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人才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对于河北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其面临的人才问题也愈加突出,其归根结底在于北京以及天津直辖市的经济范围在一定层面上可以涵盖一部分河北省,其在人才方面的竞争优势不明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技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篇1:

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然而,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发展晚,政府对该类企业发展的种事程度不够,导致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加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融资服务不符合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需求,致使融资问题成为了阻碍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困难的根本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站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角度,透过企业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认真分析,仔细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通过政府、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三方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帮助科技型小微企业克服种种融资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对策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存现状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指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高技术产品生产与经营、独立核算或相对独立核算的智力密集型企业,科技企业既具有高新技术的科研开发能力,又具有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经营能力,目前在各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中,有相当数量的科、技、工、贸一体化的高技术小微企业,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1]。随着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地位日益上升,人们开始对它的生存现状加以观察并研究。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生命周期短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规模局限性以及生产经营的不稳定性导致了它的生命周期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较短。最初从种子期进而发展为创业期,再到发展期,最后走向成熟期往往只需要短短的一至两年的。然而科技型小微企业过分依赖科研开发能力,如果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该能力停滞不前,抑或是创新研发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得不到资金支持转化为产品,那么企业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迅速衰落甚至企业面临倒闭被注销的风险。

2.资源流动性强

人才资源、技术资源以及信息资源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必不可少的因素。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人员学历高、年纪轻、社会经验不足,往往在某些科技型小微企业中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创意,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注入新鲜血液。然而当他们在积累了自身必须的工作经验之后,自身的要求都不到现实满足,往往会把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人生的跳板,导致企业人才资源的流失。技术资源作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资源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一个企业对外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一个科技型小微企业如果没有自己核心的技术资源优势那么很快就会被同行企业所抛弃。而且技术资源具有更新性,当企业掌握一门核心技术时,迫于竞争压力企业会不断改进、完善甚至研究开发更先进的技术,从而保证企业的活力。高科技企业能够依赖自身研发的高新技术快速占领市场,并获得超额垄断利润的原因,就是能够领先竞争对手一步的技术优势,所以信息资源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年代,一个企业如果在信息领域远远落后,那么它不仅会远远落后于同行企业,也会逐渐的被这个社会所抛弃。

3.规模小、投资少、融资难

一般来说,科技型小微企业人员配置在10人和100人之间,规模有限,虽然该类企业具有独立自主的财务体系,能独立地从事民事活动,承担民事责任,具有法人资格,但一些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缺乏财会信息资料,承受风险的能力差,信用等级低。企业资金需求量相对于其它大中型企业来说数量小但频率高,融资难度上升,造成了融资的高成本以及高代价。这些特点使得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对于大多数科技型小微企业缺乏投资信心而不愿意提供资金支持。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贷款效率低,成本高

作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问题,贷款效率低,成本高已经在目前科技型小微企业中根深蒂固。科技型小微企业“小、快、灵”的优势也往往成为其劣势,其短期内跳跃式的企业发展模式以及不稳定的经营和销售行为,导致其贷款回收不稳定,致使其被审查和监督的难度加大,使得商业银行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授信的单位成本和风险远远大于对传统大中型企业贷款成本和风险,商业银行等融资机构往往不倾向于科技型小微企业。

2.融资观念狭窄、渠道单一

近七成以上的民营科技型小微企业在遇到资金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向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可以参考的其他融资方式寥寥无几。很多小微企业在向银行借款遇到困难时,由于缺乏融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又不了解如何开拓协议投资,拓宽小额股权转让、融资租赁等融资渠道,使得科技型小微企业无法得到更多渠道进行融资,特别是有些股份制科技型小微企业对于其股份的过度追求和迷恋,常常无法让渡部分股权以达到融资的目的,导致企业资金无法顺利的到达,从而阻碍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潜力。

