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因素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所涉及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展开探究,以便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以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借助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一组定义为对照组(100例,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定义为观察组(100例,常规护理+防范护理),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之中不安全因素及其解决措施。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不安全因素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安全因素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 篇1:

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当中存在的哪些不安全因素。方法:设计专用问卷,分别对我院心血管内科的80名患者以及20名护理人员进行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患者中有25人(31.25%)选择了护理人员技术及经验不足,19人(23.75%)选择了护理人员欠缺职业素养,21人(26.25%)选择了护患缺乏有效沟通,此10(12.50%)人选择了环境因素;护理人员中,有14人(70.00%)选择了技术与经验不足,11人(55.00%)选择了患者自身原因,7人(35.00%)选择了用药及器械操作不规范,6人(30.00%)选择了护患缺乏有效沟通,5人(25.00%)选择了医院管理原因。结论: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改善患者住院环境,加强护患沟通以及规范医院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了较大的改变,同时生活压力也逐年增加,这也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这也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由于心血管疾病大多具有突发性和多变性,导致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风险,这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为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80名患者以及20名护理人员进行不安全因素调查,并在临床护理中尽量避免这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2年3月-2013年8间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80名,其中男性患者35名,女性患者45名,平均年龄为62.3岁;另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20名,全部为女性,且工作时间均在一年以上。

1.2 方法 对选取的80例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问卷调查,并通过患者病例以及临床护理记录回顾分析患者的实际护理情况,总结不安全因素。对于患者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技术与经验、职业素养、护患沟通以及环境等因素。护理人员是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直接实施者,因此在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护理人员存在很大的关系,专门设计调查问卷对2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临床技能与经驗,用药、仪器操作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医院管理,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护患交流等因素。

2 结果

结果显示,对80名患者的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问卷调查中,有25人选择了护理人员技术及经验不足,占31.25%,有19人选择了护理人员欠缺职业素养,占23.75%,有21人选择了护患缺乏有效沟通,占26.25%,此外有10人选择了环境因素,占12.50%;而对2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中,有14人选择了技术与经验不足,占70.00%,有11人选择了患者自身原因,占55.00%,有7人选择了用药及器械操作不规范,占35.00%,有6人选择了护患缺乏有效沟通,占30.00%,还有5人选择了医院管理原因,占25.00%。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即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则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以及微血管)。心血管疾病又可以细分为急性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心血管疾病,但两者都与动脉硬化有关。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大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

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多变、突发的特点,容易出现急性患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对于患者的病情控制以及康复十分关键。而护理过程是护患双方共同参与与完成的过程,需要双方密切配合、协作以及相互支持。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护理人员以及医院造成,医院管理不当,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经验不足,护患之间缺乏沟通,书写护理文书不规范等都可能引起护理不安全事故。医院由于疏于管理,没能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等,导致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临床经验匮乏;此外由于医院排班不够合理、人手不够等,导致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工作繁重、时间长,在心里上易产生疲劳感,而对工作产生抵触,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出现态度恶劣等情况,从而无法与患者做到有效沟通;最后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繁重,使其不能认真记录护理文书,导致护理文书出现纰漏甚至错误等,而影响医务人员通过护理文书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从而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

除了医院和护理人员外,患者自身原因也有潜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存在。由于患者自身缺乏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当病情出现好转时,就会放松警惕,不遵医嘱、不按时服药以及擅自活动等,导致病情加重等。此外部分患者有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如喜欢吸烟酗酒,然而这些习惯都可能对病情产生影响,患者由于自制力不足,违背医嘱,偷偷吸烟酗酒等,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最后如果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没有好转甚至恶化时,就会感觉医院治疗水平有限,而对护理人员产生误解,不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从而延误病情大大增加护理风险。

总而言之,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医院以及护理人员造成的,其次患者自身的因素也可能引起护理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因此,为了尽量避免护理不安全因素,保证护理顺利完成,医院需要加强管理,护理人员也应该要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职业素养以及临床经验,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规范书写护理文书,保证记录的正式性、完整性以及时效性,最后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实时病情,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联系主治医师,配合主治医师控制患者病情。

参考文献

[1] 梁秀萍.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中外医疗,2012,31:182-183.

[2] 韩远丽.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306-307.

[3] 林智欢. 解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J].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117.

[4] 朱凤珍,陈玉华,麻薇,邓显霞,邢敏丽,董晓明.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不安全因素分析[J]. 吉林医学,2007,06:846-847.

[5] 韩高凤.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 中外妇儿健康,2011,04:260-261.

[6] 缪廷琼. 浅谈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J]. 中国卫生产业,2011,26:60.

[7] 周柳嫦.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16:197-200.

