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分析论文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墓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分析论文(精选12篇)

公墓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分析论文 篇1

【摘要】公墓人事档案是有着极高价值的信息资源,如实记录了公墓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个人经历与社会实践,可以将他们的业务能力、工作表现与业绩等反映出来。公墓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发挥出人事档案的作用,以此优化人力资源,促进人事制度的改革。本文将简述加强公墓人事档案管理的意义,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公墓;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是公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人事档案中包含公墓管理部门员工的具体资料信息,能够为干部的考察与评选提供可靠依据。因此部门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应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对管理方法的创新,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才能更好地为部门各项工作服务。

一、加强公墓人事档案管理的意义

人事档案在公墓管理部门档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将每个工作人员的思想品德、专业能力、工作业绩及科研水平等体现出来,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为公墓管理部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利用人事档案,我们能够了解过去、总结经验,确保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查阅人事档案的过程中,能够全面掌握工作人员的思想言行、个人素质、业务水平及历史等状况,了解其德能勤绩等方面的信息,以此作为公墓管理部门人才选拔与任用的`重要依据。当前,公墓管理部门领导日益提高了对人事档案管理与开发的重视程度,也为这项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应引起足够重视,注重方法的创新,才能满足新时期公墓人事档案管理的需求。

二、加强公墓人事档案管理的策略

(一)增强档案管理意识。为保证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相关领导与档案管理人员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尽快转变自身思想观念,在公墓管理部门工作日程中纳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和其他业务一起发展、规划和执行等。同时还要切实增强公墓管理部门每个员工的思想意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他们都真正意识到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这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人员必须清楚知道公墓人事档案与自身日常工作、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为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提升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果,还需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内容及范围等明确下来,督促其严格落实各项制度,逐步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为保证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还需要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保证公墓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避免出现遗漏、丢失档案资料的情况。此外,还要认真梳理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根据各个工作流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应的工作规范。这样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有序开展,并更好地服务于公墓管理部门。(三)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在开展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才能将各种软硬件设施配置齐全,并有效推动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公墓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这样才能够保证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为今后档案开发与利用夯实基础。对此公墓管理部门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可以设置专门的资金,其来源由部门既有资金与上级申请拨款为主。这样才可以尽快购置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除湿器等设备,只有资金充足,才能及时更新与维护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基础设施,也能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为今后的利用提供方便。(四)应用先进信息技术。为提升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还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进行创新,夯实基础。要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利用起来,让公墓人事档案得到动态维护与管理。同时公墓管理部门要结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尽快开发出与之相应的动态管理软件系统,让档案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也能够对公墓人事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让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存储、利用等工作更加规范,促进其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对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公墓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教育工作,让他们掌握丰富的档案管理知识,并提升专业技术能力,能够创造性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尽快对自身的业务知识进行更新,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公墓人事档案管理业务水平,并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等现代管理技术,形成新的理念,从而更好地胜任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最后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工作中履职尽责,避免出现疏漏。

三、结语

总之,公墓人事档案中记录了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是人才选拔与任用、领导决策制定等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注重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同时还要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公墓管理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最大限度发挥出公墓人事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婷婷.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3):111.

公墓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分析论文 篇2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所有权,管理权,知情权,管理模式

一、引言

目前, 由于我国的国情变化, 人才的需要量也在不断增加, 但过去的人事管理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发展, 频繁的人才流动已经是现在社会的现状, 可是目前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仍不完善, 不符合人才管理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只有不断改善这些问题, 才能使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人事档案的所有权问题

关于人事档案的所有权问题, 很多人对此都不是很了解, 大都是道听途说得到的一些信息,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使得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一些措施并不成功, 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 产生的结果也都不在意料之中。当前社会发展中, 所有权的变现方式主要有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那么对于这三种形式, 人的事档案的归属权到底该怎么分配呢?谁才有真正的支配权呢?也许很多人觉得就应该是属于自己, 自己具有行使权力的义务, 其实不然, 这些想法都是不正确。人事档案只是一种以个人为集体将自己的一些信息记录起来并妥善保管的一类记录。传统的人事档案记录是一种国家所有的, 由相关政府机构进行整理并保存, 因此, 个人并不需要支付费用, 而是由国家来负责这方面的问题。

总而言之, 现阶段我国的人事管理方法对社会工作人员的管理是不合理的, 而且也没有社会保障和法律保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觉得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第一, 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处理方法和态度, 确定人事档案的归属, 从保障个人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为目标去制定方法, 明确人事档案费用的负责人, 可以由国家相关部门提供费用支持;第二, 人事档案是对人才管理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国家相关政府应当为这些信息提供免费的保管;第三, 国家政府的费用主要是由社会上一些纳税的人支付的, 所以对于这些人就应该不能再向他们索取费用, 否则这样就变成一种恶劣的行为, 不利于人事管理档案的改革。

三、人事档案相对人的权利保障问题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 一旦当事人的信息资料入档后, 这些档案就会被保密起来, 即使是当事人也没有权力查看自己的信息, 这种方法严重剥夺了他们的权利, 尤其是知情权。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 如果再沿袭这种传统的管理制度, 是极其不适用的, 而且会存在许多的缺陷, 因此, 只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种本质性上的问题, 才能使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有所突破。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应该对它进行相关的改变:首先, 修改传统的管理制度, 添加或者重新制定新的管理法规;其次, 在监控下, 档案记录的当事人有权查看本人的相关信息, 也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查看信息;最后, 在相关部门的管理下, 人事档案相对人有权申请对自己资料的修改权利, 实时更新自己的信息, 同时也要将申请单之类的材料留下来;另外, 如果档案的相对人去世或者发生意外, 与他相关的直系亲属应允许其查阅当事人的资料。

四、人事档案的管理权问题

(一) 多人管理。现在由于体制的不完善, 人事档案的管理权并没有落实到某一个确切的部门管理, 导致很多单位都在用各自的方法管理, 导致在管理的过程中问题不断, 甚至有些人借用这些权利来牟利, 使之成了一种不良的风气。

(二) 没有人管。由于有多头管理, 也会出现没人管的现象, 大家都只是起到一种保管的作用, 有些档案内容十分陈旧, 已经完全与现实中不同了, 可是仍然保管的很好甚至都没有开过。

