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2-2023“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精选7篇)

2022-2023“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1

“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稿)

一、指导思想和改革的总目标

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模式,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改革的总目标: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立足校情学情,让学生动起来,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会学、善学、乐学,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白向阳

职责:“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总体规划、宏观调控。副组长:白旭阳王晓庄

职责:组织实施校长决策,检查“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成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

职责:具体负责整个教学改革的指导、实施、调度和督促。

备课组长:语文:王云冬 侯捞 史竹芳数学:许杰孙宏伟陈晓红英语:姚妙丽 白照选 吕玲春物理:白玉良孙梅照

化学:张军涛

职责:负责组织本学科的议课,审查学案初稿,分配具体学案任务等。

要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确定单元或阶段课型,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确定课时导学案模式,以班主任为核心实施班级小组竞争,以师生为主体落实教学改革,职能部门督促检查,确保落实。

四、“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改革细则

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决定在原有改革的基础上,自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课时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以案促学,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一)备课模式:“单元规划,集体研讨、分工合作、不断优化、学案导学”。

1、单元规划、集体研讨

每周一上午为议课时间,备课组长负责召集全体组员提前两周就一单元或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研讨,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探讨教学切入点,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2、分工合作、集体定稿

在集体议课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由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再有备课组统一意见(每周三上午为审稿时间),进行集体研讨、审定,制成正式文本并印刷。教师根据导学案二次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并对导学案进行个性修改。

3、课堂使用、整理成册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议课时小组交流。教师将“导学案”整理成册,以备检查和存档。

4、课后反思、积累经验

每位教师对使用后的导学案要认真反思,提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导学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教师在导学案上要写出反思意见。

(二)“导学案”基本格式:8K,分栏。页眉页脚要有激励性语言。

课题、课型、执笔、审核、使用时间、【学习目标】——明确任务、注意表达方式,内容要具体。

【自学指导】(分步导学)

1、预习导学——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课前完成,不超过10分钟,达到了解)

2、问题探究——师生探讨·分析问题(课堂主体,教师引入,学生探究展示,教师点评)。

3、趁热打铁(训练)——自我检测·解决问题。

【延伸拓展】——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学习反思】——原理总结·自我反思积累(学生课后思考积累)。

【课堂作业】——巩固训练,要求适量适度。应分必做题、思考题和选做题。最好要求学生当堂完成,教师当堂批阅。(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做作业时间)。

(三)“单元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编写“导学案”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方便学、有利学。

2、记忆性原则:体现主干知识,必记必背。

3、基础性原则:学案编写要突出基础知识,以教材内容为主,不出过难过偏的练习。

4、探究性原则:充分利用教材探究性示例,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5、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每节课重点探究1-2个问题,问题要有层次,最好为有梯度的小问题合成探究性问题,便于学生思考。

6、宜粗不宜细:要体现主干知识,不必刻意分割教材内容,要为教师留有个性空间。

(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的核心在于用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学习,没有固定模式。

精讲示范课:适合每单元第一节或者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学生课前预习后,由教师根据

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讲解教学内容,体现内容的“真和美”,展示教师的教学魅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学会思考。此课型不等于满堂灌,一定要有学生思考的空间,引着学生追寻最美境界。

分步导学课:主要实施的课堂模式。学生预习,了解内容;教师引入新知并引导思考探究性问题;学生思考并合作探究,然后回答展示;教师点评总结并引入下一问题,最后小结,学生课堂完成作业。

习题复习课:适合单元检测复习。课前考试形式独立完成,课堂先分组讨论,然后诊断答疑的形式完成。

(五)“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A.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对学生是自学提纲。所有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自学,自行解决“导学案”中知识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按学案思路深入思考,提出问题。任课教师课前检查。

2、课堂上对学生是学习笔记。要及时思考并做好记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任课教师要及时检查。

3、课后对学生是积累本。学生应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并对学习中遇到的东西进行反思积累。

B.对教师的要求

1、提前发放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课前检查导学案,了解预习情况。

2、课堂教学时首先引入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展示,教师精讲点评。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六)几点要求:

1、教师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突破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教师少讲唯恐学生不明白的观念,要敢于降低难度,坚定不移的进行课堂改革,用自己的巧妙“引导”让学生动起来,只要形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局面,最终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导学案是学生的笔记和积累本,学生应当整理成册,妥善保存,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任课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预习,会讨论、会质疑,会展示,让学生有序参与课堂。年级组要加大检查力度,确保落实。

3、建立健全班级竞争机制和文化氛围。各班形成班级口号、誓言等,健全并形成班级文化。

班内学生按自然组分组,小组间要学习能力公平。对课堂问题,首先要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讲评知识点。回答问题时可以按次序,也可以主动回答,要多给其他同学机会,关注学困生。各班在此基础上创新班级管理体系,实施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探索班委领导,小组值周(值周班长),检查评比制度,内容涉及学案检查、课堂发言、违纪、卫生、纪律等。

4、每节课必须有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落实教师“三讲”:即讲重难点、课前建模或课后总结、引入知识和小结问题。“三评”:即评学生展示或有序参与、评易错易漏易混点、偶发讲评点。“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不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要求不讲。

附:导学案格式(通用)

