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难与创业投资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各国基于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个世界性难题的研究与实践得出相应的各种理论,它们在从不同角度解读融资难的同时,道出融资难是不可能根本解决的,创新只能缓解融资难。长期的融资难说明融资市场失灵,市场未能自主实现资金配置。只有继续深化系统性、差异化的融资制度改革,特别是改进直接融资方式,才能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融资难与创业投资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企业融资难与创业投资论文 篇1:

上海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及其缓解对策

一、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包括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当下,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延续、世界经济复苏曲折、缓慢、外需不足,由于我国金融法制、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或缓慢和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偏紧,以及上海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时期,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又有新情况、新影响和新成因。

(一)“老”问题,“老”又“新”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各国都一直存在,是一个“老”问题。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探索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银行贷款有所增长。截至2012年9月末,上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9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11.49%,占贷款余额比例为19.47%,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29.34%。尽管如此,当前上海中小微企业主要是间接融资难度、也有直接融资难度并未得到明显缓解。

1.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度远高于大型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比例小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的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7月,大型企业的贷款余额为8874.74亿元,远超中型企业的贷款余额6910.01亿元和小型企业的6702.36亿元,而小型企业2010年同期贷款余额甚至只有4281.84亿元,仅为大型企业的一半。

2.中小微企业银行借贷门槛高,融资成本持续增长,借贷难度加大

2011年央行三次加息,银行资金管制力度加大,进一步推高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和贷款难度。青浦区有四成受访企业表示融资成本明显上升。闵行区近半数受访企业表示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而目前中小微企业融资85%为银行业间接融资。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0-50%,且还惜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受访企业反映,目前银行贷款利率上升,企业贷款成本已达贷款额的11%以上,即使部分企业有贴息(2%)也要9%以上。

3.中小微企业民间融资利息过高,风险增大,难以接受

民间融资一直是中小微企业在“银行金融抑制”下重要融资来源。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调查,中型、小型企业“以其他企业投资”来源分别为14.4%和15.8%,微型企业通过“民间借款”占26.7%。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风险加大,难以接受民间“高利贷”。

(二)“大”问题,“大”影响

上海中小微型企业在保持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推动创新、催生产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影响企业创业、创新和创收,甚至倒在起跑线上或发展壮大的半路上,进而影响上海经济稳定增长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1.影响上海经济稳定增长和财税收入增加

稳定增长当前上海一项重要任务。转型发展必须是有一定增长速度的转型发展。中小微企业是上海各区、尤其是郊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和主要税收、财政收入来源,如占青浦税收、财政收入一半以上。因此,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业务开展、甚至带给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经营亏损,影响上海市区经济稳定增长和财税收入增加。

2.影响上海加工贸易、出口创汇持续发展

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上海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由之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延续、世界经济复苏曲折、缓慢、外需不足下,我国一般贸易出口下降,但加工贸易、出口创汇仍在扩大,说明在转型发展中承担加工贸易、出口创汇的中小微企业仍有可为。上海对外开放扩大和转型发展、进出口贸易扩大和转型发展将是一个渐进、演变过程。所以,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会影响上海加工贸易、出口创汇发展。

3.影响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突破性进展

当前上海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反映了上海金融抑制问题突出、金融创新滞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不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没能与国际经济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相协调。“十二五”时期,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将由框架性建设转向突破性进展,需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平台化发展趋势中,依托、融合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领域开放,加快金融创新,加强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作用。所以,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会反过来整体影响到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

4.影响上海“十二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从“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来看,上海正在从资源要素驱动、财富(房地产)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转型依靠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经济发展。从世界各国创新驱动发展主体来看,既有依靠大企业像日本,也有像美国等更多依靠小企业科技创新、业态创新驱动发展。从上海实际来看,小企业更具有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等)、业态创新(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全球供应链营销等)驱动的动力和优势,是实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现代服务业为主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势必会制约“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5.影响上海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30年上海开放经济的跨世纪重新崛起和高速发展,主要是依靠外资、国资和民资发展。而民资几乎全是中小企业,它们撑起上海开放经济发展的“三分江山”(民营中小企业年增加值占上海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成),也使上海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增加了活力和实力。因此,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不缓解,将会影响上海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进而影响上海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效率提高。