对于上面的问题, 要想解决它就必须采取合理的方法, 必须明确管理制度, 落实相关部门和一些管理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务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使用自己的权利。首先, 政府管理机构应该设立专门的管理中心, 加强对本地区人员流动情况的管理登记, 还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新职员的相关信息;其次, 非公单位应该设立一种各司其职的管理方法, 根据相关规定实事求是记录工作人员的业绩、工作能力等等信息。

五、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问题

目前我国用的是一种封闭式管理模式,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种制度慢慢暴露出很多弊端, 不再适用于我国现在人事档案的管理, 这种问题的出现阻滞了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 因此需要从根本上对现有的模式进行改革。

1.改革后的人事档案管理需要具有公益性, 减少不必要的收费;

2.当事人具有申请修改档案信息的权利, 因此需要具有开放性:

3.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

因此, 新建立的管理模式应具有以上的条件, 才能更加合理的管理人事档案管理。

六、结束语

目前, 我国正在不断地向前进步,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有必要根据国情的变化发展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方法, 因此就必须在制度、模式等方面不断改进, 达到更加完美的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英玮, 陈晓, 张秋燕.关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指导思想的理性思考[J].北京档案, 2009 (03) .

[2]王英玮, 张秋燕.关于改革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J].档案学通讯, 2009 (04) .

公墓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分析论文 篇3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高校;人事档案管理

1.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出现的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人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核心内容是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在这些变革的带动下,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A.人员身份的变化

人事管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旧的管理体制下,高校教职工的身份分为干部和工人两大类,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后,人员管理上重新分类,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三大类,改变了传统的干部制度终身制,通过实施全员聘用和岗位设置管理,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B.用人制度出现新机制,从行政用人关系向协商聘用关系转变

中共中央办公厅2000年发布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破除事业单位目前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高等学校的用人制度从行政任用变为聘用(聘任)制,这种聘用制度将在高校全面推行,高校和教职工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聘任)合同确立新的人事关系。

C.人事关系出现新变化,职工与高校之间的关系从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之间关系转变

实行聘用制度后,高校的教职工由“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学校对聘用人员有聘用和解聘权,教职工对高校有应聘和辞聘权,加之《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继实施,高校教职工与学校之间的关系除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外,又增加了聘用关系、劳动关系、劳务关系等多种形式,这样,在高校中延续了几十年的教职工对单位的行政依附将逐渐淡化直至完全消除。

D.分配制度和退休工资制度出现新突破

隨着社会分配制度改革的发展,各高校采取按岗定薪、工资浮动、确立岗位津贴、实行目标管理等多种分配方式,从根本上突破了事业单位传统的工资总额控制制度。职工退休养老由退休工资制度向社会保险制度转变。

2.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考

A.设立新的人事档案管理种类,适应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人事档案主要由干部档案、工人档案、学生档案三大类构成,这种划分办法在过去一直占主流地位,高校人事档案的构成也是以此分类,其中以干部档案为主体,其它档案均按干部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后,高校教职工分类由原来的干部、工人两大类变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三大类,这就使高校人事档案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因此,传统的人事档案分类已不适应人事工作的要求,这就必须建立新的分类体系,按照人事档案特点实行分类管理。档案管理分类应与人事管理人员分类相对应,可分为管理人员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工勤人员档案,专业技术档案又可分为教师档案、试验工程系列档案和其它专业技术人员档案。

B.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丰富人事档案的内涵

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规章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及时建立新的、更为合理的人事档案制度,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法制化。在档案材料的收集上要及时、完整,在档案材料的鉴别上要“取之有据,舍之有理”,档案的整理归档要严谨科学,档案的借阅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人才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应有所区别,注意档案安全,档案的更新应及时、准确、完整。

C.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意识

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人事档案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中所记录的各项信息是制定全员聘用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档案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一是要提高高校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充分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将其纳入高校整体工作计划中,给予足够的支持,扩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领导的档案意识提高了,档案工作就会有发展。二是要加大对高校教职员工的宣传力度,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档案意识,使教职员工能积极主动向档案部门送交归档材料,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三是要增强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可增强其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等材料上门为主动收集材料,在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行为上有一个较大的转变,使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D.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实现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高校实施全员聘任制需要利用人事档案的信息对教师综合素质、人才结构等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为人才预测提供各种数据,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由传统的手工方式向信息化、现代化转变,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以适应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通过信息统计,对个人政绩、业绩的评价提供量化依据,实现计算机对人事档案完整、准确和动态、立体的管理体系,从而极大提高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充分满足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对人员信息的高效利用需求,达到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服务的目的。

E.实行相对开放性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长期以来,高校人事档案都是实行封闭式管理,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人事档案只有少数人看,供组织查证使用,老百姓是不能涉足的。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事档案的政治性、神秘性将越来越弱化,同时信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人本观念的深人人心、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都将不断推动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方式的社会化、开放化、合法化。在使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时,既要充分发布有利于展现个人才华的相关信息,又要完全保护个人隐私,通过全面规范人事档案上网的政策、法规、手段、方式,既确保人事档案管理者与社会需求者实现畅通无阻的开放式、多渠道的人才信息交流,又确保这些人才信息交流的合法性,有力有效地防止人事档案信息无遮拦流通。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只有不断地改革摸索规律,完善体系,逐步建立一套适应现阶段人事制度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提供具有服务价值的信息资源,配合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适应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绪刚.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N]中国人事报.2007.12

[2]李 群,周海燕.浅析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创新[J]黑龙江史志.2010.17

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 篇4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新的认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急需改进。本文就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一、目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年来,随着各项人事制度的不断改善,很多单位对人事方面的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投入力度却还存在一定不足。有些单位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只停留在表面,认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获取利益,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如其他工作重要,往往忽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领导的这种不重视,导致对档案管理工作投入不足,从而使其相关工作人员敷衍了事,致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不能更好地为单位人事队伍服务。

2.档案管理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和机关部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较为单一,都采用统一的格式,统一的分类进行管理,而不能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这种过于单一的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管理千篇 一律,缺乏特色。

3.人事档案管理方法比较滞后

目前,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现代化管理方式运用较少,其管理方法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多数部门和企业仍采用传统管理方法,工作比较繁琐,且不易操作。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导致人事档案的管理不能很好地对人才进行全方面、深度的考核。

4.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性不强

随着社会与知识经济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与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使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多数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相对较为守旧,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仍重保管轻服务,处于被动低调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配合迅速发展的技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严重阻碍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变革。

