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中道路因素分析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交通安全中道路因素分析(精选15篇)

交通安全中道路因素分析 篇1

摘要:交通安全问题伴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而产生,也阻碍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在诸多因素中的道路自身因素更是不能忽视,掌握道路的各种特性,从不同层次对道路因素进行分析及科学改进与管理道路环境,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切实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与服务水准。

关键词:交通安全;分析;减少;道路因素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在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交通安全问题也逐渐突出,当前的交通安全问题已然相当严峻,不仅造成大量经济损失,也给无数家庭带来了阴影。据统计,截至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2.6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年增长2647万人,首次突破2亿人。如此庞大的数据既给交通业带来了压力,也给交通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目前,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约410万公里,20新增公路通车里程约8.7万公里,比上年多1.5万公里,日益密集的交通网不得不加速编织,如何解决交通安全问题也成为刻不容缓并且要长期研究的一项任务。分析各种交通事故,除了人、车和交通环境因素,道路自身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道路的规划与设计

(一)道路规划包括交通调查和分析、交通量预测、道路通行能力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等。道路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对道路现状的调查和评价以及对未来运输需求的预测分析,弄清现有道路网和道路设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边制定合理的发展或改善目标,提出适应此发展或改善需求的合理或合适的对策和策略以及实施计划,事实上已经有很多道路是由于规划阶段的失误导致了后期一系列的交通问题,试想连前期的决策都出现失误的话,无论后期工作如何进展,它始终会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二)道路的几何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不同地段的各种因素都制约着道路线形的选取,要根据道路的`各种线形特点合理规划各路段来满足交通的安全与顺畅。

1.1平面。在平面中道路的几何线形主要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组合而成。直线应用最为广泛,无论是从安全方面还是从美学方面上都能得到人们的良好评价,既方便了驾驶员的操作,也能保持驾驶员始终有良好的视距,然而这看似完美的直线在道路中应用不当的话也会变成一种弊端。长时间在直线道路上驾驶的驾驶员容易因道路的单调格局而感到乏味、疲倦,遇到紧急情况难免猝不及防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各国也对于直线道路的长度进行了量化,国外的研究一般认为公路长直线应控制在3000米内,我国公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公路直线最大长度不得超过20V米(V是设计时速,单位为:Km/h)。为了适应各种地形,道路也会适当地采用曲线,行驶在曲线的汽车会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产生向曲线外侧运动的趋势,离心力与车速及曲线半径相关,车速过快或曲线半径过小极易导致汽车偏离车道或侧翻,所以在选择曲线半径方面适当地选用较大值,同时在弯道处进行适当地警示、限速。

1.2纵断面。在规划和设计中主要包括坡度、坡长、转折点的设计。上下坡常常是诱发交通事故的地方,下坡时制动器容易发热失效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道路坡度不宜过大,当道路纵坡度大于5%时,为了行车安全和便利,其坡段长度需要加以限制,并相应设置坡度不大于2~3%的缓和坡段。

1.3横断面。横断面主要包括: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布置,路面各部分宽度的确定,路面横坡的设计。路面宽度的关键问题是超车和错车时的间距,为保障通车顺畅,各国都对车道宽度进行量化,我国标准和全世界通用标准相差无几,城市道路每车道宽度为3.5米,交叉路口分流车道每车道为2.3~2.5米,干线公路(包括高速公路)每车道宽为3米,路肩(高速公路紧急停车带)为1.5~2.5米。

1.4线性组合。不合理的线性组合往往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例如:线形的骤变、转弯半径较小的平曲线与陡坡组合在一起等不合理组合都会增大事故的发生率。线形设计应综合考虑公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三者之间的特点与关系,在不同线形之间实现平稳过渡。

2、路面状况

路面类型主要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其他类型路面,但是选用哪种类型路面一直是困扰设计者和决策者的一个问题。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度易于控制、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噪声小、施工期短等优点,广泛用于高速公路,但其透水性小,在水文、气候条件差及缺乏碱集料的地区路面容易受到破坏,且修复费用较高。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刚度大、扩散荷载力强、稳定性好、抗疲劳性好、使用年限长等优点,同时水泥混凝土对超载很敏感或由于施工方面的原因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一旦遭到破坏会加剧恶化且难于修复。在路面设计要求中,路面的强度、抗滑性能、平整度仍然会对交通安全产生影响。

3、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隔离设施、振动警示带、防眩、监控设施等,也是评价道路等级的一项重要指标,与交通安全密切相关。及时补充、替换、维护交通安全设施,合理放置警示牌位置都将会在不同方面避免事故的发生。

4、道路质量管理

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一大命脉,道路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道路质量管理工作在维护交通安全中不可或缺,同样也是促进道路建设工作科学合理进行的动力。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监督、检验和控制道路工程的建设,提高道路养护水平,是维护交通安全的一项长期而有效的工作,也为道路安全提供了多一层的保障。

5、结束语

本文对于交通安全中的道路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系数需要针对各个因素长期研究,不断改善道路交通环境,通过各种手段建设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道路,努力使道路交通变得更加和谐,推进交通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刚.道路因素、交通环境与交通事故分析.[J]道路交通科技,(06):56-59.

[2] 宋晓婧.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道路因素分析.[J]山西建筑,(11):154-155.

[3] 谢利平.城郊公路路面类型选择的探讨,[J](06):27-28.

[4] 郑安文、牛倬民、郭健忠.高速公路道路因素与道路交通安全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168-171.

交通安全中道路因素分析 篇2

虽然交通事故具有随机性, 但从统计的角度看, 一个地区在较长时间内发生的交通事故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区域道路交通安全受人口、经济、文化、机动化程度、道路条件及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2,3]。为定量分析影响区域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 文章将陕西省10个地级市2010-2012年共30个样本的GDP、公路里程、机动车保有量、常住人口数、公路客运周转量、公路货运周转量6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统计值, 与事故死亡人数、10亿元GDP死亡率、致死率、万车死亡率、10万人口死亡率、百公里道路死亡率6项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以判断各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用于了解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程度和联系方向。文章将陕西省各地级市的多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统计值, 与交通安全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以判断各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

1.2数据来源

陕西省各地区的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 (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损失折款) 及GDP、人口、公路里程、机动车保有量等影响因素统计数据来自2005-2013年的《陕西统计年鉴》, 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及相关指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2影响区域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

2.1相关系数计算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作Kendall秩相关系数计算, 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2.2影响因素分析

从相关系数看,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道路交通安全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

(1) 随着GDP增长, 区域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将显著上升, 但10亿元GDP死亡率、万车死亡率却下降。分析认为, 一方面, 经济发展必然会促进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 也必然依赖人口和物质流通, 随着机动车及交通运输量的增长, 交通拥堵、冲突和交通事故也相应增长;另一方面, 经济增长为交通建设等提供了财力保障, 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扩建新路或改善道路条件等措施降低事故的发生频率。

