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管理应用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字化管理应用(通用7篇)

数字化管理应用 篇1

摘要:文章通过总结东城区网络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等项目的实施经验,基于中国建设部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的标准化要求,提炼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思想,兼顾不同城市(地区)个性化要求。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系统,管理流程

Abstract: the intension of digital cit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ity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e pap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digital cities in PRC, the overall framework, especially the technological framework of digital city,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produce-consume model of information, the principles of the strateg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ity and the key cont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ity is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the paper.Keywords: digital city, general framework, construction strategy

前言

城市作为人类的聚集形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进入21世纪,伴随着信息化带来的全球一体化进程。城市化作为承载人类现代化生活的最重要的社会文明方式,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竞争的集中体现,其管理水平也日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现今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管理,因其日益凸现的重要性,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强烈关注。城市管理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伴随着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机构分工不断细化。相对于我们的城市硬件的现代化进程和人民群众对城市市容的整洁,绿化,美化,卫生,有序等要求,我们管理明显滞后,呈现以下特点:1)管理信息获取滞后;2)城市管理个专业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职能交叉;3)管理方式上过多的依赖突击和运动式管理。长效管理机制亟待进一步建立;4)管理粗放,效率低下;5)缺乏管理的监督评估机制;6)缺乏统一调度。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等。以上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市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投资环境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东城区政府经过精心组织,充分研究,率先创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即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想数字城市技术。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通过数字城市建设,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数字城市的建设贯穿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体制创新。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高效能服务。从发展的角度,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实现城市管理的新突破。为城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研究表明,项目的实施,使得城市管理深度、管理广度、管理精度、管理效率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示范效益。

1.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历程

2.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内涵

3.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管理流程

4.东城区项目运行效果

5.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构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系统通常由9大系统构成5.1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系统的信息采集终端,主要用于现实监督员在自己的管理单元网格内巡查过程中向监督中心上报城市管理问题的信息。该系统依托移动设备,采用中国移动的GPRS数据传输技术,通过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系统、地理编码系统、完成城市管理问题问本、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递。

5.2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该平台专门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服务,使用人员一般为监督中心接线员。通过信息传递服务将“无线数据采集系统”报告的问题信息传递到接线员的工作平台,接线员通过系统对各类问题消息接收,处理和反馈。完成信息收集、处理和立案操作,为“协同工作子系统”提供城市管理问题的采集和立案操作,保证问题信息能及时准确的受理并传递到指挥中心。

5.3 协同工作子系统

它是基于Browser/Server 体系构架,采用工作流,WebGIS技术,通过浏览器完成城市管理各项目业务的具体办理和信息查询。协同工作子系统提供给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各个专业部门以及各个领导使用,系统提供了基于工作流的面向GIS的协同管理、功罪处理、监察督办等方面的共享查询工具。可以根据不同权限编

辑和查询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编码信息,城市管理部件(事件)信息,监督信息

等,实现协同办公,信息同步,信息交换,各级领导,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可以

方便查阅问题处理过程结果,可以随时了解各个专业部门的工作情况。并对审批

流程进行检查、监督、催办。系统将任务派遣、任务处理、任务反馈、任务核查、任务结案归档等环节关联起来,实现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各专业管理部门和区

政府之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和系统督办。

5.4 城市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

该子系统依照部件编码规范,提供管理工具用于在部件编码规则发生变化时的快

速更新:提供专业的权限控制模式以满足权限专业部门能通过IE浏览器来对部件

数据进行简单的更新和维护。

5.5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为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服务,该系统通过大屏幕能够直接显示城市管理相关地图

信息、案卷信息和相关详细信息等全局情况,实现对城市管理全局情况的总体把

握。

5.6 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

为绩效量化考核和综合评价服务,系统按照工作过程,责任主体,工作绩效。规

范标准等系统内置的评价模式,对数据库群中区域,部门和岗位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计算评估,生成以图形表现为主的评价结果。

5.7 地理编码子系统

为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等提供地理编

码服务,实现地址描述、地理查询、地址匹配等功能。

5.8 构建与维护子系统

负责整个系统的配置、维护和管理工作。该系统采用工具化思想组织机构

5.9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数字化管理应用 篇2

1 油气田在常规管理体系下存在的问题

长庆油田属于超低渗透油田, 油气藏品质差, 大多数油气区远离城镇, 工作区域分散, 油气井分布在沟梁峁沟壑或老少边穷地区, 点多、线长、面广, 交通不便, 社会依托条件差, 自然环境恶劣。油气田开发还面临着专业面广, 作业区域分散, 工艺流程复杂, 管理层级多, 信息共享难度大等困难。而且, 生产场所大多数涉及高温、高压、高硫、易燃、易爆, 安全风险高。同时, 油气田快速发展面临的工作量增加, 人员紧张, 成本控制压力大, 外部环境复杂等矛盾, 无一不制约油气田发展进程。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 常规管理面临生产组织管理难度大、安全环保风险高、管理人员供需矛盾突出、管理信息分散、成本控制压力大、管理效率低等问题。