二、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研究

1.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

在新形势下,要想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就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与重视。在单位中,管理层人员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事档案管理,投入较多的精力来关注人事档案管理。其次,要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投入力度,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提高工作人员待遇,从而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

2.加强对人事档案材料的完善管理

要加强对人事档案材料的完善,从而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对人事档案材料的管理,要在档案资料具有真实可靠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人事档案资料的科学价值。对人事档案资料的管理,要从收集、整理、归档等各个方面来规范地完成,对所有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要具有真实性、可靠性,进而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

3.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由于人事档案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才信息资源库,为了合理利用各种人力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企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首先需要与时俱进,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人事档案的寿命。只有应用高科技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将人事档案和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相结合,使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从而实现无纸化档案,使人事档案的`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提高相关人事部门阅览档案的便利性,提高管理效率。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要加强计算机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利用计算机自身的优势,可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的建立,从而加快电子信息化档案建设管理的实现。

4.加强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不再是简单的整理、查询档案,而应成为既懂得人事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又会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的需求与社会需要,从而更好地推动人事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同时,任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选拔责任心强、作风严谨的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要不断通过各项技能的学习来完善自身的业务知识,同时,要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

三、结语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可以更好地提升档案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姜以敏,于霞.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档案,(3).

关于公墓市场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5

5月下旬,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民政局、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土房产局、规划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在副主席xx的带领下,对我市公墓市场管理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xx镇xx社区的xx公墓,xx街道的紫竹苑公墓、千秋园公墓、综投公司的下营公墓以及芦龙新公墓选址,听取市民政局《关于我市公墓市场管理情况的通报》。调研组一行还赴浙江温岭市考察公墓市场管理情况。委员们在视察、考察和听取通报的基础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XX年4月,我市已有12个镇的69个村经市民政局批准,建立了公益性公墓,建成墓穴1500余穴,使用近600穴;我市常青园公墓建成墓穴2724穴,销售2700穴,已使用近2300穴。

二、存在问题

1、没有建设规划。我市目前还没有公墓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导致出现公墓建设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现象。如国家规定县级市只能建一处经营性公墓,而我市大多公墓以公益性之名谋经营性之利。

2、土地资源浪费。国家规定墓地的使用年限为50-70 年。下营公墓总面积为721.66亩,平均为每个村民组提供的坟墓迁置面积为5亩。如果按每个骨灰墓穴1平方米,配以道路等基础设施每穴2平方米计算,每亩地可建222穴。一个村民组平均人口不足200人,按死亡率千分之6计算,平均每年每个村民组死亡1人,5亩地将要使用1100多年,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3、墓穴占地超标。民政部为宣传贯彻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建议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确定公墓墓穴占地面积时,本着不占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规定骨灰墓不得超过1平方米,单人遗体墓不得超过4平方米,双人遗体墓不得超过6平方米的标准。从调研的几家公墓看,xxxx公墓骨灰墓穴占地为5平方米、2.3平方米、1.87平方米、1.785平方米和1.19平方米。xx街道的紫竹苑公墓、千秋园公墓和综投公司的下营公墓墓穴占地面积均为7平方米,属于大面积超标,占用了大量耕地。

4、违规经营严重。我市只有常青园公墓是经省民政厅批准同意的唯一一家合法经营性公墓。从调研的几家公墓看,其他几家未取得合法经营手续。在经营中分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销售建好的墓穴。xx镇xx社区的xx公墓原属xx村的乱茔地,由原xx镇政府于XX年承包给个人经营,由承包人将墓穴建好后直接对外销售,违反了民政部《公墓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经营性公墓由殡葬事业单位建立”的 规定。经营性公墓的审批须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同意。因此,原xx镇政府与承包人签订的《xx公墓建设承包经营协议书》属于无效合同。二是分割销售。综投公司的下营公墓是将墓穴用地和墓穴建造分开进行的:丧户亲属先交墓穴地款,说是村民转让的墓穴用地;然后再交墓穴建造款,由承包者建造,不得自建。违反了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中关于“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对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墓穴用地”和民政部《公墓管理暂行办法》中“公墓墓区土地所有权依法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丧主不得自行转让或买卖。”的规定。

5、价格水平偏高。经营中没有使用正规票据,收费标准由经营者自己定价,违反了《价格法》、《安徽省收费管理条例》,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殡葬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殡葬改革的意见》中关于“强化公益性公墓管理,农村公益性公墓和管理由乡人民政府负责,可由管理单位向丧属收取墓穴成本费和管理费,收费标准由市、县价格主管部门按照非营利兼顾居民承受能力的原则核定。”的规定。

三、意见和建议

1、制定规划,持续发展。加强公墓的建设和管理,是深化殡葬改革的基础工作,也是从源头上解决乱埋乱葬的重要举措。建议市委、市政府依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殡葬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殡葬改革的意见》,结合我市各镇的实际人口情况,地理条件等因素,制定10-20年的规划。要严格审批手续,严格控制公墓规模和数量,使公墓建设逐步走上依法、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依法管理,规范运营。建议政府加强对现有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的整顿和改造,要按照控制规模、依法经营、规范管理、美化环境、优质服务的要求,加强对现有公墓的管理和指导。出台符合我市实际的公墓管理办法,并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市的公墓市场进行专项整治。针对每个公墓的不同情况列出整改意见。主要包括:(1)、履行审批手续;(2)、公益性墓地立即停止对村民以外的人员提供墓穴用地;(3)、根据相关规定,限制公益性公墓的建墓规格和碑高,、实行价格核准。对服从管理在规定时间内整改的公墓可免予处罚。对拒不执行整改意见的公墓,各职能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经营者和其主管部门予以处罚。对一些重点公墓在今后的工作中实行定期巡查,严格监管。