作者:王在远 俸永红

不安全因素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 篇2:

有关心血管内科护理之中的不安全因素探究

【摘要】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护理所涉及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展开探究,以便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以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借助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一组定义为对照组(100例,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定义为观察组(100例,常规护理+防范护理),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之中不安全因素及其解决措施。结果 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3%)优于对照组(52%),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之中,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患者方面,二是护理人员方面。结论 强化护患沟通、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及其管理、提高护理水平、加强法律知识学习能够有效规避和控制心血管内科护理所涉及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痊愈。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控制措施

相较其他科室而言,心血管内科具有更高的医疗风险系数。人体心血管系统非常复杂,不仅病因多样,而且病种繁多,还具有来势凶猛的特点,所以,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一系列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护理风险,如果处置不当,将会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伤害,同时也会诱发医患纠纷。因此,基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之中的不安全因素展开探究,明确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及解决措施,提高该科室的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患者早日痊愈,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以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所涉及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措施。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8月到2013年8月这一期间来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诊治的2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20例和80例,年龄范围45岁到89岁,平均年龄67岁。病情信息如下:高血壓伴冠心病患者共计75例;心肌梗死患者共计125例。

1.2 方法 借助随机分组方式将20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一组定义为对照组(100例,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定义为观察组(100例,常规护理+防范护理),两组患者在以年龄为代表的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即两组具有可比性。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100例):满意60例、基本满意33例、不满意7例,总满意度93%;对照组(100例):满意20例、基本满意32例、不满意48例,总满意度52%。在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3%)优于对照组(52%),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心血管内科护理之中的不安全因素

3.1 患者方面

3.1.1 不遵医嘱 部分患者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便出现了懈怠心理,甚至不遵医嘱,如擅自离开医院等。值得一提是,该类疾病具有发病突然、变化较快的特点,若患者身处医院以外的环境,不仅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如作息不规律等),而且一旦发病,很难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救治[1]。这便是不遵医嘱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3.1.2 对治疗期望过高 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此类疾病缺乏足够的了解,因而提出了过高的治疗期望。当病情急转直下时,便会将一应责任归咎于院方及医护人员。另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将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所以,不同的医护人员可能给出不同的病情发展预测,如此一来,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持一种怀疑态度,对治疗及护理表现出严重的担忧,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出现[2]。

3.2 护理人员方面

3.2.1 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存在不规范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真实性。由于监管不到位,部分患者在护理人员查房的时间私自离开病房,导致监测记录无法正常进行,这种情况下,有些护理人员便会想当然地填写监测记录,导致信息真实性不足;完整性。护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多,任务繁重,如每隔半小时便需对急性心梗死患者进行一次完整的生命体征记录,当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部分护理人员便会生成懈怠心理,诱发少记或者漏记行为的发生,从而导致记录的完整性不符要求;及时性。该科患者具有发病较急、较重的特点[3],因而在急救过程中,有些记录属于事后补写的,存在记录不及时的问题。

3.2.2 联合用药 心血管内科所涉及的药物种类众多,再加上名称复杂多变,一不小心便会让人混淆;即便相同药物也可能由于产地不同而出现实际用量上的差异。在联合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稍有疏忽,如看错剂量,便会将患者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除此之外,在静滴操作时,如果速度控制不当,存在偏快的问题,那么有可能加重患者心脏负担,有可能致使患者血压升高,还有可能诱发心衰。

3.2.3 医患纠纷 心血管内科的检查费用和药物费用通常比其他科室要高,部分患者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在护理工作中,如果未能将有关费用明细及时且明确地提供患者及其家属,又或者催款方式欠妥,均有可能造成医患纠纷的发生[4]。

3.3 其他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内科相关诊疗技术得以持续创新和应用,然而,部分护理人员在临床经验上表现出一定的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很好地了解及掌握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护理方法,导致抢救心血管内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应急能力薄弱,无法熟练操作相关仪器,无法及时而有效地解决医疗器械故障,因而给抢救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继而造成医患纠纷的出现。另外,部分医院在环境方面存在不安全隐患,如医源性噪声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噪声过大导致患者情绪恶化,又如病房地面没有采用合理的防滑处理,容易导致患者摔倒。以上不安全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

4 控制措施

4.1 强化护患沟通 在护理工作中,沟通技巧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并学会如何更好地运用沟通技巧。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时,应举止得当、态度温和、细致耐心,不可流露出不耐烦的表情或者语气。当遭遇较差态度或者不良行为时,护理人员应平心静气地予以安慰和解释,尽量规避护患纠纷的出现。护理人员可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有关信息予以询问,如饮食情况、睡眠质量等,即通过自身的具体关怀举动来温暖患者,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

4.2 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及其管理 护理人员应重视并做好护理记录工作,要杜绝记录潦草或者涂改等不良问题,对药物和疾病的描述要细致、规范,应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从而有效规避一系列不安全因素,这也是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观察患者病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足够的预见性,尤其是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更需全面、细致、及时、准确,发现异常时,应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报告给主治医生,从而有效避免医护记录相互矛盾的问题。