(三)“难”问题,“难”在哪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在于我国融资供给体系与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体系不对称、不匹配。

1.间接融资难的成因

就间接融资难来说。一方面是银行供贷难。一是银行金融机构数量和资金规模有限,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众多融资需求。尽管银行贷款余额增长很快,但相对庞大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仍显不足。二是商业银行存在贷款“大企业”、“大数额”、“长期性”倾向,轻视给中小微企业贷款。商业银行出于注重规避风险,更愿融资给企业喜好“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很少关爱到一些有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三是借贷融资渠道不宽,除了实体间接融资渠道之外,网络间接融资渠道不发达。这是因为网络营销平台不发达和金融管制严重,网络金融借贷只在有限企业网站开展。四是融资创新产品受限。就实体间接融资产品来说,像单笔5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小贷公司,与小微企业的需求之间仍存差距。第三方支付方式方兴未艾,但要转为全面银行业务,任重道远。

另一方面是中小微企业借贷难。一是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一般具有一次性借款数量小、期限短、要得急、放贷快、次数频即“小、短、急、快、频”的特点,这不适合大型商业银行放款数量大、时间长的审贷要求。二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经济规模小、资质轻,经营不够规范、风险高,财务报表不规范、不透明,缺乏抵押品、信用低,成长性难以判断,不能很好地满足商业银行等贷款需要企业财务信用明了确定、有实物资产抵押的传统要求。三是中小微企业银行融资信用担保和风险分担机制、模式不健全,影响到银行给予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信心和积极性,也增加了中小微企业借贷成本。四是政府对银行给予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不大,政府主要支持给交税多的大企业贷款,增加税收是政府的考核指标,小微企业、创业企业几乎没有税收上交。

2. 直接融资难的成因

一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政策门槛更高,发债和上市审批严格,费用高,融资难度更大。尽管我国已经开放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深圳股交所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但中小企业发债和上市非常难。例如,像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对于上市融资的额度需求一般在1000万-3000万之间,但上市费用往往高达几百万,在自身难以承担情况下,减少动力。二是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需要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又面临缺少机构和资金介入。由于股权融资、风险投资中“对赌”现象出现,导致企业害怕陷入“股权危机”、妨碍企业正常经营和成长,不愿接受。三是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受到政府资金扶持力度有限。由于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评审和门槛严格,致使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申请项目资金难度增加,成功率平均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目前,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履行率不到20%,其运作和发展远远低于市场需求,影响了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成长。四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不能得到民间资本投融资充分支撑,原因在于民间资本投融资受到较多的政策限制和模式创新不足。

二、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要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重要和关键的是创新金融市场体制、经营模式、服务产品、融资担保、融资方式和融资业态,要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重要和关键的是创新金融市场体制、经营模式、服务产品、融资担保、融资方式和融资业态,努力突破科技金融创新难、科技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全面促进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推动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从而保障上海经济稳定增长,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一)创新金融市场体制

1.进一步改革开放商业银行领域

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进入商业银行领域,成立区域性私营商业银行或科技银行,允许经营中小微企业融资业务。试点将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成具有科技银行性质的社区银行。

2.进一步改革开放货币债券市场

政府帮助筛选撮合和财政贴息支持,让更多中小微企业、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能以集合中期票据和集合信托债权基金、集合企业债券形式在票据、债券市场获得更低成本融资。

3.进一步改革开放场外资本市场

大力发展适合中小企业的场外股权交易,除了去深圳证交所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外,可以更多选择培育、辅导推荐科技型中小企业去新三板市场上市融资,便利风险投资、股权投资退出。

(二)创新金融经营模式

1.独立中小微企业贷款

商业银行要专设针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部门,整合服务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资源,政府给予税收和政策优惠,提高服务中小微企业贷款能力、规模和水平。听取专家建议,借鉴日本与德国的做法,拨出一部分外汇存款作为专门扶植小微企业的银行储备金。

2.特设科技型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专设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业务部门,或设立商业银行科技支行,或在沪独立开设科教银行,或采用中外合资方式,成立像浦东硅谷银行兼营商业贷款和科技投资的创投银行。

