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思考(共10篇)
一、关于科技服务业
(一)科技服务业概念的界定。
关于科技服务业的概念,至今没有没有一个系统的定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晶教授通过应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思想方法,结合我国现行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市场运行特征,分析研究了科技服务业的系统构成和功能作用,并在与“科技中介”概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以系统和动态的观点,对科技服务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她认为:科技服务业是以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产业;其服务手段是技术和知识,服务对象是社会各行业;科技服务业属第三产业范畴,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一个分支行业。该定义指出了科技服务业的服务手段是技术和知识,服务业对象为社会各行各业,科技服务业的产业属性属第三产业。
(二)科技服务业的构成一般认为,科技服务业主要包括咨询业(包括工程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等)、技术贸易服务业、科技信息服务业、科技孵化业(包括企业孵化器及各类科技园)、科技风险投资业、科技培训业、技术监督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及其他技术服务业等各类行业。
(三)科技服务业的基本特征
科技服务业围绕着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其基本特征有:
1、科技服务性
这是科技服务业最为明显的特征,它表明了两层含义:一是表明它是一种服务活动,其劳动对象不是以实物表现出来,而是作为服务活动表现出来;二是表明它是一种与科技有关的服务活动。
2、知识智力密集性
科技服务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型服务业,它主要靠从业人员的智力来获取收益。因此,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第一资本是人力资本,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第一要素是知识要素。
3、效益的高外部性
科技服务业不仅是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具有独立的产业特性,为社会创造经济财富(一般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约占其GDP的 3%~5%或更高),而且是典型的外部性较高的产业。一般认为,科技服务每创造 1个单位的收益,就能为服务对象带来5个单位以上的收益增加(或经营成本与交易成本的降低)。
(四)科技服务业的功能作用
1、科技服务业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有效的渠道。“科技成果转化”在国外一般称为“技术转移”,反映
了科研活动从创意、技术研发、产品研发到产业化技术扩散全过程的完整内容。快速高效地完成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提升产业结构水平,这些都需要发达的科技服务业作为保障。可以说,科技服务业对科技成果的转化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有效渠道。
2、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各种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
一项科技成果从创意、技术研发、产品研发到产业化技术扩散,整个过程中需要科研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生产人员等各种主体不断的创新,需要有大量的物质付出。
二、我国大多数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一)90%以上的研发服务型企业都分布在大城市,而县市区特别是乡镇科技成果转换服务体系很不健全,科技整体素质不高,科研、中试、开发能力和基础设施薄弱。
(二)科技型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差,未形成自己特色、功能配套、市场稳定的支柱和骨干。
(三)经济发达程度不够,各行业对科技成果的吸收消化能力差,对科技服务需求空间小,导致中小城市科技信息不灵,决策能力不足。
(四)科技服务业中的国有投资仍占有很高的比重,特别是现有成果转化服务组织和农技推广机构几乎全部为政府承办。过于依赖政府的结果是,这些机构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公平性,使得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活力不足,服务效率不高。
(五)农村和社会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尚缺乏足够认识,科技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合理,较高层次人才中,多为农业技术人才,而社会急需的科技信息、咨询、评估、代理、投资等其他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则比较匮乏。
三、促进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需要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引导,重点扶植,全面推进,确保健康顺利发展。
1、在服务体系的建设上,以地级市为中心和重点,以市、县驻地为依托,以企业、乡镇、农村和第三产业为服务对象,通过网点建设形成信息共享、咨询服务和技术服务按网点或区域合理布局分工、互相依托、优势互补的协作网络。
2、在基础设施和手段建设上,应集中力量在中心城市建成功能健全、适用性强、具有现代化管理手段,集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服务中心,并以此为基地,建立一批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服务网络。
3、在方法上,实行科技服务职能与政府的科技管理职能结合,把科技服务作为政府职能的延伸,将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由单纯的管理变成管理与服务配套展开,使之产生整体效果。
白城市科研院所是吉林省西部地区唯一从事农业、林业、畜牧综合性研究、研发和推广的科研单位。全市共有4个科研院所: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白城市农机研究院、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全市现有专业技术人才249人, 其中研究员84人, 副研究员69人, 中级职称68人, 初级职称28人;其中:50岁以上科技人员99人, 40岁以上科技人员79人, 30岁以上科技人员53人, 20岁以上科技人员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 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 吉林省高级专家3人, 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16人, 吉林省学科带头人4人, 吉林省创新拔尖人才6人, 双聘院士1人, 博士1人。全市共下设23个研究所, 8个农业综合化验中心, 有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个国家研究中心 (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 、2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中国—加拿大燕麦科学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塞尔维亚向日葵育种合作研究中心) 、2个省级研究中心 (吉林省燕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向日葵研究中心) 、4个国家级基地 (全国高技术农业产业化中试基地、国家燕麦引进与繁育基地、国家燕麦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国家向日葵引进与繁育基地) 、生态实验示范林场、通榆碱地试验站2处科研示范基地, 拥有中—俄白刺合作研究中心和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林木抗逆育种白城实验中心。
2 当前白城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近年来, 全市在农业科技研发转化、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培训工程推进、基层推广体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不断提高了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 科技贡献率为46%。一是在农业科技研发转化方面, 全市科研院所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优势, 育成并审定农作物新品种60余个, 白葵6号、白葵杂6号等新品种已在吉林、内蒙古、辽宁、新疆等地广泛种植, 推广面积1 000万亩以上, 农民增收1.5亿元。“白粳1号”水稻新品种目前推广面积占白城市水稻面积的42%。大田膜下滴灌系统、水稻机械化精量播种育苗机、玉米收获机等科研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4YW2型自走式、BYW2背负式和4YWZ型 (适合小地块和半山区) 三种玉米收获机, 累计推广800多台, 水稻机械化精量播种育苗覆土机累计推广200套。繁育各类新品种苗木40多万株, 杨树品种推广面积就达1 500万亩, 经济效益达数百亿元。良种细毛羊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反刍动物全混合平衡日粮 (TMR) 饲喂技术研究、黄花苜蓿引种栽培技术研究等13项成果已得到推广应用, 深受农民欢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二是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方面, 针对全市农业技术需求, 大力推广五大农业新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防螟技术、农田统一灭鼠技术、保护性耕作推广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施肥水平, 充分发挥了抗旱节水、保墒保肥、提高产量的优势。三是在培训工程推进方面, 全市主要采取冬春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举办科普大集发放材料、进行点菜式培训、成立讲师团、利用传媒技术传播农业科技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平均每年依托市县农业技术培训基地, 培训农业技术指导员600名、认定农民培训师资500名;依托科技示范户, 采取传帮带的方式, 培训骨干专业农民2.17万名;依托各培训资源, 培训农业生产明白人29.5万人。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四是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 全市各地建立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 逐步形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 进一步形成“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机制, 大力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为全市粮食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
在看到全市农业科技发展的同时, 还应当看到全市农业生产科技发展中的不足。一是科技支撑不强。全市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 创新能力不强, 跟踪式、模仿式, 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二是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民大多小学毕业, 文化素质低下。三是推广机制不活, 经费不足。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还相对滞后, 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工作必须的仪器、化验设备也急需更新, 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四是品种混杂。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落后, 造成品种品质低、抗逆性弱、产量低。育种方法、技术急需改善。
