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渗透,我国数字档案馆的理论研究硕果颇丰,实践经验不断积累。本文以收录于CNKI的核心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为文献来源,以CitespaceⅤ为主要分析工具,对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现状和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过去的数字档案馆研究工作提供经验总结和未来的数字档案馆研究方向提供思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字档案馆知识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数字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知识管理是数字档案馆的发展方向,其核心理念“知识共享”和“以人为本”构筑了数字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数字档案馆在实施知识管理方面滞后于数字图书馆,需要充分借鉴后者的相关经验。数字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从“知识共享”和“以人为本”理念出发,重塑角色和创新服务方式。
关键字:数字档案馆知识管理知识共享以人为本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管理科学步入到知识管理阶段。早在20世纪60年代,彼得·德鲁克就指出:“我们正进入知识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而是且应该是知识。”①此后国内外一些组织、学者对知识管理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战略和领导支持、文化、测量和技术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包含识别、搜集、组织、共享、应用和创造等环节。”②;易凌峰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动态、持续的知识获取、储存与创新过程;由知识员工不断地把个人显性与隐性知识转变
成组织知识,并不断扩大组织的智力资本以增加组织竞争力的过程。”③虽然学界对知识管理的表述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知识管理包括“知识共享”和“以人为本”两个方面,本文更进一步认为这两个方面构成了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
数字档案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日益密切,“我们可以宣布自己已经步入知识管理领域,知识管理也是整个档案界未来的发展方向。”④数字档案馆作为一个庞大的信息集合体,信息资源是其主要的管理对象;无论从组织内部或外部考虑,促进知识共享是其重要的管理职能;对信息采集、整理、加工、挖掘而创造出新的知识也是其管理目的之一。
因此本文认为以知识管理的“知识共享”和“以人为本”两个核心理念审视、分析数字档案馆的基本内涵,充分汲取数字图书馆的相关经验,研究数字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对我们探求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数字档案馆如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知识管理理念下数字档案馆的基本内涵
(一)“知识共享”
所谓“知识共享”就是要通过共享技术使知识信息化以提供利用,这涉及到技术因素。一方面,数字档案馆的管理对象主要是数字化信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载体涉及互联网、数据库管理系统、存贮结构技术等计算机通讯基本技术。
另一方面,由于在知识属性上,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在揭示某一知识方面是较为分散的;在知识分类上,档案倾向于使用历史主义的方法,强调全宗的完整性。基于此,数字档案馆在实现“知识共享”上采用的技术标准与数字图书馆相比有着独特性,尤其是在元数据技术和多维分析技术方面。
(二)“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挖掘馆员的隐性知识使其转换为显性知识,这涉及人的因素。对数字档案馆而言,“以人为本”主要包括用户和馆员两个方面。
一方面,为了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需要开展诸如知识分类定制、知识推送服务、知识智能代理服务等工作,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数字档案馆必须从信息资源保存机构向开放型用户服务平台转变。然而由于数字档案馆服务对象、开放程度和技术依赖性等方面的要求,数字档案馆提供个性化服务时,应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性,协调维护档案知识的原始性和相关加工编纂的关系;充分考虑到档案知识的保密性和时效性;技术上关键要有一个总控模块对个性化用户接口、用户需求分析、用户信息库等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在馆员知识挖掘和综合素质提高上,档案馆员必须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知识管理技能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复合式人才,能够使自身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社会化。⑤然而由于档案馆员在数字环境下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挖掘馆员知识,引导知识创新的方法、机制具有独特性;同时由于职业定位的缘故,要求档案馆员在提供知识时应有侧重,表现在:更好地维护档案知识的凭证性;需要注意知识的保密性,明确用户的使用权限,并在此基础上再对档案进行加工处理、传播共享。
三、数字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现状
在国外,已经有了一些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其中较为典型的有Illions Digital Archives项目,美国的Northwest Digital Archives以及国家档案与文件署NARA的ERA(Electronic Records Archives)等。
