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不安全因素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身边的不安全因素(通用9篇)

身边的不安全因素 篇1

一、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和意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

1、人的不安全心理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支持违章作业的主要心理因素,也是各种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有这种心态的人,大多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的原因,而是“明知故犯”。例如,我们现场的“低、老、坏”现象反复出现,就是操作人员图省事不按章操作,当有人监督检查时,能够劳保穿戴齐全,检察人员一走,马上又会故伎重演。在他们的思想中存在一种“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的侥幸心理。

(2)、麻痹大意,盲目自信

麻痹大意是造成违章和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在生产现场,劳保护具穿戴不齐全、不采取任何措施盲目进入大罐、高空作业不进行防护、坐岗观察不认真等行为都是盲目自信、麻痹大意的表现。这种人平时操作时不认真,马马虎虎,时间久了形成“我经常这样干就没出过事”的想法,平时安全就只挂在嘴边,而心里却放松了警惕,觉得无所谓。

(3)、逞能心理和习惯、从众心理

表现为一些人为了显示自己“艺高人胆大”的能耐,往往会头脑发热,不遵守操作规程,干一些愚蠢和冒险的事。例如:不系安全带上井架,安全设施不齐全、防范措施没有到位、不具备开工条件而盲目施工。还有一些人,在日常工作中用经验代替标准、用习惯代替操作规程。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明知不对,不仅不进行监督和制止,自己还照着做。

(4)、惰性心理

一些员工在工作中总想省点事,偷点懒,为了少出力,常常简化程序,而忽视了安全。对生产现场出现的小漏洞、小问题不够重视,有的甚至认为出现这些小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是合理的,不主动去整改。现场巡检中,对这些问题不重视、视而不见,纯粹是“走过场,完任务”,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最为常见。

(5)、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

一些员工往往受到社会、家庭、人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要么烦躁不安,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上不专心,操作中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要么兴奋、得意忘形。这两者都会增大工作中的安全风险。

2、纠正员工的不安全心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1)管理者

第一、管理干部要有主动管理意识。平时对本单位队伍现状、员工素质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管理目标、方法和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制订行之有效的针对性制度和措施并严格执行。特别是员工的思想动态管理上更应具备主动性和预见性,要随时分析掌握其情绪,观察其行为,发现不良倾向,及时进行教育和纠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第二、管理干部应具有较为全面的安全知识,熟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对本单位各岗位的安全风险、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只有具备这些素质,自己才不会违章指挥,抓安全才能抓到点子上,才会抓住关键。反之、日常的安全管理就会无的放矢。

第三、对员工坚持不懈的开展技能教育、素质教育、岗位安全知识、岗位操作规程教育,对关键装置、岗位、重点要害部位进行重点培训。定期组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提高操作技能。认真开展“反三违”和整治“低、老、坏”专项活动,组织职工开展事故案例教育,切实吸取事故教训,遵守操作规程。

第四、在行为准则上加以诱导、用制度进行管理和约束。首先要求员工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干部要不厌其烦的讲、踏踏实实扑下身子去抓,同时执行制度的力度要大,对违章行为要从严从重处罚。只有各项制度执行到位,无违章指挥,安全风险就会大大降低,事故就会远离身边。

第五、安全管理不能忽视细节。隐患无大小,一个小小的安全隐患,有可能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安全工作也应当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大日常隐患排查力度,查找管理死角,堵塞管理漏洞,特别是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要下大决心进行彻底杜绝。另外,不能因目前较为平稳的安全形势而产生盲目乐观、骄傲自满、妄自尊大思想,而应当考虑到目前机组扩充、新增人员多,再加上生产提速带来的人员紧张,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大,应该相应加大管理力度来应对出现的各种风险。

第六、抓好基层的管理者—班组长。因为安全隐患和事故常常发生在这些最基层的管理者身边。首先抓好班组长责任心的培养,平时要严格要求,采取压担子、定指标,定期进行考核等有效措施,使其认真履行班组安全员的职责。其次提高其管理能力,对班组长的日常班组管理勤检查、常指导,使其管理水平真正达到班组的日常安全管理、自查自改、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班前班后会、一日一练等班组活动正常有效开展。

(2)、被管理者

员工是现场操作者,也是各种安全事故发生后最大的伤害者,因此抓好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员工安全意识要彻底转变。因为,只有员工自身防范意识提高了,才能保证自身本质安全。分析事故案例,大多数事故发生的原因要么是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操作造成的,要么是自身的无知造成的。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学习,学习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靠规程和制度来约束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二是主动服从管理,自觉克服急躁心理,不盲目蛮干。三是自觉分析岗位风险、自觉进行隐患排查,只有知道风险才会知道害怕,才能避免无知和违章,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四是严格自身要求,不简化程序操作。五是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把家庭或其他矛盾造成的不稳定情绪带到工作中。六是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认识到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做到日常一切工作要为安全让路。

其次、安全工作要人人参与。因为安全事故在各种工作场所、各种工况和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安全管理需要全员、全过程参与,动态监控。员工不仅要做到自身不违章,而且要主动监督和制止他人违章。做到人人参与,上下互动,齐抓共管,不留死角。