3.财务报告缺乏真实性

科技型小微企業作为被考察方,首先要使自身成为银行可信赖的优质企业,才能顺利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财务报告成为了这类企业显示良好盈利能力和稳定现金流的最有力证明,因此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是成功获得银行贷款的必要条件[2]。然而科技型小微企业对于短期利益的迫切渴求,促使其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导致企业很难提供连续三年完整,规范,公允,客观的财务报表给银行,其财务报告体现不出完整性和准确性。科技型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和财务信息不透明,极具增加了各商业银行对民营小微企业放贷过程中的风险以及监管成本,加之某些科技型小微企业为顺利去的商业银行的信任,利用财务与税务漏洞,进行捏造、编造财务报表以及相关财务数据,在这种种情况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就极有可能被商业银行拒绝放贷,导致其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缺失。

4.缺乏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

很多科技型小微企业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其企业管理制度上的明显漏洞表现为家族企业和权力集中化,因此其距离市场化和规范化程度还远远不够。致使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负责人的主观判断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发展的前景,家族企业的尘封守旧的保守观念在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财务规范性,使得银行对该类企业的放贷持保留意见。

5.贷款抵押物少,担保能力低

大部分银行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贷款都需要其提供相应的抵押物。许多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的抵押物不能被银行所认可,导致银行拒贷。而且抵押物的价值评估存在很大的争議,一般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可抵押资产一般多为无形资产,其价值预估普通的商业银行很难进行客观、真实的价值判断,另该类抵押物专用性强,流动性,变现性差,一旦发生还贷纠纷,银行难以对其折现。此外,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担保情况也很难被银行所看重并且认可,但一般科技型小微企业因其信誉无法估计、商誉价值过低等一些列自身原因很难取得具有担保资格的大企业或担保机构的担保。这些原因都是导致商业银行在权衡放贷风险过大后而拒绝贷给小微企业。

6.金融机构的服务不能满足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阶段性融资需求

任何企业在自身成长发展的过程中都有符合自身规律的发展周期,科技型小微企业也不例外,在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也不相同。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周期主要分为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已经具备一定抵御风险能力和商业信誉,在融资方面可以得到一般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而满足其自身融资需求,而处于创业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和产品研发,随着技术成熟需要转化为产品推广的时期,企业资金去需求量大,投入密度强,同时技术成果转化伴随的经营风险、技术风险、产品风险和市场风险对于处于创业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来说是当下面临的最大困难,往往在这个时间点金融机构出于自身的利润收益的考量和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期融资需求的不了解使其提供的融资服务不能满足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需求。

7.商业银行不倾向于科技型小微企业

商业银行在进行投资过程中会对现阶段所处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和考量,商业银行会根据投资企业的综合实力、信誉等级、抵御风险能力等进行自我判断,商业银行更倾向于综实力雄厚、信誉优良以及有一定抵御风险能力的大中型企业进行投资,对于这类企业的资金回收率相对较高而且稳定,适合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而科技型小微企业与部分大中型企业相比,综合实力薄弱、信誉等级无法评估又缺乏大中型企业的担保加之对抗外界风险能力偏差,若投资则使得所投资金不能有效及时的回收,形成呆账、坏账,导致商业银行对投资该类企业的信心不足。

三、融资问题的对策分析

1.改善融资环境

(1)民间借贷阳光化,斩断高利贷黑手。民间借贷是正规金融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同时在制度层面上存在合法性。政府在提出鼓励民间接待阳光化运作的同时,应致力于推动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引到民间此本规范从事资金接待活动,鼓励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运作,发展多层次信贷市场,以满足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3]。同时政府应甄别民间借贷与高利贷,一方面保护民间借贷的合理发展从而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更适宜的融资平台,另一方面坚决打击高利贷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危害,通过一些列的行政及司法手段对于这些混在民间借贷当中的高利贷进行严惩,从而做到既支持、又保护。

(2)完善健全担保体系,规范担保公司守法经营。一方面需要政府主导设立再担保公司,以再担保资金安全运行为前提,依照国家产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坚持“政策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稳健经营、风险可控、产业倾斜”的经营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对符合条件的需要担保业务提供信用再担保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特定服务,降低贷款门槛,增加企业信用贷款额度;担保机构对银行的信用也需重视,要促进担保机构做大做强,缓解企业小额短期资金需求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坚决遏制担保公司非法放贷、非法融资等超范围经营行为,这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建立考评奖惩制度,对运营规范的担保企业是担保额度大小政府应给予适当奖励[4]。