2 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

为了有效克服上述矛盾, 只有改变原有的工艺技术、设备所配套的生产组织方式, 发展先进的数字化技术, 探索新的油气田管理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 走工业现代化之路。长庆油田按照“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手段现代、生产设施先进、工作环境舒适、队伍素质优秀、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 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管理, 构建了“三端五系统三辅助”的数字化管理框架。该框架涵盖三个层面内容:一是前端以基本生产单元过程控制为核心功能的生产管理系统。重点实现对单井、管线、站 (库) 等基本生产单元的过程控制和管理;二是中端以公司层面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环保监控、应急抢险为核心功能的生产运行指挥系统;三是后端以油气藏管理、经营管理为核心功能的决策支撑系统。

3 数字化管理的优势、特点和应用的实际效果

数字化建设是油气田发展过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艰巨工程, 涉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劳动组织架构改革、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等一系列的创新, 也是油气田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3.1实现了减员增效。在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将数字化与劳动组织架构相结合, 按生产流程设置劳动组织架构, 实现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组织架构的深刻变革, 压减了管理层级, 优化了业务结构, 提高了工作效率, 控制了用工总量, 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

3.2 提高了管理效能。通过建成站点-作业区-厂部-公司四级数字化指挥流程管理平台, 实现快速准确调度、指挥生产、重要环节智能预警、报警及语音提示、监控到位、信息及时、管理到位的立体化管理模式, 充分利用和发挥数字的作用, “让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 变革了管理方式, 优化了生产管理流程, 使生产管理更加科学, 更加智能, 更加及时, 更加全面。

3.3 改善了工作条件。现场生产管理由传统的经验管理、人工巡检“、大海捞针”“、守株待兔”的被动方式, 转变为智能管理、电子巡井“、精确制导”的主动方式, 实现了前端现场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 实现了井场无人值守, 人员集中住宿, 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 改善了员工工作环境, 实现了人性化管理。

3.4实现了本质安全。实现由人的现场判断监控变为远程视频监控, 数字化系统的24小时不间断电子巡查、实时监测、智能预警、语音提示, 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智能分析, 更加及时和客观, 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提高了及时发现事故和异常状况的效率, 使企业生产更加安全;同时, 使员工远离了危险工作环境, 减少了对危险源点的接触频次, 大大降低了人身安全风险。

4 数字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数字化的建设和应用是个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优势, 还得在数字化制度建立、维护管理、人才培养、技术引进等方面下功夫, 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

4.1 要完善机构, 健全机制。建立高效的数字化管理组织网络, 统一协调数字化运行、管理、维护等各环节工作的开展;同时, 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各项数字化管理制度, 构建数字化组织和管理体系, 明确职责分工, 强化责任落实, 为数字化管理奠定基础。

4.2 要加强日常维护, 保障数字化高效运行。进一步梳理维护流程, 及时组织软硬件系统升级、更新、维护工作, 形成以作业区数字化管理岗为管理主体、数字化维护岗为技术支撑、井站巡检岗为维护主体的保障模式, 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

4.3 要加强培训, 提升员工的数字化应用水平。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员工的工作需求, 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数字化培训, 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培训相结合, 集中脱产培训和上岗临时培训相结合, 加大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引进优秀的数字化人才, 加强传帮带, 促进全员数字化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

输油管线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篇3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数据采集;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E9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3—0175—02

在2004年以前,管理方式采用人工巡查方式,不仅巡查工作量大,人力资源消耗大,而且难以适应有效的监控,生产、安全、环保要求。通过工艺、地面建设、管理等各方面,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最大限度提高开发经济效益。随着产建规模的增大,华南管网管道数会越来越多,如何有效管理好数千公里的输油管线,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有效、快速、及时的发现设备损坏或被偷盗,是安全生产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输油管线由于特殊条件和环境,许多生产设备(如:管道、阀门等)露天放置、涉及的地域很广,管理难度非常大。为了降低操作成本、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产安全性、保护自然环境、建设和谐管网需要开发一套“智能化生产管理控制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采用现代成熟的信息、通讯、自控技术,实现数据源头自动采集,借助现有网络资源自动加载到指挥中心数据库,为各级管理部门应用提供开放的数据平台,使生产和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生产动态。通过建立地质专家系统、工艺专家系统、管网管理系统,实现配产自动化;利用截流技术和远程可控开关截断装置,实现开、关输送远程控制;建立电子巡查系统,对站场适时进行图像和工况分析,实现对站场运行的安全监控。以上技术的应用,可以真正达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实现数字化管理。通过将各部分的生产实时数据实时采集到调度中心的实时数据库,可以实现管理人员在任何地方,对整个的实时生产情况进行监视,对任何生产异常情况进行报警提示。将处理后的生产数据,由系统自动进入地质、工艺等关系型数据库中,实现数据的自动录入功能。同时,为管理人员提供统计分析报表的数据服务。

