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指要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蔡伟教授尚是省一级重点中学里的普通语文教师,但他的不安分已是出了名的。他企图破除语文教学中的陈规陋习,创造出与前人不同的新鲜立诚的语文教学,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验。其中包括集体作文教学、互动作文教学、创造性阅读教学、“引探创”课堂教学等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语文教学指要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语文教学指要论文 篇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修改指要

摘 要: 好的习作是逐句逐句修改而来的,很多教师作文教学时都是指导学生亲身体验,将所体验的实例如实地记录下来。作者认为小学教师要在指导习作的基础上更侧重于修改,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情境创设 深化认识 修改方法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互评作文、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针对这一点,教师要认识到作文指导是不能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强化修改,紧抓评、改,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基础。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首要条件。小学三年级是接触作文的起始阶段,如果不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势必会影响学生进入高年级后的写作。我在学生三年级刚刚接触作文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我们这节课来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看谁讲得多、看谁讲得有趣。很多孩子都是高高举起小手,有的孩子甚至是已经站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了。接下来很多学生都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因为时间是有限的,我又说:我们用笔把自己有趣的故事写在纸上,然后我们评出最为优秀的故事,将它贴到展览栏中。这样学生丝毫感受不到自己是在写作文。学生有话而说之后,接下来就是修改学生所写的内容了。对写得好的作品进行评讲的重点是看好在哪里,让学生一起分析辨别。同时,引导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故事,于是他们为了自己的作文能够贴到展览栏的修改。经过修改的作文,我又一次对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在表扬声中,学生逐渐对作文写作感兴趣,同时也无形中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

杜甫说:“陶冶性灵存底畅,新诗改罢自长吟。”习作不断修改才能成为更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成功的必经之路。

二、深化学生对修改作文的认识。

很多学生未能很好地做好自己的功课,其最大的原因在于缺乏认识。小学生对作文修改的认识往往不够深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为写好的习作润色添花。新课程标准提出:“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多次加工的结果。”提高对作文修改的认识是写出好的作文的前提,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识往往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中形成的。如训练学生话题作文时,学生不能全面地看问题,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有新的认识。这种亲身经历的现象会让学生眼前一亮,所以此时教师要将已完成的习作还给学生,让学生再次探讨,认识到,习作是在不断修改中变得优秀的,而不是一次成型。

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要重视作文修改,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修改中得到满足,让学生在修改中认识到优秀作文需要修改的必要性。

三、教给学生修改方法,提高学生的修改效率。

无论何事都是有章可循的,作文的修改方法也有很多种,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教育家叶圣陶就曾明确指出:“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作文修改中则扮演扶放有度、引导有方的角色,以期使学生形成独自修改作文的能力。

1.让学生自己评讲修改。很多学生在修改中只知道词语运用得不够好,但却不知道用哪些词语更合适。一是因为学生的积累较少,二是因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还不够。对于学生的这种情况,可以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说说这样用词的原因,以及调换词语的原因。要不断向学生发问,让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逐渐加深对词语的认识,同时积累新词。

2.教给学生总结法。学生常常认为写完就完事了,其实作文练习并不简单。写完之后教师的评语是什么?我们还需要教给学生解读教师评语中的督促之意的能力,学会总结自己在习作中的成功之处,如教师是做出如何的激励,教师为什么会表扬自己?这需要学生在接到作文本的同时向自己发问。如教师常在优美语句下划上波浪线,在不太好的句子下划上直线等,学生可以用单独的练习本记录自己所总结的内容。

3.在作文批改中给学生留白。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写作文,但总是忘记讲评,讲评作文是为学生修改出好的作文打基础。譬如,教师在作文课中将几篇优秀的作文拿到课堂让学生自己品读,画出优美的语句。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让没有写好的学生得到认可。学生的作文是学生在观察中得到的文字,也是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是要将学生的所有优点都指出来,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补充。如我们可以将学生叫到身边,当着学生的面来寻找文中好的语句,发现文中的优美词句。同时我们又不在其作文本上留下任何痕迹,让学生自己再次用笔来描述自己好的方面。再如,我将全班同学的作文随机地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为自己写评语,找出优美的词句。这样一来,很多学生本来是文采不太好的,可是看到别人的词句优美,不禁受到感染。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作文,更让学生乐于对自己的习作加以修改。要教学生如何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合适的语句?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写出更为优秀的作文?素质教育下,要加深学生对作文修改的认识,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协作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景瑞.小学校语文教学:思想与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

[2]帕克·J·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3]马立,宋乃庆.名师转变棘手学生的施教艺术,2003.2.