第三、强化执行力。安全管理和制度的落实是否有效关键体现在执行力上。执行力要靠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员工安全意识、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来保障。这些保障因素无论哪一方面不健全或在执行上打折扣,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安全管理“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无条件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安全管理“没有任何借口”,就是要做到像执行军事命令一样不折不扣的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能因管理上的问题而找出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因为借口会淡化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意识、甚至给安全管理设下屏障,类似事故就会重复发生。因此抓安全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更不能以任何理由去逃避责任。

据统计,在石油行业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中,大多都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引起的责任事故,但在追究责任时,事故责任者总是千方百计寻找各种借口,井喷事故说成是地层原因或设计缺陷,其它事故要么说是设备原因引起的,要么说自己非常忙没有时间顾及,要么说自己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等等,尽量来为自己推脱责任。

殊不知,如果说是地层原因或存在设计缺陷,当初为什么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为什么还按该设计施工? 如果说是设备原因,在事故发生之前,为什么不对设备进行保养、检修、更换? 使用过程中为什么不加强检查? 为什么事先没有制定应急预案致使事故发生后不知如何进行控制? 使用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发现而等到发生事故以后才提出来? 如果说是没有受过专业培训,那为什么不培训合格后再上岗? 这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任何一个为什么都可以将其推翻。

“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责任心、是完美的执行力,体现的是管理者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执行者不打折扣的具体行动,体现的是每一位员工对待安全的态度。

总之,安全管理是针对人的行为的管理,只要每个人都有高度的安全意识、积极负责的安全态度,那么安全风险就会大大降低,我们的企业就会变得更加安全、更加和谐。

身边的不安全因素 篇2

根据近年来的不完全统计, 我国因为人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导致的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伤亡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左右, 人是影响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而人在进行安全生产时的心理和行为直接对化工企业安全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本文对导致安全事故的人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对于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 避免事故发生, 提高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分析

安全管理是化工生产的前提, 由于化工企业在生产品过程中常用到或者产生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 生产环节中高温、高压设备多、生产的工艺复杂、操作要求严格, 如果生产管理不当或者出现操作失误, 就极可能导致产生火灾、爆炸、中毒或者灼伤等事故, 影响到正常的生产, 甚至毁灭整个工厂和人员伤亡。无数安全生产的事故表明, 没有一个安全的管理和制度, 现代化工企业就无法正常和健康的发展。安全生产可保障化工企业正常生产, 积极发挥现代化工技术和创新的优势, 可实现安全生产, 长期连续生产, 另外化工企业在产品的开发、研制、试验都要解决在企业真实安全生产的问题, 否则便不能直接投产。

2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分析

安全事故的频发暴露出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以及企业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严重影响生产安全。

2.1 制度不健全影响落实

企业安全生产的各种规章制度未能建立健全, 起不到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的指导, 而有的企业更是没有落实和执行国家的相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在生产时相关机构监管力度不够, 未能及时发现问题, 对于企业安全行为的管理的执行和落实难;

2.2 管理滞后缺乏规划

相当一部分企业, 坚持“经济效益至上”的理念, 追求最大化的生产利润, 不重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理念落后、水平较低, 导致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多发, 其他企业发生的事故不能很好的起到对于本企业安全警示和借鉴作用。

2.3 人员素质低产生安全隐患

部分化工企业的人员素质底下, 缺乏系统培训, 为了提高效率、不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很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意识淡薄, 加之监督效率和执行力度差, 安全行为是不自觉性、不主动性、出于应付而完成的。

3 人的心理原因导致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危害分析

影响化工企业安全的人的心理性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心理习惯导致的影响安全的因素,

在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中, 如果不调整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 甚至调整不当, 往往容易诱发化工企业安全事故。根据大量的案例分析研究得出, 八种产生安全事故的心理状态是:逞能心理、麻痹心理、捷径心理、侥幸心理、恐慌心理。

3.1 逞能心理

逞能心理在年轻的化工企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 他们中的一些人工作态度浮躁、自我克制能力较弱, 总爱和工友比能力比业绩, 为展示自己比别人强, 去做冒险而且愚蠢的事情, 导致本不该发生的事故的发生。有这样心理状态的人常常只是对安全知识略知皮毛, 却由于攀比, 头脑发热, 盲目作业, 结果由于自己逞能心理导致事故。

3.2 麻痹心理

麻痹心理是化工企业人为事故最常见的心理原因。一部分人员缺乏认真科学的工作态度并且安全意识淡薄, 他们依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 因为以前经常这样做未出事就麻痹大意, 对隐藏的企业安全危险视而不见。麻痹心理、习惯态度和经验主义往往相伴相生, 使得工作人员在危险作业时不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从业, 态度是马马虎虎, 大大咧咧, 即使已经出现异常现象都没有注意到或在突发异常时, 没有事先的准备和预案, 手忙脚乱, 在没有采取有效安全预警措施情况下, 造成事故。

3.3 捷径心理

捷径心理是由于化工企业工作人员为了提高效益, 减少成本等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一部分工作人员工作中过度劳累, 采取走捷径的方式疲劳作业;一部分工作人员, 对于工作缺乏责任心, 工作中懒惰散漫, 靠走捷径尽快完成工作任务, 这样的思想都容易造成事故。