****年级*********导学案

第课时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明确任务、注意表达方式,内容要具体。

【自学指导】(分步导学)

1、预习导学——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课前完成,不超过10分钟,达到了解)

2、问题探究——师生探讨·分析问题(课堂主体,教师引入,学生探究展示,教师点评)。

3、趁热打铁(训练)——自我检测·解决问题。

【延伸拓展】——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学习反思】——原理总结·自我反思积累(学生课后思考积累)。

【课堂作业】——巩固训练,要求适量适度。应分必做题、思考题和选做题。最好要求学生当堂完成,教师当堂批阅。(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做作业时间)。

学后记:

教后记:

2022-2023“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2

教师课前要精心编撰导学案, 它是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的文字材料, 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副本”。编写导学案前教师要做到“深度备课”。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 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 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 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融进导学案中, 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将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要精心设计问题, 最好是填空题;还要注意将课堂内容分层探究, 有序引导, 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 问题设计要由低到高, 螺旋式上升。好的导学案能使学生做到依托学案阅读教材, 就可以了解概念, 推理归纳, 应用知识完成典型例题, 做好目标检测。

教师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 应努力做到“五放手”: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概括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上课时学生拿出前一天发的导学案,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然后开始阅读、思考, 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接着是小组交流、讨论、检查, 进行合作性学习, 此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对有争议的问题先倾听学生的解释, 熟记于心, 讲课时集中解决。这两个自主学习的环节会占去课堂教学的一大半时间, 教师要敏锐地发现问题, 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等, 以使引导能有的放矢, 切中要害。最后教师点拨、精讲、释疑解惑, 师生交流, 归纳总结。对难度大的问题, 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 应突出“导”字。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 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 促使学生不仅“学会”, 还要“会学”,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 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 引导思维的方向,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 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充分展开, 在教学中激活学生, 提升自己, 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在课堂上应检查学案, 要求学生课后依据教师的点拨及课堂互动的成果及时修订导学案, 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 装订成册。

课后教师也要及时反思教学, 强化“研”字, 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教师要重视课堂预设, 同时重视课堂生成,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不重视预设, 课堂会杂乱无序, 不重视生成, 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 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 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对实施“学案导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 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 切忌讽刺、挖苦差生, 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第二,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要思考的不是怎样去传授教科书的内容, 而是如何利用教科书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第三, 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切忌顾此失彼, 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或变成放任自流的“放羊式”教学。

第四, 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要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五, 积极征询学生的意见, 让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

利用“导学案”实施高校课堂 篇3

在教学中,要想真正做到“堂堂清”,在于教师的引导,重在学生的练习。好的有经验的教师适时的点拨对于学生来说,有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觉。同样,高效的练习也是学生巩固新知的基本手段,也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导学案的编写、练习的优化设计。其次高效课堂之所以称之为高效,是因为课堂的教学效果要高于一般课堂。我们要想使课堂的实效性提高,应该在课堂上努力做到“堂堂清”。堂堂清简单地说就是指每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所有学生必须当堂掌握,该学会的都要学会。在平时教学中,我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进行把关,最终达到“堂堂清”的目的。

一、课前把好自学关:

把导学案的预习放在课前,让学生在课前提前一天完成导学案的独立预习,自己解决部分问题,同时用红笔标出不明白的问题,这样可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预习的好坏决定整节课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培训好小组长每天对预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二、课上组织小组讨论与展示

首先,每个小组有不同层次的6人组成,根据每人的成绩分别编号为1-6号同学,每组的1号就是小组长。组长负责布置学习任务,检查监督任务的落实情况,指导同伴学习,督促同伴改正错误。发言人负责收集归纳小组讨论中同伴的观点、方法,在课堂交流中代表本组发言。发言人是几号就给本组加几分,这样就避免了小组长垄断发言,同时还能让同组的成员积极帮助后进生学习,鼓励号大的同学积极发言。在课堂上自学时,教师给出明确的时间要求,给学生以紧迫感,快速完成任务。自学完后先进行同桌互学,这时重点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自学到得知识和解决不了的问题,学会的你是怎样解决的,采取什么办法解决的。利用互相提问的方式进行,这样做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做题的方法而不只是答案。然后在小组群学,组长带领大家群学时,组长要对学困生提问,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由本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讲解,这样基本能保证组内的学困生能够学会。

其次,课堂展示由各组推选发言人,每组为了小组得分肯定选派大号同学4-6号展示,1-3号承担补充。教师对学习,和课堂展示的评价,少针对个人,多小针对小组。哪怕是个人取得的成绩,记在小组的得分上;哪怕是个人犯的错误,也记在小组名下。希望借此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提高效率。

最后,把好测评关。落实“堂堂清”,教师要把握好练习题的设计,练习重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为着眼点,练习题的设计要体现层次,基础题1-6号同学都做,带☆题只让1-3号同学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的幸福感,从而不断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在课堂最后的达标测评中,让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设计的达标测评,检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学生做完后,同桌结对互相批改,然后由小组长把关对每个同学的课堂测评进行得分检查,最后再向老师汇报本组学生做题评价结果,教师根据每个组的情况确定课后辅导对象,学生在小组长的监督下当堂用双色笔改正错题。

