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质量成本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码头作为物流链的重要节点,是多式联运的重要环节,在航运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和同行业竞争的双重压力,利用现有设备并结合信息数据采集及分析手段不断突破创新,已经成为码头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作业质量成本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业质量成本管理论文 篇1:

作业质量成本管理在煤炭企业的应用

摘要:从作业质量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入手,说明煤炭企业中实施以作业成本法为中心的质量成本,适应煤炭企业的生产方式,提出将作业质量成本应用于煤炭企业的观点。

关键词:作业质量成本;煤炭企业;可控质量成本

20世纪80年代末,作业成本法开始受到西方国家广泛关注和研究;20世纪90年代先进制造企业率先应用了这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中国企业是否具有实行作业成本法的条件,能否应用,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传统的质量成本计算,几乎把产品质量成本归入制造费用,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按各产品所用的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的比例进行分配,形成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成本”;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会不同程度地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失真。所以,实行新的质量成本核算方法势在必行。目前,中国企业的生产环境、制造工艺以及管理方式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业质量成本法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提出的:企业是由一系列质量作业组成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质量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产品质量成本实际上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质量作业所消耗的资源成本之和。

一、作业质量成本的形成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作业”为核心的作业成本计算(ABC)体系,及相继发展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为变革传统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提供了重要思路。通过确认和划分质量作业中心,将质量成本计算和管理延伸到“作业”层次,从而为开展作业质量成本计算和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2001年,西南财经大学的林万祥教授研究作业质量成本的形成与应用。200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姜南基于过程的思想,综合考察产品的实现过程,提出了“基于作业的质量活动链”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作业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二、作业成本法核算质量成本的可行性

20世纪80年代末,作业成本法开始受到西方国家广泛关注和研究;20世纪90年代先进制造企业率先应用了这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中国企业是否具有实行作业成本法的条件,能否应用,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传统的质量成本计算,几乎把产品质量成本归入制造费用,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按各产品所用的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的比例进行分配,形成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成本”。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会不同程度地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失真。所以,实行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势在必行。目前,中国企业的生产环境、制造工艺以及管理方式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作业成本法可以弥补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不足,并且会计软件和电算化在大中型企业的广泛应用,所以中国一些先进制造企业可以适当地采用作业成本法。

三、应用作业成本法计算质量成本的步骤

用作业成本法计算质量成本,先归集质量费用,将归集的质量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计算各个成本库的分配率,再根据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质量费用分摊给产品,最后计算产品质量成本。

1.识别和定义主要质量作业和质量作业中心。质量作业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活动的作业,可称为质量关联作业”。质量成本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活动而发生的成本,包括质量费用和未达到质量要求而发生的质量损失”。根据不良产品是否已到达顾客,可分为内部缺陷作业与外部缺陷作业两类。因缺陷作业发生的支出(损失),称为缺陷成本,相应地包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在识别和定义主要质量作业的基础上,划分质量作业中心。针对目前煤矿现状而采用的可控成本收购管理模式,提出了可控作业质量成本收购。

可控质量成本收购,是指对各作业中心的作业量按该作业中心的可控成本进行收购,将各可控成本的发生与员工的工资挂钩,达到降低产品质量成本的目的。根据煤矿的实际质量成本管理情况,可控成本主要包括材料费用、修理费、工资费用、租赁费、电费等。实行可控质量成本收购制度后,各项可控成本的耗费与本作业中心的工资(利益)密切挂钩,能达到很好的作业质量成本控制目的。

2.将收集到的作业质量费用,分配到不同的成本库。作业消耗资源,作业量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着消耗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根据作业质量成本的经济性质作如下分类:材料成本要素、工资成本要素、折旧费用要素及构成作业质量成本的其他质量成本要素。收集到全部质量费用后,还必须分配到作业上去,计算各项作业成本。根据煤炭企业质量成本的特点和可控质量成本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和要求,必须进行可控质量成本和不可控质量成本的划分。一般地,可控质量成本包括材料费用、修理费、工资费用、电费、租赁费等;其他费用可以归为不可控质量成本。

3.选择作业质量成本动因,计算作业质量成本库分配率。从同质作业质量成本库中选择一个主要的作业质量成本动因作为计算质量成本分配率的基准。作业质量成本动因的选择需要考虑成本动因材料是否易于获得、作业质量成本动因和消耗资源之间相关度是否高。由于煤炭产品比较单一,一般不存在作业质量成本在各种产品之间按作业质量动因分配的问题。最后,只需将第二步计算的各作业的可控质量成本与不可控质量成本进行汇总,即可计算出原煤产品的质量成本。

