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患者护理研究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对鼻内镜手术患者56例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与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3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56例行鼻内镜手术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对所有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并分析护理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结果经过鼻内镜手术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56例患者中3例出现鼻腔出血,4例出现眶周血肿,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鼻内镜手术患者护理研究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鼻内镜手术患者护理研究论文 篇1: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全程護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鼻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应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研究各项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中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两两比较存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采用全程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还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全程护理;鼻内镜手术;术后康复;影响

鼻窦炎和鼻息肉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鼻塞,粘液脓性,头晕,头痛,记忆和嗅觉减退症状;一般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5%,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鼻内窥镜检查由于其组织损伤小,鼻腔生理功能保存良好,复发率低,受大多数患者欢迎。然而,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应该有令人满意的结果,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全程护理是整体护理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它指的是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为患者提供的持续和持续的专业护理,以满足患者的围手术期需求[1]。此次本科室选择80例鼻内镜手术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方法,旨在提高患者围手术期恢复情况及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入我院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80例鼻窦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相应检查确诊,其中含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分布在18-52岁之间,平均为38.4±15.3岁,其中含双侧病变患者66例,单侧病变患者14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含有患者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中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此次研究均通过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情况下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方式,其中含对患者术前术后健康宣教,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预防,术后冰敷、止痛等。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全程护理方式,具体为1)术前度患者进行集中访视,并发放宣教资料及咨询电话;2)向患者介绍鼻内镜手术相关信息及注意事项与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3)引导患者正确学习擤鼻的方法,并指导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4)向患者演示手术进行中及术后抑制打喷嚏和咳嗽的方法;5)介绍手术医生的资质及经验与以往手术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克服恐惧心态,积极面对手术;6)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准备,同时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查。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应用%描述计数资料,予以X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计入统计学分析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计入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内窥镜手术的目的是消除鼻窦肿瘤,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重建鼻窦通气和引流,从而为恢复鼻窦的粘膜形态和功能提供有利环境;然而,内窥镜手术无法解决手术以外的许多问题,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此外,鼻内窥镜检查后的局部鼻腔治疗是一个长期而繁琐的过程,有时需要半年或更长时间;因此,加强内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内镜手术患者常规护理主要是指护理患者的意外伤害,如术后鼻腔是否有并发症,是否有术后感染或疼痛,在内镜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系统整体护理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而整个护理过程以现代护理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重要体现为指导。而全程护理过程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心理和生理支持,可以提高内镜手术患者的耐受性和术后恢复能力;在真正意义上,全程护理过程不仅可以确保患者的身体安全,还可以保护患者的心理免受创伤[2]。此次研究为提高鼻内镜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特选取80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全程护理方式进行对比,数据显示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模式相较于对照组更具优势,其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还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代黎,周琦.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6):68-71.

[2]郭晶.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274-275.

作者:张清秀

鼻内镜手术患者护理研究论文 篇2:

鼻内镜手术患者56例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对鼻内镜手术患者56例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与资料 选自2011年6月——2013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56例行鼻内镜手术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对所有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并分析护理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鼻内镜手术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56例患者中3例出现鼻腔出血,4例出现眶周血肿,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5%。随访1个月后,治愈45例(80.36%),好转11例(19.64%)。结论 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促进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鼻内镜是一种用于检查鼻腔的光学设备,通常情况下指的是硬管镜,该设备所具有的优点是:照明性较好、直径较细易通过狭窄鼻腔以及鼻道进行检查,是鼻窦炎鼻息肉重要的诊断手段。鼻内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鼻内镜手术患者56例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3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56例行鼻内镜手术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男性29例,女性27例,患者年龄在19-48岁之间,平均年龄(31.5±2.41)岁。其中鼻窦炎患者30例,上颌窦囊肿患者9例,鼻息肉患者1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6例。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进行咽部检查、鼻腔检查以及CT扫描确诊。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首先依据患者的手术部位以及耐受程度,采取局麻或全麻等不同的麻醉方式,之后在鼻内镜下依据患者鼻腔的疾病类型分别采取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鼻息肉切除术、鼻腔鼻窦的良性肿瘤扩大切除术等。清理患者鼻腔,改善鼻腔通气情况,手术中采用肾上腺素盐水棉片进行止血,手术完成后采用止血海绵将鼻腔填塞进行止血。