三、课后及时查漏补缺

课后老师批阅完导学案以后,对当堂没有学会的同学,课下及时进行个别辅导。结合当堂检测辅导,帮助其顺利通过检测,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兴趣和决心。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孩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耐心辅导。对于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恒心,增强信心。学困生自学能力较差,在课堂上总会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的课后辅导和讲解是必不可少的,虽然高效课堂上我们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尽量少讲,但是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的及时帮助也是应该的。通过课下的辅导确保每个孩子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这样试行一段时间后,每天的教学任务都能按时完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绩比以前有了较大进步。原来不做作业的孩子,也在逐步按时完成作业,看到孩子们的可喜变化,我很开心,很快乐。

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篇4

阐 述

沙里寨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0一二年九月十二日

一、实施背景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通过对我校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制约着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推进素质教育,在综合分析了我校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参考了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决定推行“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自测”。1.“学案”由目标导学、讨论质疑、自测互结和盘点得失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四个环节”是指:(1)目标导学(2)讨论质疑(3)自测互结(4)盘点得失

三、推行“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要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中小学认真组织落实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关键,以质量为生命,以效率为灵魂的要求。借鉴大兴学校的经验,深入开展“学案导学式” 高效课堂教学 活动。学案导学式模式: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 “学案”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为目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从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转变。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学的需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立足于“导”来解决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学有所得。“高效课堂”就要讲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矫正在课堂,完成作业在课堂,所有学习任务基本在课堂解决。要加强“有效课外---预习与作业”的研究与实践。

2、学案导学要体现教学目标管理,教师要从讲授技能向管理技能转变。现代教学目标管理要求: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教师是手持创造思维金钥匙的指导者,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教会学生思维,特别是创造思维,使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授的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这样的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让“亲历探究”取代“讲授深究”。要加强课堂诊断,区分课堂的有效和无效劳动,学生的有效和无效学习,引导教师从讲授技能向管理技能转变,备课重学情、重设计;上课重引导、重调控、重评价、重矫正、重生成、重总结升华、重学的效果。课堂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3、学案导学要体现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新教法是教师指路学生走路,最先进的教法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自己要走的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发挥好主导作用,导思维、方法、规律、能力、创新、兴趣、意志、目标、理想。高度重视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永恒目标,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的方法规律,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加强“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把如何设计教案、学案,提高学案导学作用;教师如何利用学案进行 “导学”,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等内容作为教研的重要课题,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力争拿出成果。

5、教师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要按“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教学活动要求,个人备课教案学案要分开,集体备课主要抓好单元备课和重点课时备课,在主备人备精备细基础上,充分发挥备课组全体教师作用,进行修改完善,设计出更有效的教案、学案,真正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四“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既要减轻教师过重的负担,又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合作性,激发学生的自学潜能,杜绝课堂上虚假的表演,不搞花架子,做到基础知识当堂会,不但“堂堂清”,还要“人人清“。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从而获得大面积丰收。所以,将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结合起来,构建此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三维程序是:目标导学——讨论质疑——自测互结——盘点得失。下面以新授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何操作。

1、目标导学:分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两部分内容。“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的三维目标,教师引入新课后,向学生展示说明本课的三维(知识、能力、思想)目标及重、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明确了方向“自学指导”是整个学生自学过程的一个缩影,是教师用文字的形式直接呈现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学生依照老师提供的“导学案”自主学习。学生要深入研读文本,熟悉教材,对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自学。对于学生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也不要急于解答,可在合作交流中通过互相帮助来解决。自主学习结束后,以为单位互相检查自学的情况,不会的问题再相互帮助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由全班讨论解决,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老

师的作用主要是不断观察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极力引导学生交流形式,在这一环节教师要体现四个“明确”即明确自学内容,明确自学要求,明确自学方法,明确自学时间。在这个环节不同学科还可以设置“自学检测”这一小环节,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这会对学生的自学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

2、讨论质疑:指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将疑难问题带到小组中讨论后仍然解决不了的再进行归纳整理,向教师求教。教师精讲点拨,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知识的规律性,完善知识的系统性。其中,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和书写习惯,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一环节在学案中没有预设,只留有空白,通过讨论质疑,学生在空白处体现疑难问题及总结出的知识体系。

3、自测互结:是指学生对本课所学的只是进行自我检测,目的是要通过变式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形式上采取同桌互批,小组串批,教师校批等不同形式。其中教师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充分运用“兵带兵”的战略,鼓励优等生帮扶学困生。要注意“堂堂清”和“人人清”,对于一些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强调学生当堂掌握。教师设计的自测习题,一定要分清层次,一般分为基础部分,提高部分和拓展部分,各科据此并结合学科特点设计的栏目和规定不一。但必须要用于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使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坚决避免一刀切和一锅煮的现象出现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材料,给学生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使“优等生”更“优”。学生在完成各自的习题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点评,从而掌握学生的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没有达标的一定要“清”,进而实现全面丰收。