国内实践领域较有影响的有深圳数字档案馆工程、青岛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杭州数字档案馆等项目,同时,北京、上海的一些区县数字档案馆也都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具体来讲,深圳市数字档案馆特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其整体规划和总体架构比较完整。由文件管理系统、文档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目录中心管理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分三阶段实施。二是设有文件中心,试图以文件中心为依托,解决电子文件的接收和管理问题。这些是基于其得天独厚的内外部条件,所以深圳模式是其他许多地方难以复制的。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在档案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方面很成功,通过与新闻行业合作来参与专题拍摄,保留更多的社会记忆。杭州市数字档案馆被称为网上档案馆,正如名称所反映的那样,它重视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公布,致力于为市政府各机关和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使其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可以浏览到开放档案信息和现行文件中心的信息。杭州市萧山区数字档案馆主要面向萧山区政府各机关单位以及下属的三个镇和若干行政村,是个典型的区域性数字档案馆。专题数据库的开发是其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特色,而数字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共进”是其组织、管理模式方面的主要特色。
以上这些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各具特色,在社会上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对以后的数字档案馆实践有一定借鉴意义。然而目前数字档案馆在实施知识管理方面较之数字图书馆滞后,表现在:在标准体系和技术方面,国内外数字图书馆要优于数字档案馆,现有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标准只是零星几个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成果,没有像“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等这样一种集中了各种技术、业务和管理标准的项目网站;⑥在“知识共享”方面,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相关工作起步较早;在“以人为本”方面,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在个性化服务、特色馆藏、小众化服务及相关技术方面比数字档案馆内容丰富、层次齐全。
四、数字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
(一)从“知识共享”和“以人为本”理念出发
知识管理的“知识共享”和“以人为本”并不是一种实际管理技术,而是一种指导性的思路。这就要求在实施知识管理时必须沿着“知识共享”和“以人为本”的思路,将这两种理念融合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并根据实际情况重视或增加某些管理元素,以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数字档案馆建设都是一项长期、涉及面广的任务,在建设初期就应当引入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革新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思路,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并提升数字档案馆的层次。
(二)重塑角色
为了满足知识管理的需求,数字档案馆的所有馆员,不论是从事行政管理、馆藏管理,还是从事参考咨询或技术服务,都应担当知识管理者的新角色。这种新角色体现在:1)知识管理开发者,包括设计、组织与维护数字资产;2)知识管理综合者,能综合信息资源与相关服务;3)知识管理教育者,教育员工和用户如何组织、保存与共享各自的信息资源;4)知识管理研究者,应用学科知识与相关技术进行组织、检索与存储研究。⑦
(三)创新服务方式
数字档案馆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借鉴数字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些方法。1)在数据库建设上可以参考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建立的知识库,除了建设一般特征数据库外,还建立特色档案数据库,以便对特色数据库里的档案信息进行知识挖掘,发现隐藏在其中的不易被发现的新知识。2)在提供服务时,需要注意档案知识的重组,如提供多维度服务模式,从来源、事由和时间三维角度构建电子文件全宗,⑧使用户从每个角度都可以检索。
*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面向知识服务的科技出版数字出版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32400410790)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奉继承.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运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②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EB/OL].http://www. apqc.org/,2013-04-10.
③易凌峰.知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④姜之茂等.为了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学术观点述要[J].北京档案,2001(12).
⑤蔡曙光.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新时期图书馆社会职能发挥的必由之路[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5).
⑥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EB/OL].http://cdls. nstl.gov.cn/2003/Whole/About.html,2009-03-10.