3.4 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指人们在化工企业生产中, 不顾安全生产所要求的各项法律法规约束, 对于不依规办事获得成功抱有的企图的心理状态。抱有侥幸心理的企业工作人员, 认为如果出现事故是自己运气不好, 而且并不是每一次不按照规章制度作业都会导致事故,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 工作人员会为省工省料和省时省事去冒险。

3.5 恐慌心理

恐慌心理, 是在安全事故频发的情况下, 部分人员心理害怕、胆怯, 心神不安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的人, 由于没有或者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 在突发的情况面前惊慌失措, 多出现反射性行为而导致安全事故。恐慌心理的状态, 不仅给本人造成危害同时会给影响周围其他人。

4 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危害分析

在影响化工企业安全的因素中, 最为重要的是人的因素, 经过大量安全生产事故的数据统计分析, 70%以上的事故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 通过控制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可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1 错误的指挥导致事故发生

错误的指挥也称指挥失误或指挥错误, 这种行为会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事故。在化工企业日常作业中, 指挥人员一般使用手势和通讯设备来指挥企业各作业岗位上人员和设备的紧急动作, 但有时指挥人员手势不明确、通讯信号模糊等都可能发生相关人员的高处坠落、重物体打击、可燃物质烧伤等事故。

4.2 错误的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在化工企业日常作业中, 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或者不按照规章制度正确进行操作, 也有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强, 操作技术水平差, 所导致的在企业中发生的高处坠落、可燃物质烧伤、有害气体窒息等在化工企业安全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4.3 监护失误导致事故发生

在化工企业中, 各环节之间需要工作人员或者管理系统相互配合, 协调一致来完成, 但由于作业人员之间配合不当或管理系统出现失误, 有可能造成企业中高处坠落、有害气体窒息等安全事故。

4.4 思想麻痹导致事故发生

在化工企业中, 有的工作人员工作年限长, 对企业某个环节情况了解和掌握熟练, 逐渐产生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在作业过程中会因为疏忽大意或者不按照相关规定办事导致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

4.5 其它

化工企业各环节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管理不善的情况下, 很容易触发潜在危险, 比如安全意识淡薄或者缺自我防护能力乏、饮酒后上岗常常导致事故发生。

5 结语

人的不安全因素与事故有着内在的联系。要减少事故发生, 保障化工企业安全生产, 就要将控制人的不安全因素做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加强对人的因素在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中的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应改变原有缺陷和问题, 沿着“环境影响人的心理——人的心理支配行为——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这样的过程进行科学生产, 科学管理, 通过减少或者消除工作人员的不安全心理因素来控制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达到在安全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关允峰, 影响当代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及管理对策探究[J]化工管理, 2013.

[2]张晓军,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3]周若冰, 影响当代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及管理对策探究[J]化工管理, 2016.

急诊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篇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146-02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第一现场,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急、忙、多学科性、易感性、涉及暴力事件多等等,急诊病人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家属对抢救常识、急救原则等不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特殊的因素造成急诊护理工作存在不安全的相关因素。

1 急诊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1.1 护理人员因素

1.1.1 急诊护士数量配置不足到目前急诊科护士与床位比无明确的规定,使医院配置护士没有依据,造成急诊护士可多、可少的现状。

1.1.2 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低护士的综合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急诊科护士大部分是中专毕业,未受过专科培训,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急救医学的需要。护患沟通能力低,不能正确、及时的与患者沟通,也是引起不安全因素的原因之一。急诊抢救仪器的性能不熟悉,抢救物品不齐全或抢救器械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药品交接不认真,抢救器械用后不能及时消毒维修,使在急诊护理服务中护士出现惊慌失措,使病人及家属不满。

1.1.3 护士责任心不强由于急诊患者是各种各样的角色,有吸毒、醉酒,甚至是服刑期间,护士有时对此产生厌卷、鄙视;另一方面是护士的“慎独”境界受抢救患者、工作忙、没有规律性影响,在护理服务中不能做到一视同仁,操作随意性,语言冷漠。

1.1.4 护士业务技术不熟练急诊科工作环境嘈杂、压力大、风险大造成护士不稳定,大部份护士都是新毕业的,由于才走上工作岗位,应急反应能力、病情观察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医、护、患协调能力不足,造成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安全因素。

1.1.5 法律意识淡薄对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学习不够,缺乏常规的法律知识,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不规范、不全面[1]

1.1.6 带教因素带教老师不认真履行带教职责,让无照护士或护生单独操作,是护理事故或纠纷的重大隐患。

1.2 环境因素

1.2.1 急诊环境设施由于多种原因布局欠合理、面积小、走道狭窄,无专门的急诊收费、检验、放射等辅助检查部门,造成患者来回往返。

1.2.2 抢救患者地点不规范由于患者病情急,有时在诊断室、大厅、走道、进行抢救,护士来回奔跑于治疗室和抢救点之间,且围观人员多同样造成护理不安全。

1.3 职业危害 来的都是急诊,有的检验项目不能提供,如开放性损伤、气管插管、抽血、静脉穿刺、吸痰、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护士均可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

1.4 陪护方面 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大大增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患者及家属的急切心情及疾病的影响导致过激的行为。

1.5 管理因素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把关不到位,都是急诊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

