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档案管理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质档案管理(共8篇)

地质档案管理 篇1

(中地调发〔2003〕187号)

各局属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已经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第二十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执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工作,保证地质调查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地调局”)组织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

第三条 地质调查项目分为计划项目、工作项目,项目负责单位分别称为计划项目实施单位(以下简称“实施单位”)、工作项目承担单位(以下简称“承担单位”)。

第四条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原则

(一)地质调查项目实行法人单位负责制;

(二)分级管理、下管一级、分类指导、条块结合;

(三)项目管理与项目运行分开。

第五条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包括立项与计划编制、任务书的编写与下达、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查、项目任务变更与报告制度、项目质量管理、野外验收、成果报告的编写与审查、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汇交、项目竣工决算等地质调查工作全过程。

第二章 项目管理职责

第六条 地调局主要管理职责

(一)确定工作部署,组织项目立项工作;

(二)编报项目计划建议、预算建议;

(三)编制、发布项目要点;

(四)组织审查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

(五)编制下达计划项目任务书;

(六)组织计划项目和重大工作项目设计和成果报告审查;

(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检查,计划项目、工作项目重大调整的审批。

第七条 大区地调中心主要管理职责

(一)负责对实施单位系地方地质调查单位(地勘体制改革后,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原中央所属地勘单位,以下简称“地方地调单位”)的立项建议初审;

(二)负责对实施单位系地方地调单位的项目变更初审;

(三)负责辖区内计划项目及所属工作项目经济管理工作;

(四)受地调局委托组织计划项目设计与成果报告审查;

(五)组织监审专家对辖区内工作项目及计划项目进行质量抽查。受地调局委托查处重大质量事故;

(六)参加实施单位组织的工作项目设计审查和野外验收工作;

(七)按规定接收本辖区内工作项目地质调查成果资料。

第八条 实施单位主要职责

(一)编制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

(二)编写计划项目设计;

(三)组织编制本计划项目中的工作项目立项建议;

(四)向工作项目承担单位下发任务书;

(五)组织工作项目设计审查;

(六)工作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七)组织工作项目成果报告审查;

(八)集成、整合工作项目成果,提交计划项目成果报告。

第九条 承担单位主要职责

(一)编制工作项目立项申请书;

(二)编写工作项目设计;

(三)组织工作项目具体实施和日常质量管理工作;

(四)提交工作项目成果报告;

(五)受实施单位委托组织工作项目成果报告审查;

(六)汇交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及规定的原始资料。保管地质调查原始资料和实物资料。

第三章 立项与计划编制

第十条 地调局根据地质调查工作规划、国土资源部计划编制要点,拟订工作部署总体方案和计划项目安排意见,编制、发布地质调查计划项目要点。

计划项目要点应明确工作地区、工作周期、目标任务、实物工作量、预期成果、经费概算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等内容。

第十一条 实施单位根据计划项目要点,组织编制工作项目立项建议。

(一)实施单位为地调局局属单位、行业地勘单位的,其工作项目立项建议,由实施单位初审后报地调局。

(二)实施单位为地方地调单位的,其工作项目立项建议(包括新开项目和续作项目)由实施单位报所在大区地调中心,大区地调中心初审后报地调局。

(三)工作项目立项建议以计划项目为单元上报。立项建议包括立项建议报告、项目建议表、新开项目立项申请书和续作项目评估报告。编写要求见附件一。

续作项目不需编报立项申请书,但应向实施单位提交项目进展和下一工作安排建议,由实施单位组织评估并编制评估报告。

第十二条 工作项目立项建议不得超出计划项目要点所确定的工作内容。项目经费预算总和不得超出计划项目要点所列经费额度的10%。

第十三条 地调局根据计划项目要点要求,对新开工作项目立项申请进行论证。

第十四条 通过评估的续作项目和通过论证的新开项目,纳入地质调查项目计划建议和预算建议编制范围。

第十五条 地调局根据国土资源地质调查经费的可能,在综合、协调的基础上,按照先续作、后新开和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选择项目,并编制地质调查项目计划建议和预算建议,上报国土资源部。

第十六条 实施单位根据地调局的布置和要求,按照财政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有关规定,按计划项目编制“项目申报书”、“项目支出预算明细表”及“项目可行性报告”,并附项目可行性报告的“评审报告”。

第四章 任务书的编写与下达

第十七条 地调局收到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计划之日起20日内,编制完成项目任务书。项目预算下达之日起10日内,向实施单位下达计划项目任务书,并抄送项目所在地的大区地调中心。计划项目任务书编写与下发要求见附件二。

第十八条 实施单位自收到计划项目任务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承担单位下发工作项目任务书,抄报地调局和项目所在地的大区地调中心。工作项目任务书编写与下发要求见附件二。

第五章 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查

第十九条 实施单位、承担单位自收到项目任务书之日起,30日内向组织审查单位提交项目设计书(或工作安排)。设计书包括技术部分和预算部分。编写要求见附件三。

第二十条 项目设计书送审稿,应保证评审之前送交专家审阅。

第二十一条 组织审查单位自收到设计书之日起,30日内完成设计书的审查。审查工作包括设计书的评审和审批。

第二十二条 组织审查单位应聘请熟悉相关专业领域及项目情况的专家进行项目评审。专家组一般由5-7人组成,其中经济监审专家一般为2人。

设计书审查要求见附件四。

第二十三条 设计书评审采取会审或函审形式。

会审组织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并签署组织审查单位意见后,向设计书提交单位下发评审意见书。