⑦转引自盛小平.图书馆知识管理引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⑧冯湘君.档案馆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比较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4)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科学学院
作者:郭亚军
基于知识图谱的数字档案馆研究可视化分析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渗透,我国数字档案馆的理论研究硕果颇丰,实践经验不断积累。本文以收录于CNKI的核心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为文献来源,以Citespace Ⅴ为主要分析工具,对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现状和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过去的数字档案馆研究工作提供经验总结和未来的数字档案馆研究方向提供思路。
关键词 数字档案馆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以CNKI为检索平台,以篇名为检索项,检索词为“数字档案馆”,将数据来源设定为北大最新核心期刊目录中我国档案事业的八本核心期刊:《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中国档案》《北京档案》《档案管理》《浙江档案》《档案与建设》和《山西档案》,选中“中英文扩展检索”,检索时间为2016年11月25日上午10时56分,检索到论文462篇,过滤掉与本文不相关的期刊卷首语和新闻报道30篇,得到有效论文样本432篇。为了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再以CNKI为检索平台,以关键词为检索项,检索词为“数字档案馆”,年限不限,优秀论文级别不限,检索到硕博论文166篇,经浏览、核对,所有硕博论文均符合本文的数据要求,取全部作为有效论文样本。
一、数字档案馆研究分析工具
本文所使用的分析工具为Microsoft Excel 2013和Citespace Ⅴ。Microsoft Excel 2013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的组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的功能。本文拟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3统计每年的论文发文量,并以此得出折线图,为分析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现状及变化趋势提供依据。Citespace Ⅴ是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基于共被引分析的可视化软件,通过对科学文献的共被引进行分析,得出学科领域演化的路径和知识拐点。运用Citespace Ⅴ,用户可以根据同一数据样本,通过不同的属性设置,得出不同的知识图谱,以从多个角度展示数据演化特征。在知识图谱中,节点的大小与其出现的频次呈正相关的关系,节点越大,说明其出现频次越多;节点越小,说明其出现频次越少。Burst Terms(突现词)是指某段时间内频次变化率高的词,用户可以据此分析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本文拟运用Citespace软件探索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的作者分布、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
二、论文量年度分布与变化分析
对检索结果按照年度进行汇总,得到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最早研究“数字档案馆”的期刊论文是发表于2000年的三篇论文,最早的硕博论文发表于2001年。图1是根据表1生成的折线图,直观地反映出17年間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的期刊发文量、硕博论文量和论文总量走势。图1显示,期刊发文量反复无常,共出现三个峰值和两个低谷。在研究初期,硕博论文量稳步上升,在2004年达到峰值,但是随后迅速下降,直到2006年出现第一个低谷。在2006年至2009年,期刊论文量再次出现波动,随后至2014年,能够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并于2014年达到峰值,这是我国学者开始研究“数字档案馆”以来的最高峰值。但是自2014年以来,期刊论文发文量有下降趋势。总的来说,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的发文量有多次波动,但是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与期刊论文不同,硕博论文的发文量波动不大,发展平稳。最早研究“数字档案馆”的硕博论文出现在2001年,在之后的三年内,成果寥寥。从2003年开始,论文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并未持续太长时间,2005年之后,开始减少,并在2006年达到最低值。由此可以看出,“数字档案馆”在其发展初期,并未受到硕士生和博士生的青睐。2006年以后,硕博论文数量开始增加,波动微小,在2007年至2014年的八年间,硕博论文的数量每年都会保持在13篇以上,在2014年达到最大值21篇。近两年来,硕博论文又有下降的趋势。
“数字档案馆”发展的17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探索期(2000—2009)和拓展期(2010年至今)。在探索期,期刊论文量波动较大,折线图上清晰地呈现出两个“∩”形状,表示我国学者曾经进行过两次艰难的探索,第二次探索的峰值和最低值都比初次探索大,由此可见,在初次探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数字档案馆”的第二次探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拓展期,2010年6月,国家档案局发布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对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系统功能、开发与服务平台的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保障体系建设等工作提出要求,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政策性文件,它不仅为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作出指示、提供参考,还带来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的新高潮。
