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中医文化建设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医院文化是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适应国情的中医院文化不仅能树立医院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键词:中医院;中医药文化;经济效益医院文化是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持续、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杜和基础。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医医院中医文化建设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医院中医文化建设论文 篇1:

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管见

摘 要:中医医院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文化建设要传承中医历代医家的人文精神,创建自身医疗服务模式,形成中医技术文化特色,并努力创建文化载体,培养中医药价值观念。

关键词: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中医药价值观念

文化建设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的标志。中医医院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是对中医院的办院方向、管理方式、服务理念、人文精神等诸方面的综合概述。

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正在走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医医院在加强环境与设施建设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现代意识、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将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广大医护人员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因此,加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 继承传统医德思想,打造中医医院人文文化

人文精神是医学科学的旗帜,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时候,倡导和弘扬中医历代医家的医德思想,给病人以人性的关怀,重振中国医学人文精神,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迫切任务,也是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综述我国古代医家的人文精神,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精诚为本。“大医精诚”,医德修养须重“精”、“诚”二字,也就是追求技术精湛以胜任“至精至微之事”,真诚待人并竭诚为病人服务。

(2)仁善为先。胸怀“恻隐之心”,认为“医乃仁术”,不分贵贱与贫富,“普济众生”。

(3)兼容为怀。有“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雅量,具“洋为中用”、“衷中参西”之胸怀,“博极医源”。

(4)创新为根。如《伤寒论》对《内经》,温病诸家对伤寒的发展一样,“探索隐”,“与时偕进”。

中医人文精神,根植于中医文化的沃土,经过数千年积淀,已成为中医医院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2 以病人为中心,塑造人性化服务文化

优质服务日趋成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人性化服务模式受到人们的赞赏和肯定。目前,中医医院普遍重视医疗环境和医患沟通的人性化,建立了一系列便民设施,采取了一系列便民举措,方便病人就医,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作为中医医院,在医院文化建设上要以病人为中心,转变服务理念,创建中医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特色,以推动中医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3 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创建中医医院技术文化

创出自身的医疗特色,是中医医院加强中医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所中医医院如果没有自己的医疗特色,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氛围,就难以吸纳病人,难以发展。因此中医医院在文化建设中应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点,根据市场和群众对医疗及保健的需求,弘扬中医药特色,创出自身的医疗品牌。

中医医院医疗文化特色的形成应建立在专科、专病发展的基础上,形成“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长”的特色。加强内涵建设,积极发展创建省级、国家级重点专科。以重点专科、专病带动中医院其它医疗业务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形成品牌效应。

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开展了“治末病”试点工作。“末病先防,欲病防作,既病防变,病瘥防复”的理念,体现了中医药学独具的治疗特色。可以三甲中医医院为技术指导中心,联合社区和基层医院,按照“预防、养身、康复”的规律和要求,结合现代医学诊断手段,积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

在中医药的养身、治疗、康复过程中,中医的养身辅导、保健方法、针灸推拿、药膳药浴、及中成药等大有可用之处,也广受百姓的欢迎和赞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4 创建文化载体,培养中医药价值观念

从微观上看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就是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法自然”、“致中和”、“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并融合时代文化特征,以医院发展的实际为载体加以继承、创新和发扬光大。具体到医院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院训和院标是医院文化内涵的浓缩,医院的建筑和形象设计是医院文化内涵的外在展现,医院的服务理念和水平是对中医药价值观念的具体实践。中医医院要积极找寻和建立中医文化平台,构建自身的中医药文化体系,培养职工的中医文化价值观念。

(责任编辑:万贤贤)

作者:李 冰

中医医院中医文化建设论文 篇2:

加强中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经济发展

摘要:医院文化是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适应国情的中医院文化不仅能树立医院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中医院;中医药文化;经济效益

医院文化是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持续、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杜和基础。医院文化不仅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也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中医文化建设能否给医院带来效益,文化建设是否适应国情,如何体现中医医院的文化建设,近年来,我院围绕上述主题,就中医文化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与创新。实践证明,中医文化建设不仅能树立医院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也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以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为平台,通过中医“物质文化”建设提升外在形象力

1 在环境形象建设方面,我院在庭院、大堂、走廊、候诊区、诊室等区域设计文化长廊、橱窗展柜等。此外我们正在规划新门诊医技楼及整体医疗环境视觉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下一步将设计中医药历史展厅、百草园等,融中医文化、办院理念、传统美德、时代特色、人文精神于客观环境之中,营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2 我院还加大医疗设备投入力度,购进先进设备,具有中医院特色的诊断、治疗设备,更好的利用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3 以“媒体传播”为窗口,宣传中医文化与树立医院形象相结合