1 方案的生成

根据供应量的要求,配产与动态预测系统综合区块的历史产能和新建产能等因素分配产量到各区块,每个区块依据地质以及储油产能评价等因素,并结合控制平台数据处理子系统提供的动态生产数据,形成初步配产方案。

2 配产与动态预测系统

根据审批通过后确定的最终配产方案,生产管理与控制平台将配产方案分别下发到各个项目部、站场,由站场操作人员执行相关操作。

实现站场产能评价与配产、动态预测,提供组合优化配产方案,以实现自动控制开关的最优化管理。

输油工程生产管理系统根据上面形成的初步配产方案,结合工况和地面管网输送能力等因素,形成进一步配产方案。

3 生产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适合站场特点的专家知识库、故障实时诊断方法、生产工作制度,提供工程设计的具体方案,系统如图1所示。

4 自动报警

通过对站场的设备装置的生产实时运行状况的实时监视,生产运行管理与控制平台能及时的向管理操作人员反映出装置设备运行的任何异常,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系统平台能及时通过各种报警方式提示通知相关操作管理人员。系统报警方式主要分为:声光、图像、短信、屏幕图标闪烁以及视频监视联动等。根据异常情况的不同,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5 运行自动控制

①站场运行监控。利用工艺流程图以及管网图,可以对整个站场所有运行设备装置状况实时监视,也可以对单套装置进行监视。授权用户可以远程对各控制点的控制参数进行修改调整。

②管网运行监控。通过整个管网图,可以对管网运行实时状况进行监视,也可以对某个区块管网或单根管线等进行监视。平台系统按照设定条件对任何压力温度等异常情况进行报警提示;可以提供短信息发送、E—Mail、电话语音拨叫功能发送报警给指定管理人员;支持对历史报警信息进行存储、查询、打印等操作。

6 资料自动共享

通过覆盖整个管线的计算机网络,采用数据集中、应用分散的模式实现所有的数据资料的共享;利用各系统的标准的数据访问接口,实现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数据共享主要由生产数据共享、管理数据共享、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7 管网管理

实现对输油支线(支线的起点、止点)、输油干线(干线的起点、止点)、外输管线等基本信息的管理;实现对管网拓扑图的管理,提供管网基本信息的管理维护操作界面;实现了对整个主干管网运行情况的实时监视,包括每根主干管线的进口压力、温度、流量,出口压力、温度、流量等运行数据,并将这些实时数据采集入实时数据库中。

8 视频监视

重点井场、主要路口采用太阳能供电,数据传输采用无线方式,将视频信号传送至最近的站上,接入光纤网络;实现对计量交接站、站场装置区、以及储罐周边(安保)等视频系统的集成。用户可以在管网任何有计算机网络的环境下,实现对各场所的视频监控。

9 电子路卡及路口视频

实现对重点路口过往车辆实时监测,过往车牌识别、速度测定;实现对过往历史车辆的分析统计,实现对拉运过程的监控。

10 车牌识别系统

电子路口数据采集的特点:兼容集成多种视频监控系统;远程实时视频传输监控生产现场;完善的权限控制;敏感区域的全方位监控;基于车牌识别的有效管理与监控。

11 智能身份识别考勤功能

实现对站场、罐区等主要场所人员的实时身份识别,随时掌握各场所的人员情况。平常实现考勤功能,异常情况为人员撤离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数字化管理的重点放在生产前端,致力于原始数据的一次录入,并直接用于现场指挥决策,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应用的及时性,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减轻岗位员工的劳动强度,避免相关环节的重复劳动。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管网生产的自动化管理,减少了日常巡检维护工作量,降低了操作成本,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华南管网数字化的建设必将为“科技、绿色、和谐”的现代化油品输送的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邹伯敏.自动控制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陈蔼莉.推进企业信息化工程进程的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02,(2).

数字化城市管理 篇4

作者:鹏电子信息机器有限公司 魏一 来源:网络 添加日期:11年05月25日

城市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众多城市管理难题,让城市管理者苦寻良策,而“数字城管”系统的适时出现,为城市管理带来强力的技术手段支持,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进入“数字城管”时期。本文即介绍“数字城管”的应用需求、市场及技术现状。“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概念和现状

目前,现代城市已向智能型城市转变与发展。所谓“智能城市”,就是指高度信息化和全面网络化的城市。“智能城市”的主要特征是成为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务的中心,这个特征正是城市管理的结果。人口、物质、资本、文化、空间以及活动等的高度密集,如果政府没有对城市进行规划与计划、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以及统计与监督,将很难发挥作用,也就不可能为城市带来高效率与高效益的发展,城市也更不可能发挥自己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多种功能。而规划与计划、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以及统计与监督正是人们通常提到的城市管理职能。1.城市管理发展模式

