。

49、(德)普珀:《法学思维小学堂——法律人的6堂思维训练课》,蔡圣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金融学专业推荐学生阅读书目 篇5

1、兹维·博迪的《投资学》(第四版)及其习题答案

2、威廉·夏普的《投资学》

3、艾伦和盖尔的《金融经济学讲义》

4、史树中的《金融经济学十讲》

5、Peter S.Rose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第六版)》

6、曼昆《西方经济学》

7、《货币金融学》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Fredcric S.Mishkin),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金融学》 兹维·博迪、罗伯特·默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公司理财》 斯蒂芬·A·罗斯,机械工业出版社。

10、《投资学精要》 兹维·博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国际金融管理》 Jeff.Madura,北京大学出版社。

12、《银行管理——教程与案例》(第五版),乔治·H·汉普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及应用》 小詹姆斯·法雷尔,机械工业出版社。

14、《比较金融系统》 富兰克林·艾伦,王晋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5、《世界经济千年史》(英)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北京大学出版社。

16、《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基础》(美)弗朗哥·莫迪利亚尼,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版。

17、《微观银行学》弗雷克斯,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8、亚当·斯密 《国富论》

19、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20、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1、保罗·萨缪尔森 《经济学》

22、向松祚译,《蒙代尔文集》

23、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货币史片段》

24、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货币史》

25、向松祚《不要玩弄汇率》

新闻学专业学生阅读书目 篇6

新闻类

一、新闻业务

1.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第2版),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2.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第2版),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3.艾丰:《泛泛而论:艾丰经济学演讲手稿》,三联书店,2008

4.成思行:《一个记者能走多远?:艾丰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蓝鸿文:《新闻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7.罗以澄:《中国社会转型下的传媒环境与传媒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8.罗以澄:《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9.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10.刘海贵:《知名记者新闻业务讲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1.林晖:《新闻报道新教程:视角·范式与案例解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2.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13.顾理平:《隐性采访论》,新华出版社,2004

14.陈绚:《数字化时代的新闻理论与实践》,新华出版社,2002

15.李良荣:《当代西方新闻媒体》(第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16.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7.李良荣:《为中国传媒业把脉:知名学者访谈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8.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第2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19.李良荣:《李良荣自选集:新闻改革的探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0.(美)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21.(美)布雷恩·S·布鲁克斯:《新闻报道与写作》,新华出版社,2007

22.(美)安雅·谢芙琳:《全球化视界:财经传媒报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3.刘保全:《采写经验荟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0

24.南振中:《记者的发现力》,新华出版社,1999

25.南振中:《与年轻记者谈成才》,新华出版社,2003

26.南振中:《记者的战略眼光》,新华出版社,2000

27.南振中:《我怎样学习当记者》,新华出版社,1985

28.江作苏:《记者心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29.江作苏:《媒介公信论》,新华出版社,2010

30.董广安:《中国记者成名作·消息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31.穆青:《穆青通讯》,新华出版社,2003

32.穆青:《新闻散论》,新华出版社,1996

33.穆青:《穆青论新闻》,新华出版社,2003

34.梁衡:《梁衡新闻作品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5.梁衡:《没有新闻的角落:一个记者的内心独白:新闻三部曲之一》,新华出版社,1993

36.李希光:《新闻学核心》,南方日报社出版社,2002

37.李希光:《新闻教育未来之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8.李希光:《下一代媒体:来自清华园的思想交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

39.李希光:《畸变的媒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

340.张维义:《当代“老新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41.(美)沃尔特·李普曼:《新闻与正义》(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2.师永刚:《解密凤凰》,作家出版社,2004

43.张建伟:《深呼吸:未曾公开的新闻内幕》(两册),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44.顾理平:《社会新闻采写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45.(美)康拉德·芬克:《新闻评论写作教程》,新华出版社,2002

46.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7.董广安、纪元主编:《中国记者成名作·评论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48.(美)康拉德·芬克:《新闻评论写作教程》,新华出版社,2002

49.(美)伦纳德·小唐尼:《美国人和他们的新闻》,中信出版社,2003

50.(美)伯纳德·戈德堡:《偏见:CBS知情人揭露媒体如何歪曲新闻》,新华出版社,2002

二、新闻理论

1.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童兵:《童兵自选集:新闻科学:观察与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第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5.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童兵:《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7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3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8.梁衡:《新闻原理的思考》,人民出版社,1996

9.张育仁:《自由的历险》,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0.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

11.(美)兰斯·班尼特:《新闻:政治的幻象》,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12.李瞻:《新闻学:新闻学原理与制度之批评研究》,台北,三民出版社,1983

三、新闻史

1.方汉奇:《发现与探索:方汉奇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方晓红:《中国新闻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4.(美)埃德温·埃默里等:《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美)威·安·斯旺伯格:《普利策传》,新华出版社,1989

四、媒介经营管理

1.吴文虎:《新闻事业经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胡正荣:《媒介管理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3.约翰.霍恩伯格:《西方新闻界的竞争》, 新华出版社,1985