中医药知识普及离不开媒体的传播,我院在开展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中,积极与省市等各级媒体合作,利用多种载体和多种形式,开展以中医药知识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达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着”的效果。

我院组织医院专家们定期撰写养生保健文章,定期向省内外报刊杂志投稿。《燕赵都市报》健康版几乎每周都有一个中医药养生话题向我院专家约稿,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燕赵都市报一年发表文章34篇。据统计,2009-2010年在媒体发表稿件360多篇。此外我院还与《燕赵晚报》健康专刊联合举办了糖尿病防治科普讲座,每次听讲座的群众就达300-400人;与《燕赵老年报》开展“周周乐,健康大讲堂”活动,为老年朋友开展了《感冒的正确治疗及中医预防》等科普讲座,这些讲座普及了正确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常识,不仅使广大群众了解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巨大作用,而且也建立了一个科学传播中医药知识的有效途径。

二、以人为本。通过中医人文精神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

中医药文化建设,必须根据本院实际、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医院工作的全过程,持之以恒地进行医院文化建设,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医院的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得到最佳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潜能,不断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使医院与时俱进,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职工的高尚医疗情操

医护人员是医院精神的行为主体,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职工头脑,使其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共存共荣的主人翁精神,自觉关心医院的兴衰荣辱,培育职工的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情操,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钻研业务、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当职工自觉地将个人的追求与医院的目标趋于一致,将个人的利益和医院的利益趋于一致时,才得以充分发挥人的精神力量。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

做好人才业务培养,一方面,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作为现代医院发展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加大中医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名师带为培养年轻人才。建立医院人才梯队,形成人才集聚、技术平台多元发展的格局,才能不断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保证医院医院可持续发展。

三、通过中医文化建设,促进医院经济发展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医院的精神文化决定医院的经营行为,经营行为决定医院的发展前景。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并发扬光大,几年来,我院培养了一大批刻苦钻研中医理论和技术,决心干好中医的中青年接班人,为中医药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才保障,中医药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医院的综合实力稳步提高,事业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如期实现了三年三大步的发展目标,自2007年以来,我院诊疗人次,住院人次年均递增15%以上,急诊人次三年增长了5倍,业务总-收入实现了三年翻一番,中医药收入三年增长了2.5倍。

中医院未来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弘扬中医药文化入手,只有这样才能稳住中医的根。只有把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更好的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不断升华中医院文化建设内涵,提升中医院的社会形象,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医院科学、可持續发展提高动力,使医院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易利华:《新医改中医院文化作用的再认识》.《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第4期P1-3.

[2]薛明新:《加强中医文化建设推进中医院科学发展》《江苏中医》,2009总第41卷第9期P66-67.

作者:王英琴

中医医院中医文化建设论文 篇3:

黑龙江省各类医院医疗服务业格局分

[摘 要]按照不同的属性,医院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目前,根据医疗机构财政预算管理来源、医疗机构运营目的和医疗机构提供的主要医疗服务内容,可将医院划分为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以及中医医院和民族医院。黑龙江省也存在着上述多种类型的医院,其提供的医疗服务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且多样化的卫生服务需求。通过对黑龙江省上述三种不同划分标准下的医院分别在机构数量、卫生人力资源以及资源配置与利用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省的医疗服务产业格局已逐步完善,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非公立医院与公立医院之间发展不平衡;营利性医院与非营利性医院相比较而言,政策支持力度欠缺;中医医院和民族医院发展滞后;等等。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要提高对非公立医院的重视、强化,对营利性医院的政策引导以及加强中医医院的建设,以提高我省医疗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医院类型;公立医院;营利性医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我国的医疗服务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不断完善自身,与此同时黑龙江省的医疗服务也不断得到提高。通过对黑龙江省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营利性医院与非营利性医院、中医医院与民族医院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黑龙江省各类型医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与建议。

一、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情况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黑龙江省在医疗卫生建设方面还处于比较缓慢的状态,据资料显示,当时我省卫生机构一共只有532个,在这其中含有77所医院,全省的医院床位数共有2 769张。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多年的发展,如今黑龙江省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21 241个,共有医院1 003所,医院共有163 361张床位。如今,黑龙江的卫生机构数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9.9倍,医院数量是当时的13.1倍,医院床位数是当时的58.9倍,由此可看出黑龙江省的医疗服务发展迅速 [1]。