4.3 提高护理水平 为最大程度规避该科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最为有效的措施便是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应制定明确且实用的培训计划,对护理人员展开积极培训,丰富她们的理论知识,提高她们的专业技能,从而强化她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应借助疾病护理查房等不同形式来要求和督促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应建立合理的操作规程,并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从而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护理服务[5]。

4.4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护理人员应重视并加强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尤其要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能够用其指导实际工作,即借助法律的武器来规避某些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在出现医患纠纷时,能够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然,也要对自己的护理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和管理,不可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6]。

5 结束语

由上文分析可知,对于心血管内科而言,其护理工作中存在大量的不安全因素。为有效防范和应用这些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应积极强化自身的护理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同时还应及时而有效地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如此一來,便能够将心血管内科护理之中不安全因素的有效防范和解决,从而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韩高凤.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中外妇儿健康,2011(04):260-261.

[2] 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01):152-153.

[3] 林智欢.解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117.

[4] 梁秀萍.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2(31):182-183.

[5] 仇玉萍.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J].中国卫生产业,2013(06):31.

[6] 张新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3(29):172.

作者:华雪峰

不安全因素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 篇3: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 要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收治心血管内科患者115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对其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来自多个方面,需要认真分析总结并给予相应的防范对策。结论:进一步加强法制观念,积极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护理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和交流,加强对护理记录的书写及管理,可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中具有高医疗风险的科室之一,其相关疾病具有突发性和多变性的特点,使得护理更有其特殊性,进而导致护理风险伴随着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有时甚至还会引起法律纠纷[1]。因此,认真剖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探索相应的防范对策,提高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是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面前的首要任务。现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防范对策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心血管内科患者115例,男69例,女46例,年龄43~81岁,平均59.7岁。其中高血压冠心病59例,心肌梗死56例。对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护理人员因素:由于心内科护理人员中的工作量较大,大多数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紧张度高,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服务态度差,甚至出现差错事故,导致护理纠纷的产生。加上个别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其法制观念、安全意识达不到社会及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部分护士不能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没有对其护理行为履行告知义务,这也是导致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此外,护理记录作为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2],其书写规范与否也是比较突出的风险因素。

患者因素:心内科的病种较为复杂,疾病变化快,很多疾病诸如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随时都有出现生命危险的可能。由于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需要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及支持[3]。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患者执行医嘱的力度不够,比如患者病情不重,就对疾病产生轻视心理,擅自离开病房和医院或者请假不按时返回,有时诸多外界因素均能导致患者的疾病发作。同时,部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缺少认识,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一旦病情恶化,往往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医护人员,进而引起矛盾和冲突。

其他因素:心血管内科的诊疗技术日新月异,部分护士临床经验不丰富,未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在抢救患者时,除颤仪、监护仪等医疗器械出现故障或护士对仪器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等均对患者的抢救产生不良后果,严重时将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这必然会引起护患纠纷。医院的环境也存在着一定的因素,比如病房的地面湿滑容易摔倒,医源性噪音较大容易引起患者的情绪改变,病房走廊之间的加床等,都会引起护患纠纷。

防范措施

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和职业责任感,并能在发生医患纠纷时采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科室护士长要经常对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使护理人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过硬的技术、及时果断的处理是架起患者对护理人员理解与信任的桥梁。为了彻底杜绝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最关键的措施就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应制订严格的护士培训计划,尤其加强对新上岗护士的业务培训,使之熟练掌握心内科疾病护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天通过疾病护理查房、业务听课等形式学习新知识、新进展,让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加强基本功训练,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心电监护仪、除颤器的正确使用,做到工作中井井有条,抢救患者时忙而不乱,杜绝科室中不安全因素发生。

加强护患沟通和交流:在护理工作中,语言交流技巧十分重要,护理人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与技巧性,使用文明的语言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态度诚恳,仪表大方,绝不能语调生硬,敷衍了事,对部分素质较差的患者和家属的过激语言、行为应耐心解释、安慰,避免纠纷的发生。充分利用晨、晚间护理机会,询问患者的睡眠及饮食情况,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以实际行动来感召他们,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信任。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及时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关心的问题,尊重患者,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加强护理记录的书写及管理:护理记录是住院患者医疗文件记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必须从法律高度严肃对待护理记录的书写,禁止涂改、潦草,对疾病名称及药物描述应规范。另外,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客观性也是封堵安全隐患、保护护士自身的需要。护士观察病情要有预见性,尤其对危重患者,记录要及时、准确,内容全面,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避免医护记录矛盾。

护士是一个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声誉、经济效益,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优质护理是护患双方共同的目标。因此,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应进一步加强法制观念,积极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护理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加强对护理记录的书写及管理,努力完善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各项护理制度落到实处,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杜绝各种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柳嫦.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197-198.

2 武善芬.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7):29.

3 刘少玲,李薇,李小红.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135-136.

作者:张静

上一篇:带教实习护士的几点体会下一篇:卫生局食品专项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