4.大卫·哈伯斯塔姆:《掌权者》,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

5.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管理》,新华出版社,1999

6.托马斯·达文波特:《注意力经济》,中信出版社,2002

7.黄升民:《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媒介产业化透视》,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8.万力:《媒介经营与产业化操作实务》,新华出版社,1999

9.曾文经:《传媒的魔力》,时事出版社,2001

10.陆群:《新媒体革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

11.陆小华:《整合传媒》,中信出版社,2002

12.喻国明:《媒介的市场定位》,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13.赵曙光:《媒体资本市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14.赵曙光:《媒介经济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15.赵曙光:《中国著名媒介经典案例剖析》,新华出版社,2002

16.贾国飙:《媒介营销》,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17.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8.刘宏:《中国传媒市场对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19.邵培仁:《媒介战略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0.金碚:《竞争力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21.陆小华:《重大报道对策》,新华出版社,2002

五、新闻法

1.顾理平:《新闻权利与新闻义务》,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2.顾理平:《新闻法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3.魏永征:《西方传媒的法制、管理和自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传播类

一、传播理论

1.(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单波等:《新闻传播学的跨文化转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凯瑟林·米勒:《传媒政治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0

4.石义彬:《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潘知常:《传媒批判理论》,新华出版社,2002

6.(英)罗杰·迪金森:《受众研究读本》,华夏出版社,2006

7.沙莲香:《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8.张锦华:《传播批判理论》,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4

9.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10.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1.(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

12.(英)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3.(美)德弗勒:《大众传播学诸论》,新华出版社,1990

14.(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5.(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

16.(美)赛佛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

17.(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

18.(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9.(法)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0.(美)简宁斯·布莱恩特:《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华夏出版社,2009

二、传播研究方法

1.(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

2.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杨孝荣:《传播研究方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81

4.(美)辛格尔特里:《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

5.(美)鲁宾:《传播研究方法——策略与资料来源》,华夏出版社,2000

6.常昌富:《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7.戴元光:《大众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8.(英)齐尔格特·鲍曼:《通过社会学去思考》,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

9.柯惠新:《传播统计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三、传播学史

1.殷晓蓉:《战后美国传播学的理论发展——经验主义和批判学派的视域及其比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美)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袁军:《传播学在中国——传播学者访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4.张国良:《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四、传播学分支

1.(美)迈克尔·罗洛夫:《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宋昭勋:《非语言传播学概论》,天地出版社,1999

3.(美)米勒:《组织传播》,华夏出版社,2000

4.(美)丹尼斯·K·姆贝:《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 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莫滕森:《跨文化传播学:东方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6.刘继南:《国际传播:现代传播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7.(法)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五、传播媒介与社会

1.(美)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华夏出版社,1990

2.(日)竹内郁郎:《大众传播社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3.戴维·巴特勒:《媒介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4.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张咏华:《大众传播社会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六、专题研究

1.陈崇山:《中国传播效果透视》,沈阳出版社,1988

2.陈崇山:《媒介·人·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方晓红:《大众传媒与农村》,中华书局,2002

4.方晓红:《农村传播学研究方法初探》,人民出版社,2008

5.(美)穆迪:《电视的影响与儿童电视病》,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6.卜卫:《媒介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7.卜卫:《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新华出版社,2002

七、网络传播研究

1.彭兰:《网络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美)盖茨:《未来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美)尼克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

4.陈卫星:《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5.叶琼丰:《时空隧道——网络时代话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八、中国历史传播研究

1.孙旭培:《华夏传播论》,人民出版社,1997

2.关绍箕:《中国传播理论》,台湾中正书局,1994

3.吴予敏:《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新闻学专业学生阅读书目 篇7

区别于以研究性教学为目的的研究生教学模式,本科教育阶段更侧重于对学生整体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岗位为地市级电台、电视台以及报社等新闻媒体,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单位的宣传部门、杂志社等企事业单位或部门。学生毕业进入单位工作以后,用人单位会要求新进员工直接进入一线工作,这就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考验。针对这种需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也要格外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技能训练方案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

此方案以学年为单位,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心理状况以及所开课程,设置了相应的技能训练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

一、一年级学生的技能训练

一年级的新生,初来乍到,虽然录取进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但是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只是听从老师、家长的建议,或是随大流,别人报什么自己也也报什么,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还不了解,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涉及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一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多以专业基础课为主。如《新闻学概论》、《摄影基础》、《影视作品分析》、《广播电视概论》、《中外新闻事业史》、《电视摄像》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所开课程以及技能训练的目的都是侧重于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理性认知,让学生在学习中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有多点了解,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们对新闻的敏感性,培养他们视听语言的思维模式。为一年级学生设定的训练项目为“新闻消息写作”、“限定题目拍摄单张照片”以及“语音、发声训练”。这些训练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摄影摄像技能以及普通话播读的能力,也为以后学生采、编、播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还将在一年级下学期举行主持人大赛以及图片摄影展等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平台,另一方面也能打破独自学习的知识壁垒,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通过实践检验学习,通过实践激励学习,通过实践督促学习,通过实践明确学习。让学生们人人参加、人人融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二年级学生的技能训练