[4]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2011.3.

作者:李兰

语文教学指要论文 篇2:

执着地奔跑在新语文教学之途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蔡伟教授尚是省一级重点中学里的普通语文教师,但他的不安分已是出了名的。他企图破除语文教学中的陈规陋习,创造出与前人不同的新鲜立诚的语文教学,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验。其中包括集体作文教学、互动作文教学、创造性阅读教学、“引探创”课堂教学等等。2000年10月24日的《中国教育报》就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为题报道了蔡伟老师的语文教学实验,而当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大讨论开始的时候,他已经着手第二轮的新语文教学实验,并因此获得全国首届“语通杯”教改新星的称号,且成为《语文教学通讯》的封面人物。新世纪开始,新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特别是《新语文读本》的诞生,使“新语文”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概念。此时,蔡伟教授的第一本论著《蔡伟语文教学论文集》问世,系列新作文教学模式开始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福建教育》上连载。这些都成为其后来系统研究新语文教学的基础。当语文新课程改革进入到瓶颈期时,蔡伟教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新语文教学的著作,在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被著名学者王尚文先生誉为“新语文教学领军人物”。探寻蔡伟教授的新语文教学之路,对于我们今天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 理论建构,打造新语文教学蓝图

蔡伟教授对于新语文教学的贡献无疑在于理论的建构,着重表现在其系统地阐释了新语文教学及其相关概念,提出了新语文教学的标杆与核心。

正名——概念的诠释

毫无疑问,有太多的教师在谈论新语文教学时,会产生一些困惑,那就是:“新语文”之“新”从何开始计算?“新”究竟包括哪些内涵?确实,学者们对新语文或者新语文教学的研究很多,但能给新语文或新语文教学以明确定义的几乎没有。蔡伟教授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许多怀疑甚至反对新语文或新语文教学的人,大多将矛头对准其无明确定义这一缺陷,为此,蔡伟教授在其论文与论著中给予了明确的回答。他在《“新语文教学”辩证》一文中论道:“新语文教学”是指相对于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而构建的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它以培养具有高超的语文素养、丰厚的人文精神、充分的个性发展的现代真人为目标(为什么需要语文教学),以语感和文感的培养为核心(语文教什么),以主体化、艺术化、情感化、实践化为操作内容(语文怎样教),以语文教学资源的全面拓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为途径,形成视阈无限开阔、理念新颖超前、内容新鲜立诚、形式生动丰富的立体、全息、互动的教学范式。①蔡教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几个方面给新语文教育以明确的界定。而蔡伟教授的论著《新语文教学研究》更是系统介绍了新语文教学的各个要素,成为当今新语文教学领域的一本具有纲领性意义的重要著作,对于深化语文新课程改革,推荐新语文教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艺术化——新语文教学的标杆

什么是有效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哪个更重要?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称得上是新语文教学?面对这一系列的难题,蔡伟教授给予了全面深入的論述,在蔡伟教授看来,基础教育界并不缺语文必修课程的基本的教育内容——那几乎是已经被规定好了的,如有差异,也只是在某些细节上。语文教学一直欠缺的是如何将这些内容以适当的方式生动活泼准确有效地传达到学生一端,即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学形式。他强调:“能否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是否成熟并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追求教学形式系统的丰富完整,提高教学形式的完美程度,是每个中小学一线老师尤其是文科教师重要的任务。”②为此,蔡伟教授提出了艺术化语文教学的理念,作为新语文教学的一大标杆。他强调,新语文教学对于传统语文教学的突破的最大标志,不仅仅在于突破了单一工具性和简单化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其多元化教学中以艺术性来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走艺术化之路是新语文教学唯一正确的道路。只有开展艺术化的语文教学才能彻底改变语文教学的贫血现象。蔡教授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艺术化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系统论述了如何开展艺术化语文教学。在长达二十年的研究与实践之后,艺术化语文已成为蔡伟教授新语文教学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在《论艺术化语文的建构》一文中提出的“宣教、定标、析艺、寻径、施艺、反思”六大策略③,更为广大一线教师实施新语文教学提供了有效指导。蔡教授孜孜不倦地追寻语文的艺术化之路,有时会亲自示范艺术化语文的课堂,他的课堂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深情款款,音乐感画面感十足。现今,蔡教授提倡的艺术化语文得到许多语文教师的认同。如浙江特级教师肖培东、陈益林,江苏的名师寇永升、刘祥等老师都是艺术化语文的实践者,他们也成为蔡伟教授新语文教学之路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文感论——新语文教学的核心