(3)鼓励成立健全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在组织结构和信息上与科技型小微企业更为贴近,往往科技型小微企业能从中小金融机构较为容易的获得资金支持。由于金融资源具有地域性,金融资源并不是平均分配在各个地域,中小金融机构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金融资源严重分配不足的现状。因此,要鼓励中小金融机构的成立,其中包括社区银行和村镇银行的建设,来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从发展的角度考虑,鼓励民营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建立是必然之举,由于其适应当地经济环境,具有较小的规模,更能敏锐的掌握当地经济信息,可以更因地制宜的帮助所在地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更合适的融资渠道。同时,竞争机制的引入降低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总成本,大大减轻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

(4)征信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缺乏统一、完整的信息系统是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匹配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5]。商业银行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应加强有效沟通、加强互相理解、加强互相信任,这是解决这个征信问题的关键所在。建立信贷登记机构,让双方沟通时有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换平台,商业银行可以获得更多有关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资料与数据,能够更准确的分析企业贷款的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的比率。另外,企业信用系统的建立是另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该系统可以及时跟踪各企业的信用状况与信用等级,为商业银行贷款决策提供更详尽的参考依据,提高贷款成功率,实现商业银行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共赢。

2.优化商业银行借贷机制

(1)提升业务发展定位。提供有价值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连接商业银行和客户的重要纽带,也是实现银行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对于金融产品需求的特殊性,使得商业银行的服务方式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化为“以客户为中心”,改变了过去“银行先有产品,再向客户销售”的模式,而变成银行以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设计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模式。“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体现了现代金融服务,这是一个改变管理理念,即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关系管理市场的方法,这有利于商业银行对于市场需求了解的及时性,从而更进一步的连接科技型小微企业与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要求商业银行在全面研究和分析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潜在需求的基础上,确定银行市场定位、客户结构,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在业务程序策划、产品开发、渠道简历等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并满足客户不同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金融服务需求,深入提升原始创新实力和集成创新实力,在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同时促进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信贷产品创新,降低成本。中小金融机构具有较少的分支机构和不充足的资本量,因此在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很难吸收到大型优质客户,因此须将自身的目标客户锁定在科技型小微企业上,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基于中小金融机构具有小银行的明晰的产权、简单组织结构的优势,信贷产品的创新能够促进中小金融机构为了急性小微企业服务。例如:信贷业务品种的丰富、信贷结构的调整、信贷管理的规范等等。

(3)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为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更好发展,充分利用信贷资源,商业银行必须对自身内部的管理机制完善。要对贷款审核加以重视,在贷款之前进行详细调查,贷款过程中要加强喝茶,贷款后要及时检查。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账务信息要及时跟踪,第一时间掌握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增强借贷信心。增加风险意识,关注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动态,有效提高贷款成功率等。

3.加强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建设

(1)提升企业自身能力。科技型小微企业想要扭转自身不良印象(这里包括企业者素质偏低、科技型小微企业违约率高、贷款风险高等),必须从自身坐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第一,科技行小微企业要努力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生产出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才能拓宽市场空間。企业管理者应充分发挥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规模小、可控性大的优点,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新技术开发、新工艺探索,通过各种方式的创新来抢占和瓜分市场份额。

第二,按照国家规定的规范格式编制标准财务报表,严格遵守会计政策法规来进行会计事项的记录,并对各项会计资料进行妥善的保管存放,以此来进行财务会计制度的完善与规范。

第三,企业产权的明晰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大多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经营方式为家庭经营,陈旧保守的经营理念对企业的发展是一种阻碍,而且家庭经营企业管理者的选拔具有不正式性,容易导致家庭成员之间权力的争夺,给企业带来大量的损耗。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促进企业的发展装大。

第四,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大量地引进高素质人才,改善企业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帮助并促进企业进步。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必须把人才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具体措施要慈宁宫内外两部分展开,内部进行晋升机制的建立和玩啥,外部引进有能力的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促进企业向正规化、规范化发展。

(2)强化企业诚信观念。企业的信誉度是金融机构是否放贷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良好的诚信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顺利获得贷款,反之则加大了获得贷款的难度。因此,科技型小微企业需要在经营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诚信,以便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企业管理者须遵循诚信的经营理念、进行诚信经营企业文化建设、重视诚信度的积累等。

