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化学教学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在当下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普遍应用的教学形式,作为一种伴随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导学案教学模式强化和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具体语境下,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要以新课改的具体理念为指引,不断强化创新教学,最终提高学科教学的成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化学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化学教学论文 篇1: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学案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优势、常见的实施误区以及解决对策,希望对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学案教学 高中化学 应用优势 教学模式

Key words learning plan teaching; high school chemistry; application advantages; teaching mode

学案教学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借助学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如果将学案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之中,不但能够改变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讲授式的“要我学”的局面,改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被动接受地位,还能够将任课教师的引导讲解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结合起来,将知识技能与素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所以,这一依据“学案”开展教学的学案教学模式,近些年开始逐渐在基础教育实践领域兴起和发展,并得到了众多化学教育教学人士的重视与关注。因此,本文就以高中化学为切入点,针对学案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

1学案教学的概念与内涵

学案,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根据学生知识建构的基本规律,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设计的学习活动方案或者是一系列学习事件的总和。“学案”是相对于任课教师的“教案”而言的,是与任课教师的“教案”相对应的一种关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案,其与“教案”的区别在于:“教案”围绕的是任课教师,重点在于教师的“教”,解决的是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讲什么”和“如何讲”的问题;“学案”围绕的是学生,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主要解决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

而“学案教学”就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在任课教师的主导之下,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案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还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中心于学生本人,是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2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优势

学案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实施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案教学有助于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在任课教师的主导之下,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一概念界定可知,学案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的,其改变了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模式,通过主动探究让学生真正积极、能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任课教师发挥的只是引导的作用,是课堂的主导者,学习活动的主体始终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中心也始终在学生身上。因此,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学案教学更好地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学案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从学习心理学的层面进行分析,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遗忘阈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规律可知,信息在输入大脑之后,遗忘就随之开始了,而且遗忘率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先快后慢,且在遗忘的过程中,没有重要意义的和不感兴趣的信息会被最先遗忘,不熟悉的信息也会先于熟悉的信息被遗忘。之所以说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与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遗忘阈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识记,就是因为在利用学案教学模式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活动时,学生首先需要根据任课教师所拟定的学案预习和讨论所要学习的内容,之后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还要通過小组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第二次学习,在学习成果环节学生还要温习之前的自己所预习的内容进行第三次学习,在检测环节利用检测题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时学生还会对之前的内容进行第四次学习。由于这四次学习之间所间隔的时间是相对较短的,正是在学生学习信息输入之后,遗忘速度较快的时候开展的,所以,后来的学习能够有效强化先前的学习,以提高以往的阈值。由此可知,学案教学模式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规律,且在所学习的知识被遗忘之前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多次巩固和强化,因此,高中化学教学中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从本质上来讲,学案为学生提供的是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因此,高中化学教学中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但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策略掌握,还能够有效调动和增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有意识运用。例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模式时,在小组学习环节,学生往往需要寻求任课教师的帮助或者是其他同学的帮助,以获得任课教师或者是其他同学的指导,而要完成上述行为学生就需要运用资源管理策略;在检测环节,学生需要对自学的效果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情况调整后续的学习行为,这就需要运用到元认知策略。由此可知,高中化学教学中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调动和增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有意识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策略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

(4)学案教学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模式时,“学案”的存在不但节省了任课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知识点、抄写例题的时间,还有效缩短了学生课堂上的笔记时间,从而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自主思考和探究,有效增大了课堂的容量。另外,由于学案教学让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之中,所以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上述两点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说,高中化学教学中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施,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5)学案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从知识与能力综合培养的角度而言,传统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记忆以及应用,而学案教学模式则与其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是在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例如:高中化学教学中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通过学生的自我思考、自练和自悟,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交流、沟通、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讲评和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等等。由此可见,高中化学教学中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案教学模式常见的实施误区及对策

现阶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案教学模式较为常见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实施误区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学案编写教案化的误区。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学案”和“教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案”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教案”强调的是教师的“教”,但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模式时,部分任课教师在编写选的过程中,先入为主地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仍然按照教案的流程和思路来编写选,以至于将学案变成了详细化的教案,出现了学案编写教案化的问题,并因此影响到了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为了避免学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这一误区,任课教师在开展学案编写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全面考虑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化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原则,有层次地安排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其次是学案素材过度“生活化”或者是脱离生活实际的误区。学案素材过度“生活化”指的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模式时,部分任课教师在选择学案素材时,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只考虑素材的生活性,而忽略素材了知识性的问题。学案素材脱离生活实际指的则是组织学案素材或者是对学案素材进行整合加工的过程中,偏离生活实际的问题。上述两种问题均会影响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学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在组织学案教材,尤其是生活化的学案教材时,可以着重选择健康的化学史实、学生感兴趣的与生活中常见现象相关的化学小实验、化学学科的科技前沿以及与化学相关的社会新闻、社会热点等等,以确保学案素材,尤其是生活化学案素材组织的合理性。