三、数字档案馆研究作者分析
1.高频作者选取。在Citespace Ⅴ软件界面中,设置Time=“From 2000 To 2016”,Year Per Slicing=“1”,Node Type=“Auther”,Selection Criteria设置为TOP N,N=50。运行Citespace Ⅴ,设置Threshold=2,即选取出现频次大于2的作者,得到数字档案馆研究作者分析图谱(图2)、数字档案馆研究高频作者信息表(表2)和数字档案馆研究突现作者信息图(图3)。
从分析图谱中可以看到,从数字档案馆研究的第一篇论文出现的2000年,到2016年的17年间,发文量最高的是傅荣校、薛四新等人,其中潘连根、金更达和程妍妍三人能够在两三年内取得较多研究成果,平均每年发文量均在三篇以上。
2.高频作者分析。傅荣校是我国最早研究“数字档案馆”的众多学者之一,其最早关于数字档案馆的论文是发表于2001年的《关于数字档案馆的思考》和《认识数字档案馆——兼论数字档案馆与虚拟档案馆的区别》。前者对数字档案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剖析了数字档案馆与档案馆上网、数字档案馆与档案馆的数字化的区别和联系;对比了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功能,指出“数字档案馆无论在技术与管理理念上都要比传统档案馆更先进”;探索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文件的关系,认为“电子文件的保管模式直接影响数字档案馆的技术支持”;研究了数字图书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区别,建议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应该借鉴图书情报部门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成果[1]26。《关于数字档案馆的思考》在中国知网上被下载585次,被引用59次,被引率(被引用次数与被下载次数的比值)10%,观点鲜明,为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奠定学术基础。
金更达对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问题和服务模式作出了深入研究,认为在政务信息公开的环境下,集成管理和集成服务模式是数字档案馆的最佳模式[2]55,并且该模式已经在杭州市滨江区数字档案馆实现。在《基于OAIS的数字档案馆系统框架研究》一文中,在OAIS参照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由四个应用系统和两个存储系统组成的数字档案馆系统参照模型[3]42。在《功能需求分析——数字档案馆系统设计之一》一文中,分析了数字档案馆面临的信息环境、管理对象与管理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九大功能需求,为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实践提供参考[4]42。
薛四新的研究主题主要是数字档案馆建设,但2012年以后有明显的转折,开始对云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运行和安全问题进行探讨。《面向服务架构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研究》一文中,提出面向服务架构的、基于IT集约化运营理念的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方案[5]47。在《云数字档案馆风险评估研究框架》一文中,建立云数字档案馆风险评估的研究框架并阐释其核心内容”,为云数字档案馆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6]90。
四、数字档案馆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分析
1.研究热点。论文的关键词(
从图4可以看出,数字档案馆研究的17年间,研究热点有档案数字化、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数据库、信息服务、电子政务、档案利用、OAI、资源共享、云计算、信息安全等。
以四年为一个时间区间,对关键词进行如下处理:(1)将具有相同含义的不同表达进行统一化处理。(2)出现某一概念的多个下位概念的,取其上位概念。得到表3。(3)表3显示,2002年至2003年,研究热点有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档案数字化、数字档案馆建设;2004年至2007年,研究熱点有电子政务、电子文件、档案信息服务、OAI;2008年至2011年,研究热点有云技术、信息生态、知识管理;2012年至今,研究热点有生态系统、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公共服务。
2.研究前沿分析。运用Citespace Ⅴ的突现词探测功能,探测出数字档案馆研究领域从兴起至今的17年间,共出现15个突现词,如图5所示。对15个突现词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数字档案馆研究的前沿领域有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政务、数字档案馆与云计算、数字档案馆与生态系统。
(1)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以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为手段的新型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建设与数字档案馆建设在技术基础、结构布局、运作原理上均有相同之处,我国多名学者认为二者应该建立联系,有机结合,达到共赢。连志英认为“将电子政务和数字档案馆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及电子政务建设的必由之路”[7]54,强调数字档案馆建设在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重要性。温献英指出,将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中,是加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途径之一[8]14。