函审组织单位负责专家函审意见的整理,形成专家评审意见,并签署组织审查单位意见后,向设计书提交单位下发评审意见书。

第二十四条 设计提交单位自收到设计评审意见书之日起10日内,完成设计书的修改,并提交组织审查单位。由组织审查单位向设计提交单位下发设计审批意见书。

设计审批后,设计提交单位,向组织审查单位提交项目设计书纸介质三套、电子文档一套。

第二十五条 实施单位在本计划项目内的工作项目设计审查结束后7日内,向地调局报送设计审查工作总结、审查情况汇总表(见附件四)和设计书纸介质一套、电子文档一套,同时报送项目所在地的大区地调中心。

第六章 项目任务变更与报告制度

第二十六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的名称、工作年限、主要实物工作量、目标任务、工作地区、项目工作程度、预期成果和经费预算等需进行调整的属重大变更,由承担单位、实施单位逐级正式行文报地调局审批。其中,实施单位为地方地调单位的,应通过大区地调中心报地调局。

除上述以外的其它调整,由承担单位报实施单位审批,报地调局备案。批准同意调整的项目要按要求补充设计书。

第二十七条 地质调查项目实行工作报告制度。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报告分为季报、半年报、年报和专报。第二季度季报与半年报合并编报,第四季度季报与年报合并编报。地质调查项目专报为不定期报告。

工作报告以纸介质和电子文档形式由承担单位报送实施单位,同时抄报项目所在大区地调中心。实施单位按计划项目汇总报送地调局。地质调查项目专报以纸介质和电子文档形式直接报送地调局。

季报应于下季度首月5日内、半年报于7月10日内、年报于次年1月10日内报地调局。

第二十八条 地质调查项目实行综合统计报告制度。各单位按有关统计制度要求,及时、准确、全面的报送统计报表。

第七章 项目质量管理

第二十九条 地调局负责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检查工作的管理、组织与协调。组织监审专家对局属单位承担的计划项目和工作项目、行业地勘单位承担的计划项目、国土资源部有关直属单位承担的计划项目和工作项目进行检查。对大区地调中心负责质量检查的项目进行抽查。

大区地调中心负责组织监审专家对本单位和辖区内地方地调单位承担的计划项目及其工作项目、行业地勘单位和院校承担的工作项目进行质量抽查。

监审专家由地调局统一聘任。

第三十条 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检查包括技术检查和经费检查,由承担单位、实施单位、大区地调中心、地调局分级组织进行。其各自的技术检查职责及具体要求见附件六,经费检查职责及具体要求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承担单位应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检查和责任制度,承担单位的检查工作包括项目组自检、互检和承担单位抽检等。

第三十二条 地调局组织抽查的工作项目比例一般不低于当年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总数的5%,大区地调中心组织抽查的工作项目比例一般不低于当年辖区内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总数的20%。

第三十三条 地调局负责地质调查项目重大质量事故的查处,也可委托地区地调中心或有关单位组成调查组进行查处。

第三十四条 鼓励项目承担单位按照GB/T19000标准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地调局或国家承认的认证机构的认证。

第八章 野外验收

第三十五条 有野外实物工作量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应在现场进行野外验收。

第三十六条 野外验收工作原则上由实施单位负责,部分工作项目可委托承担单位进行。地调局和大区地调中心视情况可派人参加。

第三十七条 承担单位在野外工作结束前30日,向实施单位提出野外验收的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具体要求见附件七。

第三十八条 实施单位收到野外验收申请10日内,确定验收单位和专家组成员,并与承担单位协商确定验收时间、地点。

野外验收组一般由3—7人组成,组成人员应覆盖野外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

野外验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该项目的参加人员和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验收工作公正进行的人员应当回避。

第三十九条 承担单位应负责提供野外验收所需的全部合格资料。

第四十条 野外验收结束后,野外验收组应提交验收意见书(意见书格式见附件七),组织验收单位对验收意见书进行审核、签署意见,并通知被验收单位。

第四十一条 验收意见明确应补充野外工作的,承担单位应按要求及时补充和完善野外工作,并向组织验收单位提交补充工作总结,经组织验收单位认可后,方可转入最终成果报告的编写。

第九章 成果报告的编写与审查

第四十二条 地质调查项目应按照有关规定、技术标准和要求,编写项目成果报告。项目成果报告的编写与评审要求,见附件八。

第四十三条 成果报告提交单位在完成项目报告并进行初审后,向组织审查单位填报成果报告审查申请表一式两份,同时附单位初审意见。

第四十四条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审查工作分为评审和审查两部分。评审形式分函审和会审两种,以函审为主。组织审查单位根据成果报告审查申请及项目情况确定评审形式和评审专家人员组成。

第四十五条 成果报告评审和审查依据为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评审意见书、设计审批意见书和有关技术标准。

第四十六条 评审应形成专家评审意见,组织审查单位据此签署评审意见书,下发项目成果报告提交单位。

第四十七条 成果报告提交单位在收到评审意见书30日内按照评审意见书对成果报告进行修改后,送组织审查单位审查。

第四十八条 组织审查单位在收到修改后的成果报告15日内进行审查,对审查合格的成果报告,由审查单位下发审查意见书,同时报地调局业务主管部门和成果资料管理部门各一份。对审查未合格的报告通知成果报告提交单位限期完成修改。