二年级的学生,在通过一年的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后,对本专业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初步掌握了一些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现代传播技术的基本技能,对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自身的兴趣方向也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开始有所选择。针对二年级的学生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大众传播学》、《非线性编辑》、《普通话语音训练》、《报刊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播音与主持艺术》、《报纸编辑》、《电视编辑》、《电视音乐音响》、《言语交际》、《公共关系学》、《演讲学》、《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等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所开课程以及技能训练的目的都是侧重于对学生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音视频编辑能力和播音与主持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此在一年级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设定的二年级技能训练的项目为“新闻专题写作”、“DV短剧拍摄”以及“新闻播音训练”。这些项目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们的新闻敏感度,提高他们新闻采访的能力、新闻稿件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摄影摄像技能和音视频编辑水平,以及对播音主持,特别是新闻播音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配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二年级下学期将突出专业特色举行DV作品大赛,鼓励学生们自己创作剧本,自己导演,自己做演员。从前期策划、创作、筹备,中期执导、表演、拍摄、协调到后期剪辑、配音、合成,让学生们都参与其中,真真切切的体验一把做电视人酸甜苦辣。通过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找出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明确学习目的与学习重点,做到学的不盲目、学习有中心。

三、三年级学生的技能训练

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两年的专业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后,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现代传播技术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并开始从理论学习走向初步实战,进入媒体开始为期六周的专业见习。在媒体实习期间,学生们慢慢对自身发展有了较为明确专业定位,对知识涉猎的也开始有所选择、有所针对,有些同学在专业见习后仍坚持到电台、电视台和报社等新闻媒体继续学习实践。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电视专题与栏目》、《电视广告学》、《新闻评论写作》、《电视节目制作》、《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广播电视节目研究》、《中外新闻作品赏析》、《新闻传播理论原著选读》、《平面设计》、《社会调查》、《深度报道》等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所开课程以及技能训练的目的都是侧重于提升学生们对媒介的分析能力、影视语言的叙述能力和播音的表现力。为此我们设定的训练项目为“新闻评论写作”、“《新闻一线》节目的制作”以及“文艺作品演播”。旨在培养学生们对新闻事件分析、评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摄影摄像技术和音视频编辑水平,初步具备影视语言的表达、叙事和思维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将分组加入《新闻一线》的拍摄,成为校园记者,定期拍摄、采写、编辑校园新闻,并在校园电视台、学校网站和电视节目制作专题学习网站上播出。在三年级下学期将举行优秀新闻作品的评选活动,从一年的《新闻一线》节目中评选出优秀作品。这个活动既是对一年来《新闻一线》的总结,也是对学生技能训练的激励。学生在一年的实践中要身兼数职,不仅要自己策划、找选题,还要扮演摄影记者、出镜记者、文字记者、播音员、编辑等多重角色。通过一期节目的制作,多方面、各领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检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

四、结语

通过三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业务上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我国有关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法规,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和问题;能独立进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编辑,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1]。成为广播电视新闻事业中素质全面的、优秀的生力军。

摘要:广播电视新闻学是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专业之一,为了适应新闻媒体对应届毕业生的用人需求,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外,进一步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此,笔者提出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技能训练方案的构思。希望通过三年的技能训练,使学生采、编、播得到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学,技能训练,方案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专业阅读书目 篇8

思想类图书:

1、龚鹏程.《游的精神文化史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这是一本了解游的精神的经典读本,很值得一读!】

2、郭少棠.《旅行:跨文化想像》,北京:北京大学,2005.【这本书值得每一位学生去认真阅读,对于我们理解旅游大有裨益!】

3、瓦伦·L.史密斯.《东道主与游客》.张晓萍,何昌邑等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这本书有些的地方写得不够好,但是对于深入理解旅游还是特别值得一读。】

4、约瑟夫.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刘森尧译.新星出版社.2005.【这是一本哲学著作,很经典,值得细读!】

5、梯利著.《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商务印书馆,2009.【如果有来生,我或许会选择哲学专业,因为哲学让我们学会深刻思考,而这正是我们文科生工作的利器】

6、孙隆基著.《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2004.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我们没有阅读过,但据朋友介绍很好。很多读者评价也相当高——值得一读!】

7、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2007.【这其实是一本介于经济学和哲学的论著,很有思想性。也许某些观点过时,但作者思想过程永远值得学习。】

8、王宁著.《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消费现象。王宁这本书写得很好,值得一读】

9、纳什著.《旅游人类学》.宗晓莲 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纳什是著名旅游学者,这本书也是他的经典著作之一,很值得我们经济管理出生的学子一读。】

10、尤瑞.《游客凝视》.杨慧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这是一本经典,对于我们认识旅游大有帮助,被誉为后现代的经典之一】