1.2.2 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教育,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一般性的术前准备护理,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热情接待,对科室特色进行介绍,同时介绍成功的手术病例,让患者增强信心;其次与患者进行沟通,有针对性的对患者担忧问题进行疏导,并发放鼻科保健宣传手册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相关的知识,积极的配合治疗;最后可以向患者讲解疾病临床特点以及手术方法、麻醉方式和护理的要点,消除患者的手术恐惧感等不良的情绪[1]。一般性的术前准备护理:为了避免发生感染、出血,也为了使手术视野更加的清楚,手术前的1d可行消炎药的静滴,并口服维生素。同时对鼻毛和鼻腔进行清理,鼻窦炎较为严重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生理盐水的冲洗,手术前保证良好睡眠。②术后护理包括常規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鼻腔冲洗和用药护理。常规护理:局麻患者采取半卧位,以此减轻患者头部面部的充血肿胀,全麻患者则给予心电监测、严密的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的变化,待麻醉清醒再采取半卧位。疼痛护理:保持病房的舒适和安静,减少前来探视的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达到降低机体疼痛敏感性。术后可进行冰袋冷敷,减轻鼻部的出血、肿胀和疼痛,同时观察患者疼痛的程度,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以服镇痛剂。并发症护理:抗感染治疗[2]给予抗生素应用控制炎症。对患者鼻腔进行填塞,以防出血,漱口用冷开水,饮食要给予清淡的富含纤维素的软食以预防便秘,随时观察伤口的出血情况。叮嘱患者勿将填塞物自行取出。鼻腔冲洗和用药护理:在抽出纱条后每天要用滴鼻剂滴鼻,第三天开始清理鼻腔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术腔,若是霉菌性鼻窦炎应给予甲硝唑注射液进行冲洗。③出院健康指导教育。指导患者定期对鼻腔进行清理,每隔半个月到医院进行复查,并清理鼻腔的结痂,以防手术后出现粘连和复发。定时进行鼻剂点滴,以软化鼻腔干痂,同时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忌吃辛辣和刺激性强的食物,戒烟酒。

2 结 果

经过鼻内镜手术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56例患者中3例出现鼻腔出血,4例出现眶周血肿,随访1个月后,治愈45例,好转11例,见表1。

3 讨 论

鼻内镜手术是用来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一种多方位多角度手术,能够清楚准确的观察到手术的各个部位,该种手术方法主要的优势在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操作较为简单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在保留患者鼻窦鼻腔生理结构功能的同时,彻底的将病灶进行清除。

由于鼻内镜手术属于新术式,所以在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中要及时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最快的时间发现患者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并发症,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患者痛苦,使患者处于最佳的状态,积极的配合治疗。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大量成功案例,使其被广泛应用于耳鼻咽喉科领域,做好鼻内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显得越来越重要。

鼻内镜手术的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前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除此以外,做好患者的术中护理也是极其重要的,术中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由于术前给予患者镇静剂,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恶心和呕吐等现象,要防止患者误吸[3]。另外,在麻醉药中加入肾上腺素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但是该种药物也会引起头痛和心悸等症状,因此要对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

本次研究表明,经过鼻内镜手术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56例患者中3例出现鼻腔出血,4例出现眶周血肿,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5%。随访1个月后,治愈45例(80.36%),好转11例(19.64%)。

综上所述,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促进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龙英.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8(4):81-82.

[2] 刘芳,闫丽.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92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5(24):148-150.

[3] 蒋丽华.鼻内镜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22(14):21-22.