公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思考 篇6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深入推进,医改进入深水区,在医改有效促进医院各项管理精细化的条件下,作为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医院的发展需求,为适应新形势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增加医院经济效益,以使医院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1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1)人事档案管理的风向标作用。人事档案管理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才是医院持续良好发展的基石,人事档案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医院人才的主要信息和综合素质,帮助医院全面掌握各类人才的基本情况,优化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对医院日常管理工作有着风向标的作用。医院需要对全院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人事管理部门将每一位干职员工的教育经历、工作经历、职称情况等基本信息完整地记录,并对档案管理进行分类,促进医院人才库的建立,是医院考核评估人才、培养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做到人尽其才,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人事档案管理的桥梁作用。人事档案管理一方面是医院选人用人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也是增强医院干职员工归属感的一种方式。人事档案一般记录了个人的一些重要信息,而这样重要的信息能放在一个让人安心的地方,可以增强干职员工对医院的信任感,保障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医院的发展更加稳定,使得医院的日常管理得以顺利实施。(3)人事档案管理的考核决策作用。医院人事档案一般记录着行政职能、后勤、医务人员的专业结构、技术水平、医德医风等评价,客观反映了各类人员的综合素质、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等,对个人而言,是个人升职、发展的一种历史性凭据。对医院而言,是职称评定、评优竞聘等的考核依据,通过对人事档案的考察,可以客观地比较筛选出潜在的培养对象,也可以对职称申报人员有一个初步准确的评价,从而促进员工努力工作积极作为,对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 篇7

一、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特点

1. 顺序性:

高校教职工的人事档案都应有详细的档案材料目录根据材料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材料之间的衔接或材料的形成时间排列顺序, 编页装订, 以便查阅。

2. 系统性:

高校中一个完整的人事档案能够全面反映一名教职工在政治思想上逐步成熟的过程,如入团、入党等阶段的政审材料以及受奖励或受处罚等材料, 也可以反映这个人从小学入学到大学及工作后所受的国民教育及再教育情况。还可以反映一个人在不同工作单位的现实表现情况、职务工资变动情况等等。

3. 资料性:

高校人事档案是以文字材料形式保存的,详细记录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忠实反映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经历,要严格管理,不得私自涂改、抽取和伪造,更不得泄露和遗失。

4. 历史性:

人事档案是对每个教职员工政治面貌、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等方面的历史情况反映,可以作为个人历史的凭证,与个人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

5. 可靠性:

人事档案是高校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依据, 也可以作为教师职务评审、出任、考核和奖惩的依据,帮助人事部门全面考察了解教职工和正确选拔使用教职工,对于完善高校人事激励政策、高效设置岗位职务、实现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管理人事档案应坚持的原则

1. 专人管理、分级负责。

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的基础性工作, 应由人事部门配备专人收集整理。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党的干部人事工作方针、政策和高校档案工作的专业知识,熟悉人事档案的有关规定,掌握整理人事档案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做好收集、整理、补充等工作。人事档案的业务工作应注意协调好与校档案管理中心及和各院系的关系, 接受本校组织人事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检查指导。

2. 一人一档,真实可靠。

人事部门在收集清理人事档案过程中,应本着“一人一档”的原则,对同名异人、张冠李戴的材料要及时清理出来,对其中有价值的材料交由文书档案或有关部门保存,组织不需要保存的退给本人,不宜退给本人的报主管部门销毁。

3. 突击性收集和经常性收集相结合。

突击性收集是指一次性、有计划、广泛地收集工作,如高校引进人才时对新进教职工人事档案进行的整理。经常性收集是指贯穿在人事部门日常工作中的一种补充性的收集工作。如每年的年终考核情况表、教职工进晋职称后的职称材料等都要由人事部门审核后补充进档。

三、高校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1. 增强档案意识, 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人事部门应配备专职人员管理人事档案, 加强思想政治和档案业务知识的学习,本着尊重历史的责任感和为教职工服务的工作态度做好基础工作,认真贯彻保密法规,严密保管和整理,确保人事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杜绝事故发生。通过建立健全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 增强全校教职工对人事档案的了解和认识, 提高全校教职工对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

2. 人事部门在引进人才时首先要把好“入口关”。

人事档案能够历史地、全面地反映每一个人的各方面的情况。高校人事部门在决策是否引进一个人才的时候,首先要把好“审查关”,即从人事档案里了解这个人的政治思想表现、学历学位情况及业务能力等,知其今昔及长短,对人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只有先做到“先见档, 后进人”,才能发挥人事档案的信息服务功能, 做好高校的人才引进工作,避免疏漏和失误。

3. 严格人事档案归档程序, 及时补充整理。

人事部门在收集人事档案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人事制度规定的程序和相关手续,对相关材料做好必要的鉴别和审查工作, 手续不完善和未经相关部门核实的材料坚决不能入档。规定由本人签名盖章的,一定要由本人签名盖章,规定要由组织审核后盖章的,一定要由组织部门审核盖章, 确保人事档案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伪造和涂改的材料一经发现要及时清除, 并对当事人严肃查处。发现材料不齐全或有疑问的, 要及时向形成材料的部门发函催要, 补齐后归档。进一步充实人事档案的内容, 适当增加能够体现教职工个性化发展和工作表现的实绩材料, 如个人专业特长业务能力等材料, 考核材料中增加业绩考核、专业知识考核、教师科研成果、获奖情况等材料,全面、公正地反映高校师资队伍素质能力情况,提高人事档案的参考价值。

4.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展人事工作, 适当增加人事档案的透明度。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高校人事部门更要以“人”为中心,为教职工服务。应大胆改革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变其以往“只有组织部门、只有专职人员才能查阅”的封闭的管理模式,适当扩大人事档案的利用范围,增加透明度。一些本来由本人填写的材料,如干部履历表、自传、毕业生登记表等,还有一些本人填写经单位考核要反馈本人意见的,如年终考核表等都可以向个人公开,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库建立个人查询系统, 方便个人使用。

5. 加大人事档案开发利用度, 充分体现人事档案的信息服务功能。

一个高校有上千名教职工,人事档案则为人事部门了解全校教职工的基本情况提供了依据。如教师聘任后是否履行了相应岗位的职责,是否承担了相应岗位的工作量,都可以在年终的考核材料中反映出来。人事部门可以据此科学量化工作量、调整教师队伍的考评和竞争激励政策,优化高校教职工的分配模式和分配制度,强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人事部门还要善于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开发和再利用, 如对高校师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进行调查研究, 编写统计分析报告, 为校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6. 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库、加快人事档案现代化建设是高校人事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用人制度日益灵活, “人事代理”这一新的人事管理模式已经为各大高校接受, 不少高校的人事代理人员与学校签订人事代理合同, 在校享受职务、职称的相关待遇, 其人事档案却是放在人才交流中心, 这就为人事部门的人事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建立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库, 不仅可以在本校建立一套可查询的人员信息系统, 还可以方便人事部门开展各项工作。此外, 高校档案管理要尽快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 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化, 提高人事档案利用率, 更好地为高校教职工服务。通过建立上级主管部门、本校人事部门、本校档案管理中心和各院系的局域网和广域网, 使不同的使用者能够共享人事档案的信息源[2], 真正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摘要:针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人事部门应加快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 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库, 加强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 实现人事档案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关键词:人事部门,人事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史万兵.教育行政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公墓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分析论文 篇8