11、(美)契克森米哈赖 著,《生命的心流》,陈秀娟译,中信出版社,2009.【这是一本心理学著作,也是我们常说的“flow 理论”。我看过三遍,是一本值得细读的经典,对于你的幸福人生一定大有裨益!】

12、科恩(Cohen,E.)著.《旅游社会学纵论》.巫宁,马聪玲,陈立平主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科恩是国际知名旅游学者,尤其是旅游社会学的权威,这本书则是他的经典之作,我们一起阅读吧。】

13、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这本书我曾经给研究生教授过,感觉写得一般,甚至有些凌乱。但是,细读还是很有思想的一部著作。】

14、吴家骅.《景观形态学》,叶南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这是一本台湾学者的著

作,值得一读!】

15、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这是一本哲学名著,值得研究生一读,尽管很难读懂】

16、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这本书分析入木三分,看似与旅游关系不大,但是很值得我们细读】

17、(美)契克森米哈融。《幸福的真意》张定绮译。2009。中信出版社。

方法类图书:

1、A.F.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07.【这本书值得研究生去认真阅读,因为这是学习研究方法的基础】

2、Stephen L J Smith.《旅游决策分析方法》.李天元,徐虹,黄晶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这是一本旅游方面的定量分析技术,也是中山大学考博士的参考书之一。值得参考】

3、(美)巴比著.《社会研究方法(11版)》.邱泽奇译.2009.华夏出版社。【社会学研究方法经典,特别值得一读!】

专业性图书:

1、查尔斯·R.戈尔德耐 等著.《旅游业教程:旅游业原理、方法和实践(第八版)》.贾秀海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这本书相当于旅游概论的书,难度不大,但是很值得一读,是你深入了解旅游业的敲门砖】

2、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社会心理学与旅游密切相关,而这本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经典之作。】

3、斯蒂芬·威廉斯著.《旅游地理学》.张凌云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旅游是一种多视角的现象——空间视角、消费视角、社会文化心里视角,每一种视角只能认识旅游的一个侧面,敞开心胸,从空间视角来人是旅游吧。】

4、瓦伦.《现代饭店管理技巧:从入住到结账》,潘惠霞等译.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这是我唯一读过的酒店管理书籍,推荐给非酒店方向的学生,要了解酒店,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5、(英)史蒂芬·威廉姆斯著 杜靖川.《旅游休闲》,曾萍等译.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6。【这本书只推荐给研究生,仅供参考。】

6、吴必虎著.《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说实话,这本书写得不怎么样。所以这本书重点推荐给对规划感兴趣的同学,因为你耐烦阅读完这本书后,你会发现自己对旅游规划了解已经很全面了——这是一本旅游规划的简单百科全书】

7、约翰·斯沃布鲁克, 苏珊·霍纳著.《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俞慧君, 张鸥, 漆小艳译.水利电力出版社 2004。【我并不认为这本书写得很好,但是我认为旅游消费者行为是我们学习旅游必须了解的重点内容,因此,特别推荐。】

8、Edward Inskeep著.《旅游规划》.张凌云译.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这是国际旅游规划大师所撰写的著作,其实并不难懂,对规划感兴趣的同学值得一读。】

9、格里格,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中文版)》.王垒,王甦等译.2003.人民邮电出版社。【这是一本每一学位学生都值得细读的好书,心理学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认识顾客的眼睛。这是一本入门教材,但是写得不错!】

10、威廉·瑟厄波德.《全球旅游新论》.张广瑞等译.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要了解旅游,要有全球视野,读一读这本书吧。】

11、波普诺.《社会学(第十一版)》.李强等译.200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是一本社会学的经典教材,旅游也属于社会学科,值得我们一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阅读书目 篇9

《马克思主义哲学》阅读书目

1、《关于费尔巴哈提纲》马克思 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反杜林论》(第一编 哲学)恩格斯 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 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4、《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5、《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6、《实践论》、《矛盾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7、《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年。

8、《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9、《中国哲学思想》吾敬东 等著,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年。

10、《欧洲哲学通史》冒从虎 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

11、《哲学通论》孙正聿 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

12、《哲学导论》王德峰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3、《卡尔·马克思传》,戴维·麦克莱伦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阅读书目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陈秉公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2、《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张耀灿 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

3、《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李辽宁 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4、《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罗国杰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赵康太 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6、《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张耀灿 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阅读书目

1、《教学论》(美)布鲁纳 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透视》(美)温特贝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学理论》施良方、崔允淳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当代西方道德教学理论》,袁桂林 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5、《道德内化论》胡林美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阅读书目

1、《美国霸权与中国安全》阎学通 著,天津人民出版社。

2、《中国崛起及其战略》阎学通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3、《国际政治与国家方略》时殷弘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4、《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楚树龙 著,时事出版社。

5、《冷战史》刘金质 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6、《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亨廷顿 著,新华出版社。

7、《大外交》(美)基辛格 著,海南出版社。

8、《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美)约瑟夫•奈 著,东方出版社。

9、《国际纵横策论》(美)汉斯•摩根索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0《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美)汉斯•摩根索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1、《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美)布热津斯基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2、《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13、《国际关系:21世纪的政治与经济》(美)威廉•内斯特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阅读书目