3.力推创投银行贷投保

推广创投银行的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结合融资、或者加上信用担保结合融资的金融经营模式,为创新企业提供最高效的融资方式,即在对创新企业先行风险投资,然后跟进银行贷款,加上同业信用担保或政银企联合信用担保,既能帮助创新企业获得创新风险投资资金,又能使创新企业以更低成本去获得融资,降低股权稀释,同时,银行贷款风险也可降低。

(三)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1.创新企业阶段品牌贷款

如像交通银行那样,可以根据中小企业初创、成长成熟和优质发展不同阶段,推出创业通、展业通和卓越通等品牌贷款产品和服务。

2.创新具有行业特色贷款

如像交通银行那样,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和特点的中小企业,创新智融通、惠农通、税融通、优贷通等适合各类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3.创新适合科技企业贷款

商业银行、私募基金和风险基金可与开发区、高科技园区和政府合作,推出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服务产品,如交通银行“携手通”等。

(四)创新金融融资担保

1.创新商业银行贷款担保种类

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中小企业、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资产形态,突破传统物权、质权贷款担保限制,扩大债权、货权和智权等担保贷款,实行单一或组合权利融资担保。

2.创新商会、园区企业担保机制

为缓解无抵押、无担保、资信无、额度小、期限短、急需要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商会、园区可以构建会员企业、入驻企业非盈利性互助担保融资机制,与商业银行合作,在政府财政贴息支持下,开展互助担保融资。

3. 创新政府出资信用担保体系

为健全中小微企业、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政府可以探索出资成立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参与组建再担保机构司,探索建立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完善多层的投融资担保体系。

(五)创新金融融资方式

1.开设网上融资平台

随着全球信息化、互联网、3G、云计算等蓬勃发展,商业银行等普遍设置和运作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官方网站、独立频道,为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等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互动式、及时性平台。金融行业公会建立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全上海乃至全国的金融资源,全面对接、及时互动金融服务机构融资供给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消除双方信息不对称,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

2.优化审批借贷流程

试点推动银政合作,优化审批中小微企业借贷流程。银行方面实现“小规模融资超车道、中规模融资快车道”的流程再造;政府则安排财政预算资金作为贷款增长奖励和风险准备金,对银行坏账按比例给予补贴。

3.推出供应链融资方式

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为其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供应商、经销商和终端用户提供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并且实行供应链融资的全程电子化,通过系统的对接实现贷款的网上申请、单据确认、发放、还款等。

(作者系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

作者:傅尔基

企业融资难与创业投资论文 篇2:

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几点思考

[摘 要]各国基于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个世界性难题的研究与实践得出相应的各种理论,它们在从不同角度解读融资难的同时,道出融资难是不可能根本解决的,创新只能缓解融资难。长期的融资难说明融资市场失灵,市场未能自主实现资金配置。只有继续深化系统性、差异化的融资制度改革,特别是改进直接融资方式,才能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制度;融资难

1 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理论分析

在过去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实践研究中已经发展了诸多的理论[1],从企业融资结构角度分析的有:融资次序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从企业融资需求与供给角度分析的有:信贷配给理论、关系型信贷理论、契约理论。

1.1 融资次序理论

1984 年,Mujluf和Myers 研究的是企业外部融资顺序:认为当投资者与企业管理者信息不对称时,企业的融资会首先考虑内源融资。但是如果内源融资不足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的时候,企业才会将目标转向外源融资。而且在债务与股权两种外源融资形式的选择上,企业往往会优先考虑债务,能通过债务获得资金就不会考虑转让股权。

1.2 生命周期理论

1998 年,Udell和Berger 提出了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即企业的融资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内源融资是处于创业阶段(成长初期阶段)的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外源融资是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股权融资会在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逐渐成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

1.3 信贷配给理论

信贷市场的信贷配给源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其中银行借贷中的信息不对称是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由于事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事后信息不对称则导致道德风险,因此,银行贷款并不是完全依靠利率机制来决策,而是附加抵押担保等各种贷款条件,通过配给的方式来实现信贷交易的达成。通常表现为:一部分借款人可以得到贷款而另一部分则被拒绝,即使是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得不到贷款;二是借款人的借款要求只能得到部分满足。