一、原因分析

1.对工人身份人员档案管理认识不足,意识滞后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做好人事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搞好人事档案管理,对于全面地了解工作人员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工人身份人员在一个单位中所占比例小,但应清楚地看到,做好工人身份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在全局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内部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并不引人注目的、默默无闻的工作,因此有的同志常常看不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工人身份人员被提拔使用的人极少,档案使用率低,规范管理工人身份人员档案没有多大作用;还有些部门认为即使提拔使用工人身份人员,其人事档案后续工作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也有的同志虽然口头上讲工人身份人员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却不够重视,这些情况表明,相当一部分人员对工人身份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意识还是不强的。

2.对工人身份人员档案管理手段不够,机制滞后

目前的工人身份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还是沿用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计划管理”为核心的各项制度,“计划”色彩浓厚,缺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机制滞后,已不能适应人事工作发展的需要。档案材料收集制度过分“行政”化。材料收集是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主要是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手段,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这项工作的难度将越来越大。更有甚者,部分干部职工档案存放在行业主管部门,这对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带来不利。比如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人身份的档案,长期由各行政主管部门保存、收集归档及日常管理,由于缺乏集中式的管理,长此以往,这部分档案就会出现缺失、随意更改现象,对以后人事日常管理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3.对工人身份人员档案管理水平不高,方法滞后

目前各部门对工人身份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局限于“一般化”的管理,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滞后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还有部分领导不愿在工人身份人员档案管理硬件上投入,致使部分单位的工人身份人员档案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模式层面,不能运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手段进行管理,不能建立上下互联的数据库,从而造成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提供基本信息花费时间长,档案磨损快,劳动强度大,管理成本高。

4.对工人身份人员档案人员知识不专,更新滞后

人事档案工作的业务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要求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档案材料收集、鉴别、归档、整理、提供利用以及档案的保管保护知识和技能,而目前从事工人身份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年龄逐步老化,且多数都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上岗后也从未受过专业培训,不能迅速掌握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中介服务等高新技术,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主要对策及思考

1.集中保管,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

人事档案集中管理不仅有利于减少管理环节,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而且有利于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针对目前工人档案管理分散、整理不规范等情况,要对工人档案的管理权限进行明确:各部门所属单位工人身份人员人事档案原则上由当地人事部门统一保管;对于下属单位工人档案数量较多且管理规范的部门,经人事部门授权,可由其自行保管,人事部门定期对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建章立制,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

制度建设是做好工作的保证。工人身份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头绪多、琐碎繁杂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来制约,就会使我们无章可循、无所适从。因此,可以参照干部档案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工人档案管理,首先要建立档案的查(借)阅、收发及保管、保密等方面的台帐,着重加强档案的“进、管、出”等环节的管理;其次是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装订及清点核实等基础工作,确保每份档案达到“完整、真实、条理、精炼、实用”的要求。

3.强化培训,实现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干部队伍,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根本和关键。因此必须有一支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作风、业务能力等方面过得硬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队伍。为此,一方面要加大对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学习《档案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举办培训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就如何开展新时期的档案工作、如何当好一名档案工作人员等工作进行培训指导,通过培训,培养出一支作风扎实、乐于奉献、业务精通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员;同时要培训档案工作人员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淡泊名利,忠于职守,踏实工作,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另一方面要培养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由于人事档案记录着干部职工一生的德能勤绩廉及奖惩表现,是一项内部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档案工作人员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强化安全保密管理,杜绝泄密、失密、窃密现象发生。

4.抓设备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

各级管档单位要提高现代化管理意识,加大档案管理的硬件投入,上级有关部门应当统一要求,在配齐微机的基础上,档案盒、夹也需重新规格尺寸。过去统一规格的档案盒、夹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办公用纸与国际接轨,档案材料有的也已用A4纸,因此档案盒、夹应重新规格尺寸很有必要。针对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不高的情况,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应尽快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联网,建立干事档案网络和工作人员情况信息库。

5.抓日常管理,提高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程度

公墓管理__公共服务 篇9

公墓是指专供公众埋葬遗体或骨灰的场地。按公墓的兴建时间可分为古代公墓和现代公墓,按规模分可分为国家级公墓、回民公墓、平民公墓、华侨公墓、外国人公墓;按公墓的性质可分为遗体公墓和骨灰公墓;按公墓的管理方式可分为公益性公墓、经营性公墓和中外合资公墓;按公墓的造型可分园林式公墓和果园式公墓,等等。

关于公墓的建设,必须注备以下条件:

一、建设公墓的原则

(1)方向性的原则:即必须符合我国殡葬改革的发展方向,有利于革新旧丧葬习俗,树立节俭、文明、科学的新丧葬习俗。

(2)节约性的原则:即公墓的建立应利用荒山荒地或不宜耕种的土地,墓穴不易太大,保留骨灰应有期限等。

(3)管理性的原则:民政部门是公墓的主管部门,建立公墓需向公墓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递交有关材料经批准后方可建立,从严管理,严格把关,按规划控制发展。建墓用地要由兴建单位按批准的地点和范围划定墓区,经营性公墓还应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方可正式对外营业。

(4)效益性的原则:这里所讲的的效益,首先是社会效益,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促进殡葬改革,才能抵制乱建公墓的“反管理”之风。

二、公墓的选址

我们选择公墓地址时必须是有利于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为此,国家规定,公墓应建立在荒山荒地。

严禁在下列地区兴建:

1、耕地;

2、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等林区;

3、风景区和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区;

4、水库和河流堤坝附近;

5、地处平原的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

三、公墓建立的审批手续:

(1)建立公墓,需向公墓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

1、建立公墓的申请报告;

2、城乡建设、土地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

3、建立公墓的可行性报告;

4、其它有关材料。

(2)建立公益性公墓,由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报县级民政部门批准。

(3)建立经营性公墓,由建墓单位向县级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同级人民政

审核同意,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批准。

(4)与外国、港澳台人士合作、合资兴办或利用外资建立的经营性公墓,经同级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审核同意,报民政部批准。