(2) 随着公路里程的增长, 致死率将增加, 10万人口死亡率和百公里道路死亡率将下降。分析认为, 公路里程的增长若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 将使人均拥有道路里程增多, 将客观上有利于交通畅通和减少交通冲突, 降低单位人口的事故死亡率和单位长度道路的死亡率, 但道路畅通和交通条件的改善, 也会带来交通流量和行车速度的提高,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 其造成的后果会更加严重, 致死率会有所增加。

(3) 随着民用汽车保有量的增长, 死亡人数会上升, 而10亿元GDP死亡率和万车死亡率会下降。分析认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 道路交通的机动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尽管GDP的增长, 有利于道路条件等交通设施的改善, 但机动车增长带来的交通规模和交通冲突的扩大, 仍会使交通事故的总量增加。此外, 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机动化水平的提高, 促使政府和社会更加重视道路交通畅通和安全, 一方面, 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 另一方面, 驾驶员也在交通实践中获得相应的安全认知和技能锻炼, 这些都有助于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4) 随着常住人口的增长, 死亡人数会上升, 而10万人口死亡率会下降。分析认为, 随着人口增长, 参与道路交通并在交通冲突中暴漏危险的机会增多, 从而使事故的绝对量有所增长, 这是显而易见的。但若是单纯的人口增长, 而直接或间接参与道路交通的人口数量并未增长或增长缓慢, 将不会对交通安全构成实质影响, 只是将10万人口死亡率摊薄、变小。

(5) 公路客运周转量的增加会导致致死率上升, 而货运周转量的增加则会导致死亡人数的增加和10亿元GDP死亡率和万车死亡率的下降。分析认为, 一方面, 公路运输量的增长必然使区域内的交通冲突增大, 使交通事故总量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给当地带来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 公路运输量的增长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GDP和民用汽车保有量等都会快速增长, 并且, 随着道路条件的改善和相关部门加强道路安全管理, GDP和民用汽车保有量的增速要大于交通事故的增速, 从而使10亿元GDP死亡率和万车死亡率这些相对指标值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增长而降低。

3结束语

GDP、公路里程、民用汽车保有量、人口数量和公路运输量等因素对陕西省的道路交通安全有显著影响。虽然近年来通过加强交通管理, 陕西省的交通事故四项绝对指标都呈下降趋势, 但随着GDP、人口数量、民用汽车保有量和交通运输量的增长,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致死率仍有可能攀升, 10亿元GDP死亡率、10万人口死亡率和万车死亡率等则会随着道路交通条件和驾驶员操作技能的改善而降低。

参考文献

[1]房曰荣, 沈斐敏.道路交通事故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3) .

[2]戴永安.中国交通事故发生机制的空间计量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2 (1) .

交通安全中道路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对策分析

一、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概述

自改革開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到2010年我国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数量超过了78个,超过1000万的城市达到了7个,城市化水平接近50%。城市的快速兴起和不断集中的人口规模对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以及大量的交通事故伤亡人数都在预示着城市交通状况的潜在隐患。据一份2000-2010年关于城市交通伤亡人数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该期间的交通事故数量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死亡受伤人数以及直接经济损失也在不断升高。

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原因,一类是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方面主要包括的因素有:交通参与者的失误,车辆机械故障,道路状况不佳等,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多是有相关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训、规章制度、组织管理和交通环境的缺失而引起的;间接原因方面主要包括的因素有:车辆缺乏基本的检查维护和保养,道路及其辅助设施缺乏养护,交通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不够以及车辆安全行驶制度落实不力等。

二、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特性分析

整体上来说,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构成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人、车、路。人包括驾驶员、行人、乘客和居民,车包括客车货车和非机动车,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相关设施。下面着重分析驾驶员、机动车和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方面,驾驶员在车辆行驶中通过各种感官来获取交通信息,其对于信息处理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交通的安全状况,其可靠性取决于其技术熟练程度、个性与感受交通信息的特性以及在动态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具体的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衡量和检测,即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和性格倾向。驾驶员的性格特征与其在道路上的驾驶特征和表现密切相关,外向型驾驶员和内向型驾驶员其在行车过程中的特征及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应变能力等都对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起着重要影响。影响驾驶员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包括注意力、内在素质涵养、情绪、成熟性、性别年龄、刺激信息量及强度以及交通环境状态。另外驾驶员的视野与其自身的运动速度相关,运动速度越快注视点就会前移,视野也随之变低。

机动车的交通特性方面,机动车的性能和特征在道路交通安全中有着重要作用,具体地说有下列属性和参数影响着机动车的交通特性,即车辆尺寸、动力性能、制动性能。机动车的尺寸与道路参数设计、驾驶员的操作和交通工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机动车的动力性能通常包括其最高车速、单位时间的加速度和爬坡能力等属性,机动车的加速度是车辆速度变化量与单位时间段的比值,其对于车辆的灵活性和驾驭能力以及及时地躲闪各种可能引起交通事故的路况有着重要影响;机动车的制动性能是指其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迅速地变化速度且能够保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它可以分为停车制动和驻车制动两个方面,是机动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其衡量指标一般采用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时方向稳定性来进行衡量。

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方面,城市道路是交通安全的基本保障,是交通的基础和支撑物,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衡量,即道路的平面线形、行车视距、路面和横断面的构成等。城市道路的直线长度由于多种交叉口和城市瓶颈口的交接等因素其直线长度设计不应该太短,城市道路的圆曲线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机动车的离心力,其半径设计可以采用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等三种形式。另外道路的纵断面线形和纵坡的设计应该注重竖曲线的设计,为了保证驾驶员视距和减轻离心力作用而专门设计的纵坡折现称为竖曲线。

三、加强和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建议和对策分析

根据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概述,在分析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特性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城市道路施工多年的管理经验,特别是对我省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大量案例的综合分析,从其导致的几个基本原因和影响因素即从技术原因、管理原因和教育原因等三个方面提出全面加强和应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加强和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中的工程技术方面的对策。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中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分析其应该加强和重视道路框架设计及其附属配套设施、道路交通运输工具及其附属设备及相关的设备维修养护方面的问题,在制定具体的工程技术解决方案中,首要的问题是分析和识别系统方案所隐藏的危险因素和不确定性,并就不确定性提出应急预案,通过调查研究和实验,有针对性有系列地提出控制消除危险因素和潜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工程技术方案和具体应对措施对策。将城市道路交通中的各种对象采取合理的隔离措施和系统解决办法,以和谐城市和宜居城市为基本理念将交通、旅游、休闲、生活、商业等各种因素最优化地融入到设计方案之中,从而更体现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性化因素。