在卫生人力资源方面,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来,黑龙江省的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在1991年,黑龙江省的卫生机构人员总数为232 614人,其中副高级及副高级以上共4 902人,占比仅为2.11%。到2014年黑龙江省卫生人力资源总数达到283 80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为212 469人。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为2.17人,每千人口拥有护士数为2.08人。而全国平均水平为医生数1.50/千人口,护士数1.03/千人口,与全国相比黑龙江省人均拥有医生、护士的数量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在卫生费用方面,近年来黑龙江省所投入的卫生事业费用虽低于全国水平,但在卫生投入总量上也在逐年稳定增长向全国靠拢。据数据显示,1957年黑龙江省在卫生事业上所花费的费用为1 046万元,人均费用为1.19元,到了2004年全省卫生事业费达到18.96亿元,人均费用为50.42元,较过去上涨了180.3%,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 [2]。但黑龙江省政府在卫生方面投入的费用与全国相比仍相对较低,黑龙江省2007年的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 16.22%,与全国20.35%的平均水平还相差不少[3]。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医疗服务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卫生机构数量和卫生人员数量的增长尤为明显。但也仍存在着卫生资源区域分布差距大、卫生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在发展卫生服务业的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使黑龙江省的医疗服务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黑龙江省各类型医院医疗服务业格局对比

将医疗服务机构进行分类有很多方式,并且方法各不相同。如按照诊疗方法可分为中医医院、西医医院;按照诊疗范围则可分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等[4]。本文主要将黑龙江省医院划分为六个类型,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营利性医院与非营利性医院、中医医院与民族医院,以进行对比分析。

(一)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是指政府或其他国有企业出资赞助的医院。国内外大体都是以此定义的,不过起源、监管有所不同。非公立医院是指由非政府财政或非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非集体投资开办(或控股) 的医院。非公立医院多通过投资的来源情况为依据与公立医院进行划分的,这就是对医院的所有制性质进行划分。非公立医院一般情况下都是社会办医院,其办院形式有很多包括个体私立办院、股份制办院、中外合资合作办院,等等[5] 。

2012年的数据表明黑龙江省公立医院的总床位数为127 289张,非公立医院为8 417张,是非公立医院的15.1倍。与2011年相比,呈增长趋势。由图一可看出,黑龙江省在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方面,公立医院远远大于非公立医院。其中,以2012年药师(士)为例,公立医院的药师(士)是非公立医院的6.4倍。2012年黑龙江省公立医院的总资产53 615 279千元,非公立医院的总资产为6 051 888千元,非公立医院的总资产占全部资产的7.3%,公立医院的总资产是非公立医院总资产的8.8倍。非公立医院的资产负债率为12.49%。

由此可看出,黑龙江省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的发展无论是在人员数量方面还是在资产运营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患者们日益增长的多样的就医需求,人们对非公立医院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国的一些民营医院、专科医院等纷纷改进各种人性化的服务,受到了许多居民的欢迎。但与此同时,由于医改的不断推进,国家一些宏观政策的调整,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5]。

(二)营利性医院与非营利性医院

如何区分一所医疗机构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的,主要看它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来运行整个医疗机构。非营利性医院,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设立和运营的医院。非营利性医院在医院运营过程中所获得的收入多用于填补医院所消耗的医疗成本,如果出现剩余的营利,该部分收入只能用于医院自身建设发展。营利性医院是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院。营利性医院是依法自主经营的医院,它可以根据市场自身的供需情况以及运营成本自主调节医疗服务的价格 [6]。

到2012年,黑龙江省拥有营利性医院248个,占全省医院总数的24.95%,但是营利性医院的床位数只占全国总数的6.78%,门急诊人次数占全省总数的5.29%,入院人次数占全省总数的4.62%,也都没有超过10%。在医院数量方面,非营利性医院总数是营利性医院总数的3.01倍;在卫生技术人员方面,是营利性医院的18.1倍;在床位数方面,是营利性医院的13.7倍;门急诊人次数是营利性医院的17.9倍,入院次数是营利性医院的20.6倍。

(三)中医医院和民族医院

2010年前后,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推进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方针策略,目的是在发扬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精华的同时注重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以实现中西医并重,要加强扶持中医药的发展,政策支持向中医医院倾斜[7]。

2012年,黑龙江省拥有中医医院 127所,比较2011年增加了5所,增长了4.09%。中医医院实际开放床位2012年有16 955张,2011年有16 722张,增加了1 267张,增长了8.87%。由增长的数据可看出中医医院增长了4.09%,而床位却增长了8.87%还多,说明中医就医需求的不断增加。2012年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有16 955人,比2011年增加了233人,增长了1.39%。2012年黑龙江省中医医院拥有总资产达到4 852 636万元。

到2012年年底,黑龙江省各民族所设置的民族医院共6所,相比较2011年增加了2所。2012年民族医院实际开放床位267张,比2011年增加了102张,增长了60.81%,2012年民族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有85人,比2011年增加了60人,增长了37.26%。2012年民族医院拥有总资产达到44 479万元。