1.4 关系型信贷理论

通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掌握企业“软信息”的方式解决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种制度安排,与抵押担保型贷款相比可以明显降低融资中的交易费用,有利于银行更好地进行信贷决策与贷款监督。

1.5 契约理论

制度经济学认为契约是交易的基本形式,所有的市场交易都可以还原成契约关系,正是交易成本的存在、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及金融契约的不完备导致小企业融资难,这些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设计来予以解决,包括社会资本与隐性抵押、长期合作与重复博弈、关联交易与违约成本、团体贷款与连带责任等方式。

综合这些理论研究可见: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难是有现实的合理性的。作为国内间接融资主渠道的商业银行对高风险的小微企业贷款采取回避的策略是内部风险监控趋于严格的积极的表现。但是这种基于传统信贷模式的风险监控制度不仅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也将制约商业银行的发展。对于大多处于创业阶段的小微企业来说,畅通的直接融资渠道将比间接融资更符合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小微企业长期的融资难意味着金融市场调节机制的失灵,现行的市场机制无法促使资金配置到小微企业,供给与需求发生背离现象。因此,小微企业融资制度需要进一步改进。

2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原因

2.1 间接融资的困境

由于小微企业客观上存在规模小,缺固定资产;经营波动大,抗风险能力弱;公司治理机制不尽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资金需求呈现“短、小、频、急”这三个问题。由此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 “慎贷”、“惜贷”,甚至“不贷”现象,使得优质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并且在存款准备金提高时,银行所压缩的贷款也主要是针对小企业的。甚至像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城市商业银行这些主要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在贷款对象的选择上也出现从众的心理,将大中型企业作为主要贷款对象,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愈演愈烈。即使能够获得贷款的企业也由于担保等费用,表现出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2.2 直接融资的困境

由于IPO门槛相对还是比较高,难以惠及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在创业期缺乏可以直接融资的平台与金融工具。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在于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缺陷:直接融资少,过多依赖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中小金融机构比较少,基层金融服务力度不够[2]。

2.3 民间融资隐患重重

当小微企业通过正常渠道间接融资及直接融资难以获得所缺资金时往往会选择民间融资。民间融资尽管在某些方面值得借鉴,比如它具有门槛低、审批时间短、手续简单等优点,像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良性发展[3]。再比如说在信用风险的把控方面,出现风险的概率比较小,这也是值得借鉴的[4]。然而由于民间融资缺乏有效监管、利息高,在融资前、后还是存在“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可能,一旦维系民间融资的资金链断裂,危机就出现了[5]。

在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同时却是国内M2货币的持续攀升、商业银行存贷差额的逐年递增[6],社会上大量的闲散资金为寻求增值在寻找合适的投资出路,可以说小微企业融资难目前不在于资金匮乏,而在于融资制度上墨守成规。对于中国小微企业来说还有更深层原因是:大银行的垄断、银行对小微企业掌握的信息不充分、与小微企业之间具有更多的信息不对称和更高的交易成本。这些都是实现小微企业融资制度改进的方向。

3 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几点思考

由于小微企业群体自身的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要用一种或几种有限的办法解决全部企业融资问题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缓解融资难更应该是一种系统性的制度改革:通过降低各项契约的交易费用,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使得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但要想实现所有企业融资没问题也是不现实的,至少不符合企业存在生命周期的规律。

3.1 转变政府过去 “抓大放小”政策为“抓大促小”政策

尽管政府政策的受惠面很有限,无法从根本上突破小微企业面临的整体性融资瓶颈,但还是需要完善政府主导的各项扶持金融制度,如:财税政策、担保制度,同时又要避免出现“道德风险”与“寻租行为”,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同时企业由于生命周期影响,存在自然淘汰,不可能所有小微企业的破产都由政府埋单。小微企业融资难在得到政府政策的扶持同时,更多的是要依靠深化制度改革建立起来的金融市场的力量来进行自我调节。

3.2 改进间接融资

①商业银行:鉴于大中企业借力信托、证券市场的发展进行直接融资,导致它们对资金的需求绕开商业银行而出现 “脱媒”现象。这将倒逼商业银行关注对资金有迫切要求的小微企业,创新融资制度,如实行“信贷工厂”的操作流程以适应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特点;②中小金融机构:在目前法律制度条件下大力发展与小微企业匹配的城商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通过掌握小微企业更多的“软信息”实现对小微企业的差异化服务;③借助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依靠网络平台提供网络贷款来降低融资成本,使得小微企业贷款更加容易、更加及时;④对小微企业贷款资金实行与常规贷款不同的准备金制度。