第二,加强和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中的法制管理方面的对策。法制管理对于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规则化制约意义,科学严格的交通安全规程可以告诉每一个城市交通的参与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交通法规行政条例的贯彻实施需要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予以保障,依靠这种强化管理可以及时地发现管理中的缺陷和隐患因素。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重车轻人有违以人为本理念的地方特别突出,另外一些交通安全立法方面的缺失也使得相关的管理中缺乏法律的依据和凭证,比如对于车辆驾驶人的身心素质检查尚未得到法律层面的确认。

第三,加强和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中的教育培训方面的对策。城市道路中参与者人的交通意识和态度以及技能方法对于确保交通安全预防相关交通事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城市道路交通中人的交通意识和交通素质技能,培训的内容包括交通法制、安全知识、交通安全技能和交通安全态度,交通安全培训要充分利用社会、单位和个人三个方面的积极性,有重点多层次有计划地全面展开。

四、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GIS系统和相关评价体系

GIS即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也就是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已经得到成熟的应用和推广,在各行各业提供着强大的空间地理信息分析功能。GIS系统一般由下面几个模块和子系统构成,即空间数据获取和处理子系统,数据存储和数据库关系系统子模块,数据转换系统子模块,数据查询系统子模块,数据输出系统子模块,这几大模块的配合和协同工作赋予了GIS系统对于空间数据信息的强大综合分析处理能力。

近年来在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中GIS系统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GIS系统对于城市道路交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数据管理分析功能,二是为车辆驾驶员提供了路径选择以及事故信息分析的统计管理功能,建立在GIS技术上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系统可以通过GPS系统、路况监视摄像头和其他监控终端实现对于道路动态信息的实时获取。当有交通事故发生的时候,GIS可以帮助相关事故分析管理者可视化地客观地描述事故发生的地点和过程,并精确地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定位,然后帮助分析者分析和估计此次交通事故的影响范围,同时对于事故中的相关信息诸如碰撞时间、正面碰撞或侧面碰撞、严重程度以及车辆行车车道情况进行自动化存储和分析。因此通过GIS系统同时辅之以机动车辆自身配载的电子通信设备以及交通信号灯等设施可以对进入或处于危险状态的车辆和行人发出预警和通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衡量和指导一个城市改善交通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在这个领域一般采用道路安全当量事故指标层次分析法来进行相关的测量和评估,通过这种方法为城市每条道路建立一个危险度表,从而为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相关据测提供一个基本依据。这个方法的基本做法是对城市道路交通中各项事故指标和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勾画出城市交通安全事故的综合评价指标系统,并进而对每条道路每隔一定的长度计算出其危险程度系数表,从而为分析交通事故的规律特征准备数据以便在必要的方位设置相关的警示标语和提示语。建立健全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清晰明确地廓清城市交通道路安全的交通设施建设状况、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状况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关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二是对道路条件、控制管理设施以及道路环境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并建立其相关的动态评价指标,三是对于各评价指标要根据分层级的基本思想对于其权重和重要性程度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来区别和划分出每条道路的交通安全等级。

五、总结

随着和谐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城市道路交通的和谐和安全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总体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构成和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比较多,并且有些因素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和消除的,但是新的道路交通管理安全技术和方法也赋予了加强和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系数和管理水平必要的技术手段。本文重点对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GIS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中的应用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最后提出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评价指标和体系。

参考文献

[1] 管满泉.从道路因素分析交通拥堵的成因和对策[J].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09(03)

[2] 王文涛,张启义.对城市交通安全畅通问题的几点思考[J]. 交通标准化. 2008(01)

[3] 贵阳将建环城高速公路缓解城区交通拥堵[J].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09(08)

[4] 秦延平,刘灿齐,黄鸣.泊位共享在解决区域交通拥堵中的应用[J]. 城市公用事业. 2008(03)

[5] 施小春,叶加圣.一种新型的交通事件检测算法研究[J]. 安徽科技. 2008(08)

1 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篇4

1.1 护理人员因素

1.1.1 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不严格执行各种制度和操作规程,尤其是核心制度,是造成不安全的重要因素。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中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或不认真仔细观察病情,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对危重、意识丧失病人未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发生坠床、压疮、烫伤等;对药物剂量不清楚、换算错误导致用药不准确和失误等。

1.1.2 专业技术能力不足 特别是新毕业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对解剖部位不熟悉,造成多次穿刺,胃管误入气道等类似操作失误;有的护士缺乏应有理论知识,对病人的病情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缺乏预见性和主动性。

1.1.3 繁重的护理工作与较低的工资福利待遇形成反差 晋升及深造机会少,贡献未被社会完全认可,造成护理人员积极性低下,不安心本职工作,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动力不足。护理人员缺编严重或者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临床护士超负荷工作,难以高质量完成护理工作,经常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1.1.4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护士在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教育,法制观念淡漠,忽视病人的权利及隐私;临床诊疗和各种护理操作中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1.5 护患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由于人员配置不足,用于床边护理的时间相对减少,不能及时体察病人心理变化,对病人反常的情绪观察不仔细,未及时做必要的心理疏导;服务理念滞后,服务态度简单、生硬。

1.2 护理管理因素

1.2.1 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没有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或制度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制度的宣传贯彻力度不够,执行因人而异,严肃性不够。

1.2.2 监控力度不够 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未切实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环节缺乏管理措施,把关不到位;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专题会对工作失误和质量事故进行剖析,总结经验教训;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态度质量监控不力。

1.2.3 对护理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教育 在职人员培训及再教育机制不完善,教育经费不足,考核走过场,护理人员素质不能适应护理科学发展和新形势的要求。

1.2.4 设备物资管理不善,分配医疗资源不合理 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合理,如地面过滑导致病人跌倒,未给病人配置床挡导致坠床发生,医疗废弃物未按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执行,各种医疗仪器设备陈旧或维护不佳等,造成在抢救病人时出现故障甚至无法使用,带来不良后果。

1.2.5 对护理人员关爱不够 由于护士待遇不高,护士缺编现象较为严重,长期高负荷工作带来护士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和压力,加之关爱不够,易出现言语、护理行为的不当或过失,造成不良后果。

1.3 患者和社会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患者的一些违医行为可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正常工作,如:擅自外出、不按时服药、拒测体温、血压、拒绝翻身等。同时,社会对医院的关注日益密切,对医院提升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个别媒体片面报道医疗纠纷,导致病人对医院失去应有的理解和信任,医务人员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间接影响护理工作,也会导致不安全因素发生。