3 当前全市农村最需要的技术
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及农民致富需求, 重点需要种植业关键技术、养殖业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技术。
3.1 种植业技术
玉米、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玉米螟生物防治、农区统一灭鼠、地膜玉米、等离子种子处理、玉米、水稻、大豆良种和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旱作节水、玉米、水稻保护性耕作、绿色稻米综合生产、地膜植棉、地膜花生、烤烟、元葱、红干椒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3.2 养殖业技术
牛、羊、猪高效育肥实用技术、家禽养殖技术、畜禽疾病防治实用技术、秸秆饲料配制技术、兽药质量识别与使用技术。
3.3 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管理技术
结合各地产业发展需要, 围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 (乡镇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服务体系发展等技术。
4 提高白城农业科技水平的措施
4.1 搭建科技协作平台,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
组织搭建科技协作平台, 推进科技协作, 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机制。一是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有效对接, 进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 鼓励企业以股份形式引进科技单位、科技人员的新技术成果,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 支持其与企业联合创办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机构,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二是促进农业科技与生产的有效对接。鼓励和引导农业科研机构及其科技人员面向生产一线。积极推广专家大院、院县共建、科技特派员等农技服务模式, 重点建设一批科研示范基地, 提高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效率。积极深入基层, 针对当地产业发展, 结合农民需求, 以主推品种、配套栽培和养殖技术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农民培训、科技咨询与服务等。三是由政府搭建“白城市科技协作平台”, 促进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与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对接。
4.2 通过能人带动, 发挥辐射作用
市农业、畜牧、科技等涉农部门启动实施“能人带动工程”, 充分发挥能人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带动周边农民利用科技致富, 大力开发乡土人才资源, 使能人经济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亮点。在农业技术推广员、农村种养能手、经纪人、农民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中遴选出100名乡土人才, 建立以种植能人、养殖能人、技术能人、经营能人的农村能人档案,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聘请农业、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为农村能人授课, 做到分类管理、分别指导。按照扶优扶强原则, 在资金、项目、信息等方面予以倾斜, 每年都协调资金支持能人兴办产业。以能人实业为龙头, 着力构建“能人+基地+农户”经营模式, 创办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流动技术服务站, 组织能人开展致富报告会、流动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活动, 逐步形成“政府搭台、能人唱戏、群众受益”的农村“能人”帮带的良好格局, 发挥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效应, 有效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3 积极引进人才, 推广农业技术
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 引导和鼓励高端技术人才、乡土人才、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县、乡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 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补充机制, 充分吸取多年来科技培训工作的经验, 紧紧围绕“节本、优质、高效”这一主题, 组织各地对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做相应的调整。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基础上, 把政策解读、信息咨询纳入培训的内容。采取科技示范户典型经验介绍、制作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代替以往的集中面授。立足实际, 发挥技术优势, 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对常发性害虫如玉米螟、地下害虫、草地螟等实行定点调查, 做到及时、准确、不误报、不漏报。认真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农田统一灭鼠重大增产技术推广工作, 同时正确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无残留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4.4 抓好基础培训, 促进科技进步
关键词:服务模式 创新 中介
1 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现状及背景
所谓科技中介机构通常情况下是指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服务,进一步支撑,并促进创新的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产生了科技中介机构,对于这些机构,从功能上可以分为:
一是直接参与服务对象技术创新过程的机构,这类机构主要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是利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创新主体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这类机构主要包括:科技评估中心、科技招投标机构、情报信息中心等;
三是为科技资源有效流动、合理配置提供服务的机构,这类机构主要包括:
常设技术市场、人才中介市场、科技条件市场等。对于科技中介机构来说,通常情况下,主要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对政策、各类创新主体与市场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发挥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它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原材料、劳动力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价格优势,虽然中小企业的单位产品的利润率非常低,但是凭借国际市场庞大的需求规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中小企业的不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恶化了中小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主要表现为出口规模下降和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国内经营环境出现了逆转,那就是过去以牺牲环境(不计环境成本、人为压低原材料和能源成本)和国民福利(人为压低工资、欠缴社保),获得低成本投资和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中小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不断恶化情况下,难以保障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
2 福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服务模式上的探索
在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福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作用,积极参与到中小企业的创新中去。作为公益性科技中介机构,“中心”在服务企业过程中主要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原则,通过调研及组织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座谈等多种方式,深入企业了解福州中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共性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小微企业,由“中心”提供引导资金,企业适当配套,为其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坚持“服务一家、成功一家、带动一片”的理念,将成功经验做法推广到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实现产业集群的整体转型升级。
2.1 线上与线下服务相结合服务模式
“中心”通过线上与线下服务相结合,为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较为全面的专业综合服务;线上利用“云端服务”模式,“云中心”统一受理用户服务需求,将个性化的任务科学分解,以项目形式统一分配到“云终端”协同技术服务,实施一站式技术服务;线下利用“中心”联盟及平台优势,组织专家深入企业,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诊断与辅导。
2.2 横向协同与纵向互动相结合服务模式
“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有关专业机构的横向合作,组建专业化科技创新服务队伍,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和科技创新服务;同时“中心”根据“无偿提供、共享利用、共同服务”原则,构建“中心-服务站-工作站”的纵向多层互动的覆盖全市的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平台网络,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技术支撑。
2.3 典型与示范推广相结合服务模式
“中心”以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为目标,根据福州产业特点,通过选取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由“中心”提供引导资金,企业适当配套,通过平台线上及线下一站式、专业性技术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问题,帮助企业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然后将成功做法进行示范推广至整个制造业产业中,真正实现龙头带动作用。
在服务过程中,“中心”坚持“客户至上”的宗旨,严格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开展技术服务,坚持“人员到位,服务到位,责任到位”的“三位一体”式服务,建立服务平台对内规范运行,对外专业化服务的品牌。
3 结语
作为国家级科技中介机构,“中心”充分抓住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利用自身在资源、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服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有益探索,对于提升和推动海西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德权,李坚.非营利科技中介机构及其价值再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7(04).