蔡伟教授认为,新语文教学最大特点就是其包容性,它从来不拒绝任何值得借鉴的理论与模式,同时它自身也在不断创造着新的理念与方法。因此,体验论、协同论、对话论经常出现在其课程教学与研究中。而文感理论的提出与系统阐释,是蔡伟教授对新语文教学的新的贡献,也是其发现并验证的语文教学新的突破口。蔡教授发现语感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陷入困境,这表明语感不能单独承担语文教学的大任;而文感的出现,能够解决语文教学中语感所难以解决的问题。蔡教授认为文感就是个体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通过长期的读写积累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对文本直接快速感悟与理解的心智技能。文感的稳定性、个体性、选择性、积累性的特征及其文体感、文化感、语体感、整体感、全息感等组成部分,都显示出文感的语文教学魅力,它和语感一起成为语文教学的“双核”。④文感理论的提出对语文教学来说无疑是幸运的,它立足于文本的整体,着眼于学生高质量的语文生活,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文感的培养无疑有利于医治当下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痼疾,促进语文素质教育的提升。

二、 实践探索,播撒新语文教学种子

蔡伟教授对于新语文教学的贡献除了表现在其系统的理论阐述外,作为一名曾经拥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称号的名教师,他还努力通过广泛的实践,播散新语文教学的种子。正是他身体力行地将新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新语文教学为更多的一线教师所接受,同时,也为理论工作者提供了足资借鉴的材料与经验。新语文教学也得以在纷繁芜杂的教学研究中独树一帜,稳步前行。

聚英集粹——通过全国性论坛推进新语文教学

为了推进新语文教学理论的不断深化,提升其实践价值,蔡伟教授想方设法凝聚国内语文教学精英,实现资源共享,思维共振。他联手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自201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至今已办三届,期间他还与江苏教育出版社、浙江省教研室等合作,组织了以新语文教学理念为核心的“江浙台两岸三地高考语文命题与复习研讨会”“浙江省语文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研讨会”等。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既为新语文教学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了极佳的交流平台,特别是论文评奖、论文集编印、课堂实录光盘刻制,均获得了参会者的好评。而语文教学界一流专家苏立康、顾之川、倪文锦、王尚文、林于弘(台湾)的相继到会,使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成为语文教学界最高规格的盛会。新语文教学的理念通过这些专家的传播,深入到众多教师的学术世界,进而渗透到诸多班级、广大学生。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蔡伟教授一方面需要应付繁琐的会务,另一方面仍不忘亲自操刀,开设新语文教学示范课。为使艺术化语文能让更多的教师接受,蔡伟教授通俗地将之归结为一个“玩”字。在他眼里,“玩”不但是一种对待语文的态度,更是一种学习语文的行为。他阐明“玩”的内涵,强调“玩”的艺术元素,突出“玩味、玩赏”的现代性。他认为,具备了“玩”的精神与素质,可以开创语文教学新天地,可以使语文教学走出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最终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价值性的融合。他在第二届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上执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便充满了“玩”的创意与精髓,⑤通过介入多种艺术元素,令全场师生为之动容,为之鼓舞。蔡教授的付出没有白费,与会教师觉得自己收获颇多,有代表在博客上发文说:“短短的三天时间收获很多,让我认识到一位风趣幽默的学者,也让我真正理解了何为新语文教学,怎样真正上好一堂语文课。”而刘祥老师的说法也许更切合蔡教授的艺术韵味:“蔡伟教授是个善于营造高潮的人。听他演说,但凡音调提高八度之际,玫瑰、海棠、百合等等鲜花便一起蓬勃而出,比之于口吐莲花者又胜数筹。自然掌声雷动,群情激奋……”⑥