防范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措施

2.1 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法律和制度是安全护理的保障,需要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依法施护的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可由护理部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专题讲座,加强实习护士、进修护士、见习护士的安全管理,实行岗前培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差错标准及处理方法》及《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等。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考核和检查,提高护理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主动性、自觉性、严肃性,切实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2.2 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护理工作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建立护理质控管理机制,建立质控二级网络,做到自查互查、定期与不定期随机抽查,平时形成分级督促制度。重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等,定期召开护理质量讲评分析会,全过程建立医院护理质量的考核和追究制。对于护理缺陷中的高危因素、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高危意识等应做好预防措施,经常查找安全隐患,切实整改,将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使护理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3 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关爱护士身心健康 临床大部分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护士们在医疗活动工作中担负着患者的保护者、知心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护士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会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带“病”上岗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对排班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可采取弹性排班制,根据不同时段护理工作的变化,动态调节护士人数,使护士超负荷工作的现状得到改善。还可在比较忙、任务重的大科室设置机动护士以解决应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的调配。

2.4 重视护士的专业与技能的培训 护士的业务素质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是提高业务素质的关键。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十分重要,应切实地为护士提供各种学习和晋升的机会,鼓励和保障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不断获取国内外的新知识、新观念。通过病例分析、护理查房等途径,培养护士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和工作的积极性。

2.5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针对科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有些制度落实存在偏差等情况,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

2.6 完善医院基础设施和医疗设施 应从方便病人和家属“医、食、住、行”的角度尽可能完善医院基础设施,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加强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急病人所急,及时提供医疗资源和治疗服务。

2.7 加强沟通 医院是为全社会提供服务的场所,而服务的对象为病人这一较为特殊的群体,加强医患沟通尤为重要。在患者入院、治疗的关键环节等阶段应就医院的制度、要求和安排,患者及家属需配合的事项,医疗费用等与患者或家属做好沟通,履行预先告知义务。在患者情绪不稳定时,能提供必要的心理治疗,使治疗和护理工作能顺利开展。

道路交通事故中的道路 篇5

构成交通事故需要同时具备四个因素:

(1)车辆造成的;

(2)发生在法律规定的道路上;

(3造成损害结果,人身伤亡或是财产损失;

(4)因违章行为造成的且当事人主观存在过失。那么交通事故中所说的道路具体包括哪些呢?对此,《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中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作公众通行的场所。

(1)公路,包括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和公路道口等。

(2)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中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供车辆和行

人通行的。

(3)广场,是指在道路用地的范围内,城市规划把它专用于公众集会、游行行走或者

交通集散的场地。

(4)停车场,是指提供给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的的露天场地和室内场所。

(5)虽在单位管理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是指虽然在工厂、公司、小区等单位管辖范围内,但是不必获得该单位或小区的许可,车辆就能够通行的地方。具体又包括三种情况:

一、不是通过公路部门验收的铺装路面并且是用于公众自由通行的场所,例如乡村地方自建自管的乡村道路;

二、乡镇的街道、胡同等;

三、工厂、公司、小区等单位自建的供社会车辆自行通行的路,如住宅小区里边供车辆通行的路。

交通安全中道路因素分析 篇6

为了有效地进行事故预防和控制,从近3年的统计数据中总结其事故特点和规律,以此为基础分析和研究道路交通事故的.各种成因.进而提出有效措施来控制交通事故,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小或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实现真正的本质安全,有效改变交通事故预防、控制滞后的工作局面.

作 者:谢华为 郭文锋 XIE Hua-wei GUO Wen-feng  作者单位:谢华为,XIE Hua-wei(福建警察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郭文锋,GUO Wen-feng(南安市交警大队,福建,南安,362300)

交通安全中道路因素分析 篇7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按照学校类型进行分层,在深圳市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各6所共18所学校,每所学校抽取6个班级,共108个班级,抽中班级的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 000份,筛除回答不完整问卷后,得有效问卷4 871份,有效率为97.40%。其中男生2 762名(56.70%),女生2 109名(43.30%);小学生1 655名(33.98%),初中生1 572名(32.27%),高中生1 644名(33.75%)。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12.88±2.91)岁。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情况、道路交通状况、交通行为、近12个月交通伤害发生情况、学校及周边安全、校车状况等。由经过培训的校医发放问卷,学生自行填写,当场完成并回收问卷,问卷主要部分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75。

1.2.2 判断标准

参考伤害的界定标准[3],并结合交通伤害的特点,本研究中交通伤害的判断标准为:由进行中的机动车或非机动车的碰撞或事件导致的伤害,需要休学、休息及休工或活动受限1 d及以上,或到医疗机构诊断为某一种或多种伤害。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7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参照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4],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判定参照李辉等[5]提出的标准,并将非超重肥胖学生定义为正常组[6]。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特征及不同校园环境学生交通伤害发生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不同特征及不同交通参与情况学生交通伤害发生情况

近1年内发生交通伤害的学生数为280人,发生率为5.75%(280/4 871)。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最高(8.88%),其次为初中生(5.09%),高中生发生率最低(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交通伤害发生率(6.55%)高于女生(4.69%);住宿生交通伤害发生率(3.79%)低于非住宿生(6.52%);肥胖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最高(13.31%),高于超重和体重正常学生(P值均<0.01)。此外,学校门口车辆越多,学生伤害发生率越高;所乘校车有超载情况的学生伤害发生率(14.10%)远高于所乘校车无超载情况(6.16%)和无校车(4.55%)学校的学生(P值均<0.01)。见表1。