(3)完善企业信息体系建设。商业银行和科技型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是解决该类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政府和金融机构建立的征信系统制度是单单为了金融机构的信息查询,融资问题的解决不能仅靠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科技型小微企业做出相应的回应——简历企业信息系统,记录并保存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与金融机构征信系统实现对接,提高贷款审核通过率,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参考文献

[1]蔡娇丽.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3. 04:129-130

[2]成洪艳.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J].北京:中国检验检疫,2011年1期

[3]吴江涛.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制度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

[4]谢娟娟,刘小瑜,廖鹏.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探讨[J].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13

[5]蒋伏心.我国科技型小企业发展的困难与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1999

作者:王堃 刘淑华

科技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篇2:

科技强省背景下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问题研究

摘 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人才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对于河北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其面临的人才问题也愈加突出,其归根结底在于北京以及天津直辖市的经济范围在一定层面上可以涵盖一部分河北省,其在人才方面的竞争优势不明显。因此,本文对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人才困境进行重点研究,首先介绍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人才流失的界定,之后就是分析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人才困境,最后就是提出解决人才困境的对策,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而且也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性以及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困境;问题研究;解决对策

引言: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人才是推动国家创新策略的重要动力以及内在要求,而且新的条件下,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人才困境是其面临的主要影响,影响了这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其发展的实效。因此,要科学认识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人才困境,加强对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管理,抓住发展机遇期,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深,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为此,我国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直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口号的有效落实,创新是国家取得长足发展的根本,尤其是当前社会,信息化、智能化带来知识、信息的爆炸,其中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一目标的核心。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河北省毗邻北京和天津两大直辖市,虽然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河北省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其对人才的吸引力比较低,科技人才更愿意選择去北京或者天津这种发展经济形势特别好的城市,这就给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引进带来一定的困境,甚至会对其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困境进行研究,以期寻求解决办法,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理论指导,并且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研究意义

首先,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困境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为人才困境的实际解决提供可能。其次,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转型,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而且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最后是能够为其他地区的人才困境提供借鉴价值。

3.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是绪论,对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困境进行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对其发展的大环境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部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人才流失的界定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的特点,对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界定,以及有关人才流失的基本内容,之后就是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所具有的特点,为后续人才困境的分析以及对策的提出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是对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困境进行分析,具体分为两点,分别是人才难求和人才流失,并对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是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困境的破解对策,分别是转变思维方式,对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提升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对人才竞争市场进行完善,鼓励政府和企业培训科技人才;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等,通过这些对策有效地破解现有人才困境,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部分是结束语,对上述所分析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并进行展望。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人才流失的界定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的特点

1.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人才流失的界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创新技术成果研发、生产经营、技术服务以及技术咨询业务为核心,科技人员是企业的核心员工,这些企业在经营初期并不需要过多的投资,而且发展潜能也比较大,能够进行自主经营、独立决策以及富有智力创新能力。总而言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的必然结果,而且其对国家以及全省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就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新的发展模式,是“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此外,还有利于我国以及河北省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人才流失有多种方式,本文主要研究人才的资源流失,主要是在内因、外因或者综合因素的影响而从原来的组织或地域流失到新的组织或者地域。而且人才流失的原因有多个,比如前途、社会地位、薪酬、发展空间等,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的特点

首先是具有差异性,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人才性格各异,而且在研发和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甚至存在较大差异。其次是具有知识性,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主要是研发人才,而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的系统性等是进行研发以及实现企业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科技型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新科技的研发上,如果知识储备量不够,就无法集思广益,进行产品的研发。再次是独立性,一般情况下,研发人员进行研发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独立的思考,过多的外部干预会影响研究行为的持续性。最后是高流动性,科技人才尤其是核心人才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底牌,关系到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对于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其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低于京津等一线大城市以及发展规模比较大的科技型企业,这就会导致科技人才的流动性比较强。

三、河北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困境分析

截止到2019年6月,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基本上达到了2万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有700家以上,民营企业占到了80%以上。具体而言,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困境有兩大方面即人才流失以及人才难求。