华山论剑——在实施国培计划中倡导新语文教学

在今天蔡伟教授可能以国培专家而为大家熟知。他是浙江师范大学第一个申报成功国培计划的教授,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国培计划高中语文班、一届语文培训团队培训班,而且都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实施国培计划中,他不把参训教师当作纯粹的学员,而是充分利用参训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创立了以角色转换为核心的全动型培训模式。他发现参训教师对新语文教学有着较为深刻的见解,能够熟练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因此,他努力将培训的舞台让位给参训的学员,使之成为华山论剑的场所,让每个国培学员走向前台,发表自己的新语文教学见解;让他们开设示范课,展示新语文教学的风采;与本硕生互动,推行新语文教学理念。而他自己却退居幕后,做好服务工作。通过国培,许多语文教师不但从专家学者中汲取了新语文教学的理论养料,更重要的是自己也在蔡伟教授提供的平台上逐步实现了新语文教学构想。搞教师培训是十分辛苦的,三年国培下来,蔡伟教授人瘦了、显老了,也影响了他的科研绩效,有人为他不值,他却乐此不疲。他认为一个人的新语文无论怎样新都不是真的“新”,只有当中国的语文教学界都来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樊篱,创造新的模式,才有新语文教学的真正的春天。他的努力没有付诸东流,一方面国培学员以累累硕果报答了他的付出,例如寇永升老师,参加国培后,不断历练,终于在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中凭借精湛的新语文教学艺术获得第一名;刘祥老师走出国培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相继出版了两本充满新语文教学思想的专著;而几乎每位国培学员回单位后,都在不同的范围作了多场新语文教学的讲座。另一方面,通过数百位种子教师的宣传实践,新语文教学理念不断扩散,新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层出不穷,新语文教学正走出某些误读误解甚至是恶意诽谤的困境,逐步迈向教育领域的最高境界。正如福建師大附中王云慧老师在其国培总结中所写的那样:这次国培有太多的忘不了,因为有太多的感触,太多的收获。但更忘不了的是那“角色互换”中的一个环节——大学的教授们走上中学的讲台,真实地面对中学生,为我们上了颇具深意的语文课。从来不敢想象大学的教授会为我们开语文课——是语文课,而非讲座。蔡伟教授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语文课,感动、感慨、感佩、感悟,不知是否足以表达我的心情。蔡教授把自己的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用实实在在的例子告诉我们,他的理论并不只是写在纸上的;告诉我们,语文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是的,蔡伟教授在其为国培学员执教的示范课中,无论是素材选择,还是语言运用,无论是课堂结构安排,还是点拨引导,都充满了艺术的特征和文学的风味。⑦

智慧生成——以技能训练发展新语文教学

新语文教学需要发展,发展就需要新人,蔡伟教授把新语文教学的发展寄托到年轻一代身上。他认为语文教学要真正获得新的春天,出现新的浪潮,只有依靠新生的力量,但他遗憾地看到,经过长达四年的师范教育,师范生并不能在实践中承担起改革语文教学、发展新语文教学的重任。原因在于师范教育仍然过分注重理论说教忽略了基于智慧生成的技能训练,从而导致师范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如何应其然。为此他突破一般教授的大忌,将大量精力投入于本科生教学,开设了“现代说课艺术”“师范生教学预见能力训练”“语文学科案例教学”“语文微格教学”等技能性十分突出的课程。然而,蔡伟教授对于新语文教学技能的训练,并不仅仅停留在一招一式的传授上,而是从人文理想的高度出发,以智慧生成为目标,实施灵活多元指向未来的低耗高效的训练。蔡伟教授在其著作《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指出,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总目标便是智慧生成。同时,蔡教授赋予智慧生成以丰富的内涵,分别是理论智慧、情感智慧、实践智慧。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情感智慧。蔡教授用到了“动情”这个词,动情于教材、动情于学生。在对师范生的培养中,蔡伟教授很好地示范了他的“动情理论”,对语文动情,他的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他对语文的深厚感情,正所谓无招胜有招,在不知不觉中,师范生们开始对语文动情。此外,蔡伟教授非常重视对师范生实践智慧的培养,讲求教学的低耗和高效。蔡伟教授尤其注重对学生教学方法的培养,他认为方法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实践智慧的核心;有法与无法,得法与失法,结果大相径庭。⑨蔡伟教授将其多年在中学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教学方法并讲究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模拟实际课堂,让师范生们独自处理这些课堂上的突发状况,逐个点评。蔡伟教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师范生,更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语文人,在这一过程中有辛酸、有疲惫,但对他来说更多的是欢乐和满足,因为师范生们的成长正寄托着他对未来语文教学满满的期望。