最后是学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重“学”轻“导”的误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模式时,部分任课教师认为学案突出的是学生的自学,所以,学案中的内容都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的,并不需要任课教师的讲解,以至于该讲的地方不讲、该引导的地方也不引导,完全放任学生去自己琢磨,从而走向了另外一种极端。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但不会提高,甚至还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模式时,为了避免上述误区,任课教师一定要对学案教学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理解,要认识到学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和途径,而并不是有了学案就可以放任不管,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动态地掌握好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成效。

参考文献

[1] 毕华林,亓英丽编著.高中化学新課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马秋英.高中化学学案教学反思[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3] 王锋.对话教学视阈下的学案教学及其启示——以中学化学学案教学中开展对话教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5.9.

[4] 谭骥,蔡文联.中学化学导学案教学实践反思——基于福建省某中学化学导学案教学课改个案研究[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

作者:周贤俊

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化学教学论文 篇2: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在当下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普遍应用的教学形式,作为一种伴随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导学案教学模式强化和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具体语境下,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要以新课改的具体理念为指引,不断强化创新教学,最终提高学科教学的成绩。在探索高中化学学科创新教学的过程中优化完善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广大一线高中化学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和完善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最终整体提高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 运用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当下各级各类学校中已经普遍采用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简单而言,导学案是经教师精心研究和编写的以新课程学科标准为依据、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的主要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实际上导学案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背景下的衍生物,蕴含在其中的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一脉相承,也可以说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国家统一基础教育改革理念的践行和落实,体现出了新课改的精神。众所周知,包括高中化学学科在内的各阶段各学科教学在过去的几年时间中经历了持续的优化改革浪潮,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无论是从教育教学指导理念和基本价值追求层面而言,还是从课堂组织形式视角来说,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整体面貌实现了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导的舞台,而逐渐演变成师生互动、学生合作探究的阵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发展能力得到了重点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出现和风行在一定意义上有必然性。

就具体高中化学学科的日常教学而言,导学案教学模式实际上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落实,学案与教案一样是当下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就高中化学导学案教学模式而言,“量”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我们更加应该关注“质”的问题,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学科的具体运用需要不断优化完善,持续的优化是导学案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不断发挥功效的基本保障。以下行文将基于实际问题重点阐述和探讨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优化运用。

1、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导学案要进一步强化“导学”功能,立足基础知识,演示课堂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学。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主体和核心是导学案,导学案实际上是教师为学生准备的课前自学指导方案,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和帮助下可以在课前进行学科基础知识的预习,同时学生可以了解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的思考和探究。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知识点较为集中,学生可以在课前自学和思考的空间较大,因此高中化学导学案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和突出“导学”的基本属性,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做得到,通过导学案的引导过程学生要概况性地感知基础知识,对于一些探究问题要进行初步的思考,以达到导学和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制作《氧化剂和还原剂》一课导学案时,教师可以将自身的教学思路和基本逻辑具体展示在导学案上,理顺思路,排除思维障碍,可以先通过具体如CuO+H2==Cu+H2O;Fe+Cu2+==Cu+Fe2+等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了解所谓化学反的概念,进而通过实例的步步推演引导学生分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关系以及它们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关系,通过这样一个步步为营的引导过程,导学案的功能才能得到发挥。

2、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导学案要基于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突出核心知识,切忌求全求难,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以有的放矢。

基于导学案的 “导学”基本屬性出发,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的导学案要持续在内容上实现优化,要紧密围绕学科核心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预习,特别是面对普通理科班时更不能在内容编排上片面求全求难,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如我们看到有的高中化学导学案中设置的练习题难度较大,有一部分探究问题也基本脱离了学生普遍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曲高和寡,最终损害的是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精心备课,以学科教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找准抓牢教学重难点,紧密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内容的编排,不可片面突出学案的“高大上”而使其失去了导学的意义与价值,如《碳的多样性》这一节化学内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素异性体的概念同时感知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所有的导学案内容都应该紧密围绕这些重难点展开。

3、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导学案要实现与教学设计以及课堂实际教学之间的高度融合。

如前所述,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学的,要让学生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安排,使学生为良好的课堂学习打下基础,这就要求高中化学学科的导学案必须要进一步强化与教案、教学课件之间的高度融合。实际上高中化学学科的导学案、教案以及教学课件之间就应该是统一和一体。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看到,一些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与学案之间的联系不够强,甚至出现在学案上的自主探究题在教案和教学过程中就根本没有涉及,这样的导学案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导学”功能不强,意义不大。

整体而言,导学案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高中化学一线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持续优化和完善这一教学形式,明晰导学案的基本功能与属性,科学高效地应用导学案,以基于基础知识的问题解决为整个学习过程的驱动力,通过导学案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登俊,浅谈高中“化学导学案”教学的形式与导法,《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年20期。