1、马克思 《资本论》

2、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3、萨缪尔森 《经济学》(第19版)

4、宋弘兵 《货币战争》

5、杰里米.里夫金 《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

6、吴晓波 《激荡三十年》

7、白永秀 《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

8、时寒冰 《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

9、高连奎 《中国大形势》

10、茅于轼 《生活中的经济学》

11、凯恩斯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12、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社会学》阅读书目

1、《社会学》戴维•波谱诺 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社会学教程》王思斌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转型中的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郑杭声 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发展社会学》刘祖云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版。

5、《应用社会学》李

强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

6、《乡土中国》费孝通 著,上海世纪出版社,2007版。

7、《重新发现社会》熊培云 著,新星出版社,2010版。

8、《现代化的陷阱》何清涟 著,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版。

9、《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美)塞缪尔•亨廷顿 著,京华出版社,2000年版。

《法学概论》阅读书目

6、[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

7、[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

8、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10、许崇德主编:《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2、应松年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3、魏振赢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14、江平:《江平讲演文选》,中国法制出版社。

15、高铭喧主编:《新编中国刑法学》(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6、郑成思:《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巫昌桢:《婚姻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8、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王传丽主编:《国际经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关怀主编:《劳动法学》,法律出版社。

21、吕忠梅著:《环境法》,法律出版社。

22、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3、张卫平主编:《民事诉讼法教程》,法律出版社。

24、应松年主编:《行政法学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

25、李双元主编:《国际私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6、郭成伟主编:《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阅读书目

1、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纲》,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3、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4、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6、[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赵丰等译:《世界文明史》(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99年。

7、《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

8、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9、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3年。

10、汤因比:《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1、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1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丁建弘主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5、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6、吴雁南、冯祖贻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1840—1949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西方哲学史》阅读书目

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商务印书馆。

2、《西方哲学史》(上下)(英国)罗素

著,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

3、《西方哲学史》(美国)梯利 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

4、《万物简史》(美国)比尔•布来森 著,接力出版社,2005年。

5、《梦的解析》(奥地利)弗洛伊德 著,作家出版社,1986年。

6、《古希腊哲学史纲》(德国)E•策勒尔 著,山东人民出版社。

7、《尼采传——一个特立独行者的一生》(法国)丹尼尔•哈列维 著,贵州人民出版社。

8、《康德三批判书》(德国)伊曼诺尔•康德 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

9、《探索的思想》(美国)威尔•杜兰特 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

《政治学》阅读书目

1、《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商务印书馆;

2、《政府论》约翰•洛克,商务印书馆;

3、《社会契约论》让•雅克•卢梭,商务印书馆;

4、《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商务印书馆;

5、《民主新论》乔·萨托利,东方出版社;

6、《论民主》科恩,商务印书馆,1992; 7.《政治科学原理》,施雪华 著;

8.《中国政治制度史》(1——10卷),白钢 著;

9.《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浦兴祖 主编; 10.《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周民锋 主编; 11.《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赵明义 著。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阅读书目

1、《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5、《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6、《中国改革开放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毛泽东传》(上下)逄先知、金冲及 著;

8、《外国学者评毛泽东》(四卷)萧延中 著;

9、《毛泽东文稿》(8卷);

10、《毛泽东选集》(4卷)

《逻辑学》阅读书目

1、《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逻辑与方法》朱志凯 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形式逻辑原理》诸葛殷同 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4、《逻辑学导论》陈波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5、《西方逻辑史》,马玉珂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

6、《法律思维导论》(德)卡尔•恩吉施 著,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

《伦理学》阅读书目

1、《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正义论》(美)罗而斯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3、《伦理学原理》莫尔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4、《论可能生活》(修订版)赵汀阳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四书集注》,朱熹,中华书局,1983年;

6、《伦理学》罗国杰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7、《新伦理学》王海明 著 商务印书馆,2001年;

8、《伦理学新论》万俊人 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

9、《中国伦理学史》(上、下)陈少峰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0、《西方伦理思想史》罗国杰、宋希仁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1、《中国伦理大思想》唐凯麟 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12、《西方伦理学名著提要》唐凯麟 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13、《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下)万俊人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14、《伦理思想的突破》韦政通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15、《伦理学是什么》何怀宏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6、《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 著,商务印书馆;

17、《利维坦》(英)霍布斯 著,商务印书馆;

18、《道德原理研究》(英)休漠 著,商务印书馆;

19、《道德情操论》(英)亚当·斯密 著,商务印书馆; 20、《爱弥儿》(法)卢梭 著,商务印书馆;

21、《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 著,商务印书馆;

22、《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美)诺齐克 著,商务印书馆;

23、《德性之后》(美)麦金太尔 著,商务印书馆。

《中国哲学史》阅读书目

1、《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著,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2、《国学概论》钱穆 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

3、《中国哲学十九讲》牟宗三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4、《中国传统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林毓生 著,三联书店,1998年;