(2)数字档案馆与云计算。云是一种抽象的说法,通常指互联网和通信设备。云计算在20世纪初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具有计算能力强、运作成本低等优点,影响范围大,应用市场广阔。云计算在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领域备受青睐,大量学者对云计算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理论探讨,并认为云计算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具有积极的影响力和明显的优势。何正军、金波说,“云计算的出现给数字档案馆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并对云计算应用于数字档案馆建设进行了优势分析,认为云计算在异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信息资源安全保障、节约数字档案馆建设成本和档案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均有优势[9]6。在《数字档案馆云计算建设模式的思考——以北京市区域性数字档案馆为例》一文中,薛四新等人指出为了区域内档案事业的整体发展,应该在以云计算为基础的IT集约化建设思想的牵引下建设区域性数字档案馆[10]63。
(3)数字档案馆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属于生态学,本意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一概念引入档案界之后,我国学者从其定义、特点、结构、功能和发展动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金波等人结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定义为“数字档案馆空间范围内的人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复合体”[11]54,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在《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功能》一文中,倪代川等人认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具有集聚功能、整合功能、优化功能、抵抗功能和竞争功能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倪代川、金波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动力探析》一文中指出,在大、云、平、移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动力源有四个:政策保障、技术驱动、资源剧增和用户成长[12]99。
参考文献
[1]傅荣校.关于数字档案馆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1(05):26-28.
[2]金更达,何嘉荪.数字档案馆模式探讨——基于元数据的电子文件集成管理与服务研究之二[J].档案学通讯,2005(05):54-58.
[3]金更达.基于OAIS的数字档案馆系统框架研究[J].浙江档案,2007(04):38-41+45.
[4]金更达,何达多,何嘉荪.功能需求分析——数字档案馆系统设计之一[J].档案学研究,2005(04):42-46.
[5]薛四新.面向服务架构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7(04):45-47.
[6]徐华,薛四新.云数字档案馆风险评估研究框架[J].档案学研究,2016(05):90-93.
[7]连志英.电子政务中的数字档案馆[J].档案学研究,2007(02):53-55.
[8]温献英.加强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思考[J].山西档案,2011(02):12-15.
[9]何正军,金波.云计算与数字档案馆建设新机遇[J].档案与建设,2015(12):4-8.
[10]薛四新,陶水龙,崔伟.数字档案馆云计算建设模式的思考——以北京市区域性数字档案馆为例[J].档案学研究,2012(03):62-64.
[11]金波,湯黎华,何伟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建构[J].档案学通讯,2010(01):53-57.
[12]倪代川,金波.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动力探析[J].档案学研究,2016(04):97-102.
作者简介:李顺为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档案信息管理。
作者:李顺
近年数字档案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数字档案馆的概念进入人们视野。2001年,国家档案局将深圳市、青岛市确立为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城市,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亦纷纷开展,档案界掀起数字档案馆研究热潮。为了解近十几年来国内数字档案馆研究概况,本文借助CitespaceⅢ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年—2017年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剖析,力求客观真实反映国内数字档案馆研究的文献发表机构、作者分布及研究热点和前沿主题,以期为学者们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以“数字档案馆”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篇名”为检索项,检索年限为“2000—2017年”,检索操作日期为2018年1月3日。通过高级检索模式共检索到文献1894篇,经过数据清洗剔除无关内容与重复文献最终获得有效数据1436篇。
2.研究方法
本文以CiteSpaceⅢ软件作为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文献进行分析,该软件通过绘制知识图谱获得该研究领域相关作者、机构及关键词等信息,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力量分布、高产作者、关键文献等信息。在运用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内容进行主观分析,进一步系统梳理数字档案馆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三、研究现状分析
1.发文机构分布