[2] 许元花,辩证研究高中化学导学案的现状,《考试周刊》,2017年22期。

[3] 陈红,新课标背景下导学案对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影响探究,《中国培训》,2016年02期。

[4] 柯欢,高中化学导学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作者简介:

肖春会,男,(1973-),工作单位: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中学,职称:高级教师。

作者:肖春会

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化学教学论文 篇3:

“自导合学”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我校的“自导合学”教学模式便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探索和实践。本文从“自导合学”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开始,总结了“自导合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重点展现了“自导合学” 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操作方式,并提出了此种模式今后在化学教学中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自导合学; 化学教学; 模式; 实践

1 “自导合学”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改革的目的是要把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完善其人格,开发其潜能。现代教育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体现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等特征,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创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课堂是教师实现新课程改革任务的必由之路。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探索和实践,我校总结出了“自导合学”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学生群体,共建共享互学、和谐的课堂教学。

2 “自导合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2.1 现代教学观基本主张。 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主张是:1、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终生全面和谐发展。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2、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主导作用,要想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则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因而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为“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实现从“教学生学”到“教学生自己学”的转变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景)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2.3 “最近发展期”理论。 核心是确定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期”。教学应当是在发展期前面,并不断地创造着“最近发展期”,教学就是要把“现有水平”转化为“最近发展期”,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期”,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2.4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度的时期,学生生理和心理都急剧变化。他们渴望独立,比较敏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表现欲旺,总希望大家高度关注他。所以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应该尊重学生个性,表扬引导他们,让他们充分思考,充分表达,充分展示,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和发展。

3 宜良二中“自导合学”教学模式

通过对国内外各种先进学习理论的研究和总结,并结合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定影响力的各种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学校最终确定并开始实践学校的“自导合学”教学模式。

“自”,即自主学习,包括在课前、课中以导学案为载体,以课本为中心,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案。自主性是“自导合学”教学模式的灵魂所在。 “自导合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给了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其自觉地、主动地努力学习,让学习变得轻松愉悦。第一,学生“自读”。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把课程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让学生自主阅读,掌握简单的知识。第二,学生“自议”。课堂上保证学生的探讨时间,使其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争辩;教师适时给予点拨、指导。通过“自议”,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第三,学生“自说”。?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质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把所思所想说出来,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比较自卑的学生。这样,教师的教学既有针对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發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导”,即以导学案为抓手,以教师作引导,课前指导、课中引导和课后辅导。通过导读、导思、导做、导教,始终突出一个“导”字,以“导”带学,以学促“导”,“导”学共进。

“合”,即合作学习,包括生生合作,组组合作,师生合作三种形式。通过讨论、展示、点评、质疑等合作方式,培养师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自导合学”教学模式能建构学生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和彼此鼓励支持,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学会在集体中共同学习和提高。

“学”,即学会,会学、善学、乐学。通过“自”“导”“合”“学“四个环节的学习实践,让学生在学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自导合学”模式下,很多知识是通过学生自己寻找和探究得来的,对知识点的掌握要牢固得多。简单的知识同学间自主学习完成,课堂上主要突出重、难点,更有利于对重、难点的把握,充分展现了自主高效课堂的“高效”。

4 “自导合学” 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操作方式

4.1 异质互补,分组合作。 实施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策略是“自导合学”能否有效的基础。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新意。

4.2 提出问题,指导自学。 编制导学案指导学生自学是开展“自导合学”的前提。导学案的质量决定了课堂质量。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简单的内容通过自学就可以完成,难点、有问题的地方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得以解答,让学生真正带着问题听课,既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又达到解决问题“高效”的目的。所以,每个导学案的编制都要反复修改,精心編写。导学案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基础性。紧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②适度性。导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能解决导学案上70%的内容。③适量性。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4.3 精心设计,合作讨论。 正确实施讨论策略是开展“自导合学”学习的关键。讨论是课堂教学对话中教学环境最为宽松自由、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方式。学生依据导学案,讨论问题,各抒己见。在遇到困难时,小组内尝试解决,跨层交流,由高层次的同学教低层次的同学,在组内互相帮助,实现“兵教兵”。这样既巩固了优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让不懂的学生弄懂知识,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则可以尝试跨组交流探讨,或是求助老师。通过讨论,学生有了充分的发言权,互相帮助,在积极的互动与交流中获取新知,拓展思维,发展能力。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讨论内容,把握好讨论时间,组织好讨论过程,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