多头分散管理模式

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分散行使职能。如规划局管规划,市政管理局管市政,环卫管理局管环境卫生,园林管理局管园林绿化。其特点是:城市管理职能过度分散,难以形成“综合管理”的拳头;同时,几个部门在经费分配、业务分工上也时有扯皮现象。

建管合一、直接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将城市规划职能同城市建设与管理分离,突出“规划领先”的原则。在实践中,该模式仍然把城市建设作为侧重点,而相关的城市管理职能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重建轻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城市管理机构的地位低下,在职能上从属于建设部门,难以对城市建设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牵制。

建管分开、直接管理模式

市政府成立城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行政实体单位,各区设置相应机构,直接管理城市市政、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等具体工作,建立直属的监察队伍实施监察、执法工作。这种模式形成了规划、建设、管理职能分离,解决以往城市中普遍存在的“轻规划、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监督、管理功能分离与协作模式

城市管理从“决策”、“监督”、“管理”一条龙管理模式向监督、管理功能分离与协助模式转变。设置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侧重政策研究、监督指导、协调管理、规范执法,具体行政行为由专业职能部门实施。设置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国土、规划、建设、环保、市政、工商等分散多头执法转变为一家综合执法。该模式改变了政府管理方式,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2.“狭义城管”和“泛城管”

目前城市管理有“狭义城管”和“泛城管”两种概念。“狭义城管”是指由城市管理局和执法局等城管部门负责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的管理,范围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违法占路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无照经营处罚)、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车、黑导游等方面。“泛城管”是指由城市多个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行使的涉及城市日常运行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管理职能,范围包括公安治安、交警指挥、城管执法、市政建设、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工商行政、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督、水利三防、公共交通等多个方面。

3.“数字城市”与“数字城管”

首先介绍什么是“数字城市”。“数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从本质上讲,“数字城市”就是城市信息化,就是要通过综合运用IT及相关技术来提升城市的功能,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能力和效率,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从应用角度来说,“数字城市”可以涵盖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我们经常提到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城管”、“城市应急平台”、“科技强警”、“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数字社区”、“数字家庭”等都是“数字城市”的组成部分。从技术角度来说,“数字城市”可以是当今“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综合试验场,无论是传统的“通信和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视频图像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还是尖端的“智能分析和控制技术”、“卫星遥感和定位技术”都会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那么,什么是“数字城管”?与城市管理相对应,“数字城管”目前也有“泛数字城管” 和“数字城管”两个概念。“泛数字城管”其实就是上面谈到“数字城市”。“数字城管”其实是“数字城市”的一个子集,是指由建设部牵头,由各城市的城管局、市政局或执法局等市政城管部门具体负责,采用网络信息化技术,以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等范围进行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为核心的数字化系统建设,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科学化和一体化管理。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后者,其范围可用图1来表示。

4.“数字城管”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主要由建设部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具体推进工作计划是2005-2007年在全国51个城市分三批进行“数字城市”试点工作,2008年完成试点城市系统建设并通过验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推广。建设部主导的数字城市试点工作是从2005年7月份开始的,一共选了三批51个城市(区),具体试点城市如下:

·第一批试点:北京朝阳区、南京鼓楼区、杭州、深圳、成都、烟台、武汉、上海长宁区和卢湾区、扬州等10个城市(区);

·第二批试点:天津河西区和大纲区、重庆高新区、杭州、郑州、南宁、昆明、石家庄、邯郸、常州、无锡、嘉兴、安宁、台州、诸暨、长治、晋城等17个城市(区);

·第三批试点:广州、哈尔滨、沈阳铁西区、重庆万州区、合肥、长沙、厦门市、海口市、乌鲁木齐、青岛、宝鸡、芜湖、铜陵、张家港、昆山、松原、白山、珲春、吴江、临忻、黄山、淮北、兴平、白银等24个城市(区)。“数字城管”的技术和应用

1.“数字城管”的新模式 建设部主导推进的“数字城市”试点工作,采用的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即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数字技术,通过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创建新的城市管理体制,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等新方法而形成的城市管理运行的新架构。“数字城管”新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管理采用监督和管理相分离的机制,建立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一个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一个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如图2。

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特大城市采用市级设立一个监督指挥中心,在各城区分设“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实行“统一接纳,统一派遣,区级受理”的模式;大中城市在市级分设“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管理机构,区级设立指挥监督中心,实行“统一接纳,分别派遣,区级受理”的模式;小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区可以只设立一级的“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实行“统一接纳、分别派遣、统一受理”的模式。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具体运作流程是:城市管理巡察员发现问题,即利用配有输入网格地图的“移动城管通”(具有电话、拍照、录音、定位、同步传输等多种功能)和服务专号,向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报告;监督中心即行审核、甄别、立案,并将有关案卷转到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即派遣有关专业人员现场处理,完成后再通过系统上报指挥中心,随之反馈给监督中心进行实地核查,直至合格结案。