4.将各质量作业中心的成本,按照“作业动因”分配到最终产品。根据计算出的各成本库分配率和产品消耗的成本动因数量,把成本库中的制造成本费用分配到各产品上。例如,抽样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生产的批次,按生产的批次作为分配抽样作业成本的标准,将其分配到不同批次的产品上。某产品某成本动因成本=某成本库分配率*成本动因数量。

四、作业质量成本法在煤炭企业的具体应用

根据煤炭企业的产品特点,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与运行质量成本相比所占比重很小,不是研究的重点。根据煤炭企业主要的作业流程,可以划分以下作业中心:生产规划作业中心、掘进作业中心、采矿作业中心、运输作业中心、巷修作业中心、通防作业中心、排水作业中心、洗选矿作业中心、销售作业中心、供应作业中心、机电作业中心、管理作业中心。在此基础上为各个作业中心设立相应的作业成本库:生产规划成本库、掘进成本库、采矿成本库、运输成本库、巷修成本库、通防成本库、排水成本库、选矿成本库、销售成本库、供应成本库、机电成本库、管理成本库。

1.预防作业质量成本分析。预防作业质量成本是指用于煤炭生产过程中,预防质量作业产生故障或不合格品所需的费用,主要有:为保证和控制产品质量而开展质量作业管理所需的费用,包括作业质量培训费、质量计划工作费用、工序能力研究费用、采煤工培训费用、井上、井下拣矸人员工资、分储分运发生的费用和洗煤费用及质量奖励费用等。作业质量奖励费、作业质量改进措施费、作业质量评审费、专业作业质量管理人员工资及附加费、作业质量信息费。随着预防作业质量成本的增加,在一定管理条件下,质量鉴定成本、内部质量缺陷成本、外部质量缺陷成本等会随之降低。所以,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及其稳定性,预防质量成本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但并非质量成本一定会随之增加。

2.鉴定作业质量成本分析。鉴定作业质量成本是评定产品质量是否满足要求所进行鉴定、检验等发生的费用,主要有:进货检验费、工序检验费、成本检验费、检测试验设备校准维护费、试验材料及劳务费、检测试验设备折旧费、检验发生的办公费、专职检验人员的工资附加费。

3.内部损失作业质量成本分析。用于核算煤炭作业处内部由于产品存在缺陷、达不到用户要求所造成的损失。煤炭生产中,内部缺陷成本的特征是生产损失,主要表现为生产系统的无效运行、设备故障、因质量问题发生的停工损失、质量事故处理费、质量降等降级损失、洗选加工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带来的环保压力等。

4.外部损失作业质量成本分析。外部故障处理作业中心包括出现外部不合格品时重新检验、索赔、退货、折价销售和补库,所发生的质量费用。

五、结语

运用作业质量成本核算方法进行质量成本核算,按作业质量成本动因分配生产费用,缩小了制造费用的分配范围,提高了质量成本的可归属性,为煤炭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提供较为准确的质量成本信息。所以,该核算方法是基于质量管理出发的在煤炭企业应用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林万祥.论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形成与发展[J].财会月刊:会计,2001,(2).

[2]李淑娜.作业质量成本成本管理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2,(4).

[3]许永东.煤炭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成本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2,(8).

[4]项晶,邵春梅.矿业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2009,(1).

[5]童德芳.作业成本法在质量成本计算中的应用[J].质量技术,2006,(2).

[6]夏鑫.煤炭企业基于管理的作业成本核算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3).[责任编辑 陈丽敏]

作者:宋艳敏,王志强

作业质量成本管理论文 篇2:

大数据时代下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构建

码头作为物流链的重要节点,是多式联运的重要环节,在航运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和同行业竞争的双重压力,利用现有设备并结合信息数据采集及分析手段不断突破创新,已经成为码头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一个多主体模型,并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协同作用,解决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问题;根据影响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的因素,将系统与相应的数据分析手段相结合后应用到码头生产作业中。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的构建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建立码头与客户的互动机制,从而提高码头竞争力。

1 大数据时代对企业和港口的影响

1.1 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成本和作业管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使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受到巨大挑战。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所计算出的成本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企业环境。一些先进企业对成本核算和作业管理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形成新的成本核算和作业管理理念。企业对计算机信息化的需求已经从“核算”逐渐向“管理”转变,核算已不再是企业决策的唯一指向。如何对信息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因此,先进的信息管理理论在企业成本和作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1.2 大数据时代下的港口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体系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港口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带动点,各港口城市正在兴建区域性的航运中心,以便在蓝海经济中获得核心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取得话语权。随着电子商务的加入,大数据在物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物流行业的变革指日可待。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港口的数据化管理变革势在必行。利用大数据带动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使物流领域内的任何数据都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智能化处理,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2 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现状与数据采集