[2]陈德权,司晓悦,王作宝.我国非营利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1).
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扶余县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中的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通过学习考察我认为,面对新的情况,我县应审时度势,创新思维,明确目标,重点优化工作方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增加新的动力,培育新的亮点。
一、我县服务业的总体状况
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其优势,主动策应城市化的步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做大城市、做强城市”为契机,以“文明发展、创建三城”为动力,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升企业规模,现代服务业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运行态势良好。可以说,全县现代服务业实现了全面增长,特别是房地产业发展较快,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明显增强,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经济发展,完善了城市功能,满足了生产生活需求,维护了社会稳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几年,我县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提高,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全县人居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商贸流通业迅速崛起。一方面,因企制宜,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传统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另一方面,以扩大连锁网络、发展新型百货、引进现代管理为重点,全力推进商贸流通领域网络化、规模化、现代化。德卡百货入驻我县,为我县商贸流通业注入了活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为我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三是餐饮娱乐业不断发展。餐饮娱乐的发展,既丰富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也繁荣了我的服务业经济。积极适应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消费习惯变化的需要,大力发展各具特色、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餐饮娱乐业。
四是交通物流业稳步推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化生产方式程度的提高,交通运输、物流业呈增长趋势,大的规模型物流业服务项目取得突破,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在我县的不断形成和完善,我县交通的区域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凝聚力日益凸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县现代物流业的进程。
二、当前我区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县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小、总量水平较低。目前,与先进地区相比,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有较大差距。且服务业存在弱、小、散、差的现象,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2、结构有所优化,但许多新门类发展不快。传统服务业特别是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占比重过大,传统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到70%以上。一些基础性服务业如邮电、通讯和新兴服务业如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等市场发育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市场参与程度较低,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发展缓慢,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不合理的行业结构造成了服务业内部行业发展的不平衡,同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很不适应。
3、项目建设力度较大,但带动性强的大项目不多,城乡发展不平衡。以房地产和商贸流通类居多,技术含量高的、高端服务业项目少。城乡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县城街道服务业发展红火,而乡镇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实现的增加值集中在县城,农村服务业层次低、比重小。
洛阳理工学院经济管理系李晓虎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 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二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四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服务业发展是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特定经济时代相联系的,是产业结构高度化及经济服务化的产物。目前,在世界GDP总量中,服务业产值已超过了60%,其中一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个别国家接近80%。而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发达国家已高达70%左右,中等收入国家为50%-60%之间。因此,世界经济实际上以服务商品的生产为主,已经步入了“服务经济”时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现代服务业得以大规模发展及在整个服务业中占居主导地位。例如,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在其整个服务业中的比重已达50%以上。特别是在当前的全球的能源危机中,各国都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意识到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减少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快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也是有效增加就业、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对于我市来说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随着各兄弟省市都意识到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那么其未来竞争将十分激烈。为了维持住我市的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势头,结合实际分析如下:
一、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势
实地的考察与调研表明,洛阳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近几年来,洛阳市服务业曾经有过很快的发展速度,多年来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逐年增长。2007年我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71.7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4%。(根据定义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与此同时,洛阳已经在全国形成了一批有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的服务业行业,如牡丹花会、龙门石窟、重渡沟度假村等,并举办了国际旅游小姐等重大知名活动,这些都是洛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基础。
从条件上来讲,洛阳有空港、火车枢纽、口岸优势,有省里的政策优势,有自然风光优美等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相比周围其它城市,洛阳有更多的土地和人才优势,但作用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随着洛阳这两年突破交通瓶颈,洛南新区建设、郑西客运铁路专线等建设规划的实行,基础设施将得到完善,服务业发
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其中洛南新区2007年共完成投资83亿元,滨河百栋高层累计开工111栋175万平方米;开元大道东西延长线、定鼎门街等道路竣工通车,豫能阳光热电联产、定鼎门污水处理厂、景观二干渠渠首工程等32项公共设施建成投用,瀛洲桥、洛宜南路、关林路西延长线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区医院、顺驰城广场、关林市场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这些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我市的城市品位。同时,伴随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服务业需求扩大,也将拉动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