第十章 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汇交

第四十九条 承担单位为地质调查资料汇交单位。地调局大区地调中心和发展研究中心为地调局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管理部门。

第五十条 大区地调中心负责接收本单位和辖区内地方地调单位完成的工作项目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接收其他地质调查成果资料。

第五十一条 地质调查资料汇交单位应在成果报告审查意见书下发之日起180日内,按国家有关规定向国家资料管理部门汇交地质资料,并向地调局成果资料管理部门汇交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纸介质和电子文档资料各一式二套。

第五十二条 汇交的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应当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地调局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管理办法要求。

第五十三条 地调局成果资料管理部门在每季度开始10日内向地调局上报上季度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汇交情况统计报表。

第十一章 项目竣工决算

第五十四条 地调局组织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均应进行竣工决算,并以工作项目为单元,由工作单位按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编制项目竣工决算报告。

第五十五条 编制完成的地质调查项目竣工决算,应按有关规定审查报批。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实施单位、承担单位发生伪造资料、弄虚作假、不汇交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或不提交项目工作报告、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等有关管理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地调局将对其进行通报、不受理新开项目的申请、停止新开项目、终止续作项目等处罚。

第五十七条 地调局、大区地调中心有关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恶劣影响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或处分。

地质档案管理 篇2

1 勘查工程的施工管理

1.1 勘查设计

勘查设计是勘查施工的依据, 也是检查和衡量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及各项技术活动的标准。勘查设计是否科学, 直接关系到勘查工作和提交的地质报告的质量, 因此, 勘查设计是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关键。在普查、详查和勘探等各阶段施工前, 一定要编制相应的勘查设计。

1.2 施工顺序

1.2.1 各种勘查技术手段的施工顺序

在各种勘查技术方法的运用上, 要按照先地表后地下, 先物探后钻探的施工原则。在暴露区和半暴露区, 一般先进行地质测量;局部掩盖不厚的地区, 可运用山地工程;在半掩盖区或掩盖区, 应先进行地面物探工作, 运用物探工程取得的地质资料, 再进行勘探线布置和钻探工程的施工。施工顺序要从稀到密进行。

1.2.2 勘探线的施工顺序

在煤田勘查各阶段, 尤其是在详查和勘探阶段, 要选择少量主导勘探线进行施工, 在控制勘查区地质构造形态和煤层赋存规律的基础上, 再施工基本勘探线, 否则, 施工辅助勘探线或线间工程点。

1.2.3 勘探线上钻孔的施工顺序

要按照先施工浅部或中深部钻孔, 再施工深部钻孔;先施工构造孔、参数孔和基准孔, 后施工储量孔、采样孔和水文地质孔;最后施工为解决专门地质问题的追索孔和加密孔。在具体安排施工顺序时, 还应注意勘查初期在同一勘探线上的钻孔, 先施工揭露全煤系的中深孔, 以便建立完整的煤系柱状, 有利于指导浅部及深部钻孔的施工。为能按时提交地质报告, 对个别深部孔或水文孔应提前施工。

1.3 施工方法

就单项勘查工程的施工顺序来说, 一般有以下三种施工方法。

第一, 依次施工法。勘查工程按先后顺序, 依次进行施工, 即在前一个工程施工完毕提出地质成果的基础上, 再开始后一个工程的施工。

第二, 平行施工法。它指在勘查区内全部或大部分勘查工程同时平行施工。这种方法需在短时期内配备大量的勘查设备和地质勘查人员;勘查工程施工又缺乏依据, 可能造成工程的浪费。

第三, 平行———依次施工法。这种施工方法要按勘查设计规定的地质任务和各种勘查工程的施工目的, 将勘查工程分为若干批进行施工。施工的控制性工程, 列为第一批施工工程。按第一批工程施工结果, 在分析研究已获得地质资料的基础上, 调整和修改第二批工程的布置方案, 再进行施工。等第二批工程施工后, 再施工第三批工程。这样保证每批勘查工程的施工都有可靠的地质依据。

2 勘查过程中的地质“编录”工作

2.1 地质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2.1.1 原始资料的审查与校对

在地质“三边”工作中, 首先要对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与校对。原始资料的审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在勘查施工前应充分收集已有地质资料, 对以往各类勘查工程和地质工作的质量及其可靠程度做出评价。

其二, 检查自然露头、各类勘查工程和矿井等所观测到的地质现象记录和描述是否准确、齐全, 地形地质图的质量和精度是否达到《煤田地质填图规程》 (DZ/T 0175-1997) 相应比例尺的要求。

其三, 检查工程测量方法与精度是否符合《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GB/18341-2001) 要求。施工前要有初测成果, 经核对设计位置无误后, 才能安装开工。工程竣工后, 要及时测出并算好复测坐标。

其四, 检查钻探工程原始记录、岩心鉴定是否准确、齐全。最后检查煤层综合基础表上的全部资料和数据。

2.1.2 地质资料的编录与整理

A.动态图表。动态图表主要是用图与表反映勘查工程施工过程的进程与动态, 以便指导施工。地质调度图:在地质“三边”工作中, 为便于指导勘查施工, 需编制各种地质调度图。施工动态表:该表主要统计施工钻机、孔号、设计孔深、地质目的、终孔层位和施工进度、孔深、层位以及施工情况等。