2 对 策

2.1 加强急诊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①鼓励护士参加在职培训与教育:如外出学习、进修,各种成人教育,多掌握一些边缘学知识。②专科技能培训、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如除颤仪、气管插管、洗胃机、微量泵/输液泵等。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心和“慎独”境界。④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⑤急诊护士的资质:建议在临床从事护理工作满3a或经专科护士培训后再到急诊科从事急诊护理。

2.2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护理操作中的告知制度、抢救流程。护士从仪表、语言、行为、操作、物品、记录做到整体规范,减少护理漏洞,保证护理安全[2]

2.3 加强抢救药品、物品、器械的“五定”管理,确保急诊护理过程安全。

2.4 合理应用护理人员依据急诊量及患者高峰时段进行护理人员弹性排班,保证充分的值班人员。

2.5 重视对护生的管理 工作中应有带教老师全程监督,做到放手不放眼,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加强责任心,对每一位新到的同学讲解工作环境,每班的职责,认真示范护理操作,因人施教,并加强护理安全与法律知识的教育。

3 体 会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尤其在当前医疗纠纷增多,对护理质量要求日益增高的形式下,护理安全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合理配置急诊护士数量,合理布局急诊环境,加强急诊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科知识,专科技能的培养及提高,规范护士言行,提高管理水平,构建协调的医患关系,才能营造和谐的急诊抢救环境,确保急诊抢救工作做到安全、高效、便捷。

参考文献

[1] 韦春莉.综合医院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54.

身边的不安全因素 篇4

在采矿工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这些因素一旦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影响施工安全的进行,而且还会对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而作为采矿企业必须充分意识到安全在采矿中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确保安全采矿、高效采矿。而就从井巷施工来看,目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笔者就此展开以下分析。

1.1采区井巷设计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在进行采区中部车场的巷道设计时,巷道起坡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单道起坡和双道起坡。采区中部车场采用单道起坡的方法,其拔口工程量相对较小,能够节省一付弹簧道岔,还能够降低一定的人力、财力。若是采区中部车场采用双道起坡的方法,其拔口工程量就相对较大,除了使用一付弹簧道岔,还应适应一付固定道岔,同时耗费的人力、财力更多。从安全问题出发,在采区中部车场采用双道起坡的方法最为适宜,虽然耗费了更多的人力、财力,但是,却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方便,避免了巷道堵塞,确保了巷道运输通畅,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采矿生产安全。进行弯道井巷的曲率半径设计时,若是通过弯道井巷的运输设备为七吨重的机车,通常弯道井巷的曲率半径为12m~15m,若运输设备重量小于七吨,则曲率半径为9m。若是井巷弯道幅度过大,耙矸机中的钢丝绳磨损就比较严重,极易出现钢丝绳因磨损断裂造成人员受伤的情况。若是井巷弯道幅度过大无法避免,从而采取急拐弯的方法,则巷道对面通过爆破后所掉落下的矸石无法耙彻底,就必然会造成巷道出现上坡现象,这将对巷道运输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

1.2巷道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巷道高度偏小是巷道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之一。巷道施工通常采用半圆拱断面的形式,且设计的巷道墙高度应大于1.2m。但是在实际巷道施工中,很多巷道墙高不符合这一条件,巷道墙高均在1.2m以下,这样极易导致安装高度无法满足安全生产需求,特别是在巷道架线施工中,极易产生机电事故,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下部车场双轨间安全间隔偏小也是巷道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下部车场双轨间安全间隔应大于1.3m,但是在实际的矿井巷道施工中很多下部车场双轨间安全间隔都不达标,均在1.2m左右,这样的情况导致双轨间极易发生挤伤人员的事故,所以,设计下部车场双轨间安全间隔时必须大于1.3m。

二、采矿和掘进工作面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除了在采矿工程井巷施工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外,在采矿和掘进工作面施工中也存在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因而笔者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2.1采矿工作面施工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一是反眼头双向施工。采矿工程中的巷道一般位于矿层底板,采矿工作面形式为反眼见矿,采矿时的施工方式为反眼头双向施工,这样一来反眼头矿柱能够连续放炮震动,存在较大的空顶面积,容易出现垮帮倾向,维护十分困难;二是切眼和分斜坡的开口。多数采矿工作面施工中所设计的切眼开口没有沿矿层正倾斜方向,这种设计使得在切眼施工时三角带矿柱容易出现跨帮倾向。所以,在进行采矿工作面施工切眼开口设计时,必须确保切眼开口方向与矿层正倾斜方向一致,分斜坡开口方向与主斜坡方向相垂直;三是急倾斜矿层主斜坡坡度偏小。在施工中,急倾斜矿层主斜坡坡度通常设计为22°左右。回采时,通常选择中深孔采煤技术,对于采空区则采取无支护方案。若是急倾斜矿层主斜坡坡度不达标,就会遗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一些采矿人员受利益驱使,不顾生命危险,冒险进入采空区采矿,这样就极易产生安全事故。因此,在施工中,设计的急倾斜矿层主斜坡坡度应大于23°,这样才能有效确保采矿安全。