二是“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即运用网格地图技术,把管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一万平方米的“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城管监督员进行全时段监控。

三是“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固定化和形式化的管理对象作为部件进行地理编码,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分类管理。2.技术和应用分析

城市管理网格技术

城市管理中的网格技术,就是运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络状单元,由城市管理巡察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城市管理网格化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通过GIS、GPS、RS等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和事件、部件处理优先权的合理安排,实现了城市管理在空间和时间轴上的精确定位。例如在事件的处理上,以块为主,条条协助;在部件的处理上,以条为主,块块协同。这两者职责分明,无法推诿。在城市地理空间上实行网格化划分、专业人员巡视管理,信息的采集、反馈很准确,责任到人,定位准确。在时间上实行流程化管理,定人、定时、定量,记录在案,无效返工,做不好通报批评、及时处分。只有精细管理,才有精致的公共空间,才有精致的城市。

移动巡检和办案技术

移动巡检和办案技术,就运用现代智能终端和无线信息传递技术,实现对城市监管数据的无线采集和移动办案,为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和处理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当前,很多城市的城市管理执法员都会使用一种称为“城管通”或“巡检通”的PDA移动终端,通过这个移动终端,城市管理执法员在所划分的区域内巡查,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将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的相关信息报送到监督中心,同时接受监督中心和领导的工作派遣与调度。

以广州市数字城管系统的“移动城管通”为例,该系统能提供移动巡查、移动办案以及移动调度等功能。移动巡查是指城市管理执法员通过手持的移动城管通,对案件分类、案件描述、照片、视频、语音等信息上报到城管中心处理、立案以及跟踪自己管辖区内的案件。移动办案是指在案件通过市、区两级分派到街道后,城市管理执法员用PDA就可以完成目前在街道一级的全部操作功能,即案件受理、案件查询、案件回复等。移动调度是指中心调度人员透过与即时通讯软件集成的语音功能,使用麦克风、耳机等,对某个小队、区、甚至整个广州市的巡检人员进行广播式的语音调度。移动城管通使得城市问题的反映更快速,大大缩短了信息上报时间,同时也使政府管理部门能立即对问题进行处理。城市管理执法员从发现问题,到运用移动城管通拍照、录音、输入文字信息并传出,前后不过5分钟的时间。这种高效解决问题的方式得到了市民的充分肯定。

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技术,就是将视频监控、视频会议、航拍影像、多媒体卷宗、GIS地图、3D模型等可视化、图形化的技术应用的城市管理中,对一维数据数据进行分、建模、分析,形成经验数据,对图像数据进行采样、建模、分析,判别事物特性形成关键信息索引,并通过业务系统最后反馈到现实业务处理中。

同样在广州市数字城管系统中,就应用了可视化技术,整合全市城管、公安、环保等部门所有的视频监控设施,做到对重点城管区域、危险源以及建筑工地等实施7×24小时的实时视频监控,使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能在最短时间对重大城管事件实现最直观、最准确的掌控,并能全程可视化跟踪事件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对相关执法人员和单位作出评价。除了视频监控技术,还能可视化技术应用到城管执法的各个过程中,对原有传统城市管理方案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应用可视化技术后的城市管理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各阶段的比较参见BOX之图表。

“数字城管”系统给城市带来的效益

数字化管理应用 篇5

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其重要性日渐凸现[1]。为了适应城市间的竞争, 提高社会公众对于城市管理的满意度, 切实保证城市管理, 本文将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特点和意义入手, 分析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方案及实现形式。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特点和意义

数字化城市管理具有综合性, 它不是独立的考虑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项因素, 而是从城市管理的全局出发,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此外, 数字化城市管理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通过对城市管理中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分析, 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 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方案与实现

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问题处置的效率, 从而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方案的研究和实现主要包括目标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平台设计和层次设计五个组成部分。

2.1数字化城市管理目标设计。目标设计对于系统设计来说是最为基础性的工作, 是为了增强城市管理各部门的信息交流, 从而更好的实现环境监控、住房规划、交通管理、区域协调等目标。我们通过对无线通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电子政务专用网络等技术条件, 对于城市资源加强管理, 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对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时段、全覆盖的监控和管理。

2.2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以业务服务器为核心, 以Gis数据服务器、虚拟服务器等为支撑的硬件系统, 需要光纤磁盘阵列进行数据传递, 视频磁盘序列保存数据, 所有动态都要在液晶拼接大屏幕系统上实时显示, 为确保信息正确传递处理, 需要工作人员对电子信息技术、电路理论、无线网络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与自动控制原理技术有一定的应用与研究能力。

2.3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我们通常采用先进的SOA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应该包括服务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四个组成部分。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 我们通过对城市相关信息的收集, 加强对信息的处理, 根据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从而为城市管理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从而增强对交通、环境、土地、住房等方面的管理。