2012年,黑龙江省中医医院诊疗人次总数达到9 023 831次人,相比较2011年的8 044 997人次,增加了978 834人次,增长了12.2%。2012年中医医院入院人数达到382 877人,比2011年的341 743人,增加了41 134人,增长了12.03%。2012年中医医院的病床使用率达到90.1%,平均住院日由2011年的11.3天升到13.1天。

2012年黑龙江省民族医院诊疗人次总数达到73 575人次,比2011年增长了46.63%,高于中医医院的增长水平;入院人数达到3 863人,比2011年增加了961人;病床使用率为40.7%,平均住院日由2011年的8.8天升到10.7天。

三、黑龙江省各类型医院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非公立医院与公立医院发展差距大,需提高对非公立医院的重视程度

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非公立医院,到如今非公立医院的发展实为迅速,非公立医院的床位数和医疗机构总数都不断上升。但与公立医院相比较,非公立医院在资产与负债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危机。尤其是在卫生技术人才方面,非公立医院的卫生技术人才素质偏低,技术力量薄弱,不重视学习提高和缺乏科研创新,造成人才队伍梯队不完善,从而导致人才流动性快,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非公立医院在人才招聘中聘用的多是已离退的医务人员,医疗队伍的水平较公立医院相比较低,因此直接影响到非公立医院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虽然在公立医院不断发展的同时,非公立医院也在日趋强大,但在很多方面仍与公立医院存在很大差距。政府应加大对非公立医院的扶持,平等对待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非公立医院本身应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的引进,扩大医疗技术人员选择范围。加大非公立医院的文化建设,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知名度以及信誉度,注重医院管理,打造像公立医院一样的品牌效应。

(二)营利性医院缺乏政策支持,强化政策引导

我国政府虽对营利性医院的建立与发展给予了政策支持,但所配套政策尚不完善,政府对待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在财税政策、医保政策、银行借贷、医务人员职称评审方面等仍存在一些差别待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营利性医院的进一步生存发展。除了外部原因,营利性医院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其发展,如医院资源利用率低,部分医院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导致医院缺乏诚信,从而使得营利性医院的整体名誉受到了损坏,减少了患者对营利性医院的信任程度。

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快完善有关营利性医院运营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使得营利性医院在外部环境中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清除营利性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的外部阻碍。在医院自身方面,营利性医院应加强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以提高营利性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除此之外,营利性医院还应多与非营利性医院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加强自身建设,利用社会需求体现自身优势。

(三)中医医院和民族医院发展缓慢,加强中医医院的建设

相对于全国而言,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和民族医院的发展较全国中医医院和民族医院的发展仍处于落后的地位。黑龙江省2012年仅拥有6所民族医院,总资产仅有44 479元。2012年全国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较2011年增长了9.47%,而黑龙江省中医医院仅增长了1.39%,相差很多。由增长的数据可看出中医医院增长了4.09%,而床位却增长了8.87%还多,说明中医就医需求的不断增加,但中医医院本身的发展并没有跟上患者的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就医意识和就医方式也不断转变,由原来的注重治疗逐渐转变成注重保健,中医越来越被重视,黑龙江省中医医院的需求量也不断上涨,但由于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我省中医医院应拓展融资渠道,完善财政补偿机制,注重人才建设,创建属于中医专业的名医名科,形成一支品牌的名医队伍,更好地投入医院建设,满足患者的需求。此外,还应加大中医医院和民族医院的医疗设备的投资,扩大床位,加大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对病床使用率和平均住院日的改善。

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入,黑龙江省医疗服务业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低于全国同期水平,完善我省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设之路还很漫长,需要各类医院在发展完善自身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做到扬长避短,为我省居民提供更好、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郝艳华,吴群红,等. 黑龙江省卫生资源分布与服务利用状况分析及其改善策略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10):49-52.

[2] 赵晓雯,刘国祥,等. 黑龙江省卫生人力资源现况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6,(4):45-47.

[3] 孙希昌,张歆,等. 黑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状况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12):16-17.

[4] 荣幸, 邓西贝. 各医疗服务机构现状分析及新医改下发展构想[J]. 中国城市经济, 2012,(2):304-305.

[5] 徐婕.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 医学信息, 2009,(10):22-23.

[6] 徐占民. 浅议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界定[J]. 中国医院管理, 2001,(3):17-17.

[7] 吴高贤,蔡毅,等. 新医改背景下中医医院发展思路探索[J]. 湖北中医杂志, 2011, (8):69-71.

〔责任编辑:屈海燕〕

作者:析孙宏 程晨

上一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演讲稿下一篇:我国股票期权制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