4、盘点得失:这一环节是指教师和学生针对本课“教”和“学”的深刻的体味和反思。主要回味一下本课的得和失,以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和学习。就教师而言,教师要在课后总结一下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优点以及改进的措施;就学生而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创与所用,甚至是教师的所教,借助于书面语言真诚、真实、真情的再现出来。即回顾本节课教和学的过程并结合“自测互结”的结果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的诊断,找出差距和不足,制定改进的措施,以利于课后及时弥补,内容大致有“记学、记教、记做”三方面;可以写出得失、缺陷、困惑、创见等。可当堂完成也可

课后完成。

“学案导学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课堂上师生都以学案为中心线索开展活动,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方法更加清晰,师生双边活动更加默契,自主学习能力更加提高,使得各种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同时又极大地调动师生反思的自觉性。

五、导学案的管理和评价

(一)学案的基本内容有:

1、每课时设计一个学案,一个学案设计成一张8K纸,最好是一张8K正反两面设计一个导学案。

2、每个导学案都要有课题,课题下面注明年级、主备人、学案、序号、审核人、使用日期(第 周星期)。

3、导学案基本框架使用班级学案,首先设计成电子档,在统一学案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

4、不能设计课后练习,课后巩固练习另外布置。

(二)学生课堂学习小组的建立

每个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全班不超过10个小组,班主任将每个小组的学生编排在一起;每个小组都要选出分学科组长。(该小组该学科能力最强或较强的学生担任);任课老师掌握分组名单及组长名单。任课教师课堂上要有小组奖励机制,班主任老师要制定评比制度。

(三)导学案集体备课要求

1、导学案编写应以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为主。每一份导学案的设计,每一个题目的设置,每个问题的提出,最好由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讨论,由一人执笔定稿。如由每个老师分别设计导学案,初稿完成后也要由备课组老师集体讨论后再定稿。如由备课组分工编制导学案,则将分工编写的导学案,发至每个成员,备课组教师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个性化导学案,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既遵循一般,又体现特色。

2、每周各备课组必须集中研讨;每次研讨不少于两节课。集体备课时,要解决以下问题:

(1)备课组长对下一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以及学案导学的编写、审核、油印、发放做出明确安排。

(2)备课组内每位老师总结反思上一周学案导学情况,总结经验,反思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研究解决下一周学案导学中的难点问题。(4)明确下一周学案导学的课后练习或小考。

(四)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学案”,课后必须抽查并批改部分“学案”以了解学情。

2、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教学中要拓展学生思维。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寻找学生思维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4、要做到“四精”。精选教学方法、内容、习题、例题和提出的问题,这些都落实在备课上。精讲,指学生可自学的不讲,让学生自己理解的问题可不讲,不要满堂灌,落实在启发解惑上。精练,指课上多练,集体训练,落实在以练助讲的课堂教学上。精批,经过批改发现学生共性的错误,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5、教师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知识上、重点、难点上下功夫。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状态,使他们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中。

6、教师每隔一定时间后,要求将“学案”进行分科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教师也要将自己手中的“学案”进行整理,利于今后的改进和检查。

(五)、“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范围及管理

1.使用范围:小学部四、五、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中学部七、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学科,其他学科也可以按照“学案导学式”的基本思想、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2、抓实过程。一是抓好二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成竹在胸;二是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学案,熟悉“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

教师互听、互评,上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学案导学”操作的方法步骤,推进“学案导学”的优化;四是抓好“导学案”的使用。课前保证两检查:年级安排主管领导(学年组长、备课组长)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课后保证两反馈:教师的自我反馈要落实到学案上,学生的自我反馈要落实在学案上。

(六)学案导学教学课堂评价标准 导学案教学课堂评价从六个方面入手:

1、看是否体现了“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教学理念。导学案教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实现有效教学为根本目的。它能养成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课堂教与学中是否体现了“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教学理念是评价导学案课堂的首要标准。

2、看是否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3、看教师是否“导”得得法。课堂教学体现的是教师在恰当地“导”的前提下,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教师是否“导”得得法是评价导学案课堂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

4、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强调教师教学发扬民主,要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是否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是否与学生商量着进行,是否根据学情灵活使用教学案,作为评价导学案课堂的关键指标。

5、看教师是否关注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强调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欣赏、关爱、宽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我们评价教师能否实现成功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准。

2022-2023“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5

研究方案

松原市宁江区毛都站镇中学 赵立民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现实背景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初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新课程改革,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针对初中学生在心理智能等发展潜力,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受到重视。

3.课改以来,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方式有了积极的变化,但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的现象,学生出自内在需求的自主学习、知识建构、意义生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等未能真正实现。

4.“学案导学”模式是一种值得认真学习、借鉴、总结和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具体到初中历史学科,还存在学案设计编写怎样与学科教学内容、时政情境素材有机整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主体如何真正调动,教师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等实际问题。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提倡情境性教学。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成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2.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3.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育要以学生探索性地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以教师创造性地教为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三)实践意义

1.研究“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尝试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的优化组合,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最大优化,切实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研究“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3.研究“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指导上,走近学生,指导学法,让自主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这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技能与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 “学案导学”的模式,形成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目标 的教学策略体系。探索与实践适合初中历史课教学内容与各种课型特征的学案设计与课堂基本操作,构建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探索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得到教学过程结构的保证,最大程度的优化历史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学内容组合、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研究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优化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策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4.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从新的理论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行为,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统一,以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为主。