对发文机构进行分析后发现有机构重合现象,如“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和“中国人民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为同一机构不同时期命名,对机构发文数量整合后得出机构发文量top5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37篇)、武漢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6篇)、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26篇)、北京市档案局(18篇)、垣曲县档案局(15篇),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是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的主要阵地。可知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主要力量是高校,国家档案局对数字档案馆研究也发挥重要作用,如北京市档案局等是发文量较多的机构;随着企业信息化发展,数字档案馆建设也受到企业关注,如成发公司对此有突出贡献。但目前机构间合作发文较少,今后研究中高校、档案局、企业等机构应加强合作研究,推动数字档案馆研究发展。
2.高产作者统计分析
在CiteSpace软件界面中,选择Author作为网络节点运行后得到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每个圆形节点代表一位作者,节点大小表示作者的发文量,连线代表作者间合作发文关系。
由图1可知近17年在数字档案馆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top5分别是潘连根(18篇)、程妍妍(15篇)、唐艳芳(10篇)、傅荣校(9篇)、金更达(8篇),他们对近17年国内数字档案馆研究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其中潘连根是近17年来对数字档案馆研究领域的最大贡献作者,发文量高达18篇,笔者对潘连根发表的关于数字档案馆研究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发现自2004年起潘连根开始对数字档案馆进行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涵盖数字档案馆的产生背景、功能、类型、组织形式、运行方式及相关技术等,为我国数字档案馆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作者节点间连线较少,说明在数字档案馆研究领域学者们合著较少,缺乏学术交流。
3.主要研究内容分析
在CiteSpace软件中,网络节点选择keyword,运行后得到2000年至2017年数字档案馆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结合在CNKI检索到相关关键词的文献内容可将近17年数字档案馆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信息。在数字档案馆研究领域学者们更关注档案信息的研究,主要围绕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管理与安全、信息服务等主题,其中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是某一阶段的研究重点,如杨力、姚乐野在知识管理理念基础上提出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应涵盖的内容,构建以知识服务为中心、业务服务、基础服务为基本点和以增值服务为突破点的服务体系结构。张东华从信息生态角度审视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对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随着用户需求个性化发展学者们也对数字档案馆信息个性化服务进行了探讨,耿志杰为数字档案馆个性化服务设计了个性化信息定制、个性化信息推送、个性化信息检索三种模式并提出了评估指标。李漫、李红梅分析了数字档案馆条件下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的发展方向并提出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目标、过程及机制。学者们对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的研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深入,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2)数字档案馆建设。近几年学者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注度高涨,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起步晚,技术尚未成熟,学者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研究多为在吸取发达国家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策略与模式。梁毅介绍了英美等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践情况,并在借鉴英美实体论和集成论两种模式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新模式——实体集成模式。张宁考察了国外较有代表性的数字档案馆项目,提出我国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王芳通过分析美国信息公开与数字档案馆建设进程发现二者平行发展又相互促进,提出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可借鉴美国经验,借助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获得发展契机。
(3)档案数字化。数字档案馆研究中档案数字化的版权问题、原则和标准、质量和安全问题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徐丽娜提出要保证档案数字化顺利开展就要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坚持前端分析、中端控制及末端服务三原则,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严格遵守统一的规范标准。何亮坤、惠新宇针对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资金预算不足、管理松散和归档安全性低等问题提出要树立档案数字化成本观念和效益观念,建立全过程管理机制。