二、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洛阳的经济发展应当是既要具备经济实力,又要有聚集人才等各种要素的活力,还应该保持优美自然环境的魅力。关于洛阳如何发展有自身特色的现代服务业,本文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第一是要坚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洛阳要把眼光放远,追求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要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国家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要组织现代服务业发展要素,集中力量突破现代服务业发展,率先实现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不要陷入工业化就是发展工业的认识误区;第三要坚持特色的城市定位。洛阳城市功能的发挥重点体现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上,服务业本身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经济支柱。
目前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突出,必须更加强调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洛阳虽然作为制造业城市,但要做强做大经济,必须在特色上下功夫,增强产业关联性、提高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突破性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而且只有坚定这个信念不动摇,才能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在调查研究了洛阳市服务业发展历史、产业现状、未来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我们应规划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
当前在洛阳市的经济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利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洛阳市要建立健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组织体制和协调机制,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要保持一支稳定的队伍,长期关注、跟踪分析、督促检查、协调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必须要突破体制性障碍,提高市场化程度,重点在于调整服务业管制框架及其政策。在明确行业要求和经营资质的前提下放松进入管制,扩大非公有经济比重,促进服务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增大,形成多元经济主体参与的充分竞争的格局。在确定服务标准和加强行业监管的前提下放松经营管制,扩大服务企业经营范围,实行按质论价、差别化价格等市场定价方式。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专业化分工,带动服务外部化,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激活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其次洛阳市应当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针对一些垄断经营的行业,要放宽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准入,按照内外资平等、不同所有制资本平等的原则,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更广泛地参与服务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吸引国际现代服务业企业在洛阳市设立地区总部或其分支机构等,像沃尔玛进入就是很好的例证。
四、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
洛阳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一是从洛阳城市定位出发,宜居、和谐、浪漫城市,具有吸引魅力、创造活力、经济实力的行业选择,以及良好宽松的发展政策环境;二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洛阳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在同类行业中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竞争力,如旅游会展业、生产服务产业等;三是洛阳市独特的区位特点,机场、高速公路、郑西客运铁路线等等一大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能够支撑未来发展具有较大潜力的产业,如商贸物流业;四是由高城市品味凝聚的高端人才,需要创造性思维、知识技术密集的现代服务业行业。
结合我市的实际和旅游业的特点,本文认为我市的服务业在今后一定时期发展的重点在旅游业上。据旅游部门统计,春节黄金周、牡丹花会、五一及十一黄金周、河洛文化节、世界文化遗产日等,2007年全市旅游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达400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2.6%,其中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2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1%。旅游总收入达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42.4%,其中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收入8091万美元,增长21.3%。
我市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整合旅游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大力发展观光、度假、休闲等旅游项目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
首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比较单一,从整体规划上看缺乏全局观念。例如栾川景色优美,但距离稍远,嵩县作为由市区通往栾川的一个必经之路,虽景色单一,但其起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将栾川和嵩县结合起来整体考虑。在整体宣传推介时,就可发挥嵩县近,栾川景色优美的特点,就会起到缩短栾川旅游景点的时空距离感觉,增加我市对游客的吸引力。
其次我们再来看我市作为旅游的重要辅助设施酒店。我市的酒店目前没有一所带有游泳池的。其实结合我市的气候特点,如果除去牡丹花会后,我市旅游的重点在南线栾川的休闲避暑游。栾川的旅游时间重点和宣传的热点在夏季的避暑,而栾川没有铁路,从交通上说,很多很多游客必将从洛阳转道。那么在夏季,游客图方便省事的心理,就使酒店拥有游泳池显得尤为重要。
(一)一座城市的发展蓝图与美好梦想,归根结底在于落实。
把“奋力推动品质生活之城建设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作为年度工作的总抓手!市委xx届xx次全会向全市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
注重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市委作出的工作部署必须一抓到底,看准的事情就要不遗余力。说到做到、干就干好,决不能开空头支票。
(二)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奋进正当其时!
20xx年我们实现了深刻的xx之变:理念之变、协同之变、城市之变、产业之变、作风之变。xx之变,根本在干!
在抗疫斗争的最前沿、城中村改造的第一线、突发事件的主战场,在一场场艰苦卓绝的硬仗中,xx干部能干事、能成事,xx人民讲大局、讲奉献。每个人都是xx发展的奉献者、创造者,每个人都了不起!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今年我们要办的大事很多,一批重大工程紧锣密鼓地推进,xx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今年将是xx干部付出更多汗水的一年,更是xx人民收获更多幸福的一年。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坚持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创造xx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推动“十四五”开局起步,大事难事很多。抓落实,首先要有标准、有方向。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新的一年,我们必须强势开局、增比进位、创新突破、实干争先。”
强势开局,就是坚持大事往前放、难事往前赶,保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打响“当头炮”。
增比进位,就是树立强烈的数据意识、位次意识,均值就是落后,前三才是优秀,既要实现总量绝对增长,又要保持较高的增速,为全市发展大局多添秤。
创新突破,就是各级各部门找准各自的发力点和突破点,谋划推动x-x个在全省、全国拿得出手的闪光点,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实干争先,就是唱响舍我其谁、以干为荣,上半年全市综合考核要确保进入全省中游、向上游迈进,年底要确保进入全省前三、向第一迈进。
快马尤需再加鞭。这是xx干部干就干到最好、干就干到一流的气魄与担当,这是xxxx万xx人民重返第一方阵、再创大市辉煌的强烈心声。
(四)抓落实,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是我们事业不断前进的一条重要经验。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毛泽东同志指出,“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我反复强调的。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抓落实,要保证政令畅通。政令畅通、执行有力,是抓落实的根本要求。市委全会《决议》,凝聚了全体党员干部的集体智慧,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决定了的事情、安排了的工作,各级各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
打通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各级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层层开展学习研讨,真正让全会精神直达基层一线,使基层干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坚决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论是跑资金、引项目、搞建设,还是抓民生、解矛盾、保稳定,都要围绕市委全会的部署和要求,确定本地本部门的发力点和突破口,真正做到全市上下一条心、全市工作一盘棋。
领导干部要发挥“领头雁”“排头兵”作用,抓党建、抓作风、抓项目,坚决跳出心态上的求安守成、思想上的患得患失、落实上的惰性惯性,绝不能坐而论道空谈发展、推诿扯皮贻误发展。