注:()内数字为发生率/%。

2.2 道路交通伤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近1年内学生是否发生道路交通伤害为因变量(0=否,1=是),将可能影响交通伤害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学校类别:小学=0,初中=1,高中=2;性别:男=0,女=1;户籍:深圳=0,其他=1;住宿生:否=0,是=1;BMI值分类:正常=0,超重=1,肥胖=2;父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0,高中/技校/中专=1,大专/本科=2,硕士及以上=3;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0,高中/技校/中专=1,大专/本科=2,硕士及以上=3;家庭类型:核心家庭=0,大家庭=1,单亲家庭=2,重组家庭=3,其他=4;家庭经济情况:较好=0,一般=1,较差=2;交通方式:别人开车送=0,步行=1,自己骑自行车=2,公共交通工具/校巴=3,其他(如别人骑自行车送)=4;坐轿车系安全带:从不=0,偶尔=1,经常=2;上学途中花费时间:≤10 min=0,10~<30 min=1,≥30 min=2;十字路口数:0个=0,1个=1,2个=2,3个=3,4个=4,5个及以上=5;违反交通规则:0次/周=0,1~2次/周=1,3~4次/周=2,≥5次/周=3;学校处于交通干道边:否=0,是=1;学校门口车辆情况:很少=0,比较多=1,非常多=2;专人维护校周交通秩序:无=0,有=1;校内人车道不分开:否=0,是=1;有无校车超载情况:有超载=0,无超载=1,无校车=2),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对学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学生、肥胖、大家庭/其他类型家庭、步行/自己骑自行车/公共交通工具/校巴/其他、违反交通规则次数多、校内人行道和车辆通行道路不分开、所乘校车有超载情况的学生更可能发生交通伤害,而学校有专人维护校周交通秩序是交通伤害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深圳市学生的交通伤害发生率为5.75%,与本课题组2007年的调查结果相近(5.1%)[7],高于段佳丽等[8]报道的北京市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0.52%)和林琳等[9]报道的广州市小学生的发生率(0.94%),但低于汕头市[10]和连平县[11]的调查结果(分别为11.9%和7.94%)。可能与每个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和学生的交通参与情况有关。此外,本次调查显示,小学生的交通伤害发生率达8.88%,高于2007年的调查结果(5.4%);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交通伤害发生率分别为5.09%和3.22%,略低于2007年的调查结果(分别为5.4%和3.5%)[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学生、肥胖、大家庭/其他类型家庭、步行/骑自行车上学、违反交通规则次数较多、学校无专人维护校周交通秩序、校内人行道和车辆通行道路不分开、所乘校车有超载情况的学生更倾向于发生交通伤害。小学生发生交通伤害的风险最高,其次为初中生,高中生最低,与封永昌等[12]在中学生中的调查结果一致。可能与较小年龄的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有关[13]。提示未来对小学生安全教育和交通伤害的预防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肥胖是导致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国外其他学者亦有报道肥胖能增加意外伤害风险[14,15]。可能是肥胖增加了骨关节的负荷,导致移动速度变慢,容易受伤。调查发现,与别人开车送上学比,步行、自己骑自行车或公共交通工具等均能增加交通伤害发生风险;随着违反交通规则次数的增多,发生交通伤害的风险增大。其他研究亦报道,学生骑车上学发生交通伤害的风险高于步行上学者,步行者又高于坐校车上学者[16]。此外,既往调查也显示,路上打闹行为是交通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17]。世界卫生组织“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2015”表明,行人、骑自行车者和骑摩托车者占道路交通死亡人数的一半[1]。因此,提高行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不准未满12岁的儿童单独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为行人在道路上提供安全便捷的措施,将有利于减少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本调查结果显示,校内人车道分开、专人维护校周秩序都是道路交通伤害的保护因素,而校车超载是危险因素。我国校车运营年限不长,许多人交通安全意识不足,没有意识到校车所搭乘的对象是缺乏足够安全防护能力的未成年人,使得校车安全存在隐患[18]。

交通安全中道路因素分析 篇8

关键词:公路;道路施工;质量因素;控制措施在90年代,公路就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1世纪的今天,公路更是融入了我们的生产以及生活,近年来,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它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此外,它还成为现代化交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标志。公路道路施工是一项周期长、工作量大的工程,它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巨大影响,此外,它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最后,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都是由公路道路施工中的质量因素引起的,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公路道路施工质量因素的分析,以确保施工的完善竣工,这是公路道路施工中相关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影响公路道路施工中质量问题的因素分析

(一)投资不足,急于开工。公路道路施工中的投资是指管理者根据工程的简易程度而分配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要想公路道路施工取得优异的成绩,相关管理者必须给足所有的资源,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施工单位为了节省相关的工程投资造价以降低工程的成本,会自私的控制工程的投资,他们会严格的控制工作人员的报酬、不断的降低工程的单价,施工人员由于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就会选择消极怠慢,在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偷工减料、低廉简易等现象,当施工人员消极性被消磨殆尽,工程质量问题就会相继出现。在施工前期,还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急于开工,由于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忽视,就会出现赶工期的现象,这就导致图纸的匆忙设计以及边设计边赶工,在急急忙忙中是最容易出错的,这就使得施工工序、工程质量很难得到根本的保证。

(二)工程工期紧张,相关质量管理不当。在实际生活当中,公路道路施工要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在大家的不断的催促中,总有一些工程会出现工期紧张的状况,同时,由于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比如下雨、风暴、雷电等,一些工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如果管理者忽略这些问题,也会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管道沟槽回填后难以压实,路基含水量大,其密实度和强度很难保证等。此外,关于质量的管理也不够到位,在公路道路施工中,会频繁出现施工现场管理差的现象,在质量管理中,程序、制度以及手段等都不够完善,这主要是因为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不足,管理上的能力也不够。

(三)工程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员工素质低下。公路施工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施工队伍自身,当下,我国工程的建设大多是采用竞标方式,这种方式下,有利于实现企业之间竞争的公平性,其次,还有利于激发员工内心的积极性,保证公路施工的顺利完成。但是,在施工中,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工作人员没有把心思放在工程的施工上、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等,这些会严重导致施工设备不充足、人员队伍不完善,最终严重影响公路工程的施工进度,因此,公路施工企业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以解决现存的问题:第一,要不断引进高技术人才、不断完善并建设一支强大的队伍、杜绝企业内部存在的偷工减料等问题;第二,相关人员还要不断的发挥监督作用,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企业内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备为的管理与监督系统;第三,要在企业各方面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不断的提高员工素质,比如请专业人员开展讲座等。

二、公路道路施工中质量问题的相关控制措施

(一)做好相关的预算以及确定合理的工期。预算,简单的说就是人们对于即将着手的事情做的一个预测,公路道路施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量大的工程,它的成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相关管理者必须做好预算。首先,要正确的预算出工程的造价,也就是整个工程的投资费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到成竹在胸;其次,要正确的估算要投入到工程中的人力以及物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中所设计的材料以及人力费用也在不断的变化,管理者应致力于掌握这当中的规律,并提出正确的控制措施。此外,管理者还要确定合理的工期,只有处理好工期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才能结合天气、地质、交通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工期。

(二)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注意施工工序中的质量控制。材料的现场管理是指在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作好对材料的检查以及保管,并严格、合理地使用各种材料、降低消耗,以保证实现管理目标。在施工前首先要了解工程的进度要求,并掌握各种材料的需用量和质量要求,其次要了解各种材料的供应方式,针对材料的目标管理,可以与供应部门签订供应合同,最后还要做好材料的平面布置规划。在施工中,要合理的安排材料的进场并做好材料的验收工作,对于供应中签订的合同,也要积极的履行,对于工程的变化,也要做到了如指掌。在施工的收尾阶段,要仔细的做好材料的清理工作,对于多余的材料,要将其全部入库,在施工中,我们会用到很多的临时设备,在施工结束后,工作人员要将这些临时设备拆除,那些还可以再次利用或回收的废旧物,也要做好相应的管理,最后,要做好材料的结算工作。