B.基础图表。基础图表是“三边”工作中的主要图表, 是指导勘查工程施工和修正勘查设计的基本图表, 也是提交地质报告的必备图表, 它反映了勘查区地质和煤炭资源情况。一是基础图件。勘查过程中的主要基础图件有:勘查区地形地质图 (附工程布置图) 、勘探线剖面图、岩煤层对比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圈及其他综合图件。二是基础附表。在勘查过程中, 要逐步编录各类基础表格, 保证原始数据的统一与准确。

2.2 勘查设计的调整与修改

2.2.1 单项工程设计的修改

单项工程设计的修改, 是随着施工的进展而不断进行的。根据地质资料综合研究的成果和钻探工程施工的不断揭露, 有时还可能要对钻孔设计作重大修改。例如, 钻孔内发现地层重复或缺失, 表明有断层存在, 则钻孔见煤层数和终孔深度等都得随之改变。

2.2.2 部分工程布置的调整

在勘查施工过程中, 地质情况发生变化, 部分工程布置的调整与修改也是经常发生的, 某些勘查工程需增减或调整其位置。

2.2.3 设计方案的变动

勘查设计一般都是在详细研究勘查区的地质特征、已有勘查程度、建设意图的基础上编制出来的, 一般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然而, 由于地质现象的复杂性或揭露程度不够或认识能力的限制, 有时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凡设计方案的重大变动, 都必须及时与煤矿设计部门取得联系, 以修改设计方案。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勘查工程的施工管理中的勘查设计、施工顺序、施工方法, 地质“编录”工作中的地质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勘查设计的调整与修改等问题。

关键词:勘查工程,施工管理,地质编录

参考文献

[1]岳洋.勘探工程的施工原则和顺序[J].煤炭技术, 2011, (8) :29-30.

[2]王定武, 王运泉.煤田地质与勘查方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 篇3

【關键词】地质灾害;预防;治理

0.前言

由于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所以各国都早已对其的防治十分重视,技术手段已经十分发达,而我国对于此灾害的治理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各种技术还不是很发达,虽不能与欧美各发达国家相媲美,但跟我们自己以前的状况相比较,我国治理灾害的手段还是有了质的飞越,本文就着重介绍了我国的几种典型的地质灾害和它们的防治手段,希望人们对它们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

1.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分析

1.1平原地区地质灾害及分析

地震、地面沉降、岩溶坍塌、地裂缝等是平原地区多发的地质灾害,主要的是地震。地震是由于板块与板块的碰撞挤压或地壳的剧烈运动而引发的,它多发生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全国有两大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而在我国的平原地区正好是地震多发区,它具有分布广、频率高、震源浅、强度大、破坏性大的特点,严重危及附近地区人们的生命安全,主要多发城市有北京、天津、呼市、太原、兰州等,这些城市都有可能是未来的震中位置,而且这些城市中不乏北京这样的发达城市,它不仅人口建筑众多而且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一旦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地表垂直下降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地面沉降,人为因素主要是我们过度开采地下水,自然因素主要是地下的升降运动和地震的影响。岩溶坍塌是指岩洞上方的岩土体发生形变而向下陷落的现象。地裂缝顾名思义就是指地面产生开裂而形成裂缝的现象。它包括地震地裂缝、构造或非构造地裂缝、混合成因的地裂缝。

1.2沿海地区的地质灾害及分析

我国沿海地区正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平原区多发的地质灾害如地震等,在沿海地区发生的频率也比较大。再加上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建设好以及对环境的改造力度大,所以这里不仅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而且毁坏程度也是最高的,所以此地区的灾害防治工作刻不容缓。沿海地区导致灾害发生的因素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就是海水作用对城市的影响,这也是其发生的地址灾害的主要成因之一。主要灾害有土地盐渍化、海水入侵、风暴潮灾害、海岸蚀退等。土地盐渍化是由于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导致的,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所以当海水渗入到陆地的土壤中时,会使土壤的含盐量大大增加。风暴潮主要是发生在春末或初秋时由于飓风或台风所导致的地质灾害。海岸蚀退主要是海水对地面的侵蚀作用引起的,海水不断侵蚀陆地,使得陆地面积减小,海岸后退,海平面不断上升,这已经使得一些沿海国家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如马来西亚等。另外还有一些河流的不断淤积使三角洲的面积扩大、地下水的运动使得地面沉降等现象发生。

1.3山区地区地质灾害及分析

山区的地址构造比较复杂,所以在这里发生的地质灾害比较多,危害程度也比较大,发生频率最高的为泥石流、滑坡、崩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降水多的季节, 山地地区植被常年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质疏松,在加上连绵的雨水不断冲刷,就容易爆发泥石流。泥石流发生时会对沿途的村庄和农田造成毁灭性打击,所以它的预防和治理是十分急迫和重要的。崩塌的发生也跟植被破坏有很大的关系,再加上山地地势陡峭,夏天一遇到大雨就易引发崩塌。虽说崩塌和泥石流的成因比较类似,但是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泥石流是连绵的小雨引起的,泥土石子混着水一同从山顶上滑落下来。崩塌是暴雨的巨大冲击力导致的,整块山体的脱落,俗称“塌方”。另外在高纬度高海拔的山地地区还经常发生冻土灾害,使得此地区寸草不生。山地地区的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其影响灾害发生的因素也比较复杂,有人类工程活动的强度和频度、地貌、地质构造、气候、沟谷发育程度、植被覆盖程度等,这些也都是我们对山地地区灾害治理所要考虑的因素。