2.2掘进工作面施工中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一是改造眼的坡度偏大。在矿井中并不是所有矿层都是可采矿层,因而矿层资源要充分回收就必须对矿井的部分地段进行改造。改造眼设计是根据矿层地质条件、赋存条件为依据而进行的。但是,在实际进行改造眼设计时,很多采矿企业仅考虑了经济因素,忽视了其他采矿施工要素,导致改造眼设计坡度严重偏大。所以,为了确保采矿生产安全,设计的改造眼坡度应低于25°。二是运巷拔口位置选择不当。正确选择运巷拔口位置,若是内开石门的矿层两边的开口在其中,且石门刚好通过矿层,那么应将巷道设计为正反拔口,这样能够确保两边开口巷道距离是错开的,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巷道拔口位置不当而造成巷道跨度出现偏差的情况。

三、结论

我身边的不文明作文 篇5

不文明行为的存在与我们关系重大,我们随处可见。比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打架骂人等等。这些不文明行为一传十,十传百,它们会影响更多人的行为,因此我们要阻止它们的传播,使它们减少,甚至是消失。想象一下:在一个封闭的场所,人群拥挤,空气流通缓慢,其中却有几个人在抽烟,使里面乌云瘴气的。那么还会有谁想在里面呢?同样的道理:在一个大集体里,有几个人不遵守规矩,会有谁喜欢这个集体呢?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几个人影响着整个集体。

我们不仅仅要约束着别人的行为,也要约束好自己。你有想过自己的行为文明吗?想过身边有不文明的行为和事情吗?努力的克服和约束自己。一个良心,道德上的约束,是要靠所有人的努力才能做到的。而且会影响环境。如果所有人都这样做,地球将会变成一片净土。这对社会,对个人而言,都是一件好事。所以为了自己,为了社会,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看见小女孩随地扔垃圾,你会怎样做呢?我会将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并上前告诉那个小女孩:不能随地扔垃圾,这不是文明的行为,我们都不应该让不文明行为增多。

当前土地承包中的不稳定因素 篇6

当前土地承包中的不稳定因素

,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调动了农民种田积极性,以往的“贱地”今天变成了“香饽饽”.最近,我们对靖江市部分乡镇进行了调研,发现农民由原来的.不愿种地转变为争地耕种,除重新耕种原来的抛荒田、十边隙地,还纷纷要求收回委托他人耕种、流转出去的土地或要求提高流转补偿标准.

作 者:周林荣 刘宏铸 张加红  作者单位:靖江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刊 名:江苏农村经济 英文刊名:JIANGSU RURAL ECONOMY 年,卷(期): “”(4) 分类号:F3 关键词: 

身边的不安全因素 篇7

1 影响精神科不安全因素

1.1 医院环境设施。

如楼房门窗未加护栏, 病区内管道, 洗池台过高, 楼梯及厕所内缺乏扶手, 室内电源开关及裸露的电线。危险物品存放位置不规范, 病房门未设观察窗。

1.2 工作人员素质。

不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责任心不强, 巡视病房不及时, 特别是夜班不能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 对意外事件没有预见性, 当发生意外事件时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补救措施。

1.3 家属安全意识不强。

对治疗措施缺乏了解, 在患者入院时、返院、探视时, 部分家属往往会把一些打火机、剪刀、镜、玻璃用品、腰带等危险物品带入病房, 可能给病房和其他患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1.4 实施保护约束不当。

当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冲动、自杀、自伤, 或对治疗和护理不配合时, 医护人员往往会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 在保护约束过程中, 没有及时更换体位、约束部位, 导致长时间约束出现肢体坏死、神经受到压迫以及受压部位出现褥疮,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病房的管理。

护理人员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 共同保持病房的安静, 整洁, 舒适与安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定期作安全检查。发现门窗, 水电等设施损坏及时维修, 严格交接物品, 发现丢失及时寻找。设立专门的躁动病房, 并实行分级护理。

2.2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增强工作责任心。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如岗位责任制, 交接班制度, 查对制度, 分级护理和探视制度, 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使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增强工作责任心。如病人集体活动专人陪同, 病人活动场所应隔15分钟巡视一次, 辅助用室用毕应及时锁门。对病人吸烟、探视应有指定地点, 并设专人负责。严防病人私藏火机或在床上吸烟, 预防失火烧伤病人。

2.3 做好家属探视的安全教育工作。

告知家属在探视病人时不应带入危险物品, 不要对病人使用刺激性语言和行为。以避免病人受到刺激, 激惹病人防止出现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

2.4 满足合理需求, 加强安全管理。

要尊重、关心、同情、理解患者, 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做好与患者的心理沟通。定期做好安全检查, 取得患者的合作, 避免强制性检查。特别是在患者接受探视、假出院返回、外出活动返回时, 均需做好安全检查, 检查病人身上是否有危险物品, 禁止带入病房和存留病人身边。护理人员在每日整理床铺时, 应同时查看患者有无藏药、有无绳带、锐利物品等。应随时检查病房设施、门窗有无损坏, 病区、办公室、治疗室、配餐室等场所应随时上锁。药品、器械、玻璃制品、锐利物品、易燃物等要定点放置, 交接班均要清点实物。患者使用的指甲钳、缝针应及时收回。

2.5 增进护患沟通, 规范保护性约束。

在进行保护性约束期间,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定时更换体位松解保护肢体, 以免发生意外, 约束期间应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身边的不安全因素 篇8