(五)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抓落实,还要抓常、抓细、抓长。对市委作出的工作部署,坚持项目化、工程化、责任化地推进落实,说到做到,干就干好,决不能开空头支票。
我们要按照即交即办即督即反馈原则,对市委全会确定的任务,第一时间分解立项,建立台账,逐项明确牵头市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定期提醒、催办、反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我们要坚持日记录、周报告、月总结、季考核。对市委作出的“七个一体化”“八个高地”“十个开新局”等工作部署,逐项明确专班专责推进、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列出2021年责任清单,在动态考核月点评会议上逐项点评,进一步彰先策后、齐头并进。
我们要坚持督查、考核、巡察相结合,统筹督查室、大督办、考核办、巡察办等力量,查政治、查工作、查作风、查纪律、查责任,不断发现问题,改进作风,推动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在xx落实落地。
(六)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一个岗位,一份责任。抓落实,要担当尽责。人人负责任、个个讲担当,是抓落实的重要保证。
越是任务明确、责任重大,就越要把好方向、把控局面、把牢底线。牵头领导和责任人员都要了解上情、吃透内情,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求是什么,进度怎么样,有什么问题和困难,想什么办法来解决,都要一清二楚、心中有数。
越是在难题面前,越是考验领导干部能不能担当的时候。要带头负责、敢抓敢管,动真碰硬、攻坚克难,该决策时果断决策,该拍板时大胆拍板,不能把矛盾上交、把责任下推、把问题拖后。
越是到铆足劲干的时候,越要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我们要认真落实干部激励保障措施,扎实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不断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让广大干部轻装上阵抓落实,卸下包袱干工作。
(七)万众齐心创伟业,众人划桨开大船。xxxx万xx人民,是我们建设品质生活之城的磅礴力量。
抓落实,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和包容。建设品质生活之城,就是为了使全市人民群众生活更富足、更多彩、更充实、更便利、更幸福、更健康。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受益和人民满意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注重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采取更加公开、透明、有效的措施,保障市民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
我们要开展电视问政、民生热线、行风评议、公开承诺等工作,畅通民意收集反馈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倒逼干部作风转变,推动政策措施扎实落实。
我们要直面新问题、不忘老问题,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以强烈的历史担当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决不能再留下新的历史坏账。
(八)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到了非常要劲的时候。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委、市委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众志成城,严防死守,全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务必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把疫情防控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坚持联防联控,强化群防群控,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关键词: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
一、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障碍的原因分析
科技中介服务业在取得快速发展和显著成效的同时, 在我国加入WTO的新的历史条件下, 其发展规模、服务能力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不平衡, 整体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2、市场及其体系尚不成熟。3、人员素质不高。4、公共信息基础设施落后, 信息资源流动不畅。5、相关法规建设滞后。6、社会对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上述问题的产生与存在,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观念的影响, 以及对中介服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功能与价值的不熟悉、不理解, 加上某些中介服务本身不成熟、不规范, 一些不具备条件的组织或个人也进入科技中介咨询业、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行业, 出现了良莠不齐, 甚至鱼目混珠的局面。
其次是体制机构方面的原因。目前, 我国大多的科技中介机构大多隶属于政府某些职能部门, 或者隶属于大型国有企业、高等院校, 它们属于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非官非商的事业单位, 有部分政府行政职能, 但又不承担具体行政责任, 在法律上也不具备民事主体资格, 其行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行为。
再次是法规政策方面的原因。国家虽然已经制定了一些涉及科技中介的法律法规, 但在5000多部全国性法律法规中, 只在《民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部分章节条款涉及到科技中介, 尚未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来全面规范科技中介行为。
二、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的政策建议
要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 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科技中介机构的能力建设。
组织和动员专业技术力量大力发展当地科技中介机构;努力提高科技中介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造就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中介队伍;注意扶持和培养一批大型骨干科技中介机构, 大力培育服务专业化、组织网络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 积极扩大地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范围。从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各个环节上提供全程服务, 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2、努力创造有利于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大力支持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建设, 并将制定实施科技资源的共享制度;要转变政府职能, 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 加强科技中介机构与高校、科研机构、其他中介机构的联合与协作;要逐步建立有利于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尽快完善鼓励科技中介发展的政策及行业规范。进一步健全有利于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为科技中介机构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渠道;对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计划、先进技术推广、扶持政策落实等工作, 委托科技中介机构组织实施, 推行"行政决策咨询"制度, 为科技中介机构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应抓住加入机遇, 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的科学技
术和管理技术, 借鉴国外中介服务的先进经验, 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化运作模式, 支持留学人才回国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鼓励国外中介机构进入国内科技中介服务市场。从而提高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及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4、引导科技中介机构建立良好的信誉体系。
当前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受到制约的原因之一, 是缺少信誉评价体系, 建立良好的信誉体系也提上议事日程。推荐措施之一就是依托行业协会开展信誉评价和监督工作, 以科技中介机构为对象, 以用户为中心, 以服务质量为重点, 对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服务业绩和社会知名度、内部管理水平、遵纪守法情况、用户满意程度等进行客观、公正、公开的评价, 并向社会公布。另一方面, 对取得较高信誉的科技中介机构, 科技管理部门要在重大科技决策、科技计划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5、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体系的建设上, 首先发展主要为
特色经济服务的专业性中介服务机构, 加快技术创新体系服务、技术咨询评估、技术经纪等各种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 引导他们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服务。其次是要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再是要继续推进大学科技园建立各种类型的科技中级服务机构。
中国城市发展新趋势