2.地质灾害的防治

2.1地震灾害的防治

地震灾害的主要成因是自然原因,这通常是人力所不能避免的,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灾害的预报,提高预测地震的技术手段,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和避免伤亡,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利用先进的预测工具及时观测,避免在发生像汶川地震这样的惨剧。我们在做好地震监测、预报的同时,更要投入很多精力在做好抗震工作、加强工程抗震能力上,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要提高新建工程的抗震能力,在工程开始建设之前,应该做好该地区的地震烈度评定工作,以此确定此项工程的抗震标准,建筑材料也最好选用轻便不易坍塌的,这一点上可以借鉴日本的技术,日本最为一个地震多发的岛国,抗震的技术水平可以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其建筑所用的材料也十分轻便,对此我们可以引进使用。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经常宣传地震逃生方面的知识,经常在各大学校和单位组织较正规的逃生演习,帮助人们掌握此方面的知识,当真正发生地震时,有利于人们快速撤离,减少伤亡。

2.2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灾害的防治

对于地面沉降灾害的防治我们首先要明白,这种灾害是不可能根除的,因为它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而造成的,但就现在的水资源状况来看,我们不可能不去开采地下水,所以我们只能尽力采取措施减少地面沉降的发生或控制其危害程度。

对于地下水的开采我们可以适当减少,在开采之前做一些相关调查,使开采量和沉降量之间的比值适合当地的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研究区域内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确定合理的开采层次和井位布局。相关工作人员还有继续探索控制此灾害的新技术、新方法,使得开采量引起的地面沉降尽可能的小。地裂缝大多是由于其它的地质灾害所引起的,所以只要我们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其它灾害的发生,这种情况也就会相应的减少。

2.3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灾害的防治

这三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十分类似,因此它们的防治工作也很像,而且它们和上述灾害最大的不同是,这些灾害可以消除,它们大多数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工程和经济活动导致的,而不是自然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所以这类灾害从技术上讲,大部分是可以防治的。我们禁止人类肆无忌惮的砍伐活动,而且在城市扩建时要查清地质环境条件,避开各种地质灾害体,还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合理容量和建设布局与环境的适应性,对建设时可能诱发的灾害进行评价和预测。

3.结语

地质灾害的种类众多,破坏性也很大,它的每一次爆发都会夺走很多人的性命,所以对于它们的防治工作已经迫在眉睫。笔者在本文中着重介绍了几种常见地质灾害和它们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引起读者们的重视,自觉地学习此方面的相关知识,也希望在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可以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 [科]

【参考文献】

[1]唐辉明.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研究综述[J].工程地质学报,2013,(9):728-733.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篇4

一、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层型剖面(含副层型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

二、对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科学文化价值的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微体古生物、古植物等化石与产地以及重要古生物活动遗迹。

三、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溶、丹霞、黄土、雅丹、花岗岩奇峰、石英砂岩峰林、火山、冰山、陨石、鸣沙、海岸等奇特地质景观。

四、具有特殊学科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石、矿物、宝玉石及其典型产地。

五、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或科学研究价值的温泉、矿泉、矿泥、地下水活动痕迹以及有特殊地质意义的瀑布、湖泊、奇泉。

六、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典型地震、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

地质勘查单位资格管理办法 篇5

(1991年9月3日地矿部第14号令)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维护地质勘查工作的正常秩序和地质勘查单位的合法权益,保障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勘查质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内,从事下列第一项至第六项地质勘查工作的单位和从事下列第七项至第九项工作的地勘行业的单位,都必须申请资格登记,取得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

一、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

二、矿产地质调查、勘查(含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

三、水文地质勘查(含区域水文地质勘查、城市供水、工矿企业集中供水及农业水文地质勘查);

四、工程地质勘查(含区域工程地质勘查,重要城镇、能源、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程地质勘查);

五、环境地质勘查(含灾害地质、城市地质、矿山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医学地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的勘查评价和旅游地质勘查等);

六、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地质勘查;

七、岩石、土壤、矿物、水质的分析、化验、鉴定、测试与选冶试验;

八、地质测绘;

九、地质勘探工程(含钻探、坑探、井探、槽探等)。第三条 地质矿产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局(厅)是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勘查资格管理机关。

第四条 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所属的地质勘查单位及外商投资的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的复核、发放由地质矿产部负责管理,其他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的审查、发放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局(厅)负责管理。

市(地)县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授权负责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监督管理的有关工作。第五条 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下列单位,均应按照本办法进行资格申请。

一、全民所有制单位;

二、集体所有制单位;

三、多种所有制联营单位;

四、外商投资单位;

五、需要办理地质勘查单位资格申请的其他单位。

第六条 申请地质勘查资格的单位除应具有法人资格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合理,数量、水平符合所要从事的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

二、装备、仪器适应所承担的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

三、有与所承担的地质勘查工作相适应的资金。

第七条 申请地质勘查资格的单位,应向资格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填写《地质勘查单位资格申请书》;

二、法人资格证明文件或复制件;

三、上级主管机关关于法定代表人及技术负责人的证明文件;

四、固定资产、流动资金证明材料的复制件;

五、其他有关材料或证明。

第八条 申请地质勘查资格的单位,将应提交的有关文件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局(厅)复核发证;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所属地质勘查单位的申请,由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局(厅)初审后,报送地质矿产部复核发证。