2.课例研讨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3.适当的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四、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视角

1.学案设计编写的一般性原则与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的有机结合。

2.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策略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着重于教学实践,特别是学案设计的有效性、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调控的有效性等。

3.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的不同课型的有效实施的研究。对新授课、复习课、综合探究课、试卷讲评课等主要课型的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剖析,形成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操作策略与模式方法。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在于探索历史学科学案的结构、内容、学案编写的方法、原则,形成可供操作的教学模式。根据系统论原理,“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它把教学内容也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案,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不同的年段、不同的学科教学的具体模式多不同,但“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有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就一节课而言,基本模式为六个环节:(1)明确目标:在导学案中,把学生自学的内容、方式、时间、要求、检测方式明确出来,使学生自学有明确的目标。

(2)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做好笔记,把简单易懂的内容学会,不懂得疑难问题,标出来。

(3)合作交流: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交流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组合作,本环节和自主学习环节界限不严格。

(4)展示点拨:通过合作交流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老师视各学习小组探究情况,将疑难问题分配给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准备后展示疑难问题,教师或学生给予点拨,或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5)盘点收获:教师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

(6)达标测试:针对教学内容,当堂测试,并由学生互批互改,或者教师边讲评边批改,做到堂堂清、人人清。

五、指导思想

科研兴校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校确立了教育科研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服务的方向,坚持课题研究和课程改革同行,科研工作与教师发展共进,以课题引领科研,以科研提升课改。“十二五”期间,我校研究的主题是“自主、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一课题的提出,使我们明确了课改思路和研究方向,我们在高效教学这一方沃土中不断地摸索着、思考着、探索着、实践着。

六、研究思路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采取四种途径:一是每学期开学初,用一周的时间开展集体备课,整合教材,编写导学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改导学案;二是在总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各学科研究出体现各学科特点的学科模式,各学科在本学科模式下研究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各种课型;三是研究教师培训策略。选拔悟性高的教师作为课题实验骨干教师,一带一、一带多的培训方式相结合,保证课题实验的优质资源。四是研究课堂评价标准。目前,我们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采取五分数A、B、C、D四等级评价方式,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业水平测试相结合进行评价。

七、完成本项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一)课题组成员职责

课题研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它需要全体成员本着实实在在的探索精神来开展课题研究,而不能只为个人名利只报名而不做实质性工作。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参与课题实验的成员必须履行如下职责:

1、热爱教育教学工作,热心教研,为人师表。

2、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任务。

3、每学年写出一份课题研究方案(重点说明本学年研究的侧重点,方法措施,预期成果等)。

4、认真详实的做好各阶段学生学习成绩的收集对比工作。

5、每学年至少有一篇课题研究方面的心得体会,至少写有一篇有质量的科研论文。

6、课题成员每学年至少上一次实验探讨课。

7、课题成员应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人手至少一本材料集。材料来源可从报刊、杂志或网上下载,有撰写的心得及学生案例等)

8、及时收集登记好学生的发展情况。如:学生在此方面的获奖情况(可制成表格),优秀学生的学习心得(学生平时的练习作业、考试卷、学习方法等),学生的自我评价等。

9、收集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有关对比材料。

10、及时摘录收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可一个班共用一本)。

(二)课题组成员分工

组长赵立民:负责课题的总设计,统筹课题的运作。把握课题研究方向,负责指导和协调检查工作,完成有关论文的写作工作等。

组员刘英来、冷玉华、韩文艳、徐亚杰、王筝:编写课题的实施方案,编制课题的管理方案,及时汇报课题组活动及工作情况,收集相关课题研究信息,带领课题组成员完成各成员的个人研究目标并汇总,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理论研究。完成个人实验班级的研究目标。

赵立民、韩文艳、徐亚杰:负责历史学科的科研活动,冷玉华、王筝:负责思品学科的科研活动,刘英来:负责地理学科的科研活动。

(三)设备:资料、设备:

学校有完善的图书室,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准备。全校现有1个网络计算机房,1个教室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建立了校园网站和远程教育站。学校有较好的信息化教育环境。

(四)组织保证:

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科教研教学工作的建设,把教育科研建设和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纳入教研组建设和教师发展的重点考核项目。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想学校也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再加上全体教师的配合与支持,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和决心一定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五)负责人研究水平:

课题负责人参加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研究”课题的研究,并且在松原教育和吉林教育上均有论文发表。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组织能力。

(六)时间保证:

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课题中的内容进行充分研究,并且利用业余查资料,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八、完成期限,进行方式和主要措施

(一)第一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分析问题、开题论证阶段。本课题正式立项后,将根据专家的建议,进一步分析和理清相关研究问题和概念,调整研究方案,培训课题组成员。

(二)第二阶段(2011年6月-2013年12月)设计方案、教学实验阶段。根据课题实验方案进行广泛、深入的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分析、总结,调整、完善实验阶段。

(三)第三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形成成果、总结结题阶段。本阶段主要利用科学统计与分析方法,对实验研究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全面总结实验结果,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九、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1] 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施方良 《学习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李承奎:《浅谈“学案”设计》 中学历史网中网 [4] 黄宪:《积极开展课型研究,优化历史课教学过程》,广西教育出版社。[5] 施方良:《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2023“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6