1.人才难求

人才难求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内因,主要体现在企业成立的时间比较短,缺乏核心技术,省内高校对新的知识的掌握时效性达不到要求,而且高校内并没有相关技术知识领域的教师。尤其是在一些新兴产业方面存在着盲区,导致有关人才并不能应对实际的研究问题。其次是外因,河北省距离北京、天津比较近,而且其在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远不如北京和天津,所以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比较弱。

2.人才流失

首先是企业外部因素,一方面是行业优势以及人才行情对人才流失的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处行业一般情况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而且前途光明,人才需求的行情也被看好,这种情况下人才供不应求,会为了更好的待遇而选择自己满意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相对来说不明显,中小企业在资金以及行业地位方面远远不如大型企业,其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远不如大型企业,这就导致企业的人才流失。其次,企业内部因素,其一是薪酬体系设计不够合理,没有根据其贡献率进行薪酬设计,导致科技人才不能从中实现自我价值。而且就本学科而言,其报酬就行业的整体而言也不高,工作积极性会受到严重影响。其二是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给优秀人才足够的发展空间,晋升渠道和发展空间不能满足科技人才的实际需求。关于人才的职业生涯设计管理不科学以及落后,人才在晋升方面并没有获得公平的对待,导致其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其三是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素质和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甚至部分管理者缺乏战略眼光,导致不能正确对待优秀人才对企业的工作,从而使人才产生不满,甚至产生离职的意愿。最后,就是员工个人因素导致的人才流失,其一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新的发展时期,人才对精神的需求不断增强,而且渴望获得自我价值的提升,正如一句俗话所说“良禽择木而栖”,所以部分人才会因此选择离职。其二是择业心态的变化,目前就业形势越发紧张,一部分人才尤其是毕业生都是“先就业后择业”,这就导致一旦有好的单位就会选择离开。其三是对企业文化的不适应,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比较落后,存在拖欠工资、福利待遇差以及加班时间长等问题,导致创新型人才无法适应这种工作环境而选择离职。

四、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困境的破解对策

1.转变思维方式,改进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科技型企业更要与时俱进,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指导企业的发展。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明白优秀人才所创造的效益以及附加值也会比较高,而且要认识到最好的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所以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改进管理模式。此外,还需要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使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其次,要改变思维方式,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等进行改进,使优秀人才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在单位设置公开透明的薪酬体系,要能够体现科技人才在其中的创新贡献率,人才在工作中能够看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

2.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为人才的竞争,当企业具有优秀人才时才能创造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且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人才收入指标优先于其他指标的时候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企业与人才的共同发展进步。此外,华为的老总任正非也曾表示:“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因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以及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人才进行创新,实现人才与企业利益的统一。具体激励措施有以下几种:首先,股权激励即实股、股票期权以及干股等,股权激励是激励方式中效果最好的,其可以实现核心人才与企业利益的高度统一,更能够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而且对人才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其次是利润分享计划,即每年都从企业的利润中抽取一定的百分比用于奖励优秀人才,使人才感受到吸引价值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其也愿意积极投身于研发中去,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通过这种方式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人才的贡献直接挂钩,极大地调动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再次,就是可以通过节约奖对员工进行鼓励,如果因人才的努力而降低了成本就可以从降低的费用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奖励员工。最后,绩效考核,建立基于利润的绩效管理,具体来说就是第一设立目标,通过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为人才的工作提供指导。第二是拟定计划,根据目标设定计划,具体包括如何实现以及实现的步骤。第三是找到方法,基于目标和计划以及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寻找实现的方法和技巧。第四是检查评估,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做到赏罚分明,以此改变员工的行为,激励其积极创新。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人才流失的情况,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也会有所提升,从而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有效转化,企业的发展与人才的发展之间可以形成良性的循环。

3.完善人才竞争市场,鼓励政府和企业培训科技人才

要对人才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了解,尤其是同行业的人才竞争以及经营状况进行了解,以薪酬待遇为指挥棒,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本企业并且长期留用。要有针对性地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政府和企业对科技人才进行培训,强化科技人才的团队建设,俗话说,独木难成林,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所以就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对新的技术进行研发。从制度建设和战略规划上对人才加强培养和开放利用,拓宽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人才的渠道,提升待遇水平,尤其是要提高和优化技术研究开发的条件。