2.1 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现状

目前,大部分集装箱码头采用码头生产系统及其接口程序作为主要的作业评估手段。这种方式只是简单地对系统生成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集装箱船舶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不能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发挥作用。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经验主义对操作决策起主导作用,缺少船舶作业分析系统对投入的机械设备、人力成本等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难以提高船舶作业效率。因此,有必要构建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细化分析作业过程中各环节的关键数据,合理配置机械设备,优化业务流程和装卸工艺, 达到机械、人力、效率和利润的最佳平衡点,实现由传统的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更加深刻、直观地反映集装箱码头整体生产情况。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通过对码头关键生产环节的作业信息和重要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和分析,以量化指标反映集装箱码头生产组织过程和作业效率,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港口的发展目标。

2.2 数据采集

虽然在采集数据时无法了解大部分数据(如单机成本、设备故障修复时间、客户诉求等)的用途和价值,但通过大量基础数据的交互使用,可大幅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如果记录下所有客户的年龄、性别以及客户办理业务时的心情、状态,结合提供服务时客户的言语、动作,并将之与业务结束时客户的满意度、下次业务合作方的选择等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则可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论,如某些特定词汇可提高客户满意度等,从而协助制定更有效的服务标准。在各领域中都有许多被忽视的数据,若将其关联起来并进行分析,就会得到很多独特的结论。这些结论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其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并且有些结论可提升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

模型构建

3.1 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概述

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是通过对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来计算作业成本,并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成本管理系统。该系统以作业为中心,根据各环节资源消耗情况分配资源,然后根据各环节消耗的资源量计算作业成本,并进行优化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船舶码头作业产生的服务成本实际上是码头全部装卸作业消耗资源的总和。船舶作业成本的计算以作业为重点,并将其作为核算和管理的对象。相对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船舶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主要在技术层面上以管理作业的实际运作为中心,利用作业信息计算成本从而改进作业,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并对作业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优化作业管理。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示意如图1所示。

3.2 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功能

模块

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必须建立在成本信息流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其功能模块是业务流和信息流在信息系统上的实现。因此,系统功能模块主要是对“资源-动因-作业”进行基础管理,但为了对成本进行系统化管理,还须进行多模块结合才能实现特定功能。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示意如图2所示。

(1)单证管理模块:对生产所需单证进行汇总、归类和分析。

(2)服务管理模块:是内部管理与外部沟通的结合点,通过网站、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这些数据经过分析后作用于其他模块。

(3)资源管理模块:对作业过程中投入的人力、机械设备、能源等进行集中管理。

(4)作业管理模块:包括作业识别、作业分类、作业成本的归集和分配。作业管理模块可识别作业;对每个作业环节消耗的资源进行统计,得到成本信息;分析作业链中每个作业环节的资源消耗,并对比历史数据,得出结论,从而对当前作业进度起到预警作用,同时为作业链优化提供有效信息。

(5)评估管理模块:包括船舶作业评估、资源消耗评估、人员绩效评估等。

(6)接口输出模块:与公司其他系统或外部物流企业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传送。

3.3 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数值分析

码头作业存在多套管理系统,如生产作业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反馈系统以及外部物流链系统等。船舶作业分析系统模型涉及的变量较多。通过这些系统数据接口提供的基础数据,建立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库,以满足船舶作业分析的要求;根据船名、航线和时间段等组合查询条件,分析船舶作业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同时,适当调整投入作业的机械设备、人力等资源,在保证船公司要求的班期等条件下,优化船舶作业方案,使船舶作业利润最大化。

3.3.1 机械使用效率数值分析

场桥与拖车的协调以及拖车与岸桥的协调对堆场的作业效率有很大影响。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场桥与拖车的协调以及拖车与岸桥的协调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