第九条 资格管理机关自收到地质勘查单位资格申请书之日起30日内,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复核,并作出是否批准发证的决定。对符合要求的发给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对不予发证的,向申请者发出通知,并说明理由。第十条 未取得地质勘查资格证书的单位,勘查登记管理机关不受理其勘查登记申请。

从事地质勘查市场经营的单位,必须凭其取得的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按工商行政管理的有关规定,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注册,领取营业执照。

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单位,不得从事地质勘查市场经营项目。未取得地质勘查资格证书的单位提交的矿产储量报告,矿产储量审批机关不予审批。未取得地质勘查资格证书的单位提交的地质报告不得作为建设的依据。第十一条 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统检制度。每三年统检一次,第三年第四季度进行。

持证者应携带原证书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填报《地质勘查单位资格统检表》,并接受统检。经统检合格后,在原证书上加盖印章;经统检不符合规定的,原资格证书予以注销。逾期三个月不接受统检的,其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自行失效。

第十二条 取得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后,丧失地质勘查能力的,应及时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办理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注销手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申请办理换证手续。

一、经统检复核,应当改变业务范围的;

二、有正当理由并经审查批准需要改变业务范围的;

三、单位发生分立、合并、易名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注销原证书换领新证书的。第十三条 地质勘查单位资格管理机关,根据本办法规定需要调查了解有关情况,调阅有关资料的,地质勘查单位应当积极协助,并如实报告。

第十四条 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分正本和副本,具同等法律效力。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由地质矿产部统一印制。

第十五条 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遗失的,必须登报声明作废后,方可向原资格管理机关申请办理补证手续。

第十六条 持有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的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或吊销资格证书的行政处罚。

一、申请资格证书时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二、不按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办理资格证书注销手续的;

三、将项目转包给无资格证书单位施工的。

第十七条 对冒用、抵押、出租、转让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的单位或个人,吊销其勘查单位资格证书、没收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0%以下的罚款。

对擅自印制或用涂改等办法伪造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的单位或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吊销勘查单位资格证书、没收其印制、伪造的证件及违法所得的处罚,可以并处违法所得70%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 擅自超越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批准的业务范围进行地质勘查活动的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令其停止施工,并可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拒不停止施工的给予吊销资格证书的处罚。

第十九条 未取得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擅自进行地质勘查活动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令其停止工作,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的行政处罚,除对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所属地质勘查单位及外国投资的地质勘查单位所作的处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报地质矿产部批准外,一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作出决定并进行处罚。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地质矿产部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既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资格管理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颁布前在册的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所属的地质勘查单位的资格申请,按第七条第一项填具《地质勘查单位资格申请书》,由国务院各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地质矿产部复核发证。

不隶属于国务院各主管部门的地质勘查单位,依照本办法规定向驻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补办资格申请手续,领取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

上款规定的申请手续在本办法颁布之日起六个月内办理,逾期不办的,视为无证从事勘查活动,按第十九条进行处罚。

自本办法颁布前已经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取从事地质勘查业的营业执照的必须在本办法颁布之日起六个月内凭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重新核准登记,更换营业执照。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篇6

二00八年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二00八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地区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切实抓好全县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地质灾害概述 二00八年全县新发生地质灾害10起,分别是平山乡双塘村海乐组滑坡,平山乡雄营村双营组张家院子滑坡,松林乡拱桥村河边组滑坡,野马川镇大寨村二组崩塌,六曲河镇河边村河边组滑坡,城关镇后河村梨树塘组滑坡,雉街乡汞山村小河组地面塌陷,雉街乡木嘎村石丫组地面塌陷,罗州乡民联村田坝组滑坡,罗州乡红岩村新坝场组滑坡,10起地质灾害共威胁112户612人,潜在经济损失584万元,无人员伤亡。受今年年初雪凝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和气候变化异常等多种原因,原有的19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多数有明显加剧现象,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较为艰巨。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01处,共威胁2486户12510人,潜在经济损失6211.5万元。

二、工作完成情况

1、努力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贯彻落实

2007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以来,我局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实际,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以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努力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建立健全领导机制,认真搞好地质灾害应急的预防和处置

一是从年初开始重新调整充实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省、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召开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县200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及任务,明确乡(镇)和县直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二是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及全县地质灾害调查情况,及时制定了《赫章县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赫章县2008年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同时指导和督促各乡(镇)及时调整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乡(镇)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应急预案。

三是认真执行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灾情速报

制度》、《险情巡查制度》,明确值班人员,联系电话,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监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四是对全县所有中型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制定了应急预案,建立了县、乡、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明确了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

五是加大全县矿山企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所有矿山企业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要求,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报工作。

3、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和项目申报工作。一是完成野马川镇山脚村老母坡组26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搬迁工作和六曲河镇碾房村棱角组64户因采煤导致地质灾害的搬迁工作。

二是委托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对野马川镇毛栗树村、平山乡岔河村大寨组、哲庄乡瓦房村大沟组三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制了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地区局。其中野马川镇毛栗树村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已经行署同意上报省厅;平山乡岔河村大寨组、哲庄乡瓦房村大沟组两个地质灾害项目已获地区财政局和地区国土资源局行文下拨治理经费,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组织申报了妈姑矿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已获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批准并下拨治理经费1500万元。