4.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运用企业文化激励留住人才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的最高境界,虽然其没有强制性,但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人才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使其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一位心理学家得出的结论是:人在无激励状态下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10%-30%;在物质激励的情况下可以发挥自身能力的50%-80%;在得到适当精神激励的情况下,能够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80%-100%。物质激励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边际递减现象,此时精神的激励就会更持久和强大。企业文化就是通过物质激励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边际递减现象;这种情况下来自精神的激励就会发挥持久、强大的作用。企业文化就是从企业精神、价值观、愿景、目标、行为规范来塑造员工、激励员工,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交流、沟通和协调工作

企业人才应该是事业的合作伙伴,而不应被认为是尽可能降低和避免的成本耗费,要体现人才的地位,尊重以及重视人才,平等对待人才。要认可人才,使其从工作中感受到成就感、个人发展、工作满意度等,使其意识到自我的重要性,这也是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举措,更能赢得人才对企业的认同和忠诚。以人为本的落实要做到软硬兼施,文化软、制度硬,文化与制度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以人为本与严格的制度制约两者是对立統一的,企业领导要寻求两者的平衡点,既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又要通过考评淘汰差的。

(2)赞扬和欣赏是对人的最佳激励

心理学认为:赞扬是对出色表现的承认,它会促使希望看到的行为重复出现。人才也需要被激励,被肯定,所以要打破以往按资排辈或者关系户的局面,对优秀人才进行引进,及时鼓励、赞赏人才,也正是帮助人才成长,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3)实现企业人才职业生涯设计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

首先,企业战略发展的规划与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和愿景目标,并以此来吸引和感召优秀科技人才。其次,用培训这一福利来吸引和激励人才,有关调查发现,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对人才培训和开发的重视,往往只是进行常规管理。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就是人才对先进技术以及科技前沿的掌握程度,而这又离不开人才自身的培训开发。要使人才在吸收知识,实现自我职业生涯提升的基础上,推动企业的战略发展。通过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以及人才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实现企业人才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相协调,科技人才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价值。

(4)实现工作弹性制,工作团队虚拟化

科技人才主要是运用先进的知识和技术,通过思想创造和思维创新,为企业提供创造性劳动。因此,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科技人才的考核也不能所需单一,或者单纯地以工作时间为衡量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的特点和需求实行弹性工作制,通过特殊的考核方式对其工作进行考核。而且要给予其一定的自由度。近期以来,虚拟工作团队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出现的越来越多,许多科技人才的知识性工作,不需要特定的办公地点和办公时间,现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智能资源工作的可能性。

(5)加强优秀人才的储备工作

人才流失会影响企业的产品研发或者是一些项目半途而废,所以企业管理层要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尽量开展多人联合研究的形式,降低人才流失带来的损失。此外,企业还应该与核心人员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或者是技术保密协议,对于出现泄密的情况追究其责任。

5.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设置分层次的人才引进政策,就人才在工作中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解决。首先,政府要针对人才给予一定的优惠,在住房等方面,可以给予一次性或者分月的住房补贴,对于工作达到一定期限的可以允许其在当地进行落户。对于博士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给予一次性安家补助并允许其落户,除此之外,在福利待遇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优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一定的购房优惠。其次,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比如,可以颁布一些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支持等,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资源流失以及人才难求,所以需要对现在其所面临的困境进行重点分析,并且深入分析这种困境出现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从企业的角度以及职工个人的角度出发,增强科技人员的使命感以及对企业的认同感。通过这些措施的切实落实可以缓解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人才困境,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陆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对策——以苏州市为例[J].甘肃科技纵横,2020,49(03):68-70.

[2]常文超.河南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人才困境问题探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8(03):132-133+106.

[3]鲍志伦,陈伟.经济新常态下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困境问题探究[J].中国市场,2016(12):10-14.