(1)集装箱等待时间 集装箱到港后,若无闲置的场桥,则集装箱需要等待。

(2)岸桥等待拖车的时间 岸桥对集装箱进行卸载时,若岸桥下方无拖车,则岸桥需要等待,岸桥等待时间越长,岸桥与拖车的协调程度越差。

(3)拖车等待岸桥时间 当岸桥对集装箱进行卸载时,若岸桥下方拖车数量多于1台,则拖车需要等待,拖车等待时间越长,拖车与岸桥的协调程度越差。

(4)拖车等待场桥时间 当拖车将集装箱运到指定堆场时,若无闲置的场桥,则拖车需要等待,拖车等待时间越长,拖车与场桥的协调程度越差。

(5)场桥等待拖车时间 当场桥将集装箱卸到指定位置时,若拖车没有将集装箱运到,则场桥需要等待,场桥等待时间越长,场桥与拖车的协调程度越差。

(6)岸桥利用率 岸桥利用率=岸桥实际作业时间/岸桥作业总时间

(7)拖车利用率 拖车利用率=拖车实际作业时间/拖车作业总时间

(8)场桥利用率 场桥利用率=场桥实际作业时间/场桥作业总时间

集装箱在港口等待作业的时间越短,集装箱运行效率越高。若盲目地缩短集装箱等待时间,则所需机械数量较多,所产生的费用也较多。在实际港口作业中, 调用岸桥的费用比场桥、拖车高得多,调用场桥的费用次之,调用拖车的费用和时间成本是最低的。因此,由于拖车数量不足导致的岸桥等待拖车时间以及岸桥利用率是优先考虑的因素,其次考虑的是由于拖车数量不足导致的场桥等待拖车时间以及场桥利用率。因为拖车的使用较为方便,所以集卡等待时间是最后考虑的因素。此外,由于调用岸桥的费用较高,应先考虑由于场桥数量不足导致的拖车等待场桥时间,其次考虑由于岸桥数量不足导致的拖车等待岸桥时间。同时,通过对岸桥利用率的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出各台岸桥停用时的情况及可控性。

3.3.2 集装箱船舶作业数值分析

(1)单船作业效率 单船作业效率=单船箱量/船舶作业总时间

(2)单桥作业效率 单桥作业效率=单船箱量/岸桥作业总时间

(3)单箱净收入 单箱净收入=(装卸业务收入 税金及附加)/作业箱量

(4)单箱作业成本 单箱作业成本=全部作业成本(包括人工成本、机械成本及损耗成本等)/作业箱量

(5)单箱利润 单箱利润=单箱净收入 单箱作业成本

通过分析集装箱船舶作业过程中的各个指标,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找到船舶作业效率与单箱成本的平衡点。

3.3.3 数值计算方法

(1)按照要求计算实际值,即计算作业实际成本、实际利用作业资源以及流程实际完成的时间、质量和效率。

(2)计算和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

(3)当实际耗用的作业量小于约定值时,存在“未利用作业成本”。因此,必须计算和分析由于“未利用作业成本”而产生的差异。

(4)计算和分析作业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

(5)计算和分析作业所用时间与标准时间的差异。

(6)计算和分析作业效率与所要求效率的差异。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实际值与标准值的差距。如果实际值几乎接近标准值,那么就必须改变标准值,向最佳标准值靠拢;如果实际值远远偏离标准值,那么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4 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与码头其他系统模块的关联控制

4.1 各模块的数据记录和收集

通过系统各模块间的配合和数据交换,实时、准确地反映船舶作业实际情况。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记录船舶作业各环节的数据,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并通过评价各环节,为船舶作业的考核评估打下基础。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与码头其他系统的关联见图3所示。

码头其他系统的关联

4.2 船舶作业各环节当前数据与历史数据的比较

通过对比船舶作业各环节当前数据与历史数据,作业人员能够清晰地了解当前作业进程,从而发现作业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改变作业计划。同时,船舶作业分析报告既从宏观角度为今后的工作指出改进方向,又从客户角度满足客户问询要求。

4.3 系统各模块的关联控制

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的信息流可以作用到码头其他系统,例如:通过船舶作业评估对人员进行绩效考核;通过与码头外部系统模块的关联对接,实现码头与外部的信息共享,避免信息不对称产生资源浪费。

5 结束语

集装箱装卸作业是集装箱码头的核心业务,集装箱装卸效率直接关系到集装箱经营管理效率,同时也会影响整个航运物流体系的共同利益。在港口经营管理向精细化、弹性化、集约化转变的今天,船舶作业管理系统化有利于优化作业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港口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本文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数据分析、系统模块交互使用等技术手段,提出建立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的设想,以期为集装箱码头船舶作业管理系统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编辑:薛树业 收稿日期:2015-03-08)

作者:杨志新 孙元一

作业质量成本管理论文 篇3:

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管理方法探讨

【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质量的好坏将是影响其使用寿命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作为管理者或是施工作业人员都必须增强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建设。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方式,结合我国实际建筑工程的特点使其真正应用于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作业中,进而提升质量,为其促进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管理

经济建设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建设。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建筑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项目之一,其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面文章重点以建筑工程建设中土建现场施工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并通过科学的判断分析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