关键词:变电运行;不安全因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9-0100-02

变电运行是电力运行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维护管理电力设备。变电运行处于电网安全的第一线,它的运行情况将会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对变电运行充分重视,找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

1 影响变电运行安全的因素

1.1 变电人员的操作失误

如果变电操作人员没有较高的技术能力水平,没有较好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责任心,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够严格依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来进行,不能够集中注意力,误入带电间隔,就会导致误操作问题的出现。精力不够集中主要是因为运行操作人员疲劳操作,或者在闲聊甚至做一些无关的事情,没有对先进技术以及新型设备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在倒闸操作之前,操作人员没有充分认识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没有及时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一旦触发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操作人员就很容易出现误操作问题。

1.2 安全管理不够到位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很多的变电事故,都是因为变电运行管理的失误导致的,没有科学规范的变电管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管理较为混乱,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者没有较高的水平,即使有安全隐患被找出来,也无法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这样就影响到变电运行的安全。再次,在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中,没有将国家的各种规程以及各级岗位责任制给贯彻落实下去,没有对运行人员进行大力培养。在变电运行管理中,布置的各项运行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完成,运行管理水平较低,这样正常的生产运行就无法得到保证。

1.3 没有及时对其更新设备故障

通过调查发现,变电设备使用的电气设备生产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与国家安全标准相距较大;随着电气设备的长期使用,老化程度较为严重,那么需要进行必要的更换,但是变电工作人员却没有定期经常的检查和更新设备,这样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就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方面有很多,如选用的电气设备没有较为优良的性能,没有对设备的制作质量以及出厂试验环节产生足够的重视,这样设备的很多功能就无法实现;没有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安装调试的质量,没有做好验收工作。最后是没有及时替换那些老化严重的设备。

2 变电运行过程中的应对措施

2.1 不断提升变电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促使变电运行的安全得到保证,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员工整体安全意识提高的目的。要将以人为本的原则牢牢贯彻到安全培训工作中,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充分激发出来。除了要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还需要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开展安全培训工作,如举办安全学习活动,员工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的目的。开展各类知识竞赛,给予胜出的人员以物质精神奖励,充分激发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要结合专业工作的具体特点,对安全讲座进行差异化的安排,促使员工意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并且对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分重视,在工作过程中足够的严谨和细致,从源头上来遏制安全隐患。

2.2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生产责任

变电运行人员需要严格结合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处理程序来对各类事故进行处理,同时,及时联系调度部门以及上级部门,将事故具体情况反映出来,结合值班调度员的指示,有效处理事故。在制定现场运行规程以及事故处理预案时,需要紧密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结合运行经验,来对其进行健全和完善,以便更加有效的指导运行人员来进行事故处理。运行人员需要不断学习规程,对各种方式下的事故处理原则、程序等进行熟悉和掌握,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损失。要将两票三制严格执行下去,保证操作票在执行、监护以及检查方面足够科学,认真布置安全措施,做好设备的巡视检查工作,同时还需要预控分析危险点。

2.3 加强设备管理

在设备选型方面,需要紧密结合具体情况,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充分考虑;选择那些具有优良性能的电气设备,严格控制设备的制造以及出厂试验,确保设备拥有全面实用的功能。要严格监督检查设备的安装、调试与质量,做好验收工作。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做好巡视检查以及维护工作。周围环境容易在很大程度上干扰到设备的运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设备老化程度加重,会有诸多缺陷出现,那么在日常工作中,就需要对运行监督管理进行强化,对信号、音响、光字等仔细变式,对设备运行状态严密的监控,如果有异常情况出现,需要及时分析和研究,将原因找出来,并且采取解决措施。对电气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如果有异常出现,在辨析的过程中,需要将设备的声音、气味以及温度等纳入考虑范围。在对巡视周期进行安排时,需要充分结合设备的具体情況,如果设备比较的重要或者有缺陷存在,那么就需要对它的巡视次数进行适当增加,同时,要密切跟踪和监视缺陷,对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解,以便更好的监管同类设备,要及早发生缺陷,并且及早消除掉。要观察设备的恢复情况,结合设备的具体情况,对维护计划进行制定,将那些不良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消除掉。

3 结 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网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电运行是电网运行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安全性将会对电网整体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结合具体情况,将变电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给找出来,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促使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严剑生.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问题与应对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2).

[2] 谭英军,贾恩学.浅谈变电运行管理与安全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

[3] 张晓莉.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措施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

近几年实验室的不安全案例 篇9

2008-7-11 案例1:云大实验室突发爆炸 博士不幸毁容断掌

11号10点左右,在云南大学英华园内的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5楼510室内,在进行正常的教学实验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正在该教室进行实验的3年级在读博士研究生刘卫红被炸成重伤。

学生回忆 爆炸声就像枪响

上午10点半左右,在英华园门口,6名云大的保安守在门口,禁止非本校人员进入校区。而从校园内出来的学生,大多数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对于学校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门口的保安均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围绕大楼走了几圈,没发现被损坏的玻璃和窗户,从研究所外观上看不出这里曾有实验室发生爆炸的痕迹。从外面可以看到研究所内的2楼、3楼还有人在活动。