作者简介:王建伟(1986- ),硕士研究生学历,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及人力资源管理,曾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参与省市课题3项,参编《管理学基础》教材2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材1部

作者:王建伟

科技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篇3:

金融危机中科技型企业的解困途径

摘要:文章从金融危机对科技型企业的影响分析入手,探寻了科技型企业的解困途径,指出了畅通融资渠道、塑造核心竞争力是科技型企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并据以分析了具体举措。

关键词:金融危机;科技型企业;解困途径;融资渠道;核心竞争力

随着美国著名的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华尔街骤然掀起了人们始料不及的剧烈金融风暴,并迅速席卷美国及与美国相关联的全球经济。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相当数量的企业在这场危机中不可避免地遭受重创,科技型企业首当其冲。科技型企业是指从事高新技术及相应产品研究、开发、生产、服务活动,且能够迅速发展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它可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在蕴藏着巨大风险的同时,具有潜在的高收益。由于这类企业具有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研究开发密集度高、以技术创新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拥有智力和知识资源等主要特征,极易受整个经济环境左右。部分企业也因此陷入困顿,举步维艰。如何在这场机遇与危机的博弈中取胜,寻求解困途径,已成当务之急。本文拟就该课题展开初步探索。

一、金融危机对科技型企业影响突出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的第一个层面是显性的。首先是不少投资机构,尤其是我国金融企业对美国投行的投资,随着投行的倒闭或经营不景气而蒙受损失;另外,一些走出去企业与美国本土企业合资或合作因危机影响将导致一定的利润缩减。由此引发对科技型企业融资输血功能减弱;其次,华尔街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造成美国经济衰退,抑制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也影响到中国的高新技术内需。另+层面的影响是隐性的,就是通过不断的经济传导来实现。比方,美国政府救市和即将可能发生的美国经济衰退,将成为美元贬值的动因。美元的贬值带来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尤其给使用新材料、新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带来成本压力。金融危机给科技型企业带来的影响突出,直接表现在:

订单压力凸显:外需下降,内需不足,企业面临着订单减少的压力,同时客户对于供货价格和付款周期更加敏感。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价格大幅波动导致企业承担巨大的库存风险,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资金紧张:销售不畅,融资渠道堵塞,库存增大,资金周转压力加大。

人力资源成本持续上升:我国经济多年快速发展,企业面临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和成本上升双重压力。

节能环保责任加重:全球性环保意识的增加,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经济调整期企业风险控制意识不够、能力不足、体系不全的问题日趋严峻。

从困境中突围,共克时艰,已然成为全民共识。

二、突破融资瓶颈,是科技型企业解困的根本要求

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在金融危机中更为突显:

(一)科技型企业本身存在不利于贷款融资因素

1 科技型企业风险大。这主要是因为在企业的资产总量中,技术等无形资产比重较大,因此,可用于抵押贷款的实物资产不足。

2 贷款需求特点与银行贷款原则相悖。科技型企业流动贷款需求紧迫,贷款频率高,需求量少,项目本身不稳定因素多、贷款管理成本高,因此,银行在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基础上,不得不降低对科技型企业的贷款。

3 部分科技型企业存在自身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银行对这些企业的组织结构、法人素质、经营业绩等背景资料难以准确把握,加大了银行审查、监管难度,加大了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商业银行对科技型企业“惜贷”

1 商业银行贷款强调稳健性原则。越是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和项目,风险越大,科技型企业风险更大,与银行的稳健性原则相悖。

2 风险和收益不对称。银行贷款属于债务资本,即使向科技型企业贷款获得成功,银行也只能收回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无权分享企业的高收益;一旦贷款项目失败,银行就将血本无归。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只承担了企业的高风险,却没有享受企业的高收益。这种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降低了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3 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坚持唯“企业成分论”。它们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执行不同的信贷政策,缺乏科学性和协调精神,未能依照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给企业提供公平的融资环境,这对科技型企业银行信贷融资极为不利。

(三)其他融资空间非常有限

由于我国目前的票据市场发育迟缓,专门租赁公司很少,故通过商业票据融资比例小,采取融资租赁方式取得价值高昂的设备使用权则更是少的可怜,使本来狭窄的这些融资空间更难以为科技型企业所利用。