(4)数字档案信息。学者们对数字档案信息的研究主要围绕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保存技术、开发应用方式及服务模式等展开。朱学芳从数字信息资源开发、使用和保护角度提出数字档案信息开发中水印嵌入保护、可见水印保护、可逆可见水印保护等技术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连志英基于个性化数字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对数字档案信息用户需求、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根据用户需求和行为建设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及服务平台,针对不同用户数字档案信息需求提供个性化数字档案信息服务。张勇基于大数据背景提出档案馆可通过构建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控制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在业务流转中分风险、数据容灾备份等方式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周耀林着眼于“互联网+”战略背景对数字档案信息服务新特点、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数字档案馆应充分利用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和先进信息技术抓住政策机遇,弥补自身劣势降低潜在风险。
四、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1.热点分析
Citespace软件利用关键词的频次、中心性发现衡量某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基础上进行数据整理得出2000年—2017年国内数字档案馆研究关键词的频次中心性排列表(top15),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频次和中心性均在前15位的关键词有:档案信息、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数字化、馆藏档案数字化档案、数字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馆、档案利用、信息资源,综合考虑关键词的频次与重要性,上述主题即为2000年至2017年国内数字档案馆研究的热点。其中档案信息、档案数字化、馆藏档案、数字档案信息等主题均为高频次和高中心性的关键词,说明国内学者对以上主题的关注度较高且研究成果较多;而档案利用、信息资源则是属中心度高但频次低的关键词,说明这两个主题在数字档案馆研究领域较为重要但关注度较低研究尚不完善,今后应加强研究。
2.前沿分析
CitespaceⅢ利用突現词检测算法确定研究前沿,由词汇的增长率来确定研究前沿的热点词汇,根据这些术语在同一篇文章中的共现聚类分析,得到研究前沿术语的共现网络。2000年至2005年突变词主要有数字档案馆建设、信息服务等,说明在研究初期学者们更多关注如何建设数字档案馆及如何利用数字档案馆提供信息服务;2006年至2010年突变词主要有电子政务、知识管理、信息化等,说明数字档案馆开始结合政务公开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从提供信息服务转向提供知识服务;2011年至2017年突变词主要有云计算、电子文件中心、大数据,说明数字档案馆开始结合云计算、大数据背景进行研究,其中“大数据”是未来数字档案馆研究领域的一个较前沿主题。
突变词强度体现学者对某个主题的研究力度、热度变化率,结合突变方向和时间可判断某主题是否为研究前沿。在突现词聚类时区视图的基础上运行Citation/Frequency Burst History功能,得出在2000年—2017年不同时间段出现的突变词38个。
突变在2017年之前结束的关键词有:数字化档案、馆藏数字化、档案实体、数字化加工、档案数据库、数字档案馆、知识管理、数字图书馆、档案用户、业务管理自动化、用户服务、档案网站、信息服务、档案利用者、档案馆工作、目录数据库、信息化等,说明国内学者对以上数字档案馆研究主题关注度和研究力度热度呈下降趋势,上述主题属趋弱型前沿研究主题。突变在2017年未结束的关键词有: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电子文件中心等,说明国内学者对以上主题关注度和研究热度仍较高,属趋强型前沿研究主题,未来仍有很大研究发展空间。
五、结论
第一,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从2013年进入高峰期,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正积极探索数字档案馆研究的突破口,之后很可能迎来新的文献增长期。国内数字档案馆研究力量主要是高校,档案局和企业对其研究仍有待加强。机构缺乏合作与交流,说明该领域研究尚处于较封闭状态。该领域形成了以潘连根为核心的一批高产作者,他们极大地推动了数字档案馆的研究发展,但研究者间的合作交流尚有待加强。
第二,国内学者近十多年集中对档案信息、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等主题进行研究,研究成果颇丰,其中对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和信息安全等主题的研究较为成熟,但仍需深入挖掘,如探讨数字档案信息的服务模式、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数字档案信息安全评估标准与体系构建等等。
第三,数字档案馆研究除了上述阶段性热点内容外,大数据、云计算、电子文件中心、物联网等前沿主题也值得学者们关注并加强研究力度,这些主题研究在近几年来较为活跃,或将成为今后几年数字档案馆研究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陆尘香
推荐阅读:
档案数字化10-28
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探讨10-04
档案数字化实施方案10-24
不动产登记业务档案数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09-18
学校管理中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具体应用论文05-23
医院档案管理论文06-02
职称档案管理论文07-01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10-05
医院文书档案管理措施论文09-30
公墓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分析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