(三)做好产成品的保护养护并做好监管的作用。在公路道路施工中,产成品是指那些已经完工的并可以投入使用的工程。施工周期长和多工种交叉作业的存在,决定施工产成品保护的重要性,首先,可以在固定的时间派工作人员去做好检查工作;其次,在不同的时间段,要做好产成品的养护工作,对于有损坏的地方,要积极的采取措施。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监管是指企业以及政府的监管,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做好中间的质量检验以及现场质量验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搞好工序的监测,并在强调以事前控制为主、严格开工报告的审批中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杜绝施工质量事故,最终确保工程质量创优。政府的监管是指政府要充分的发挥自身宏观调控的作用,对于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的指出,并严格要求其改正。

(四)要设置出合理的补救措施。公路道路施工在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相关管理者乃至企业要设置出合理的补救措施,也就是说,对于那些暴露在风雨中的、经历风吹日晒的工程,要做好补救措施。首先,要做好工程的质量分析,在补救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已经很严重,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对于这类问题,要最先解决;其次,要聘用那些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公路道路的补救要涉及到对时间、温度、湿度以及荷载条件的分析,如果不能做到正确的分析,只能使得问题越来越突出,表面的质量问题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发生质量的转化,变成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

结语:总之,公路道路施工是一项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的工程。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者要始终坚持建设的技术标准,在施工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管理,也要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最终确保我国公路道路施工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 陈娜;焦志霞.公路施工监理质量控制的要点探究[J].河南科技.2013 (20)

道路交通影响分析现状调查报告 篇9

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老师:杨深

目录

第一章交叉口调查情况........................3 1.调查地点...............................3 2.调查时间...............................5 3.调查内容...............................5

4.调查方法...............................5

第二章交叉口数据分析........................5 1.几何数据调查统计..........................5 2.红绿信号灯灯配时调查统计..................5 3.交通量调查统计................

............6 4.调查分析结果..............................8 第三章交叉口建议............................9

第一章交叉口调查情况 1.调查地点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解放路与文化大道十字交叉口(附地图)

实地照片:

2.调查时间(上班高峰期)

204月23日17:00- 18:00(星期三,天气:) 3.调查内容

(1)统计交叉口一分钟交通量

(2)统计交叉口各个方向红绿灯时间(包括人行道与车行道) (3)交叉口路段几何数据调查 4.调查方法

人工计数法,现场实地调查,并拍摄实地照片。 第二章交叉口数据分析 1.几何数据调查统计

高速公路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预测 篇10

随着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也在不断增加,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相对于世界水平要差得多,高速公路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非常高。因此,改善交通安全状况、预防和减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往往造成人员伤亡,车辆损毁、道路堵塞等严重后果,为探索高速公路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分析现有道路交通条件下未来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展趋势,以便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减少事故发生次数及损失程度,必须进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测。另外,高速公路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预测是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决策及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项目效益评价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分析预测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交通设施的建设,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政策的制定和高速公路交通建设资金的投资分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解决此问题,现利用已收集到的A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见附件)、建立针对该省具体情况的数学模型,预测该省未来的交通事故情况,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目前国内外用于统计道路交通事故状况的四项绝对指标为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以及直接经济损失,这四项统计指标既是认识交通事故的起点,又是构造其它交通事故统计指标的基础,基本涵盖了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各种损害的主要方面,因此选用这四项指标,试探讨以聚类分析作为理论基础的高速公路公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方法,然后从附件中所给A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的历史统计数据出发,对该省公路交通事故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以期该省获得该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基于四项指标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

2、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测是高速公路安全评价、规划及决策的基础,国内外关于道路交通事故的预测有多种方法,鉴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具有复杂性、随机性和灰色性的基本特征,对高速公路公路交通事故预测时选用时间序列分析,灰色分析、神经网络等分析方法。根据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分布规律,构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预测模型。以A省公路交通事故的历史统计数据为基础,就模型精度等级的划分和预测的准确性作进一步的分析,探讨建立组合模型或提高预测准确性的其它解决方案,最后对A省公路交通事故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提前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提供决策依据。

交通安全中道路因素分析 篇11

关键词:飞行过程 不安全因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V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235-01

在2014年世界各国民航飞机飞行事故频发,尤其是马航MH370失联事件,引起人民的广泛关注,随后陆续发生的台湾阿帕奇808号机坠机事件、马航MH17被击落、台湾复兴航空一班机迫降重摔等飞行事故,使得飞行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在飞行过程中,其事故的发生大多数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何有效的预防飞行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起飞阶段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起飞操作不安全因素与解决措施

在飞机起飞的过程中,其飞行人员的驾驶技术对飞机安全起飞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操作不当,将会导致飞行事故的发生。在起飞技术操作方面,需要选择抬起前轮的时机。如果操作过早,就需要多拉杆以便产生足够的上仰力矩,但是随着拉杆速度的增加,其上仰力矩随之增加,就会导致飞机大迎角以及小速度离地,进入到失速状态,或者飞机超负荷运转,有可能会导致机尾擦地。如果操作过晚,飞机小迎角爬升,导致飞机离地速度过大,会增加滑跑的距离,同时,由于操作不当,容易导致机翼升力剧增,导致飞机突然离地。因此,在起飞技术操作的时候,尤其需要把握好抬前轮的时机,降低危险系数[1]。

1.2 中低空冲突

由于飞机起飞离场的活动区域与着陆的活动区域相同,通常同时发生飞机起飞与飞机降落的现象,并且,大多数情况下两者会同时飞越同一位置,就会造成飞行冲突,从而对安全飞行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飞行员在起飞离场的时候,需要细致观察机场周围飞行活动情况,及时与空中交通管制进行沟通与交流,有效的避免两机空中相撞事故的发生。

1.3 鸟击不安全因素

在飞机起飞以及降落时,尤其是在距离地面一百米的时候最容易遭遇鸟类袭击。由于此时飞机发动机功率达到最大,飞行速度在急剧上升,飞行状态不够稳定,一旦遭遇鸟类袭击,无法避让,发动机强大的吸力将会把鸟类吸入其中,从而对发动机造成严重的损坏,会导致飞机中断起飞,尤其是机翼、雷达、发动机风扇等容易受损。因此,在飞机起飞的时候,需要确保机场周围无鸟类干扰,以便降低鸟类袭击的概率[2]。

1.4 恶劣天气不安全因素

在飞行事故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恶劣天气引起的,例如:机场周围伴有风暴、雷暴、雾霾等恶劣天气时,其飞行不安全系数较高。同时,恶劣天气会导致大量航班延误,对机组人员产生负面心理,会出现急躁不安、焦虑等情绪,从而会影响机组人员飞行技术的正常发挥。因此,遇到恶劣天气的时候,需要等待恶劣天气有所好转,并且稳定的时候飞行。同时,机组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备沉着冷静、平和的心态,以便更好的发挥出驾驶技术,确保安全飞行。