蔡伟教授是中了一种无法医治的“语文之蛊”,因蛊而“玩”语文,即始终不玩弄语文,也不被语文玩弄。⑧确实,他对新语文教学的执着与热爱是我们无法用苍白的文字表达出的,那就让我们静静地伴随岁月的流逝,见证这位语文达人在新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坚韧地奔跑吧。

参考文献:

①蔡伟、方蓉.新语文教学辩证[J].语文建设,2010(10):3133

②蔡伟.论教学形式系统[J].课程教材教法,2005(5):1925

③蔡伟.论艺术化语文的构建[J].新语文学习,2009(6):2632

④蔡伟.走向“文感”:后“语感”时代语文教学的出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8(2):7277

⑤蔡伟.《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J].新语文学习,2012(4):4851

⑥⑧刘祥.蔡伟教授其人[J].新语文学习,2012(3):2930

⑦蔡伟、李墨.“读诗写文,破解无米之境”教学实录及点评[J].语文建设,2011(78):4245

⑨蔡伟.语文课堂教学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21004;浙江省教研室,310012)

作者:胡勤

语文教学指要论文 篇3:

试论高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摘 要] 语文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日后学习与发展起着关键性影响,高职教师理应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并不断探索语文教学提升策略,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在培养学生习惯、增强学生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实际,探讨高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关 键 词] 高职语文教学;德育教育;育人功能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社会对高职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如何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是高职教育应长期努力的方向。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学存在教学信息滞后、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德育教育育人功能,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开展高职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方面,开展高职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在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紧随着素质教育内容的不断发展也必然要求高职语文教学融入新的教学内容,构建新的教学方法,一来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二来发挥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方面的优势作用,而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开展高职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是一种可行性较强的改进措施。

另一方面,开展高职语文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本文所提及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艰苦奋斗精神、合作能力、集体意识、做人等,其中做人指的是学会与他人相处,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大量课堂教学经验的總结,发现高职语文教学存在重理论知识与技能教授轻综合素质培养的现象,很多学生表现为综合素质不高,但事实上,综合素质对学生日后学习、就业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发挥高职语文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至关重要。

二、如何发挥高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情感属于心理现象,是人的现实需要及其对客观事物的感受,这种感受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是人在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后产生的情绪,包括高兴、愤怒、悲哀、快乐等。这些情绪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良好的道德素质可以引导学生愉悦的生活、塑造健康的人格。学习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渠道,在高职语文教学德育教育中,教师需要将德育教育与学生实际感知相结合,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德育品质,使学生成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优秀人才。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对德育教育开展及其育人功能发挥具有促进作用。

(二)体现教学形式的丰富性与创新性

富有情感的追求真理才更有意义,这就决定了德育的重要性。德育在学生学习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高职教育基础课程的语文课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具有长期性与系统性,要想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育人功能,则需要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意识评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发挥互动教学活动的作用

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职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教授学生书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问题发现、分析、解决能力,使他们在遇到问题与困难时,能够着重冷静的应对,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与处理,若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及时向老师或其他同学寻求帮助;同时要引导学生认清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主动与他人交往、合作,以宽容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人生。互动教学活动对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与德育教育相关的互动教学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将高职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融合,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育人功能,是高职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渠道,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合格的高职语文教师,首先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德育教育特征与要求;其次需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需求;最后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促进德育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昌菊.高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2]刁茜媛.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的途径[J].报刊荟萃,2017(5).

作者:王雅静

上一篇:部门自评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国内企业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