(5)建墓用地兴办单位持批准建立公墓文件,向当地士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6)经营性公墓,由建墓单位持批准文件,向当地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具备对外营业条件,经当地公墓管理部门验收后方可正式对外营业。

四、公墓的规划公墓的建设要合理规划,墓志要小,墓穴用地要节约,墓区要园林化。

五、公墓管理的内容

公墓管理是指国家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来指导、规范、监督公墓的营建与使用活动。管理的方针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公墓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

(1)公墓的建立:火葬区可以兴办骨灰安葬公墓,土葬区建立遗体安葬公墓。所有公墓均应利用荒山荒地或不宜耕种的土地,不准占用耕地,也不准建在风景区。

(2)公墓所有权:公墓墓区土地所有权依法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丧主不能转让或买卖。

(3)公墓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责任:公墓单位根据墓区范围的大小应设置管理机构,或聘用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墓地的建设、管理,维护墓地的整洁和肃

穆。

(4)墓区规划:埋藏一具骨灰盒占地以50-70公分为宜,最多不能超过1平方米。

(5)公墓的管理方式:公益性公墓具有福利性质,不得对外经营殡仪业务;经营性公墓属于第三产业,具有营利性质,丧主安葬骨灰或遗体时要按规定交纳墓穴租用费、建墓工料费、安葬费和绿化费管理费。经营性单位的墓穴管理费一次收取最长不得超过20年。

(6)公墓内的限制活动:严禁在公墓内建家族、宗族、活人坟和搞封建迷信活动;严禁在土葬改革区经营火化区死亡人员的遗体安葬。

(7)对现有墓地的管理:对城市现有的墓地、坟岗,除另有法律、法规规定外,一律由当地殡葬事业单位负责接管和改造。在耕地内名胜风景区、华侨祖坟、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墓墓限期迁移或平毁。

公墓建设管理具体合同条款 篇10

建设管理合同书

具体合同条款

甲方: 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乙方: ⅹⅹⅹ公益性公墓 丙方: 村村委会

为了建设和管理好ⅹⅹ公益性公墓,经三方协商,特订立本合同。

一、基本原则

ⅹⅹ公益性公墓本着绿色环保、生态节地,公益优先、为民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原则,按照公益事业社会化的思路,民办非企业管理的模式来运做。

二、甲方的权力和义务

1、负责公益性公墓的总体规划并负责办理前期建设的行政审批手续;

2、负责公益性公墓监管,对ⅹⅹ公益性公墓的日常运行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和检查指导。

3、负责公益性公墓建设前期村民住户的动迁安置工作。

4、负责监管乙方严格按照政府部门规定的墓碑制式、尺寸、碑间行距、销售价格和安葬服务范围执行。

5、镇(街)民政办公室要对ⅹⅹ公益性公墓安葬的骨灰建立审查备案制度。凡是在ⅹⅹ公益性公墓安葬的骨灰,都要事先经过镇(街)民政办公室审查同意后,方可安葬。

6、在乙方建设和日常管理期间,由于乙方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其无法继续管理,甲方有权终止委托合同,乙方投资建设的全部基础设施无偿归甲方所有。

7.(乙方需在办理完公墓手续之日起,一年内开始动工。禁止乙方借机圈地,如一年内仍不动工,致使2015年1月之前无法完成基本设施建设,则甲方有权收回乙方公墓的经营权及相关手续。

三、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在乙方建设和管理公益性公墓期间的全部收入归乙方所有和使用;

2、乙方负责公益性公墓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应符合民政部门制定的标准)、绿化和日常管理工作,资金自筹,出资人为公益性公墓的法定代表人;

3、公益性公墓墓区绿化面积不得低于30%。骨灰主要采取花葬、树葬、草坪葬等绿色生态安葬方式。

4、公益性公墓要建设不同档位的墓区,且必须划定一个对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免收建设成本费和维护管理费的免费墓区,免费墓区占地面积不得低于公墓规划面积的15%。且乙方需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始终保持免墓地墓区不低于公墓规划面积的15%。

5、公益性公墓要在显著位置公示墓区总体平面交通图、公墓名称、建成时间、所在地、占地面积、法人姓名、法人登记证书号、执业许可证号、收费标准、投诉电话等内容,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6、公益性公墓应根据区政府设定的安葬区域服务,不准超出规定的服务范围。

7、公益性公墓可收取墓穴建设成本费和墓穴管理维护费,墓穴建设成本费一次性收取,墓穴管理维护费按年计算,一次性收取10年费用。期满继续使用的,仍交纳墓穴管理维护费,逾期3个月不交纳的,按无主墓穴处理。(建议另行涉及合同)

8、乙方负责合同期限内公益性公墓的护林防火任务;

9、乙方负责承担其建设和日常管理期间所发生的相关民事责任及刑事责任;

10、在乙方建设和日常管理期间,要建立健全骨灰安葬登记、财务核算等项管理制度。

公益性公墓要凭亡者户口注销证明、火化证明和镇(街)民政办公室的审查同意证明,按顺序进入公墓安葬。公墓要对墓穴进行编号、登记、造册,并将亡者骨灰安葬情况进行登记备案,以便备查。

公益性公墓要建立财务制度,建立财务账册。按照《民间组织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并要在银行建立基本账户和专户,专户用于存储管理维护资金。公墓所有收取的费用要全部用于公墓的管理、维护和建设,严禁挪作它用。

11、乙方向甲方交纳管理维护费用和监督管理费用。管

理维护费用收取标准是总收入的10%,由甲方建立专用账户存储和监管,甲方不动此项资金。乙方维护墓穴时可打报告申请,拨回维护基金。监督管理费用收取标准是乙方每出售一个墓穴提取80元管理费,交给甲方,用于甲方的办公费用,如车辆燃油、宣传、指导、组织有关活动、开会培训等费用。

四、丙方的权利和义务

1、负责主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立项、选址等公益性公墓建设重要事项。

2、负责协助政府做好公益性公墓建设前期动迁安置工作。

五、合同期限

乙方建设和日常管理的期限30 年。建设管理合同到期后,乙方投资建设的全部基础设施及固定资产无偿归甲方所有,运营权和管理权甲方收回;(建议由甲乙双方协商)

六、建设和日常管理权变更

乙方建设和日常管理期间,在原建设管理模式及合同原则性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乙方可以将其建设和日常管理权变更给有能力兑现此合同的人,但必须先经甲方同意,重新与甲、丙方签订建设管理合同。