2 进近阶段不安全因素分析

在进近阶段中,其飞行速度会逐渐减小,飞行高度不断下降,机动性能减弱。在此阶段中,其飞行操作流程较复杂,其机组处置时间较短,并且该阶段与着陆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尤其需要注意飞行的安全性。在飞行时,驾驶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程序中的规定要求来操作,以便更好的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同时,还需要机组人员相互之间积极配合,加强交流与沟通,熟悉了解飞机的飞行状况。为了有效的降低进近阶段飞行事故的发生,国际相关研究小组制定出该阶段风险意识检查表。其目的是加强机组人员的安全与风险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这个阶段,需要严格按照表格项目要求充分了解当前飞行的实际情况,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从而提高其飞行安全性。通常情况下,稳定的进近形态需要在超过地面305 m的上空取得,如果在距离地面152 m的时候没有建立稳定的进近形态,需要立即采取复飞措施[3]。

3 着陆阶段不安全因素分析

3.1 着陆操作不安全因素

在飞机着陆的时候,需要经历五个阶段,包括下滑、平飘、拉平、接地以及着陆滑跑。在这五个阶段中如果驾驶人员技术操作不当,很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因此,在着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来操作。在飞机着陆的时候,通常使用带小油门的下滑方式下降,需要根据飞机离地以及下沉接近地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好拉杆力量以及速度。如果飞机离地高度较大,下沉比较慢,需要缓慢拉杆;反之,采取相反措施。在飞机拉平之后,不得立即接地,需要在离地0.5~1 m的高度上继续减速,从而进入平飘阶段。驾驶人员需要进行后拉杆,以便增大飞机迎角,提高升力,当升力接近于飞机重力时,就可以缓慢下沉[4]。

3.2 复飞措施

在着陆安全事故中,一半以上的安全事故是由于没有复飞造成的。通常情况下,机组人员没有认识到复飞的重要性,有的认识到其必要性,但是没有将其落实到实处。归根结底是人们认为复飞对机组人员会产生不良影响,视为飞行中的污点。但是在飞行安全上,复飞是其重要的保障措施。因此,驾驶人员需要改变错误观念,在需要复飞的情况下,严格按照要求复飞。其复飞的方式包括:人工复飞、单通道复飞以及自动复飞。在特殊情况下,包括单发复飞以及系统故障下的复飞,但这两种复飞方式具有一定的难度,对驾驶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驾驶人员在选择复飞方式的时候,还需要根据飞机实际飞行情况而定。

4 结语

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尤其需要对其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以便降低飞行事故的发生率。为了有效的预防飞行不安全因素的出现,需要充分利用有利资源,严格按照标准与规范来执行,提高驾驶人员的飞行素质以及技术水平,加强风险防范意识、驾驶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的培训。在飞行过程中,需要降低人为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减少飞行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建民.把好进近着陆安全的最后防线—— 复飞[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2,14(3):15-16.

[2]崔传明,吕浩.管理与飞行安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12(3):95-96.

[3]陈东锋,芦建辉,刘辉.飞行安全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2(1):27-28.

交通安全中道路因素分析 篇12

关键词:交通噪声,GM (1, N) 模型,背景值优化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 城市交通噪声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北京, 上海以及南方发达城市, 问题更加的严重, 城市道路交通污染系统包括诸多因素, 如人口数量, 道路长度, 车辆数量[1,2]。

本人以文献[3] 中南方某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数据为例, 利用多因素考虑的GM (1, N) 模型对道路交通噪声进行预测, 并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 说明多因素的GM (1, N) 预测精度更高。

1 灰色GM (1, N) 预测模型背景值原理

GM (1, N) 模型背景值的求法实际上就是数值分析中的梯形公式, 然而在实际计算应用中, 梯形公式的误差较大, 致使GM (1, N) 模型的模拟值误差较大。在区间[ki, ki+1]对公式 (3) 的两边进行积分

整理后得到

2 基于Newton-Cores公式的GM (1, N) 模型优化

这里我们运用代替传统的梯形公式 (1) 作为背景值, 并运用数值分析中的Newton-Cores公式将进行重构, 从而提高GM (1, N) 模型的精度。

在插值求积公式中, 若求积节点为为步长, 此时可以将求积公式写作

公式 (7) 称作Newton-Cores公式, 其中Ck (n) 称为Cores系数。

设, 则

Newton-Cores积分系数一般取n≤4 , 基于稳定性和精度考虑, 现取n4 。则有

则背景值可以表示为

因此, 对于新背景值, 只需要用插值求出三点的值, 然后代入上式即可。、

3 仿真实例分析

为了便于比较, 本文采用文献[2] 中所给的数据。文献[2] 给出了2002~2009 年南方某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检测数据, 以及对该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影响程度最大的两个相关因素数据, 即道路行车线长度及常住人口, 如表1 所示。

因原始数据较大, 在此我们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中的初值化算子对表1 内的基础数据进行初值化处理, 实现了数据的无量纲化, 结果见表2 所示。

将未经优化的原始GM ( 1, N) 模型记为模型1, 基于Newton-Cores公式优化的GM (1, N) 模型记为模型2, 将文献[2]中的数据带入上述两个个模型同时进行建模, 所得模型数据如表3所示。

从表3 中可以看出, 文献[2] 的GM (1, N) 模型预测值的平均误差为5.4415%, 而经过本文优化的GM (1, N) 模型所得预测值的平均误差分别为4.6813%, 其预测精度远高于原GM (1, 1) 模型。通过实例验证可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

4 结论

根据仿真实验证明, 利用多因素GM (1, N) 模型预测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模型精度高, 预测结果可靠。

本人研究证明, 利用灰色系统研究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是可行的, 为今后对城市规划以及噪音处理提供了有力可行的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超, 陆愈实, 章博等.GM (1, N) 模型在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中的精度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5, 01 (02) :67-70.

[2]王素萍, 温莉霞.灰色系统GM (1, N) 模型在城市环境噪声预测中的应用[J].噪声与振动控制, 1999, 19 (01) :40-43.