近年来,XX集团公司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牵引,统筹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等改革专项工程,认真贯彻*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山东省国资委部署要求,统一思想提站位,创新思路强推进,优化集团法人治理架构,压实“两会一层”权责,建立专班推进、三级联动、清单落实、督导考核“四项机制”,定目标、定责任、定标准、定期限,初步形成了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一、创新双入双创模式,提升国企党建引领保障能力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牢公司治理正确方向。

始终把学习贯彻落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制定《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指示批示实施办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嵌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形成以“全面嵌入、深度融入,务实创新、增盈创效”为内涵的国有企业党建特色工作模式。实行党委会前置研究,明确22项讨论事项,对重要人事任免、投融资项目、薪酬分配考核等重大决策权限进行优化调整。发挥党委“把管促”作用,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明确53项重点改革任务,总体进度达95%。积极推进党建入章,成为XX省首家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的企业;聚焦决策、执行、监督三大环节,厘清党委与其他治理主体关系。决策环节,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必须经党委前置研究讨论;执行环节,以督查督办推动经理层落实公司党委意见建议,依法保障经理层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监督环节,形成党内监督为主导,纪检、巡视、审计、监事会等各类监督有机融合的“大监督”体系。

二、创新体制机制,明晰公司治理实践路径

集团及所属二级子企业全面完成党建工作要求入章程;制定公司《权责手册》,涵盖权责事项490项,实现对关键事项和关键节点全覆盖;牢牢把握“两个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围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四个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划定权责边界,科学优化决策流程,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体系。推动制度规则体系科学化,坚持以《公司章程》为核心,以“两会一层”《议事规则》为关键,以专门委员会《工作细则》、《董事会授权管理制度》等制度为支撑,编制《董事会工作手册》。制定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董事会《议事清单》,明确99项事项清单。推动法人治理结构高效化,坚持外部董事占多数,组建专业互补、结构合理的董事队伍,内部董事3名、职工董事1名、外部董事6名。做深做实4个专门委员会,配齐配强业务支撑部门,推动专委会成员深度参与决策。推动瘦身健体工作常态化,大刀阔斧实施机构、产业、区域、资源、文化“五大整合”,累计减少二级公司23个、三级单位49个,整合成立四个区域公司。对省外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等实行十个一体化统筹,实施管理、市场等“六大协同”,实现协同创效45亿元。推动全面风险控制系统化,将风险、内控、审计等嵌入业务流程,形成全面全员全过程的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合规审查,实行法务部门合规性审查机制。通过两非两资“清理处置一批”,仅2021年盘活低效无效资产50亿元。

三、完善权责对等机制,提升分层授权放权管控能力

落实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责任,制定实施《投资管理办法》《人事管理办法》《重大资金使用报告制度》《建立重大财务事项报告》等授权放权办法,理顺能源集团和权属企业的权利关系。注重分层授权、分类管理,明确投资项目权责。实行能源集团、二级公司、项目单位三级管控模式,能源集团负责投资项目的决策审批及后评价。2021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66亿元,实现增收创效50亿元。注重层次管理、分级管控,落实人事管理责任。理顺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能源集团机构分为3个管理层级、7个机构类型,抓好管理监督。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全集团363户子企业、1182个经理层岗位全覆盖。注重规范行为、堵塞漏洞,发挥财务管理作用。划分资金支付审批责任,建立重大资金使用、内部担保事项报告制度,实行融资总额预算管理。权属企业及时报告重大财务事项,由能源集团组织专家论证,防范经营风险。坚持授权不免责,实施存量优化增量跨越攻坚行动,推动2021年增效200亿元以上。

四、实施分级分类管控,提升权属公司差异治理能力

区分不同公司层级管控需要、不同体制机制运营特点,创新治理模式,打造一批权属企业公司治理示范。突出规范管理”做强专业公司,逐级明确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健全“三重一大”决策机制,逐级完善董事会授权管理。突出依法合规做实上市公司,以“管资本”为基线,规范行使股东权利,维护上市企业在生产经营、对外投资等方面的独立决策。XX能源集团市值突破1500亿元,在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新兴市场评级中位列中国第一,入选全国“双百企业”改革案例集。突出灵活高效做活混改企业,发挥民营资本活力,混改资产占比76%。选取海南智慧物流公司为试点,实施经理层授权经营改革,实现治理高效化、经营市场化、运行透明化。突出属地融合做优境外企业,在XX澳洲公司设置董事会执行委员会,由集团委派委员会主席,拥有一票否决权,确保法人治理有效制衡,提炼出“党建+脱贫攻坚”“党建+区域发展”“党建+一带一路”等多种类型党建模式和经验。创新“三保四创两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载体,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互融互促。

某集团公司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汇报交流材料

XX能源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落地,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强基础、增活力、促发展,探索建立符合地方能源公益类企业实际的公司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一、深化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持续完善公司治理

一是在公司治理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严格落实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制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党的领导融入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集团及各级子企业全部完成“党建入章”,修订完善集团党委会前置研究事项清单,明确了7个方面35项前置事项,组织制定并动态完善法人治理主体“1+3”权责表,完善集团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确定集团党委参与重大决策的具体内容和前置程序,推动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各级子企业党组织书记和董事长由一人担任实现100%。