七、违约责任

1、乙方不按审批要求擅自扩大公益性公墓建设范围,或擅自改变公益性公墓建设规划核定事项的,由甲方会同民政、城乡建设、规划、林业、国土资源、公安、物价等相关部门进行查处,依法予以纠正或按程序吊销公墓建设许可证,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没收非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的罚款。

2、乙方不得私自出租、转让、转卖公益性公墓;墓穴不得进行炒买炒卖,否则由甲方会同政府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3、乙方在公益性公墓内设置封建迷信设施和搞封建迷信活动的,由甲方会同政府相关部门责令停止封建迷信活动,限期拆除封建迷信设施。

4、在乙方建设和日常管理期间,由于政府政策调整等原因造成乙方无法继续经营管理,乙方有权终止委托合同,由此给乙方造成的经济损失经社会专业机构核定后由甲方负责赔偿;

八、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经甲乙丙三方协商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效力。

(如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本合同向冲突,则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条款自动失效。)

九、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十、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甲方法人代表:(签字)

乙方:(公章)乙方法人代表:(签字)

丙方:(公章)丙方法人代表:(签字)

签订日期:7

公墓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分析论文 篇11

【关键词】文化体制;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项关系的管理工作,并不是单独孤立的存在的。各项其他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有效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功能。人事档案是对个人在不同时间段的发展历程进行的真实、客观的记录,是全面反映个人能力及道德素质的重要材料依据。

1.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使得原有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世人眼前。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在国家安全、行政管理、社会信用及福利保障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问题也在这些方面有所体现。

1.1人事档案管理内容不完善

人事档案管理的从最初采集到最终档案形成都有一套固定标准的操纵格式,而且改格式历经多年而未曾有任何变化,使得诸多存档单位的档案仍旧是年代老旧的纸质档案居多。档案存储的形式简单,多是文书档案,缺少音像档案。而且档案记载反映的内容也是陈旧的教育经历、职称评定、党团关系等固定内容,对个人其他方面的才能、社会信用等方面问题难以直观反映。

1.2档案信息真实性有待考证

人事档案管理的标准从上至下不完全统一,使得人事档案管理中问题频现。近年来关于档案经历造假的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反映出人事档案管理的弊端。很多擅自篡改档案,档案填写失误以及档案管理偏差都会对档案信息真实性造成影响。

1.3人事档案管理所有权界定不明

现阶段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所有权没有明确的界定,仍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对人事档案管理所有权的界定涉及到国家、组织和个人三方面的所有权。国家及相关直属部门享有人事管理权和任免权;部门组织、企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和任免中所行使的权利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个人就是要做好对自身档案的管理工作。

1.4人事档案管理未充分发挥作用

人事档案管理理应为人事信息查询检索提供便利,而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未做到这一点。很多档案管理单位的档案并未做好归纳整理,也未建立起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查询系统,使得很多人事信息得不到有效利用,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2.文化体制改革下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2.1人事档案管理与社会管理职能相分离

传统的因人事档案将人的身份划分为“单位人”、“政治人”等身份的概念会日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所有人都将成为社会人。现在无论是办理相关的出入境手续还是职称评定等相关工作,审批手续都日渐简单。社会其他管理职能的强大使得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功能逐渐弱化。同样的情形在社会福利保障事业方面也有展现。现代社会福利保障事业的日益繁荣使得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日渐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将人们的工资、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问题处理地井井有条,人们不再需要依靠档案来进行相关事宜的操作。

2.2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必将改变

现在的人事档案管理大部分交由职业中介机构进行托管,使得很多“弃档”、“人档脱节”、“虚假档案”等问题肆意泛滥,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频繁遭遇社会问责。再者,对可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资质、权限界定不明,导致人们不明白何种单位可以自行进行人事管理,何种单位无权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使档案管理人员和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对档案的管理捉摸不定。

3.文化体制改革下人事档案管理的优化策略

3.1改革管理体制,推动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

人事档案具有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将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扩大推广,惠及更多的人。人事档案管理要适应社会发展管理的需要。当前社会的人员流动频繁,档案管理工作也要随之机动灵活,不可擅自扣档,用档案限制人才的合法流动。针对人才流动频繁的现状,可以适当放宽档案管理限制,利用社会化的有公信力的人才机构代为保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才流动产生的档案问题。

3.2丰富档案存储形式,建立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针对档案管理中纸质档案多,存储困难、不便查询的问题,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的采用可以使其得到解决。传统的档案多数为纸质文档,在长期的存储中占用空间大且容易遭到水火破坏及虫蚁啃食,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而且大量的文书档案在查询检索时也相当费力,很不方便。基于此,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丰富档案采集形式,不仅是文字档案,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档案采集形式也需要被广泛地利用,同時还要对浩如烟海的档案信息进行电子信息录入,建立完整的档案信息查询管理数据库。利用发达的信息处理技术,将人事档案信息电子化、网络化,在方便档案信息查询的同时也便于人事档案信息的整合与网络传递。对档案进行网络化、电子化的处理可以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人事档案调动和查询,从而节约成本。

3.3强化人事档案的价值功能发挥

人事档案管理的目的不仅仅着眼于对档案的保存,更重要的是通过整合的人事档案信息发挥其信息资源优势。因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编制和管理人事档案时力求实用有效,对档案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并且使档案信息进行合理分类归纳,以便于档案信息查询,提高档案有效信息的利用率。

4.结束语

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针对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明白问题的根源所在,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进行,结合时代发展的具体要求,改变观念、改变方法,同时还要对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共同推动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使其更加适宜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科]

【参考文献】

[1]郭晓华.文化体制改革中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J].山东档案,2012(4).

[2]李玉芹.文化体制改革中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3(23).

[3]刘琴.人事档案管理研究述评及趋势展望[J].档案学研究,2011(5).