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事故处理规定 篇13

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第四十八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对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机动车一方按照以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一方负主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八十;

(二)机动车一方负同等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六十;

(三)机动车一方负次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四十;

(四)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十;

(五)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百分之五。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与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交通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机动车方在该车应当投保的最低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对超过最低保险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第一款的规定赔偿。

第四十九条交通事故造成人员受伤,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宣传口号 篇14

1.保持安全车速,平平安安出行。

2.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交通意外。

3.友好驾驶,文明礼让。

4.学会选择安全车速,彰显优良驾驶技术。

5.十次事故九次快,人身安全当自爱。

6.遵守交通标志标线,关爱生命旅程。

7.超载超速,早晚是祸。

8.妻子常说:拒酒千里外,平安万里行。

9.母亲常说:滴酒不沾,一路平安。

10.路口减速让行,关爱生命。

11.减速、礼让勿抢行,谢谢彼此关照。

12.为借道超车让行,奉献安全和爱心。

13.疲劳驾驶危险多,时刻自我防范。

14.多拉快跑忽视安全,让妻儿老小受煎熬。

15.驾车莫贪杯中酒,平安幸福到永久。

16.转弯前减速,防范弯道事故。

17.支路进主路,减速(停车)让行保安全。

18.雨中行车更谨慎,切勿紧急制动和急转方向。

19.行车系上安全带,平安无意外。

20.走斑马线,靠边行走,安全意识我拥有。

21.左看、右看、再左看,安全横过道路。

22.关爱生命,不坐超员车(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不坐报废车。

道路设计一致性影响因素分析 篇15

设计一致性是指道路几何特性与驾驶员期望或安全控制车辆能力的一致。它是用来评价道路及路段几何设计整体协调性的重要指标, 是道路安全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概念提出后, 引起了公路工程师们的高度关注, 很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

2 驾驶员期望与驾驶过程

2.1 驾驶员期望。

期望是人类理智的基本功能之一, 是一种行为的观念。个体收到外界刺激, 然后产生某种“预见”, 这就是期望。驾驶员期望是指驾驶员根据以往经验对道路或交通情况进行处理的一种意愿倾向,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惯性期望:指驾驶员认为目前的状态会持续; (2) 事件期望:指驾驶员认为, 过去未发生的事情, 将来也不会发生; (3) 暂时期望:指对于周期性变化的事件, 驾驶员认为, 特定状态持续的时间越长, 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越大。驾驶员期望是评价道路设计一致性的重要标准。但由于其本身很难量化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研究难度。

2.2 驾驶过程。

驾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 获取信息, (2) 制定决策, (3) 控制车辆。这是一个驾驶员根据道路交通环境条件采取相应行为控制车辆, 使之处于安全快速行驶状态的过程。在这过程中, 驾驶员接受信息, 做出判断、决策, 使汽车正常运作的过程不断循环, 直到驾驶结束。2.2.1信息获取。驾驶过程中, 获取信息是第一阶段。驾驶员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是视觉, 其次是听觉, 详细分布如表1。2.2.2制定决策。获取信息后, 驾驶员会对信息进行分析, 根据经验和期望做决策。决策过程受到动机和驾驶员个性的影响。驾驶员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反应敏捷程度和动机的冒险倾向性上。2.2.3控制车辆。控制车辆行为分为两类:一是通过加、减速及刹车来控制车辆的纵向运动;二是通过操作方向盘转向控制车辆的横向运动。主要通过手、脚来完成, 活动的速度和准确性都很重要。2.2.4驾驶过程与道路设计一致性。驾驶过程中, 驾驶员要完成大量脑、手、脚的协同工作, 并应对外界环境及突发事件, 任何阶段出现差错都会导致事故发生。对于道路设计者来说, 应尽量满足驾驶过程中的需求, 不能造成额外负担。

3 车辆因素

车辆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转向性能:良好的车辆转向系统应转向精准, 易于操控, 具有良好的回馈反应; (2) 底盘性能:底盘会影响车辆在弯道、高速、坑凹路面时的适应力; (3) 其他因素:包括车辆的制动性能、轮胎质量、照明及主动安全技术等。

4 驾驶员因素

4.1 驾驶员年龄。

我国驾驶员的年龄分布在18~60岁, 研究显示, 最易发生事故的是20岁左右的青年人, 最安全的是中年人。

4.2 驾驶员个性。

驾驶员个性非常复杂, 难以讨论。总的来说, 社会适应性差的驾驶员、偏离社会道德规范、具有反社会人格者以及外向型驾驶员易发生交通事故。

4.3 驾驶员的驾驶能力。

驾驶经验和视力是驾驶能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5 道路线形因素

5.1 平面线形。

5.1.1直线对设计一致性的影响。直线段过长, 道路线形会过分单调, 易导致驾驶疲劳。直线段过短, 容易让驾驶员产生错觉, 且不利于超高、加宽的设置, 对行车安全不利。5.1.2平曲线对设计一致性的影响。平曲线与道路安全关系重大, 发生在平曲线上的事故率是直线的1.5~4倍, 有25%~30%的致死事故发生在曲线上。在进入和驶出曲线时驾驶员最容易采取错误操作。美国道路安全设计指南指出:双车道道路事故率随着平曲线半径的减小而增加, 半径小于400m时事故剧增, 如表2。曲线同相邻线形相接的形式也对设计一致性有影响。长直线后接小半径曲线就是一种非常不利的做法。一般情况下, 多个平曲线直接连接的路段比直线加平曲线路段的安全性高。据美国道路安全指南:每公里平均约3.4个弯道, 道路最为安全。

5.2 纵断面。

坡度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如表3。坡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依赖于坡度, 过长的坡度容易使驾驶员产生错觉。竖曲线半径越大, 行车视距越大, 小半径竖曲线往往不能满足视距要求, 容易造成道路轮廓线不连续。小半径凹曲线底部可能会出现积水, 影响行车安全。

5.3 横断面。

道路横断面产生影响的要素主要集中在地形特征、车道宽度、路肩宽度、路侧特性等几个方面。在弯道上, 超高的设计会影响到车辆的向心力, 以及透视图信息。研究表明, 在横坡设计不当的情况下, 容易在弯道引发事故。

6 结论

道路是一个由人、车、路 (环境) 构成的复杂系统, 系统中的每个因素都会对设计一致性产生影响。很多研究都认为, 人是交通系统中的主要部分, 驾驶员因素对交通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实际上, 除了个别极端的心理生理异常情况, 大部分驾驶员还是遵循社会认同的驾驶期望去驾驶车辆的。在正常的驾车过程中, 影响驾驶员的关键因素是道路本身, 道路线形是影响一致性的关键因素。

摘要:道路设计一致性是评价道路线形设计协调性的重要指标, 也是道路安全设计中很重要的部分。本文从设计一致性的概念出发, 对影响一致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对于研究设计一致性评价方法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设计一致性,影响因素,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Glennon J.Highway design consistency and systematic design relatedto highway safety.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978, No.681:77-88.

[2]孙启武, 江光荣.心理咨询中的期望:概念辨析及理论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 2008, Vol. (16) 6:913-918.

[3]郭凤香.道路线形安全分析与评价:[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05.

上一篇:严格贯彻执行下一篇:山行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