4、认真开展全县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按照黔国土资发[2008]73号文件精神,在省地矿局115地质大队协助下,从六月十九日起在全县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工作。共培训乡(镇)干部1344人,村组干部2334人,学校师生20余万,监测人员360人,培训群众16400人,制作相关光碟865张,在县有线电视台连续播放地质灾害及地震相关科普知识20天次。11月中旬对全县27个乡(镇)分管国土资源领导及乡镇国土资源所所长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培训。

5、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专项检查工作

一是根据地区国土资源局《关于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时安排部署乡(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是对乡(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三是深入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加剧隐患点,矿山企业进行巡查,及时掌握各隐患点变化情况,做好应急准备,避免群死群伤事故发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严重不足

全县现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需治理,治理任务艰巨,治理资金缺口大。

2、由于地质灾害隐患点点多面广,交通工具不便,有些

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管理工作还不到位。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力度,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战胜地质灾害的信心,进一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2、多方争取项目资金进行地质灾害点的治理。

3、继续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排查力度。

4、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门责任制度,形成全力齐抓共管,强化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赫章县国土资源局

浅谈加强地质档案管理工作 篇7

1 地质档案的特性

1.1 地质档案形成的周期性长,区域特征明显

地质勘查是一项周期比较长的工作,需要野外和实验室相结合,通过对目标区域内工作量及勘查目标的确定,并掌握工作区内各种复杂地质特征和现象,然后总结形成最终的勘查报告,这期间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调查和编写报告。因此,由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原本特性,使地质档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工作周期长等特性。

1.2 地质档案内容广、综合性强

由于地质勘查所涉及到的专业及技术手段较多,该工作是一项多样性的综合型工作,包括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物探和化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因此相应的也会形成多种类型的地质档案报告和材料。

1.3 地质档案利用广,具有持久性

地质档案需要经常收集整理,最终汇总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档案资料,国民经济有关领域的地质工作者在进行某区域地质工作时往往会先对之前该区域的勘查档案资料和地质研究成果进行翻阅和研究,并结合现有工作条件进行下一步的勘查规划,不仅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阶段地质档案的利用,不仅有助于地质勘查,还可以对区域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工作提供支持。

2 加强地质档案管理的具体策略

2.1 加强领导,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不管什么工作,都需要单位部门领导的重视,如果领导对于该项工作不予以重视和支持,将为今后的工作进展产生种种困难。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同样也不可缺少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领导的管理意识对于地质档案工作的收集、整理和档案室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进行,地质档案资料也越来越多,对档案管理人员安排、设施建设以及档案室扩建等基础建设都需要领导的肯定和认同,如果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建设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档案管理将得不到充分的基础保证,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档案管理者的情绪和态度,进而不利于地质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因此,只有加强领导地质档案管理意识,积极地调动起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服务态度,才能更好地加强和促进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以发挥地质档案资料在地质勘查、科研以及深部找矿中的重要作用。

2.2 建立完善规范的地质档案管理制度

无论在任何单位任何岗位,都需要有管理制度的约束,管理制度也是约束工作行为的一种必要阀门。地质档案管理中都会对本单位以往历年形成的勘查资料、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方案等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科研成果进行收集、整理保管,以供查阅参考。随着时代的变迁,档案室管理制度也应不断的跟随时代的脚步进行变化,合理安排和规划管理方法,及时进行改革调整,围绕地质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理念进行逐步完善。地质档案管理过程中,在对地质档案进行收集整理时,应将该区域内的地质资料进行完整采集,确保该资料来源的真实可靠以及各种调查数据的科学严谨;在档案资料的借阅管理中,应严格遵守档案室的借阅条例,重要档案资料需要经过相关负责人的批准方可进行查阅,如需要将资料借出档案室,需要进一步让档案室领导批准,并进行相关登记;档案室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管理时,应按管理规范进行管理,防止出现档案资料的混淆和乱放。将档案室管理制度细致化、精细化、合理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档案室资料收集与管理。

2.3 加强电子档案储存设备以及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安全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地质档案室需要进一步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要求。通过应用相应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对地质档案资料进行精准化管理,进而提高地质档案室资料管理水平。首先,要健全档案管理网络建设,以信息化管理模式推动档案资料管理的规范化进程。其次,提高档案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将档案室资料管理进行全信息化管理,也是未来档案室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做好相应基础硬件设施的同时,更应该进一步规范化各种基础数据的收录工作。最后,要及时对档案室各种管理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对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升级,确保相应管理系统以及软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行。此外,档案室管理人员应及时对整个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电子地质资料的安全性,也是档案室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地质档案室网络安全性的管理中,还需要加强对于用户身份的验证,实行数字签名验证和建立网络防火墙等,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以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最大程度上保障地质档案电子资料在存储、传输和应用过程中的保密性、安全性和准确性。在使用自动化办公系统进行地质档案管理时,管理员必须遵守档案室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不得私自对电子档案进行修改和非法下载,进而更加有效的提高档案室电子资料管理的安全性。

2.4 建立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开发建设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档案信息开发,从而提高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质量,使地质工作人员和档案工作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为大力开发、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加强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开展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实现纸质综合类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地质科研报告的图文数字化,刻录地质资料光盘,加大投入开发“数字档案馆”项目,重点抓好修订和完善服务规章制度和实现地质资料服务网络化,大力促进地质资料服务工作。构建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信息平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建立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信息服务器,建立网络系统内上下相通的分布式地质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地质档案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提升地质档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使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实现专业化管理。