5、《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6、《中国哲学发展史》(多卷本),任继愈主编;

7《儒学精华》(上、中、下),张立文;

8.《百年中国中国哲学经典》,汤一介、杜维明主编;

新闻学专业学生阅读书目 篇10

近年来, 传媒行业发展迅猛, 许多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据统计, 全国已有639所本科院校开设新闻传播学专业, 在校本科生逾23万人。但是大多数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创建时间短、课程设置滞后、专业师资缺乏, 尤其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匮乏, 教学安排多按照常规的文学类专业路径培养, 教学偏重于理论, 缺乏实践环节。因此, 加强实践教学显得尤为迫切。

新闻传播学科实践教学一般分为三类:一是课堂实验教学, 在学校传媒类实验教学中心完成。二是第二课堂社会实践, 在校园电视台、校报和学生社团中以活动的形式开展。三是专业实习, 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

在“互联网+”教育理念到来的时代, 教学思想与机制也发生了转变:一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转变。二是从教师的课堂集体面对面教授为主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自主学习地转变。三是从教师传授指定教材的既定学科内容为主到学生主动开拓应用教师设计和一切可获取学习资源地转变。简言之, 就是从以教师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因为教育培训也好, 教与学也好, 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 要通过学生的学, 才能发生作用和效果。

二、做好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实习方法

(一) 认识专业实习的重要性

新闻传播学科所属专业的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较强, 实践教学在培养合格新闻传播人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作为实践教学重要内容的专业实习, 则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逐步成长为新闻人、传媒人的关键环节, 这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但由于专业实习一般都安排在大四, 面临毕业、考研、出国和就业等多重选择, 实习往往成为走过场或完成任务。

大学生对专业实习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三类:一是专业实习可以有所收获, 且获取实践经验, 但就业和考研的压力太大, 缺乏专注精力。二是专业实习毕竟不同于在岗工作, 往往流于形式, 很难学到真实本领。三是专业实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工作技巧, 了解未来职业情况, 对能力提升和就业指导都很有帮助。

那么, 专业实习究竟发挥着什么作用?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 专业实习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成长为新闻人、传媒人的关键环节。从学生就业角度来看, 专业实习就是工作的前奏。专业实习选择在专业对口的岗位、单位, 可以对将来所从事行业及发展有深入了解, 以期指导就业。况且, 用人单位对专业实践能力十分看重, 对毕业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至关重要。当然, 专业实习的效果因人而异、因单位而异、因各种因素而异。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 参加专业实习, 首要是端正态度、高度重视、全情投入。

(二) 做好专业实习的准备工作

在实习之前, 需要做好两件准备工作:

(1) 专业实习要以就业为导向, 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与实习岗位。联系实习单位的方式一般分三类:一是学生自己或者家长通过熟人介绍。二是高校安排学生。三是学生直接到实习单位联系。针对新闻传播学专业创建时间较短、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实际情况。2001年底, 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复旦大学率先共建新闻学院, 打破学界和业界的固有藩篱, 加强新闻教学、科研和实践的贯通, 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新闻人才, 成功走出了一条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新闻人才培养“双赢”之路, 开启了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热潮, 为大学生开展专业实习提供了良好条件。1998年起, 笔者在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进行本科阶段学习。2002年专业实习时, 在报社和江西电视台两个实习单位中选择了后者。通过专业见习, 不仅提高了专业水平, 而且对电视行业有了深入了解。基于此, 选择了与所学专业和就业更接近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2006年研究生毕业时, 顺利进入江西电视台工作, 走进了电视行业。

(2) 收集实习单位作品, 进行拉片。选择好的实习单位后, 大学生要想方设法地多了解实习单位的情况。当然, 全方位了解实习单位情况会存在诸多限制条件, 但是应尽可能地广泛萃集相关信息。实习之前, 学生要对实习单位的节目进行拉片。拉片, 是学习影视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反复观看, 然后将每个镜头的内容、场面调度、运镜方式、景别、剪辑、声音、画面、节奏等都记录下来, 进行总结, 深度解读节目。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里进行了大量的拉片训练, 借此机会, 正好可以学以致用。2002年, 笔者到江西电视台《稻花香里》栏目实习之前, 收集了二十多期节目。通过反复拉片, 大到栏目的定位、风格, 小到镜头的应用、字幕的大小字体色彩, 都有详细了解, 这帮助笔者尽快融入实习岗位工作之中。

(三) 倾情投入做好专业实习工作

(1) 调整心态, 主动融入。专业实习开始后, 学生常常会面临无所适从的局面:一是指导老师很少管, 甚至不管。在媒体实习, 实习单位安排记者编辑担任指导老师, 但并没有相应的制度, 对指导老师进行约束和考核, 指导老师都是义务劳动, 靠个人觉悟和奉献精神开展这项工作, 加上记者编辑因岗定人, 时间紧任务重, 经常无暇顾及实习生。二是实习生经常被分派一些纯粹打杂性质的工作, 或无事可干。面对这些被动局面, 实习生必须调整心态、主动融入。首先, 要学会融入队伍, 电视新闻既是脑力活又是体力活, 讲究团队合作, 实习生要热情主动, 学会搭把手, 抢着从脏活累活干起。其次, 要认真做好分配的任务, 不管是跑腿打杂、倒水扫地等杂事, 还是扛三脚架、记同期声等辅助性工作, 都要高质量地完成, 给大家留个好印象。