1引言

作为建筑工程建设中比较重要的基础作业施工土建工程建设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所谓的土建现场施工管理重点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建筑设备、施工材料以及人的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来增强对土建现场的管理控制,以便更好地确保土建现场的施工质量。它不仅仅涉及到项目工程建设的核心部分,更加涉及到施工作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现场的施工作业环境,以及对土建现场施工作业的认识程度等等,以上因素都将是作为土建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因土建现场施工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来指导施工作业,方能确保质量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2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是建筑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环节,因此需要提高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的管理,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的成本、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建筑工程的安全等。导致增加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管理难度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是在露天完成工作,环境恶劣导致对现场施工造成不良影响;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这种工作性质导致施工队伍联合完成工作;由于现场施工市场发生事故导致对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优化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的管理,采取相关措施并制定方案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建筑工程工作项目的开展并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3当前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施工设施不够完善

在土建工程施工作业现场,很多施工作业人员并不能完全依照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施工作业,虽然在施工作业现场施工人员佩戴了必须的安全帽、安全绳、安全带等设备,但是在一些高危施工作业过程中却严重缺乏安全意识。如并没有设立施工作业的安全通道、防护栏装备以及防护脚手架等设备。此外,作为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作业时多半采取经验施工的现象比较常见,这就给施工作业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不仅如此,还会对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质量构成威胁,一定发生质量问题将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3.2工作职责比较模糊

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由于其施工内容比较复杂,因而要想高效率的完成工程施工,就必须保证分工的明确,并使各部门能够实现合作。但在实际上,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中对于工作职责的分配却是比较模糊、混乱的,一方面,部分工作的责任并未得到明确落实,在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无人负责、无人处理的情况,而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则往往会互相推诿,从而使施工进度大大延缓。另一方面,一些施工企业虽然制定了明确的工作制度,但却缺乏强有力的监管,使得工作制度根本无法落实,施工人员也并未严格按照工作制度来进行施工。

4加强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管理方法的措施

4.1加强土建施工材料设备管理

作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作业中的重要因素施工材料及设备的使用,从目前来讲在一些施工作业中仍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施工作业质量。所以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作业中加强施工作业材料及设备的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是加强施工作业施工材料的管理。在进行施工作业前和施工作业过程中都必须确保施工的材料都是符合其质量技术要求的,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实际施工作业标准。材料的采购、存放以及使用都要有清晰的记载,一旦发现因施工材料问题而导致的质量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查找出问题所以,并通过合理方式加以解决。二是加强施工作业施工设备的管理。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层出不穷,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使用施工设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作业质量的精准度,但是必须依据实际施工作业情况,选择符合质量要求及施工情况的设备,使用者要能够准确掌握施工设备的使用原理及性能,一旦发生设备故障可以通过基本的判断得出设备故障的原因,并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养护工作。

4.2完善现场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现场制度的完善性将决定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场控制是对施工作业管理者最大的挑战,作为管理者要能够依据项目不同时期的需求进行合理分析,然后将每个施工作业阶段的重点节点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个人,明确其职责进行合理分工。只有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才能真正意义上将管理与施工作业相通过对现场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工程作业质量,还能一定程度上缩短项目周期,完善施工作业中的创新模式。

4.3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为了能够准确的加强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各个施工作业节点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设计,这样就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每个施工作业节点可能需要的施工作业人员在哪方面有其专长,然后充分发挥其专长为其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从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来讲,任何一个阶段都必须对质量进行严格管理与把控,如施工作业前期,通过对施工作业图纸设计进行严格的审查与验证,将图纸设计中所涉及的数据及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計算,这样才能确保在实际工程建设时,降低其不合理性。不仅如此,各部门之间还要学会相互配合,因为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它是一项比较特殊的作业工程,任何一项施工作业环节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下一工序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质量,所以作为管理者必须增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在确保各个环节建筑工程质量建设符合其标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其质量提供了保障。

5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行业经济随着近些年来的发展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这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我国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方面包括施工的成本管理、施工的效率管理以及施工的质量管理等。因此,需要加强并优化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的管理来保证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施工的每个环节都管理到位才能加快施工的进度,真正保证了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戴摇明.浅议土建施工管理现状与解决办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4):248.

[2]冯建军.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探究[J].低碳世界,2018(4):187-188.

[3]曹硕志.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探讨[J].江西建材,2016(16):288,293.

[4]陈思东.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17(7):147-148.

[5]张凌.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5):62-63.

作者:杨东 贾玉超

上一篇:药厂实习心得下一篇:数学专业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