作者:尤巧敏 张素敏

鼻内镜手术患者护理研究论文 篇3:

PDCA循环管理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拔管依从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拔管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鹰潭市人民医院铁路分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予PDCA循环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拔管依从性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1.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依从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00%(12/75),研究组为4.00%(3/7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能明显减少苏醒期躁动,提升患者的拔管依从性,预防不良事件。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全身麻醉手术; 苏醒期躁动; 拔管依从性

【Key words】 PDCA circulation management; General anesthesia operation; Recovery period agitation; Extubation compli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Railway Branch of Yingtan People’s Hospital,Yingtan 335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33.039

全身麻醉蘇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全身麻醉恢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其特征是躁动,精神错乱,定向障碍和可能的暴力行为。报告表明其发病率在接受耳,鼻,喉,眼科,腹部,泌尿和血管手术的成年患者中从3%~21%不等。出现躁动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临床后果,例如自拔管,意外移除导管和受伤,此外,它可能会增加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并导致医务人员受伤[1-2]。全身麻醉EA的原因是多因素的,研究发现疼痛,气管插管,手术时间和抗抑郁药长期治疗史是出现躁动的最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临床实践发现,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plan-do-check action cycle,PDCA)管理可能是减少全身麻醉EA的有效管理办法[3-5]。因此,本研究收集了在鹰潭市人民医院铁路分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50例,探究PDCA循环管理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EA及拔管依从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鹰潭市人民医院铁路分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50例,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5)和研究组(n=75)。研究方案均详细告知所有患者,并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纳入标准:择期手术治疗患者,且均符合全身麻醉手术适应证,术前检查未见相关禁忌。排除标准:年龄小于20岁,体重指数(BMI)超过35 kg/m2,患有心律不齐、精神疾病、精神发育迟滞、哮喘病史和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被排除在研究之外,怀孕患者和紧急手术也被排除在研究之外。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方案进行护理,进行术前宣告,告知手术预防措施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做好准备;术后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呼吸和血压等,观察咳嗽,恶心,呕吐,发烧,腹胀,术后出血情况。研究组则以PDCA循环管理进行干预:

(1)PDCA循环管理团队由护士长,复苏室护士和麻醉师组成,团队成员接受麻醉恢复期和PDCA循环管理知识培训。(2)计划(P):根据EA的国内外文献报道,结合临床经验,发现EA的原因是缺乏全身麻醉和麻醉相关知识,疼痛、术中术后管道刺激、护理知识不完备等,基于上述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开发,并集中关注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3)实施(D):①术前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和麻醉的步骤和基本原则,回答患者的问题,并提供心理咨询。②针对性环境护理,完善围术期患者的保暖、清洁、沟通等相关工作。③疼痛护理,对患者术后疼痛进行提前评估,进行止痛,合理使用镇痛药物。④减少呼吸道不良刺激,定期吸痰以及检查各类导管,保持其通畅。⑤安全防护,定期巡视,合理运用床挡和束缚带。⑥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电解质和pH值监测。

(4)检查(C):护士长定期检查和统计每月EA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提高护理质量。(5)处理(A):每周总结调整,不断改进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以苏醒期躁动评分评估患者EA情况[6],分为0~3分,安静、无挣扎=0分、吸痰等刺激时患者出现反抗=1分、无刺激时患者挣扎=2分、挣扎剧烈需多名医护人员方能制止=3分,≥2分记为出现EA。记录患者的拔管依从性,包括完全依从(可与医护人员充分合作)、部分依从(勉强配合医务人员)和不依從(不能配合医务人员,出现明显抗拒),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不良事件记录:包括意外拔管、坠床和伤口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50例,女25例;年龄37~72岁,平均(55.32±14.13)岁;其中甲状腺手术25例,腹部手术30例,骨科四肢手术

20例。研究组男51例,女24例;年龄33~68岁,平均(53.12±10.43)岁;其中甲状腺手术28例,腹部手术28例,四肢手术1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的EA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EA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21.33%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01,P=0.032),见表1。

2.3 两组患者的拔管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依从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56,P=0.041)。见表2。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对比 对照组出现意外拔管5例,坠床3例,伤口出血4例,总发生率为16.00%(12/75);研究组出现意外拔管2例,坠床0例,伤口出血1例,发生率为4.00%(3/7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28,P=0.039),见表3。