4.4 培训展示,点评质疑。 黑板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是开展“自导合学”学习的亮点。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内容,可在讨论后让同学进行黑板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尤其要鼓励自卑、不爱表现的学生。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老师在课前要对基础好的同学(3—4个即可)进行预先的点拨。有研究表明,老师讲给学生的,记住率在60﹪,学生讲给学生的,记住率达90﹪。点评质疑环节则是“自导合学”模式集思广益,广开言路的最佳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点评同学既可发现展示同学的优点,又能及时指出和修正不足之处,包括学习内容、言谈举止等。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质疑,由老师或同学帮助解答,这样,每个同学都参与到重难点的思考中来。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让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达到较好的效果。

4.5 及时评价,调控合作。 有效实施评价策略是开展“自导合学”的保障。在评价主体上,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小组合作评价等形式。课堂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一个恰如其分、全面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重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我们采用的是评分制,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当堂评分,根据小组的表现和分值状况定期评出“优秀小组”、“展示之星”、“点评之星”、“质疑之星”等,并给一定的表扬和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性和积极性。

4.6 总结归纳,当堂巩固。 课堂最后的总结是“自主高效课堂”的画龙点睛之处。总结归纳部分,可以让有能力归纳的同学进行,也可以是教师进行。总之,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全局性和整体性的掌握。在化学课程的归纳过程中,常用的归纳方式有:①提纲式,即将知识要点分列成几个提纲,所列提纲要简明扼要,易于掌握;②表格式,即将各知识点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③因果式,即将彼此有内在联系的诸多知识点按其逻辑关系排列组合,以揭示因果联系,理清知识脉络。最后,教师依据导学案上精选的典型的“当堂检测”部分让学生对当堂学习的重难点知识落到实处,运用到实战训练中,巩固消化。

4.7 课后训练。 要多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布置实践性作业,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

5 “自导合学”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实现条件

在“自导合学”教学模式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科学态度非常重要。

5.1 加强导学案的编制质量。 在关注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加强导学案的编写,真正体现“导”的作用。导学案编写设置时要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同学,既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又要满足学有余力的同学的发展,关注整体,不断提升导学案的质量。

5.2 改善教师自身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首先,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才会自愿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有专家指出,学生在积极状态下学习的效率,相对消极状态下学习的效率能提高30%到45%。其次,教师要有博大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再次,现代化学要求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学习“生活中的化学”。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拿到课堂上,让学生相互交流,增长见闻,学生也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拿到现实中来论证、实践,让知识真正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人文关怀。最后,教师应加强课堂状况的掌控能力和课堂各阶段时间的把握能力,让课堂教学顺利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三讲”和“三不讲”原则。“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和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三不讲”则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也不会的不讲。教师真正做到了“三讲三不讲”,既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完成教学活动。

5.3 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建构知识、掌握知识。因此,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不断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另外,加强备课组内教师的交流和探讨,把问题预设的更为细致,以应变课堂上“突如其来”的问题,从而使课堂“风雨无阻”。

5.4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要确立“大教育”思想,树立“开放性”课堂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广阔、真实的探究、学习空间。一是教师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发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对喜欢质疑的学生持鼓励、赏识态度,也要看到学生认识能力不足,允许学生出现各种错误,更要能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异想天开”的问题。二是教师应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促使新旧知识发生冲突,产生疑问,让学生勤思好问。三是注重思维过程与方法,教学生会问。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5.5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没有学生对教材和导学案的提前自主学习,就没有课堂的真正高效。教师要花必要的时间精力来教会学生预习教材并完成导学案相应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6 实践效果

三年来,我们竭力按照“自导合学”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我们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紧扣“教”与“学”,基本实现为“一个中心”服务,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基本实现了“两个转变”即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现在,教师对导学案的制作越来越熟练,质量越来越好。学生也逐渐适应了该课堂模式,从不敢讲到大胆讲,从小声讲到大声讲;从来都不发言的同学现在能够举手回答;上课经常睡觉的同学现在居然积极参与讨论。学生在自主高效、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激情也被激发了,课堂参与度也提高了。

7 存在问题

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是课堂还给学生后许多环节会超出原先的预设使课堂时间不够用。2是学生展示、点评时深度、高度、准度的把握参差不齐,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3是部分层次低的学生自觉性、主动性差,有时存在抄袭导学案现象。4是个别教师观念转变不彻底,有时会精彩地展示自己的“讲”而没有真正放手学生。5是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限、学习难度等原因,课堂当中的质疑不多。等等。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研究、认真实践高效课堂,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学,学会学,互相学,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取得良好的长远的效果。

8 结语

“自导合学”的教学模式,并非完全否认传统教学方法,它只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升华。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并非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采用这种模式。目前的“自导合学”教学模式正处于探索阶段,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研究、总结、完善和发展,在实施中不断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使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更多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 冯克诚 西尔枭 中央编译出版社

[2]《创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 马仁典 钟德涛 珠海出版社

[3]《宜良县中小学教学课堂模式研究》

[4]三东省《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

作者:任丽珍

上一篇:暑期会计实习小结下一篇:区委全体总结会议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