(2) 全程参与, 仔细观摩。实习生在跟随指导老师时, 往往只是听从老师安排, 比较被动, 有的只是帮忙找资料, 有的只是去现场采访, 有的只是参与后期制作。这样一来, 只能完成整个链条上的一项, 没有全程参与, 无异于盲人摸象。一条新闻节目, 大家往往只关注到最后的记者写出来的稿件, 而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 这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要知道记者是怎么选题、准备材料、联系采访、现场采访、写稿、制作, 只有全程参与, 才能掌握一个记者思维过程和实现过程, 这才是跟指导老师学习的价值所在, 也是专业实习的意义所在。在全程参与的时候, 既要带眼睛和嘴, 更要带脑子和心, 也就是要认真看、深入问, 更要用脑子记、用心琢磨。一是要模仿老师, 通过专业实习, 学生至少要能模仿指导老师在工作中的方法和技巧, 为自己所用。二是模拟实战, 一次采访下来, 指导老师制作了一个稿件, 实习生也要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制作一个稿件, 请指导老师点评, 或者和指导老师的稿件对比, 找出差距, 总结提高。

(四) 善于交际, 积累人脉

实习生觉得是到实习单位学习专业知识的, 往往容易忽略人脉的积累。但在新闻报道中, 人脉很重要, 也就是说, 即便专业知识差一点, 当你能在适当的时候采访到适当的人, 依然是成功的, 反过来就不行。因此, 实习应该利用一切机会, 如跟出去采访, 拿到尽可能多的联系方式, 在未来都是有效的资源;和更多的同行交朋友, 他们既能和你共享新闻资源, 还可以为你提供就业方面的信息和帮助。

三、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无论是在学校的学习, 还是专业实习中的观摩, 终归是“纸上”的内容, 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来说, 还是要实战。专业实习期间, 实习学生会获得很多上手实战的机会, 关键是能不能把握住, 只要第一次能顶上, 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因此, 实习学生一定要按实战的要求时刻准备着, 随时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 为自己地成长赢得主动。

已经逝世的中央电视台高级记者陈虻是中国电视纪录片里程碑性的人物之一、中国电视著名栏目《东方时空》的缔造者之一。这么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刚到中央电视台的头三年, 在栏目组没有具体分工, 主要任务就是领肥皂、毛巾、拿报纸、干杂务, 谁在外面拍片子磁带不够了, 一个电话, 他就给人送几箱磁带, 谁在外采访钱不够了, 他就负责跑邮局寄钱, 用陈虻自己的话说:“当年我干的工作就叫‘打杂’”。然而,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陈虻时刻都在准备着, 即便打杂也不忘学艺。他说, 在趁卸三脚架的工夫, 也要瞅一眼取景器的构图, 晚上别人休息了, 偷偷拿着摄像机比划比划。正是这种准备, 当栏目领导临时抓差, 要他去专访美国石油大亨哈默时, 他才抓住机会, 迎来发展。

笔者2002年在江西电视台《稻花香里》栏目实习, 一次临时的任务找不到摄像记者, 部门主任问:“你行不行?”笔者坚定地回答:“没问题。”正是有平时的积累和准备, 笔者才敢答应并顺利地完成任务, 不仅一直留下来实习, 还获得了稿费报酬, 为后来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摘要:新闻传播学科是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专业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人才质量和就业水平起关键作用, 学界有关研究主要集中从高校与教师关系的角度出发。随着教育思想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本文将结合电视新闻实践, 从学生角度出发, 探讨如何做好专业实习。

关键词:新闻传播,电视新闻,专业实习

参考文献

[1]王彦锐.关于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再思考[J].新闻知识, 2011 (6) .

经济专业相关著作阅读参考书目 篇11

1.巴曙松

巴曙松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在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担任兼职教授并指导研究生,曾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银香港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助理总经理、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业务部高级经理等职务,参与中银香港海外上市项目,并曾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巴曙松研究员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监管、企业融资决策与货币政策问题。巴曙松博士在商业银行总行不同业务部门、海外和国内分支机构、证券监管和基金业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跟踪研究以及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证券市场监管和证券投资基金理论研究等领域出版了一系列前沿性的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成果:1《中国外汇市场运行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该书为经济科学出版社“金融市场理论前沿丛书”之一。2《新兴市场经济中的商业银行》(世界银行专题培训教材,参与翻译的译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金融运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4《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5《金融改革路在何方》(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6月份出版。7《金融的江湖》,上海财经出版社2003年版。8《中国经济真实增长的故事》,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年版。9《直面金融业的世故与天真》,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迟福林