二是全面实现集团和所属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

有效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作用,持续推进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规范建设,实现集团董事会和战略投资、提名、薪酬与考核、审计和风险控制四个专委会外部董事占多数,推动董事会规范运行和科学决策。制定实施《加强子企业董事会规范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工作方案》,推动8家重要子企业落实董事会职权。纳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32家应建董事会所属企业全面实现“应建尽建”;29家企业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占比91%。33家所属企业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96名经理层成员100%实现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

三是建立健全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机制。

制定实施《董事会对经理层授权管理办法》和《董事会对经理层授权决策事项清单》,加强授权事项跟踪落实和监督管理,加快形成高效规范的经营管理机制。经理层充分发挥“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作用,集团自2016年以来连续6年被国资委评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长期主体信用连续3年获得双评AAA级。指导子企业制定授权管理制度,32家已建董事会企业中,29家制定实施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占比91%。

二、以优化内控体系为抓手,推进管理体系现代化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制定实施《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管理办法》,动态发布集团管控清单,搭建起以公司章程为基础,分级分类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规章制度动态管理体系,实现制度建设“年初有计划、定期有督办、实时有更新、审批有流程、发布有宣贯、执行有监督、有汇编”工作闭环。目前集团规章制度共17类254项。

二是深入系统开展诚信合规体系建设。

坚持系统筹划组织建设诚信合规体系,制定实施《诚信合规管理办法》和《诚信合规手册》,集团系统全员签署《诚信合规承诺书》。全面深入开展合规专项尽职调查,梳理形成外部《合规义务清单》270

余项,形成《规章制度合规审查报告》和《合规风险诊断报告》,深入抓好整改落实和完善提高。指导各所属企业全面开展合规管理工作,筑牢合规管理基石。

三是全面构建特色化风险防控体系。

扎实推进风险管控质量工程,形成覆盖集团系统一本内控手册、一套制度汇编、一套流程表单的“三个一”工作成果,搭建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集团会计服务、创新服务、档案服务、资产管理、审计、法务六个中心,通过管理输出和资源共享模式有效提升职能管理水平。建设集团招标采购平台,推动规范管理和降本增效,有效防控经营管理风险。

三、发挥国有股权代表作用,规范投资企业股权管理

一是健全完善股权管理制度。

制定《参股企业管理办法》,明确加强参股企业党的工作、审慎开展参股投资、加强参股国有股权管理、强化监督问责等4个方面的主要措施。制定实施《投资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会议管理细则》,持续强化“三会”管理。建立参股企业重大事项决策部门联审机制,形成集团决策建议并督促落实。建设集团投资企业股权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工商、三会、股权、董监高等信息动态管理,规范投资企业股权管理。

二是充分发挥股权代表和财务总监作用。

制定《委派股权代表管理办法(试行)》,健全完善股权代表任职履职要求和考核管理机制。制定实施《委派总会计师管理办法(试行)》《外派财务总监管理办法(试行)》,持续完善控参股企业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委派管理体系,3年来完成选派全资及参控股企业股权代表

300余人次。定期组织外派股权代表会议,分析派驻企业生产运营和风险管控等情况,充分发挥股权代表监督作用。

三是加强对参股企业的审计监督。

2022-2023“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7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 信息素养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信息技术学科纳入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体系, 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质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成为教育研究者重点关注的话题。相关研究表明, 学生之间由于家庭背景、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差异, 导致学生间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 而且这种差异状况越来越显著。如何在我国大班授课条件下应对这种差异, 使教学更有利于全体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难题。笔者所在的教研组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具体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 曾尝试着学生作业的分层、教学内容的分层、教学评价的分层等实践研究,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同时,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最主要是在“层”的确定上, 多数是教师的行为, 学生不能自由选择, 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甚至在心理上造成伤害。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何选准教学的切入维度, 合理把握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 使后进生得到关怀, 特长生得到发挥, 尖子生得到提高, 从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为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教学, 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决定采用具体文案的形式将一堂课的具体内容、任务要求及评价标准呈现出来,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案可查。这实际上就是其它学科都在尝试实践的“学案”。所不同的是, 其它学科的“学案”通常是在课前下发, 类似学生的预习方案, 由于学科的特点,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案”只能是课上展示, 是教师上课的一个依据, 一种手段。我们尝试着以“学案导学”的方式来推进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通过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的知识维度和学习能力维度为切入点、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 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引领课堂分层教学, 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学案的构成与编写原则

(一) 学案的构成

所谓“学案”,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 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通俗地讲, 学案就是给学生看和用的教案, 强调学生的“学”。学案的提出正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一份完整的学案应包含许多要素, 其基本组成要素有:课题和课型、所教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学习目标、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所教内容的内在联系、重点难点、知识结构、热点聚焦、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等等。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 要求学生当堂掌握, 基本不布置课外作业, 学案仅限于45分钟的课堂使用, 因此,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案组成要素不宜过多,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 笔者认为学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目标或任务要求:学有依据, 学有目标, 是“学案导学”的基本特征, 要想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制定科学而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前提。目标的制定应依课标、依教材, 更要依学情, 明确而科学, 具体而可及, 给学生前进的方向和信心。