但畅通融资渠道,不仅是企业需求,也是金融部门的内在需要。金融部门与企业是一个互补发展的整体,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科技型企业对资金需求尤为迫切,十分希望得到金融扶持,金融部门扶持企业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对金融企业来讲,为企业融资建立更好更高效的平台是当务之需。金融企业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主动对接市场,加快信贷投放是其特定环境下的历史使命。简便手续、降低门槛,为科技企业及时输血,必须建立更宽广、更快捷的融资平台。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强力支持,联合金融企业成立科技型企业贷款中心,不仅必要,而且及时。

对科技型企业来讲,积极创设条件,争取金融贷款,更要积极拓展其他融资空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创业板IPO办法,自5月1日起施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是成长性高、稳定性差,完全符合科技型企业特点,这个办法实际就是针对科技型企业融资,这对无法在主板市场上市筹资但急需资金的科技型企业来说,无疑是带来福音。为确保创业板成功,证监会将成立创业板发审委,就是要从源头上把关,而且还提出创业板的上市资源要优中选优,具有“高科技、高成长、新经济、新服务、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农业”特征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将成为创业板重点发展的对象,因此,科技企业要想在创业板上市,需跨越一下门槛:主营业务突出、科技含量高、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确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成长性和增长性潜力、有突出的经营能力和经营策略、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管理素质、组建未来的公司高层管理团队。

三、造就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解困的重要因素

在博弈中获胜,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的比拼。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真正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那些难以复制、难以模仿并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有形或无形资产是创造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资源。科技型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知识、技术密集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可以通过技术积累、文化建设和制度创新得以实现。

(一)技术积累

技术积累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科技型企业往往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扩展自己的核心技术,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形成富有特色及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技术创新突出强调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强调技术创新要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结合。对科技型企业来说,技术创新主要是指:通过工程项目的建设,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行策划、咨询、设计、提供方案等,并为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提供技术服务。总之,它包括了从创新思想的形成到创新成果的应用,并最终实现市场价值的全过程。

对一个科技型企业来说,每年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应不低于当年利润的25%,这样才能保证技术的推陈出新,从而为企业提供了进人多样化市场的潜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文化建设

企业的资源除有形资源(技术、设备、专利等)外,还包括无形资源(人力资本、组织规则、企业品牌、商业信誉等),企业文化涉及的领域及范围与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企业的有形资源只有得到了无形资源支持后,才可发挥最大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即无形资源的建设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因为它的积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它没有办法被偷去、没有办法被模仿。就算别的企业了解了另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模仿贯彻,但把它贯彻到每个员工身上,短时期内是没法做到的。科技型企业是以科技技术为基础的企业,企业要围绕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用新的价值观、新的视野来构筑自己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和创造型企业,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企业一旦具有了“吸引人、培养人、发展人、造就人”的企业文化,就可创造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可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调动员工的忠诚和效率意识,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创造力。形成持久的创新文化氛围,使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三)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规范企业,使其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核心竞争力虽然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发动机”,然而,关键资源本身并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先进的设备和高素质人才必须与先进的制度相匹配,才能充分发挥先进技术设备的效能与高素质人才的能力,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正如信息系统建设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一样,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支撑和制度保障,信息系统就不可能内化为企业的个性,依然停留在表面,而如此核心竞争力将在竞争中很快变得毫无价值。

科技型企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单位,技术储备充分,人才济济。如何充分利用其优势,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制度的创新就显得特别重要。制度创新是一项创造性的经济管理活动,需要大量的既在科研上有所成就,同时又了解市场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贸易壁垒逐渐减少,新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使得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越来越大,如何调配创新资源就成了技术创新的首要问题,因此,制度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最有效的办法是充分利用管理手段,迅速进行创新资源的结构调整和优化配置,尽快形成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统一调配和利用格局,提升企业新技术应用、开发和市场响应能力。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制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和措施,使各项科研活动和成果都能做到有章可循,切实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

只有突破融资瓶颈,拥有核心竞争力,科技型企业才能迅速在这场经济危机中走出一片晴朗的天。

参考文献

[1]罗吉平,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

[2]塑造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

[3]李梅,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现模式探析,企业经济

作者:杨剑钧

上一篇:矿产开发监管工作方案下一篇:审计局发展干部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