中国的城市化已经有了长足进展,已有超过6亿人口以一种比较分散的方式,居住在分布于全国各地的800个城市中。展望未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城市的机会,以及农业生产缓慢而稳定地向规模更大、资本密集程度更高的方向发展,其结果是,一波向城市迁移的大潮,将以每年新增1500万~2000万常住人口的规模,不断涌入中国的城市。按照这种速度,在未来20年中,中国将不断扩建各城市,到2030年,全国将达到70%的城市化率。中国可能会持续地每年新增1500多幢30层以上的高楼,相当于每年新建一个芝加哥,其结果是,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将会超过950个。
但是,按照现在这种分散式的发展模式,付出的成本太高,令人难以承受。可耕地资源将会迅速减少,较小城市的财政将会吃紧,随着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居民(包括外来移民)对环境状况和社会福利的期望值增大,有可能会达到增长极限。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浪费也很大,因为许多新投资项目质量低劣。在中国,一幢建筑物的平均寿命只有接近20年,而经合组织国家的建筑物平均寿命标准是40年甚至更长。我们还看到,不少地方政府以“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方式规划城市,盲目跟风,互相模仿复制,这种方式反映出城市缺乏规划技能的缺陷,暴露出疲于应付外来移民压力造成的窘境,也说明地方政府太容易获得资金。但这样下去的结果只能是产能过剩,往往会导致不恰当的城市设计,从本质上说,这就是一种浪费,特别是随意增加工业产能,有时很少考虑实际需求。而从社会角度看,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增长缓慢,以及经济增长对重工业的依赖,可能会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
考虑到中国资本过剩的实际情况,以及政府执行政策的能力,不妨采取一种“城市向空中发展”的替代方案。
如果政府鼓励发展中心辐射型城市群,乃至人口更密集、城市足迹更集中的大城市,建筑物的平均高度可能会增加一倍,但是,随着城市“长高”,中国在资源上的负担将会减轻。垂直向上发展将会减小对土地的压力,确保投资更贴近市场,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照发展大城市的情境模式,到2025年,中国40%的城市人口可能会居住在居民超过2000万人的大城市中。在全国范围内,中国每年将会建造超过4000幢高楼,创建一个独具特色的“垂直型”社会。围绕城市化卓越中心集中利用资源,将会导致投资质量的提高。这种模式一旦能与旨在将资源配置从重工业转向服务业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相结合,将推动产生一种更健康、更多以消费导向和就业友好型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
实行这样一种政策,可能比看起来更容易一些,因为目前的发展模式已经接近其极限。事实上,中央领导层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动声色地支持进行急剧而重大的路线调整,向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而这种新模式要求重新平衡产业和经济,以实现在“十二五”期间构建更和谐社会的目标。
垂直型城市的景象
让我们看一下垂直型城市的格局。
在这些大城市群中,每个城市的经济规模都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欧洲国家;变得更大的上海,其经济规模可能会与今天的德国旗鼓相当;而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可能与法国的经济规模不相上下。如此一来,中心城市的市长可能更接近于欧洲大陆发展模式中的总统角色,从优先发展的产业、卫生和教育改革到城市管理领域,他们都完全可以制定自己的政策。
这些城市虽然人口密度很大,但并不会十分拥挤,因为每个城市的版图范围可能会向上扩展800平方千米。在人口密集但高度宜居的中心城区以外,公园式的环境将会成为主流。技术将使大城市的居民享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随着为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成本持续下降,“垂直发展”将会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居民们吃饭、工作、娱乐和睡觉都在同一社区中。上百万居民将拥有一流的周边环境,公共交通四通八达,由许多大型的高层住宅小区组成核心住宅综合体,其中每个小区有5万居民。诱导式建筑设计、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以及可再生能源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将使这些建筑面貌一新。甚至连农业也将成为大城市的一部分,在建筑的屋顶和周边可以发展城市农场。
在大城市的中心城区以外,通过公共交通工具相互连接的各个卫星“村”,将为另外25%的城市人口提供住房,形成城市群,每个城市群的人口超过4000万,并且在总量上占到中国经济活动的70%以上。卫星城镇可能不太容易确定自己的经济使命,最成功的卫星城镇将会投资于高效的基础设施和大学,并针对最大的潜在市场,也就是那些中心城区,开展营销活动。同时,工业园区将搬迁到中心城区和卫星城镇以外的地方,它们以前占用的土地将重新规划为商业和社会设施用地。
大城市及其周边的城市群,将不依赖于中国传统的投资推动型增长模式,相反,它们将通过并依靠服务业的发展和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正如纽约以其规模和人才,使华尔街的金融服务成为可能一样,中国的大城市将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通过扩大规模和提高互动频率,来发展服务业。中国的城市将成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楷模,将达到庞大的产业规模和金融市场深度。在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和教育上的开支,将从现在徘徊不前的状态大幅增长到新的数量级。
在建设这些城市时,中国对资源的需求将会产生全球性影响。虽然,在数量不断减少的可耕地上实现机械化耕作,可能足以为这些城市提供粮食,但在未来20年中,即使能源效率可以提高一倍,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仍将会增加一倍。城市化导致的经济活动将急剧增加,这使我们很难假设中国能源需求有下降的可能。相反,中国既需要现有的能源,也需要获得新的能源。即使中国放弃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转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她仍将成为一个主要的煤炭进口国。反过来,这种能源需求将会改变全球社会,在它的推动下,资源领域的生产规模将会翻番,人们将会对新的地层进行开采,并对铁路和港口进行大规模投资。可以预见,非洲将把开发其资源作为满足中国需求的一种途径,而随着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量飙升,美国皮奥里亚的农机设备制造商销售到巴西的产品也将激增。
彻底改造城市系统
中国的城市将鼓励高水平的环保投
资,无论是在工业领域,还是在消费领域,废弃物和水的回收再利用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水将成为一种价值更高的大宗商品,社会将鼓励人们对那些能提高用水效率的水处理项目进行投资。同时,大型的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和能源生产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交通是城市改造的另一个关键领域。在大城市中,电动汽车将会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可通过在城市中建设充电设施,反映其支持发展电动汽车技术的意愿。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长途通勤的需求,公共交通和公交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将是更有力的杠杆。在未来20年中,中国将会建造170多个公共交通系统,与此相比,在整个欧洲,将只建造50个类似系统。在各城市之间,全国性高速铁路的出现,将把中国的各大城市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大城市文化,并迅速传播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最佳做法。
这些创新活动还将产生全球性影响,中国为其大城市制定的解决方案将形成规模,并最终向全球推广。
如今,中国的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出现在约翰内斯堡城镇的屋顶上;中国的高压电网技术可以跨越美国的中西部大平原传输电力;在中国和海外地区,包括一些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性企业,将与当地政府合作,为未来的城市制定和部署新的解决方案。
城市化还将推动对中国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大规模投资,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到2030年,随着人们从农村地区大批涌入城市去寻找更多的机会,中国近40%的城市居民都将是外来人口。原来为满足本地居民需求而建造的学校和医院系统,将不得不面对更多人口对更高质量服务的需求,对教师、社区诊所和医院的投资将需要采用新的行事方式。这种更切实可行、更具创新性的方式,反过来又会挑战现在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机构,促使其更加关注教师和医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并对此进行更多投资。
由于大城市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化的需求,它们必将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相关话题的激烈争论在过去已经有了很多,而且还将持续下去,特别是关于大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问题,因为城市的管理正变得日趋复杂和具有多面性。而且,尽管在一个100多年来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始终存在较大差距的国家里,不太可能建立一种完全统一的地方治理体系,但随着大城市的出现,将使增加执政透明度和更好履行职责的要求变得更加紧迫、更具有实际意义。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的政治体制已经开始把权责下放给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很有可能最终找到适合当地情况的解决方案。
现在,中国拥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她不仅要彻底改造自己的城市,而且要彻底变革城市建设的理念。而中国的城市领导者所作出的抉择,不仅会塑造其城市的建筑,也会塑造中国的社会,乃至塑造这个世界。
(作者为麦肯锡上海分公司资深董事)
中国与印度城市化比较理查德·多布斯
一、克拉玛依现有中小企业的概况
众所周知,克拉玛依是个资源型的城市,近几十年来如果没有石油开采,油气储运,石油化工这些工业基础做支撑,那么,就没有克拉玛依繁荣的今天。