3.3 改进直接融资

尽管受法律条件限制,直接融资的创新空间非常有限,但是要从根本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必须进一步改进直接融资方式。①股权市场:由于股票市场门槛高,现阶段最为可行的是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加快发展和引进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使其资金投向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小微企业。②债券市场:发展支持各类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市场。而要实现这项工作的可操作性,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对未来没有明确现金流回报的企业的定价与风险控制问题。根据公司估价定价原则,任何在未来具有现金流回报的投资,都可以用折现的办法进行估值。根据其价值的波动确定投资风险。由于目前这方面数据非常有限,而这正是制约小微企业融资金融创新的关键。这有待于实践中进一步摸索。这项工作的突破将对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可确保一定风险下的投资收益具有可操作性。

3.4 改善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非金融类中小企业投资服务中介机构运行机制

如小贷公司、信用担保公司、行业协会等,完善小微企业与现有银行体系间联系。这也许是目前金融抑制环境下成本最低的制度创新。

总之,只有根据小微企业特点,进行多渠道、多层次融资制度上的改进,依靠小微企业融资市场的自我调节力量才能根本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困境。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小企业融资理论、政策与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8-21.

[2]张建华.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还要多久[EB/OL].[2012-04-23].http://www.zgjrw.com/News/2012423/home/464997972301.shtml.

[3]王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合作行为——一项社会资本视角的演化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81-185.

[4]陈崇钰.剖析中小微企业发展与投融资[EB/OL].[2011-07-12]http://v.jrj.com.cn/2011-07-12/000000018343.shtml.

[5]贾 康.从温州案例看我国金融改革的三个“势在必行”[J].理论视野,2012(9):31-33.

[6]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官方网站[EB/OL].http://www.pbc.gov.cn/publish/diaochatongjisi/126/index.html.

[作者简介]陈华强(1970—),福建龙岩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陈华强

企业融资难与创业投资论文 篇3:

浅谈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面对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显突出,文章就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关键词】广西 中小企业 融资难 建议

一、广西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广西现约有中小企业119.4万户,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9%以上。广西中小企业对全区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62.8%,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从业人员88.4万人。近几年,广西中小企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其他经济成分超过了国有和集体经济成分总和,尤其是民营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明显。

(2)企业规模不断扩张,社会效益日益明显。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广西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提高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3)行业门类较为齐全,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大都以传统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

(4)呈现“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极点,主要交通干道为轴”的分布状态。南宁、桂林和柳州三市的中小企业占全区中小企业总数的48%左右,相对而言,中小企业集中分布在南北走向为主的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

(5)项目投资增势强劲,带动效果日趋显现。围绕千亿元支柱产业,通过项目带动,催生了中小企业,培育壮大了规模企业,促进了产业升级。

(6)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促进了结构调整和优化。广西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的群聚效应下,为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广西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问题

目前,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十分突出,企业流动资金十分紧张。广西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问题如下:

(1)获得的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匹配。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区企业总数量的99%以上,创造的工业产值和利税均超过半壁江山,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但2010年获得的贷款仅占全区贷款余额的8.5%。

(2)资金缺口大幅增加。有80%以上的中小企业很难甚至无法得到银行贷款,只能依靠地下融资和连环欠债维持生产。

(3)融资渠道过于狭窄。目前,广西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两种方式。这是因为广西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低,风险投资融资在广西还是个新生事物,广西目前也还没有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

(4)融资成本偏高,企业融资能力进一步降低。目前广西中小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超过了10%,加上支付给担保公司的担保费、资产评估费、抵押登记费等,融资成本进一步加大。

(5)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较少,仍主要靠地方金融机构支持。2008年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授信户数为20.93万户,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436.4亿元,仅占全区贷款余额的8.5%。其中农村信用社和3家城市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余额合计为287.92亿元,占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余额的65.98%。

三、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形成的原因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因素,也受国家宏观政策及银行信贷政策的影响。