2.4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设计。平台设计来必须依赖于政务专网。通过政务专网起到全市范围内联系的作用, 从而形成一种高效率的、互联互通、全范围监控的管理平台。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应包括城市管理办公系统、城市管理监控系统、城市管理指挥和调度系统。

2.5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层次设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数字监控系统、分析处理系统、管理协调指挥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办公系统、决策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等各个方面。从层次上分为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数据层在于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储存, 平台层在于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增其协调和调度工作, 而应用层主要包括城市管理活动中实际的管理行为。因此, 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来说, 必须要处理好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关系。

三、小结

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在体制机制、推进主体、队伍建设、参与主体等方面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 需要我们从客观实际出发, 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加强理论创新, 促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贡献力量, 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H

参考文献

数字化管理应用 篇6

关键词: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电厂燃料管理;智能煤场

中图分类号:TB4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3-0048-02

能源紧缺已经成为世界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燃料管理是火力发电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料成本已占发电成本7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煤场管理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所用的动力煤煤质的差异相对而言比较大,而且火电厂中的煤场容量具有一定的限制,应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实现对煤场管理信息的及时更新,会增加煤场中煤存放的难度,对上煤的准确性、掺配烧的精准性以及煤场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安全生产隐患,煤场中煤的损失,不利于燃煤电厂的生产经营。所以煤场管理对于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智能煤场

智能煤场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煤场的数字化管理,二是进行智能化的堆、取料决策。煤场的数字化信息,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煤场存煤煤种、煤在煤场中的存放位置、煤场的几何结构、存煤的来源和煤的存放数量、质量、存煤温度和存煤时间等。在实现煤场的数字化管理的时候,进行的操作主要包括来煤登记、取料安排、煤场修正、堆料安排和取料记录等。煤场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进行取料和堆料。目前,我国煤场进行燃料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管理依据是按运行人员的生产经验进行的。但是,在煤场的燃料管理过程中,不同运行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工作经验不同。所以,煤场燃料管理的水平也不相同,导致整个煤场燃料管理的工作效率比较低,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也比较繁重。应用智能管理系统,引入故障诊断技术,构建管理库,应用合适的推理,可以为堆取料进行科学的决策。

2简述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

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是智能电厂燃料管理中应用的一项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电厂燃料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其中,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主要分为硬件体系结构和系统软件功能。

2.1硬件体系结构

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主要是应用B/S结构,发布的工具主要是IIS服务器,有利于进行安装和维护。某煤场燃料管理系统中,应用的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主要是3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电厂服务器、客户端和系统应用服务器。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中获取实时数据的主要是电厂服务器,可以反复使用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中的统计查询结果和优化决策结果,实现煤场燃料管理中的无缝连接。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中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应用的架构是标准的B/S三层结构。后台服务器中可以实现一些主要的计算程序和数据库的运行,在前台中通过网页的形式为客户展现,用户可以利用浏览器实现对数字化智能系统的访问和操作。因为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具有不同的计算模块,可以利用后台进行计算,并且利用高速的内部网,以提高系统中前台的响应速度,为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的动态性和实时性奠定良好的

基础。

2.2系统软件功能

针对煤场在实施燃料管理的实际需求,结合应用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的特点,分析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分别是:对煤船的到港和卸船情况进行管理;对煤场的实际存煤情况利用图形进行显示;科学地设计取煤方案和堆煤、上煤计划表。以火电机组的经济、安全和环保等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具有智能化特点的配煤模型,结合电厂实际的运行情况,设计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配煤方案;对煤场日常的堆煤、日常测温和取煤等工作进行管理;对燃料运行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统计,结合电厂中实际的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报

表等。

3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在电厂燃料管理中的应用

在电厂的燃料管理过程中,应用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系统的设置、工作流程、查询统计和实时工况方面。

3.1系统的设置

电厂燃料管理人员在操作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的时候,需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设置,包括软件的操作权限、工作和便捷等。例如,对煤场进行设置,主要是定义煤场的半径、最后仰角和名称等相关信息;管理用户主要是指设定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部门的管理主要是指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根据火电厂实际的生产和运行管理情况,对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岗位的管理主要是指设置的不同关联岗位和相关工作流程;设置的权限主要是指根据电厂燃料管理的实际需要,针对使用者身份的不同,对不同的登陆访问权限进行设置,保证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2工作流程

數字化煤场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工作流程中的管理和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功能,可以实现对煤炭的配、堆、取和烧等方面的智能化决策和管理,并且为工作人员的操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操作意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体现在购煤计划、工作提醒、智能配煤、取煤记录、堆煤安排等。例如,电厂燃料管理过程中,应用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实际的煤场煤种掺烧和存煤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的购煤计划和购煤建议。在购煤的过程中,最主要关注的购煤方面是燃煤的存放时间、存煤的发热量、燃煤的硫分、燃煤挥发的成分和挥发成本。智能配煤主要是指数字化管理系统根据火电厂煤场的实际运行状况,对配煤方案进行自动化的计算,保证配煤方案的合理性,并且通过上煤指令,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和指导,以便及时取煤。