克拉玛依的工业基础雄厚。克拉玛依油田已经有55年的发展历史,累积了雄厚的油气生产加工基础和丰富的系统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已经形成了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工程设计、工程建设、技术服务、装备制造、运输通讯、发电供水等门类齐全的石油化工生产体系,拥有完整的石化石油产业链。
克拉玛依现有的一些中小企业(微)企业,包括当时石油管理局转成新疆油田公司以后,解体的改制单位,还有一些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微小企业。这些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都不高,解决就业能力也较弱,自身成长有一定的困难因素,涉及到的创新技术比较少,发展潜力有限。
“十二五”时期,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围绕克拉玛依打造世界石油城的战略目标,实施产业基地与企业集群、外向型国际化、人才强市与创新驱动、绿色增长与共建共享“四大战略”
建设油气生产、炼油化工、油气技术服务、石油战略储备、工程教育“五大基地”做大做强油气核心产业;
发展金融、信息、旅游“三大新兴产业”,促进节能环保、装 1
备制造、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体育、房地产与物业、社会服务、生态农业等产业多元发展,增强地方经济发展活力;
发展一流的教育、一流的医疗,建设本届的交通、发达的通讯、宜居宜业的环境,完善谁资源、土地、生态环境、食品卫生、防疫防灾、治安防控与应急救援“六大安全保障体系”,搭建高品质的城市和最安全的城市“两个平台”;
着力提升地方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现代化、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民主法制与精神文明建设、政府效能与社会公共服务“六个水平”;逐步推动克拉玛依由“单一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迈进,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迈进。
努力当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跨越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在新疆的跨越式发展中走在前列,在新疆长治久安战略中起到示范,到2015年跨入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先进行列,为2020年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针对几个产业自己的想法
在克拉玛依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我认为,我们应该瞅准市场的大方向,去给中小企业指点投资发展的契机,或者是说,我们帮他们寻找市场切入点。
通过资料的查询,对井下作业公司的领导的寻访,和我在小拐乡政府实习的经历,我针对以下几个行业做点分析。
(一)旅游业
克拉玛依自己拥有的旅游资源就比较丰富,应该好好利用。在中国内地,人们没有见过沙漠,还有大型的油田,戈壁滩上的错落有致的磕头机。这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此外,克拉玛依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喀纳斯5A景区就是中国的人间仙境,每年夏天去喀纳斯旅游的人络绎不绝,2011年,人数高达三十多万。要想去喀纳斯,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布尔津—喀纳斯这是一条必经线路。虽然现在有从乌鲁木齐直飞喀纳斯景区的班机,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经济实惠的交通方式去旅游观光。布尔津县作为第三驿站,全年80--90%的GDP就是靠区区夏季三个月的宾馆业收入支撑起来的。如果我们做好自己的精品特色旅游,那去往喀纳斯的60%的人将在第二驿站克拉玛依驻足,宾馆业的兴起势在必得。另一个角度说,宾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也是相辅相成发展的。
先说宾馆业,克拉玛依没有几家星级的宾馆,如果按照打造世界石油城的观点来说,那么,每年来做技术服务的,来观光旅游的,来学习开会指导的等等,统计一下,我们现有的宾馆规模远远不够。供给大于需求,那么才有市场。
(二)克拉玛依玉石加工业
其实,玉石加工业已经在克拉玛依民间悄然兴起,政府除了给这种戈壁滩上的石头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并且做了宣传工作以外,没有做过多的指导。
显然,这是靠资源吃饭的典型成功案例。几乎每个小区的门面房
都有1-2家玉石加工小店的存在。我认为政府部门应该规范这一方面的市场价格标准,此外,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该组织这些店主参与精雕深加工的技师培训班,政府掏钱补贴一部分,企业自己出一部分。把技术做精了,克拉玛依玉未来才有更大的市场。同时,玉石加工业的发展也能带动克拉玛依的旅游业。
(三)机械制造业
我认为在一个资源型城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好方式,就是靠天吃饭。加长产业链,把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做精做细。
克拉玛依的大油田,西部钻探等等单位,虽然徒有名称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井下作业公司。他们性质都是技术后勤服务,并没有涉及到细小机械部件的生产。打个比方,这两家大的国有企业单位,是油田的医生,那么他们手里的手术刀,剪刀,缝针,缝线都是从内地采购的。如果,我们克拉玛依本地有企业生产这些机械零部件,那运输成本较低,既解决了当地的供需平衡问题,又解决当地的劳动就业问题。
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联系协调内地企业,引进技术,或者是组织企业技术人员去学习技术,鼓励中小企业跟油田公司多沟通,知道缺口在哪里,这样才能使企业有竞争力有市场。
(四)运输业
新疆石油管理局原来有自己专业的小车队,解体之后,变成两大部分:新疆油田公司,西部钻探。他们没有自己的专业化服务的小车队,一般形式都是公家租用私人司机来服务。这种形式有两个弊端,一是市场价位标准和服务标准不正规;二是由于没有正规的公司来规范,容易产生市场纠纷。
综上所述,我认为经贸委引导投资商来经营这一方面的业务比较有市场,可操作性较强。但是,要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市场不能被一家大的公司或者是有背景的企业所垄断。我们的职能是点好大方向,同时又要平衡这个市场的力量。
(五)房地产业
克拉玛依的财政收入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主力不应该是房地产行业占大头。
我认为,人口达不到一定数值是克拉玛依发展房地产行业的瓶颈。克拉玛依不像内地的一些城市,人多地少。我们的现实情况是人少地多,并且人口增长潜力小,而用地不紧张。没必要太严格的控制住房用地,控制经济适用房的数量,鼓励建设商品房。
这两年,克拉玛依房地产企业已经达到顶峰状态,如果再继续鼓励发展,大多数靠工资收入过活儿的老百姓肯定有意见。我认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潜力在克拉玛依不是很大,或者说已经过了高速度增长期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克拉玛依的中小企业要想发展的好,应该走两条路线。一是依托资源优势,加长产业链;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满足市民
以及游客的需要。
我们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看准克拉玛依市场缺口,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发展信息
2、为有意向发展的中小企业做好铺路者,不管是经营管理还
是技术服务。
3、做好协调企业所占市场比重的工作,既不能搞垄断,又不
能零乱不规范。
4、学习内地经验,搭建平台,让我们已有的中小企业和内地
【发布文号】鲁政办发[2001]69号 【发布日期】2001-08-08 【生效日期】2001-08-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鼓励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1〕69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和管理,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办、创新和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山东省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一年八月八日
山东省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和管理,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办、创新和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鲁政发〔2000〕61号)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第二条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骨干,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的中小规模的企业。
第三条 第三条 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和管理,指导协调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工作。
第四条 第四条 凡在山东省辖区内注册、经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享受本实施细则的有关政策。
第二章 认定程序
第五条 第五条 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省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认定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并颁发统一的“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证书”和“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证书”。
第六条 第六条 各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所在地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认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负责所在地申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筛选、材料汇总和推荐工作。省直部门、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负责管辖范围内申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筛选、材料汇总和推荐工作。