迟福林,1951年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 会长、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近些年致力于经济改革问题与经济政策研究,研究的重点是转轨经济理论与政策。著有《论转型时期的经济改革》、《走向大开放》、《为改革鼓劲》、《迈向新体制-中国经济转轨时期若干问题研究》、《中国经济转轨的迫切任务》(英文版)、《中国:改革决定未来》(中、英文版)《改革还有很长的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转向结构性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行大开放战略》、《中国改革进入新阶段》等专著;在国内外学术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主笔和主持向国家有关决策部门提交的70余份政策建议报告产生一定影响并受到有关决策部门的重视;主持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先后举办的百余次重大国际、国内学术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促成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

3.董辅礽

董辅礽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开拓性的贡献,在学术上取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常年从事教学的董辅礽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经济学人才,这些人才如今正活跃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企业界。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董辅礽研究的重心开始从所有制改革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转向对资本市场的研究。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是他所有制改革理论研究的逻辑延伸。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有两个著名观点:一是发展论。他认为,发展是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发展是规范的基础,必须坚持发展中规范的基本原则,中国经济20多年的发展经验说明了这一点。二是婴儿论。他认为,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不发达,资本市场非常弱小,从政策的角度看,需要像对待婴儿一样去爱护它,促其健康成长。与此同时,他也非常鲜明地指出中国资本市场所存在的重大缺陷和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4.党国英

党国英:1957年6月出生。陕西子长人,研究员。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1985年9月至1987年6月在兰州大学学习,198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75年2月至1978年2月在陕西子长县插队;1982年2月至1985年9月在甘肃庆阳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87年6月至1994年在兰州大学任教;1997年6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现任宏观室室主任。现从事农业经济学研究,主要业务专长是农村制度变迁问题研究。主要代表作有:《中国农村社会权威结构变迁与农村稳定》(论文),《中国农村观察》,1997年第5期;《关于社会稳定的一个理论及其在农村分析中的应用》(论文),《中国农村观察》,1996年第3期;《关于社会冲突的一个假说及其实证分析》(论文),《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4期;《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起点吗?》(论文),《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1期;《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译著;两译者之一),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5.樊纲

樊纲,经济学博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兼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主要著作《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主笔)、《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渐进之路--对经济改革的经济学思考》、《中国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等学术专著和《经济文论》、《樊纲集》、《走进风险的世界》《发展的道理》等论文集,在《经济研究》等中国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灰市场理论》、《论改革过程》、《改革的动态理论》等学术论文近百篇,在理论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91年获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论文奖。1992年被破格晋格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3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界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近年来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暨“过渡经济学”。

6.厉以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1998年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厉以宁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厉以宁教授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这一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他的这一理论与政策主张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此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广泛接受。他的理论与政策主张促进了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

1.当代中国经济改革2.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2版3.转轨中国4.变革中的中国经济5.吴敬琏自选集6.经济范畴 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动作7.市场经济基础知识8.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9.社会主义经济模式问题论著选辑10.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论文选(上册)11.建国以来经济核算论文选12.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全书

7.盛洪

1954年12月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86年和1990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相继获得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现任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和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盛洪对经济学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兴趣。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先后致力于宏观经济理论和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产业经济理论和中国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度的结构、起源和变迁的研究;文明的冲突、融合与整合问题的研究;上百篇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1987年以后,他又注重介绍和翻译新制度经济学的文献;组织翻译了罗纳德·科斯教授的论文集《论生产的制度结构》,近年来又主编了新制度经济学经典论文集《现代制度经济学》。他的专著《分工与交易》是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的成功尝试之一;专著《治大国若烹小鲜》是用制度经济学分析政府的学术努力;他主编的《中国的过渡经济学》和论著《寻求改革的稳定形式》代表了过渡经济学领域的领先水平;他的随笔集《经济学精神》和《在传统的边际上创新》透露了他普及经济学的努力、和对文化与道德问题的关注;他的文集《为万世开太平》则交织着理性主义的冷静思考和关注天下未来的文化激情。

8.魏杰

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国务院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室主任等职,兼任全国13个省市经济顾问、15家企业经济顾问,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2年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博导之一,1993年在经济学界第一个提出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彻底分开的治理金融秩序建议,受到了有关方面“启发很大”的高度评价。

主要研究领域:自1979年开始研究经济学,先后着重研究宏观经济问题,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企业财产制度问题,非国有企业问题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包括企业制度、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问题等。

最近的研究方向:企业制度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企业产权制度与资本市场的内在结合及互动性,企业中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内在结合的产权制度体现,宏观经济对企业经营战略的约束性的体制表现等。

9.吴敬琏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1979年开始,吴敬琏教授研究的重点逐步转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比较研究方面,是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他在国内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市场经济论”和“整体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坚持市场化改革而被称为“吴市场”。其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如建设市场经济、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等,在理论上始终一贯,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进。2000年以来,吴敬琏教授先后对基金黑幕和中国股市进行抨击,引发了学界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争论,先后当选为2000年和2001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

10.张曙光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上一篇:越长大越独立初中作文下一篇: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