1.中小企业自身因素导致了融资困难

从企业自身条件来看,造成企业融资难的因素主要有:

(1)缺少可供抵押的资产。不少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创业型企业,因无厂房、设备或土地等金融机构贷款所需的抵押物,难以得到金融机构贷款。

(2)企业管理不规范,诚信度欠缺。大多数中小企业属民营、私营企业,没有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机构,经营管理欠规范,再加上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数据真实性难以核实,直接影响了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

(3)企业效益不佳,金融机构缺乏信心。我区大多数中小企业产品结构单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经济效益较差,有的连年亏损,金融机构从稳健经营的角度考虑,不愿意承担过多的风险,对这类企业不予支持。

2.银行的信用评价体系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银行对所有企业的信贷标准、流程和考核办法是统一的,信用评级过分倚重历史数据,指标结构、打分体系未能顾及中小企业的特点;而且目前落户广西的国有商业银行均为分支机构,没有信贷产品、流程的创新机制和权限,只能执行总行的规定,缺乏灵活性;此外,在商业银行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发展中小企业客户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冲突,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非常谨慎。

3.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发展

一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银行信贷资金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的趋势加剧;二是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作用十分有限;三是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信用环境。

四、化解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实践

近年来,广西在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制定了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意见》,意见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在政策层面上加大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2)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自治区本级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建设等方面。

五、进一步化解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

中小企业融资难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政策措施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1.落实国家信贷政策

(1)各类金融机构要发挥信贷投入的主要作用。信贷投放要保持合理的增长比例,对符合产业政策和的中小企业在给予信贷重点倾斜。金融机构要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建立中小企业专项管理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整体质量及综合回报的风险管理,做到既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又保证金融企业的稳定运行。

(2)实行中小企业贷款专项考核。通过建立小企业贷款专项考核机制,对区内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情况实行专门考核。

(3)加大票据融资和金融机构再贷款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用于融资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和贴现;对于那些因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资金不足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给予再贷款优先支持。

(4)发展信贷品种,创新服务方式。各金融机构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推出信贷新品种,发展信托理财、保兑、保函、保理、贸易融资等融资业务;开展股权质押、集体土地抵押、水域使用权抵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新贷款业务,进一步扩大原有旧贷款业务的适用范围;依托商会、行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支持中小企业组建一定数量的企业联保体,金融机构对其进行综合授信。

2.拓宽融资渠道

(1)推动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加大培育中小企业的上市资源,抓住国家推出创业板的契机,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同时做好推荐境外上市的工作。

(2)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债券融资。争取每年都有一批中小企业获准发行短期融资券,同时研究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具体办法,比如财政贴息、税收返还这、信用增级等。

(3)支持设立投资于非上市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私募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区设立和发展,投资非上市中小企业。

(4)加快建设多层次地方资本市场。在对区内非上市中小企业股权进行统一登记托管的基础上,与区内银行合作开展非上市中小企业股权质押融资试点;加快广西产权交易所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利用产权交易平台通过增资扩股和股权转让开展融资。

3. 建立健全融资激励机制

(1)加大政府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贴息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要进行贴息。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设立企业贷款风险备付金,支持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合作为企业放大10倍为企业提供担保。

(2)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增加广西投融资担保公司的资本金,并赋予其再担保职能。各地要培育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自治区可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给予6‰的担保风险补偿,按贷款担保责任额计算。

(3)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小企业提供贷款,扶持小企业的发展,对符合条件的贷款平均余额新增部分给予5‰的风险补偿。

4.优化融资的外部环境

(1)成立机构,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成立广西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会,研究制订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融资中的重大问题。

(2)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改革重组步伐;适时组建省级农村商业银行,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机构的试点及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

(3)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性收费,降低融资成本。

(4)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中介服务的监管。

(5)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是要加快建设广西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二是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三是要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鼓励其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6)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和评价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等级,完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快速的查询服务。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为广西经济的稳定发展共同出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巧.广西中小企业自主发展的条件分析与对策探讨[J].创新,2009,(4).

[2]张建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及对策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5).

[3]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10)[M].中国统计出版社.

作者简介:龚庆秀(1968-),女,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高校管理;潘文(1968-),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作者:龚庆秀 潘文

上一篇:钢铁公司工会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工商系统公务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