2.5 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地质档案管理队伍

地质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有一支专业性强、素质高的管理队伍,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地质勘查部门在人员招聘过程中,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除了熟悉档案业务外,还应对地质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安排管理人员去其他单位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人员奖惩办法加强人员管理。随着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升,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加强自身对于现代自动化办公软件的掌握能力和应用水平,转变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强化管理能力,以更好的胜任当前快速发展的地质档案室的管理要求,明确管理目标,促进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3 结语

地质档案是地质单位的重要资源,做好数据分析与档案管理是地勘工作单位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相关人员分析地质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有效的处理方法,与时俱进,提高地质资料的应用效率,挖掘地质档案的潜在价值,推进我国的地质档案工作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兰.做好地质档案管理工作[J].西部探矿工程,2014(7).

[2]吴玉凤.关于地质档案管理及利用的实践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19).

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备份问题研究 篇8

【关键词】地质档案;异地备份;问题;措施

一、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备份的必要性

地质资料档案在保管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会对档案资料的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脅,在一些不可抗力及人为因素影响下会出现地质档案受到损害的情况,同时还有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软硬件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而导致地质资料档案受到无法弥补的损害。因此为了确保地质资料档案的安全,则需要对地质资料档案实施异地备份保管,这不仅是确保地质档案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提高地质档案防灾及减灾的重要措施。在地质档案安全备份管理工作中,需要对火灾、虫灾、盗窃、温湿度等破坏进行有效的防范,同时还要对战争、地震、洪水、群体性事件等对地质资料档案带来的大范围破坏进行必要的防范。通过对地质资料档案原件进行加工复制成各种载体的信息,实施异地备份,不仅可以有效的对各类风险进行防范,而且能够防止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核心地质档案信息进行窃取,有效的预防和降低各种灾害对地质资料档案所带来的损害,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备份也是档案部门消除档案安全隐患的重要保障。

二、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备份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足及缺乏健全的机制。由于一些突发性及地域性灾难发生效率不高,这也使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觉得对地质资料档案进行异地备份可能永远也用不到,同时还担心异地备份过程中会导致馆藏档案失去自身的特色,因此在思想上对异地备份工作缺乏重视。同时地质资料档案馆与馆之间缺乏健全的协调机制,这就导致不同级别及地区在具体对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备份保管工作进行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另外,当前地质资料档案的图文数字化程度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也给地质资料档案的异地备份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资金缺乏。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备份工作的开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不仅需要增加相应的设备,而且档案异地备份过程中也需要增加人员,这就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但当前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经费普遍不多,而且在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档案管理成本不断增加,即现有的经费都很难维持当前档案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备份资金缺乏,如果得不到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地质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三)异地备份选址。异地备份选址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尽管我国地域辽阔可以为地质档案异地备份提供良好的场所,但近年来各种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这也给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备份选址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在异地备份选址工作中,不仅需要对所选城市的地理环境特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同时还要与城市的综合因素进行有效的结合,确保所选异地备份场所要与原档案尽量不处于同一江河流域、同一电网及同一地震带内,确保所选择异地备份地址事地质档案所需要的环境地理条件相一致,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能够具有较好的防磁、防水及防光措施,从而有效的确保地质资料档案的安全。

三、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备份的措施

(一)提高异地备份的认识。实施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备份,需要提高地质资料档案工作者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克服侥幸心理。加强理论研究,自觉把异地备份建设作为确保地质资料档案安全的底线工程,以使地质资料档案的异地备份工作顺利开展。

(二)搞好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备份的保障设施。为确保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安全备份工作能稳步长期地运行,不仅要加大经费投入,还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保障,充分发挥异地备份基地的技术设备与人力资源,挖掘地质资料档案馆人力与物力资源,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充分利用馆藏资料,争取项目经费,加快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工作,提高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备份综合防护能力。

(三)做出科学论证。开展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必须提前对各项计划及气候环境、地质环境及基础设施等因素进行科学论证。同时在对整个异地备份中还需要格外注意的备份方案的论证,避免实施方案出现疏漏。其次是技术论证,包括保管技术、存储技术等各种地质资料档案安全技术的研发与使用,都要根据各地质资料档案馆的实际备份状况,对、异地备份过程与备份环境进行安全考虑,最后对该项技术的应用进行相关的科学论证。

(四)落实备份制度。地质资料档案进行异地备份,不仅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而且要做好部署工作,缺乏完善的地质资料档案备份策略,明确规定备份的范围、技术、介质和方式,而且馆际之间需要互为备份制度,互为对方提供备份库,通过制定完善的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备份方案,并确保方案得以实施。在异地备份方案实施过程中,双方需要就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备份档案的交接、保管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协调,并签订协议,确保地质档案信息的安全。

(五)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实施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必须做好与科学规划同步进行的标准体系建设。当前。各类型载体如:纸张、照片、声像以及其他新型载体地质资料档案的标准、异地备份库的建筑选址、建设标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空白。为区分不同情况,周密制定并抓紧构建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备份的标准体系,用标准约束行为、保证质量、促进落实。

四、结束语

近年来,由于各种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这给地质资料档案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各级地质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与各地区的地质和气象特征进行结合,从而做好地质资料档案异地备份保存工作,实现对地质档案的安全管理,使地质档案能够更好的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卖车合同下一篇:cg教育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