(2) 评价标准: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评价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 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 分层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循序渐进的任务要求 (有全体必须完全的任务, 有依次进阶的任务) 及帮助指导 (有基础知识的查询、基本操作技能的演示, 还有拓展的知识及技能) , 有利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当然, 除了以上三个基本要素外, 每份学案可以根据具体实际对其他要素进行适当增删, 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授课形式的学案亦应有所不同。

(二) 学案的编写原则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 是师生间围绕文本的对话, 更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的学习过程。学案编写科学与否, 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在学案编写上下功夫。笔者认为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诱思”原则

“导”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例如:在讲到图像格式转化的操作时, 学生大多只注意到完成具体的操作, 而没有考虑到图像格式转化的意义, 因此, 笔者在设计学案时, 特别增加了比较文件大小的环节。例如:让学生将31.jpg文件格式更改为31.bmp文件, 然后观察文件大小的变化并填空:原文件31.jpg文件的大小为 () , 新文件31.bmp文件的大小为 () 。让学生在填写具体数值时去思考、体会。学案作为导学的载体, 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 这就要求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 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而“诱思”是指在学案中应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 创设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2. 针对性及分层原则

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的差异性, 在学案的编写中一定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问题和任务, 实施分层诱导。例如:对于具体知识点的学习, 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要求, 只有这样, 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3. 系统性原则

学案的编写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尽可能按照“感知———深化———运用 (巩固) ”循序渐进的学习知识模式来设计。例如:“初识Photoshop”的学案, 就是通过教师的简单介绍, 先让学生初步感知, 再通过让学生使用不同选取工具截取教师精心准备的几幅特点鲜明的图像, 掌握不同选取工具的特点及用法, 最后再对各种选取工具的综合使用进行探索, 让学生掌握Photoshop选取工具的功能和用法。因此, 学案中既要有知识技能的剖析、深化和拓展, 又要有知识技能的迁移和综合运用。这样, 才符合“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学习规律, 才能有效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

4. 灵活性、艺术性原则

学案的编写还应遵循灵活性、多样性的原则, 也就是说, 学案的编写绝不应是呆板僵化的固定模式, 而应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依学案学习的的情况不断补充、修改、完善学案, 使学案走向开放, 有时根据学情还可编制一些辅助学案, 使学案的导学功能变得更加流畅、合理。这两年来, 我校在使用Excel学案时, 每位授课教师都会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它进行修改和完善。此外, 学案的编写还应考虑到艺术性,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电子学案的优越性, 尽可能采用多种媒体呈现, 使学案图文并茂, 令人赏心悦目, 如此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学案导学”是指教学过程以师生共同编写和使用的“学案”为载体, 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 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 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般地, 学生课前自行下载编写好的“学案”, 并在教学过程中同步使用。由于“学案”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分层任务、录屏演示、知识拓展等内容, 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 易让学生步步深入, 各得其所。

(一) 依案自学, 以案导学

每节课的前10至15分钟, 让学生自行下载学案, 依案自学。首先, 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然后在学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的相关内容, 通过上机操作演示边实践边探索。同时, 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的学习, 如:指导学生如何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操作, 如何记下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借助学案中知识库等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 等等。

(二) 信息反馈, 交流讨论

在学生自学的同时, 教师应加强巡视, 有意识地获得学生自学时反馈的信息, 以使讲解时更具有针对性。针对学案中比较简单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一带而过。对于学生自学中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特别是涉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形成共识。而对于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 教师要能及时汇总, 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 精讲释疑, 练习巩固

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及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时要有针对性, 避免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 学生能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自主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 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 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 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精讲后, 让学生进一步练习, 确保本节课的知识技能当堂巩固,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采用进阶任务, 促使其能力的提高。

(四) 相互评价, 促进提高

每节下课前安排3至5分钟时间, 依据学案中的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一方面, 学生可对本堂课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做一个自我的评价;另一方面, 也可以从评价他人作品中, 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相互评价,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总结

(1) “学案导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 有效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而不是把现成的答案给学生, 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锻炼。

(2) “学案导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 始终贯彻“先学后教”的思想,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 让学生依案自学, 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 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 通过教师的“导学”, 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策略, 无疑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学案的编写工作量大, 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案的编写, 使其对教师来说是一份优秀的教案, 而在学生手中又是一份能指导学生学习的优秀学案,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4)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导学学案”方法比较单一, 甚至还存在误区, 被“学案”束缚住手脚, 过分依赖学案, 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利用“学案”确实能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但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也遇到许多问题, 如:如何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如何进一步谋划及论证学案的框架结构, 使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学;如何精心设计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 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认真细致地研究, 从而使“学案导学”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邵菲.浅谈“学案导学”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金色年华, 2010, (2) :112.

[2]邓跨虎.数学导学案的编写、实施与思考[J].中学理科:综合, 2007, (6) :19.

[3]吴丹阳.以“学案设计”为载体, 构建新型的学习方式[J].吉林教育, 2004, (4) :31.

上一篇:心情日志随笔下一篇:关于创业的培训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