第七条 第七条 新创办企业具备以下条件可申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认定。
(一)以科研人员、在校学生、留学回国人员、机构改革分流人员等为主在山东省辖区内申办的;
(二)知识产权明晰,具有成熟的科研成果和较强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能力;
(三)有明确的资金来源和一定的产业化基础;
(四)具有可行的企业筹备计划方案。
第八条 第八条 新创办的企业申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认定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者及其主要合伙人个人简历(包括学历、学位、职称、获奖证书等证明材料);
(二)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企业名称;
(三)拟产业化的高新技术成果证明材料;
(四)产业化条件证明材料(包括场地、设备、资金等);
(五)企业筹备方案及有关机构或经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授权的3至5个专家的论证意见。
第九条 第九条 现有企业申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山东省辖区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或企业资格;合资企业中方股份不低于51%;
(二)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
(三)企业经营者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并有持续技术创新的意识;
(四)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有良好经营业绩,利润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不低于20%,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开业不足1年的新办企业不受此款限制);
(六)产权关系明晰,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合格的财务人员。
第十条 第十条 现有企业申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申请报告;
(二)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申请表;
(三)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四)企业章程或协议及技术、财务管理制度文件;
(五)企业上月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
(六)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凡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七条之规定的筹备者,可按企业成立后的所属关系向有关部门申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认定。
凡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九条之规定的企业,可按所属关系向有关部门申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
新创办企业成立后,其“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证书”作为申请材料之一,按本实施细则第九条、第十条之规定,1年内申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
第三章 政策措施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新创办企业申请注册时,凭“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证书”,其注册资本金首期出资额不低于3万元。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办初期,凭“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证书”,对从业人员不做限制性规定,并允许以家庭住所为经营场所。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省外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科技人员和国外留学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在山东省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或到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成果转化,需在山东省落户的,公安部门按国家和省有关科技人员、引进人才落户规定,办理本人及家属落户手续,有关部门免收城市增容费。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鼓励省内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或到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成果转化,2年内保留其公职,工龄连续计算。
经批准的高等学校在校研究生、实行学分制的本科生在省内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3年内保留其学籍。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创办或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人员的人事档案由当地人才交流中心管理。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积极支持省属科研机构整体转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对转制为公司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研机构,经认定后,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和各类科技计划予以优先支持。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认定之日起,凡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可按工业用地的低限执行,一次性支付有困难的,可在3至5年内分期付清。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据实列入生产成本。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的作价金额可达企业注册资本金的35%,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除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收费外,属政府行政服务内容的,免收费用;属服务性收费项目,减半收取费用;企业申办许可、资格(质)确认时,只收取证照工本费。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简化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出口自营权的申办手续。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需进口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中试仪器设备,可按照国有科研院所的有关规定向海关申报减免税。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金(股本金)投入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具体办法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另行规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各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省直部门、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负责所推荐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后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对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资格审核制度,已认定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格,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一)不符合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的;
(二)申报时有虚假瞒报等欺诈行为的;
(三)连续2年无技术创新或新产品开发的。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职工人数超过标准、已上市或中方拥有股权不足51%的企业,视为自动退出,由负责管理和服务的部门收回“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证书”,不再享受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关政策。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强化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10-20
关于银行业信息科技与业务发展融合的思考07-06
关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工作总结07-02
浅析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的分析与思考12-02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调查06-26
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11-09
关于中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几点思考06-03
关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信访与思考06-06
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动漫教学的实践研究12-09
中小学生关于我的理想的500字作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