“计算机中心旁边的那栋楼里好像发生了爆炸。”一名云南大学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表示,事情发生在上午10点左右。“当时我正在我们学院的楼里做作业,突然就从旁边的楼里传出爆炸声,声音很响,听起来很像枪声。我们班上的同学就跑出去看,大家只看见有警察和保安一起冲进楼里。过了10余分钟,120急救车开到这栋楼下面,接着医生用担架从楼里抬出一个人。当时我在远处没看得太清楚,只看见他的身上和脸上都是血,一只手已不在了,从外貌上判断应该是男性。”这名同学还表示,这名受伤的男子应该是生命科学院2005级的学生。

医生抢救

截肢左掌修整右掌

在解放军昆明总医院X光检查室门口,伤者的老师和两名同学已守候在那里。当看到有记者前来询问此事时,伤者的一名同学情绪有些激动,拒绝透露任何情况。而伤者的老师则表示自己不清楚具体情况。

上午11点40分左右,照完片子的伤者被医生推出X光室,直接被推到急诊外科急救室内进行伤口处理。此时伤者的面部被盖住,只露出右肩部一块浸满血迹的衬衫,无法看到受伤部位。

清理完伤口,伤者被直接送到位于住院部4楼的手术室进行手术。中午12点左右,云南大学的相关老师陆续赶到医院,为伤者垫付了治疗费。但老师们并没透露任何关于这起事故的消息。

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乌胜平表示,伤者名叫刘卫红,今年32岁。“由于爆炸,他的整个颌面部组织糜烂,面部最大的伤口长4厘米,宽3厘米,深度已达到面部的骨头上。伤者的颈、胸部到处是异物(碎玻璃)造成的小伤口,腹部也有伤口。他的左手手掌完全被炸碎,只剩一截拇指,已没有修复的可能。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末端关节被炸断。另外由于爆炸冲击波的关系,他也有可能出现肺部损伤。”

乌医师还表示,在伤者刚被送到医院时情况比较危险。“他刚来时已出现失血性休克,但意识还清醒。今天主要给他做右手残肢修整手术和左手截肢手术,尽量保全他的右手。但手术中也存在很大的危险性。目前最担心的还有,因为这名学生是在做微生物实验过程中受伤的,目前还不知道所用的试剂是否会进入身体造成其他伤害。”

学校通报

微生物实验出事

下午1点多,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任其昆代表云南大学新闻中心向新闻媒体通报了有关此次事故的相关情况。

“上午10时许,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510实验室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一人受伤,已被送往医院。”任部长介绍,这次事故发生在正常的教学实验过程中,目前只知道当时进行的是微生物方面的实验,具体项目和事发原因还有待调查。

事发后,云南大学已安排工作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当时实验时除了伤者外,是否还有其他学生在场目前仍不清楚。

伤者身份 三年级在读博士

记者从云南大学有关部门了解到,在实验中受伤的是三年级在读博士研究生,名叫刘卫红。记者随后赶到刘卫红所居住的校本部7栋630室,透过宿舍门上的透气窗可以看到,这个宿舍内没有任何物品,只有两块被竖起来的木床板。而旁边宿舍的学生也表示,刘卫红确实在630宿舍住,但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2009-3-12

案例2:德女科学家实验室内疑似被感染埃博拉病毒

德国汉堡Bernhard Nocht热带医学研究所的一名女科学家,3月12日因被含有埃博拉病毒的注射器刺到,被怀疑已经感染埃博拉病毒,目前正在汉堡大学医院接受隔离诊治。

Nocht研究所病毒学系主任Stephan Günther对媒体透露,该名女科学家当时正在研究的是埃博拉病毒的一种亚种——Ebola Zaire。为保护当事人隐私,Günther未透露该科学家的姓名。

此次事故已经在大西洋两岸传播开来,许多埃博拉病毒科学家召开了一连串的电话会议,探讨可能的治疗手段,目的只有一个——拯救这位女科学家的生命。但目前并无被认可的埃博拉病毒治疗方案,而它的致死率则高达90%。

虽然被注射器刺到,但因为进入体内的病毒量较小,所以发病的几率并不大。不过该女科学家和其医生最后还是选择了一种尚处在实验阶段的疫苗进行治疗,以尽可能地降低感染风险。

目前一周的时间已经过去,埃博拉病毒学界的科学家们正在焦急地等待这名女科学家的命运。另据最新消息,目前为止,该名科学家并未出现发病症状。传染他人的风险也已大大降低。

2009-9-7 案例3: 清华大学实验室爆炸 门窗被炸飞 7号下午2时40分许,海淀区清华大学焊接馆,三名博士生进行实验期间发生爆炸事故,导致房间门窗被炸飞,一辆轿车受损。消防部门表示,事故未引发火情,无人员伤亡。

据多名目击学生称,昨日下午2时40分许,清华大学焊接馆一层118室突然传出巨响,冲出的气浪震飞了木门和窗户,砸中门口一辆黑色宝来轿车的右侧玻璃。“有烟冒出来,没看见着火。”目击者说。

昨日下午3时许,现场已经被拉上了警戒线,多名保安站在附近,禁止外人进入。记者看到,出事的实验室约十几平方米,外侧门窗均不见踪影,屋内地面布满尘土和工具,部分天花板外层发生脱落。