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和改革的思考 篇12

关键词:人事档案,问题,思考

0 引言

人事档案是个人经历和实践的历史记录, 是个人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和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 也是历史地了解干部、选贤任能的重要依据,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历史时期, 人事档案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事档案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

1 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 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的弊病日渐暴露, 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和使用。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弃档问题比较严重, 人档分离成普遍现象

1.1.1 弃档问题比较严重, 在我国, 长期形成的人力资源分配制度已被聘任制所替代。根据市场供求的机制, 人才流动已成为一个雇员和雇主之间的事情, 而不是行政机构掌握的权力了, 人事档案正逐渐失去它的历史作用, 加之转档手续繁琐, 导致很多人在流动或工作转换中放弃档案。根据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及各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不完全统计, 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为管理保存的三四百万人事档案中, 至少有60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目前代管人事档案5万份, 其中的30%被主人遗弃, 最长的已有近10年无人理睬。[1]

1.1.2 人档分离逐渐成了一个普遍现象, 在大量的流动人才中, 尤其是年轻人对档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凭个人简历找工作日益成为用人单位和应聘者认可的事情。中国人才交流协会估计, 在2001年通过人才交流中心寻找和变动的工作就达到了1643万人次, 还不包括用人单位和应聘者自己直接完成的聘任, 这其中有20%的人没有携带档案, 有人则根本不在乎人事档案[2]。来自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政策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有66%和68%的被访者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作用不大, 而且越是年轻人和非党员, 越是不重视档案[3]。

1.2 人事档案存在多头管理, 难以成统一规范的管理

从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来看, 人事档案分别由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教育部门和企事业等单位管理, 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尤其是在国有企事业自主权扩大后, 国家缺少与之相配套的人事档案管理监督机制, 使一些国有企事业单位放松了人事档案的管理, 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将人事档案看作是单位财产, 把扣压人事档案作为阻止人才正常流动的手段, 有的甚至与用人单位与当事人产生各种争议和纠纷时, 利用人事档案管理权随意添加或抽减档案材料, 给当事人造成不良后果。

另外, 流动人员档案明确规定由人事部门下属的人才服务机构管理, 但为了“分得一杯羹”, 劳动部门的职介中心、各行业成立的人才中心、外企人才服务机构以及教育部门的毕业生和留学服务机构等都参与了进来, 并引起人事与劳动等部门的争执与分歧。

1.3 人事档案的严肃性、准确性、惟一性受到挑战

1.3.1 人事档案失实、造假乃至遗失的现象频频出现, 把假材料、不真实信息塞进档案或改写原始档案材料, 导致流传“工龄越来越早, 年龄越来越小, 文凭越来越高, 资格越来越老”。据《湖南日报》报道:乡镇班子换届选举之时, 有些干部为达到提拔的目的, 在档案上弄虚作假。永州市冷水滩区委组织部对全区近3000名干部的“年龄、党龄、工龄、学历”逐一审核查实, 共发现问题572处。其中年龄不符的333人次, 工龄不符的160人次, 党龄不符的79人次。人事档案的“尴尬”处境——犹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4]。

1.3.2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只能有一份人事档案, 如果不是因为遗失或损坏, 人事档案是不能重建的。但一些地方为了吸引那些被“捆住”的高级人才采取重新“制造档案”的办法 (这些地方和单位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软引进”) , 从而确立其劳动关系。正在拷问着现行人事档案制度!

1.3.3 归档材料“不规范”材料手续不齐全。人事档案普遍存在着材料规格不一, 纸张大小不一, 周围边距不规范。档案中姓名用字“不固定”, 档案内容前后“不一致”等。

以上都造成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保存价值降低, 从而造成了人事档案使用价值越是下降其管理和被重视程度越是弱化的恶性循环状况, 在执行人才引进、使用、培养等人才政策和认定各类人才的人事关工龄及其各类资格认定等诸多方面造成困难, 也给各类资格考试、享受各类社会福利等诸多社会交往活动带来不便。

2 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管理机制滞后

人事档案管理还是沿用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计划管理”为核心的各项制度, “计划”色彩浓厚, 缺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机制滞后, 已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档案材料收集制度过分“行政”化。材料收集是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 主要是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手段, 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这项工作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2.2 管理方法滞后

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 局限于“看堆式”的管理。重管理, 轻服务, 方法繁锁, 不易操作, 反应较慢, 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人事档案管理方法滞后于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档案管理方法的繁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档案工作本身的繁锁所造成的, 这就要求必须改进档案管理方法。

2.3 管理的法制化滞后

人事档案虽然也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调节范围, 但因为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多而分散, 档案综合管理部门有执法权, 但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人事档案专门管理办法;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等内部管理规章, 缺少对全社会有普遍约束力和强制性的法律手段。

3 改革当前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现实昭示:人事档案虽小, 但关系到千百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入, 关系到依法治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 所以必须对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3.1 首先明确公共部门与非公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区别, 将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权进行相对集中, 但又相互分离的统一人事档案管理体制。

3.1.1 统一人事档案公共管理部门职责和机构 (1) 现行政府人事和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就业管理机构及其他人才中介机构承担的人事档案职能从原有机构中脱离, 成立统一的政府所属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 以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的独立性确保人事档案内容在用人单位和当事人之间存在的客观公正性。 (2) 将人事档案管理纳入社会公共管理服务范围, 将人事档案管理中心设置为不以赢利为目的、经费由政府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 (3) 实行人事档案管理和档案资源共享同, 将党政机关和各类群团组织的人事档案划归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统一管理。

3.1.2 为保障流动人员权益和非公单位, 非公单位的人事档案以单位为中心建立, 主要用于企业日常管理, 不得作为个人身份证明随个人在不同单位之间调动。

3.2 进一步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立法一方面, 国家应颁布人事档案立档标准, 将进档材料确定为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大类。强制性进档范围应与时俱进, 科学设置, 使人事档案真正成为个人行为的客观、真实的记录, 真正成为用人单位广纳贤才的依据。

另一方面, 档案综合管理部门可以授权政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行使人事档案管理的行政执法权, 使人事档案管理责权紧密结合, 有效的实施人事档案的管理与监督职能。

其次,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据此制订收集、归档、管理、利用、接收、转移等更具操作性的工作规范, 并通过立法将此界定为用人单位、相关组织或个人庆承担的义务来确保人事档案的守整性、公正性。

3.3 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政府应加大对档案事业投入, 大力推进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同, 运用电子扫描等现代电子技术使人事档案处理单一从纸质记录逐步过渡到电子文档的转换。

实现实体档案的计算机辅助化管理、采用先进的现代信息存贮技术推进电子档案及实现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 提供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瞭望新闻周刊:人事档案改革乏力.全国至少60万份档案被抛弃

[2]环球:个人档案观的中美异见

[3]南方日报:传统人事档案政策滞后亟待改革.2006/01/06

[4]社会转型与公共政策创新.陈潭.发表时间:2004-11-06

上一篇:中传数字媒体艺术考研经验心得体会下一篇:郑人买履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