3.3查询统计

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中的查询统计功能,主要是指系统可以自动地查询和统计火电厂煤厂各方面的实际运行情况。其中,进行查询和统计的主要内容是入港查询、工作查询、盘煤查询、上煤查询和配煤查询。另外,系统还可以实现对掺烧评价的查询和报表中心的查询。入港查询主要是指对火电厂中全部的来煤信息进行查询;盘煤查询主要是指对10天内火电厂煤总量的实际进出情况和当前时期煤场中的存煤煤质整体情况进行显示和查询;配煤查询,查询的内容主要是火电厂煤厂配煤的历史结果。

3.4实时工况

实时工况在火电厂的实际生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入炉煤的监测、煤场三维地图和机组的概况。入炉煤的监测主要是指对当前入炉煤的煤质和烟气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的反应,并对入炉煤中在未来几小时中会产生的状况进行预测,为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提供科学的依据进行参考。

4总结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火电厂在运行管理中应用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电厂燃煤的良好管理,不仅节约了火电厂中应用的煤炭燃料,提高了燃煤的利用率,还提高了煤场的生产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了火电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玲,周红皓.数字化管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机遇[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6).

[2]丁宏刚,陈刚.火力发电厂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开发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6).

[3]曾畅,余为泽,张振胜,丁宏刚,陈刚.沙角C电厂燃料部点检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电力,2009,(1).

[4]万文军,周克毅.火电厂优化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电力,2008,(36).

作者简介:吴枫林(1971-),男,湖北黄冈人,湖北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工程。

建设数字化管理城市 篇7

理创新工作综述(中)

内蒙古新闻网11-03-29 09:03 【打印本页】 【字体:小 中 大】来源: 内蒙古日

最早发起经济转型的鄂尔多斯,又一次在内蒙古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道路上先人一步。

2010年10月,以连续3年入选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前10名的成绩,鄂尔多斯被列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

以此为契机,鄂尔多斯针对当今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特点,以创新的理念,把提升全国最安全城市建设水平的重点放在了数字鄂尔多斯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和与此相关的治安防控、预警等机制的健全、完善上,正在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社会、提高效能、服务群众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公共安全体系。

数字化打造治安防控网络

数字化防控,对鄂尔多斯的社会管理创新而言是水到渠成的选择。

2008年,“数字东胜”浮出水面。随后,“数字康巴什”、“数字乌审”、“数字伊金霍洛”、“数字准格尔”等纷纷亮相,鄂尔多斯全面拓展着城市数字化管理的范围。继中心城区外,所有旗所在地今年内均将初步建立起数字化管理平台。到2012年,旗区之间要进行联网,实现全市数字化管理全覆盖。

数字化平台的搭建,让鄂尔多斯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社会治安动态管理成为可能。目前仍然在强力推进的遍及市、旗区以及各治安堵卡点、城市主要出入口的视频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将使城市主要街道、交通要道、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全面实行24小时视频监控,所有的苏木乡镇所在地、重点开发区都将建成视频监控或者报警中心。从而形成以市、旗区公安联网指挥中心为大平台,以主干网互通、点面相连的大防控

网络。

一个融技防、物防、人防为一体的现代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就此拉开帷幕。

乌审旗投入6000万元,建设以完善光纤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可视化管理系统为目标的“信息畅通工程”。全旗76家重点单位、30家金融营业网点技防设施安装率达到100%。

准格尔旗投入8000万元启动数字准格尔一期工程建设。其中,投入1600万元为32所小学、幼儿园安装了智能报警监控系统。建成技防镇5个、技防小区18个。伊金霍洛旗投入8500万元,实现了重要交通节点、敏感场所、行政事业单位、娱乐场所等技防全覆盖。

鄂尔多斯还提出,各旗区财政每年要安排防控体系建设专项经费,保持技防建设、设施改造等有序开展。

大投入成就了大技防体系的快速推进。

康巴什新区以“可视化新区”为依托,建设以高清视频探头和红外线自动报警装置为主体的技防体系,独创治安预警、街面巡逻、网上巡逻、视频巡逻、社区防控、校园安保网、单位防控网“七大防控体系”,搭建起全天候、无缝隙治安动态防控网。东胜区根据不同领域、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各类技防系统,公共区域全部安装高清晰摄像机,要害部位普及了治安动态视频监控,居民小区等实现探头全覆盖,实现了城区视频监控无盲区。

这种防控网络带来了“控得住、查得清、调得出、用得上”的效果。就拿伊旗来说,全新的技防体系实施一年来,装有技防系统的单位和场所发案率同比下降22.6%,60%的技防点实现了“零”发案。