3 讨论

麻醉苏醒期是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术后关键阶段,据报道全身麻醉后出现躁动的发生率在成人患者中高达20%。但是,不同手术发生率差异极大,这很可能归因于患者的特征、手术类型、麻醉方法以及评估的时间和工具。目前认为男性、学龄前、手术类型、苏醒时间短、吸入麻醉药、辅助药物、手术后疼痛和气管导管的存在,均与术后EA有关,但是,出现躁动的确切机制仍有待阐明。因躁动诱发的不良事件可能导致患者的身体伤害,额外的治疗和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压力以及增加的护理工作量。麻醉医师及时识发现诱发躁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及时预防则是降低EA危害的关键[7-8]。同时EA常常发生在术后早期,与儿科患者相比,成人出现躁动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对成人的研究很少。然而,成人出现躁动会导致更大的受伤可能性,医务人员可能无法抑制躁动,另外EA还会加重患者心脏负担,引起血压、心率的一系列变化,严重者可造成严重并发症。为此,减少EA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9-10]。减少或预防EA的发生需要更科学严谨的护理干预 [11]。

PDCA循环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有助于呼吸质量的提高,并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12-14]。本研究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给予PDCA循环管理干预,发现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EA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低,拔管依从性好,说明PDCA循环管理可降低EA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拔管依从性,这与张瑛[15]研究结果相似。大多数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手术和麻醉知识不足,术前健康宣教时间短、内容较为片面,容易导致患者心理应激,同时手术创伤和器械的刺激,可能增加EA发生率,而PDCA循环管理可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增强工作目的性:计划阶段可使护理人员明确EA相关知识、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完善的术前宣教能明显消除患者紧张、增强信心;围术期的环境护理,可使患者充分放松;疼痛护理、减少不良刺激等措施能针对性的减少或消除EA风险因素;安全防护则对患者意外落床等情况有预防作用。PDCA循环不仅仅是简单和平行重复的过程,它是升级变革的螺旋,可以不断改善现状。PDCA循环概念的应用可以成为探究问题,分析原因以及改善医疗质量的工具。

本研究中的PDCA循环管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让关键利益相关者和多学科团队参与识别和改善患者护理很难协调,尽管部分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对团队方法的态度比其他人更积极,并且更加宽容。由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标准的要求,必须尽可能地提高多学科团队的参与度并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另外,由于人力和时间的限制,本研究被迫将质量改进过程限制在麻醉科,下一步拟在整个医院内启动并开发这种质量改进流程。另外,本研究来自一个单一的机构,不同条件的多中心研究可能更能反映PDCA循环管理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可减少EA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拔管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

[1]刘廷琮.不同麻醉方案对胃癌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3):664-666.

[2]胡庆圆,张成作.保温护理对麻醉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173-176.

[3]李品菲,史景发,洪四名.不同剂量地佐辛对胃癌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拔管反应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7):920-923.

[4]温米琴,吕春玲,崔健,等.术前告知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1):94-95.

[5]张永洪,夏氢,黄雪梅,等.围麻醉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对麻醉复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23-124,127.

[6]王春瑛.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17,38(7):847-850.

[7]吴莹莹.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蘇醒期躁动的护理预防措施及效果探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0):186-187.

[8]周楠,张美芬,袁京燕,等.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7,24(19):47-51.

[9]常宏.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9):1271-1273.

[10]孙舒辉,姚继红,杨艳梅.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80例原因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7,38(4):733-735.

[11]祖娟娟,杨青凤.PDCA循环管理在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护理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 2016,16(4):25-27.

[12]张红霞,梁彦超,陈嘉茜.舒适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评价[J].贵州医药,2017,41(4):441-442.

[13]郭迎,蒋维连.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3):3211-3213.

[14]肖巧华,谢美清,张爱珍,等.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插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1):97-99.

[15]张瑛.PDCA循环在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烦躁护理中的应用[J].甘肃医药,2015,34(5):393-395.

(收稿日期:2018-10-08) (本文编辑:周亚杰)

作者:金宇

上一篇:竞聘副主任科员演讲稿2篇下一篇:全面预算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