据校方工作人员表示,事发时,三名博士生在118室内,利用高温熔炼炉进行铜凝固实验。期间,炉子发生爆炸,当事学生及时躲避,未有人员受伤。

据消防部门表示,接警后,清河、双榆树消防中队七部车辆陆续赶往现场。由于爆炸未引发火灾,救援人员只是对118室进行了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即返回。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

2009-10-23 案例4: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 5人受伤无生命危险

10月23日下午1时10分许,北京理工大学5号教学楼突然传出一阵爆炸声,5名面部流血的伤者随即被送了出来。该楼901实验室刚买不久的实验仪器厌氧培养箱在调试过程中突然发生气体爆炸,造成两名调试人员、一名教师和两名学生被炸碎的箱体玻璃划伤,目前5人均无生命危险。

事发后,约40平方米的实验室内,满地玻璃碎片,其中东侧靠近墙壁桌子上摆放的厌氧培养箱已经损坏,西侧的玻璃门窗也被震坏,实验室里几乎所有玻璃器皿也破碎了。该层其他实验室均已停止实验,并切断了电源。双榆树消防中队赶到现场后确认并没有起火,于是配合120急救人员将5名伤者送出,随即警方也对现场进行了勘查。

据在场的一位同学回忆,事发时,两名仪器厂的调试人员正在调试厌氧箱,老师和一名男同学围在旁边观看,随后又有一名男生围过来询问调试情况时,厌氧箱突然发生了爆炸。为此,这名同学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据他介绍,在事发实验室上课的均是化工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受伤的两名男学生中一人是博士,另一人正在就读研二。

事发后,120急救人员将5名伤者送往北医三院治疗。据急救科医生介绍,5名伤者均是被玻璃碎片不同程度划伤,其中这名老师伤情较重,颈部和眼部均受了伤,此外还有一名男学生眼部受了伤。目前5名伤者中除两人经包扎后已经离院,包括老师在内的3人仍需住院治疗。

2012-12-19

案例5:东北农大28名师生 做动物实验时感染严重传染病

2010年12月19日下午,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畜禽生产教育0801班30名学生在动物医学学院实验室进行“羊活体解剖学实验”,对于这些20来岁的男孩女孩来说,这样的课程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学校的实验室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干净整洁,反而是有些杂乱,甚至我感觉有些不卫生。我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开始的实验。”王永杰说。

针对试验用羊的解剖不久就完成了,可谁知,这一次看似寻常的课程,却把王永杰和他的同学带向了无尽的深渊。

2011年1月,临近寒假,王永杰却不轻松,因为他已经连续高烧很多天了。经过吃药、打针等治疗后,他终于有些好转,却总觉得不是那么舒服。

春节转眼即过,2011年3月,王永杰再次回到学校时,发现与他症状一样的同学有好几个。紧接着,学生中就出现了传言,称动物医学学院的同学因为做羊活体实验而得上了一种浑身无力的怪病,已经确诊为布鲁氏菌病。传言很快得到了验证,据多名被感染学生回忆,校方最终查出,共5个班级28人被感染布鲁氏菌病,其中包括27名学生、1名老师,感染者被送至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接受治疗。

布鲁氏菌病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对此,北京地坛医院的传染病防治专家告诉记者,布鲁氏菌病危害较大,而且这些年越来越多,“此种病为人畜共患病,以畜传染人为主。最主要的途径是接触性传播,急性的病人会发高烧,关节痛,出汗,这是普遍的比较典型的症状。另外,有一些病人有很多非典型的症状,如肌肉痛。此病菌可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引起脑膜炎等并发症,侵蚀骨骼,引起骨骼损伤,甚至让患者丧失劳动能力。”

对于治愈时间,这位专家告诉记者,“临床上多久可以治愈,现在掌握的时间不太一样,有的医生治一两个月,有的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也有。至于怎样才算完全治愈,永远不再复发就可以了。”

2011-9-2 案例6:华东理工两名研究生做化学实验被炸伤

9月2日上午10时许,华东理工大学两名研究生在做化学实验时,不慎遭遇爆炸受伤,需要手术取出钻进皮肤的玻璃残渣。

当时研究生小李和小刘正在学校实验室做氧化反应实验,正当两人忙于操作时,突然“嘭”的一声巨响,实验容器被炸开,碎玻璃飞溅到两人的身上和脸部。学校老师和同学闻讯后,立即将他们送往医院。

经医生检查,两名研究生身上和脸部都被溅出的玻璃残渣伤及,需要手术才能将钻进皮肤的玻璃残渣取出。

据初步分析,爆炸原因可能是两人在做氧化反应实验时,添加双氧水、乙醇等化学原料速度太快所致。

2011-9-10 案例7:芝加哥大学实验室一研究人员因细菌感染住院

美国芝加哥大学实验室的一名女性研究人员因为实验室里一种用于研究的细菌而发生皮肤感染,最终导致住院,在经过治疗后,该研究人员目前身体已恢复正常。

芝加哥大学官方称,引起这次感染事件的是一种名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细菌,这种细菌可通过食物传播,引起食物中毒。校方还表示,当时该研究人员身上有开放性伤口,学校仍在进一步调查感染是否源于实验室。

上一篇:中小学生消防安全主题班会总结下一篇:食品安全播音稿