据规划,到今年底鄂尔多斯将新增视频监控探头20000个,城镇居民自动报警装置安装率达到30%,报警与监控联动设备改造率达到100%。

有了大技防体系做支撑,鄂尔多斯还辅之以人防战略,整合社会资源,巩固完善

了集打击、防范、震慑、控制为一体的“大巡防体系”,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工作。

在各城镇组建起来的专职巡逻队,保证了辖区有民警、街面有巡警、单位有内保、街巷有联防。仅准格尔旗就有各类群防群治组织近900个,提高了动态打击防范水平。目前,全市建成“五张防控网”,即由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区域警务合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组成的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动态防控网络。严密的大防控体系,使“平安鄂尔多斯”的建设拥有了第一层保护网。数字化引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

数字化服务,在鄂尔多斯建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中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是“数字城管”新概念的提出和推广,让鄂尔多斯进入了管理精细化时代。对于难度较大的人口管理,数字化可谓是轻松应对。

在东胜区,推崇的是“市民卡”。通过一张免费办理的集医疗、社保、公交、水电、小额电子钱包等功能为一体的市民卡,就获取了大量流动人口的信息资源。经社区信息管理平台,对他们的数据进行跟踪采集、智能检索和无线传输,使流动人口由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

在伊金霍洛旗,显示威力的是“以网管人”。通过认真比对核查流动人口数据、公安网暂住人口信息库、工作对象信息库和在逃人员信息库,加强了网上人口在线的跟踪管理。

在杭锦旗,流行的是“居民电子档案”。通过这样一个软件系统,就整合了公安、司法、农牧业、民政、银信等部门职能,将辖区内户籍人口以及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和生产生活、就业培训、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综合信息进行统一采集,实施了实时、动态的更新维护管理。

对于化解矛盾纠纷,数字化依然功效不凡。

2010年,随着鄂尔多斯市联合接访工作机制的出台实施,各旗区纷纷建立由“中

转站”变身为“终点站”的中心接访,对群众问题进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

在此基础上推出的网上信访,更加拓宽了群众信访的渠道,满足了群众诉求的愿望。现在,全市各级信访部门共处理网上信访事项680件。市、旗区两级信访系统成功实现同自治区的互联互通。

对于便民利民服务,数字化更是独步天下。

居家生活有便捷的数字化服务。在东胜区建设街道办事处曙光社区,启用了由9大系统以及若干子系统组成的智能化数字服务系统。居民足不出户,按动服务按钮,就可以享受到社区或者物业公司提供的各种“10分钟”服务,甚至包括超市、社区医院等联网服务。同时,还推出“一卡通”服务,使居民不出小区就能够办理水、电、暖、电信、税务等多种交款事宜。

市内出行有数字城管的保障服务。只要对市内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建等7大类95小类,以及宣传广告、施工管理、街面秩序等5大类54小类的城市管理事项不满意,即可通过热线举报或者由城市监管员使用“城管通”设备将图像、位置等上报信息中心,立案后再报指挥中心,由其再分门别类报送相应职能部门,处理完毕再反馈信息中心,由其通知监管员对处理情况核实后结案。流程均通过信息平台进行。这种大城管格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像乱停车、乱贴广告等问题半个小时就搞定,丢井盖等也不过一天时间就会得到解决。

这种网格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使“平安鄂尔多斯”拥有了第二层保护网。数字化启动应急管理体系

数字化应对危机,是鄂尔多斯探索社会管理创新中维稳的一个亮点。

从市到旗区均建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成立了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突发性事件、重大治安事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各类应急管理机构,制定了《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等各类工作预案,以进一步提高了危机管理能力。最终让这些机构和预案得以高效运行的,就是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与应急指挥平台的打造。

借助这个平台,鄂尔多斯充分发挥信息辅助决策的作用,利用空间地理信息、远程视频等手段,整合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应急保障数据,形成了完整的风险隐患预警播报体系。

一旦发生突发性公共危机,就会在数字城市信息管理、数字城管指挥和数字城管监督评价“三大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协调运作,相互制约,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作出有效、及时、科学的应对。

更多的时候,实施的是对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从情报信息搜集、研制、传递等方面入手,努力获取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社会动态信息,严密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其苗头隐患进行排查。

2010年,伊金霍洛旗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网上追逃、网上破案,抓获在逃人员16名。

在打造数字化危机预警、处理系统的同时,鄂尔多斯还为突发事件、应急事件设置了两道坚固的防线,牢牢地掌握了化解矛盾的主动权。

一道是重大决策维稳风险评估机制。凡涉及重大改革措施出台或者调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均要进行风险评估,防止决策不当引发大的矛盾纠纷,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另一道是建立应对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专业化队伍,强化应急演练,提高对此类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毫无疑问,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应急处置能力、抗风险能力的提高,使“平安鄂尔多斯”拥有了第三层保护网。

上一篇:关于设立分公司的通知下一篇:监理部半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